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提问设计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我国实施全面式教育改革,从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入手,创新课程教学的形式和教育内容,完善教育结构。提问式教育模式的课堂设计,一方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设计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设置提问教学课堂,注重问题在课堂教育中的实际作用,实现高效的中学语文教学。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的构成要素
1.课堂主体――学生。中学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开展课堂教育的主要部分,实施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提问教学模式,需要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思维方式,开展双向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与学生被动学习或是主动学习的模式存在联系,教师开展语文教学时,对学生的语文知识之类进行摸底,设置课堂教学时,适当的以引导旧知识作为新知识讲解的重要引导,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完美连接;另一方面,语文学科的学习,是逐步积累的过程,充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发挥语文提问式教学模式的作用。
2.课堂主导――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是辅助学生完成教学知识学习的逐步主导部分,中学语文教师实施提问式教学模式,要坚持课堂设计优先,同时实现课堂实际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融合。例如:初中语文教学《匆匆》,教师应用课文最后依据“聪明的,你告诉,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怎样体味日子的消失与变化的呢?我们该怎样回答作者留给我们的问题呢?学生:作者告诉我们要珍惜时光。
3.课堂知识载体――教材。教材是教师开展课堂教育的重要依据,是抽象语文知识的重要体现。教师开展提问式教学模式时,引用提问作为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连接的途径之一。教师设置的问题要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例如:初中语文《春》开展提问设计教学模式,教师应用《春》中对生活中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同学们通过对朱自清《春》的学习,结合朱自清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春”的含义?为何作者要赞美春,换成夏、秋的描绘有什么不同。学生在教师提出的问题和主要引导下,对课文的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实现教材在中学语文提问式教学中的接合理应用。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提问设计教学的应用
1.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提问设计教学,在实际中的实施,首要步骤是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设定完整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问设计教学一方面需要教师依据语文知识,从语文课文内容、课文主体思想上,设定提问内容。例如:关于《春》的主题思想的探究,关于《春》的深层含义的探究,设置提问设计课堂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语言深入探究的深层次理解,是发挥中学语文在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课堂提问设计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从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入手,设定科提问设计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作用。例如:对《出师表》中,古文赏析中“通假字”、“同音字”的识别,对《木兰诗》中,顶针、双关等语文知识开展提问设计模式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中实施语文学科提问设计模式。教师要把握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将提问设计的问题融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避免语文课堂设计提问内容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突兀的出现。例如:教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对《出师表》的学习,课文中诸葛亮进行自我身世叙述的诗句是哪一句?这句诗体现了诸葛亮怎样心理?,结合全文,对《出师表》的全文主体思想进行探究。教师依据课堂设计,通过灵活的教育形式,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教学内容的引导,实现了中学语文教学课堂的循序渐进的开展。此外,实施提问设计教学模式,不是教师应用课堂教育设计内容,对学生语文学习模式的限定,而是通过设计好的教学模式对中学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进行引导,因此,中学语文教学提问设计模式开展教学必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形式进行课堂教育。
3.课后作业的引申。语文学科实施提问设计教学模式,是应用语文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性,促进语文教学知识的学习,提问设计教学模式的开展,可以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后作业的延伸。例如:教师通过课堂设计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探究,能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初步了解,结合课堂教学成果,指导语文学科的巩固,包括:语文学习写作水平的探究,实现了提问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进一步完善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结构的紧密性和完善性的提高,推进我国中学语文教学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善,同时,也最大限发挥课后作业辅导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4.学科评价的反馈。实施中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提问设计课堂模式,在学科评价中也可以得到应用。这里的学科评价是作为一种促进中学生语文学科能力提高的手段,即开展小型的课堂测验,适当的课堂测试,可以看做是课堂提问设计的一种体现,学生为了可以在课堂测验中取得好成绩,对教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引导的问题认真分析,并认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分析,长期良性循环,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同时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爱、课堂学习效率。例如:某中学语文教师开展课堂字词测验,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起到了辅助作用。
三、结语
中学语文学科是中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焊提问设计教学模式,可以应用语文教师的课堂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对语文教材知识的巩固与延伸,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中学语文学科中开展提问设计教学模式,是我国实施全面化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徐扬.交互式白板支持下的中学语文阅读“一体化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2]康世越.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祝羽翩.基于B/S结构的中学语文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4]李妍.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及综合性学习整合的教学模式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2
摘 要: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从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和道德素养的培养两方面研究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的重视程度,将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推动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人文素养;道德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7-0056-01
我国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相关的教育体制,并推动其不断发生变革。与此同时,素质教育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大力的提倡,受到了各界的普遍重视。由于小学教育是我国的基础性教育,所以,语文教学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整体基础性教育的发展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B水平。
一、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在语文教育当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主要核心目标。而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在学习上的负担,但是却对整体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从语文素质教育的实际教学任务来看,一定要加强对培养学生自身人文素养的重视程度,并且将整体的培养重点放在学生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当中,使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接受知识。例如,在教学《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描述三个不同的学生对于清晨是如何利用的,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当中,很好地对整篇文章的内容进行了解,使得学生充分地理解“时光飞逝,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具体含义,并告诉学生,应当合理地利用时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想挤,总会有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使他们懂得珍惜时间,从而刻苦学习,不断进步。
在教学《雷锋日记二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讲解关于“钉子”的精神: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就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联系到自己实际的生活,从而进行自我学习和成长。
二、语文教学中道德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日常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重视程度,并最大限度地将道德教育深入到学生的语文教学当中。
阅读表现中华传统美德的文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供素材,语文教师要加强推荐学生阅读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文章。而在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方面,还要从实际的知、情、行等方面来对其进行分析。“知”指的是,在对学生进行说理式教育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了解,被公众所认可的道德准则都有哪些,使其充分地了解并且掌握道德标准。“情”指的是,在培养学生道德的情感教育过程当中,一定要让学生在完成一个良好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之后,从而深刻地感受到那种来自心底的喜悦以及兴奋之情。“行”主要指的是,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当中,要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在教学《雷锋日记二则》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讲解关于“傻子”的精神:雷锋总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对于别人的不理解,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说这是‘傻子’,那我是甘心愿意做这样的‘傻子’的。”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自己要从自身做起,多做好事,而对于一些违反道德规范的事情,坚决不去触及,从而坚守做好事、做好人的道德标准。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增强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素质教育的思想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逐渐显现。深入贯彻新课标的要求,就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下构建具体的教学目标、途径和方法。将素质教育融入语文教学当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养,有助于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黄.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4).
[2]刘赤符.论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个性特征[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5).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 略读课教学 有效性学习
2001年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目标重新设立,不再以单纯地传授知识为教学基础,以培养素质人才为教育的核心。略读课教学传授学生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
略读课教学随着语文教学发展而发展,在语文课程所占的比重也有不同。1923年起草的《初级中学国语课程纲要》对于略读课课程进行了阐述,说明了其重要性,纲要的提出代表了略读课的时代来临。建国后,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于略读课教学提出了明细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加强精读课教学的同时重视略读课教学,增加了课外阅读指导。2001年制定的《全国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立了略读课教学价值,把略读课课程作为重点教学目标之一,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建国前略读课程只是一种语文形式,并没有过多的运用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略读课相当于课外阅读,只是为了增添学生学习兴趣,到了建国之后,略读课教学逐渐受到教育部重视,在教材中增加了略读课的篇幅,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了略读课的重要性。在新课标规划的推动下,略读课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已经被制定成一种教学方案,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中实践对象。
二、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价值
随着略读课教学研究工作的加深,其教学意义受到很大的重视。略读是一种阅读方式,最早出现在《三国志》。在纲要的教学要求下,中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同时完成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在面对如此庞大的数字面前,显然略读是最有利的阅读工具。课外阅读范围涉及范围广,必须要装备快速阅读本领,略读是众多方法中最见效一种。略读课的开设把课堂语文教学和课外书籍读物联系起来,对于中学生来说略读不仅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精读课的一种文化延伸。通过学习略读课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课外书籍开阔学生思维,扩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活跃学生思维。略读课程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三、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现状
1.略读课教学制度不够完善严谨
尽管教学目标明确但在教学过程中略读课程依旧不受重视,略读课内容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老师和学生都缺乏关注度,对于教材上的略读课文一掠而过,只是进行几遍朗诵阅读就交差了事,无法提高学生的略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语文教学重心偏移,大部分老师重视精读课教学往往忽略略读课的重要性。
2.略读课教学出现断层
在初中伊始每一个老师学生对于课堂学习都是十分投入的,随着教学任务的加重,学习科目的增多,课时的减少,老师和学生放在略读课程上的精力和时间减少,略读课教学出现断层,由一开始的重视慢慢转变为不在乎。
3.对于阅读能力培养缺少关注
学生在进行中学教育过程中,语文作为最基础的科目并没有受到学生的重视。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还是缺少关心的,无法体会阅读能力的价值,不理解略读课教学的重要学习意义。
四、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1.增加对略读课教学的重视,宣传其重要学习价值
提高全体师生对于略读课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从根本上接受略读课程。完善略读课教学体系,把略读课程提升到精读课教学标准,老师对于精读课程和略读课程一视同仁。保证完成略读课程教学内容之外追求学生略读速度的提高,在学校范围内宣传略读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把略读课作为重点能力培养课程来指导。
2.语文教学模式改进
把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升级为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模式,把应试教学模式培养规划转化为素质提高教学模式规划。随着语文教学模式的转化略读课教学成为重点教学内容,增强师生对于略读课教学的重视,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阅读理解能力。
3.增加略读书籍量,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校在提高语文略读课教学力度的同时,增加课外阅读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为基础,开阔学生语文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更多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学生以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总结:略读课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略读课教学力度也随着提高。略读课教学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和阅读速度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有很大的学习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君. 初中语文略读课教学有效性例谈[J]. 文教资料,2011.07:89-92.
[2] 王华.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浅析[J]. 语文教育,2011.08:56-60.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教学策略;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开展单向灌输式的教学,而对于学生的理解程度、情感态度和体验收获的关注则明显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成效。为了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现实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对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给予更高的重视,通过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引导和教学情境的营造,引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体验,尤其是在小说、戏剧和诗歌的教学当中,情感体验教学策略显得更为重要,这就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做好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编排工作,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主要特征
体验是个体主动地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个事件,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活动。它以主体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内在的心理世界和外在的客观世界,作为人的感性活动,它既是人的全部感官共同参与的一种对生存感受的情感过程,又是指向内心世界,且关涉个体认识、情意、精神生活的心理活动。
阅读体验式教学则是基于语文学科的特征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教学精神而衍生出来的,符合语文教学规律,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阅读体验式教学主要有三个特征:(1)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发展,有助于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与发展。(2)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教师通过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先从自己的内心需要和生活经历出发,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全身心地去感受、体验、揣摩与鉴赏。(3)阅读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在让学生获得和拓展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扩大阅读范围,提高阅读能力,能够在体验中感悟、创造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获得更多关于社会、人生与世界的感悟,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个人的更好发展。
二、初中语文实施阅读体验式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实施,强调的是学生对语文文本内容的主动体验,而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解读,这种体验是以生命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和前提的,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主观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融合,并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在课堂内外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创造热情,是对学生以往经验的一种升华和超越。所以说,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是一种与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知识经验密不可分的教学方式,对初中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个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主张学生从以往生活的感受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出发,将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行有效的激发,有意识地提高学生参与语文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更好地领悟文章内容的现实意义和精神意蕴,提高了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阅读体验式教学实现了体验对象与学生个人经验的有效融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体验活动中,更好地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感受、领悟与欣赏,不仅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再发现和再深化,也是对新知识的发掘与学习,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最终形成与学生生命融为一体的精神力量。
再次,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移情、想象、神思、悟解等多种心理体验因素之间的交汇、碰撞与融合,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时刻保持注意力,提高在语文课堂上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原本静态的文本内容在学生的心中被充分的激活,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最后,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对学生的品格进行不断的完善,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不断提高与发展。这是因为,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的是以文本内容为中心的共同感受,但阅读体验式教学则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世界,力争实现学生心灵的震撼,引发学生在精神上的共鸣,而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必然受其个人经历和情感态度的影响,因此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气质与性格。
此外,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其积极意义不仅体现在学生对文本内容的体验与理解上,还在于学生对于自我生命价值与意义的重构,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所以说,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不仅仅是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创新与发展,更是对学生阅读权利、解读权利的充分尊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阅读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策略
作为一种创新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式,阅读体验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的设计教学环节,一定要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选择科学的实施策略,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鼓励原初体验
心理学研究表明:“初次印象会让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利用好这种原初体验,对语文教学具有重大的意义。然而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阅读教学主要是一种强制性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语文阅读的原始体验并没有得到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这主要是受应试教学思维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表露和阅读情感的激发。随着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引导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所以,在现有的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当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阅读氛围的营造,通过学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构建出一个和谐、民主、平等、愉悦的阅读氛围。同时,在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和原始体验,善于发现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保持好学生语文阅读的热情,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确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语文思维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最终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感和语文素养。例如,在讲到鲁迅的《故乡》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阅读全文,获取原初体验,由于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与故乡相关的文章,多是表达对故乡的赞美和作者的思乡之情,而对于鲁迅的回故乡的萧条景象和复杂心情便难以形成统一的情感体验,这时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展开讨论,调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热情,最后教师再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鲁迅的成长经历对学生的深层次阅读进行引导,往往可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鼓励学生的多元阅读和个性化体验
汉语语言博大精深,其人文内涵更是无穷无尽,加上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为初中生的语文阅读提供了广泛的素材,而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素材的反应往往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化。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而实现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个性品格和个人创新力、形象力的良好发展,引导学生进行内心的个性化体验。例如,在《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学生的经历和人生经验不同,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自然会存在较大的差异,甚至有的学生对一些语言不理解,这时教师对于学生所提出的观点,只要是能从课文和现实中找到依据,就应当先予以肯定,最近再寻找更加完善的答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通过多元阅读自己或相互教育自己寻找答案,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体验,这样不仅可以让语文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还可以更好的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养成。
(三)提升问题设计水平,引导学生进行深刻阅读
在语文课堂上,只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阅读的兴趣,才能提高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文本内容进行更加深刻的体验与感悟,以问导读无疑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可以引发学生开展更加深刻的阅读体验。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量选择优秀的作品和历史上长久不衰的美文,因为这些文章在每次阅读之后,都有可能读出新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加上语文教师提问问题的巧妙设计,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联想,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带着兴趣开展阅读活动。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偏好、学龄特征,设计出恰当的、探究性的、令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的阅读,从而增强学生阅读体验的深刻性。例如,在讲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了解诗词的字面意思,显然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在这首词中,作者一共提到了几个名词、动词、形容词?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最终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显然,“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但当主人公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惊飞后,却没有了下文,不免让读者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如此一来,学生仿佛已经进入了主人公营造的意境当中,实现了良好的阅读教学的效果。
(四)加强阅读体验后写作练习的拓展
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的是学生听、说、读、写等素质能力的协调性发展,尤其是阅读与写作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教师不应该将二者割裂开来。因此教师无论是在阅读教学环节,还是在写作教学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进行二者之间的有效渗透。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本身就是在强调学生与文本、读者之间的心灵碰撞,尤其是在学生引感共鸣时,教师一定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此时的方式既可以是口语表达,也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评写等形式,学生写作的过程一方面是对文本内容的升华与再造,另一方面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和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仿写训练,让学生在细心体会和琢磨朱自清、老舍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将自己身边经历的春天和冬天进行仿写与创作;再如在学完《塞翁失马》这则寓言后,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评写或续写,这有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实现对文本内容阅读之后的深化与理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新课改背景下,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课堂上的实施,是基于对素质教育理念的理解、顺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改善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够理想的状态,进一步确立了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掌握了阅读的主动权,有助于学生逐步把握文章的主旨思想和文学作品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实现促进学生语文素质不断提高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韩兴杰.试论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2).
[2]李娜.《珍珠鸟》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10(Z2).
[3]郑秋琼.形象体验性阅读教学之我见[J].教学研究,2009(04).
[4]陈水献.古典诗歌与中学语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3).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5
一、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文学概述
中职教育旨在提高人的素质,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初中生,通过系统正规的思想文化和专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传统的学科,是我们传统文化表达和继承的载体,我国的中职教育目前仍然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已为国家培养出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型人才。尽管如此,我们的中职教育中,汉语言文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二、中职院校学生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大多数中职院校为提高汉语言文学的教学管理,将课程实行规范化管理,对任课教师进行定期培训,学校领导随机听课等方式,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接受汉语言文学教育。多样化教学,选修文学常识教育、文学作品鉴赏、写作等课程,现场模拟谈判、辩论等与汉语言文学相关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交际水平、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和艺术修养
在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可以感受到艺术和美的熏陶,提高鉴赏能力。
(三)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学习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他们开拓眼界,着眼未来,立足现实,明辨是非曲直,净化心灵,拥有健康的思想品质,培养各种兴趣爱好。
三、中职院校中汉语言文学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多数中职院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在思想和观念上存在一些问题,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教育管理部门规定的一些课程,把与学生综合素质息息相关的可能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汉语言文学的能力的培养放在一旁,现今社会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能把技术与综合素质融合起来,做到不仅能发现问题更能解决问题的人才。部分中职院校逐步注重汉语言教学,开设汉语言教学相关课程,但教学方式和方法上存在问题,只重传统方式和照搬高初中或高中甚至本科的学校模式,只是简单地在认知层面开设公选课,而未对其进行深入贯彻的讲解和指导通读,忽略了对学生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只是注重与现实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没考虑深层次的提高自身语言文学素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汉语言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是学习其他学科门类的基础。在中职学校里,很多教师还遵循着最原始的教学方式,以备课,照本宣科为主,学生主要以背诵,听写为主,如对课本上的字。词。句的讲解很详细,但学生却对此毫无兴致,不能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介缺乏吸引力
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将重点放在课本的固有知识体系上,但在新时期,教师在教学讲授课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当适当对知识进行补充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各种社交平台、公众号等多种网络资源,对知识进行补充和丰富,查找相关的人文故事,生活趣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关的任课教师可以适时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文化古迹,将其与教材上的知识衔接起来,在教学上避免“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汉语言的教学教师应充分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方式授课,如制作精美的PPT,播放人物传记资料、图片等,提高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未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不再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更多的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的进步,企业的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具有专业的素养,良好的口才,过硬的文笔和强大的实际操作能力。汉语言文学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基础上能独立思考,结合社会环境与理论知识,形成自己对世界、对社会的认知和见解。因此,在汉语言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与灌输文化知识并重。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用社会新闻要事,近期社会上问世的作品等这些新鲜事来吸引学生,使其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感觉到生活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同时还应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对某一新颖的主题以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展开,不仅帮助学生锻炼口才,更能体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消化和提取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兴趣与热情。
四、中职教学管理中汉语言教学改善措施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程度
中职院校基本上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开设专业技能课程,忽视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开设,学生的语言文学素养基本上靠中小学的知识积累,因此造成了文学素养缺乏,综合素质较低的现象。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强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重视,学校的领导也需要转变观念,吸纳具有高水平的文学素养的教师进入自己的师资队伍,开设相关的课程,鼓励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实践
首先,相关教学部门在课程设置上应充分开放,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颖生动的课程实践来吸引学生,如可以开展文学作品鉴赏,面试技巧交流,与人相处之道,文章写作实践,诗歌创作大赛,演讲比赛等实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在教室里学习语言,在课外同样可以学习汉语言文学。语言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更不能停留在书本上,需要多读多看,并付诸实践。
(三)提倡案例讲学,增加师生互动
新鲜的教学案例不仅可以增加课堂趣味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并不是单纯地掌握一些理论知识,而是通过分析与讨论总结如何运用相关的理论去解决当代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同时部分案例可以让学生以演讲表演的方式演绎出来,从刻板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教师积极引导,开拓学生思维。
(四)完善教学考核制度
完善的考核制度有利于督促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同时,考核制度应该多样化,打破传统的写论文或者考试的形式。考核的内容应综合平时的表现,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演讲或者表演的积极程度、出勤率等,对待考核的制度要严谨,要严格对待,不能放任学生的抄袭等不良行为。
五、结语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范文6
阳光体育运动从舆论宣传入手,致力于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它掀起学习、普及身体健康知识、体育运动知识、体育欣赏知识、运动营养知识等的,广泛传播了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掀起了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
2、突出学生个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很多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都注重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结合地方的实际情况突出个性,展现特色。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了适合本校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并与学校整体工作目标紧密结合,促进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同时,结合学校实际,重点在体育特点项目活动上大做文章,通过特点活动的开展不但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要培养每个学生的体育特长。通过学校活动项目的多样性,从而吸引了更多的学生投入其中。
3、着重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课外活动为载体开展多样体育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学校要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日常教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并纳入教育教学活动安排,同时,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课程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探索学生有兴趣、学校有特色的群体活动,提高课外体育活动的吸引力,进而增强广大学生的体育健身意识,激励他们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真正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周周有安排、月月有比赛”的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所有班级的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法定课外锻炼时间,安排体育教师组织辅导,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辅导等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形式,并负责到人,使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有指导、有监督、有目标、落到实处。
4、“阳光体育运动”刺激体育教师教师转变观念
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坚持了健康第一的理念。从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的角度出发。依照这样的理念,运用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营养等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和技能,这势必打破了传统的身体健康老思想。同时,阳光体育运动激发从运动兴趣出发,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为目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注意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针对性教育。这些都会完善中学体育教学模式、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