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自我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自我总结

中学自我总结范文1

(一)具体上课情况上:

优点:我这里想引用一段邓绍球校长的点评:“一组提问,一组游戏,提起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恰当的激励语言,较好的组织形式使学习氛围活跃;降低位子,与学生们平等探讨,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鼓动“创意”、“惊喜”评价,效果很好。”我在这里不是偷懒,只是觉得邓校说得足够全面了,我自己总结反而怕说得不好。

缺点:优点要发扬,缺点更要注意,加以改正,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我认为这节课不足的地方有三点:

1.开局不佳。课刚开始时由于课件的问题我本人随机应变不够,虽然及时开始上课,没被问题所累,但被影响了心情,有点紧张,没能让学生一开始就投入进来,因为我自己也没能投入。

2.教态问题。我上课时习惯双手交叉抱于胸前,这是一个常规教姿错误,不雅,显得随意,这个姿态在礼仪学中也是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仪态很重要,这会影响学生上课的态度。之后的欣赏作品过程中我做桌子的行为系同个缺点,今后要注意。

3.口误。介绍艺术家时名称前后不够统一有时念: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后面有念路易斯阿姆斯壮,虽然音译过来问题不打,但不注意会容易引起学生的困惑。

(二)教学方法上(与上个学期的公开课对比):

1.“有大舍才有大得”

我这节课之所以从整体上看是成功的,我的总结是12个字: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展现亮点。俗话说,有舍才有得,一节课就40分钟那么长的时间,你要怎么分配才能让学生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我上个学期也上了节公开课,就在这个问题上犯了错误,我把一个个知识点罗列出来,逐一讲授,但是重点不够突出,让人印象不深。而这节课我克服了这个毛病,备课时搜集的资料很多,但最后经过我的筛选,放弃了很多非重点知识,我的重点是欣赏爵士乐作品《玫瑰人生》,针对这个重点,我在提问和互动上下了功夫,并鼓励学生们学唱主题旋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突出重点。而后八个字中,解决难点是很困难的,否则也不会称之为难点了,我的做法是:把这八个字融合了。把难点通俗化,化难点为上课的亮点。具体做法:我这节课是欣赏《爵士乐》,爵士乐知识的难点在于那变幻莫测,即兴式的节奏,如果我生硬的教他们拍打节奏,既调动不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学会这个节奏。我想到了做游戏,安排做厨房炒菜的无实物练习,并在过程中让学生自己配上适当的声音节奏,这个安排果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场气氛热烈,学生积极讨论并参与到游戏中来,既在游戏中得到了乐趣,又从中体会到了爵士乐那极富即兴性的节奏特点,之后我教他们打了那个专业性较强的切分节奏,学生们也参与度很高,很快就学会了。看似困难的所谓“难点”就是这样被我解决的,并且转化为了这节课的一个“亮点”。

2.平等、民主的与学生交流。

记得上个学期我的公开课课题是《通俗音乐》,当时由于刚刚参加工作不久,极力想展现自己的专业实力,在授课时回过头来看,完全把自己摆在一个舞台表演者的角色上,又是说又是唱自己的作品,虽然学生们反响热烈,但客观地说,得到的知识并不多。这种“表演式”授课方式只能作为一个现象,偶尔而为之,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能列入常规上课方案。《爵士乐》这节课我一改之前这种“表演式”的上课模式,常常设计问题与学生交流,并放低姿态,平等、民主的与学生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并时常鼓励他们。如提问爵士乐乐器的时候,一个女生回答有手风琴,其实答案是不准确的,但是我没有否定她的回答,而是说:“你的回答很有想象力,我想以后爵士乐是有机会加入手风琴这种乐器的。”这样既让她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但又从教师处得到鼓励,还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没有平时上课回答问题错误被当众否定的那种挫折感,反而倍感振奋。又如之后做教唱歌曲时、做游戏时我调动学生兴趣的手段,都不是靠我站在舞台中央表演,而是让他们成为主角,让他们去表演,这样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最重要的是让他们体验,并真切的从中得到一些什么。同样是反响热烈,但是本学期这节课的这种热烈更令我有成就感,更令我开心。

中学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自我调节;学习;自我调解学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1-0016-03

自我调节学习是当今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以教育目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等多种形式存在,在教师口中常常以与此相关的词汇被广泛提及,如“做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等等。国内外关于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已是理论纷呈,从不同角度对自我调节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在此,本文只是通过对自我调节学习概念的分析,试图从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出发探讨该问题,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概念

1 自我调节的内涵

自我调节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自身对自身所做出的调整。这一能力反映出个体除受外界影响之外,还能受到自身的影响。

皮亚杰在对各种生命组织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之后得出这样的观点:自我调节反映的是生命组织的最一般的特征。在染色组的水平上,我们有勒纳继多布然斯基和瓦莱士之后称之为“遗传的体内稳定状态”的东西,有胚囊结构上的调节;有由瓦丁顿命名为“体内渗透”的动力平衡;有维持体内环境秩序的无数的生理上的体内渗透;有同样多的神经系统的调节;有在认知各种水平上都能观察到的调节与平衡状态;看来,自我调节是生命最普遍的特性之一,也是机体反应与认知性反应所共有的最一般的机制。皮亚杰从微观到宏观多个水平,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论述了自我调节是生命组织的基本特征,由此他认为,人类在个体的心理水平上毫无疑问地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它具体体现为平衡化的思想。皮亚杰认为,心理的演进是一个继续前进的平衡化过程,它最终使心理状态从较低的平衡状态走向较高的平衡状态。具体而言,当个体能够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时就处在平衡状态,然而个体却从来不会固守于这一平衡状态,而是努力改变自己,使自己与更有挑战性的环境相适应,使自己处于更高的平衡状态。正是因为具备平衡化这种自我调节的能力,人类个体最终都由初生时的弱小状态转变为具有思维和语言等心理特征的强大状态。

20世纪心理学史中另一位颇有影响的心理学家班杜拉从心理与行为关系的层面研究了人类的自我调节能力。他认为,个体的心理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自我调节能力能够改变个体的行为,使个体避免误入歧途并趋于卓越。他指出,人具有自我定向的能力,他能够通过自己安排结果来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施加某些控制。他以数以百万计的人依靠自己戒烟以及大多数人置于吊胃口的环境中仍能保持优美体形的事实证明,人类是有自我调节能力的。从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到,班杜拉与皮亚杰在论述自我调节能力上的不同之处在于,皮亚杰强调自我调节能力是个体的生物本性,个体在无意识的层面上即具备这种能力;而班杜拉则从个体的社会性角度强调自我调节的能力,认为个体会有意识地对自身进行调节。具体而言,班杜拉强调个体生活在社会中会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了解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进而通过设立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目标而调整自己的行为,当个体达到了自己既定的目标之后,个体会通过奖励自己来使自身更加努力,个人的行为会进一步得到改变。

综合上述观点和人类进化的事实,毋庸置疑,人具备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具有自身通过改变自身以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能力。在生物本性层面上,个体具备一种使自身能力不断向前发展的天性;在社会性层面上,个体具备调整自己行为的具体策略。正是由于人类自我调节能力的存在,人类个体才得以不断发展,同时推动整个人类的发展。

2 学习的内涵

毫无疑问,“学习”是在社会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但是,到底什么是学习呢?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大量的定义。国内学者姚梅林在梳理诸多学习定义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在其本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这种适应活动是由经验引起的,最终会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持久变化。从这一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应该是一种由个体主动发起的自我调节活动。因为只有当个体具备了这种自我调节能力,他才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时,通过改变自己来实现对环境的控制,以便更好地生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个体总是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调整,或亲身在环境中实践或寻求指教。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主动性以及通过学习使个体能够对环境进行主宰的这一结果,使学习活动还具有另外一个重要特征,即作为自我调节活动的学习,能够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可以说,学习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快乐,这种快乐在个体发展的早期,即婴幼儿成长过程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儿童在生理或心理上每每有新的进展我们都可从他们的面部表情中看到他们的快乐和喜悦,因为个体在本性上有对自己命运控制的需求,有胜任活动的需求,而学习恰恰能够满足个体的这种需求,使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然而,令人懊恼的是,学习活动的这一属性却没有在当今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中得以普遍地彰显出来,我们看到很多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的是痛苦而非快乐。无疑,学校教育一方面大大地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给学习者的学习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另一方面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即降低了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肩负着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它试图在短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高强度的学业任务摧毁了学习者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使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再加之学习活动没有任何弹性,一部分学习者只能被动地听从教师的安排,而即使这样也未必能够达到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因此,他们在学习中无法体会到对外界环境的控制感和对学业活动的胜任力,也就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了。

3 自我调节学习的内涵

从上述对自我调节和学习概念的分析中我们看到,自我调节本是学习应有之义,而之所以众多学者提出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是因为现代教育制度使学习的自我调节的属性淡化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提出就是要强调和恢复学习的原有属性,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展现出的弹性。学习者能够因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明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最终实现学习目标。然而试图恢复学习原有属性的自我调节学习绝不是要求个体重新回复到自然状态下,并使其在自然状态下进行学习,而是试图使学习者能够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制度下,仍然保有对学习的控制,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并且最终实现社会给学习者规定的学习目标。换句话说,自我调节学习是使学习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达到平衡状态

的学习。自我调节学习一方面强调要保有学习的本性,即学习者要主宰自己的学习进程;另一方面还要具有社会属性,即学习者最终要达到社会的要求。这种平衡状态对于个体或整个社会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如果完全按照人的自然本性去学习,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可能是愉快的,但由于效率不高最终还是会因无法达到社会的要求而无法适应社会,最终还须面临生存问题和不良的情绪反应;但如果完全不顾及人的自然本性而单纯地追求一时的学习效率,虽然会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和技能,但可能最终会使个体丧失对学习过程的控制能力,丧失对学习的兴趣,缺乏学会学习的本领,缺失在学习方面永续发展的能力,出现过犹不及和南辕北辙的后果。

二、成为自我调节学习者的条件

综上所述,自我调节学习是在学习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上达成平衡的学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习者依靠强大的调节能力主动学习,最终完成学业任务。学习者要在社会对学习目标有较高要求的条件下依然保有学习的自然属性,即能够调控自己的学习进程,喜爱学习,不至于像在重压之下失去弹性的弹簧一样丧失应对外力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学习者进行干预,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强学习者学习的自我调节能力,如同对构成弹簧的材料重新进行锻造,从而增强其抗压和应对能力。

一个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应该是一个愿意学习、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的学习者,只有如此他才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并由此想方设法地提高自己;一个具有极强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也应该是一个明晰学习意义、能够将自身的学习活动与社会责任联系起来的学习者,只有如此,他才不至于在社会有如此多要求的情形下放弃学习;同时,一个具有极强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也应是一个知道如何学习、具有极强学习能力的学习者,只有如此,他才能够胜任学习活动。由以上分析可知,要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必须从情感、价值观和认知三个方面出发,使学习者愿意学,明晰学什么及其意义,并知道怎么学。

1 情感条件

人天生具有认知好奇心,对万事万物充满探究欲望,一旦破解了难解之谜便欣喜若狂。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保有并积极挖掘学习者的这种天性,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愉悦的情绪体验。

(1)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者对于学习任务充满兴趣、乐于探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任务中蕴涵的信息和学习者头脑中原有信息存在不一致处,学习者总是试图填补新旧信息之间存在的沟壑。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已知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变化刺激、设置疑问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发现擅长领域,引导投入其中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它们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一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与博物学家的智力。每个人在这八种智力上的表现是不一样的,有擅长的领域,也有稍差的方面。个体在哪一智力成分上表现优异,他自然乐意从事与该智力成分有关的活动,也会在该活动中取得较高成就。因此,教师若能以多元智力理论审视学生,定能发现学生擅长的智力方面,再以该智力方面为切入点,提供相应的学业任务,引导学生投入其中,以取得更多收获。

(3)任务难度适当,使其获得胜任感

关于胜任力的研究表明,人类具有一种感到胜任力的内在需要。个体总想去做那些对自己来说有挑战性的任务,而当个体能够成功地完成这些任务时,就能够体会到胜任感,即因成功而体会到愉悦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业任务的难度控制非常重要,因为学生的能力水平不尽相同,教师应为他们提供难度不同的学业任务,尽力使每个学生都接受对他们来说有挑战性的任务。

(4)给予自利,达到自我实现

人具有控制自身命运的倾向,总是试图反抗外力对自己的控制。当学习者发现学业任务是由他人安排时,则不愿意从事这一任务。相反,当学业任务是由学习者自己选择、自己发起时,他们则乐意去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师应创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更多的自,包括学业任务的自由选择、学业任务的自我发起和学业任务的自我评价。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意义,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自己为自身潜能的发挥做出最大的努力。尽管在教育中完全自主是不可能的,理智程度尚待发展的学生如果不受到教师的指导可能会误入歧途,但在教育教学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是必要的。在规定的学业目标的范围内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会使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愿意为自己的学习行为负责,从而乐意去学习。

2 价值观条件

现代社会要求自我调节学习者不仅学习动力强大,而且在其目标的确定上符合社会的期望。个体的发展受到人的本性、教育与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发展的速度、力量和方向上具有各种可能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也需从价值观的角度出发,确立各种教育条件,保证学习者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1)确立合适的成就目标取向,为真理而奋斗

Dweek等人提出的成就目标理论认为,有的个体认为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以提高,这些个体会在学习过程中力求掌握知识,并据此不断提高能力。相反,有的个体认为,能力是不可改变的,成绩是对自身能力的一种检验,因此他们不以掌握知识为学习目标,只以取得优异成绩为目标,即使获得成绩的方法可能会无助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他们依然故我。显而易见,教师使学生能够对学习有一种正确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养成学生探究真理的精神,正确对待学习成绩,培养其以自身才能最大限度的发展为目的的学习观。

(2)确立长远目标,抵抗即时诱惑

人既具有不断向上的动力,也具有懒惰的本性;人既具有在学习方面求索的动力,也具有追求娱乐、游戏和休闲的倾向。人的这种双重本性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能够抵制眼前的诱惑,着眼于未来的发展,换句话说,就是使较为久远的目标能够调节当前的行为。为此,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具体地感受到长远目标,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会达到这个目标,能够将这个目标和自己联系起来,由此学生才能将当前的学习行为和未来的目标联系起来,才会为长远目标而改变当前的行为,使自己逐渐向长远目标逼近,最终实现长远目标。

3 认知条件

学习者如果仅仅有自我调节学习的想法而无操控整个过程的能力,就如同高水平的教练指导低水平的运动员,最终亦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当学习者已经具备足够强大的学习动力以及较为明晰的学习方向之后,教师要做的就是使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变得更强,使之能够驾驭自我调节的学习过程。

(1)展开探究性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存储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学习活动不仅仅是机械劳作,更是一种智慧活动,自我调节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更应如此。学习过程不应是单纯地接受知识,也不仅仅是进行反复练习,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主动探究,独自或在他人的指导支持下探明真理,获得知识,提高技能,发展能力。因此,教师教学的任务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还应包括探究性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善于运用以往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使学生能够在需要获得知识的情况下,通过独自探究达到目标,这也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应有之义。

(2)传授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成效

学生要达到学习目标,还应具有高效能的学习策略。自我调节学习的研究专家Zimmerman认为,应该教给学生时间计划与管理技能、文章理解与摘要技能、记笔记的技能、考试预测与准备技能及写作技能等,这些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保证自我调节学习的重要条件。如果说探究性学习能力从宏观上保证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性质,学习策略的运用则从微观上保证了自我调节学习的功效。

中学自我总结范文3

皮亚杰认为,即使在最温和的环境中,儿童必须经过他律的阶段才能达到自律.初中学生数学学科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符合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强、迁移性逐渐提高、从局部到整体等规律.初中低年级学生自我监控能力不强,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监控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监控.在社会中,社会交往和社会互动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杠杆,在数学课堂中也是这样,师生互动,生生互控也能促进学生自我监控能力的发展,在思维发展过程中,学生以他人的思维为镜,来反视自己的思维,寻找他人与自己的差距,积极地调动自己的自我调控系统,从而能恰当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就是说,要想实现自控,必须经历他控和互控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传授并训练学生的数学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同时,应逐步加强自我监控学习能力的训练,并与数学学习方法很好地结合,使学生的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尝试采用以下他控和互控策略,收到较好的效果:

1.通过师控检查课前准备:上课铃响之前,教师提前到教室,巡视学生数学用具有没有齐全?课桌上有没有与数学无关的物品?对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进行提示.让学生重视起来,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上课时精力集中.

2.通过互控检查课中思维:我的学生曾经给我写悄悄话:“老师,你不要自己唱独角戏.”所以,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地多让学生说和写.比如通过提问,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令其他学生反馈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具体方法有:

(1)复习旧知识. 让同学自己回忆、回答,例如:教师以问题“你还记得上节课的主要内容吗?”做钥匙,开启学生头脑中已经建构的知识结构,在教师的监控下完成自我反思.

(2)纳入新知识. 让同学自己精确复述新概念,找关键词语,对比类似概念.例如在讲完三角形的中线这一概念后,引导学生分析概念中的关键词语“一顶点”和“对边中点”,并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作类比,使学生在互相纠正、补充的互控过程中,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最终认识到三角形中线的特点是:首先它是一条线段,其次它的两个端点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它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二个端点的位置不同.这样,很好地完成了三角形的中线概念的顺应过程,加固了知识结构.

(3)融合新旧知识. 利用“出声思维”检查新知识的应用. 例如,讲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后,在一节数学自习课上,我让全班同学口头证明一道简单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题目,当一名同学上台作口头“演讲”时,其他同学都鸦雀无声,聚精会神地听,并且积极参与评判,虽然每个学生说的内容都相同,但是同学依然不厌其烦,兴奋激动,跃跃欲试.有的同学将“角边角”说成“角角边”,把“三角形ABC”说成“角ABC”大家都认真地一一指出,并要求纠正.结果大部分同学一次性通过,个别同学第一次没被通过,征得大家的同意之后,又增加了补救机会.学生们自我满足、非常愉悦的面部表情使我感到他们这节课上得很成功,我也感到每个同学都掌握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思路并提高了驾驭几何语言的能力.

(4)调控注意力. 由于初中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还不长,在课堂上,要善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堂上常用这样的方法:只读一遍题目,让学生准确快速地记录下来,进行求解.事实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好的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效果.比如,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时,我读十个题目,学生记录.刚开始,书写能力差、数学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比较吃力,我便读得慢一些,但是坚持只读一遍,经过几次,便会有提高.通过全神贯注地听,大家的有意注意被完全支配,同时也使得他们的自我监控能力得到锻炼.

(5)讲解学习规律. 课后积极评价数学作业,并及时纠错.给学生介绍心理学规律,寻找科学学习方法.比如介绍艾宾浩斯遗忘规律:第一条规律是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需要对当天所学知识及时复习.第二条规律是处在中间的识记材料,不易记忆,这是受后识记材料干扰的结果,因此可将要识记的材料化整为零.第三条规律是:理解的知识最容易记忆,所以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无意义的识记材料可用比喻法、联想法进行记忆.这样,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懂得教师这样做的道理,便能积极配合,在教师的调控下由被动到主动地反思学习过程,找出自己思维中的差距,及时进行调整.

利用以上方法,完成他控和互控向自控的过渡,使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在由他控、互控到自控的反复循环中得到不断提高.

培养初中学生数学自我监控能力的过程中,我进一步探讨,制定了如下培养环节,将自控、他控和互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环节1 合理计划(自控):学生在进行学习活动前,对学习活动要做出时间和内容上的具体安排,如上课之前,首先要计划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并估计所用学习时间,做到有目的性学习.

环节2 有效上课(自控、他控、互控):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需要,我编制了数学活页作业,做到知识回顾、当堂检测、巩固复习、自我评价、知识扩展、能力提高、教师家长学生评价一体化,良好地实现了自控、他控、互控的有机结合.通过一个月的教学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实效,比不用数学活页作业时的教学平均成绩提高12.69分.并且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良好反馈.基本形式如下:

其中左半部分在课堂上使用,右半部分用来完成课后作业.这种活页作业,既可以增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意识,明确学习对象和目标,又可以保证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可以有据可依地去执行学习计划,排除有关干扰,保证学习的顺利进行.关于活页作业中评价一栏说明:如果当堂作业能一次作对,可以获得甲+,如果书写规范,干净整齐,可以得一面小旗.组长和家长只做书写方面的评价.为了保证及时纠错的正确率,对错误之处能够一次性改对的同学,才有资格重新夺回上次错过的甲+,特别对于错题,要找到错的根源.这种形式的作业,能综合体现学生自我监控和教师监控,以及家长、教师对学生自我监控的客观评价.

环节3 课余反思(自控):如试后反思,成绩曲线,阶段目标,数学日记,错题集锦,数学学习档案袋等等,整理装订各单元的活页作业;利用数学日记纵向分析自己,总结知识要点和解题方法,进行每课一小结,每单元一大结,横向对比新旧知识,与老师进行书面交流;测验成绩是衡量学习的主要参数,把每次测验分数按时间顺序记录在数学日记上,并作出成绩折线统计图,分析失分原因,为下阶[LL]段的学习制定目标和计划.例如,下图是某学生作的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图:

中学自我总结范文4

1自学

11 诱导

在引导学生自学前,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每节课前面的相关知识扼要的概括复习,以便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这叫“温故而知新”。因为数学科的逻辑性及系统性是非常强的。最后一个问题的设计是与本节的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是学生不能一时回答的问题。需要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读教材,这样学生有了明确有目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此环节约为三分钟。

12 自学

让学生根据教师在诱导时设计的相关问题去自学教材内容,努力从教材中找到答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通过自己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找出解题方法,并把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疑点记下来,为下一步的“交流”作准备。此环节约为十分钟。

2交流

21 生生交流

前面学生在自学教材时已经对教材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让学生把自己在自学过程中,将学会的知识和不懂的、疑难的问题相互交流、各抒已见,互相解答,互相补充、互相纠正。教师在旁边引导,让学生装充分表现自我,同学们在活跃的气氛中通过争论、比较、分析、推理、判断掌握知识。在老师的启发下尚不能解决的难点,留到下一环节解决。这个环节约十分钟。

22 师生交流

通过生生交流后,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生生互动交流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靠老师及时给予解决。老师要针对学生的疑难进行启发、引导,触类旁通地加以点拨、解惑。对于重点的知识、概念、公式、定理等要反复强调、讲解。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自己掌握知识或有创造性思维的见解要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此过程也大约需要十来分钟。

3总结

31 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这个环节是在学生对通过自学、交流及教师启发点拨下已经获得的概念、定理、公式、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上,为了加强和巩固而采取的一系列训练方式,如:口答、板演、笔练。让学生在‘练’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在练习前要作好习题的精选和编排工作,并把教材中综合性较大的题分解成小的问题这样各个击破,学生容易解决。遵循的原则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并提倡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此过程约七八分钟。

32 归纳总结

中学自我总结范文5

教学作为一种有明确目的性的认知活动,其有效性是教育工作者所共同追求的。有效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它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体现。新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该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2.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1. 有效组织素材

数学学习素材是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价值、形成正确数学观的重要资源。素材的选择不仅关乎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对数学的理解,而且直接影响他们学习潜能的发挥,决定学习活动能否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在教学预设中,组织学习素材主要目标:

首先,能引发探究的动机。要让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的“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中的,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事实上都已充分地论证了这一切。

其次,能支持探究活动的展开。教材在没有进入教学过程之前,只是处于知识储备的状态,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可能。由“教材”进入到可供学生探究的“学材”,将数学知识本身所承载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功能释放出来,就需要将“形式化”的数学改造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现成”的数学变成“活动的”学生重新建构的数学。

2. 有效设计活动

活动是学生利用素材实现知识技能、数学思维和一般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的行为方式。知识的发生,表现出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原来的数学认知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新的问题的生成离不开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不应只是绚丽多彩的动态画面,其要害是必须暗含着数学问题。

3. 确定反思时机

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加工和理解的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的监督调节的反思过程。因此,教师设计教学不能局限于引领学生经历知识探究发现过程,更重要注意设计组织学生对探究发现过程的反思。在全课总结时,可以组织学生自我总结,通过交流收获和体会,梳理知识,总结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自我评价,通过自我反思,建立自信,补救缺憾,还可以通过课后写数学日记反思梳理,学生可以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只有以反思为核心的数学教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深入到数学过程之中,从而借助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来为各种错综复杂的具体现象构造相应的数学模型,并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学习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好初中数学基础

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进一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并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意义,感觉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中数学教学还要注意心境的创设,以提供良好的心理条件。在初中数学中要严格控制讲授的深度和难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精心设计不同层次的提问素材,初中数学更多地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初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初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前面已学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

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比,初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学生一定要能从经验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度,最后还需要逐步形成辨证性思维。

4. 循序渐进增长知识

灵活掌握数学方法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初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的应用问题等。若不采取措施查缺补漏,就必然会跟不上初中学习的要求。

初中学生仅仅是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由于现在学生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不少学生容易急躁。

中学自我总结范文6

一、课堂教学手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单一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会让学生的学习毫无激情。相反,若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安排一些适当的内容,则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学生便会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用英语来说,用英语来交流、表达,甚至用英语来思维,无形中灵活掌握与运用英语。比如:(1)以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开始我们的英语课;(2)让学生在Free talk中开始上课;(3)每天课前一则英语谚语或俚语,如: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4)做一些复习知识型的小游戏。这些都可以活跃课前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兴趣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课堂的引入要好,那么,课堂主体内容的安排需要更好,否则,学生难以在课堂45分钟一直保持高度的积极性。内容的安排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活动的安排要有较高的参与度,保证都能参加,切忌以点带面。新的语言材料的呈现,要建立在创立学生都知晓的情景中,合理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如教Natural disaster时,可以直接从网上下载一些有关玉树地震、印尼海啸、贵州干旱、江西洪水等的音视频资料,通过调动听、看等感官判断其为哪种自然灾害,并教育学生要爱惜自然环境,珍爱生命。通过真实的画面,学生的兴趣加大了,记忆效果也增强了,当然其责任感也增强了,也会为了保护地球而更加努力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英语课外活动要内容广泛,形式多样

怎样巩固课堂所学,课后内容非常关键。因为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除了课堂时间用英语、说英语外,课后学生基本不用英语。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这就要求教师要多为学生创造运用英语的机会,设计和组织多种难易适度的活动。我班安排的活动主要有:(1)建立英语角,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鼓励他们大胆说,不怕错,不怕笑。(2)组织演讲比赛,初赛全员参与,再从中选出优秀者复赛,对胜出者给予一定的奖励,让学生体会过程,在过程中认识自我,找到自我,获取不同层度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3)适时辅助学生成立英语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学习课外材料、演唱英文歌曲、表演英语会话或短剧等小组活动。 活动中学生互相帮助,互相感染,从而共同提高英语水平。如我班学生自编自导的英语情景剧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三只小羊和狼,极大地提高了全班同学的英语学习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持久性。(4)鼓励学生在每个模块的知识学完后根据所学自制一份英语学习园地,并相互交流经验(成功与不足)。(5)要求学生尽量写英语日记,有条件的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外国学生用英语书信往来。如我班的杨雨同学交了一个加拿大的笔友,我就鼓励他多给朋友发英文邮件,结果他为了交流顺畅,抽空就学英文,后来他的英语水平得到了飞速提高。(6)定期要求学生自制一份自己朗读的录音材料,并和原声比较,以纠正其语音、语调,让他们把英语学得更地道。这样,他们就会越学越想学。

三、激励的语言多用,多关心学生,做到师生关系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