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值周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值周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辨析能力;培养活动;刍议
学习能力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高中阶段各个学科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也是每个任课教师所承担的重要任务.数学是思维的艺术,需要良好的概括、判断、推理和归纳等数学学习能力.教育学认为,数学辨析能力作为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仅包含了分析、思考、概括的“析”的能力,同时还包含了判断、甄选、研析、阐述的“辩”的能力.高中生在数学学科的学习进程中,经常围绕学习探知活动效能的优劣、解析问题案例方法的繁简以及探究实践活动的表现等等方面,进行深刻的反思和认真的剖析.这一过程中,就需要高中生良好的数学辨析能力作为“保证”.新课程改下,既会“思”,又会“析”的高中生,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培养的重要方向.本人在此简要论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高中生数学辨析能力培养活动的方法举措.
一、在共同探知数学知识内容中,培养数学辨析能力
学习新知,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学生辨析活动,需要数学知识内容作为“依据”,用事实讲话,用知识佐证.同时,教育实践学认为,学习对象在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探知中,所开展的思考分析活动,也为辨析活动开展打下了“基础”.高中生在探知数学知识内容的进程中,在教师的有效指引下,通过思考、研析、判断、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对数学知识内容进行了深刻的感知和研析,从而抓住了数学知识“精髓”和要义,其数学辨析能力也在此过程中得以训练和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探析活动,作为培养高中生数学辨析能力的重要部分,引导高中生围绕数学知识点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思考和分析,同时,组织高中生对自身及他人的探知数学知识活动进行深刻的评析和判断,提升其数学辨析能力.
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知识点教学中,教者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通过设置“前n项和Sn=a1+a1q+a1q2+…+a1qn-1,如何化简?”、“如何处理(1-q)Sn=a1-a1qn”等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能否借助于推导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列出等式,然后迭乘或迭加.教师根据高中生探知活动现状,组织高中生阐述所获得的认知内容,并让其他学生进行实时的补充,以此促动其他高中生深入分析、判断获取内容的正误以及学习活动的表现,完善和提高高中生数学知识素养.
上述新知教学活动中,高中生在双边互动的共同合作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和学生的深入“探”等协作“劳动”,指导和推进高中生探知该知识点的活动进程,同时,高中生在“回头看”探究研习数学知识内容的过程中,自我反思、深刻辨析能力得以有效锻炼.
二、在深刻研析案例解析方法中,培养数学辨析能力
案例教学,为高中生提供了锻炼数学技能的“载体”,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有效教学的“抓手”.教育学指出,高中生学习能力,可以通过数学案例解析活动,得以有效培养和显著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案例作为数学辨析能力培养的有效抓手,延长案例教学活动的过程,在解析案例活动基础上,就总结归纳得出的解析策略开展思考研析活动,组织高中生对解析案例的过程以及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深入思考、细致辨析、深刻判断,在共同研析、深刻辨析中,形成正确解析方法和思路,提升数学辨析能力.
如“已知函数f(x)=13x,x∈[-1,1],函数g(x)=f2(x)-2af(x)+3的最小值为h(a),试求出这个关于h(a)的函数解析式”案例教学中,高中生在认真研析、思考中、在悉心指导、讲解中,得出其案例的解题思路为:“根据题意,可以知道g(x)为关于f(x)的二次函数,可以采用换元法解题方法,将函数转化为求特定区间内的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分类讨论区间动轴”,解析策略为:“采用转化的解题思想,结合函数图像,定轴动区间,定区间动轴”.在总结评讲环节,教师将教师的评讲活动进行变为学生的反思辨析活动,组织高中生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析活动中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自己的认知感受,引导高中生“说”出思维辨析的过程和自己的点滴认知感受,让高中生准确掌握解析案例的方法,有效锻炼其数学辨析能力.
三、在反思评析学习活动效能中,培养数学辨析能力
高中生值周总结范文2
关键词: 课外补习 影响因素 调研分析
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使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庭关注教育竞争,人们普遍认为教育投资风险低、回报高。课外补习,也被称为“影子教育”,一方面提供给有需要的学生私人课外辅导机会,另一方面造成学生受教育机会不平等。优质的课外补习给学习者提供了积极的学习体会,有的课外补习徒劳无功或者带来负面影响。本文对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研,旨在分析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现状和课外补习相关因素对学生个体产生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文调查对象分别为省会城市N市、设区市J市、县级市L市三所省重点高中及三所普通高中,研究者在每所学校分别选取三个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一个班级,对全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共涉及18个班的学生。研究共发放问卷1118份,回收问卷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为973份,有效回收率为87%。
为了探索影响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概率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建构了一个二分类变量用来反映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情况。在因变量为二分变量的情况下,本文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影响教育补习概率的因素:
Y1=f(A,B,C,D,E,F,G,H,I,J,K,L,M,N)(1)
模型(1)中,Y1是因变量,代表高中生是否参加了教育补习,为二分变量1表示参与了教育补习,0表示未参加教育补习;研究自变量的选取均来自于已有文献中的影响因子,其中,A代表城市类型,B代表学校类型,C代表年级,D代表班级排名,E代表是否独生(为二分变量,1为是,0为否),F代表收入水平,G代表父亲学历,H代表母亲学历,I代表有效指导,J代表自己的学业期望,K代表父母的期望,L代表学生的态度,M代表父母的态度,N代表性别(为二分变量,1表示男性,0表示女性)。在具体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探讨影响高中生教育补习参与概率的因素。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表1-1是Logistic的回归分析结果。方程中自变量的共线性检验值小于10,表明自变量之间不存在严重的共线性问题。十四个影响因素中的“城市类型”、“学校类型”、“性别”、“年级”为学生背景因素。“家庭收入水平”、“父亲的学历”、“母亲的学历”为家长的背景。“学生的班级排名”、“父母的有效指导”、“学生对自己学业的期望”及“父母对学生学业的期望”这四个影响因素为学生的学习现状。
1.从学生背景因素分析
(1)“城市类型”县赋值为1、地级市赋值为2、省会城市赋值为3。家庭所在城市类型对参与教育补习概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说明大城市的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的可能性比小城市的高中生大。
(2)“学校类型”赋值重点高中为1,普通高中为0,学校类型的相关系数为正,回归系数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重点高中的学生参与教育补习的可能性比普通高中大。
(3)“性别”赋值男性为1,女性为0,结果显示性别对参与教育补习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影响,对应的显著性值大于0.05,说明性别的差异并不会影响高中生参与教育补习。
(4)“年级”从低到高分别赋值为1、2、3,年级对参与教育补习概率的影响显著性大于0.05,表明年级对教育补习的参与率没有显著影响。
2.从家长背景因素分析
(1)“父亲的学历”和“母亲的学历”小学及以下赋值为1,初中赋值为2,高中赋值为3,中专、高职和大专赋值为4,本科及以上赋值为5。“父亲的学历”和“母亲的学历”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值均小于0.05,说明父母亲的学历对高中生参加教育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影响。说明父母的学历越高,孩子参与教育补习的机率越高。
(2)研究将“家庭收入水平”划分为五个等级,并从低到高分别赋值1、2、3、4、5,家庭的收入水平对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影响,收入水平越高家庭的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
3.学习现状
(1)“班级排名”对高中生参加教育补习没有显著影响。
(2)父母对孩子课业指导的程度分别赋值为1、2、3、4,父母对孩子的有效指导对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有显著正影响,也就是说父母越能对孩子进行有效指导,越有可能让孩子参与教育补习。
(3)“学生自己的学业期望”和“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分别赋值为1、2、3、4,“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和“父母对自己的学业期望”回归系数均为正,且显著值均小于0.05,说明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期望越高,其参与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父母对孩子的学业期望越高,孩子参加教育补习的概率越高。
4.对待补习的态度
(1)学生对于“想要成绩好,就要参加教育补习”赋值“是”为1,“否”为0,数据显示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值小于0.05,这说明学生对待教育补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是否参加教育补习。
(2)学生父母对于“成绩不好,就有必要参加教育补习”赋值“是”为1,“否”为0,数据显示回归系数为正,且显著值小于0.05,说明父母对待补习的态度对孩子是否参加教育补习有显著影响。数据显示“父母的态度”对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发生比为7.655,远大于其他因素的发生比,这说明父母对待补习的态度最有可能决定高中生是否参加课外补习。
三、总结与讨论
1.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现状分析
(1)由对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情况调查可以发现,高中生参加课外补习人数较多,约近五成高中生有参加课外补习的经历。
(2)由江西省高中生平均每周补习强度是4.17小时可以看出,高中生的空闲时间很少,基本都是埋头苦读,不利于身心全面发展。
(3)从重点高中的学生无论在补习时间上还是补习科目数量上均大于普通高中可以看出,高中生课外补习类型主要为培优。
(4)根据江西省社保中心公布2014年度江西月平均工资为3539元,江西省高中生的平均补习支出大约为1000元/月可以看出,对于大部分高中生家庭来讲,课外补习对家庭的经济负担较重。
(5)在高中阶段的课外补习项目上,数学、英语与物理课的补习依次占据主要地位。
2.江西省高中生课外补习影响因素分析
(1)学习成绩与课外补习率无显著影响,说明课外补习不一定能提高学习成绩。
(2)父母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学业的期望及学生对待补习的态度与高中生课外补习率呈正相关,且有显著影响。这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父母对子女学业期望值越高越支持课外补习行为。大部分参加课外补习的学生对于补习效果给予肯定,说明补习的学生大多拥有较强的补习动机,但根据学习成绩与课外补习率无显著影响可以看出,实习效果并一定好。
(3)性别及独生子女对学生是否参加教育补习的影响不显著。说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能一视同仁。
参考文献:
[1][英]马克・贝磊,著,廖青,译.“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J].比较教育研究,2012(2):13-17.
高中生值周总结范文3
调查发现,父母是中国高中生零花钱的主要来源,他们给孩子零花钱最普遍、最随意。定期给孩子零花钱的父母日本最多,不给孩子零花钱的父母美国最多。中国高中生做家务和打工赚零花钱的最少,日本高中生做家务赚零花钱最普遍,美国高中生打工赚钱最普遍。中国高中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饮料、在外吃饭和购买学习书籍或用具。
1.零花钱的来源 (1)中国父母给孩子零花钱最普遍、最随意。
父母通常是孩子零花钱的主要来源。调查发现,只有2.0%的中国高中生、3.4%的韩国高中生和13.1%的日本高中生父母从不给零花钱,但是多达42.2%的美国高中生父母从不给他们零花钱。
63.1%的中国父母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零花钱,56.2%的日本高中生、44.4%的韩国高中生和34.9%的中国高中生定期得到父母给的零花钱。
(2)中国孩子在获得“好成绩”时容易得到父母的金钱奖励,美国孩子在生日时容易得到父母的金钱祝贺。
调查发现,过生日时,高中生最经常得到零花钱,美国父母(79.7%)最喜欢用给孩子零花钱来表示对孩子生日的祝贺,然后依次是日本(68.6%)、中国(61.8%)和韩国(59.4%)的父母。中国父母更喜欢把钱当做对孩子“好成绩”的奖励,46.1%的中国高中生成绩好时得到过父母奖励的零花钱;美国、日本、韩国高中生的这一比例,分别为27.9%、25.3%和25.1%。有30.4%的中国高中生因为在比赛或竞赛中表现突出而得到过父母奖励的零花钱;美国、日本、韩国高中生的这一比例,分别为15.4%、3.8%和11.4%。
可以看到,中国父母奖励的是孩子的好成绩和突出表现,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有条件的爱”;而美国父母祝贺的是孩子本身,更少受到孩子表现的影响,表现出的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
(3)半数以上的日本和美国高中生通过做家务得到过父母给的零花钱,中国高中生通过做家务赚取零花钱的比例最低,超过六成的中国高中生不赞成做家务拿报酬。
调查发现,53.6%的日本高中生和52.0%的美国高中生通过做家务得到过父母给的零花钱,韩国和中国高中生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6.9%和27.4%。35.1%的美国高中生认为“孩子做家务拿报酬理所应当”;而在中国、日本和韩国,持此看法的高中生分别仅为3.1%、3.1%和5.1%。日本、韩国、美国和中国的高中生认为“孩子做家务可以拿报酬”的比例,分别为50.2%、48.3%、44.3%和34.9%。另外,还有7.3%的美国高中生、15.4%的中国高中生、21.4%的日本高中生、35.7%的韩国高中生认为“孩子做家务拿报酬不好”。46.6%的中国高中生坚决地认为“孩子做家务不应该拿报酬”;日本、美国和韩国持此态度的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25.3%、13.3%和10.9%。
(4)美国高中生打工赚钱最普遍,中国高中生打工经历在四国中比例最低;中国高中生打工的首要目的是增加人生经验,其他三国高中生的首要目的是赚钱。
调查发现,74.4%的美国高中生打过工,在四国高中生中是比例最高的。49.2%的日本高中生、44.9%的韩国高中生和39.6%的中国高中生有过打工的经历。28.2%的美国高中生、16.7%的日本高中生定期打工,而在中国和韩国,这一比例仅为4.8%和4.3%。
71.1%的中国高中生为增加人生经验而打工,50.O%是为自己赚一些钱,32.2%是为减轻家人负担,29.2%是因为钱不够用,24.3%是因为对工作感兴趣,22.1%是为了与朋友有共同经历。日本、韩国和美国的高中生打工更多的是为赚钱,73.3%的美国高中生和66.5%的日本高中生为赚钱而打工,60.8%的韩国高中生因为钱不够用而打工。也有44.3%的美国高中生、28.4%的日本高中生、22.3%的韩国高中生为增加人生经验而打工。
(5)零花钱不够用时,四国高中生大多数首选向父母要钱,中国高中生的这一比例最高,达到86.1%。
当零花钱不够用时,大多数高中生的第一选择是向父母等家人要钱,86.1%的中国高中生、80.6%的韩国高中生、71.1%的日本高中生和55.5%的美国高中生会这样做。作为第二位的选择,26.1%的中国高中生和19.0%的韩国高中生会向朋友借钱,30.3%的美国高中生和20.1%的日本高中生会自己赚钱。中国和韩国高中生选择自己赚钱的比例相对较低,分别仅有14.4%和12.O%。
2.零花钱的数额
(1)中国高中生每月零花钱花费占居民月平均收入的比例最高。
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民消费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我们对各国高中生零花钱数额。占本国居民月平均收入的比例进行了比较。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零花钱数额占本国居民月平均收入的比例最高,达到11.O%,其他依次是美国、韩国和日本,其所占比例均未超过5%。中国高中生希望每月得到的零花钱占本国居民月平均收入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14.4%,其他依次是日本、美国和韩国。中国高中生每月要花的零花钱数额占本国居民月平均收入的比例最高,达8.9%,其他依次是美国、日本和韩国,其所占比例均未超过4%。
(2)日本高中生每月所花费的零花钱占可自由支配的钱的比例最小,日本高中生存款最多;中国高中生的压岁钱和存款远远超过平时的零花钱。
各国高中生每月实际花费的零花钱占可自由支配的钱的比例略有差异,韩国高中生的比例最高,达83.2%,其次是中国、美国和日本高中生,分别是81.0%、77.4%和70.4%。
与此相应,日本高中生所拥有的存款在各国高中生中是最多的,达到9926.49元;美国高中生为8677.69元;韩国高中生为4141.39元;中国高中生最少,为3554.03元。但是中国高中生所拥有的存款是其平时每月零花钱的十多倍,这可能是因为中国高中生的存款更多地来自于他们的压岁钱。
很多国家都有过年给孩子压岁钱的传统,从实际数额来看,日本孩子过年时得到的压岁钱最多,为2335.38元;其次为美国、中国和韩国高中生,分别为1063.87元、1062.23元和984.91元。
3.零花钱支出与电子产品消费
(1)中国高中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饮料、在外吃饭和购买学习书籍或用具;日本、韩国和美国高中生的零花钱,主
要用于在外吃饭或购买零食饮料以及服装饰品。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请高中生从14项备选条目中,选出自己每月零花钱最主要的三项开支。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饮料(51.0%)、在外吃饭(45.3%)和购买学习书籍或用具(39.4%)。日本高中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在外吃饭(43.5%)、购买服装饰品(40.3%)和购买课外书(小说、杂志、漫画等)(36.5%)。韩国高中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饮料(71.6%)、购买服装饰品(44.0%)和去KTV与游戏厅及网吧等场所(40.2%)。美国高中生的零花钱主要用于:购买服装饰品(54.3%)、在外吃饭(39.7%)和购买零食饮料(39.4%)。可以看到,在各国高中生中,饮食消费都是一项主要的内容。不同之处在于,中国高中生的文化消费占有较大比重,而日本、韩国和美国高中生的服饰消费占较大比重,此外,日本高中生购买课外书、韩国高中生去娱乐场所的消费也占有较大比重。
(2)日本高中生手机和携带式游戏机的拥有率最高;美国高中生电脑、随身听、电视游戏机的拥有率最高,更换最频繁;中国高中生手机拥有率也达到六成以上。
调查发现,四国大多数高中生都拥有一些个人专用的电子产品,其中手机的拥有率在各种电子产品中是最高的,96.6%的日本高中生、87.1%的韩国高中生、80.1%的美国高中生和63.8%的中国高中生拥有自己的手机。在中国高中生中,其他常见的电子产品的拥有率依次为:53.O%有MP3、MP4等数码随身听,43.5%有个人电脑,27.O%有DVD、CD随身听,16.O%有电视游戏机,11.2%有携带式游戏机。日本高中生拥有手机和携带式游戏机的比例最高,分别达到96.6%和49.4%;美国高中生拥有其他电子产品的比例最高,80.4%拥有DVD、CD随身听,68.8%拥有MP3、MP4等数码随身听,62.4%拥有电视游戏机,61.1%拥有电脑,40.O%拥有携带式游戏机。美国高中生经常更换电子产品的比例最高,达到61.7%,而在中国和日本,这一比例分别为10.8%和17.1%。
(3)中国高中生每周用于电脑网络游戏的时间为4.6小时,美国高中生每周用于电脑网络游戏、和朋友一起去卡拉OK等游乐场所的时间最长。
在一周内,中国高中生平均用于电脑网络游戏的时间是4.6小时,少于韩国(7.7小时)和美国高中生(9.2小时),略多于日本高中生(4.1小时);中国高中生和朋友一起去卡拉OK等游乐场所的时间平均是1.26小时,少于韩国(1.95小时)、日本(2.15小时)和美国高中生(3.42小时)。
4.零花钱使用中的理财行为
(1)超过半数的中国高中生会事先计划每月的零花钱花费,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三国;美国高中生在记录零花钱花费方面做得最好,约有三成每天做记录。
调查发现,55.3%的中国高中生会对每月的零花钱花费事先做出计划,这一比例高于日本(32.1%)、美国(32.9%)和韩国(34.7%)高中生;从不事先计划零花钱花费的高中生比例,中国为12.1%、韩国为33.6%、日本为35.0%、美国为36.5%。
在记录零花钱花费方面,36.6%的美国高中生每天记录自己的零花钱花费;中国、韩国和日本高中生的这一比例,分别为30.3%、15.1%和10.2%。由此可见,四国高中生大多没有养成记录零花钱花费的习惯。
(2)对于暂时不用的钱,四国高中生首选自己保管,日本和美国高中生选择存入银行的比例高于中国和韩国高中生。
对于暂时不用的钱,中国高中生的67.3%选择自己保管,23.O%选择存银行,8.5%选择让父母代管。高中生选择自己保管暂时不用的钱的比例,韩国最高(77.3%),其次是中国,再次是日本(65.6%)和美国(58.2%);高中生将钱存入银行的比例,日本为29.5%,美国为28.2%,其次是中国、韩国(16.4%);中国高中生将钱交给父母代管的比例在各国中是最高的。
四、父母与同伴对消费的影响
调查发现,中国高中生最常和家人一起去购物,在购买衣物方面对父母的依赖性最大;与其他国家的高中生相比,他们最常和朋友谈论流行话题,感受到更多的同伴消费遵从压力,表现出更强的遵从意愿。韩国高中生最常和朋友交流购物信息,最担心送给朋友的礼物不够档次,同伴交往花费负担最重。美国高中生同伴消费遵从压力和遵从意愿最低,但同伴之间金钱上的相互比较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最大。
1.父母对高中生消费的影响
(1)一半以上的中国高中生常和家人一起去购物,六成多的中国父母会评论孩子所买的东西,三成中国高中生父母给买什么就穿什么,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三国高中生。
高中生“常和家人一起去购物”的比例,中国最高(54.1%),其次是日本(52.8%)、美国(40.1%)和韩国(37.4%)。高中生买的东西家人会作评论的,韩国占68.9%,其次是中国(66.6%)、美国(48.7%)和日本(46.2%)。
33.1%的中国高中生基本或完全是“父母给买什么就穿什么,自己不去买衣服”,这一比例分别比日本、美国和韩国高中生高出20.2、15.0和1O.5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高中生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大。
(2)中国父母对孩子计划消费、合理消费的指导较多,但对孩子的消费审查和消费记录指导较少,韩国高中生的父母对孩子的消费审查和消费记录要求更多。
61.5%的中国父母经常提醒孩子“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这一比例分别比日本、美国和韩国高出40.8、27.7和9.5个百分点。78.5%的中国高中生父母要求孩子合理规划自己的花费,这一比例同样高于韩国(64.3%)、日本(58.9%)和美国(43.O%)。60.6%的中国高中生父母提醒孩子购物要货比三家,这一比例高于日本(48.9%)和美国(26.2%),但低于韩国(86.2%)。50.3%的中国高中生父母询问孩子零花钱的用途,这一比例高于美国(34.6%)和日本(23.7%),低于韩国(59.4%)。另外,21.1%的中国高中生父母要求孩子记录自己每天的花费,这一比例高于日本(13.8%),低于美国(21.7%)和韩国(33.3%)。
总体而言,中国的高中生父母比日本和美国的高中生父母对孩子进行了更多的消费教育,但对孩子具体的消费支出情况并不
完全了解,对孩子应该如何记录和总结自己的消费情况指导较少。
(3)中国父母最经常教育孩子要节约,但又最容易满足、甚至纵容孩子的消费需求。
调查发现,85.7%的中国高中生父母经常教育孩子要节约,其次是韩国(83.4%)、美国(79.1%)和日本(48.8%)。
但是,中国高中生的父母却又最容易满足、甚至纵容孩子的消费需求。调查发现,43.0%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只要自己想要的东西,家人都会给买,这一比例分别比日本、美国和韩国的高中生高出26.6、23.1和16.0个百分点。另外,有19.3%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即使东西价格贵,但如果周围的同学都有,家人也会给买,这一比例分别比美国、日本和韩国的高中生高出11.9、11.O和5.1个百分点。
2.同伴对高中生消费的影响
(1)超过一半的中国高中生经常与朋友谈论流行话题,近一半常和朋友一起去购物,这一比例高于其他三国高中生。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对同伴之间可能产生消费影响的几种情况进行了考察。数据显示,58.9%的中国高中生经常和朋友谈论流行话题,这一比例高于美国(51.1%)、 韩国(50.3%)和日本(45.9%)。47.1%的中国高中生常和朋友一起去购物,这一比例高于美国(45.0%)和韩国(43.2%)高中生,略低于日本(47.3%)高中生。43.5%的中国高中生经常和朋友交流购物信息,这一比例高于日本高中生(41.8%),低于韩国(47.8%)和美国(44.6%)高中生。这表明,相比较而言,中国高中生在消费时受到同伴影响的可能性更大。
(2)中国高中生感受到更多的同伴消费遵从压力,表现出更强的遵从意愿;美国高中生同伴消费遵从压力和遵从意愿最低。
青少年有强烈的寻求同伴认同和归属的需要,这会使他们体验到不同程度的同伴遵从压力。60.3%的中国高中生在购买衣物时会介意朋友们的看法,持此态度的韩国、日本和美国高中生的比例分别为57.5%、47.5%和33.3%。有37.9%的中国高中生表示,为了不被孤立,有必要与周围朋友保持一致,这一比例高于韩国(26.5%)、日本(22.1%)和美国(12.9%)的高中生。有15.9%的中国高中生担心赶不上潮流,会被朋友疏远,这一比例与日本的高中生(16.O%)相近,高于韩国(12.8%)和美国(8.8%)的高中生。
(3)同伴之间金钱上的相互比较给美国高中生带来了更多的压力,有近一半的中国高中生觉得与经济条件相当的同学在一起感觉更舒服。
25.5%的中国高中生表示,自己有时和朋友谈论家里的经济状况,这一比例高于日本高中生(21.9%),低于美国(30.4%)、韩国高中生(39.8%)。不少高中生觉得和那些与自己家庭经济条件相当的同学在一起感觉更舒服,69.3%的美国高中生、48.8%的中国高中生、43.9%的日本高中生、36.3%的韩国高中生有这样的感觉。24.8%的美国高中生、16.5%的中国高中生、10.9%的日本高中生、8.4%的韩国高中生觉得没有零花钱或零花钱太少会在朋友面前很难堪。
(4)中国和美国高中生更重视与朋友交往,八成多的中国高中生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选购礼物,而超过四成的韩国高中生担心礼物不够档次。中国高中生互相请吃饭的比例最低。
调查发现,90.6%的美国高中生、89.6%的中国高中生、78.6%的韩国高中生和56.6%的日本高中生比较看重与朋友的交往。73.1%的美国高中生、71.4%的中国高中生、70.6%的韩国高中生、41.7%的日本高中生在关系好的朋友过生日时,一股都会买礼物送给朋友。
89.9%的韩国高中生、81.1%的中国高中生、67.6%的日本高中生、62.0%的美国高中生会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为朋友选购礼物,但也有45.1%的韩国高中生、33.9%的日本高中生、28.1%的美国高中生和20.5%的中国高中生担心自己送给朋友的生日礼物不够档次。
31.1%的中国高中生认为和朋友相互请吃饭是亲密的交往方式,这一比例低于日本(45.2%)、韩国(54.2%)和美国(63.1%)的高中生。65.6%的中国高中生和朋友一起吃饭时采取AA制,这一比例高于日本(63.9%)和美国(46.4%)的高中生,低于韩国高中生(79.1%)。
24.0%的韩国高中生、23.5%的中国高中生、21.5%的日本高中生和21.5%的美国高中生觉得和朋友交往的花费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负担。31.6%的韩国高中生、13.8%的中国高中生、13.7%的日本高中生和10.4%的美国高中生表示尽管手头拮据,但也要在同学面前表现得很大方。可以看出,在当今社会,高中生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地与金钱联系起来,甚至有10.3%的中国高中生、6.3%的日本高中生、24.2%的韩国高中生和8.2%的美国高中生表示,为了和某人做朋友会刻意为他花钱或送他礼物。
五、研究者的建议
1.重视金钱观和人生观教育,引导青少年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
对金钱与人生价值的思考是每一个青少年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影响着他们未来的人生方向。金钱的价值不可否认,但钱不能成为人生的目的,它只是帮助人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工具。学校和家庭要帮助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会分析与思考,在面对各种价值选择时能够权衡利弊,作出适合自己的价值选择。
2.以实践体验为重要途径,对青少年进行理财教育
理财教育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正确的理财价值观、基本的财务知识、基本的理财技能。理财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购买物品、打工、辨别品牌等,让孩子在体验中学习消费;还可以通过每月按时给孩子固定数额的零花钱,帮助他们学会计划消费,量入为出,避免超前消费、冲动消费。学校也可以开设一些相关内容的课程,对青少年进行理财教育。
3.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品牌,树立科学的品牌意识
当今社会,品牌所传达的消费理念、生活方式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品牌教育既是消费教育,更是价值观教育、文化教育。教育者应重视对青少年的品牌教育,使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和理解品牌的时代价值、文化内涵以及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特质。
高中生值周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中书法;作业点评;语言艺术
书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国书法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成为了一门独特的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随着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书法课被越来越多的高中学校所认可,并成为高中教育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高中生真正领悟书法艺术的内涵,从而将民族瑰宝传承下去。但是,由于很多学校缺乏专业的书法教师,教师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水平有限,导致书法教学陷入僵局,尤其是在书法作业的布置和点评上更是缺乏规范性和艺术性。因此,高中书法教师必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优化自身在作业点评时的语言艺术,给高中生创设全新的书法学习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道德情操。下面,笔者根据实际教学经验,主要论述四种点评高中书法作业的语言艺术,希望对书法教学有所帮助。
一、多一些启迪与引导,培养思维方式
高中书法教师在日常点评作业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参与热情,结合多种有效的点评方式,给高中生带来心灵的启迪和引导,帮助高中生快速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找到正确的书法学习习惯。一个优秀的高中书法教师不仅要会叙述理论知识,讲解书法技巧,还要善于做出示范,渗透终身学习意识。比如有些学生的书法作业整体上不够清晰,运笔技巧、字体结构等存在问题,教师在点评的时候可以转换思路,先带领学生欣赏书法作品展示,再给学生讲解书法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懂得欣赏书法之美,从而喜欢上书法。然后,书法教师再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现状进行点评,充分体现出平等的原则,让全体高中生都得到进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高中生就会逐渐发现和总结汉字书写的规律,提高自主书写的能力。同时,高中书法教师必须认识到对高中生书法作业的点评最终目的是修正学生在书法写作过程中的错误,指引学生正确的书写方向,为高中生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我在点评书法作业时尽量做到语言得体,对待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表扬措辞,批评采用委婉的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信心,使得评价与反馈、鼓励与批评有机整合到一起。
二、多一些欣赏与鼓励,促进自主探究
在面对形形的高中生书法作业时,高中书法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以鼓励为主,多发现学生书法作业中的闪光灯,并用欣赏的眼光对待每一名高中生,促进高中生自主探究,满足高中生的成就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认可和关注。教师点评的语言必须要具有魅力,这样才能够震撼到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与教师形成思想情感的共鸣,从而使高中生全身心投入到书法学习中来。有些高中生运笔的快慢不均,写出的书法缺乏骨力,给人一种神散的感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书写的很认真,能够领悟到书法写作的精神,这一点老师非常替你高兴。但是,你还要抓住笔法的关键,保持持之以恒的信心,这样你的书法会更上一层楼。”再如,有些高中生太浮躁,没有理解汉字基本的结构原理,书写基本功薄弱,作业潦草。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会对他们说:“你对书法有自己的看法,在书写过程中体现了自己的特长,接下来你要尝试着眼全局,规范作业书写流程,进行创作练习,写出自己的字来,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刮目相看。”通过我的这种教学方式,高中生都做出了改变,班级被浓郁的练字氛围所笼罩,有利于高中生提高书法写作效率。
三、多一些演示和互动,深化学生体验
传统的点评作业方式通常是教师在学生做错的地方用红笔标出,警示学生反思做错的原因,下次不要犯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方式虽然比较简单明了,但是却使高中生只看到了自己的错误,把修改作业当成一种负担。在实际高中书法作业点评中,书法教师应该进行创新,深化高中生的体验,满足高中生的求知欲,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或者生生互动环节,并为高中生演示书写技巧,以达到最佳的点评效果。当教师批阅学生的书法作业时,应该认认真真观看欣赏,工工整整书写评语,以身作则,让学生耳濡目染地努力把字写好。对于比较出色的书法作业,我会在班级中进行展示,让高中生都能够学习其中的优点,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当发现高中生在书写中存在共性的问题时,我也会在黑板上给学生进行正确的书写演示,并通过小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对书法技巧的记忆。我经常对高中生说:“写好书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同学们要保持耐心,发挥出自身的潜力,为传承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高中生认识到了书法的重要性,也理解了“习字如做人”的道理,有助于高中书法教师有针对性的展开书法教学活动。
四、多一些幽默与趣味,控制课堂节奏
幽默趣味的语言是一种教学才华的体现,不仅有利于缓解书法课堂的枯燥和压抑,还能够拉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使高中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受到知识的熏陶。同时,书法教师掌握一定的语言艺术,还可以更好地控制课堂节奏,在点评书法作业时更具有灵活性和全面性。比如,有的高中生毛笔书法作业上笔头墨水过多,造成涨墨过甚现象,不仅不美观,也影响到了整体书法效果。这时,我会运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你写的毛笔字下笔时墨水太重,像一个牛头一样,这样是字老师给它起个名字,就叫牛头病。”当学生听到这个词时都会发笑,但是当他们笑过以后,就会非常认真的进行思考,下一次书写时笔头濡墨不会过多,下按之力根据字的大小适可而止。通过这样的点评教学,高中书法教师做到了“以人为本”,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课堂上出现了高中生灿烂的笑脸,展示出了高中生的个性,也让高中生的思维更加缜密,积极探索书法的新思路。值得注意的是,高中书法作业点评看似是一个小事情,实际却包含着大学问,关系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发扬和高中素质教育的深化。所以,高中书法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使评价语言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全体高中生受到启发。
参考文献
[1]张世娟.高中书法教学浅析[J]考试周刊,2011(70):236-237.
高中生值周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中生物 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
所谓核心素养即是中心组成部分、重要概念内涵的培养,注重整体化、综合化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以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综合利用科学、合理的知识观念、实践技能解决日常实际问题,具有独特性、层级化、学科化等特征,为学生个体终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以科学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广泛性内容,让学生深入掌握科学知识技能,形成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教学监管机制,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值得大力引荐于实践教学中[1]。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机制
情境教学适用于任一学科的教学活动,联合系统化、完整化的基础知识,秉持提升学生学习技能的理念,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对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人教版《细胞中的无机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明确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内容――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细胞中的四种有机物与无机物的立体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细胞中的无机物与有机物的分布情况,创设问题情境:细胞中的无机物以何种形式存在?具体应用情况又有哪些?结合学生群体反应变化,转入课堂教学环节,可明显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加深对“水、无机盐”等知识点的印象,可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探究问题――生物体水的含量特点、无机盐的存在形式,达到基础只是教育与科学素质培养的融合效应,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学习,展现核心素养
对于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可结合科学的思维与方式、合理的能力培养,利用自主学习、实践教学等探究性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效益(即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教学内容为例,以实验教学为基本依据,明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践操作重难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叶绿体的功能),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形成科学探究实践认知、合作科学精神,便于正确认识自我、评级自我[2]。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操作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围绕叶绿体图片展示内容,注重问答教学环节及操作过程,让学生自主开展演练试验活动,经由“提取绿叶色素”、“制备率滤纸条”、“勾勒滤液细线”、“分离绿叶色素”等操作环节,总结实验失败、成功内容,让学生撰写试验操作流程感悟,为生物教学的实验操作环节提供辅助条件,有助于营造科学探究教学氛围。在自主学习环节汇总,学生可通过实践操作、现场指导等操作流程,将科学知识、实践技相结合,达到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改革规定的要求,提升生物教学的核心素养培养效益。
三、合作探究,提升实践效益
合作探究与自主学习互相对应,具有统一、融合的教学特点,在自主探索过程中引入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有益于提升高中生物教学效益。在高中生物教学阶段,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探究精神,便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的激素调节》课堂教学中,以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产生及运输分布情况为主体内容,鼓励学生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研究理论,完成科学素养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至三人为一组,以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部位为试验依据,结合各种网络教学工具及搜索引擎,记录试验过程并编写试验心得,明确试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及结果探究情况,并针对生长素试验的棘手问题与学生共同探究,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评教学氛围,便于激发学生的潜在优势(科学探究精神、积极思考及团队协作意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便利辅助作用。
四、结合生活,注重学以致用
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均来源于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生物教学核心素养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情况,利用生物的科学探究方式解决生活难题,并在完成自主探究式教学内容后,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总结、归纳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满足新课标生物教学规范需求[3]。以人教版必修三模块的最后一节《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教学内容为例,以物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内容为依托,就“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生物多样性概念”为实施范围,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污染事件、浪费现象,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具体意义和实际举措,为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应对策略。为提升学生的信息归纳能力、科学素养水平,开展“环保你我他、文明靠大家”的污染座谈活动,针对生活中的污水排放、垃圾处理、过度放牧、大气污染等现象,引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遵循规律(结合图片、影片案例介绍,更具说服力),形成对生物价值的正确认知(做到学以致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也是保障生物教学效益的关键依据。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教学情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生活实践等方面举措,完善生物教学评价体制,便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赵英.重视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J].科学教育,2011,04:68-70.
高中生值周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教学;自主探究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学生作为学习知识、解答问题、追求真理的客观存在体,具有能动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规律的内在特性。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阶段性的群体,在较长阶段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通过自身的探究实践和教师的有效指导,逐步积累和形成了探究新知识、解答新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其中,就包含了学生探究实践的能力水平。这些经验能力就为高中生自主探究知识、独立解答问题提供了基础和条件。问题教学作为高中数学学科的重要教学途径和方式之一,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特别是自主探究实践能力方面,所起的作用和效果更佳的显著。当前,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数学学科教学应用更加广泛,教师在问题教学中,更要将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渗透和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发挥自主能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传授自主探究能力,强化探究过程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本人现就高中数学问题教学中,有效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进行简要论述。
一、创设学生能动探究学习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作为锻炼和培养高中生良好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式之一,要实施好,开展好此项教学策略,其前提就是要在“自主”一词上做好文章,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将高中生“自主”学习解答数学问题特性展现出来。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开展“自主探究式”问题教学策略时,要发挥和凸显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特性,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出来,借助教学情境、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情感因素,让学生能动的参与问探究、解答活动。
如在“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学生对现实问题的“亲切感”,利用数学知识的显示应用性特征,创设出“从盛有盐的质量分数为20%的盐水2kg的容器中倒出1kg盐水,然后加入1kg水,以后每次都倒出1kg盐水,然后再加入1kg水,问:1)第5次倒出的的1kg盐水中含盐多少g?2)经6次倒出后,一共倒出多少kg盐?此时加1kg水后容器内盐水的盐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生活性教学情境,引发起高中生探知解答的“共鸣”,引导进行独立自主开展探究分析活动;又如在“不等式的表示和应用”问题教学活动中,教师为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先向学生提出“在解答不等式的表示和应用类问题案例时,一般采用的方法和策略是什么”问题,使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目的性,此时,教师向学生提供“甲乙两人在同一家米店买米两次,两次来的价格不同,甲每次购买m千克,乙每次购买n元钱的,则甲乙两个人谁的买法更便宜些?”问题情境,这样,就能更加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实施此项策略时,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尊重学生学习情感。
二、教授学生有效探究活动的方法“路数”
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活动的有效实施,其目标和要求就是高中生逐步养成和形成自主探究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问题解答总是遵循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存在一定的方法性和规律性。这就需要高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教学时,要善于归纳和总结问题解答的方法和策略,发挥教师主导地位,凸显教学活动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将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有效指导有机融合,实现学生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科学、高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问题:设双曲线C: (a>0)与l:x+y=1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A、B.(Ⅰ)求双曲线C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Ⅱ)设直线l与y轴的交点为P,且PA=■PB,求a的值。
在上述问题案例教学中,教师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要求学生结合该节课教学要求,开展自主探究问题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条件,找寻探知解题的方法,学生进行解题过程。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该问题案例的解题过程,对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解题方法的活动,总而是学生在自主解题活动中,既锻炼了实践探知的能力,又掌握解析问题的策略。
三、开展学生探究活动过程的多元评价
高中生在自主探究问题过程中,受自身探究能力、思维水平及学习素养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容易在个体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过程中出现瑕疵和不足。此时,就需要教师借助于教学评价手段,对学生的分析过程、解题思路以及解析过程进行客观、及时的评析,既肯定学生自主探究的“长处”,又指导学生独立解题的“短处”,使高中生在师生评析、生生互评、生生点评中,掌握更加科学、高效的自主探究问题方法,实现自主探究习惯的有效养成。
如在“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问题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在解答对于整点问题,在找整点的时候经常把最优解当成离两边界点最近的整点而导致解题错误的现象,设置“设变量x,y满足条件如图1,求s=5x+4y的最大值”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基础上,结合某学生解题过程,进行生生评析活动,学生在共通评价过程中,认识到解题过程中解答该类问题应注意的“地方”,及其正确的解题过程,有助于学生良好探究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