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生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生考察报告范文1
1.了解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方面的一些基本情况和学生的真实想法,获得第一手的资料,以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制定出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培养的研究计划,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2.通过对一系列数据的分析,发现问题,找出对策,总结经验教训,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调查时间:20*年2月21日
调查对象:大石小学五年级三班全体学生
调查形式:
1.调查问卷:五三班64人,有效问卷63份。
2.随堂课: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及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作出评价
调查过程:
1.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如实回答,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通过对各种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对交流与合作的需求,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对交流与合作的参与,对交流与合作的期望等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2.听随堂课:对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课堂的参与面,学生的发言比例,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调查结果:
按以上操作方法和步骤,综合调查结果发现,我班
一.对交流与合作的需求
大部分的孩子都有良好的愿望,想表现自己,愿意与人交流与合作,但他们因为种种原因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调查结果显示:92%的孩子都想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他们认为成为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最重要的条件首先是知识丰富,然后要胆子大,再加上老师的鼓励。89%的孩子愿意与同学交流与合作,当别人有困难时,有81%的人会主动提供帮助。对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看法的占43%,只听不说的占57%。心里有想法时,选择闷在心里的占65%,仅35%的人会主动说出。解决问题或有疑问时,不敢说出自己想法的占52%。
二.对交流与合作的要求
大部分孩子喜欢小组交流合作,喜欢自由组合人员或按照座位和成绩分组,认为小组成员组合很重要,组员分工要明确。在课堂上经常或偶尔进行交流与合作占87%,有49%认为交流与合作学习最好2-4人参与,有19%认为4-6人最好,有32%认为6人以上好。67%的人认为交流与合作小组组员最好是自由组合,33%认为可由老师指定或不一定。认为小组成员组合重要的占82.5%认为按成绩或座位分组更有助于学习的占92。.认为小组组员分工明确对交流与合作学习很重要的占84%。
三.对交流与合作的参与
绝大部分人因种种原因会参与合作学习但不经常发表看法,喜欢听别人说,不善于交流,主动参与的不多。进行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前,对讨论的内容很明确的占46%,不太明确的占8%.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经常会发表自己观点的占30%,偶尔发表占62%,几乎没发表过看法的占8%。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遇到有争论的问题,28%的人听成绩好的同学的,32%的人会记录下来与其他人交流,37%的人会问老师,3%的人不了了之。在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78%的人喜欢老师参与其中讨论交流。
四.对交流与合作的期望
学生考察报告范文2
近日,在网上展开了一项关于大学生创业的调查,并开设了社会范围调查问卷“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同步进行,意在真实反映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是本次调查的初衷,同时将其理解与广大群众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作比较,突出大学生对创业的新看法,新视点,新需求。
一、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二、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三、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不过,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多,但相信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四、“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最”是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五、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仅有7%的创业人数则清楚的说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的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的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六、“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上海市的受访者为12.8%,广州市的受访者为11%;43.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5.4%;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四川成都,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67.3%的人有盈利;未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只有36.8%有盈利。这组对比数据,是《成都大学生创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近日披露的。2009年,团成都市委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业者,决定摸清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于是联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问卷调查。
其中2000份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回收率为84.7%;1000份针对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回收率为98%。调查组还对成都市5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对于创业基本知识的认知不足,创业能力亟待提升。
七、就业状况好的工科生创业的少
成都市高校开设的专业中,工科最多,占31.9%。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当中,工科专业的仅占10%;经济学专业的最多,占26.3%;第二是管理学专业的,占14.3%。
四川大学制造工程与科学学院的2006级本科生周宇,是个地地道道的工科生,曾经一度有过创业念头的他,毕业前半年就被一家公司提前“预订”。3000多元的月薪让他安稳地当起了上班族。调查报告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密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大。工科生的就业状况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小,这也反映出自主创业大学生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支撑创业的比例较小。
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在把握创业机遇时,对政策的依存度较大,基于政府的组织号召、政策引导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占38.75%。创业者尤其在资金方面对政策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26.8%的创业者倾向于找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中,对“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的选择,最多的是“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占60.9%,可见大学生创业对政策的渴求度。
八、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67.3%有盈利
毕业以后,**于2008年中旬开始创业,正在运营成都的大学生购物网站——同校网。同校网经营网络覆盖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位于成都的高校。**告诉记者,按目前的经营状况看,
到2011年5月才有可能实现盈利,这意味着自己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至少再支撑一年时间。
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市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无盈利的占32.7%,月收入0.3万元以内的占48.4%,0.3万~1万元的占16.1%,1万~5万元的占1.9%,5万元以上的仅占0.8%。在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则差得很远,63.2%没有盈利,创业收入在500元以内的占24%,500~1000元的占10.1%,1000~3000元的占1.8%,3000~5000元的占5%,5000元以上的仅占4%。:
盈利不易,让**这样的创业大学生开始清醒地看待企业成长。**起初想一年内做成本地大学生购物的第一门户网站,现在,他的目标是把网站支撑下去,“在盈利之前不死掉”。总结自己目标的转变,**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缺少创业教育和实践。
调查报告印证了**的感受。有38.2%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讲座,30.4%的学生参加过1~2次,只有9.3%的学生参加过5次以上。而在“大学生对培训和讲座认同度”的调查中,认为“有些帮助”的占40.8%,“一般”的占29.8%,“帮助不大”的占14.8%,“帮助很大”的仅占11.3%。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认同度不高,表明创业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
九、建议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团成都市委副书记惠朝旭表示,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调查报告发现,成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在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调查中,10.3%的大学生选择老师授课,52.9%的大学生选择亲身实践。“用亲身‘试水’的方式来培养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风险太大,成本也太高。”惠朝旭说。
调查报告认为,目前的创业教育相对缺乏,已有的教育形式也多停留在讲座、演讲、选修课等理论层面,并且质量不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式就更少了。调查报告因此建议,创业教育可以将市属高校和中职院校当成突破口,开设kab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必修课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加强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以创业夜校”、“创业训练营”等形式开展培训。与高校建立创业课程体系相呼应的,是应该依托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对正在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指导,定期组织专家对初创企业进行巡诊,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同时根据创业者的实际需求,开展市场营销、企业运营、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培训。
学生考察报告范文3
辽宁省葫芦岛市一高中 张素娟
2000年5月下旬,我们东北师大中文系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的首批学员,先后赴长春市二中、东北师大附属中学、东北师大卡伦湖实验学校重点进行了语文学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观摩课为主,分别听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语文课13节,并观摩了二节活动课。授课教师分别来自吉林省各市7所学校。三个考察点的课分别为:吉林省第二届语文教学新秀观摩课、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第21届百花奖竞赛课、东北师大卡伦湖实验学校“创新教育”研讨课。窥一斑而见全豹,透过这三个考察点的15节课,我们可以看出吉林省语文教育教学的改革已经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具体体现在:
课堂教学观念已从传统的注重“传授知识”开始向“培养能力”上转变
整体上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上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目标。如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的闫佳伟老师的《劝学》中的设喻论证艺术一课,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的导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设喻与说理的例子,回忆学过知识中的类似例子,然后在练习用设喻说理,这样让学生在反复回顾、体会与学习中,掌握设喻这一说理艺术,进而达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再如王荣国老师的《“理想国”的毁灭》、刘斐老师的《审美训练》、卡伦湖实验学校的王延龄老师的《想象作文》等分别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些课,均体现了执教者的教育教学观念已不再是固守“传授知识”,而注重在“培养能力”。
在语文知识教学、语文能力训练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活动中,执教者均能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卡伦湖实验学校的老师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铭》一课的教学中,特别注意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并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再交给学生来讨论解决;王延龄老师的《想象作文》一课,每当学生读完自己的作文后,就让其他学生大胆点评,说出其中的优缺点;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的孙利权老师在《汉字造字法》课堂上,每讲一个字例时,都是先让学生联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字型并诉诸语言。由于教师能够鼓励学生、遵重学生的想法,相信学生的能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课堂上,同学们能争先恐后地发言,无论是问题的提出,还是作文的点评,有的同学的观点可以说非常有见地,点评也比较准确、到位。在相当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人。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
引进以电脑为核心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这是信息时代语文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这也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新切入点。在这一方面,东北师大附属中学的四堂课做得比较成功。他们制作的教学软件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而不是一种时髦的点缀。画面具有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辅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学生考察报告范文4
有专家直言不讳地说,依据考试分数来分配稀缺的教育资源,尽管有诸多缺陷,但至少还包含了个体的努力成分。如今名校门槛越抬越高,权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关系资本纷纷介入,到底哪一种离公平而有效地配置教育资源更接近?
最怕的是钱送不出去
北京市小学新生开始报名,不少家长为让孩子挤进名校绞进脑汁,几所名牌小学则费尽心思破解家长招数,俨然上演了一场艰难的攻坚和防御战。
为挤进门,家长们不遗余力,把户口转到离好学校最近的亲戚朋友家,以期划片入围。因为涌入的学生超员,北京一所实验小学的老师做家访,竟发现8个学生家的门牌号码,是学校附近一条马路边的厕所。
如今多数重点中学取消了初中部,但随后又与区内一些学校联合办了分校或是民办公助的分校。这些改制后的学校,名校热不但没能缓解,反而愈演愈烈。算下来,一个学生初中3年的费用约3万元至8万元不等。事实上,公开的择校费还只是保底价,附带的赞助费更是高得惊人。市一类学校赞助费为5万元,准重点也得4万元。公办民助学校收费更高。北京市丰台区一所重点学校就明码实价,低于分数线的,1分交1万,真的是一分值千金。
在中央国家机关工作的于女士,在活动了各种关系后,学校终于收下了她自愿捐助的3万元钱,心里也踏实多了。这钱攥在她的手心里,都快被攥出水来了,攒下这笔钱的辛苦早已忽略不计,她觉得这是孩子远大前途的敲门砖。
林琳是北京一所实验小学的尖子生,但在小升初时也饱受考试之苦,什么三好证书,特长证书,几乎都不起作用了。每次公布的成绩与要考的学校总差点,家里没了招,准备了十来万让她读寄宿学校。绝望之际,传来清华附中录取的喜讯,不少人都说这孩子又给爹妈挣下几万元钱。
随着关注重点教育工程家长的增多,门槛亦水涨船高。在查户口、交赞助费等传统方法不能挡住人流的情况下,让孩子进行综合能力测试,是一些名校推出的新举措。一个参加了某名校考试的学生告诉记者,他们考试的题目在书本上很难找到答案,有些就像是脑筋急转弯,比如一个企业要破产,你有什么办法?
校际差异的恶性循环
《环球》记者在调查一些重点校的初中新生构成时发现,最终享受稀缺教育资源者,除少数是学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相当一部分是靠家长或单位的权力、金钱、关系网进来的。
河北省石家庄市一所国有民助中学,教育局按照每个班45名学生的数额进行了电脑摇号,分到该校的学生为360人。但事实上,摇完号不久,各种各样拿条子的人前来,学校因此又多招进400多人。包括单位用高额赞助费买断若干班的集体择校;学校教职工的子弟;获过某些奖项的文体特长生等。
教育专家指出,这些名校一方面享受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而且超过一般学校的高投入,一方面又在收取择校费。难怪有家长说,如今名校对财源的关注已逐渐取代了对生源的关注;对社会关系的关注已取代了对教学关系的关注。
在一些地方,相距不过数百米的普通学校和名校,办学条件却有天壤之别。一位校长说,我们学校一年的经费才100多万,而某重点中学光建一个操场就花了1000多万元,人家学校的合唱团动辄还能赴欧洲参赛,两者根本没法比。因为各方面悬殊太大,进一步导致了优秀师资、学生向少数重点学校集中。
校际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家长的择校热,而择校热的存在又加剧了校际间的差异,并促成了更的择校热。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家长择校的代价就越来越大。
择名校择来了什么
家长们责怪学校不该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但多数又都不自觉地将学校分门别类,且非重点不读。实指望名师出高徒,但却不知有些事物极必反。
按教育部规定,学校一个班的生源配置为45人到50人,但《环球》记者调查发现,这一规定在很多学校变成一纸空文。对多数重点中小学来说,学校硬件建设已跟不上生源日渐增加的速度,班级臃肿不堪成了它们不可承受之重;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普通学校却面临着生源严重不足的困扰。
石家庄市九中有87个初中班,学生人数高达5400多人,有的班达到70多人。该校校长说,学校初一本来打算设20个班,但由于择校生太多,不得不增加到27个。据了解,在一些省重点或县里的好学校,有的班级人数已经突破了80人甚至上百人,上课的感觉和在大学的阶梯教室没分别。有学生戏言,自己都快成相片贴到黑板上了。
由于工作量激增,老师难免粗枝大叶、敷衍了事。课堂原本是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有问有答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但那么多学生,如今就算每人轮一次恐怕也得一个月。
过热的名校情结导致的后果还不仅限于此。一项调查显示,安徽省部分择名校而读的学生,在去年的高考中普遍摔了跟头,考试成绩未能如愿。而当年与他们就读于同一母校的同学不少考出了好成绩甚至上了重点大学。
一位择校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学业之路:我就像一名体质欠佳的长跑运动员,虽然在不懈地努力,但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我只能以一名重在参与的运动员身份,挣扎在这没有终点的跑道上。
名校贵为名校,是因为生源好、升学率高、师资力量雄厚,这些因素必须合理配置,综合发生作用。可如今生源优势被金钱优势打破,师生、校舍配比的均衡发生畸形,造成了教师嚷累、家长不满、学生喊挤多方不满。更令人担忧的是,个别学校甚至发生了因过于拥挤而导致教学楼坍塌、学生伤亡事件。
扩大优质资源乃是治本之策
教育专家指出,教育不是纯粹的商品,而是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公共品。在义务教育阶段,退化到用价格来衡量教育的后果是很可怕的。教育的产品是人、人的素质,当百年树人的教育要靠金钱明码售价时,恐怕会使育人的本性发生逆转。
择校热并非是死结,治本之策就是走扩大优质资源,走均衡发展之路。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校,这是家长们的共同梦想。要实现这个梦想、要化解基础教育领域面临的种种矛盾,只有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这也是基础教育工作一个带根本性的指导思想。
对于愈演愈烈的择校现象,仅仅从改制中找出路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而要在发展中找出路。如专家所言,电脑派位、就近入学、公办改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矛盾,但是并没有根本解决基础教育内部存在的问题。
注重对教育均衡的关注,在某些层面上又表现为对教育公平、机会均等的关注。对此,辽宁、山东、江苏等地已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将好初中的全部或部分招生指标根据在校生人数按比例分配给附近的各个小学,择优选送,实行社会监督;将重点高中的招生指标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各个初中学校,通过生源均衡推进教育发展均衡,这在一定程度上还消除了名校的过度臃肿现象。
重视规范示范高中建设,大面积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据悉,北京市计划分期建设60所左右规模大、条件好、质量高的示范高中,并通过示范高中建设带动高中教育整体发展,使优质高中招生规模占到年度高中招生总额的70%以上。
走名校兼并薄弱校或改造薄弱校之路,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浙江、江苏通过派遣优秀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选调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或优秀骨干教师定期、轮流到薄弱学校示教、挂职,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江苏省启动了加强大中城市薄弱学校建设工程,规定财政投入的教育经费要向薄弱学校倾斜、教师晋升职称职务必须有在薄弱学校任教的经历。
教育要在科学、公平、有序的竞争中良性发展,不仅需要舆论的正确导向,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更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科学指导和有效监督。但愿有一天,家长们不再为择名校而奔走。
美国:亚裔制造择校热
华人医师鲁兵住在离分社比较远的斯坦藤岛,我正在为怎么去他那儿犯难时,他告诉我,周末要送孩子来法拉盛上补习班。于是,我们商定采访地点就在他的面包车里。
鲁医生的孩子正在读高中,周末上补习班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由于几乎所有华人子弟都上补习班,几位家长一商量,干脆找一辆面包车,大家轮班接送孩子,这样不至于耽误家长过多时间。坐在鲁医生的面包车里听他讲这些事,我觉得自己不是在纽约,而是在国内。
生意兴隆的补习班
国内外的一些教育专家似乎普遍认为,美国教育最成功的部分是它的研究生教育和大学教育,而基础教育则是最薄弱的环节,美国的一些教育专家甚至用危机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而近年来大批亚裔移民进入美国,给美国社会特别是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为此,在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积极推动下,美国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有了较大举动,对中小学教育提出严格的学习要求。教育界还将一些标准化考试引入了中小学,对学生结束某一门课程,毕业和大学录取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这一趋势的带动下,专门为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各类补习班应运而生。
在纽约,有着第二中国城之称的皇后区法拉盛,亚裔人口不到4万,但由韩国人和中国人办的各类补习学校却有30多家。在街上随便拦住一个亚裔孩子,恐怕十有八九都上过补习学校。也许是补习学校的功劳,纽约的几所在全市范围内招生的所谓特殊高中里有不少亚裔学生。
目前,亚裔在一些美国名牌大学中的比例远远高于其在人口中的比例,在纽约的一些特殊高中里,亚裔学生几乎占了一半。一些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社会地位的华人,当然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更有出息,做人上人;而未能出人头地的华人,则把心血花在下一代身上,指望在子女身上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目标。因此,绝大多数华人在子女的教育上都舍得投资,也肯花时间和心思。学区的好坏是一些华人购房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他们宁愿在其他方面节省,也不惜花高价在好学区置下房产,好让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学校。而一些来美国时间不长,经济实力尚不雄厚的新移民,就想出了借用在好学区的朋友的地址让孩子跨学区上学的变通办法。但是,此类事情一多,难免引起学校当局的警觉。过去只要学生家长提供可证明住址的电费单据就可入学,而现在校方还会派人登门调查。
好高中的学生未必都上好大学
然而,并非所有上了特殊高中的孩子都可以进入名牌大学,一些亚裔学生主要是靠着数学成绩好进入这些特殊高中,但终因英文程度不够而跟不上功课。有些孩子因此情绪低落,甚至引发心理疾病。
法拉盛一所补习学校的负责人指出,美国每所高中进入名牌大学的学生比例没有太大差别,并不见得好高中的学生就都能上好大学,因为美国大学在录取时,并不是只看学习成绩,课外活动表现也非常重要。很多不重视课外活动的亚裔学生在申请大学时就受到影响。
最不幸的是那些在补习学校里度过了高中时代的所有周末,却未能进特殊高中、更没能进名牌大学的孩子。现在一家托儿中心工作的杰斯就是一个例子。她4年级时就被送进补习学校,让父母花了很多钱,最终还是没能实现父母的期望。杰斯说:其实补习学校并非适合所有人,进特殊高中也不见得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她希望其他亚裔父母不要像她的父母那样,只知道把孩子送进补习学校,一味要求孩子上好高中、好大学。
希望自己的子女上一所好学校,这对家长来说本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有一些美国人每年交上数千美元的学费让自己的孩子择校上学的,前提是这些学校尚有名额接纳,但这类事情并不普遍,据一些教育专家分析,这是因为在大多数美国人的心目中,一定要上名校出人头地的意识并不强,美国的家长一般不会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而是让子女自己做出选择,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此外,美国丰富的教育资源,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也为美国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而不是像许多亚洲国家那样学生的一次考试就可能对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
美国大学理事会国际司副司长任长慧博士在接受《环球》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说,作为美国的少数族裔,亚裔人士希望通过教育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融入主流社会,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是亚裔家长应当考虑自己孩子的具体条件,坦然接受他们自己作出的选择,并为他们提供成为社会有用之才的各种渠道,人才并不仅仅出自好学区的好学校和名牌大学。
学生考察报告范文5
(一)海城市进行乡镇卫生院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情况
海城市地处辽宁南部、辽东半岛北端,是全国县级综合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全市现辖4个管理区、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27个镇、576个行政村,总面积273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万。改革开放以来,海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以勇于实践、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使经济和社会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行综合体制改革前,由于整个医疗卫生都是由政府包办,机制僵化,经营管理不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有的卫生院甚至连工资都无法保证。为此,从1996年开始,该市本着"提高市一级、搞活镇一级、强化村一级"的原则,对20家乡镇卫生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改制面达70。该市的做法是:1、深入调查研究,坚持因院施策。改制前,该市首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专家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制订详细的实施方案,并公布于众。在改制过程中,由市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卫生院进行清产核资与资产评估,对购买者进行资质和能力审查,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在改制形式上,该市坚持因地制宜、因院施策,改制的20家医疗单位,竞价出售12家,定向出售7家,兼并1家。
2、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人员。该市对改制前已退休的职工主要采取三种安置方法:一是镇政府用原卫生院事业费继续支付其退休费用;二是卫生院及退休职工共同投保,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三是在退休职工自愿申请的情况下,发放一次性安置费。对在职职工的安置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一是继续在医院工作;二是自己开诊所;三是自谋职业。医院改制后,有关善后工作及债权债务由所在镇政府统一处理。出售卫生院所得资金主要用于职工安置、为职工交纳养老保险、支付退休费和偿还卫生院所欠债务。
3、组建管理机构,实行医防分设。在乡镇卫生院改制前,该市就实行了医防分离,镇政府成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原来由医疗单位代管的各镇预防保健,理顺了农村预防保健的管理体制。
4、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服务。在领导关系上,该市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必须接受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市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医院的院长、副院长必须同当地政府和市卫生局协商后任命,报卫生局备案。在服务功能上,要求改制后的卫生院承担支援农村、指导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等任务,在发生重大灾害、事故、疾病流行或其他意外情况时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在人员使用上,要求不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卫生技术工作,外聘卫生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在医院基本医疗保证上,要求按等级医院基本标准设置科室和人员。同时,该市卫生局还成立了卫生执法大队,对全市的医疗市场进行集中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查处,问题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真正做到了从"办医"向"管医"的转变。
经过改制,该市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卫生事业的社会化投入明显增加。据统计,改制前三年,20所卫生院的专项投资不足100万元,改制后仅一年,经营者就投入923.5万元,是改制前三年的9倍多。截止到20__年末,20所卫生院固定资产总额为2739万元,比改制前的622万元增加了2117万元,增幅达340。
二是卫生技术人员素质明显增强。20__年底,20所卫生院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达87人,比改制前增加了60人。新引进的高中级人才主要来自鞍山和沈阳市的大医院。在引进人才的同时,为增强卫生院发展后劲,投资者还注重培养人才,有的送到医学院深造,有的送到上级医院进修。
三是医疗条件明显改善。改制前20所卫生院基本上是大内科,外科只搞处置、缝合,不开展手术。其中,15所卫生院没有抢救室,也没有必要的抢救器材。改制后,各卫生院在加强内科的同时,还健全了外科、妇产科、儿科、中医科、正骨医科等,开设临床科室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11个。改制卫生院普遍设置了抢救室,配备了必要的设备和药品,装备了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有的还装备了动态心电图机、脑电图机等设备。
四是医疗收费水平明显降低。各改制医院为赢得市场,增强竞争力,纷纷降低医疗收费水平,许多卫生院明码标价或在患者入院时就承诺费用总额,使患者的医疗费用大大降低。据调查,改制前,阑尾炎手术住院费用为1500元左右,改制后,绝大多数卫生院的收费水平在700-900元之间。
五是卫生院运营质量明显提高。20所卫生院病床平均利用率由改制前的9.6提高到40.7,日门诊量由改制前的441人次增加到644人次;20__年总收入达到1880万元,比改制前翻了一番。
(二)关于蛟河市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有关情况
蛟河市地处吉林省东部,属半山区。全市辖20个乡镇、258个行政村,总人口47万,其中,农村人口29.9万。20__年实现 财政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80元,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年来,该市针对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关系松散,乡村医生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国务院的充分肯定,李岚清副总理作了重要批示:"蛟河市党委、政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改革,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当地条件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可行之路"。该市的主要做法是:1、调整农村卫生机构布局。打破"一村一室"的传统格局,对原有乡、村卫生资源重新进行合理配置,将265个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调整为218个村级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服务站),均衡设置在农村人口相对集中地区,每站覆盖人口1000-3000人。服务站受乡镇卫生院(以下简称卫生院)领导,承担对农民的健康教育、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常见疾病和损伤的治疗、康复等工作。
2、改革用人制度。由卫生院择优录用、统一调配进入服务站的人员,并实行全员聘任制和末位待岗制。全市先后有26名卫生院医生充实到服务站工作,有17名业务素质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被解聘。
3、加强市、乡、村三级卫生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对乡、村卫生机构实施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由卫生院全面负责服务站的业务培训、监督与管理,实行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强弱联合。卫生院还拿出部分资金,为服务站统一采购药品和一次性注射器等,对服务站给予资金支持。在政府的组织下,服务站每月提取毛收入7的资金,乡镇卫生院配套相应资金,作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服务站的设备购置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和人员培训等。
4、转变服务观念和服务模式。变坐堂行医为上门服务,变单纯医疗为预防保健与医疗相结合。服务站按照立足社区、服务农民、满足需求、强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开展入户调查,为12.3万农民建立健康档案;实行家庭访视制度,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定期访视,对孕产妇、双向转诊转回的患者和临终病人随时访视,实行全天侯待诊、电话叫诊和巡诊,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开展双向转诊服务,服务站及时将其不能诊断与治疗的患者转到卫生院,患者病情好转后转回服务站继续进行治疗,卫生院从医疗收入中给予服务站一定比例的提成费,真正做到便民利民。
蛟河市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1、通过对农村卫生资源合理调配,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功能合理、便民利民的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强化了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与管理能力,拓展了乡、村卫生机构的服务功能,增强了竞争意识,激发了经营活力,实现了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与初级卫生保健的有机结合,保证了预防保健工作的落实。
2、通过加强服务站的基本建设、充实技术人员和24小时待诊等手段,提高了服务质量,方便了农民就医。自改革以来,该市卫生院和服务站患者就诊量平均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卫生院业务收入逐年增长,服务站直接增收达16万元,每名乡村医生年收入平均增长近400元,不仅提高了社会效益,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稳定了乡、村两级医疗卫生队伍。
3、通过实行入户访视、双向转诊、健康体验等措施,不仅使农民在家中即可享受到便利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而且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农民的医疗费用负担。据不完全统计,自开展双向转诊和多次降低药品价格以来,农民患者大病和手术医疗费用人均每次减少150元左右,药品费用减少20左右。同时,由于服务站的药品由卫生院统一采购,较好地保证了药品质量。
二、启示与建议
借鉴两地经验,结合江都实际,我们建议,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学生考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考纪考风 心理 调查报告
1 调查概况
笔者于2010年10月13日至2010年10月31日期间,在独立学院范围内开展了考风心理调查活动,活动由校系部学生会学术部学生协助完成。调查分为两部分: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针对老师的问卷调查。学生版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对待考试的态度和学生的整体考试风气,教师版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教师对待考试的态度以及部分教师不严格执行监考纪律的原因。
学生版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88份,其中有143名男生参与调查,145名女生参与调查,比例均衡,且问卷覆盖了全校各系部,达到了全系覆盖;教师版调查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47份,其中既包括了对任课老师的调查,也包括了对其他教辅人员的调查,能从教辅两方面全面了解监考氛围。调查以随机、匿名形式开展,保证了调查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考试作弊现象不容乐观,作弊行为大量存在
在学生被问及“您有做过弊吗”的回答中,70.35%的同学选择了“有”,仅有29.65%的同学选择“没有”,可见考试作弊是大量存在的相应的,有监考教师在执行监考纪律时也不够坚决,在被问及“您认为有的监考老师不严格执行监考纪律的原因是什么”时大多数教师都做出了明确的回答,证明存在各种各样的原因促使部分教师不能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其中17.02%的教师选择了“作弊的学生太多了管不过来”,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考试作弊现象的大量存在,严肃考纪考风刻不容缓。
2.2 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态度不坚决,不能树立正确的考试观
学生在被问及“您对考试作弊的态度”时,有12.21% 的学生选择了“赞成”考试作弊,37.79%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而明确选择“反对”意见的仅占到50.00%,有近一半的同学没有端正对考试作弊的立场,没有养成诚信应考的习惯,尽管有一半的同学对考试作弊持反对态度,但在一定数量同学促成的氛围以及希望考试过关(36.43%)、考更高分(13.57%)、拿奖学金(40%)等原因的支配下有70%以上的同学选择了考试作弊,使得学校对学生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出现了偏差,也不利于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估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更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2.3 考试作弊的原因来自多方面
考试作弊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三方面:立场不坚定、缺乏考试氛围、平时学习不扎实。首先是关于考试的立场,问卷中有一项是调查上大学之前学生是否有见过或者经历过考试作弊,因为就笔者观察发现考试作弊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独立学院,一二本院校的学生也有类似行为,特别是在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手机、无线耳机甚至是其他更高手段的通讯设施作弊的现象也是日益普遍,所以希望通过这个问题了解学生考试作弊更根本的原因。结果显示,选择”有”的占了77.14%,选择”没有”的仅占22.86%。这说明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阶段所处的考试氛围就没能促进其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有58.92%的学生认为考试态度不能反映个人诚信,20%的同学对于是否反映诚信问题的选择是觉得无所谓,也就是说有近八成的同学没有正确地看待考试作弊与个人的诚信之间的关系,从道德上把诚信与自己的考试态度割裂开来,从而达到自己在作弊的同时也给予自己道德上安慰的目的,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同学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制度约束,帮助同学们重新树立正确的诚信观念并端正考试态度。
其次是考试氛围。根据二八原则,百分之二十的人就可以形成一种氛围影响其他人,可以想象有50%的同学不反对考试作弊所形成的考场氛围会是怎样。虽然调查发现100%的教师都对考试作弊持反对态度,但是由于存在“风气差放学生一马”(21.27%)、“没办法,学生基础差,这样卷面好看点”(38.29%)、“有通过率的压力”(34.04%)、“要补考、清考,挺麻烦的”(19.14%)、“作弊的太多了,管不过来”(17.02%)等原因放松了对考试的监管等原因,有部分老师面对考试作弊的“心太软”就更加放纵了学生的侥幸心理,有老师甚至担心对学生过分严格会遭到学生憎恨和打击报复。一旦学生养成考试可以作弊、容易过关的心理,教学课堂的氛围就很不容易控制,学校教学质量势必受到影响(68.08%的被调查老师认为作弊的多了会影响讲课的积极性和成就感),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也会随之降低。
最后是学习基础。老师在面对为什么学生会作弊这一问题时,除了认为学生想考更高、氛围使然等原因外,90%以上的老师都认为学生平时没学习、考试要过关是学生作弊最主要的原因。很多老师都反映学生课堂学习不积极(不思考不动脑筋、不带书本、不做笔记、上课迟到睡觉玩手机)、作业抄袭现象严重、课后不预习不复习。这应该是三本院校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大学学习与高中阶段的学习有明显不同,更强调自觉和自学,所以自觉性不高的学生更容易放松自己,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平时基础没打好最后考核阶段也更容易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