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文1

关键词:测控类;专业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11-03

优质教学资源已成为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办学能力的核心指标,并且是高考学生报考时进行学校或专业选择的主要考虑因素,也是在校生进行课程选修或学业规划的一个基本依据。优质教学资源对本科特色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决定性和保障性作用,为此,教育部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的“质量工程”和“十二五”期间启动的“本科教学工程”本质上都是加强培育和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并努力增强其示范和辐射效应,最终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近年来,我们以教育部“质量工程”和“本科教学工程”的总体指导思想为统领,瞄准当前影响和制约测控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强化优质教学资源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以改革和创新为动力、以测控类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执行能力为关键、以提升测控类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目标,创新教学管理以协调和优化系统各环节的关系,努力从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实验(实践)平台等方面,通过教学改革和科研转化教学等途径,培育市级和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在示范性测控类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中成效显著。

一、加强测控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做法

自从“十一五”教育部“质量工程”实施以来,我们以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物联网工程等测控类本科专业建设为平台,以资源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人才培养效果优良为目标,按照“追求卓越、突出重点、改革创新、满足需求”的原则,前后经历了6年“提炼突出问题—解决方案—建设与实践—总结、创新与完善”的探索过程,通过建设示范性测控类本科特色专业的实践,突出了优质教学资源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障作用,全面推动了本单位的教学改革与建设工作,回答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普遍关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如何创新教学管理理念、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培养高素质测控类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传感网与物联网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对相关专门人才巨大社会需求的问题。

加强测控类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的基本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1.围绕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示范性测控类特色专业的要求,创新教学管理,提出了“强化管理与服务并重的责任意识,‘目标驱动、过程优化、务求实效’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新理念,并以“关注热点、抓住重点、补强弱点、培育亮点”(即“四点法”)为教学管理指导思想,系统建立了适应测控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制度。①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根据本单位的教学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考核要求,合理设定教学管理的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以此作为本单位教学工作的行动统领;在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过程中,注重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工作的绩效性作为核心考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形成“目标—过程—实效”三位一体的教学管理相关链。加强教学改革研究,在《电气电子教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研究论文10余篇,形成经实践证明较行之有效的适应测控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推动了本单位教学管理制度创新与教学管理效率与效果的提高。②创新教学管理指导思想并完善管理制度。在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等实践中总结归纳出“关注热点、抓住重点、补强弱点、培育亮点”的“四点法”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质量工程”建设为核心,努力培育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规划教材、优秀教学团队等;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数十个教学管理办法,对本单位教学工作予以全方位的制度保障和激励。

2.以“三位一体”教学管理新理念和“四点法”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为引领,通过教学改革和科研转化教学等途径高效培育优质教学资源,及时服务于测控类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①优秀教学团队类资源: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资源,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主导因素。在教学实践中以加强教师教学执行力建设为重点,实施课程“首席教师制度”,从课程教学团队和课程内涵两方面互相关地加强建设,通过教学改革、多模式进修培训和“科研转化教学”等多种有效途径综合锻炼培养,确保了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并从教研部、课程群和实验教学的角度建成“测控技术与仪器教学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群”、“测控技术实验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验中心”等四个市级优秀教学团队,8名教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等。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优秀的教师资源保障。②精品课程类资源:课程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单元,我们以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市级特色专业、物联网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测控类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等途径,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以前沿技术提升课程内涵,注意课程PPT演示文稿、FLASH动画课件、教学案例、媒体素材、专家讲座、学生作品等教学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加强专业主干课程和核心课程建设,形成了以“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为代表的校、市、国家级精品课程系列,建设了较为完备的课程网络资源共享平台,③特色教材类资源:教材作为体现知识与能力训练要素的基本载体,是学生赖以学习的基本资源。为服务于测控类特色专业的人才培养,高度重视特色教材建设工作,注意总结教学实践中的授课体会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反映与需求,并借鉴已有同类教材的建设经验,通过教学改革和科研转化教学等途径培育了多个系列的特色教材,其中《传感器与检测技术》作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已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重庆市“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并被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全国60余所高校选用,相应的PPT等教学资源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全国700余所高校的教师下载,显示出优质教材资源良好的辐射效应和共享特性。④示范性实验教学平台类资源:以切实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为基本考量,结合测控类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围绕“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基础,面向应用,突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注重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通过中央与地方共建等模式,建成了“测控技术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先进制造技术重庆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增强测控类特色专业人才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因材施教等准备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条件,为学生多样性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提供必要的设备保障。可使学生受到接近生产实际的教育,为学生提供机械产品生产过程的全景式、系统性实践实训环境条件,学生可以基于该平台进行多种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和课外科技活动,学生在机械产品的项目管理、产品质量监控、设计制作、在线检测、装配、产品性能测试、成品入库、工业现场管理等过程具备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并且在产品设计和开发能力方面也可得到训练,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大大提升学生就业或继续深造的自信心,有力促进学生课业学习与课外科技活动的参与。

3.优质教学资源为保障,加强了示范性测控类特色专业的建设,持续显现出高素质工程应用创新型测控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在广泛调研和内部诊断基础上,分别按照国家级特色专业、市级特色专业、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或传统制造业的测控类特色专业定位,进一步对本单位所开办的测控类专业的专业特色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凝练和优化,通过构建独立的实验教学体系、分模块多层次的课程平台设置、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等,拓宽学生自主发展的多种课外科技活动途径,产学研结合建立“卓越工程师”培养平台,形成适应“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传感网与物联网等国家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教育体系。

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和示范性实验平台等优质教学资源,探索出一套对加强学生工程实践应用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积极发挥“以赛代练”、“课赛结合”和综合实验平台的作用,通过竞争性课外科技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争意识和求知欲望,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已在不同层次类别的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中得以推广应用并取得了突出成绩,人才培养效果在同层次高校中优势明显。如近年来所培养的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成效显著,获“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2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全国铜奖2项,重庆市金奖2项;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一等奖1项、重庆市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数模竞赛全国一等奖3个队、二等奖5个队;“飞思卡尔”杯大学生智能小车比赛全国二等奖10项;有10人次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二、建设成效与影响

以培育优质教学资源为途径,以示范性测控类本科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经过近6年的教学实践探索与积累,已取得了多项重要建设成果并表现出良好的示范辐射效应。

1.对校内的影响与作用。以制度、文件等形式融入了本单位的日常教学管理实践中,成为指导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要保障,多次通过会议交流、督导简报报道、拓展为各种校级学生竞赛交流活动等方式得以推广借鉴。并以市级和国家级标志性教学成果的巨大影响来推动单位间的交流、学习与借鉴。

该做法指导本单位教学管理工作连续多年在全校名列前茅,特别在以“质量工程”、“本科教学工程”、“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提升计划”等具有综合性考量指标的工作中遥遥领先,积累了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如本单位已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规划教材2部、市级特色专业2个、市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教学团队4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市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多个校级“专业提升计划”实施效果明显。

2.对社会的影响和辐射。基于所培育的优质教学资源并加强其共享特性,在全国同层次高校中展示出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示范辐射效应。如以“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国家级规划教材为典型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共享,因此受益的单位达到700余家;不断有国内高校的代表到学校参观学习所建设的实验教学示范平台;精品课程首席教师和教材主编还在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举办的全国性教学研讨会上详细报告了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并与参会教师进行了深入的互动交流,所取得的成绩和建设方法受到参会人员的高度赞赏。部分高校的任课教师专程到校交流学习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

优质教学资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以“目标、过程、实效”三位一体教学管理理念和“关注热点、抓住重点、补强弱点、培育亮点”的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为引领,以测控类特色专业建设为平台,努力探索从教学团队、精品课程、特色教材和实验(实践)平台等方面培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形成了一批市级或国家级优质教学资源,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测控类工程应用创新型人才准备了条件。

参考文献:

[1]刘润华,刘广孚,任旭虎.“电工电子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5):13-14.

[2]李俊,薄翠梅,王鑫国,等.卓越工程师培养创新实验平台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4(3):81-82.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文2

工作总结,以年终总结、半年总结和季度总结最为常见和多用。就其内容而言,工作总结就是把一个时间段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总分析、总研究,并分析成绩的不足,从而得出引以为戒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学校2020年终工作总结汇报范文5篇,欢迎大家查阅!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1当好校长的行政助手。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行政会议的精神,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工作的计划和安排,从而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认真做好各级各类文件、通知的收转工作,并按文件、通知要求,协调处理好办公室职责范围内的事。

精心组织安排会场。我校大小会议及培训都由办公室参与。每次会议或培训,办公室在会标设计、照相、新闻报道等方面,都做到科学安排、细致落实,保证了会议或培训的顺利召开。

做好教职工的考勤登记管理工作。学校办公室负责教职工的考勤,要求教职工请假必须有请假条,经校长或部门负责人签名后交办公室存档。学校办公室每月向学校领导汇报一次教职工的考勤情况并在教职工中公布。

做好人事档案和文书档案的规范和管理工作。及时有序地处理上级各种文件和网上文件的收发、传阅和分类归档整理,学校各种请示与报告的分类呈送,落实了校内文件签阅制,做好了校内各部门工作总结与计划的收集整理。

加强文字材料的加工工作,提高办公室的文字处理和服务能力。协助学校领导针对重要工作部署以及组织拟定以学校名义的通知、布告等,起草或参与起草工作报告、总结、计划等。

加强校务公开工作和学校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橱窗等,对我校各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及时的宣传和推介。

其它工作。负责接听电话并作好电话记录,及时将电话通知精神传达给相关人员;做好教职工年度考核、年终总结等组织工作;完成学校领导临时交办的其它各种工作任务。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2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镇财政所的正确指导下,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收支计划,保证了学校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本学期的财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学习,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财务人员能自学的参加学校的一切政治学习,认真作好学习笔记,不断的提高财会知识和政策水平,能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财务政策,方针、制度,使学校的财会工作能按照国家的政策、法令进行,从而保证财会工作顺利完成学校下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工作,努力完成学校的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将影响到学校的一切工作,学校制定了财务制度和上报审批程序,财会人员要做到账目清楚,下账要字迹工事下账时,对学校血口要做到细致明了,为学校要节约每一分钱,本学期积极配合学校完成了年度收支计划,为学校做好强有力的保障。

三、查找差距,努力做好后勤工作

本年度虽然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但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上缴财政各项款项后,申请却很困难,一时半晌申请不回来,耽误了学校的正常工作,使学校工作受到一定的影响,要想工作做得好,要手勤、眼勤、多动脑筋,要替领导分担一些困难,把后勤工作做好。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3一年来,在学校领导、老师的支持帮助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感谢学校领导及教师们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节点

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少先队活动是学校学生的一颗心脏,活起来,动起来,才能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才代表着成长的茁壮。活动让队员学会求知、创新和生存。因此,在领导的点拨、建议下,在全体老师的支持配合中,我策划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不断丰富活跃学生的文体活动.学校少先队根据的学生的兴趣特长特组织了舞蹈队,合唱队,腰鼓队等特长队。在各项活动中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示,个性、潜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挖掘;成立了校园广播站,以征稿—采稿—播稿的程序,利用午间向全校进行播音,广播的内容新颖,并且贴近校园生活,形式多样,丰富了校园的文化生活;策划有利于师生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开展“校园小主持人”风采大赛、“小歌手”赛、校园“广播操、五祖拳”比赛、“班班有歌声”歌咏比赛、教师歌手赛、庆“六一”汇演等,让师生的各项特长得以更充分地发挥,从而提升了校园生活的生机与活力;举行入队仪式,让新生在响亮的口令、嘹亮的队歌、神圣的队礼、严肃的列队中感受红领巾的魅力;组织开展国旗班进军营,规范旗手动作及精神风貌;为细化常规工作,加强养成教育,母亲节、教师节举行“学会感恩”活动。

这些活动将感恩教育与养成教育密切交织,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搭建了平台。组织开展“创建节约型校园”大型主题活动。开展为“雅安”、“情系小文蔷”献爱心活动,在孩子心中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做一个善良的有爱心的人。

从设计方案到组织实施,从策划准备到现场指挥,从幕后安排到现场主持,从整合力量到争取资源,这个个活动的成功举办无不凝聚着我的心血,但它们同样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团队力量的彰显,是师生配合的成果。

二、让专业发展成为个人生命成长的亮点

在少先队工作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也不忘发展个人专业,我深知,课堂更是孩子成长的乐土。只有上好课,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发展服务。因此,我始终将音乐专业成长放在首位,也收获了专业带给我的快乐。参加“泉州市第二届青歌赛”,与我的同伴们辛勤拼搏,获得了市第四名的佳绩;与团队的老师们共同策划的百人舞《曲韵》在县运会开幕式中荣获一等奖;执教的《影视与音乐》公开课获得与会人员一致辞评。

三、让反思成为每天生活的支点

1.反思哪些活动终能在学生心底打下烙印,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最难忘的活动,努力策划出成体系、成系列,形式新颖、内容精彩的活动,并朝着重体验、重实践的方向迈进,打造具有浔小品牌的活动。

2.提升管理能力,练就会发现的眼睛,善倾听的耳朵,能沟通的嘴巴,多行动的双腿,积极思考的脑袋。

3.学会把每天的工作当作是快乐的享受和积极的挑战。

少先队的工作确实琐碎。多而杂的活动也给各位老师增加了很多的任务,在这里我要感谢办公室的两位同伴及所有的领导和老师们,感谢您在这一年来给我的默默支持、真诚鼓励;更要感谢您的包容与期待!有你们的支持,我会努力做到更好!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4一年来,教务处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校长和主管校长的正确指导下,在各学院密切配合下,在学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各项教学工作任务。

一、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1、特色专业建设

20_年建成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农业水利工程),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工程管理、艺术设计)。

2、精品课程建设

20_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2门(数据结构,液压与气压传动)。

3、教学团队建设

20_年建成1个教学团队(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4、实验示范中心建设

20_年申报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程机械和大学物理,12月20日答辩)。

5、参加教育部2项重大调研:大学生实习基地建设(河南省8所高校)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全国104所高校,河南省5所高校)。

二、青年骨干教师项目

20_年,我校8位青年教师获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重点资助项目立项(100%)。

三、学校教育教学

1、修订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培养计划,进一步明确“平台+模块”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结构和“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2、历时6个月的时间,开展“教育教学示范活动”,先后邀请首届国家教学名师、学校教学名师和2名连续2届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为广大青年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示范和观摩活动,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征文活动,500多位青年教师参与,征文124篇。

最后评选出5个优秀组织单位,25篇教育教学论文获得20_年度优秀论文一、二、三等奖。

3、坚持“两严”方针,加强教学管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1)校院二级教学督导情况:课堂听课3100多人次,其中校督导团2600多人次,院督导2500多人次;学生学习状态测评2600多班次;拟引进教师试讲200多人次;新任青年教师验收、试讲近300人次;职称晋升人员教学质量评价600多人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检查和课程设计检查300多班次。

(2)学生信息员提交信息反馈意见表700多份,召开信息员座谈会4次。学生信息员围绕教师课堂和实践教学、学生学习、教学管理等环节提出了近千条的意见和建议。对这些意见和建议,教务处通过各种途径反馈至相关单位或教师个人,并落实整改。20_年表彰优秀信息员108名,新聘任118名。

(3)学生评考700多个考场,评考优良率超过95%。对出现问题考场所涉及到的学院在《教学简报》中予以通报。

(4)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对考试课程的考场进行巡视,共巡视近20_个考场。通过巡视,我校考风总体良好。

(5)毕业设计(论文)检查:随机抽取84份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送外校盲审,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得到了校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对评价偏差稍大的学院和个人,已责成写出整改措施。随机抽取的5份毕业论文经大学生毕业论文反抄袭系统检验,我校36%的重复率远低于同类院校。

(6)先后出台5项保证教学质量的管理细则: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评估管理办法》;

《二级教学督导实施管理办法》;

《考试管理实施细则》;

《规范和加强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

《素质类选修课管理办法》。

4、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

完善和加强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出台《青年教师助课验收管理办法》,实行校院二级培养模式,学院主要负责培养,学校组织检查验收,把好新任青年教师上讲台关。20_年检查验收57人,其中49人通过检查验收,为86%。对首次未通过青年教师实施再培养。

5、加强学风建设,贯彻“以生为本”,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1)加强学生科技创新训练。20_年出台了《科技实践创新课管理办法》、《开展科学文化大讲堂管理办法》,先后4位教师开课,开展讲座36场;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协同校团委、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举办“创新杯”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学生参加国家数学建模竞赛,并获得国家2等奖2项,省级1等奖2项,省级2等奖7项;协同机械学院组3个队参加省大学生工程实践科技竞赛。

(2)开展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教育。首届152人通过省教育厅审核,攻读第二学士学位。

(3)鼓励学有余力学生主动学习,出台《跨专业选课管理办法》、《免修课程管理办法》。

(4)深入学生调研,解决实际问题。先后召开4次学生座谈会,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新校区开辟早读教室,花园校区开辟考研复习专用教室,规范教师多媒体教学,组织大型问卷调查等。

(5)评选优良学风班。20_年全校有52个班级申报,评选19个优良学风班,首次将专科班级纳入评选范围,并明确科技创新导向。

6、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制定、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全日制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大学生科技创新学分和素质学分实施办法》、《第二学士学位管理办法》)。

7、组织4次近3万人次大型考试(CET46和计算机等级考试);

近万人次参加重修、补考考试。

8、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积极申报新专业(申报核工程与核技术和俄语2个本科专业,申报新兴产业类本科专业3个)。

9、教改立项。

围绕培养方案的修订,凝练26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学校立项建设。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不清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不到位。

2、各学院在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培养方面不统一(包括数量、层次、重视程度、培养措施)。

3、对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的核心地位认识不明晰(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比例低、领导干部听课问题)。

4、学风、教风建设须进一步加强(学生目标不明、动力不足、方向不清;

教师上课“胡言乱语”,对教学规范执行不力)。

5、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需要进一步丰富,教学改革力度不够(例如考核评价方式、教学方法方式、如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五、20_年主要工作

1、学习国家、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规划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2、加强专业内涵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做好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推荐评审工作。

3、积极稳妥推进二级教学管理,理顺管理机制和体制,实行教学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做好教务系统升级,促进和谐发展。

4、继续坚持“两严”方针,加强教学管理,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督导,创新督导模式,保证教学质量。

5、做好各项教学奖励评选工作(优良学风班、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6、加强学风建设,尤其是考风考纪教育,组织好各级各类学生考试,实施联动促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7、加强青年教师技能培训工作,实施青年教师工程实践培养计划,做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作。

8、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深化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学习评价方式、教师教学模式等),做好20_年省校教改立项。

9、开好20_年教学工作会议。

10、办好第11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

2020学校年度工作总结5一年来,在学校正确领导和关心帮助下,本人牢固树立,按照学校确定的工作思路,以微笑服务为己任,以学生满意为宗旨,立足本职、爱岗敬业、扎扎实实地做好服务工作。现对自己的工作总结如下:

勤奋学习,与时俱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后勤服务人员,我深刻体会到理论学习不仅是任务,而且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一年来我坚持勤奋学习,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强化思维能力,注重用理论联系实际,用实践来锻炼自己。

注重克服思想上的“惰”性。

坚持按制度,按时参加理论学习。首先不把理论学习视为“软指标”和额外负担,自觉参加学校举行各种政治学习;其次是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坚持个人自学,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不因工作忙而忽视学习,不因任务重而放松学习。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在工作中用理论来指导解决实践问题,学习目的再于应用,以理论的指导,不断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我注重把理论转化为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转化为对实际工作的正确把握,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思路办法,积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走出新路子,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力戒“经验主义”,拓展思维。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文3

对工科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要求进行了概述和总结;对工科类本科专业建设进行了探索和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为工科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毕业实习 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239-03

1引言

工科类专业特点要求实践性很强,只有大力加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形成一定的专业能力。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就是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锻炼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大学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大学教学是否成功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工科毕业实习与设计是完成大学学业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每个学生都应该正确对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受到越来越大的重视。本文通过作者在教学领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在教学过程中的深刻体会为基础做一些探讨,为提高工科类本科毕业生的质量作出自己的贡献[3]。

工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之间的联系比较紧密。毕业实习可从生产实践中为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可以解决生产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两者结合将有利于提高工科类学生的质量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就每个本科高校而言,建立一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标准显得尤为重要[2]。

2当前工科类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走过场现象比较普遍,学生没有真正地进入毕业实习的角色,没有达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效果,很多学生最后也就是写个报告就算结束了,严重地忽视了该环节对学生动手综合实践能力的锻炼效果,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心理因素的影响。认为马上就要毕业了,急功近利比较普遍,很多学生直接在外就业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形同虚设。二、就业压力大。学生忙于找工作,参与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时间较少。三、师资因素影响。现在学校人数多,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从事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工作,很多教师还要从事其他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师资力量明显不足,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难以做到精细化管理,以及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也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四、区域条件的限制。沿海经济发达,厂家比较多,能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场所,而像内地高校所处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比较低,没有足够的厂家,有的厂家也都是些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让学生与所学专业挂上钩[4]。五、经费的制约。高校院系在制定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实施方案时,规定了很多条条框框,但由于没有具体经费配套的落实,实施起来困难很大,很多实践性的毕业设计,由于没有经费让学生购买一些元器件等东西,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往往停留在理论层面,最多也就在仿真上,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很大的制约。六、管理制度的制约。当前院系为了管理方便的需要,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作了很多硬性规定,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统一为学生提供毕业论文题目,使得学生的选题空间受到很大限制,很多题目陈旧,学生不感兴趣,仍然要硬着头皮去做等。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中期、后期检查形式多、实质性内容少等等[l]。

3提高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质量的措施

3.1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从人才培养方案入手,通过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有效可靠运行,例如传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放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学生的理论课上完了,使得很多学生没有上课的心理准备了,使得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管理难度加大,可以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调整到第七学期进行,第八学期再上一些选修课程,这样管理起来更加有时间,有效性更好。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也要制定教学大纲和进度表,细化内容,进行过程管理等。

3.2 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

学校要加大教研、科研支撑力度,让教师和学生手中有研究项目以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充分的内容质量保证。目前,各类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方方面面加强内涵建设以保证人才质量。通过学校“本科教学工程”,投入大量资金,立项一批教研项目和实训基地。由于内地企业发展规模不大,科研能力不强,并且技术含量不高,对专业支撑力度不强,学校要花大量资金以教学研究立项形式进行实训基地建设,一个基地投入20-30万元,让专业教师负责实施,和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工科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建设,毕业实习有了具体的科目内容。同时,学校要利用高校“能力提升计划”大力进行建设,大力鼓励学生申报国家级、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质量工程教学”项目;利用高校“振兴计划”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利用“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大力进行实验室建设;推进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培育计划;通过学校“年度招标课题”项目等有力地推进了人才质量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负责人选聘工作,优秀教研室和优秀实验室评选活动等等。让我们的专业建设有声有色,内涵丰富,必将促进人才质量走上一个新的台阶,改变以往理论教学强,实践教学弱的局面。

3.3综合推动各项举措

学校要综合推动各项举措,例如让企业界人士到校作报告,派遣大量教师进驻企业担任科技特派员,邀请企业的高级工程师进院系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就企业对专业素质要求的着重点进行说明,在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进行强化、改进,教师与企业联合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优秀毕业生创业成功者回校设立奖学金,通过多方举措的开展,使得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明显加强,各种教研、科研、参观交流等活动井然有序地进行,为大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提供广阔的空间,其专业性、质量和深度都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加大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械创意大赛等国内大赛投入力度[5],鼓励学生广泛参加,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得了很多大奖,受到了教育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我校工科学生的发明专利更是屡见不鲜,有一个在校学生个人发表的论文和专利有十几项,给全校师生作了报告,可以看出学生学习能力很强,尤其是实践能力更强,能把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

3.4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学校要通过方方面面的努力,通过各种举措的实施,为提高人才质量做好准备,剩下的工作就是管理了,管理也是一种生产力,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为此,学校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有力地保证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规范有序进行。对于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校院都有自己一整套的实施方案并且按照此方案认真实施,做到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前期认真谋划,做好规划,形成制度;中期真抓实干,无缝连接,不留死角;后期认真总结,收集资料,做好考核。使得我们的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有特色,内容丰富。在具体细节上,我们还需要深入进去,譬如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进行抽查,范围还要更广,不仅要从形式上,还要从专业内容上去进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进行抽查评阅,使得教师能够轻松快捷地进行,克服现在这种传统的模式,提高实施的有效性。

3.5经费的支撑

经费的支撑,要进行专项经费拨付,专款专用的方案,一定要明确,我觉得这一块是一个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现在模式是没有明确,很多都停留在意识上,实际中根本没有做到对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经费保障。这样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会表现出来,各项工作才能切实有效地运行下去[6]。

4总结

作为一所一般本科院校,皖西学院在近13年时间里,乘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势而上,完成了由专科教育到本科教育、由师范教育为主到综合性、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两大转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取得好的成绩,实现了学校中长期发展的第一步战略目标。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并取得好成绩;为深化学校内涵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省内同类地方高校中名列前茅。

2013年我校接收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性评估,评估专家对我院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提出殷切希望,提出很多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正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学校对工科专业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非常清楚,并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这些问题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而又尚未解决的重大问题,已到了不解决不行的地步,皖西学院正在多渠道研究改革方案。学校对学生的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与就业工作非常重视,对此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非常支持,在今年校院两级领导班子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已完成了对2013届毕业生的实习、毕业设计及就业工作总体教学改革的初步试验,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实践证明该方案可行。

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具有宽厚的专业基础和长期的教改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改革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课题主持能力和研究能力。课题组成员层次结构合理,涉及面较广,大都具有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学管理经验,他们参加了工科专业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我国工科专业的办学现状及课程指导委员会的要求比较了解,教学经验丰富。希望本文的观点能为高等工科本科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标准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l]丁立明,李寒旭.化工工艺专业毕业实习现状与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李国锋,李云龙,张志刚,等.试论高校毕业实习的教学与改革[J].长沙大学学报,2007.

[3]李文红.浅谈高等学校毕业实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

[4]周建平.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度”缺乏与觉醒[J].南京:江苏高教,09.1:71-73.

[5]刘星.论政府服务超越”顾客导向”的必然性与可能性[J].太原:理论探索,07.4:106-109.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文4

中铁五局六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坚定走“科技强企”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驱动作用和保障作用,积极进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领域,通过整合内部技术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培育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建筑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性跨越,企业由过去单一的普通铁路工程施工发展到目前以高速铁路建设为龙头,在客运专线、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齐头并进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近10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武广、京沪、哈大等4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难点工程,产品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创同行业建筑质量比之前例,锻造出了“铺架王牌军”这块金字招牌,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公司在高速铁路、城市地铁施工领域开展多项技术攻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3项工法获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工法;QC活动也取得了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先后荣获3项国家级优秀QC小组奖、2项省部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1项省部级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其中,兰新项目QC成果包揽了四项国家级荣誉。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绝地求生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号准思想脉搏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中铁五局六公司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铁路施工企业,曾为国家新线铁路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时,由于企业生产格局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陷入了“等米下锅”的窘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公司决策层下定决心,迅速在全公司开展“学、拓、思、求”大讨论,目的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群众智慧,找出公司发展的“桎梏”,找到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的出路。经过公司上下多层次、多轮番的“大讨论”,不仅触及了广大职工灵魂,更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大讨论开启了发展思路。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公司在推进思想解放的同时,铁道部先后进行的铁路六次大提速以及随后兴起的高铁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科技兴企”成为公司发展的驱动力。

抢占高地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开启动力引擎

观念一变天地宽。公司加快了寻找“科技兴企”的发展路径。公司先后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董事会,与此同时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与的科研领导小组,对高速铁路铺设、桥梁预制、架设设备以及长钢轨铺设等新技术进行了前期技术调研。期间,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200多万元作为前期科研经费,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等地对高速铁路的施工技术、施工配套设备、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进行实地考察。2000年4月,我国跨世纪工程――国内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建设拉开序幕,公司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认可,争取到了秦沈客专线24米500吨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及架设任务,公司引进了意大利尼古拉550吨运架一体架桥机,从而打破了公司乃至中铁五局历史上从来没有铁路桥梁预制资质的历史,使公司从此走出了仅靠单一传统铺架生存发展的历史,并由此推动企业走出了困境。

从秦沈客专线起步,不仅使公司坚定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更坚定了公司追求由低层次经营开发和施工生产向高端项目运作和建筑业上游方向发展、由单一以普通铁路铺架为主的发展向高铁和客运专线制架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施工、城市地铁等相关领域发展的动力和信心。2002年12月,公司成功进军上海地铁市场,从此拉开了公司参与城市地铁建设的序幕。2011年9月,公司成功进军武汉城轨综合工程,为实现公司“一主多元”的发展梦想又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实践证明,走“科技兴企”之路,是公司求生存发展的唯一正确之路。

优化环境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完善制度体系

在新形势下,公司董事会提出了“铺架强、制梁优、地铁精、线下能”的综合发展战略新目标,公司行政和公司党委下足功夫、下大力气,积极营造推进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公司于2005年7月召开了公司首届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并把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纳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着眼从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入手,下大力气扫除科技创新的一切制度障碍。二是为紧跟铁路建设新步伐,公司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六公司2005―2010年技术创新规划》《六公司2011―2015年技术创新规划》,确立了以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客运专线轨道施工技术、大型整孔混凝土箱梁制造及运架技术、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机械设备配置等6项技术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目标。三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科技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公司在贯彻局关于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先后于2008年、2012年两次组织人员编制并修订了《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加强公司科学技术成果管理、正确甄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与此同时,公司还成立以各级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以各级总工程师为首的广大专业技术队伍在强化公司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及推广应用新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为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公司科技创新步伐,2012年,公司又明确将科学技术成果评定、奖励管理等内容一并纳入到新编制的《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中,对推动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理论等均给予荣誉和经济的双重激励,同时对荣获局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成果,公司还将另行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额度。

精心培育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打造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公司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大胆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是注重抓好人才的引进。根据《六公司“十一五”“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公司制定通过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极大地缓解了人才紧张局势。截至2014年6月,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14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31人,初级职称以下的有346人;有一级建造师42人;造价工程师5人;质量工程师3人;安全工程师6人。

二是抓好员工素质的提高。为调动生产一线工人学技术、长才干的积极性,公司实行了评聘工人技师制度,通过考核,把具备条件的员工评聘为工人技师,发放一定的技师津贴。现公司共有高级技师30人,技师109人。

三是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制后的10余年来,公司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激励上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制订并实施了《公司本部员工岗位工资分配办法》《项目部(指挥部)员工岗位工资公司分配办法》《项目经理期薪制》《人才激励政策实施办法》《建造师、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10多个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2010年,公司又颁布实施了《六公司关于选拔享受内部特殊津贴人员的规定》,对公司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员工进行特别激励,进一步调动了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大投入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提升装备水平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保持和维护公司在铺架施工领域的前沿地位,自2000年企业改制以来,公司不断抓资金投入、抓设备更新。每一年度,公司都要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把设备采购、设备维修、投入项目、资金、利税同等纳入考核指标,确保企业技术进步保持强大后劲,其中,重点加大了对高铁提、运、架等关键设备的投入,为拓宽经营领域、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坚强后盾。公司还注重加快信息化进程,在公司本部、项目部推行了梦龙文件处理,物资、财会、工程信息及项目实行综合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尤其在2009年,公司本部一次性更换了老旧计算机,确保了各专业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还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自2005年以来,公司投入科研经费1 329余万元,为正常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提供了保障,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瞄准一流 为坚定走“科技兴业”

之路提升发展品质

为了抢占铁路建设制高点,近10年来,公司大胆决策,超前介入,积极做好技术、设备的储备,并依托在建项目,积极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和工法总结。

一是加强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研究。公司在充分总结东秦岭隧道无缝线路铺设和上海地铁无砟轨道施工经验基础上,开展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在武广线开展了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掌握了CPⅢ测量控制技术、无砟轨道粗调精调技术、道床板砼裂纹控制技术、桥隧密集山区无砟轨道物流组织技术,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完全满足时速350千米客运专线的运行要求。在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施工中,公司开展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静态精确调整施工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高速铁路轨道调整精度控制难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完成轨道静态精确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满足列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该技术在随后的哈大线、杭甬线推广运用,轨道精调质量得到业主高度认可。在兰新高铁施工中,针对兰新特殊的气候条件,公司组织科技攻关活动,成功解决了在多风干旱气候条件下大型箱梁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等技术难题,在箱梁架设施工中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两运一架”施工工法,在减少架桥机待机时间、加快施工进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加强大型整孔箱梁预制、运输、架设技术。公司重点开展了客运专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箱梁预制、运输及架设施工技术研究。在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公司开展了弹性地基梁研究工作,解决了在软弱地基条件下修建大型桥梁预制场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550 t运架梁一体机高架桥取梁难题,该成果在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推广运用,节约成本850余万元。在武广客专线,公司开展了《武广客运专线32 m、24 m简支梁箱梁预制架设施工技术研究》,解决了时速350千米的客运专线整孔箱梁的现场预制问题,该成果在武广项目成功运用,实现了安全施工;大型箱梁预制架设形成成熟施工工艺,并在哈大、京沪等项目进一步推广运用。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文5

项目管理是以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运用企业有限的资源,对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优化,以实现顾客利益的最大化。现代项目管理涉及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集成管理九大知识领域,以及项目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收尾五个过程。20世纪,受鲁布革冲击,我国工程投融资体制、建设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逐步推行”项目法“施工和建设项目监理制,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项目管理也逐步在我国得到重视和应用。目前,项目管理应用于工程施工已较为普遍,但应用于工程设计正处于探索、总结和完善阶段。

设计管理模式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设计院作为事业单位,只需完成政府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行业特点非常明显,垄断色彩十分浓厚,设计院无需竞争,只需按国家计划和规程规范完成任务即可,因而造成重技术而不重管理和效益的局面。推行设计单位技术经济责任制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以后,设计单位开始迈入市场,促使其从重技术而轻管理及效益逐步向重视管理及效益转变。石化行业设计单位顺应这一形势,率先推行设计项目管理,并通过实践不断完善、成熟、规范。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设计单位改制为企业,设计企业面临的社会和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设计单位按照改制的要求,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成为“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近似行政管理的设计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设计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

水电设计项目管理

在推行水电水利设计项目管理方面,我国有些设计单位已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也各具特色。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南院”)作为一家以水电、水利勘测设计科研服务为主导,涉及工民建、市政、交通、电力等行业的综合性勘测设计研究单位,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和“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保证国家大型重点项目勘测设计质量和进度,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中南院对龙滩、三板溪、向家坝、虎跳峡等四大水电项目的设计工作开始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组织形式中南院在龙滩、三板溪、向家坝、虎跳峡工程中实行以“项目管理为中心、专业管理为基础、质量管理为核心”的矩阵式项目管理模式。实行院长领导下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制定了相应的项目管理办法。根据各项目的特点和要求,院长在全院范围内选聘项目经理,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在院长授权范围内,代表院对外处理与项目有关的一切重大事项,负责与业主、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联系;对内全面负责项目的勘测设计科研进度、技术、质量和成本控制;并接受院经营、财务、质量等职能部门的指导、检查、考核和监督。

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设总、计划工程师、质量工程师及辅助管理人员等组成。对已开工的项目,在施工现场成立了设计代表处,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全面负责现场设代工作。项目经理部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跟踪、监督和调整,以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严格按照院有关规定,制定各种配套措施,确保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按照院核定的成本定额,严格控制项目成本;根据各生产部门所完成的工作量、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好坏,在院宏观调控下,完成勘测设计科研费用的内部分配。项目管理的实施四大工程的项目管理实施主要是对计划、质量和经费的控制。

(1)计划管理。各项目部根据项目的总体目标,编写项目总体工作计划、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季度执行计划,分阶段下达各生产处执行。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并随时检查,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及时纠偏。同时,项目部根据工程进展情况或各种外界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进度计划,以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2)质量控制。为确保设计产品质量,各项目部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来管理各工程的质量工作,各生产部门对各工程的质量工作接受项目部和院质量职能部门的双重领导,项目部和院质量职能部门对工作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均有权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同时,各项目部接受院职能部门对项目质量工作的督促和检查。各项目部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质量奖惩制度,与院质量职能部门积极配合,定期或不定期对设计产品质量进行抽查,结合业主、施工单位的反馈意见,对设计产品质量进行评价,根据全年质量情况分别给予奖励或处罚。此外,各项目部聘请院内外高级咨询专家,对关键的技术问题和重要的设计产品进行咨询和把关。

(3)经费管理。按照院项目管理办法规定,项目费用包括项目经理部费用、勘测设计科研费用、专项费用、外委费用、项目经理奖等,院职能部门按院有关规定核定,项目经理部统一归口管理。项目经理具有项目部经费、专项费用、对外分包科研试验、专题研究外委&经费、项目经理奖分配的审批权或决定权;在院宏观控制下,勘测设计科研费用的内部分配,按所完成的工作量、进度、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的好坏,由项目部进行分解。 转贴于

项目管理实施效果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

(1)保证了项目勘测设计进度和质量,促进了工程开工和建设,提高了业主满意度。项目部代表院与业主保持紧密的联系,能及时了解业主的要求,遇到问题能迅速解决,提高了工作效率,得到了业主好评。

(2)调动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项目部能比较全面地了解各设计人员完成设计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项目部在进行奖励和分配时,向贡献大的技术骨干倾斜,打破了大锅饭的分配方式,调动了技术骨干的积极性。

(3)提高了设计院的管理水平。实施项目管理提高了设计院工作效率、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为企业未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总之,通过实践,中南院初步树立了项目管理理念,积累了一些项目管理经验,但仍需要不断地总结和完善。

实行项目管理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竞争过程中形成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最基本的、不易被模仿的、内在的竞争力,它凝聚在企业核心产品和优质服务之中。工程项目是设计单位生产的产品,是企业的生存之本,企业的竞争直接体现为项目的竞争。通过项目的良好管理、运作,企业更易建立自己的品牌,实现品牌战略,培养高水平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实现人才战略。品牌塑造和人才培养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1)项目管理是设计院实行其战略管理的基础。战略管理是指制定有关企业未来方向的决策,并将这些决策付诸实施的动态管理。无论设计单位实行何种战略,其面向顾客和市场的产品——项目的完成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项目实践的增加,以及设计行业的自身特点,在同行业内,设计院仅靠技术已无法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大力推进管理创新,不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走管理效益型发展之路成为必然。根据国际经验,勘测设计单位必然由目前单一的勘测设计向具有设计、采购、建设总承包能力的国际型、综合性工程公司或专业型设计事务所发展,但无论综合性工程公司还是专业设计事务所均离不开项目管理。

(2)实行项目管理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设计单位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而忽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实行项目管理后,形成单个员工的综合管理体系,员工的技能在一个一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积累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实行项目管理后,项目经理的责权明确,对项目进行统一宏观管理,统一归口对外。而且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目标的特定性,对项目经理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有利于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实行项目管理,企业可形成一定层次的、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梯队;反过来,各种类型的人才又能在项目管理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优势。

(3)项目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企业员工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项目团队在有限的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特定的目标,需要团队成员的积极努力、团结协作。这有利于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工作状态和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高绩效团队对企业文化的建设必然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方面,企业在推行项目管理过程中必将变革组织结构,对企业文化产生冲击。因此,企业需加强教育培训,加强对人的价值工程的管理,建立“学习型企业”,重视员工的参与和授权,增强企业凝聚力,积极引导项目管理文化的建设,形成文化认同和文化融合。

(4)实行项目管理有利于项目目标的实现和品牌塑造。按照价值链理论,项目实施从合同谈判、计划制定、任务分解、产品设计、服务过程以及项目完工,均是项目价值链中的重要环节。实行项目管理后,项目经理将充分发挥人、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综合作用,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控制和协调,并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各阶段分目标适时跟踪、检查,发现偏差及时进行纠正,确保项目“利润、成本、质量、进度、安全以及客户满意”等目标的实现,并力争项目价值最大化。同时,实行项目管理后,项目团队将十分注重项目的实施,力争设计优质精品工程,有利于企业品牌的塑造。品牌塑造是企业实现价值追求的首要和必然的步骤,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项目部的组建形式为充分利用设计院内外两种资源,设计院需根据设计项目的门的职责分工。在矩阵式组织中,设计人员处于项目部和生产处室关注的焦点,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而且水电项目设计有其特殊性,容易导致项目优先次序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冲突。为此,需明确项目经理和生产部门经理的职责,保持二者间适当的权利平衡,并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如,加强项目管理培训,完善院项目管理办法,组建院项目管理办公室等。

(1)建立严格、科学的绩效评价与考核体系。严格、科学的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对项目部、生产部门和各职能部门的项目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都将起到促进作用。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范文6

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为强力实施质量立市战略。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立市战略的意见》政〔2009〕29号)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点工作及任务分解

一)大力开展质量立县区活动。各县区积极开展质量立县区活动。明确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实施。

责任单位:各县区政府。

二)实行市长质量奖励制度。依照《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每年评定、奖励一批优秀企业。不时提高市场竞争力。

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责任单位:市质监局。

三)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围绕我市特色优势产业。对列入规划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质量过硬的名优产品。2012年,培育13个中国名牌产品、13个中国驰名商标、610个省名牌产品、610个省著名商标、1520个省优质产品。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工商局。

四)建立和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演讲制度。

1.建立和完善以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主要内容的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研究、测评、应用和工作。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统计局。

2.建立和完善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演讲制度。加强对县区、行业总体质量状况的分析。市质监局每半年向市政府演讲一次产品质量状况。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统计局、发改委。

3.建立和完善统一、科学、权威、高效的质量状况信息制度。定期向社会质量竞争力指数和产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等状况。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环保局、建设局、发改委、统计局、商务局。

五)加强质量平安检验检测机构建设。积极推进金属镁等特色优势产业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民生计量、食品等惯例检验和快速检测项目建设。去年市、县两级质检网络基本满足全市产品质量检验的需要。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财政局。

六)实施食品药品质量平安工程。建立健全以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为核心的食品药品质量平安监管长效机制。建立质量平安预警平台,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加大抽检力度。市、县区财政足额保证食品监督抽查相关费用。推进食品平安市创建工作,去年达到食品平安乡村基本规范,2012年达到食品平安优秀乡村规范,各县区达到食品平安示范县区标准。

各县区政府。责任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卫生局、工商局、农业局、质监局、畜牧局、财政局。

七)大力实施规范化战略。依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规范化战略的意见》政〔2007〕27号)要求。逐步建立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规范体系。

1.加快循环经济规范化建设。完善循环经济规范体系。形成科学、统一、规范的循环经济规范体系,重点抓好煤电、金属镁、新型建材、食品加工四大产业循环经济规范的推广实施,力争在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各县区政府。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环保局、农业局、畜牧局、科技局、水利局、建设局、商务局、统计局。

2.大力实施农业规范化。力争到2012年优势农产品规范化生产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

3.加快推进服务业规范化。建立现代物流、金融、安全、旅游、文化、商贸、医疗卫生、交通、电力、电信、邮政等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质监局、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邮政局、银监局、供电公司。

八)大力实施质量兴企工程。积极引导企业采用国内外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技术标准。推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平安等管理体系认证,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管理体系认证率达到80%以上,强制性产品认证率达到100%大力开展质量培训、质量改进、节能降耗、质量管理小组等质量管理活动,培养一批质量工程师和具有质量职(执)业资格的技术人员。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发改委、科技局、商务局。

九)着力抓好安居疏通民生工程。建设、水利、交通等部门抓紧制定提升工程质量的发展规划。健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中介服务相结合的监管体系。保证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等住宅工程质量,加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完善小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室内装饰装修质量监管和检测,严把项目开工和工程竣工验收关,严格执行设计审查、招投标、工程监理、质量终身负责等制度,严格落实国家节能技术规范。保证水利和交通工程建设质量,严格依照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抓好工程建设全程质量监控,认真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构建道路运输平安保证体系,强化对车辆、驾驶员的管理,加强场站安检设施建设和公路平安设施建设,推进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化,规范运输行为。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公安局。

十)全面实施顾客满意工程。发展改革、商务等部门抓紧制定提升服务质量的发展规划。各主要服务行业加强素质培训。增强服务功能,不时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切实保证服务平安。2012年,全市服务业顾客满意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教育局、卫生局、邮政局、质监局、银监局。

十一)实施生态环境维护工程。环保部门抓紧制定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规划。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实施蓝天碧水和绿化造林工程,提高森林覆盖率,不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人居环境质量和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水平。去年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6.2%和10.8%,乡村空气质量好于二级天数平均达到85%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坚持100%,市区污水处置率达到80%以上,县、区污水处置率达到70%以上。2012年生态与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各县区政府。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建设局、林业局、农业局、水利局、发改委、质监局。

十二)加强质量平安建设。健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准入、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电子政务、质量状况权威、行政许可网上审批系统。建立健全以企业电子质量档案为核心的质量监管动态数据库。对涉及国计民生、人身健康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产品开展专项执法检查,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和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完善质量平安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信息通报和快速处置制度,建立健全疫情疫病监控体系,防止动植物疫情疫病、有毒有害物质和不合格商品传入传出。

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建设局、安监局、工商局、卫生局、交通局、林业局、商务局、水利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环保局、畜牧局。

二、实施方法

一)去年1月—2012年9月。积极推进质量立市战略的实施。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跟踪检查,通报进展情况。

二)2012年10月—12月。总结经验,改进缺乏,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和措施。

三、保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质量立市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机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市质监局、建设局、发改委、环保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作为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的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生态与环境质量、食品药品质量平安等工作组的牵头单位,要履行职责,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质量立市战略的实施。

二)实施目标管理。市政府将质量立市工作列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具体的目标考核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