学习项目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习项目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习项目计划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1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Senior School IT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Research

FENG Z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1)

Abstract:  In 2014 the NMC horizon report,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s predicted to be widely used technology within one year in the future.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are concerning about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in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the teaching. This article discuss from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in senior school IT curriculum project teaching, the application in project teaching, the impacts on students and the impacts on teachers.

Keywords: learning analysis technology; Senior School Project Teaching; feasibility analysis

项目化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活动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提倡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项目,以项目成品为导向结合小组协作的形式设计项目教学活动。旨在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自主地建构知识体系,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能,达到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职业能力的目的。

项目化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在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一个设计和向导的作用。为了及时把握教学进程,教师需要设计很多表格,学生填写表格,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们引入学习分析技术,以更好地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研究。

学习分析技术是一个综合运用合适的分析工具促进学习的新兴技术应用,学习分析以学习数据为分析对象,结合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教师知识,以定量的结构性分析作为研究线索,结合了质的研究并提供了意义理解,将情境细节丰富化,在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之间建立了关联。

1 学习分析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从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15岁~18岁)特点来看,他们有逐渐加强的自我意识和参与意识,勇于探索并能很快地接受新事物,敢于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特看法。内心强烈希望和别人不一样,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表现在学习中就是希望按自己的意愿探索知识以摆脱控制,但是他们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基本技能的掌握不够全面。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同,学生兴趣爱好方面的差异导致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很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使用已经比较熟练。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才第一次使用计算机,基本不会操作计算机。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学习分析技术更好地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根据学习差异和需要,实施学生分层、施教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分层和学生分组以实现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另外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提供合理的建议和反馈,以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总而言之,将学习分析技术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的这种新型思维、方法、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必然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2 学习分析技术在项目化教学中的应用

学习分析技术在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化教学各环节中可用于分析以下几个内容:项目主题、学习情况检测、学情记录、阅读资料数、项目完成进度、课后作业提交情况、测试结果以及精华作品数等。

(1)选定项目。在项目教学中,项目主题的选定很重要,它是项目实施的第一步,也是项目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为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教师不能把某个项目硬塞给学生,而是可以预先提供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多个项目主题,然后学生进入调查页面投票选定自己感兴趣的项目主题来进行学习探究。

(2)制定计划。项目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和活动计划。相关的计划安排由学生自己制定。此阶段教师在线提供课时安排表、小组任务分工表、任务安排表并对学生制定的计划给予指导和评价,方便教师对学生整个项目活动进度的掌控。学生在线制定任务计划,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填写好小组分工表等,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调节活动进度。

(3)活动探究。该阶段是整个项目教学的核心,持续时间较长。在整个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根据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有步骤有条理地完成相关工作,学生在活动探究的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活动进展、活动的感想做必要的记录并进行相关活动反思。教师在此阶段,主要给学生提供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对学生开展的探究活动进行监控,包括学生课堂学情检测比如说监控学生在学习页面的停留时间,学情记录比如说记录学生学习各阶段的得分,查看学生阅读资料数,发现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4)作品制作。项目教学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典型特征就是制作一个具有实际价值的作品。这一阶段体现了杜威“从做中学”理论。作品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片、录像、幻灯片、网页等。作品是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所获知识的直接反馈,也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信息技术每完成一阶段的作品,学生均要上传自己的电子作品以让教师了解项目完成的进度以及课后作业的提交情况。

(5)成果交流。项目成果的形成是项目教学区别于一般教学的重要特征。项目教学模式注重阶段性与最终性成果、个人与小组交流、自我与他人交流的良好结合。在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制作出的作品就是一个项目成果。除此之外,还应该包括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以及项目过程记录资料。

对于作业成果采用自评、他评和师评等方式,结合学习分析就能得到作品得分。精华作品应当堂展示作为榜样,欠佳的作品可以由全班师生探讨改进,共同进步。

(6)活动评价。活动评价是对学习参与度、作业情况、测验成绩的综合测试结果评价。学习分析作为非常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它可以清晰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活动行为,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过程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与过去只关心评价的结果不同,它是考虑到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式。当提交最终学习成果后,学习分析给予学生一个最终的成绩等级评定,履行了终结性评价的功能。学习分析兼具基于表现和价值追求,显示学习各个阶段的发展情况的过程性评价的功能,以及基于成果激励,对学习过程进行整体评价的终结性评价的功能,具有极强的教育指导意义。

3 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影响

(1)学习分析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实时、准确的数据反馈信息。它通过自动记录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成绩、测验成绩等资料,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单独的学习档案,创建个性化的学习报告,这样就可以分析了解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从而为其提供学习支持。

(2)学习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力。学生将自己的项目成果展示出来,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通过学生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项目作品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作品鉴赏能力,尤其是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能了解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在他人评价自己的作品时,也能够促使自己进行反思,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从而提升自我。同时,学习分析将可视化的学习表现结果反馈给学生,有望使学生利用这些数据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者。

(3)学习分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将学习分析技术运用于高中信息技术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动机,如:利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以肯定他们的价值和努力,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完善最终项目成品的期待;利用分组教学、在线测验的形式组织学生作品竞赛或进行作品的演示和投票,以提高学生完成项目作品的积极性;通过评选最佳作品,树立学习榜样,以达到增强学习动机的目的。

4 学习分析技术对教师的影响

(1)学习分析有利于教师管理数据的自动化。教学活动的主要任务包括学生项目完成进度的记录与教学管理,比如说,分数管理、奖惩管理等。可想而知,记录和统计这些数据的过程是相当持久的,手续也是相当繁琐的。学习分析技术使教师从原始数据的记录、统计以及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及学习层次,便于教师管理及开展因材施教的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学习分析有利于教师追踪学生学业成就。教师不仅可以了解个体和整体学生学习进展状况,还可以获得包括学生对主题讨论感兴趣程度和参与程度等一系列活动状态在内的容易理解的、可视化的报告。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对危机学生进行识别、警告和干预,也可以改进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

(3)学习分析有利于减轻教师评价的工作量。由于项目教学大部分都是在自我或者同伴中获得评价。所以,在最后的评估阶段,教师只需根据学习分析平台生成的详细的研究报告,就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项目活动实施的效果,任务的难易程度等进行概括化的评述。并按照评价结果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即可。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设计;食品专业;中职组;

一、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自2010年开始举办至今,赛项几经更迭,唯一没有发生改变的是信息化教学设计项目,该项目强调设计理念。鲁中中等专业学校自2011年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至今共有18名教师进入国赛,其中教学设计赛项获得国赛一等奖4个,国赛二等奖7个,积累了丰富的参赛经验和信息化教学推广经验。笔者2015年作品《食全食美》于获得中职组国赛一等奖,轻纺食品类组内第一的成绩。现以该作品为例,探讨如何开发优秀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二、选题是关键

食品专业课程很多,选题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专业基础课中的《食品营养与卫生》和专业技能课中的工艺类、检验类方向。考虑到当前居民膳食营养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如何做到科学合理调配饮食以促进身体健康,减少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是目前摆在人们面前的实际问题,关注度高,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因此我选择了《食品营养与卫生》中第二部分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开篇之作《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该课题中营养配餐过程数据处理过程复杂,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掌握,正是信息化手段的着力点。同时,课题的名称很重要,要一下引起听者的兴趣。推敲课题的名称的时候,团队成员推敲了很多,如《舌尖上的营养》、《舌尖上的健康》《食全食美》……,最后大家一致认为《食全食美》最能凸显营养配餐的目的,营养素全面、适量,食物搭配合理,才能既美味又健康。

三、设计是灵魂

第一,教学目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脉络,其确定要有理有据。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懂知识、会操作。因此本课结合课程内容、公共营养师岗位要求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确定本课知识目标①:了解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基本要求;知识目标②:掌握能量、营养与搭配的相关知识。而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典型标志就是能编制食谱,营养配餐,因此,确定能力目标①:利用配餐软件,灵活编制食谱;进行公众营养改善,是公共营养师的岗位职责,是食品专业学生必备的职业素养,因此,确定能力目标②:利用营养APP软件,助力公众营养改善。在情感目标的设计上,从学生必须具备的素养入手,情感目标①:关爱父母,提高家庭素养;让孩子利用所学,为父母制定食谱。这样,孩子们在与父母交流,观察记录父母生活习惯的过程中,能深刻体味父母的节俭、辛苦以及对自己的无私付出。情感目标②:利用“微时代”工具,增强参与公众营养改善活动的意识,提高社会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营养知识,时刻培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而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学生在配餐时对于“食物到底应该如何搭配才能保证能量摄入均衡、改变营养不足或过剩的问题”难以掌握,因此将“把握食物的搭配与平衡”其确定为本课重点。而营养素的计算繁琐,学生即使掌握了知识也难以编制出合理的食谱,因此将“编制营养食谱”确定为本课难点。第二,教学策略要符合我国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习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真正运用和实施。本课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法,针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结合学校学生集体用餐的情况,与学校膳食科合作,设置真实工作任务“为学校餐厅编制一周营养食谱”,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通过配餐软件进行练习、操作,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第三,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是实现了课堂的延伸,其教学过程一般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根据上述课前准备。课前,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动员学生参加社会调查,在活动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或者通过平台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微课,并完成在线测试,从而掌握学生知识能力上的薄弱环节,为课堂教学做准备。本课的课前准备为:①信息准备平台任务——搜集社会公众关注的营养问题,加强职业岗位认知。平台任务——通过校园网调查问卷,获取我校学生群体信息。②知识准备平台任务——搜集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平衡膳食”的记载,并尝试用现代营养学知识对照解说。课堂教学。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载体和手段要突出“信息化”,图片、视频、FLASH动画、微课、课程网站、虚拟仿真等都是信息化的体现,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要遵循两个原则:①必不可少;②合适使用,切勿“堆砌”。本课的课堂教学分为三个部分:①学营养理论:本部分由三个环节组成——探能量、论营养、习搭配,通过FLASH动画和视频交互学习软件,场景串联,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学习能量、营养与搭配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平台在线测试,及时掌握了学生学习情况,达成知识目标。所用信息化手段:FLASH动画、视频交互学习软件必要性:场景串联、寓问题于情景,使学生灵活掌握三餐搭配要点,突破重点。②配平衡膳食:本部分由四个环节组成——探需求、选食材、列食谱、做调整,引导学生根据服务对象的能量需求状况,利用食材手册APP挑选食材,利用配餐软件列出食谱,并通过量的调整和类的更换,对营养素过量或不足情况进行调整。所用信息化手段:营养配餐软件(食材手册APP辅助)必要性:营养配餐软件是本课核心的信息化手段,它依据服务群体身体状况,确定其营养素需求量。之后学生选择食物,餐品的营养素含量会以柱形图的形式直观显示,其中蓝色代表营养素含量过高、橙色代表过低、绿色代表正常。学生通过更换食物的质量或者种类,实现营养素含量与推荐摄入量之间的平衡。这有效的解决的营养素种类繁多,计算繁杂的问题,轻松化解难点。③评一周食谱:本部分主要由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组成。课后,将学生编制的食谱交由膳食科工作人员评价。而对于学生的综合评价,以学生的参与度作为评定基础,不仅关注到学生学习的方法与效果,更多的关注到自我能力的获得与提升。所用信息化手段:信息化教学平台。必要性:实时记录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掌握情况,实现过程性评价。课后拓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庭素养和社会素养。

四、见解是境界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展示时间只有10分钟,让外行听懂作品中讲授的知识,让内行认同作品中的教学组织形式,参赛教师必须对知识点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对信息化手段有灵活的运用技巧,达到“深入浅出”的境界。具体地说,在选题确定以后,一方面,教师在授课经验基础上,要借助网络,查阅他人的博客、论文,了解其他人的经验以及当今社会对该方面知识的研究进展情况,集众家之长而深化认识,形成对知识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要观摩各种信息化赛事,揣摩信息化手段应用技巧,提升眼界。2012年—2013年,微信任务,QQ流互动,还会被认为是一种信息化手段。2014年,专家目光就开始关注教学平台对学生的时时监控、对教学结果的及时反馈,以及教师利用教学平台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2015年的《童言语技》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校企合作同步课堂”,利用信息化通道,将教室与幼儿园实时同步连接,教学效果的优劣,学习结果的好坏由幼儿园老师与孩子们进行评价,是将“传感网、物联网和互联网”结合的优秀作品。《单嵌钱袋的缝制》是以产品生产为纽带,以模拟生产活动为目标,在利用信息化手段完成作品的同时,又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销售,为“互联网+教学”模式提供了启示。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育需要教师高度的专业和情感投入、智慧投入,中国教育信息化变的永远是技术,不变的永远是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柏景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解析——以高职组教学设计分赛项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6(12):43-46.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3

Abstract: In the course exploration on Architectural Mechanics and Structure, it implement a project teaching, takes the actual projects to introduced to th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centers on the project's working process, takes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to make students learn by doing. It highlight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ximize the mobilization of students' initiative, participation and the spirit of exploration, and the effect of teaching is better.

关键词: 《建筑力学与结构》;项目化教学;高职院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Mechanics and Structure;project teaching;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ctual operation;skills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9-0266-03

0 引言

《建筑力学与结构》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最核心课程,突出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与工作联系很紧密,其重要性自不必说。但高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文理科学生都有,同时学习主动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对教师和教材的依赖性较大,对课程又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本课程有一定的难度,建筑力学部分知识抽象,存在概念、公式、系数、符号、构造规定多的现象。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该课程目标的实现,因此要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贯彻必须、够用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提高学生积极性根本在于让学生重视本课程,让学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有用的,本课程所讲解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会用到,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力学与结构》课程探索实施了项目化教学,所编排的教学项目都是源自工程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际工程项目引入教学内容,整个教学围绕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展开,突出知识的实际应用,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探索精神,使教一方面的主动性变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主动性,学习效果大大提高。

1 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1 课程设计理念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见不如一练”。高职教育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坚持与企业共同发展,以实际的项目教学,把知识融入一次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使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实践动手能力也得到提高,缩短了学习与工作的距离,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尽快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

1.2 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依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认真分析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吸收了企业、行业专家的一致意见,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针对施工员、监理员等岗位群进行工作内容分析,《建筑力学与结构》要培养学生三个能力目标:

①能验算基本构件的承载能力,具有一般设计能力;②具备对施工中一般结构问题的认知和处理能力;③能正确识读结构施工图。

针对以上能力目标,本课程设置了四个教学项目,各项目设计出与岗位能力相适应的多项学习性任务,循序渐进,融教学于项目完成的过程中。

2 项目内容的选取和设计

《建筑力学与结构》这门课程主要有四个知识目标:①掌握常用杆件及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和内力计算;②掌握基本构件的设计方法及结构位移与变形的计算;③熟悉结构设计的程序与一般方法;④掌握混凝土结构梁、板、柱、剪力墙的平面整体表示方法。

基于以上知识目标,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加大突出主要内容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本课程设置的四个项目的构思见表1。1:1建筑模型见图1。

3 项目化教学的实施

项目的完成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每个学习任务的组织程序:下达任务分析任务(支撑知识渗透)讲解、演示(带领学生做)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任务(部分课外完成,教师追踪检查完成情况)上交成果成果考核学生答辩,教师点评出现的问题。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分“讲、演、练”三个阶段。以外伸梁设计为例。

3.1 “讲”的过程 即理论知识讲授的过程,基础理论通过老师课堂讲解,让学生全面了解与项目相关的建筑基础知识。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4

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学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作用是相当明显。笔者目前主持的市级课题就是对信息技术下项目化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从目前研究及实验情况看,信息化教学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效果,促进了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可以说是为职业学校的教学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下面以笔者参加江苏省信息化大赛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在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中,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作用提高教学实效。

一、信息技术提升了项目化教学

(一)项目准备

1、教师准备

①利用网络资源准备有关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制作成制学课件;

②将教学课件、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仿真加工全过程的视频录像挂在数控仿真实训室局域网的服务器上。

③后台设置信息化教学服务系统,并将学生的用户名及密码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以便上课时使用。

④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机房计算机呈六角配置方式,每组一般6人,设定技术员四名(A、B、C、D四名同学)、质检员一名(E同学)、车间主任一名(F同学,即生产小组的组长),安排各自任务;少于6人的由车间主任或质检员兼技术员。

2、学生准备

巩固G71指令,预习G73指令,通过网络访问数控精品课程或其他相关资源,进行G73指令的相关学习,为本节课做好相关准备。

(二)项目实施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球头短轴类零件的生活应用----门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生共同确立项目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课件展示门吸零件;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电子点名及组织学生讨论,安排技术员A代表小组汇报。

教学设计意图:图片展示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一 初识G73

演示刀具轨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G73指令格式。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利用FLASH动画演示;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及小组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FLASH动画演示生动直观,学生易于理解;使用网络平台的教学评价系统,便于学生评价和教师统计,实现了教学的实时评价,解决了以往教学结束后才能评价、评价后教师难以统计的现象,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任务二 分析图纸

组织学生结合五大问题分析零件图,做好编程准备工作。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展示;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 FLASH动画演示走刀路线直观形象,易于学生掌握;教师展示分析过程,便于结合学生小组汇报情况进行点评总结。

4、任务三 编制程序

组织学生先独立编程,再小组讨论出最优化的程序。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小组汇报及教师展示;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使用记事本编程便于小组讨论修改,和导入仿真系统;展示参考程序,便于讲解注意事项及对学生编程点评总结。

5、任务四 仿真加工

组织学生仿真加工出球头短轴并进行质量检测。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上海宇龙数控仿真教学系统进行零件的仿真加工和质量检测;使用电子教室系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及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学习评价。

教学设计意图:虚拟数控零件,弥补数控设备不足,场地有限的劣势,避免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和设备的危害,提高学生数控学习的自信心;仿真软件直观生动并能调整速度,学生可细致观察加工过程行,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项目总结

1、经验交流知识拓展

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学生结合三大问题总结汇报;布置作业对知识适当拓展。

信息技术运用:在多媒体网络教室中,使用电子教室系统帮助学生讨论及汇报;使用网络评价系统给各组打分,评出项目学习优胜小组;使用邮箱收集学生作业。

教学设计意图:使用评价系统汇总学生评价,及时评出优胜小组,表彰及时,激励功能最大化;知识适当拓展为后续项目做好辅垫。

2、课后助学助教

组织学生课后交流讨论,巩固本课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运用:建立QQ群,在个人网站开辟讨论论坛;将上课视频及教学课件等资料放在网上供学生下载使用;提供相关数控精品课程网站给学生参考。

教学设计意图:便于课后师生间加强交流,使学生课后的个性化无限学习成为可能,方便了课后的助学助教,提高了学习成效。

二、信息化项目教学的实践思考

学生在《仿真加工球头短轴》项目学习中,借助信息技术,方便地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思考,从理论分析到技能应用,最后自我总结、拓展创新,每个学习任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在其中起助推器作用的无疑便是信息技术。

1、根据数控专业岗位分析(学生必须具备数控机床操作及数控编程的能力)设计本项目教学,采取“任务驱动、问题解决”的方式实施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整合多种信息技术资源辅助教学,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汇报展示反馈评价总结提高”的方式,利用仿真软件模拟企业情境,体现自主、交互、探究、体验式学习和“低起点、小步子、多反复”的教学特点,分解了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

2、依据“组内强弱搭配,组间能力均衡,个人职责明确”的原则进行“异质分组”,结合仿真机房计算机按六角配置的特点,按6名同学组成一个生产小组,模拟企业情境角色扮演,每组设车间主任一名、质检员一名、技术员四名。虚拟数控加工企业环境,利用仿真软件仿真加工零件,弥补学校数控设备不足,教学场地有限的劣势,避免学生操作失误而造成对学生自身和设备的危害,提高学生数控学习的自信心,为后续真实数车实训奠定良好基础。

3、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问题为纽带,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突破难点掌握重点;仿真加工零件,直观生动,为指令的理解提供方便,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构知识、强化技能,提高能力包括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自主设计本课网络评价系统,轻易实现了实时评价及统计,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情况;利用网络平台,方便了师生课后讨论交流,使学生课后延伸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信息技术方便实现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小组成员均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而展示本身就是激励学生的过程。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5

摘 要:项目化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一般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文章阐述项目化教学法的内涵并在此指导下对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设计,包括课程的总体设计、单元设计等。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法;信息系统;教学设计

0 引 言

我军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技指合一的军事人才培养不仅仅是过硬的政治素养、先进的作战理念和全面的指挥素质,更要有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及开拓创新等能力。根据以往的教学效果,我们发现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着抽象描述较多、具体动手实现较少、学员感觉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理论与实际有些脱节、认识难以深化等问题。为改善教学效果,我们跳出传统的以教员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对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1 项目化教学法的内涵

项目化教学即把项目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真实地参与指定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管理,是一种典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1],它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让学生融入有意义的任务完成过程中,积极地学习,自主地进行知识的建构,调动学生认知钻研的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和素质[2]。项目化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有着显著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以项目为依托。

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活动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协作,最终形成产品或解决问题,通过发表或展示项目来验证知识和技能。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应围绕着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的重要学习目的,由课程框架问题来推动。

2)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

项目化教学法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合作学习,主动学习,公开展示,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完成一个项目,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但项目的完成是对其学习工作的肯定,学生在此过程中亦能收获自信与快乐。

3)学习成果多样化。

传统意义上的评价只重视结果,关注的只是考试分数的高低,这种方式必定是片面的。在项目教学中,每个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验,给出不同的解决任务的方案与策略,因此学习成果不是唯一的,而是多踊的,评价的标准不再是“对”或“错”,而是“好”或“更好”。另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的参与,因此更加客观和合理。

2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设计

2.1 课程教学目标

信息系统技术基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军事和技术交叉结合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可以明确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开始,到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维护与管理的全过程,知道如何构建一个信息系统;同时需掌握信息管理技术――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原理以及数据库的设计方法,能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概要设计。

2.2 课程总体设计

通过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分析,教员可以以装备维护与考核系统作为项目目标,将信息系统开发、Windows窗体程序设计、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数据的组织与存储、数据安全与数据恢复、关系数据库标准查询语言SQL、数据访问技术等章节的知识点和内容,设计和编排在这个综合项目中。学员在课前进行预习,分析难点和重点;教员在课堂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引导;学员在课后动手实践,从而引导学员通过完成项目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做”中“学”,让学员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提高动手能力,构建知识体系[3-4]。项目化教学设计应用如图1所示。

在分组分工环节,教员可以根据各个学员的特长,每组设置3~5人,将逻辑思维较强和编程能力较强的学员分摊至各个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实力大致均等。这样,小组内学员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也可保证项目顺利完成。以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为例,图1所示各个流程阶段的具体工作如下。

在分析问题环节(也可称之为课前预习环节),教员课前通知各小组设计装备维护与考核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各小组根据该系统的功能需求,自行预习涉及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渠道(上网、图书馆查阅等)收集有助于回答或解决该问题的信息并进行整理,重点记录下难点问题。

各小组通过分析,在课堂上以电子文档、多媒体等方式汇报本组最终确定的数据库结构;在此阶段,学员经过汇报本组策略、听取他组方案和共同讨论这样的方式,能够碰撞出更多的火花,找到各种解决方法。教员进一步引导学员通过对比,探讨究竟怎样的关系数据模式是“好”的,从而引出第4个环节――精讲引导:如何评判和设计一个“好”的关系模式。在精讲环节,教员重点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和细讲,对于学员已经掌握的内容可忽略,重在启发和点拨。

确定思路后,各小组进入项目制作环节,即运用在前面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际操作,完成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从而进入下一个任务(子项目)的分析问题――讨论策略――精讲引导――制作项目环节。当所有功能模块完成后,进入第6个环节――汇报演示。各小组通过展示最终完成的装备维护与考核系统,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当然,汇报不仅仅是演示系统程序,还需汇报总体设计思路、模块划分、数据库设计、问题不足等。演示汇报后,小组间对汇报进行自评和互评,同时可对其成果进行讨论、提出问题或是修改建议,小组对所做项目进行总结反思。教员在点评时避免“对错”的评价,主要引导学员认识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能够得到全面的认识。

2.3 课程单元设计

根据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员可将项目分解成若干小的项目(或称任务),对于每个小项目大都经图1所示的分析问题――讨论策略――精讲引导――制作项目环节,以“学生自主、自由学习”为原则,有效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表1为信息系统技术基础课程设计的各个小项目一览表。

上述子项目的设定基本涵盖主要的理论课程内容。通过一个个子项目的实施,学员能够了解和把握项目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和重、难点,循序渐进完成最终项目。

2.4 考核评判

教员可采用多因子加权综合测评法的课程考核方式,既考虑结果,又注重过程;加大实践部分的分值,包括阶段性项目完成结果及最终项目完成情况、创新性、团结协作情况等;将项目完成内容也分为必做和选做部分,完成必做内容可得基础分,根据选做部分的完成情况酌情加分;重点鼓励学员创新,允许创新过程中有错误或失败,而不是一味强调完成结果。

3 结 语

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学员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于课前积累的问题,在课堂中能更加专注于问题的解决,并且在项目的实现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大大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无论是理论考核,还是实验结果,都得到比较优秀的成绩,同时我们的教学改革也得到认可,课程被评定为优质课。可见,对于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实行这种项目化教学是可行并且有效的。当然,这种模式增加了学员的学习任务以及教员的工作负担,也存在着知识点不够成系统、讲解不够透彻等问题,仍还有许多需要探索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将结合学科和军校学员的特点,继续努力探讨实践。

第一作者简介:廖湘琳,女,讲师,研究方向为军事仿真,。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7.

[2] 李华, 吴昌雨, 邹军国. 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 荷泽学院学报, 2013(2): 105-109.

学习项目计划范文6

关键词: 项目化教学 问题 对策

一、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状况

“工作过程为导向、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能力为目标、素质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理论实践一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目前已经在全国高职院校和教学实践中广泛推广,采用项目化教学模式,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学生通过咨询、决策、计划、实施与检查评价等步骤,全面地参与整个实践活动,以此来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相互结合,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但在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仍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非常值得广大教师重视,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起至今,在全院开展项目化课程改革,共开发项目化课程300余门,课堂实施达到220余门次,课程类型涵盖了基础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我们课程组对实施项目化教学的班级中800余名学生进行调查,部分调查结果下表所示。

二、学生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与学生的座谈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表示非常欢迎项目化教学,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工作任务,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太了解项目化教学,不能积极参与其中,也有诸多不适应:不少学生还习惯于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学生主体的意识不强,主动去“做”不够;部分学生对项目化教学缺少必要的心理准备和角色认同,在工作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转换角色,不能按企业工作角色来要求自己;部分学生对小组或个人完成工作任务一时难以适应,感叹负担过重,课后查找资料、完成项目时间紧,因而课后任务完成质量有高有低,逐渐在班级形成两极分化现象。课程组经过反复分析认为:出现上述诸多问题,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例如,学生的思想态度与配合程度、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专业实践水平、课程项目设计、教学单元设计、学校软硬件条件等方面有关系,仅从学生学习方面来看,就有学生的认识问题、态度问题、方法问题、时间安排问题及个人与团队问题,等等,非常需要关注。

三、学生积极配合项目化教学的对策

1.认识问题及对策

在调查结果中,有21.84%的学生完全不知道何为项目化教学;有10.98%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与以前一样,并无区别,这说明我们的项目化教学还不够深入,还不能被所有同学认识,在组织教学实施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认识,注重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分析,必要时,在课程进行当中部分内容可以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再验证”的方式进行,使学生有直接的比较。

2.态度问题及对策

针对项目化教学,部分同学认为与传统教学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传统教学时是自己做自己,项目化教学仍然是“我在做”。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能自己解决,上网查资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筛选中,效率低下。调查结果显示,有11.86%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思想态度上比较反对项目化教学。项目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全过程地参与,每一个环节都要独立或在合作下完成,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都要保持积极的态度。但学生的能力有限、经验缺乏、意志力薄弱,一遇困难学习兴趣就会减退,而学习意识淡薄的学生有敷衍了事甚至放弃的现象,学生的主体地位易动摇或难建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注意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实践中循序渐进,采用“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其中。

3.方法问题及对策

在调查中发现,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与以往的教学有所不同,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自主控制比较充足,完全靠自己的能力,个人素质提高很快,但是有13.36%的学生认为项目化教学知识变少了,12.23%的学生认为技能水平下降了,21.40%的学生认为任务雷同并且学习效率低,3.3%的学生在小组工作中基本不做。以上结果说明,项目化教学有一个引导过程,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方法,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因此在项目化教学初期,教师要重视学习方法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思维习惯的养成,甚至可以直接告知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面对项目化教学。同时课程项目的设置不要过大,避免理论知识过多,而使教学组织比较困难。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地帮助、指导,也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自己调整学习项目,使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感受,使其学习兴趣得以持续与升华,通过教师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时间安排问题及对策

在调查中,部分同学认为实施项目化教学的课程课后任务多,时间不够用,课上汇报时间太长,学习效率较低。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工作项目(教学内容)设置可以由小到大、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课程相关资料准备齐全,随时关注学生任务进展情况,初期可以带领大家共同完成,等到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适应了当前的学习方式之后再引导其自主完成其它任务。

5.个人与团队问题

在现有的条件下,项目化教学一般均为分组实施,但各组工作任务的完成又各不相同,大部分组员能够积极参与,发挥团队精神,讨论完成,但有些则是只有少数人参与完成,甚至有大家基本不做,参考其他小组方案来完成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每组成员工作态度、知识水平与行为习惯不同造成的。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从严检查每组的工作方案或计划,要求其明确组内成员任务分工,并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不定期进行抽查测试,细化考核内容,团队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教师考评与学生互评相结合。并注意鼓励不同组之间的学生相互再结队,加强小组之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交流。

在项目化教学模式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来适应,给予适当的引导,以体现其优势,教师本人也要不断提高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实践能力、科学设计课程,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庆斌,郝超.职教项目课程实施瓶颈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2]徐国庆.高职项目课程的理论基础与设计[J].江苏高教,2006,(6).

[3]石伟平.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问题与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4]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