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束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结束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结束总结

课程结束总结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学习经验,有效方式

高中数学具有综合性强、知识复杂、概念抽象等特点,教学难度和学习难度都是比较大的,仅仅采用“你听我说”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提出,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了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对改善高中数学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应用实践能力,使学生做到对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1 新课程理念含义及对高中数学学习的影响

新课程理念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通过设置学习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能够通过亲身经历,做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情况,采用针对性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高中数学原有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习方法比较单一、落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缺乏自主性和创新型,自身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无法实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提出,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索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通过自主学习、交流学习、实践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使自己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实现更加理想的学习效果。

2 当前高中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浓厚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数学知识,使数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校在开展数学教学的时候,仍然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教材大纲的固定步骤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再加上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这种教学方式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基础较差的学生逐渐丧失学习信心,失去了学习兴趣。

2.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数学知识繁多,系统性较强,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从简到难的逐步完成学习,才能打好基础,熟练掌握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但是当前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是按照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走,没有进行课前预习,没有做好课堂笔记,没有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也没有进行拓展性的训练,学习范围仅仅局限于教材与课堂,所接触、掌握的数学知识面较窄,数学知识体系不够完善。

2.3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

高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好高中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简化学习过程,减少无用、繁琐的学习环节,既能帮助学生节约大量学习时间,也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进而使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部分学生虽然在学习中比较认真,但是却缺乏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性分类,导致解题思路不清晰,分不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主次逻辑关系,无法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对解题技巧掌握不足,在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只能通过大量演算找出问题答案,花费的时间较差。

3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学习的有效方式

3.1课前自主预习

通过课前自主预习,能够提前了解即将学习的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并针对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提出问题,做上标记,在学习时思路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学习目标也会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蚨懒⒆灾鞯耐瓿裳习,通过布置下节课程的预习任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意识,使学生在正式教学之前进行提前阅读,并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预习结果发表自身观点,然后由老师进行总结,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

3.2课堂交流合作

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思维特点是有一定的差异的,学生在自主预习之后,针对同一个问题会存在不同的看法,此时便需要通过课堂交流,交换学生之间的观点,使学生能够在相互讨论、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老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预习完新课程之后,将自己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及困惑提出来,与小组内其他成员交换意见和看法,并通过讨论进行总结,老师在班内进行巡视指导,最后每个小组派选一名代表,将小组的讨论结果在班内进行共享,最后由老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点评和总结。

3.3课后总结反思

通过课后总结反思,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巩固,对于深刻、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在完成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可以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理清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发现学习过程中自身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加强训练,同时还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产生联想,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发现新的数学知识。除此之外,学生在总结反思之后,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拓展性训练,拓宽自己的视野,丰富数学知识,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

4 结束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持续推进背景下,高中数学要想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做到课前自主预习、课堂交流合作、课后总结反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秦丽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5(6):158-159.

课程结束总结范文2

一学期的电教教研工作即将接近尾声。本学期中,全体电教组成员树立服务意识,真情奉献,密切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团队精神,积极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优质服务。我们微机工会小组紧密围绕学校总的工作计划和学期初的电教工作计划,紧张有序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就将我校本学期的电教工作汇报如下:

在工作中,各位领导、老师给了我们有力的支持、配合和帮助,在此我们微机组全体成员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有信心在后继的电教工作中,不辜负老师和领导对微机组的关爱,出色地完成了学校分配的各项任务,再创佳绩!

一、政治思想方面

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校服务的思想。真诚、热情、公正的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平时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平时从不迟到、早退、不中途离校。严格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严于律己,尽心尽责,以较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

学校电教工作其核心就是服务--就是要竭尽所能为学生们服务,为老师们服务,为领导们服务。我们学校这块人手很少,只要接到任务,总是第一时间出色完成,不计个人得失,加班加点完成,干活时都勤勤恳恳,工作态度绝对一流。用6个字概括:热心、齐心、用心。

二、软硬件建设方面

1、软件建设

制度完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责任到人,团队合作,打造品牌

(1)力求做到教育现代化设备配、管、用、研(教育技术、模式的研究)、训(师资培训)一体,加强设备的监督、维护,用好现有设备,向设备要效率。

(2)加强网络管理,用好宽带资源,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继续规范网络信息的收发,做好学校与上级领导部门的联系和交流。

(3)健全学校电教管理的网络,建立了电教工会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争得各学科教研组通力合作,做到电教工作无小事,人人都参与,事事有人管。

(3)有健全的电教考核制度与监督机制,以管促用,分管领导会同电教组定期开展专项自检自查会议,自查内容包括电教器材的维护和掌握情况,教学课的内容和质量,有线电视、广播的畅通状况,全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的培训和掌握情况等等,以掌握最新动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快速解决存在的问题。

(4)在电教教材资料建设上,我们总结以往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规范化管理,做到及时收集,及时整理,及时装订,建立了借还制度,资料管理有条不紊,如有损坏照价赔偿,电教软件专柜专储,硬、软件有防尘、防火、防霉、防高温保护措施,设备完好率达90%以上。

2、硬件建设

只有舍得投入的学校,才能加快电教工作的发展,校领导高瞻远瞩,把电化教育作为实现现代化工程的一个起点,不断加大投入,在完善办学条件的同时,突出电教装备的建设。这学期学校领导筹措资金购买了农远教育设备,新建60台电脑的微机室;各办公室配备办公电脑,布线,安装,调试,维护;微机公办室添置激光打印机;实现网络政务,无纸化办公,与世界接轨。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微机组全体教学人员牢固树立以课为本的思想,一起研究,讨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平时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探究,注重课堂教学效果,注重减轻学生负担,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1、每周每班一节微机课,尽可能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各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更全面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

2、平时组织教师经常开展经验总结、反思交流活动,这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定期在组内交流、探讨,养成从科研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通过实践、总结、多次循环,不仅把所学理论渗透、融化到了教学过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而且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3、积极配合区主管部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的各类评比、竞赛的宣传和组织工作。教学活动—正常教学,备课活动落到实处,克服机房条件,提高学生技能;区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市小学信息技术首届论坛;区优秀教学案例、论文评选;区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讨课(曹波徐雷);区六一希望杯小学生操作竞赛竞赛(优秀组织奖)

4、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案例评比,特等奖,曹敏,一等奖:梁晶波,朱可,温玉莹。

5、名师培训工程,启动仪式,微机组曹波—6个徒弟,市综合部名师拜师仪式;校名

7、组织学生绘制六一“露一手”电脑作品,绘画作品,100多幅作品。

四、电教工作方面

1、有线电视,全校排查,顺利完成全校大型活动直播;全校广播系统,检查,维修。

2、十一五电教课题,省、市、区检查,国家中期评估。

3、五楼电教室,使用率高,设备完好,保证正常使用,卫生。

4、录像课录制,编辑工作,国家级录像课上报。

5、一年来学校大小活动有几十个,每个活动都离不开电教技术保障。大型活动,学校名师启动仪式活动;区运动会,六一金色童年晚会,六小龄童,美国友人来访,等校内外活动照摄像,做好电教后勤保障工作。实时拍摄学校少先队、工会、课题研究、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学校宣传与教育工作提供真实素材。

6、区电教部;中央教馆第13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吉林赛区选拔赛;区装备办:

第九届全国多媒体软件大奖赛吉林赛区选拔赛。

7、每学期初认真组织电脑教师对学校所有电教设备(电视,录音机,投影,dvd等)

进行检查,有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学校计算机都重新做系统,安装杀毒软件等一系列要用到的程序。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使设备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协助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出现了问题就及时的处理,坏了就尽量自己修。为学校节约不必要的开支。

8、每学期开学初,制定多媒体教室和微机教室的使用登记表,并摆放在各室,学期结束收回留作档案保存。

9、每学期开学初,认真做好教师的电教仪器和电子电教教材借阅登记工作,学期结束做到有规律的归还。

五、其它工作方面

1、打材料;一体机;复印机;负责指导教师打印材料。

2、机房机器维护,各办公室。

3、课件制作,做好绿叶,组织、指导学校教师参加课件竞赛。

4、学校网站规划,筹备。

5、校报编辑工作,做好相关辅助工作。

6、各级各类通知(区教育信息网,网络联系员qq群,各邮箱)下载分发,协调—各口打印下发《各项通知在线浏览操作简述》,在线办公,在线观看通知。

7、区督导检查中完成相关电教工作材料整理,装订,归档。

8、全校微机培训操作指导,网联博客(校博客群,校骨干教师博客群,丰满区骨干教师博客群),邮件收发等。区网联博客管理员。

9、区全天侯评比,做好相关电教工作。

10、五楼文件共享和照片文件共享维护工作,保证全校校内网畅通,无纸化办工。

11、装备监控设备调试,维护。

12、听从领导安排,随叫随到,在学校的各项活动(劳动实践总校、报送材料、儿童游园)中,尽职尽责,发挥应有作用。

六、获得成绩

区第二届希望杯中小学电脑操作技能优秀组织奖;2人优秀指导教师;3人基本功竞赛获奖;2人市优质课获奖;3人获省级英特尔主讲教师称号;1人国家级录像竞赛课。1人参加全国课件竞赛;4人参加区市省级业务培训。

七、主要存在问题

1、设备陈旧,更新缓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课程结束总结范文3

建立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方式这一课题的研究始于20XX年秋我市实施新课程之后。20XX年8月由课题负责人卓和平老师正式向市教科所申报立项,被确认泉州市第二批

十五教育科研规划研究课题。20XX年10月召开课题开题会,组建课题实验指导组,修订并形成了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二、加强课题实验研究工作。

20XX年秋季,课题组即按实验方案拟出的实验阶段的时间表,着手开展有关的工作,有以下几方面:

1、组建了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指导人员队伍。

本课题的指导组成员,主要来自我市相关的教师进修学校及市直和区直学校的教研员、分管教学的业务领导。其级教师1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6人,省小学数学首批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7人。他们精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科研工作,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

2、初定了两所课题实验基地校。

为保证实验工作能立足于我市的实际,为学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服务,我们暂定了泉州第二实小和丰泽区实小两所学校作为课题实验基地校,并从中确定了4个实验班,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的材料。

3、按实验计划开展工作。

(1)组织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

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对教师相关的教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采用两种形式:

专家引领

由课题组负责人卓和平于04年3月和4月为基地校的老师举办了两场培训,主题分别为《关于新课程下自主、探索、合作性学习方式的认识与实践》、《关于建立新课程下数学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实验方案》的阐释。

同伴合作

由实验基地校的指导组成员组织相关的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学习研究。

(2)每学期召开一次课题组现场研讨会,及时交流各子课题的研究进展情况。

上半年课题组举办了三场研讨活动,分别是:

04年4月于市直小学,由课题指导组成员黄志强、李惠珍开了两节研讨课,课题组进行座谈交流;

04年5月于晋江市第二实小,由课题指导组成员黄海生、陆海鹰指导本校的吴雅彬,洪月蓉开了两节研讨课,并进行说课,课题组成员参与评课研讨;

04年5月于丰泽区实小,由课题指导组成员郑惠懋等指导本校的陈龙燕老师向丰泽区的教师开了一节研讨课,课题组成员参加了评课交流活动。

04年4月份还与市教育局课改办一起,在惠安八二三实小召开了泉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小学教科研课题现场研讨会,在会上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实验方案。

上半年课题指导组还组织有关成员到相关学校观摩了常规性的研讨课近10节。进行多次的不定期的研讨交流活动。

(3)各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课题指导组的要求,各课题组成员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指导组的成员身体力行,撰写了8篇的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学习方式的变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其中陆海鹰的《依托信息技术手段

促进学习方式转变》一文获全国征文一等奖;李惠珍的《构建学生发展的数学课堂》一文发表于CN刊物《小学教学设计》04年第6期;卓和平《关于新课程下自主、探索、合作性学习方式的认识与实践》于03年在福建省骨干教师培训班上作为讲座专题进行介绍交流。

此外,我们还注意积累实验优秀课例(含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案例近30个(篇),根据实验目标和原理指导的4节研讨课参加省、市级教研部门举办的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均获得好评。其中:

泉师附小谢玉娓老师执教的《平行与垂直》一课,于2004年4月在华东六省一市举办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由课题组成员卓和平、黄志强设计并指导);

安溪实验小学章美珠老师执教的《长方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一课,于20XX年12月在省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课题研讨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卓和平、张玉煅指导);

泉师附小谢玉娓老师执教的《左右的认识》一课,于20XX年在福建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黄志强指导,卓和平评点),并在福建教育电视台播出;

丰泽区实小许鸿瑜老师执教的《读统计图表》一课,于2004年5月在泉州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课题组成员郑惠懋指导)。

课程结束总结范文4

关键字 基于工作过程 空间课程 学生团队

中图分类号: TP311 文献标识码:A

《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是本系的专业基础课,授课对象包括:软件、网络、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应的岗位群有软件开发、MIS/ERP开发、WEB设计。《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的课程目标为:能够从事数据库系统的管理、应用和辅助开发工作,学生掌握数据库基本技术及应用常识,数据库开发基本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本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空间课程。现将课程的开发实施总结如下:

1 课程开发

我们的课程开发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具体做法是这样的:首先是调查行业背景,就是组织教师去企业一线调研,主要是依据职业资格标准对企业岗位职责进行调研。我们主要采用了问卷,访谈,研讨的方式。通过调研,然后由企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课程开发的老师分析研讨,我们得到了针对我们这们课程的职业岗位群,分别是操作员、设计员、管理员、监测员、程序员、测试员、开发员。并且提炼出了企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再根据典型任务归纳出行动领域,也就是说每个职业,对应哪些典型工作任务。然后,细化出行动领域,行动领域进一步确定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技能要求,知识要求,态度要求,行动领域的内容和要求还是企业的职业岗位内容和要求,这还不能直接作为教学内容,我们要需要进一步整合,序化把它转化为教学内容,从而形成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里,就有该课程的教材、学时、学分、前导学习领域,后序学习领域,技能目标、知识目标、态度目标、学习情景的粗略设计、教学条件的确定、学习效果评价的粗略设计。

通过学习领域,我们制定这们课程的重要的基石,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比学习领域更细致详尽,对课程的课程概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于要求、参考课时、教学方法建议、教学实施建议、课程考核、课程教学设计、课程评价、督导与改进做了详细的定位。有了课程标准,就可以编写一系列的教学资源。我们团队形成的教学资源有课程文件,教学课件,教学教案,校本教材,教学视频库,习题库,试题库 。

我们按照这样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形成了以下特点:学习内容于工作岗位融通,体现职业性;学校、行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凸显实践性;教学改革与技术服务互融,保证开放性。

本课程以真实企业项目的“学生管理系统”为基础,以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序化教学内容。日常教学过程就是围绕这一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由浅入深,有简单到复杂,从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变为直观的实践操作,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本课程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在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时选取了工作过程中典型的、使用率高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任务项目,并根据工作任务的完成规律和完成的不同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和整合,实现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基本一致,做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2 课程实施

在课程实施之前我先对学情进行分析然后再确定教学方法。我们高职的学生的特点是专业基础比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 、自信心不够 、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新事物。针对这些特点我的教学对策是:在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引导学生自学; 引导学生在课程中展示自己的长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的肯定鼓励学生;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利用网络语言与网络平台和学生的交流,走近学生。

针对这样的学情我采用了在世界大学城上进行教学实施,我具体教学方法是: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空间学习环境,空间资源整合法,空间群组讨论法,学生团队排行法 ,团队进度控制法 ,情境导入法,私信交流法 ,空间留言法 。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怎样建立以学生为主导的空间学习环境,我们的流程是这样的,首先点击接收空间任务单,任务单也就是这次课的任务是什么,这里有具体的子任务的描述。 然后是咨询环节,有了明确的任务,我们该如何完成呢,在这里咨询环节会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接下来是点选任务,是给学生设计的平行任务,教学管理系统贯穿在6个空间任务的教学中,平行任务贯穿在6个空间任务的实践操作中,6个学习团队,6个空间任务,每个团队,有不同的平行任务。平行任务完成了,效果怎样,点选测试案例,这里设计了3个案例的练习是因为学生只有反复操作,才能融汇贯通,把知识真正转变成为自己的能力。接下来的流程是上传任务,空间作品展示 ,最后是空间任务考核。

群组讨论法,在群组中那些内向的学生也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了。学生可以在群组里面讨论学习,讨论作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发言的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要增强学生的兴趣,就是要充分的表扬和鼓励他们,学生团队排行是个不错的方法,根据每个团队学习情况进行排名,使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局面。要使学生很好的学习,进度控制不可少,进度控制能够增加各个团队实施情况的透明度,在学习上各个团队互相促进。为提高学生的兴趣,情景导入法是个不错的方法。 私信交流法也是我经常用到的,比如,我会模仿淘宝体,给学生发私信,亲,新的课件已火热上架了,快来看啦!空间留言,我经常会针对学生的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他在空间上留言。

基于工作过程的《SQL Server数据库基础》空间课程,在课程设计上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开发,在实施上以“世界大学城”为依托,能很好的结合90后学生特点,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余滢. 工学结合的空间课程包的开发――基于云平台的高职课程教学模式探索[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2.(05).

课程结束总结范文5

开 幕 式

高峰论坛的开幕式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音乐教育基础理论教研室副主任任恺博士主持,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赵塔里木教授,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顾问、教育部体卫艺司原副司长杨瑞敏等为会议开幕式致辞。赵塔里木院长在致辞中说道:“音乐心理学要与教育联系起来,多关注一些跨文化的音乐心理的研究。在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方面,美国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在发展趋势和前沿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因此,通过此次的对话会对我国音乐教育学和音乐心理学的研究水平、教学质量、开阔研究视野、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带来重要的意义。”

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顾问杨瑞敏女士在致辞中回忆了1986年第一届中山音乐会议和1990年4月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等两届音乐教育大会,赞扬其对于中国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她还对现代的音乐教育研究者提出希望:“高师音乐教育在接地气方面要加强,培养能快速适应教学能力的合格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会议主题发言

在会议主题发言当中,有三十多位该领域的专家、教师做了主题演讲,涉及四个主要主题:音乐教育哲学、中小学音乐课程建设、高师音乐人才培养和脑成像研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1.音乐教育哲学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教授、音乐研究所主任霍杰斯博士以《西方音乐教育哲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为题做了主题发言。他表示,在音乐教育哲学方面要提出一种新的哲学理念,这种理念并不是要抛弃雷默和艾略特两位音乐教育哲学家的有关看法,而是要在其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一种多元化的哲学视角,形成一种统一的思想―音乐是帮助人类回归并实现人性的媒介。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的音乐教学和学习,对帮助人们运用多种方式表达情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南京艺术学院管建华教授在《音乐教育实践哲学的文明归复》中对中国当今音乐教育的评价标准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当今中国对音乐的评价方式更多的是受到来自西方实验哲学思想的指导,忽视了中国传统的心性哲学思想对其产生的影响。他引用布迪厄的一句话说:“用西方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东方的音乐,再把研究结果强加给东方。”他认为这样是行不通的,他呼吁音乐教育哲学回归到中国文化中来,对当今的音乐教育进行指导,使中国的音乐得以更好地发展。

浙江音乐学院(筹)田耀农教授在做《两个美国学者对中国音乐教育影响之后的思考》的演讲时,指出了雷默音乐教育哲学中有目的无方法的影响和艾略特的有方法无目的的影响。他认为现今中国音乐教育出现的问题就在于研究者对音乐教育本质和音乐教育目的认识不清,而这就根源于音乐教育哲学的贫困化和音乐教育目的论研究的缺失。因此,他倡导构建中国音乐教育哲学体系及教学法体系。

华中师范大学林能杰教授以《基于道法自然的音乐教育哲学理念》为题给在座所有的专家、教师和学生做了一场生动的演讲。他认为,音乐是生命的律动,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人类身体更是表达个人情感的第一媒介。因此,在音乐教育中要重视人最本能的东西和最自然的学习方式,当能达到天人合一、心意相通的时候,音乐本身及其内涵就会内化在学生的学习之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的孟繁佳老师以《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为题做了演讲。国内目前对于雷默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雷默音乐教育哲学思想上,而孟老师对雷默进行了全面且细致的研究,其中不仅包括雷默的哲学思想,还涉及?他的课程理论、教材建设、对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发展、应用以及音乐教师教育的论述等研究。其中有关雷默提倡的音乐体验、审美能力的发展等内容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什么是“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等重要内容。

2.中小学音乐课程建设

与会专家中有多位音乐教育学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对中小学音乐课程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中国音乐学院的谢嘉幸教授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言中阐述了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意义以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人格养成的作用,提出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当代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相融合,会对学生的身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东北师范大学尹爱青教授在做《中国学校课堂教育思考及对策》演讲时对“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这一长久以来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她认为现在学校音乐教育存在几个误区:以课堂为中心,教材唯一;以传授为中心,教师为主;以制度化教育为中心,学校课程为本;只关注主流文化,却忽略多元共生。为此她提出了两个对策:(1)开放音乐教学―形式开放多样、走出教室、走向生活;(2)在文化沉浸中学习―注重文化语境、习惯渗透、非正规学习以及音乐的多样性。

首都师范大学周世斌教授在做以《从音乐心理学角度审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 中的有关问题》为主题的演讲时,对两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课堂中音乐实践长期无法落实的问题。他提出了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理念创新,即在操作中学习,在表现中体验,在实践中审美。同时他呼吁高师音乐人才培养要面向基础音乐教育,以能力培养为核心,艺术实践能力与教学实践能力并重,实现艺术实践能力向教学实践能力的转化。

北京师范大学的杨立梅教授以《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音乐分析,提高学生的认知和创造性能力》为题做了演讲,她提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感觉、感受固然是重要的,但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只有深入的分析、理解才能提高对音乐和作品的欣赏水平。因此要懂得音乐内容、结构,探索音乐作品的构思。同时她还倡导一种“综合性的课程”,即将音乐与文化中的方方面面结合起来。如将十二生肖、书法、篆刻、古诗词等引入到音乐歌曲的教学中,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全方位的文化感受。

中国音乐学院刘沛教授在《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2014)及学校艺术课程改革简介》中介绍了最新的美国国家核心艺术标准。他关注到了一个全世界所有学生都存在的问题―对知识持久理解(Enduring Understanding)的问题。而最新的美国国家标准就从一中心问题出发,提出了以“大概念”(Big Idea)、“核心问题”(Essential Question)作为设计理念,形成“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模式”(Understanding by Design,UbD),来解决困扰所有教师和学生长久以来的问题。他提出引用这种全新的课程设计理念,对我国的音乐教育课程进行改革。

3.高师音乐人才培养

在会议主题演讲中各位专家学者均对高师人才培养、高校音乐课程建设等问题提出了很多建议。其中中国艺术研究院薛艺兵教授以《中国音乐学院民族音乐教育目的反思》作为题目进行演讲。他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民族音乐”这一概念的认识都比较模糊,只有明确这一概念才能确定教学内容、清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他提出应该用“中国音乐”取代“民族音乐”,即 “中国各民族传统音乐+民族新音乐体系”来作为中国音乐学院教学内容体系。他强调,承认已经有着百年发展历史的中西结合的“民族新音乐”才是中国人应该传承的音乐新传统。

上海音乐学院余丹红教授以《心理学科建设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意义》为主题进行了演讲。她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设置心理学课程的重要性和所面对的困难,呼吁对心理学在音乐及音乐教育上的价值进行评估,对未来音乐教育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判断,同时强调未来音乐教育的走向应该更具有科学化。

华东师范大学郑艳博士在《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的启示》的演讲中向我们介绍了哈佛大学音乐系的情况:在课程设置方面,不同学科联袂建设课程、基础理论课程与多元化专题课程相互补充;在教学模式上,教授主讲、助教协助,注重理论与实践的互动等,给在座的专家和教师提供了新的信息,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课程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性意义。

西北师范大学朱东升教授在《西北音乐教育回顾与发展―以西北师范大学音乐教育学科发展为例》的演讲中提出,西北地区教育环境相对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在西北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最紧迫的是要培养学生综合性的实践能力和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的表演能力。

4.脑成像研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

本次会议的另一个重要议题关注的是脑成像研究对音乐教育的影响。霍杰斯博士在《音乐与大脑》的主题演讲中讲道: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他一直与同事合作实施了一系列探索音乐大脑的脑成像研究,其目标就是研究音乐行为中不同要素的神经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研究了演奏巴赫作品的钢琴家、即兴演唱的歌唱家,以及在演出中发现错误和处理多重感官信息的指挥家。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我们观察了音乐专业和非音乐专业两组被试听到喜欢和不喜欢两种音乐时大脑的不同反应。尽管未来仍有许多未知亟待探究,但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一幅音乐大脑的图景已初具雏形,这将帮助我们理解音乐为何以及如何具有触动人心的力量。

中国音乐学院任恺博士以《音乐短时记忆的组块研究》为题做了演讲。他认为音乐短时记忆,一方面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认知背景、认知策略等;另一方面还受到客观因素,是否容易被认知和在认知的基础上是否会产生更多的音乐偏好的影响。由此他认为短时记忆效果的好坏是音乐偏好产生的前提,或者说,越容易被捕获的音乐,越容易产生偏好。这一结论对我国中小学音乐课中被普遍讨论的“学生喜欢音乐,不喜欢音乐课”这一长久以来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如选择一些容易被学生认知的音乐,他们对音乐的偏好程度就会增加,对音乐课的喜好程度也会随之增加等问题。

中国音乐学院吴珍博士在《音乐意义形成的脑机制》演讲中,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理论的研究方法去尝试探索一个经典的音乐问题―音乐的意义。她通过对大脑的研究:证实了音乐可以激活语义概念并且能够产生对音乐意义的阐释,认为以往所说的音乐是非语义性的观点过于绝对,同时证实了后天的音乐学习对于音乐感知能力是有巨大帮助的。通过这样的研究对于音乐教育也有很多启示,如音乐教育者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音乐文化环境;怎样通过有组织化的音乐学习,让人们系统化地理解音乐;在音乐欣赏与学习之中要尊重对音乐感受的个体差异;呼吁现代音乐教育者要关注用心去体会和聆听音乐。

乐山师范学院的王昕博士在《音乐诱绪的神经机制探索》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聆听音乐时是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音乐当中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的,音乐对于情感的教育是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之一。她的研究对于教授情感体验时的方式、方法以及音乐治疗上都具有借鉴意义。

北京矿业学院附属中学谢倩倩老师在《语言与民歌音乐风格感知的比较研究》中,通过对语言与民歌音乐风格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得出语言对民歌风格的感知具有导向作用。她认为,这一结论对于当今的音乐教育和教学的改进有一定启示作用。在民歌的教学实践中,音乐教师可以尝试运用认知科学的理论去逐渐强化学生学习民歌的意愿,去引导和培养学生对民歌音乐风格的感知能力。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兰博士在《最佳表演状态的心智技能:课堂教学与舞台实践》的演讲当中,为我们展示了一系列控制表演的心智技能的方法,在这些方法的帮助之下,能够使学生更好地享受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过程,帮助他们在教学环节和舞台实践中达到上佳的表演状态。她将这种控制分为六层―第一层:基因(DNA);第二层:健康(HEALTH);第三层:学习(LEARING);第四层:具体的技能(SPECIFIC SKILS);第五层:经验(EXPERIENCE);第六层:心理技能(MENTAL SKILLS)。阿兰博士讲到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天生的,最难以控制,而最后一层心理技能则需要通过训练达到控制的目的,学生通过训练,很好地掌握了这些技巧以后,才会真正对各种条件下的表演都起到帮助作用。

在大会中,与会专家纷纷就主题发言中的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李妲娜教授提出,雷默的核心思想中到底有没有“以审美为核心”这个提法,究竟是“审美”还是“美育”的问题。管建华教授认为,美学进展是一种跨文化的对话,是翻译的问题。美学脱离不了哲学,所以叫音乐哲学。审美哲学是主观对客观的判断,审美有它的价值,但也有其局限性,这是价值的问题、合理性的问题,总之他认为“美”最终是要培养人的。刘沛教授认为用字的时候有很多含义,此美非彼美,音乐教育即美育,具有实用的意义。周世斌教授认为需要对中国音乐教育采取一种旁观的视角,将学术观点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如何有具体的操作性,用宽容的眼光看待各种文化,理解真正的多元;避免科学代替哲学,哲学代替科学。李妲娜教授认为中国需要真正的多元,需要有把西方的东西介绍给中国的学者,高师教育应注重应用和操作,需要将理论进行实践,并且有很好的操作训练,中国的音乐教育才有希望。杨瑞敏女士认为关于审美的问题尽可以作进一步深入的研究,但不主张讨论美育的问题。

闭 幕 式

2014年10月10日下午,“音乐教育与音乐心理课程建设研讨会暨第二届中美音乐教育高峰论坛”在和谐良好的学术氛围中落下帷幕。大会最后由刘沛教授致闭幕词,他说:“我们此次的会议体现了两个‘回到’:其一,我们仿佛回到了先秦时代,看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其二,仿佛回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感受到了人性和意识的解放。”同时刘沛教授认为中西文化是和谐、共生的一体,国际不同文化的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课程结束总结范文6

一、主要概念阐述

1.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事情结束后进行的一种结果性评价,也就是一种终结评价,从而对事情取得成效的一种判断。这种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达到更好的成果,绝不是为了筛选和淘汰而进行的一种手段。本研究中是针对教学过程结束而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教学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及教学效果所进行的一种总结性评价,通过对教学效果的客观评定,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从而可以改善纠正出现的诸多问题,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学。

2.信息技术课程总结性评价。为了考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完成的情况而采用的一种形式就是信信息技术总结性评价。这种评价通过对学生各方面的考查而来判定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考查包括很多方面,基础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简单的技能操作,应用信息技术时的态度和在与同学合作时进行沟通学习的能力状况的评价,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应用能力的评价,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起步较晚,评价体系相对比较单一、匮乏,现在我国对中学生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主要是以课程测验、期末考试、中考三种形式。

二、建立总结性评价体系的目的

总结性评价是对事情结束后的产生的结果的验证,为了验证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掌握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是验证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方式。通过总结性评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让信息技术课程可以更平稳长远的发展,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不断被完善,与社会承接得更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之中。

三、总结性评价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与创新

1.制定标准完善评价体系必要性。我国虽然开设了针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也相应地制定了总结性评价标准,但是实用性不强,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单一性等诸多问题,为了有效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总结性评价体系。传统的中学生信息技术课总结评价体系主要以上机操作模式为主,考试的题型包括单项选择和基础操作,单项选择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基础操作是对信息技术技能实际操作情况的考查。但是这种考查模式带来的结果太单一,缺乏实践性,并不能真正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对信息技术的态度和价值观,也不能考查学生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灵活性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不能体现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独特见解和理解,更加忽视了学生的创新性,从而可能导致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丧失。这种明显或是潜在的不足之处或是弊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突出,为了弥补这种传统总结评价体系的缺陷,就要在原有基础之上进行改革创新,完善总结性评价体系,并且让形式更加丰富,提高师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2.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多元性评价体系就是一种综合体,强调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以及评价主体都实现多元性,对于内容上主要是教学形式的创新,以往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教师只要当堂向学生传递教学方案里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不能看到学生掌握程度,多元化就是让理论转为实践操作,制定合适的作品目标,有学生操作完成,不仅可以加深学习印象,还可以发现问题,通过同学之间相互的交流可以培养合作精神,沟通组织能力。以往评价主体主要是教师做单一裁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和主观意识,但是通过对作品的认知判断可以让评价主体实现多元化,可以自评,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同学观点进行补充指导。评价形式则根据学生对信息技术掌握状况,进行不同形式选择。可以上机操作,可以制作电子产品进行分别评价。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