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毕业实践总结

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文1

关键词:土木工程 毕业设计 训练项目 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2 - 8181.2015.03.006

毕业设计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合格、实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阶段,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同时,毕业设计作为一个实践环节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是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针对多数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基于立足地方,面向全国,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思想政治品质端正,社会责任感强,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较强,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合作意识、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心智健全、身体健康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理念,则毕业设计环节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改进和加强这一环节,切实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对毕业设计改革过程中,提出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概念模式。所谓“毕业设计概念模式”,是以毕业设计为中心,以一个工程项目为主线,将系列专业课程学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贯穿在一起,形成一套前后贯穿、逐步深入的毕业设计体系,同时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面临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有针对性地进行小项训练的一种毕业设计形式。研究这种概念模式实施的可行性,明确将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相结合与渗透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初步形成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拟出多数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需的基本条款,加以整合成各个小项,加以训练,拟定为毕业设计的一部分,有效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等间的矛盾。

1 就业调查,初拟训练项目

紧密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实际需求,对往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13届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涉及诸如就业地区、就业单位、单位性质、就业岗位、岗位所需技能以及毕业生的感想建议等问题。

从调查中发现,土木工程毕业生就业对地域要求不是很大,不是特别钟情于沿海发达地区而冷落西部地区,这是由土木工程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土木工程工作范围很广流动性大,哪里有工程哪里需要土木人,土木工程毕业生就在哪。土木工程毕业生倾向于在国企、机关单位工作,一般不愿到中小型民营单位工作。就业方向方面,大多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愿意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即使是下工地、跑施工现场,也不愿坐办公室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可以看出大多数土木专业毕业生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付出,愿意吃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大多数都有跳槽的经历,在一个单位工作一段时间,得到锻炼后希望到更广大的舞台去展示,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从总体上看,13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安徽本省、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涉及的岗位多事技术岗位,如施工员、监理员、检测员、材料员、造价员、安全员等,还有部分进入设计单位从事设计工作,业主单位从事规划、管理工作;从普遍反映看,缺少对具体岗位的综合训练,对相关工作不熟悉,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去熟悉工作内容,重新学习。另一方面,咨询相关的行业内人士(特别是一些项目负责人)对于应届毕业生的一些要求和心目中理想的员工应具备的专业素质。从两个方面了解学生和就业单位间的需求,做到两方面结合,确保毕业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使之能更早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根据调查结果、用人单位的意见,结合院里具体情况,初步拟定材料员、施工员、实验员、监理员、造价员、安全员、以及设计岗位等七项训练岗位项目。

2 社会实践,拟定训练内容

分别针对这七个训练岗位项目,根据岗位的需要,拟定训练内容。以施工现场材料员岗位为例,其训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2.1 建筑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质

这里主要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如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与堆积密度)、密实度与孔隙率、吸水率与含水率、导热性与热容量、各种力学强度、脆性以及硬度等。

2.2 建筑工程材料管理

第一,材料管理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材料员的岗位职责、材料员的工作程序、材料管理的基本要求、材料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二,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消耗构成、消耗定额的分类、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原则、要求和方法以及材料消耗定额管理的基本要求等,要求学生能实施材料消耗定额编制并能有效利用消耗定额;第三,材料计划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计划的分类、各种材料计划的关系、影响材料计划管理的因素、材料计划的编制原则以及材料计划的编制程序和实施,要求能熟悉项目材料需用计划和申请计划的编制步骤和方法、材料采购计划与加工订货计划的编制等;第四,材料采购与供应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采购管理的内容、材料采购方式、材料供应管理的内容以及材料供应方式;第五,材料运输管理:包括材料运输计划的编制、材料的托运、装卸与领取等;第六,材料储备与仓库管理:主要知识点包括材料储备定额、材料仓库管理等;第七,施工现场材料与工具管理:主要包括现场材料发放与使用管理方法、现场材料的验收与保管;第八,材料核算管理。

2.3 常用建筑材料

主要熟悉和了解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主要是:第一,建筑工程胶凝材料:水泥、石灰、石膏;第二,砌筑砂浆与}昆凝土材料;第三,建筑墙体材料:砌墙砖、建筑砌块、墙用板材;第四,建筑防水材料;第五,建筑钢材与木材;第六,建筑保温与隔热材料;第七,建筑防腐与吸声材料。

3 归纳总结,建设训练模块

对几个拟定岗位的训练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将内容相同的或相近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一个模块,对模块内的内容进行整合,大致分成三个部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技能提升三个部分,每个部分包括若干模块,如图1所示。为区别模块的唯一性、方便后续模块的添加以及避免在选择时重复选择相同的模块,对模块进行编号。对属于基本知识的模块编号为Module1j,对属于基本技能的模块编号为Module2j,对属于技能提升的模块编号为Module3j,即将每个模块定义为Module4j,其中代表所属类别:i=1,2,3,i=1表示属于基本知识类,i=2表示属于基本技能类,i=3表示属于技能提升类;j=l,2,L,n表示在各自分类里的序号。

同样以施工现场材料员岗位为例,基本知识类课包括模块有建筑材料基本性质模块、水泥模块、石灰模块、石膏模块、砌筑砂浆模块、混凝土模块、建筑墙体材料模块、建筑防水材料模块、建筑钢材模块、建筑保温材料模块、建筑隔热材料模块、建筑防腐材料模块以及建筑吸声材料模块等;基本技能模块可包括岗位职责及基本要求模块、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模块、材料需用计划编制模块、材料采购管理模块、材料运输管理模块、材料仓储管理模块以及现场材料验收模块等;技能提升部分可为一个实际项目的现场材料员的实训练习。

对每个训练岗位,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经过前期考核和学生自我意愿,选择若干模块,进行训练。

4 实践应用,创新概念模式

在新一届的毕业班中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6-7人左右进行试点训练,根据自己毕业实习和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训练岗位,在已经完成的模块中,选择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技能提升模块内容进行训练。指导教师一周例行两次进行指导,在两次之外,参加训练的同学若有疑问,增加指导次数与指导时间,确保最终训练项目的完成质量。

毕业设计概念模式将相互独立的各个课程设计紧密相联系,避免的重复的训练,加深的毕业设计的深度,使学生能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主动带着需要和问题去学习。同时提供一种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考研等间的矛盾的方法;紧密结合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实际需求,增设训练小项的研究,确保毕业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使之能更早地适应岗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蔡丽丽.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1):36-38.

【2】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设计一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教育,2009,18(1):105-108.

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文2

[关键词]毕业设计 题目选择 进度 课程

一、前言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高等工科院校普遍设置的一个专业,实用性较强,社会对该专业人才需求较大。该专业主要分三个研究方向:给水工程、排水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以下简称“建水”)。学生的毕业设计一般选其中一个方向进行研究,如其中的“建水”方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工程设计能力。

毕业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学生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与提升,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之前各个教学环节及其内容的深化和运用。通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得到成为一名工程师所必需的基础训练,培养其查阅中外资料、撰写说明书、绘制施工图等能力,为学生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基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教学大纲,结合笔者在设计院从事民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的经验、“建水”课程教学和“建水”方向毕业设计指导实践,并针对专业特色、设计要求、就业需求、本校培养目标等,笔者对高等学校给排水工程毕业设计(“建水”方向)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题目选择、方案制定、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并对如何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更好的发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作用、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一)题目选择

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既要以专业教学大纲为基础、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又要兼顾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学生的基础水平相适应,还要满足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融合本专业最新的技术与工艺,同时应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弱化毕业设计“纸上谈兵”的缺点。

因此,“建水”毕业设计的题目选择一般考虑几个方面。首先,应选择综合性的高层民用建筑,以便尽可能覆盖“建水”知识(即涵盖建筑内部各种给排水系统),让学生得到全面、系统的训练。其次,该建筑应实际存在,且已基本完工或进入管道安装阶段,以便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前往参观、学习,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提高对毕业设计的兴趣。最后,应有该建筑的实际“建水”施工图,方便导师指导学生设计,也可在毕业设计结束后,让学生进行对照、找出自己设计和绘图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深化对实际工程的理解。

为满足上述条件,笔者一般选取一类高层综合楼、宾馆、商住楼等作为毕业设计题目,并且都是曾经的设计院同事或自己以前的作品,且均已完工或处于施工状态。从实际教学效果看,此类题目比较合适。这样笔者清楚该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内容,了解设计与施工的衔接过程,能结合当前最新、最实用的材料、技术指导学生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带领学生现场参观、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立体印象并提高了对设计的兴趣;在完成设计后让学生与实际施工图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加深学生对理论与实际的认识,强化对本专业的理解。

(二)设计准备

一般高校都把毕业设计安排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共16周左右),扣除开学初期学生的散漫心态和最后的答辩阶段,以及中途的找工作、实习等干扰,学生真正安心做毕业设计的时间仅2个多月。而即使一名工程师,完成一个一类高层建筑的给排水设计,也需要一个月左右。因此,若想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除了适当降低设计难度(如省略空调凝结水系统设计、少画卫生间详图等),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学习的连贯性,让其合理利用寒假时间,完成一些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

笔者的做法是在大四第一学期结束后寒假前,就整理好下学期的毕业设计材料(设计题目的图纸、任务书、指导书等)并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在家熟悉图纸并思考设计方案、复习前一学期“建水”课程内容、提高CAD操作水平等。这样,在来年的学期开始后,学生对设计题目已有初步了解,对“建水”知识也比较熟悉,可以较快进入设计状态。而且此时的学生已初步明确工作的方向,拟从事“建水”方向工作的学生,迫切希望多学点知识,也愿意在寒假做些准备工作。

(三)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

学生精力充足、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惰性、忽视毕业设计;同时部分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等而分散了精力,容易完不成设计。因此进度控制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前提,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安排设计进度与指导方式。

笔者在制定毕业设计进度表时,会充分考虑学生进入状态快慢、设计内容难易、学生新鲜度高低等方面,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克服客观困难、细分设计进度、保证及时高质量的完成设计。如早期阶段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简单内容;待学生进入设计状态后,开始图纸绘制阶段,并按各给排水子系统(如消火栓系统、给水系统等)进行细分时间、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设计内容,而且考虑学生的新鲜感、疲倦度和实际工程的设计进度,按先难后易、模拟工种配合等因素安排设计内容;后期则是写计算说明书、整理图纸、准备答辩材料,最终参加答辩。如笔者自定的某次毕业设计进度表见表1(具体设计内容的细分时间略)。在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该进度表,关注每位学生的设计进度,确保其顺利完成设计内容。

表1:毕业设计进度表

由于学生设计进度快慢不一,部分学生实习、找工作忙,现代通信手段发达等特点,毕业设计的指导方式也可以多样化,而不必采取传统的单一教室集中讲课方式。如笔者一般规定每周一次集中在教室辅导半天(学生自带电脑),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设计进度,同时对学生共性的疑问进行统一解答,学生也可感受集体努力设计的氛围。其余时间则以QQ、邮箱、电话、少数同学到办公室内答疑等方式进行指导,以解决学生随时的疑问,也方便外出实习学生提问。

(四)实践环节

毕业设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一个模拟战场。给排水工程专业毕业设计尤其着重对学生进行工程师目标培养,使学生进入社会后能从事设计、施工、管理、研究等岗位,因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不可忽视的。因此在进行毕业设计时,除了理论提升外,还需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如参观工地、参加设备展览会、参观设计院、听取相关讲座等。

笔者在毕业设计中间阶段,一般会带学生去工地(一般为毕业设计的工程项目)参观,使学生对管道安装、管材、设备、系统形式等有了直观的印象,再结合自己的设计方案,对各系统的组成和理论有了深刻的认识,也极大地提升了对毕业设计的兴趣和动力。

(五)成果要求与工作态度

毕业设计是学生出师的最后一关,是接受社会检验前的最后一个提升机会,因此应按正规的设计文件标准要求学生,图纸规范、说明书格式准确、排版美观、语法正确、层次分明。

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对学生进入社会的工作态度、学习精神、作业习惯、为人处世等最后一次调整、培育的机会,因此除了完成专业设计,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也是毕业设计应重视的部分。严谨的工作态度、强烈的求知欲望、标准的作业习惯、团队合作精神等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需要满足的基本素质。

(六)相关课程教学

在“建水”课程、CAD课程、“建水”课程设计等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建水”教学大纲,与“建水”毕业设计一起,形成连贯的教学体系,让学生具备完整的“建水”知识,能适应社会对“建水”人才的需求。

在上述“建水”相关课程(给排水专业的其它2个方向也一样)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设计)相结合的理念,把抽象的书本知识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让学生更直观、更有兴趣学好专业知识。为此,除了制作一份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特点的课件,还应进行一些教学创新,让学生充满兴趣学习、让课堂生动有趣、提高教学质量。

笔者就尝试了一些创新。如适当调整教学大纲,把“建水”课程和“建水”课程设计穿行教学。成立“学生设计小组”,让学有余力或有兴趣从事设计工作的学生提前进入设计状态,进而带动其他学生学习。布置一些让学生动手操作、能激发创新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的作业,并在每次作业后进行点评,让学生觉得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也能知道欠缺在哪。CAD课程则以实际工程图纸为目标进行教学,学生学习目的更明确。实践证明,这些改进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总之,毕业设计对工科类专业是最重要的一个教学与实践环节,是学生在校全面总结专业知识、提升自身实力的最后一次机会,毕业设计阶段的培养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尽快着手工作、适应社会。因此,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时,尤其需要重视设计题目选择、设计准备、进度控制与指导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并应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创新,以期达到科学合理地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全面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二)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筑市场潜力巨大,社会对“建水”方向的人才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建水”方向),也应得到学校、老师的充分重视。

首先,需要关注社会对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毕业设计中应吸收本专业的最新技术和内容,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其次,按实际工程的要求进行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图纸、计算书等)应符合相应国家规范、图集要求,尽量贴近实战,以便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再次,学校应对相关课程教学进行创新、改革,如保持“建水”课程、CAD课程、“建水”课程设计、“建水”毕业设计等教学体系的连贯性、紧凑性,探索建筑工程多专业(包括建筑、结构、水、暖、电)联合毕业设计指导新模式等。最后,除了提供设计任务书,教师还应提供设计指导书,即针对本设计提供参考设计思路、方案选择要点、绘图技巧、制图标准等,以便学生能快速进入设计状态;最好能提供一套类似的工程施工图纸,方便学生学习、参考。

[参考文献]

[1]丘秀萍.高等院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的整合与教改探讨[J].给水排水,2003,29(8):68~69。

[2]左梅梅,丁昭霞,吴恬,姚吉伦.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64~67。

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文3

立足云南传统民居的现实,改变传统毕业设计只用图纸或模型的表达方式,引导

学生真正接触建造实践,真题真做,帮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学会分工与合作,使毕业设计真正可以付诸实践,切实指导村庄规划与建设。

关键词: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实践教学;研究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TU9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7)01016503

一、教学背景:对传统建筑教育的反思

传统的建筑教育,在大学一、二年级主要以建筑初步知识和小型建筑设计的学习为主,三、四年级主要通过建筑设计课和专业课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学习能力,而五年级则主要是半年的设计院实习和半年的毕业设计[1]。这一模式目前仍在国内很多相关高校中沿用,可以看到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对空间的设计很多还停留在图纸的设计方法上,用一些连续的笔触和图形来表达实体和空间的种种关系。空间的建构也多数是通过模型来实现,好的模型甚至可以表达对材料的运用[2]。而学生真正参与建造实践的机会却很少,较少的社会实践机会使得学生毕业后很难快速融入工作岗位。建筑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具体参与了建构的操作才会了解其真正的意义[3]。在民间或原始的建造活动中空间的产生并不需要“设计”,人们通过直接的建造即对各种建筑材料的实际操作来完成建造过程,出现什么问题及时解决,建造真正体现了使用者的居住需求。因此,笔者试图在毕业设计中找到这样一种方法,即建筑师不是主观参与,而是在切实了解了居住者的使用需求,以及建造中存在的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之后再进行设计,并用见得到的实践建构来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再将设计方案用于指导设计实践。

二、命题:立足云南传统民居的现实

云南的乡土民居,量大面广,很多又处于抗震烈度较高的地段,加之农村群众大多经济能力有限,很多农房的新建、重建与改建都面临很大困难,

而这正是学校相关专业毕业设计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当专业学生介入后,当地居民的居住需求能否得到切实的满足?他们的居住意愿到底是什么?所谓的专业设计和技术能否在当地得到认可和普及?这些问题正好切合了建筑专业教师对毕业设计的思考。

相比城市住宅而言,技术可能是制约乡村民居更新的重要因素。因此,设计命题就从技术整合的民居设计理念入手,在充分了解当地居民居住需求的前提下,以就地取材、社区互助建造等为原则,改善传统民居的居住环境,并以建造为目的来展开毕业设计。在整个毕业设计环节,要求学生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与设计,研究不同气候区域民居的室内舒适性,探究高原地区太阳能生态厕所的适应性,改善居民卫生条件,整体提升村庄环境质量和农宅舒适水平,真正做到为使用者而设计。

三、毕业设计的整体安排与组织

以笔者所在学校

2015年毕业设计为例,设计选题为“鲁甸地震灾后村镇建筑重建与改造设计”。

毕业设计小组由8位学生组成。这8位学生必须对乡村建设和技术类课程有着强烈的兴趣,能吃苦耐劳,并在低年级选修过与本次设计相关的技术类课程。如果参加过类似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设计竞赛,对乡村建设题目有过接触的则更好。

要求8位学生分别从8个研究方向对某一特定的传统民居更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8个研究方向分别为村庄整治规划与典型民居改造、新民居空g与环境设计研究、粪尿分集太阳能节水厕所可适性设计研究、基于乡村新型抗震夯土建造体系的建构设计研究、传统民居茅草屋顶更新与设计研究、传统民居节能设计研究、经济性与抗震生土民居设计研究、抗震生土建筑技术传播基地设计。上述8个方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注重实践与技术整合的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系统掌握资料收集、实地深入访谈调查研究以及团队合作等工作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分析,特别是解决较复杂的村镇建设环境下设计和技术问题的能力,使设计方案更接地气,为适应未来的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与传统教学过程相比,该毕业设计更注重和实践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次进行现场调研,和村民沟通交流,以研究技术的适应性和可行性。

毕业设计主要有四个阶段:调研、资料整理、实验与实作和成果表达。通过记录、测绘、访谈等方式对当地的民居现状、建筑材料造价、建构技术等进行深入调研,并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有效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实验与实作主要包含墙体的夯筑,屋顶的编织等设计过程。设计成果则包含从规则、建筑以及建筑环境小品、构造细节等全过程,要求设计图纸完整可用。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教学主体的改变

以往的毕业设计,教师是主体,要拟定任务书、讲解选题背景等,学生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按部就班地调研、设计,最后完成成果表达即可。这种毕业设计方式,学生自主思考和参与性都不够,对选题的理解也难以深入,做出来的东西也往往是纸上谈兵,毕业设计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改革毕业设计方式,尝试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力求真题真做,同时也促使学生改变学习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体现设计的研究性,更为重要的是,一切教学过程均以学生为主体。

毕业设计方式改革后,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调研前:布置任务书,激发学生对课题研究的兴趣,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题目去发现问题,拟定调研提纲。

调研中:适时引导学生总结,提出新的问题。

设计中:一是资料整理:要求学生对调研成果进行充分的理解和梳理,提出设计思路;

二是实验与实践: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技术措施,并鼓励他们通过场地实验和建造实践来验证;

三是成果运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型设计,并使设计尊重现实,切实可行。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

调研前:根据任务书,自己拟定调研提纲并和教师讨论。

调研中:适时总结和梳理调研成果,发现新的问题,及时和村民沟通,充分了解他们的需求。

设计中:一是对前期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设计切入点;

二是针对设计提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设想可行的技术措施,并通过实验和实作验证措施的可行性;

三是结合前期调研和技术措施完善设计。

(二)增加实验与实作环节

注重实践与技术整合的毕业设计均为真题真做。由于各地地质、气候等条件的不同,技术的适用性均有差异。为了让毕业设计能切合当地的需求,有些技术在应用之前必须验证其适用性。比如屋顶的保温、防水,墙体的抗震、稳固性等。实作环节,一般在学院实训基地进行,有时还会到项目所在场地进行现场操作。

五、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能力

农村建房问题较为复杂,学生可以通过深入调研和访谈,了解现实情况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在设计中学生会发现很多和原本想象差异很大的情况,居民的居住需求和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之间也有很大的偏差。怎样才能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为使用者而设计?依照O计方案在实际建造时都需要哪些技术来支撑?这些都是学生在以往的课程设计作业中从未遇到过的。乡村建房还有各种制约因素,如政策上的、经济上的、文化上的等等,这些都需要了解分析透彻。因此,毕业设计的过程也是综合解决这些复杂矛盾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有益。

(二)技术整合设计的能力

在乡村建设中,技术的需求往往比艺术更为重要。房屋首先要坚固耐久抗震性能好,然后才能讲美观。在大学二~四年级的课程设计中,虽然也会有技术的融入,但很多时候都是浅尝辄止,有的技术到底适用与否学生心里也不太清楚。但在真题真做的毕业设计中,学生对遇到的技术问题必须刨根究底,因为设计目标就是建造。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整合可能是学生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乡村建设最需要切实解决的难题。因此,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首先要对技术感兴趣,并对技术有深入的研究,才能做出适合当地的好的设计,这样的设计也才能走向建造。

(三)团队协作能力

在毕业设计中,一个大题目下分别有多个子课题。子课题相对独立但又相互制约和支撑,因此,在整个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各小组齐头并进,相互配合支持,才能保障最后的设计成果没有技术漏洞,也才能顺利推进设计。

六、结语

本文介绍的毕业设计方式已运作3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空间建构走向了技术建构,他们对设计方案的把握也越来越深入和完整,在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方面也大有收获

。但从实践情况来看,这种毕业设计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村落和民居改造的具体案例,对大型公共建筑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实际操作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目前仅作为毕业设计的一个专题方向来组织开展,其应用的普及性还有待于在日后的教学改革中进一步探索。参考文献:

[1]龙灏,卢峰,邓蜀阳,等.传承历史 脚踏实地 紧盯前沿 循序渐进――重庆大学建筑专业的教学改革与特色[J].城市建筑,2015(16):68-75.

[2]顾大庆.空间、建构和设计[J].建筑师,2006(2):3-2.

[3]KennethFrampton.Study in Tectonic Culture.Reflections on the Scope of the Tectonic,MIT Press.1995.

Abstract:

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文4

关键词:联合毕业设计 设计准备 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8(b)-0221-02

建筑工程是当前社会上比较热门的行业,社会对建筑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各建筑类高校每年也都培养了大量相关专业(如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的人才[1]。而作为学生培养计划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历来受到各高校的重视,因为它是对学生大学期间所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与提升,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存在一个主要不足,就是只重视本专业知识的锻炼、忽视相关专业知识的拓展,学生缺乏建筑整体概念、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现实工程中,因各专业间的配合不默契,容易出现设计进度慢、施工过程中返工等现象,而配合不默契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各专业的人才欠缺其它相关专业的知识[2]、缺乏互相协作的意识。比如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给排水管道与梁、承台、剪力墙冲突的问题,就是因为给排水专业不知结构专业设计的基本要求(如梁高、承台大小、剪力墙性质等),等设计到一定阶段才发现互相冲突、造成返工,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拖延了设计进度。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毕业设计模式进行改革,以拓宽学生多专业知识,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要。为此,我校提出了建筑工程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以下简称“联合模式”),即选定一个设计题目,模拟设计院的工作流程,让建筑工程相关专业(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的学生一起合作完成设计。此举旨在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促进不同专业交流,有利于学生建立建筑整体概念,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协调沟通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学生掌握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教育体系改革的一次尝试,希望能为高校教学体系建设和综合改革提供有益经验。

1 联合毕业设计模式的的实践

1.1 设计准备

我校在2013届、2014届部分毕业生中进行了“联合模式”实践,为顺利实施新模式,达到上述预期目的,必须做好充分的设计准备。

首先是题目选择。设计题目既要满足各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相应的设计内容,又要适合专业间相互配合训练的要求,同时难易程度还应与学生基础水平相适应,并尽量提高学生的设计兴趣。因此,我校2013届“联合模式”实践,选择了本校在建的教学综合楼作为题目(2014届则选择了本校在建的图书馆),各专业学生一起完成该工程的施工图设计(以该工程的初步设计图纸为基础)。学生对该类建筑较熟悉、兴趣较高,设计过程中可组织现场参观、让学生理解设计与施工结合的过程,设计后期学生可与设计师交流、探讨不同设计思路和方法,同时该题目难易程度适中、学生可按时完成设计。

其次是师生配备。为充分贴近实际工作情形、模拟设计院的工作流程,师生配备力求短小精干。为此,每个专业配备2~4名学生、1名指导教师,并以项目组的形式组成一个设计团队进行毕业设计[2]。其中学生以自愿报名、择优录取的方式确定,以保证其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充满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指导老师则尽量选择具有实际工程经验者,并讲究年龄梯队合理、充分利用年长教师的经验和年轻教师的干劲,以确保设计顺利进行。

最后是外部条件。“联合模式”实践需要诸多外部条件,尤其是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如为方便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互相交流,学校专门安排了一间实验室给项目组,并配备适合图纸展开的桌子、投影仪、电脑等;学校与施工单位协商、安排进度,让学生参观现场,让学生对工程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学校又与该工程的设计院联系,安排设计师与学生交流、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1.2 过程管理

学生精力充足、思维活跃,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产生惰性、忽视毕业设计;同时部分学生忙于实习、找工作等而分散了精力,容易完不成设计。因此毕业设计过程管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进度控制是“联合模式”成功的前提。首先各个专业根据自身在“联合模式”中的角色,完善各自的设计任务书、指导书,突出专业协作的环节。然后项目组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制定统一的设计进度表,尤其是根据各专业设计内容、专业间的配合需要进行时间分配,以充分锻炼学生的专业协作意识和能力,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进度表(见表1)。例如在第3周进行的各专业互提条件,是本模式的基础环节,即各专业在建筑的初步设计图纸基础上,提出本专业所需要的指标和参数(如给排水专业需要的管井、水泵房、消防水池,电气专业需要的配电房、电缆井,暖通专业需要的风机房、风井等数据),并互相协调、确保互不冲突,再由建筑专业进行综合、深化;学生在此环节,加深了对本专业设计条件的领会,也对其它专业的需求、可能产生的冲突有了初步认识。又如第12周的专业套图,即使在设计院也容易忽视该环节,但却是专业协作的关键一步,只有所有图纸拼在一起,才能发现互相矛盾、冲突的地方,并加以改进,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讲座是“联合模式”成功的灵魂。各专业的指导教师定期举行讲座,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疑问,介绍本专业的设计思路和基本方法,着重突出本专业在设计过程中与其它专业的协作内容和阶段,以及可能产生冲突的地方和解决方法。比如给排水专业应先布置好消火栓,并及时提交给建筑和电气专业,以不影响这2个专业的设计进度;结构专业则需尽快确定梁、柱的位置、大小,并提交给其它专业。这样,各专业的学生都能简单了解其它专业的设计内容和思路,拓展了相关专业知识,知道在不同的设计阶段,可能与哪些专业发生矛盾或需要提供哪些设计条件,从而避免专业间发生大的冲突(当然,随着设计进程的推进,专业间的小矛盾在所难免,到时边协调边提高)。

教师例会是“联合模式”成功的基石。毕业设计不是学生一个人在做,而是教师与学生合作的过程。在设计过程中,各教师既给予本专业学生指导,同时还收集学生的反馈和出现的问题,在不定期召开的教师例会中进行交流,及时研究和解决,保证毕业设计顺利的进行。因此,在新模式下,教师也加深了对专业协作的理解,拓展了相关专业知识,提升了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

实践环节是“联合模式”成功的助力。在设计之初参观工地,可以让学生对工程有直观的印象;在设计尾声参观工地,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设计图纸,看与实际施工有何区别,加深了理论与实践的转化理解,明确了专业间协作的作用和意义,减少了“纸上谈兵”的遗憾。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设计思路与该工程的设计师交流,则让学生更好的领会书本理论与实际工程的区别,意识到自己设计的不足,也对实际工作情况有了认识、便于其融入今后的工作中。

指导方式是“联合模式”成功的保障。新模式下,每个教师不仅要回答本专业学生的疑问,还要回答其它专业学生的提问。因此,灵活多样的指导方式是必须的。除了每周1~2次在实验室学生集中设计时教师到现场辅导,还应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如以QQ、MSN等方式进行指导,并在网络上共享相关图纸、规范、图集等资料,节约学生查询时间。

联合答辩是“联合模式”成功的点缀。答辩是对毕业设计成效的检验,多专业联合答辩则是“联合模式”成功的最后推动力。为让学生得到最后的综合学习机会,采取各专业统一答辩方式,即各专业教师、学生一起参加,在答辩过程中,最后一次学习相关专业知识、明确专业间配合环节。为让学生更好的体会设计理念,我校还邀请该工程的设计师担任评委,让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对毕业设计进行一次全面总结和回顾。

2 结论与建议

2.1 结论

“联合模式”在我校2届部分毕业生中的实践(2014届正在进行)证明,该模式具有较好的效果,应得到各高校的重视,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广。

首先是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本专业的设计质量。各个专业学生一起设计、画图、讨论,在相互配合和学习中,既获得了知识交流、创新等成就感,又结交了新朋友,提高了对毕业设计的兴趣,能够以较好的精神状态完成整个设计过程。与我校未参加该模式的同学相比,学生绘制的图纸、计算书等质量都略胜一筹。

其次是学生拓展了相关专业的知识,具有了专业协作的意识和习惯。经过一个毕业设计,学生初步明白了在哪些环节该与哪些专业进行沟通,初步知晓其它专业对本专业的要求,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再次,拓宽了指导教师的知识面。通过本模式的实践,教师加深了对相关专业的认识,对本专业的课程教学也有启发,比如会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实际工程的引入、强调专业配合的环节等。

最后,学生提高了就业竞争力。经过“联合模式”的锻炼,学生具有了建筑整体概念,有较好的专业协作能力,能较快融入团队合作中,尽快成为一名社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无形中提高了就业竞争力和适应工作的能力。

2.2 建议

从“联合模式”在我校的实践,我们发现有几个方面需要引起注意。

首先,“联合模式”相比传统的模式,需要完成更多的设计内容、需要学习其它专业知识以及互相配合,因此对师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师生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果师生认识度不够,或学生基础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则“联合模式”容易流于形式、得不偿失。因此“联合模式”并不适于所有学生,而应在具有充足且丰富实际工程经验的师资力量前提下,在部分基础较好的毕业生中进行推广应用。

其次,“联合模式”在题目选择、进度管理等环节均需给予足够的重视,确保毕业设计能顺利完成。

最后,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日常教学中,应根据专业协作的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增加专业配合的内容和训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就具有专业配合的意识,在毕业设计中就能尽快进入角色、较好的完成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文5

一、安排实习目的明确

1.社会实践是教学计划的一部分

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注重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推荐和择业能力;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善于同他人合作;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获取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为了使学生将来毕业的时候具备各项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找到满意的工作,除了很多在学校学习的基础课、专业课之外,安排学生去南通建筑装饰装修公司实践也是整个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环节

社会实践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接触社会,了解实际生活,以及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运用科学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思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又可以锤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

3.社会实践是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重要途径。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丰富和发展。“学以致用”,学是手段,用是目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践中出真知,在实践中长才干,惟有通过实践,耳闻目睹、触摸社会这个“大课堂”的深刻变化,学生才能真正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理论精髓,才能灵活运用书本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形式。组织学生去南通装饰装修公司实习就是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贯彻,学生不仅了解了装修行业的标准,还知道了学校所学知识如何在行业应用。

二、精心组织整个实习活动

1.对实习课题的精心设计(在实践中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方面,主要是使学生认识CAD中出现的各种建筑标注和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及了解建筑装潢公司对CAD制图的各种和要求。

3DSMAX方面,主要是解决3D的高级建模和渲染。

客户交流方面,主要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与客户交流。

施工方面,学校没有开这门课,可以让学生有机会了解施工情况。

2.实习有关知识的准备

通过几年的学习,03级环艺班学生已掌握专业课方面的课程有书法、素描、色彩与图案、设计基础、环境心理学、视觉美学、景观艺术设计、材料美学、抽象艺术、环境设计概论、广告策划与文案、室内设计基础、建筑识图与画法几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图形图象处理、室内设计表现、3D计算机辅助设计。

3.实习基地的精心选择

由于实践教学的活动空间比课堂教学的空间要广阔得多,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指导教授对实践活动首先做了周密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在时间安排、教师安排及后勤保障方面做了统一部署,以减少随意性。在确定实践活动的主题之后,要对实践活动进行调研,对于要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教师要心中有数,学生也要清楚,以便增强计划的可行性。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好集体或个人实践活动的具体计划,确保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最后经研究决定由我带领艺术设计环艺班的八位学生去南通建筑装饰装修公司进行社会实践。

南通建筑装饰装修公司拥有一批毕业于各大高等学府装饰装修专业的设计人才,他们具有丰富的工装设计经验。并拥有一批技术过硬、施工一流的施工队伍,他们熟练掌握施工工艺标准,遵守各项管理规范程序。并且该公司有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设计师长期在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授课。

三、扎实抓好实习的每一个环节

1.观察环节

我经常去学生实习的建筑装饰装修公司了解情况,观察学生在实践单位的学习情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公司对实习学生的任务安排及完成情况。

2.动手环节

了解学生对主要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运用及提高情况。

3.提问环节

认真记录好学生对各项知识的疑问及解决情况。

4.沟通环节

及时掌握公司对实习学生的看法和要求,以及学生对公司的安排和想法,进而进行沟通和协调,使公司和学生处于密切配合之中,加强了学校与实习单位、师傅与学生的联系和友谊。

5.总结环节

实践总结的目的,一是为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现理论升华;二是为下一次实践活动提供经验。所以,实践活动结束,我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学生的实践总结采用调查报告、心得体会等形式。学生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最终达到共同提高。通过总结发现艺术设计专业就业形势非常乐观,整个市场对环艺类学生的需求非常大,特别是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房地产升温,对房屋装修装潢要求越来越高,艺术设计专业前途无量。

四、实习成效非常明显

1.学生学会了适应社会,能与客户主动交流,参与许多项目的洽谈,增长了知识、增长了才干,为今后就业打开了渠道,实现了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2.开学以后,南通建筑装饰装修公司主动和我联系,邀请实习学生参与南通火车站及淮安火车站的设计,实习学生的能力得到了该公司的认可,真正做到的校企结合。

建筑毕业实践总结范文6

毕业设计是学生在毕业前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创新,包括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和顶岗实习期间的实践经验。具体工作是指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分析、研究、解题,在此过程中指导老师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和示范作用。如何在此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首先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指导教师具有了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

2采用不同的选题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为学生毕业设计确定了设计框架和方向,选题是否恰当新颖、技术是否先进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保障,因此,毕业设计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题:(1)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毕业设计的选题。引导学生去主动观察、主动发现、主动思考问题,在学生选题过程中积极培育大学生追求创新、推崇创新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爱上学习、爱上专研、爱上创新,为成功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2)毕业设计选题紧扣建筑工程企业(包括建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装备企业)的工程项目。设计选题要接地气,选题不仅要有科学意义,而且要有经济意义,因此设计选题必须与建筑工程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要通过毕业设计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解决在工程中出现的新问题。(3)毕业设计题目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结合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分流培养的实际情况,在题目的设置中,要根据分流程度,选择难度适宜的项目,同时在题目的内容中要尽量覆盖本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并能体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色。(4)毕业设计题目要体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最新研究方向,要体现社会发展对专业的要求和特点,要体现专业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进而使学生通过毕业设计了解国内外本专业本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同时通过毕业设计这一环节,使同学们能够利用最新的技术、信息、软件、办法,解决工程项目中的实际问题。

3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指导教师要做到“因人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基础的学生分流指导,要在不同的内容上、深度上、广度上进行指导;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而不是要求学生单纯的按照指导老师的的方式方法去设计。对于校内外指导老师而言要从创新教育的理念出发,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加强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对于指导老师而言,一要严格要求学生,强化纪律;二要对学生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分析、去创新;三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上述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从而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4在设计中加强创新性考核

改革现有毕业设计评价体系,使评价体系向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方向进行。为此,我们在毕业设计考核时不仅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性进行考核,还引入创新性知识点的考核,并提高其在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标准中的分数比例,使其引导毕业设计的方向,推动毕业生在毕业生中向创新性方面健康前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全面推行,社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竞争能力,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在毕业设计实施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就越显得重要的。

作者:蔡济众 张曦 王鹏 单位:武威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跃进.高校扩招环境下毕业生是选题的改革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s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