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纺织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纺织实训总结

纺织实训总结范文1

一、旱情及抗旱救灾情况

年初以来,我县气温持续增高,造成全县遭受不同程度的旱灾,其中:江边河谷、低海拔地区受旱较重。由于受干旱灾害的影响,我县总体上水资源较为短缺。据调查大部分泉水比常年出水量减40%,加上今年出现历史以来的春、夏、秋降雨偏少,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土壤含水较少。

截止到现时为止,我县10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到旱灾的影响,受灾最为严重的是水田、三桃、高田、旧城、庙沟等乡镇。因旱灾造成9.2万人、3.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受旱作物达9.83千公顷,其中成灾7.72千公顷,干枯2.11千公顷。造成经济损失达3091万元。

旱灾发生以来,××县委、政府及县水利局领导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工作组赶赴各受灾较重乡镇,调查了解受灾情况,全力帮助受灾群众抗旱救灾。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以赴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同时要求县级各机关单位、乡级人民政府认真分析现有水资源条件和用水需求,细化供水计划,制定应急预案和应对措施,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精心调配水利设施投入抗旱,全方位满足抗旱要求。

一是千方百计抓好灌溉。利用有限的水库、坝塘的蓄水,在保证人畜饮水的同时灌溉保苗,合理调配水量用于农业生产。制定了“以节水灌溉为重点,多方挖掘水源潜力,强化用水管理,优质服务农户”的抗旱方针,牢牢把握了抗旱主动权,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抗旱效益。

二是增加投入, 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为了提高今年的抗旱能力,我县组织群众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修复水毁工程,对现有河渠进行清淤,因地制宜修建了各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抗旱应急设施,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去冬今春,累计投入劳动工日13.75万个,投资1021万元。完成土石方25.5万米3,新增蓄水能力0.107万米3,治理水土流失28.5平方公里,新建蓄水池54个,增加灌溉面积0.16万亩,增加旱涝保收面积0.01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1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0.0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21万。

三是落实应急措施,解决好群众的饮水困难。XX年度××县饮水安全建设指标为6.6万人。截至9月10日,共安装各型管道366公里,完成总投资2067万元,解决了4.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四是充分发挥抗旱服务组织的作用。加强抗旱设备管理,提高抗旱效益。经过几年的建设,我县已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抗旱服务网络。在县、乡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及水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抗旱服务队发挥“抗旱生力军”的作用,走乡串户,活跃在田间地头抗旱浇地,加强技术指导,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发挥了抗旱减灾的作用。

三是制定和全面实施抗旱预案。按照市防办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抗旱预案。面对旱情,我县及时启动抗旱预案,针对不同水源和不同工程条件,采取不同的抗旱措施,使抗旱工作更加具有科学性,发动群众做好各项抗旱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干部群众对抗旱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存在靠天等雨思想。

二是田间工程老化失修、配套不全,造成一定程度的水源浪费。

三是抗旱服务组织不健全,抗旱服务设备较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是抗旱资金来源渠道少,资金缺乏,筹集难度大,影响了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固定人员少,难以满足抗旱减灾工作的需要。

三、下步抗旱对策

(一)积极搞好配套抗旱设施。因地制宜地增建各种抗旱应急设施, 千方百计增加抗旱水源,提高抗旱能力;

(二)牢固树立长期防旱抗旱思想。一是密切注视天气形势,做到旱情早发现、早汇报,抗旱早安排、早行动,争取主动。二是做好旱情及抗旱动态的信息统计和上报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纺织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服装生产管理;学习情境;设计

一、课程特点分析

1.包含的内容

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内容包括服装产品开发管理、服装工艺技术管理、人员组织、物料管理、服装生产过程组织与管理、系统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储运管理等。它们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2.是一门“理实”一体化课程

企业服装生产管理是一个工作过程。从整体上看,服装生产管理是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以最少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成果。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又称生产控制[1]。服装企业生产管理课程是对生产实际的总结和再现,既有理论部分,也有生产实际操作部分,本课程的学习也要包含理论学习和职业操作两个部分,其中职业操作是职业能力学习不可或缺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面向企业的服装生产管理职业能力。

3.职业能力要求

要做好服装生产管理工作,从业管理人员必需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归纳包含为:(1)较强的专业综合能力;(2)丰富的一线生产管理经验;(3)充裕的管理理论知识;(4)较强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

二、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的弊端及改进分析

1.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方式也即大多数院校所采用的授课形式。据调查,高职院校服装专业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为:课堂理论授课为主,课外工厂参观为辅的方式,大多数课时为理论教学,少数课时为工厂参观。此种形式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但大多从视觉上解决了实物的矛盾,而根本的实际操作、知识运用、沟通协作、责任承担职业能力掌握则无法解决。

2.存在弊端分析

(1)学生生产一线经验缺乏

服装专业的生源分普高生源和对口单招生源,普高生源没有服装加工制作经验,也无企业生产一线经验。对口单招生源在高中时期有一定的服装专业基础,但对于企业大规模生产管理经验来说还远远不够。

(2)实际操作教学过程缺乏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理论学习占绝对多数,生产实际操作体验无法实现,而生产实际操作是课程学习的必要掌握知识,也是学习的必要方式,传统教学方式存在严重缺陷。

(3)授课中真实的生产环境缺乏

学习中需要有真实的或虚拟的生产环境,而校园缺乏这样的环境。到企业一线进行教学操作难度巨大,可行性和稳定性无法保障。

(4)教师一线生产管理经验缺乏

一线经验符合“理实”一体化课程的需要。虽然很多高校有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活动,但大多对企业的实际运行掌握程度有限,对一线的操作不熟练。因此,教师需要进一步参与生产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

3.弊端改进分析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

工学结合的、带有典型工作任务的课程情境体系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工作知识与经验。既包括显性的指导性知识(理论知识),也包括关联性的诀窍、手艺、技巧、沟通等综合职业能力[2]。进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开发有助于直接掌握职业能力。

(2)建立实训基地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实施需要在模拟或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校需要建设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根据需要使用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结合使用。

(3)增强师资力量,完善师资结构

一方面,为满足情境教学要求,专职教师需要通过企业锻炼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成为“双师型”专业教师。另一方面需要从企业聘请技师做兼职教师,进行情境教学操作指导,补充生产操作环节师资的缺乏,从而提高和完善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师资结构。

(4)学习情境设计与生产性实训、企业顶岗实训课程相结合

本课程如果单独作为一门课程将缺乏生产任务的支撑,而无法得到生产真实的环境和职业体验学习,只能进行纯粹的理论学习。因此本课程需要和服装生产加工性活动的课程相交叉融合,把服装生产管理的职业能力培养分散到各个生产加工性课程的生产管理中去,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结合模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服装生产性实训有:生产性基础实训、生产性成衣实训、企业生产性顶岗实训等。

三、工作过程导向化的学习情境设计

1.服装生产管理岗位群分析

经过行业专家访谈、企业调研、顶岗实习回校同学调研得出《服装生产管理》课程主要针对岗位群,见表1。

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由教师和实践专家组成工作小组,共同确定和描述典型工作任务的详细内容,包括“工作与经营过程”、“工作对象”、“工具”、“工作方法”、“劳动组织”和“对工作的要求”等[3]。通过工作分析方法归纳出服装生产管理的典型工作任务,见表2。

3.课程行动领域确定

对岗位工作分析和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服装生产管理的行动领域,见表3。

4.课程学习领域确定

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复杂的学习认知规律和由低级到高级的职业发展规律将知识点、技能点组合归类形成了本课程的学习领域,包括:①校内实训基地简单任务生产管理、②换季产品开发操作管理、③校内实训基地复杂任务生产管理、④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生产参与、⑤校内合作企业产品的全面生产管理,共五个领域。

5.课程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内容具体化,需要通过载体转化,载体表现为适合教学的任务、项目、案例。与学习领域相对应,本课程的情境设计以生产性实训任务为载体。为达到教学的方便性和可行性,经过调整和改造共设计出了5个学习情境,详见表4。

四、总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学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服装生产管理综合职业能力。服装生产管理学习情境需要有模拟或真实的生产环境和生产任务。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已成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成果。结合本校服装专业生产性实训的开展,可将实训性服装生产管理任务转化成《服装生产管理》课程学习情境,形成课程服务联合。通过教学实施发现,此学习情境设计可行性强,学生职业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 “浅谈生产管理工作”[EB/OL].(2010/03/26).

纺织实训总结范文3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寻求灵感来源

首先查找资料,向学生介绍并了解古今中外有关面料创新设计的服装,分析其造型手法和工艺手段,引起学生的兴趣,接着阐明面料创意设计的概念,使学生对面料创意设计有一个初步印象。日本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说过“对事物新奇感的追求,乃是创作上所能提供的灵感源泉”。灵感源于生活,课堂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学会多观察生活中很平常的事物,并搜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通过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老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图片,展开联想,开拓学生的创作思维,加深对面料创意设计的认识与了解,寻找、激发创作灵感。布置市场调研内容,通过调查和研究当下服装的流行趋势及服装产品的特点,阐明面料创意设计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二)充分利用服装教学实训场地

利用有利于实践操作的实训室进行课堂教学,如充分利用工艺制版教室和工艺实训教室,一方面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和场地诠释面料质地、色彩及各种材料之间的相互搭配,服装面料、辅料及图片资料的交流与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各种平缝设备、不同的缝制工艺进行创作,丰富创新手法。所以充分利用实训场使本课程的实践环节更加有的放矢。

(三)理论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手段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改变传统的课堂授课手段,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现代教学方法,把传统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大量的图片、课件进行教学,从中掌握面料创意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造型手法的运用和搭配。直观地感受面料的无限创意给我们带来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并增加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对面料创意的感官认识,提高课堂效率并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

(四)学生自评环节的设置

在实践课堂上,充分利用各种技法与手段,要求学生完成课程的相关作业。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可分组讨论各种方式的表现技法,从中摸索出新的工艺手法和效果。在这一阶段,设置课堂自我评定环节,充分展示学生的作业作品,这样不仅是完成作业,还可引起学生对作业完成效果的重视,使作品的效果更好;同时加强了学生之间在专业上的相互交流和沟通,设计出较好的创意设计作品。

(五)构建新型的作业模式,形成产业化模式

以往的实践教学都以作业来评定课程的成绩,作业交上来,学生就万事大吉,这门课程就基本合格。作业中一些好的创意作品或留校作为下一届学生的案例作品被保留下来。通过面料创意设计课程改变原有的这种单一的作业模式,使这些作品产业化,即展示了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又可以为企业征集到好的设计作品投入生产并形成效益。如好的面料创意产品做成工艺品、成衣制品及纺织产品,为本校服装专业下的华德霓裳工作室店面提供原创产品,或通过网上直销的方式直接面对社会和市场,让社会和市场对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进行全面检验,通过产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需要努力的方向。通过对本课程产业化模式的探讨和实际操作,可以带动专业中其它课程作业的产业化模式发展,使学生的实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并及时掌握市场产品的流行动态,创作出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为市场认可的作业产品,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和创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结束语

纺织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商务英语;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素质的形成,创新能力的造就,学习是基础、思考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实践之所以是根本,在于认识来源于实践。以服务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依托我院纺织、服装和国际贸易特色专业优势,以培养“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高级技能型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着眼点,我们将英语、商务、纺织服装三大模块能力内容有机融通,优化了“以纺织服装行业为背景、英语运用能力为核心、国际贸易能力为支撑、实践能力为主线”的商务英语课程群建设体系,以增强学生就业适应力、就业竞争力为目的,整合各个实践教学环节,谋求校企合作互惠双赢,构建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创新并具有可操作性、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一)教育模式脱离实际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凯洛夫的“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学习能力,以“灌输为核心、考试为手段、名次为杠杆、升学为目标”的教学非常流行,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失败。”由于商务情景的缺失,内容的讲解空洞枯燥,教师讲得越多,知识教育越精深,学生就越反感;脱离情境的语言失去了活力和韵味,学生思想呆板化,潜在的好奇心、兴趣、创造欲望受到了限制。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完善

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和“商务”复合性的特点,要求我们在实践课程设置中把两者有机结合,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拓展,体现商务英语综合运用能力。而当前商务英语专业没有统一、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也缺乏开设相关实践课程必要的实践教学硬、软件设施,而且无专门的实训课程教材以及教学软件。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各课程任课教师进行的单项训练,教学内容也是由任课教师自行拟定,教学的随意性大,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不够,严重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

(三)双师型实践师资匮乏

双师型实践师资匮乏是实践教学的“软肋”。首先是数量短缺。其次是质量不高。同时存在着3个错位。一是知识结构错位,许多教师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热衷与偏好理论教学的倾向。二是教学过程错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拨人、两张皮,往往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不能融合沟通,造成各自为政的教学局面。三是知识传导错位。两种课型被人为割裂与肢解,知识传授陷入怪圈和盲区,造成实践需要的理论知识没讲或少讲,实践不需要的却讲了许多,做了很多无用功。

(四)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大部分职业院校采取的是由各系(部)对下属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独立进行管理的方法,由于人、财、物分别属于不同部门,导致不同系(部)协调比较困难,学校在宏观管理上难度较大,管理效率低。对实训教学的设备仪器、人员、场地、经费不能很好地进行合理调配,未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充分发挥其办学的效益;对实践教学的组织难以作到统一、规范的管理,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以商务英语职业活动为中心

1.基本技能培养层

该培养层是培养胜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基本能力所必需的基本职业技能,它包括3个模块:(1)英语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设置了以强化语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如语音语法实训、英语视听说训练、英语口译实训、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实训等;(2)商务操作技能(外贸岗位、涉外商务助理岗位等):设置了国际商务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实训、纺织商务英语实训、商务翻译实践、涉外文秘、商务谈判等实践教学环节;(3)素质拓展模块:设置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实训、普通话训练等。这些技能训练主要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在校内课堂教学或实训课上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2.专业技能培养层

该培养层是培养胜任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训练,着重培养学生在更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综合性实际问题形成实践能力。以商品进出口贸易为实训对象,以我国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为指导,以纺织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和单证为媒介,组建外贸模拟公司,将公司部门分为进出口业务部、销售部、单证部、报检报关部、运输部、投资合作部等,指导教师为公司经理,负责整个公司运作管理;学生分别扮演各部门负责人,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和任务,为了让受训学生掌握全面技能,可对他们进行轮岗实训。在这种体验中,学生增强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获得了运用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的机会,并能系统地掌握整个业务操作流程。最后,教师针对学生在不同岗位的能力表现,按照公司标准分别进行严格考核,并提出新的要求。学生经过此类专业技能实训,可以大大缩短进入社会的实习期和适应期。

3.资格证书培养层

“双证书”是校企连接的桥梁。学生在完成专业教育的同时要完成职业技能培养,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应获得专业岗位所必须的职业证书。我们将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证书、全国商务英语证书、大学英语四级证书、江苏省口语口译证书等纳入到教学计划中,以学分替代等方式鼓励学生考取各类如: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涉外文秘、报关员、报检员、外销员、口译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含职前培训、职后培训等)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体系。近年来在校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持续稳定在90%以上。

(二)实践层次体系的重构――以商务英语职业行动为中心

1.认识实践

认识实习是学生处在专业的定向阶段。可通过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业务场所的实地参观访问或者邀请有外贸实践经验的业界人士、校友做报告、讲座、演讲的方式开展,使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感悟,激发他们的专业学习兴致。???

2.岗位实践

学生在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后,集中一到二周的时间到行业一线参加行业真实环境的岗位实践。这一阶段的实践,既可以使学生把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书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检验过去的学习情况,又可以使其对照实际,发现差距,有针对性地完成来年的学习任务。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缩短学生在心理素质、社会承受能力以及生产第一线所急需的技能方面与企业的差距的最佳途径。企业顶岗实习通过学校安排,或学生自行联系到企业进行全面的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感受企业文化并接受全面的专业实践训练,时间一般为1~9个月。在顶岗实习期间,一方面学生直接从事生产可获得一定的报酬,进行勤工俭学;同时也为社会创造财富,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学生顶岗满足了企业对短期实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企业的减员增效创造了条件,产生了人员效益。此外,每年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会展活动的前期筹备和会展服务工作。学生经过真刀实枪的实训后,走入社会可以直接上岗,实现了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需要“零对接”。

4.毕业设计(实习)

毕业设计是对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检查的重要环节,是检查毕业生能否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一定创见地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各种问题的重要实践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全面综合考核。毕业设计内容是以企业行业面对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强调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和问题的解决。? 5.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极好场所,是检验学生理论学习成果的练兵场,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有力措施。我们广泛拓展实践的空间,不定期组织学生去各行各业进行社会实践。如通过在经贸洽谈博 览会和进出口商品展览会的实习,学生对国际商务活动、对外进出口公司等办事机构的管理及操作有了认识;通过在上海世博会的实习,对酒店的经营管理与运作有了解;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养老院、贫困山区的希望小学进行义务支教,使学生受到启迪。以实践活动为载体,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6.创新创业实践

在创新创业训练设计中,我们首先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其次是创业的实举。学校将原属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学科竞赛、学术沙龙、职业培训、社会兼职、创业实践等资源进行整合,构建成规范的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计划,以第二课堂项目的形式每学期滚动开设,通过规定明确的修读要求,使之成为每一个学生必要的学习内容,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实践考评体系的重构――以商务英语工作过程为中心

1.评价内容多元化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有教学态度、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风格、教学组织形式等。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操作技能、知识水平、交际能力、合作共事意识、职业素养和心理素质等几方面,它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

2.评价方式多元化,分为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实训报告、技能操作、流程处理、技能竞赛、答辩来进行,主要体现在对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的考核上;过程性评价通过管理平时课内外实训来进行,在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培养中都有体现;终结性评价则通过期末考试、自我评价表、小组评价报告、教师点评、专家抽评等方式来进行考核,贯穿于“3+1”模式的整个环节。

3.评价主体多元化

包括任课教师、教师同行、督导、外籍专家、企业实训指导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团体和社会机构,这在岗位实践、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与创新创业实践中得到了最完整的运用。

4.评估手段多元化

主要为考核评定、现场观察、记录检测和问卷调查等。

(四)实践教学管理体系的重构―――以商务英语工作运行为中心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条件是基础,管理是灵魂。

1.组织管理

建立上下协调的实践教学组织系统,通过岗位责任制明确担任实践教学工作的各部门、各类人员的职责分工和管理规定,使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均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

主要是强化以下4级组织的功能:一是主管领导强有力的领导、决策功能;二是教务处及实践教学管理部门的具体管理、协调、检查功能;三是系(部)级教学管理机构的组织实施功能;四是实训室管理人员及指导教师的严格执行功能。

2.运行管理

运行实践教学应设专门负责人和专项经费,负责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和组织工作。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有效运行应做到6个落实:大纲落实、计划落实、指导教师落实、经费落实、场所和考核落实;抓好4个环节:准备工作环节、安排落实环节、项目实践环节和成绩评定与工作总结环节,使得实践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保证。

3.制度管理

管理制度包括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实训耗材管理制度、教师工作规范、学生实训守则、实习工作规定。通过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制度,做到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绘荣.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尝试与思考[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

纺织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实训条件 实训基地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1-0086-01

一 课题研究针对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目前来看,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教材内容涉及的知识复杂而系统,对于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详细介绍,为了让学生更透彻地了解知识,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实物就内容进行讲解。我校本专业整体的实训条件不是很好,校内的整车及发动机台架相对来说比较落后。众所周知,汽车的硬件更新换代快,如果不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新型的车,那么学生虽然经过实践学到了一定知识,但却不一定能够在真正的实践中得以应用。

从教学方式来看,在过去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检修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按照“导入新课程、讲授新课程、练习新知识、总结巩固知识点、布置作业”五个步骤依次进行。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完全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较少,只是机械地记忆知识点,并加以练习。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构建实训基地是创新教学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 国内外可借鉴的先进做法

从国内研究来看,很多名校早在20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同济大学于1997年底开始筹建具有实验、实习、模拟训练和岗位实践等多种功能的“上海市城市建设与管理实训中心”(简称实训中心),“山东大学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教学基地”签约及揭牌仪式在淄博市淄川区举行,学校建成较为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从国外研究来看,德国“双元制”是国外实践教学贯彻较好的国家。所谓的双元制是指受教育者要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其主要职能是传授与职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另一元是指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其主要职能是让学生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方面的专业培训。简单来说,其本质就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

澳大利亚TAFE模式是国外实训基地模式构建中较好的一种模式。TAFE模式非常重视学院学习条件的改善和优化,他们投巨资建设实验室、实习工场,配备先进仪器设备。这种模式针对性和实用性都较强。

基于以上国内外的研究,本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参考国内外先进的做法,结合我校和我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做好校内外实训基地的构建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三 研究方案和初步认为应当采取的对策建议

1.研究方案

第一,系统总结当前我校实训条件。结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这一课程和当前我校的实训基地场所,就针对实训条件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第二,了解学生关于实训基地的意愿。在对客观条件做出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调查。以汽车制造与装配1201班的学生为调研对象,以“你心中理想的实训基地构建模式”为主要调查内容。通过调查内容的分析进一步为实训基地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2.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拟采取对策建议

第一,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结合之前的实训课来看,部分学生将实训课当做是放松的课,脱离了课本,脱离了教材,脱离了教师管教,装模作样地学习,只有当老师过来的时候,才会象征性地看看车。这样对实训课的认知不利于实训基地课程的开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训基地重要性”“如何强化实训训练”等主题开展座谈会,强化学生的实训意识。

第二,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学习情境相结合,必须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使用检测设备与维修工具,通过与现场指导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完成具体的工作学习任务。

第三,构建校内实训基地。从校内实训基地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校内实训工作。(1)认识观察实训。认知观察实训主要采用开放式或解剖式的直观教学方法向学生展示设备、设施的各部件,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感性认识。如汽车的构造都包括什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模式,而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学习中,以汽车这一实物为观察对象,了解汽车构造。(2)演示操作实训。演示操作实训主要是通过有关硬件设备或者装置来演示某项技术的应用过程。如汽车检修,对如何检查汽车某个部件是否有问题,可以通过演示操作来让学生了解,这样的演示操作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

第四,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操作的地方。目前,我校与浙江东风南方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中国青年莲花汽车集团等单位都有合作关系。在与校外企业合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签订合同,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安排他们进行实习。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是周末也可以是寒暑假,除了正常工作,体会一般工人的工作和辛苦之外,也可以通过企业来组织相关的技能竞赛,如“汽车检修大赛”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纺织实训总结范文6

一、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

多年来,我校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的主题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入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作为服装美术设计的教师必须认识到,教学的核心是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服装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实践,学会合作。但是,我校的学生由于专业基础薄弱等原因,对于服装设计,难以融入自己独特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作品流于平庸。对学生来说,只有通过自己思索、比较、实践,真正领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设计出好的作品。

二、对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1.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地位与作用

服装美术设计主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美感问题,它不仅要研究服装的款式、色彩、材质、图案等形式要素的构成规律,还要研究服装的外观形式与人、社会、时代、生产和市场的关系。对于某个具体的产品,服装美术设计是这个产品生产的第一步。因此,服装美术设计是服装设计的基础。

2.让学生充分了解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服装绘画的基本知识,如服装人体画法;服装设计的基础知识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学生才能进行简单的日常服装设计。

(2)技能培养目标。使学生能掌握服装画的技法和一定的服装设计知识,能设计一定的服装款式,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其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3.重新整合服装美术设计基础的内容与结构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认为在教学时,没有必要一定按照教材的顺序去教,我与工艺教师协商合作,主要采用主题教学法的方式,重新把教材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如下组合:

(1)模块一:理论基础模块。①服装设计基础模块:服装人体的画法;服装的表现;服装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服装材料不要教;增补:服装设计的思维、程序)②服装分类设计:女装设计;男装设计;童装设计;时装设计。

(2)模块二:专业实践模块。大师作品赏析;服装设计思维;程序实训;女装设计实训;男装设计实训;童装设计实训;时装设计实训。每一个模块内容都事先与工艺教师商量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实训内容。这也是我们编写《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校本教材的依据。

4.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法:主题教学法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是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思想、会思考、有方法、有能力”的设计者,体现在师生共同探讨、相互激发等课堂活动中。主题教学法贯穿在整个教学及探究的不同层面,教师不仅仅是单向地对学生进行“传授”,而是与学生平等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2)学法:①集体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由于服装美术设计基础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设计并思考;从网上下载一些大师的或高校学生的留校作品,给学生欣赏,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模仿设计。②练习法——把新知识转换为能力,这是服装美术设计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学法。2011年下学期,我组织学生收集学校报纸、宣传纸、广告纸进行“绿色环保”服装设计手工制作比赛,学生的兴趣很浓,设计和制作了许多出乎我意料的作品。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讲。

(3)教学手段。服装美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合理有效地应用了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了服装CAD、Photoshop、Flashmax等应用软件进行有效的教学。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技能训练的指导,要求学生建立课程网页,定期在校园网上公布。让学生从“机械的学”向“主动学”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