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作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作业成本管理论文

作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1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新型的成本管理模式,主要是将作业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相结合,该方法是为适应现代高科技生产以及管理而形成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引入作业成本法,提高了企业成本管理效能。但同时,我国大部分企业在运行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时还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管理观念存在问题我国大部分企业在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运用中,普遍存在着成本管理方法落后的问题,部分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只重视对成本以及资源的管理,而忽视了其他与之相关的领域的管理。而且大多数企业对成本进行管理时,只关注成本的下降,对成本管理带来的社会效益以及效用等方面的重视程度较低,因此,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村子片面性,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成本管理方式存在问题笔者曾做过关于企业成本管理方式的调查,调查表示分步法和品种法是我国大部分企业现行的两种主要成本管理方法,采用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单位比较少。但是分步成本管理法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较为复杂;而品种成本管理法主要适用于品种少批量少的企业,这位大型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企业实现有效性管理。

3.成本管理信息存在问题部分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存在偷税漏税以及其他违法的现象,而在利益的趋势下,部分管理者会对企业的成本信息资料进行篡改,致使企业成本管理困难。而且还会导致各种以成本为基础的经济活动出现效能降低的情况,为企业经济带来重大损失。

二、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想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成本管理会计体系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多数企业已经认识到成本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如何将其建立的更为合理性。所以构建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也就成为目前主要研究的问题,而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构建的成本会计体系主要优点也有很多,诸如:1.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管理理念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体系主要是对企业成本进行简单的计算,而作业法下的企业成本管理会计体系是在传统的简单计算的基础上将“作业”作为主要思想,对企业成本进行收集、核算、管理等方面实行全面化的管理。作业成本法主要是将对作业成本核算后得到的信息,运用在企业成管理中,使企业成本管理的核心从原来的“产品”转移到“作业”上。对于那些由于成本管理技术较为落后的企业或者是成本管理中出现较多问题的企业,需要运用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传统观念进行改革。企业作为一个运营机制,其主要目的就是满足顾客的需求以及让投资者实现其报酬价值的最大化,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将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运用到成本管理,同时将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的作业环节尽早取消,避免企业浪费企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从客户回收的价值利用率,从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从企业的成本管理角度上看,企业在成功运用成本作业法之后,可以通过对影响成本的因素以及对企业所以的作业活动进行了解和动态跟踪,能够将企业作业实际情况及时反映出来,从而达到对企业成本更为有效性管理的目的。

2.企业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方法在对企业成本进行管理时,采用作业成本法后,可以根据成本法的涵义将企业的成本分为两种: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而衡量企业是否存在增值的判断标准是“客户价值”。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将该企业的作业情况、成本以及资源消耗等方面的内容与客户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同时依照客户价值,将企业的收益以及客户的需要相结合,更加方便从企业的作业角度其思考、计算其相应的客户价值以及成本计算,提高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实现价值最大化达成共识。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管理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1)对企业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充分的组织调节,是每个生产环节都能够相互联系,形成一条科学、有效、合理的作业结构,以此提高企业作业的效率和竞争力。(2)对于企业中存在的低效或者是无效的生产作业环节应该对其实行合理的管理,从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资源消耗,提高企业经济科学、快速发展。

3.企业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步骤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因此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法为现代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局限性。而企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后,将其管理步骤分为了三个方面:(1)作业分析。作业分析主要是针对企业中增值或是不必要的作业程序以及增值且重要的作业程序进行分析和有利的辨识,将重要的作业程序按照作业成本的高低将其排列起来。同时还要将自身的作业现状与其他相同行业相比较,将比较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并借鉴,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2)成本动因分析。将发生成本的计量指标、作业特性以及作业量等的分析就是所谓的企业成本动因的分析。影响着企业成本结构构成方式的重要因素就是成本动因,并且我们可以参照企业的作业情况对成本动因进行分类,可分为三类:交易性成本动因、精确性成本动因以及延续性成本动因。这三种成本动因所指的内容按照上述顺序主要分为:对作业发生的频率进行计量、对每次单项作业消耗成本资源计算以及对某项作业从开始到完成所需要整体时间的计算。结合相应的措施实现对企业成本动因分析,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低效的作业程序。(3)业绩计算。建立企业业绩计算体系,可以对企业的作业成本以及成本动因等方面的分析,企业业绩计算的结果,能够作为对企业作业成本管理的效果考核和评价的依据。依照考核的评价,对在实施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处理,提高和完善企业生产经营结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

三、结束语

作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2

【关键词】银行业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动因增值作业价值链

【摘要】随着国内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特别是在加入WTO后,诸多外资银行纷纷以各种形式进入到中国金融市场,这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亟待探索出一条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道路。从本质上讲,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具有一定的同质性,银行的竞争力大部分取决于各自业务流程中的成本和质量,其中如何加强对各个产品和服务成本核算管理成为银行业面临的一个问题。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源于制造业,其在工业领域的成功运用为银行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美国实力较强的银行已相继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银行成本核算管理中。本文对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作用、意义以及其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所有消耗资源的作业,并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到各个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进而将各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与产品之间通过作业这一“中介”来分离、归纳和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随着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间接成本比例大幅提高,企业产品种类增多而批量减少,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合理地将间接成本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作为产品(或服务)所消耗作业的成本被同等地对待,它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成本更加准确和客观。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中心,而作业则贯穿于企业价值创造的整个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再到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步骤,然后是产品质量检验,最后是发运销售,各个环节均发生着消耗资源的作业。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作业成本管理

(Activity-basedcostingmanagement,ABCM)同时也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制度。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的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分析,它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价值链”以增加顾客价值,提供了有用信息,促使损失和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业成本法已经在制造业得到了推广,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已开始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二、商业银行现行成本核算制度的缺陷

随着我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剧,商业银行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商业银行都面临着巨大的盈利压力,这使得他们在加快金融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还不得不将注意力集中于其所提供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上。国内银行业越来越认识到通过分产品、分客户核算成本并计算损益对于银行改善经营状况,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然而,现行的传统成本分配系统难以为商业银行分产品、分客户的盈利能力分析和市场战略提供精确、可靠的成本信息和决策依据。很多商业银行在存贷业务量的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成本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

我国银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的基本假设是:银行所有产品和服务都以其交易量(存贷金额)平均地消耗银行的各项资源。因此,银行一般以包括收入金额、部门人员数等在内的某一变量为基础分摊共同的成本项目。在银行的产品品种(或客户类型)单一、标准化并且直接人工占总成本比重较大的情况下,这种分摊方法可能相对准确。然而,在银行产品品种日趋丰富、客户要求日趋个性化、产品的综合化程度以及银行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这种简单地以某一标准分摊共同成本的做法,由于过分忽视了银行成本的形成过程,从而严重扭曲了成本信息。一般来讲,交易量大、复杂程度低的产品往往多承担了共同成本,其成本被高估;交易量小、复杂程度高的产品往往被少摊了共同成本,其成本被低估。因此,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可能导致银行经营决策失误、成本控制不力和财务报表可靠性降低等不良后果。

事实上,对于银行来讲,不同类型客户所带来的利润率相差很大,这更多的是由于与交易相关的各种成本的差异所造成。然而,这些交易成本往往不受客户的业务量(存贷金额)的影响,即交易成本常常不随业务量的增长而增加,银行业与制造业不同的业务流程决定了这一特性。在现行传统成本分配系统下,银行缺乏对客户盈利性的分析,从而不能进行有效的客户管理,这也就导致银行不能够准确地识别突出的盈利点,从而导致了整体盈利水平偏低的现状。

三、引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的现实意义

作业成本法是对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一个重大突破。首先,它从成本产生的源头入手,通过成本形成的过程分析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将单一标准的分配基础改为按成本动因的多标准分配,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其次,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视野扩展到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和顾客满意度上,重视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在产品设计阶段消除“不增值作业”,力求节约成本开销。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源于制造业,然而由于银行业具有更高比例的共同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在银行业也应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具体来说,引入作业成本管理对银行具有以下三点现实意义:

第一,可以提高银行内部的成本管理能力。借助于作业成本系统提供的相对准确的信息,银行有关部门可以从优化作业流程这方面发掘降低成本的潜力。银行通过贯穿整个作业流程的全面成本管理,消除中间“不增值作业”,同时尽可能降低那些“增值作业”的资源消耗,在所有环节上减少浪费,比如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可以缩减某些不必要的中间管理层次,以降低成本。

第二,有助于进行客户和产品管理和决策。在传统成本分配方法下,按单一分配标准进行分配会掩盖不同客户之间的差异。如果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作业分析确定成本动因的同时,银行便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客户信息。由此,银行就可以准确地识别哪些客户可以在较低成本消耗情况下给银行带来高收益,这些客户便是以银行应该关注的重要客户。同样,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可以为决策层提供不同产品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以此来提高产品盈利分析能力,对不同业务制订不同的经营策略,逐步退出不盈利的业务,为盈利产品提供更好地服务和增加更多的投入来巩固这些核心业务。

第三,有利于建立新的责任会计系统,为业绩考评提供更合理的依据。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责任中心一般以部门或分支机构为单位建立,并以此作为业绩考评的对象,而这种责任会计系统存在明显缺陷。随着包括自助银行和网上银行等技术在银行中的广泛应用,前台职员逐渐减少,这就更加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责任会计系统。作业成本计算有助于新责任会计系统的建立,因为它以作业而不再以部门等作为成本计算对象,计算时将同质的成本划分到一个成本中心,建立一个成本库,新责任会计系统提供了比较真实客观的成本及盈利能力信息,因而可以为业绩考核提供了更为合理的依据。

事实上,作业成本管理系统给银行业带来的作用都源于作业成本法提供的较之传统成本法更为准确、客观的成本信息。而这一改进,无论对银行内部管理层,还是对于银行的广大股东来讲,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银行业推行作业成本管理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诸如花旗银行等国际大型商业银行中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但一些国家的银行在引进这种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后,收到的成效并不理想,甚至有些银行在引入不久后便因为各种原因终止实施了。事实上,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也有其适用的条件。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进程的加剧,很多银行在机构设置、内部制度建设、财务状况以及管理水平上都有了明显的改进,这些变化无疑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然而,引入作业成本管理意味着银行整个成本核算体系的变动,如此巨大的改革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选择成本动因的难度较大。这个技术性问题也是其他国家银行业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中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从理论上讲,作业成本法可以更合理、准确地将商业银行所消耗的各项资源分配到消耗资源的作业上,然而由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加剧,其作业种类繁多,成本动因的确定十分复杂。然而,成本动因的选择是否合理将直接关系到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有效与否。如果成本动因的选择上过于主观,缺乏依据,那么最终计算出来的成本的准确性会大打折扣。

第二,实施成本巨大。这可能是现今我国银行业在引入作业成本法时将会遇到的一个较大的难题。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必然要求银行业对现有成本核算系统进行较大幅度的改进。对商业银行当前如此庞大的系统进行改革的成本是巨大的,它包括实施前巨额的咨询费和设计成本,实施过程中发生的相应设备引进成本、人员招聘以及培训成本等,银行势必要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这也就是有些银行不愿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原因。

第三,银行内部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经过长时期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技术设备等硬件水平方面得到了大幅的提高。但是由于我国各地方经济发展情况和教育水平差异较大,从整体上看,银行从业人员素质仍然相对较低,特别是对分支机构庞杂,员工数量众多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来讲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商业银行会计人员已经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而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相对比较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不仅需要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从业人员进行操作。否则,就很难保证其实施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

上述三点是我国银行业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过程中将会遇到的主要问题,它们当中有的属于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特有的问题,有的则是全球商业银行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为了有效地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我国银行业应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首先,银行应当在不影响现有经营状况的基础上努力为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创造环境。作业成本管理的实施环境包括了高素质的银行业会计人员,先进的信息网络系统以及与之配套的保障制度,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在我国银行业继续强化作业成本观念,因为只有当广大商业银行的管理层真正地认识到作业成本法给银行带来的巨大利益时,他们所制定的发展战略才有可能为作业成本管理的最终实施创造条件。

其次,就是实施中具体的技术性问题了。事实上,作业的确定并非越细越好,数量过多的作业数会降低作业成本的可操作性。因此在对“作业链”进行充分分析的条件下,应根据商业银行的特点,识别各项作业的重要性,然后对作业进行适当的合并或分解,以达到科学、准确定义作业的目的。在确定作业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对各作业的成本动因进行选择。我们应该注意到,即便运用作业成本法,也只能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确认的成本动因越精细,成本信息的精确性越高,但为作业成本系统所付出的计量成本也随之增加。出于成本效益原则,我们应该对误差成本和计量成本之间进行权衡,最终选定那些与间接费用相关性高,对银行来讲重要性强的因素作为成本动因。

参考文献:

[1]李敏.作业成本制度及在银行管理中的应用[J].金融会计,2002,(9):8–13;

[2]林万祥.成本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作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3

【关键词】施工

成本 控制 原则

要点。

一、项目施工成本控制是提高承建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项目施工成本是由施工消耗和经营管理支出两项组成;它是反映施工项目各项施工技术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一切施工活动和经营管理水平,都将直接影响项目成本的升降。为了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就要对项目生产、技术、劳动工资、物资供应、财务会计等日常管理工作提出响应的要求,建立和健全各项控制标准和控制制度。例如:制定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管理费和其它费用等。这样,就可以加强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提高承建单位施工管理水平,保证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实现。

二、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原则。

1。经济原则。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项目成本控制必须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处理产值、竣工面积、工程质量和成本,同时也不能为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而不顾工程质量、产值和竣工面积。必须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

2。全面性原则。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全面性原则包括:全员成本控制和全过程成本控制两项内容。全员成本控制是指通过全体职工进行项目成本控制,由于项目成本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它涉及到承担专业施工的单位和有关部门,以及全体职工的工作成果;这要求人人,事事、处处都要进行项目成本控制,都要按照定额、限额和预算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从各方面堵塞漏洞、杜绝浪费。全过程成本控制是指成本控制的对象不只是生产领域中施工费用,项目成本控制的范围必须贯穿于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它包括:施工规划、劳动组织、材料供应、工程施工和工程点标各个方面。只有这样降低项目成本的措施才会有收获,才能达到预期的降低成本目标。

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为使项目成本控制发挥应有作用,必须按照经济责任制的要求,贯彻责权利相结合原则。有责就应该有权,否则就不能完成分担的责任;有责还应该有利,否则就缺乏推动履行现职的动力。因此,在项目成本控制中,必须认真贯彻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三、项目施工成本控制原理。

1。根据项目承包合同要求、工程特点、工程内容和项目组织管理方式,以及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分解项目成本控制目标,并将其落实到每一笔支出费用的控制上;

2。根据已批准的施工方案、进度规则和投标报价时所使用的工料分析资料、按成本记帐体制编制每个分部(项)工程或施工作业项的各项费用预算;

3。按照规定的进度报告制度,联系每个分部(项)工程或工序的费用预算,测算其进度状况和费用发生情况;

4。对项目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进行分析和评价;

5。预测项目竣工尚需的费用,以及项目成本的发展趋势;

6。采取相应项目成本控制措施,以保证项目实际成本与规划成本想符。

转贴于

四、项目施工成本控制要点。

1。累积项目成本控制技术资料。项目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是做好项目进度统计、用工统计、材料消耗统计和机械台班使用统计,以及各项间接费支出的统计工作。这些统计资料是定期编写各种费用报告,进行项目费用分析,预测项目成本发展趋势,以及确定项目费用偏离原因所不可缺的基本信息。

2。工程量进度周报表。为了核算人工、材料和机械的相对消耗,分析作业的生产效率,就需要定期对已完作业单项和正在进行的作业单项的工程进行测量和报告。对某些工程量较小的工程,可能要求每天每班报告工程量进展。一般工程量进度测量时间为隔周一次。工程量测量方法很多,要视作业特点、项目管理人员经验和公司有关计量规定确定,一般有以下五种方法:

2。1直接计量或度量;

2。2估算完成的百分比;

2。3按照施工图计算;

2。4借助估算书进行核算;

2。5对照网络图进行进度报告推算。

3。认真填写施工消耗日报表。要分析作业单项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除掌握工程量进度状况外,还要实际统计每个作业单项所耗费的人工工日、材料用量和机械设备台班,并且还需按照现行人工工资定额、材料价格和机械台班定额计算出相应的费用支出。

4。认真填写项目成本分析周报表。为了检查各个作业项的费用开支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通知有关方面采取措施,需每周一次汇总所统计的各项直接消费消耗,并将其与工程量进度周报表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填报项目成本分析周报表。

5。认真填写项目成本预测月报表。

6。费用———时间曲线。为了提高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和监理工程师能迅速掌握项目成本控制的形象,在项目施工中要随工程进度绘制项目费用———时间曲线。这样便能把项目成本发生与项目实际进度用图形方式,形象地对应起来,其所表达的信息就更清晰明了。项目费用———时间曲线形状:

在费用———时间曲线中,纵坐标为工程费用,横坐标为时间(月),按工作最早开始时间计划的费用累积曲线与按工作最迟开始时间计划的费用累积形成一个香蕉形状的封闭图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工作实际进展绘制出相对应的预算成本累积和实际成本支出。

五、分析项目成本超支原因.

1。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又叫树枝图,它也是用来寻找某项成本偏离原因的有效工具。因果分析图做法是:首先明确项目成本分析偏离的结果,画出项目成本分析的主干线,然后在逐层确定影响费用偏离的大原因、中原因和小原因。影响某项费用超支的原因可能有多个,也可能有一个,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小原因不等于是次要原因,而恰恰相反,也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通常要对主要原因作出标记(*),以引起重视。

2。素替换法。因素替换法可用来测算和检验有关影响因素对项目成本作用力的大小,从而找到产生成本偏离的根源,其具体做法是:当一项成本受几个因素影响时,先假定一个因素变动,其它因素不变,计算出该因素的影响效应,然后在依次替换第一、第二、第三……个因素,从而确定每一个因素的影响额。

参考文献

[1]张起森,《公路施工组织及概预算》,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2]杨继刚、韩志强、卜润怀,《路基施工及组织管理》,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

作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管理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是建筑企业实现财务目标——利润最大化的主要手段之一,组织好成本核算与管理,对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落实企业各部门经济责任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1 工程项目成本的核算:

成本的核算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是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中实现成本最小化、经济效益最大化的重要的手段。

1.1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内容。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成本的概念有两大分支:一是以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制定的财务制度为基础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企业财务成本;一是根据施工项目管理和决策需要进行核算的成本,称为项目管理成本。本文将成本核算对象定义为项目管理成本,一切从管理的角度出发,简化核算过程和结果,使成本核算更具有可操作性。

1.2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程序:

1.2.1 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以确定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1.2.2 将应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月份的工程成本负担。

1.2.3 将每个月应计入工程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个成本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工程成本。

1.2.4 对未完工程进行盘点,以确定本期已完工程成本、实际成本。

1.2.5 将已完工程成本转入工程结算成本科目中。

1.2.6 结转期间费用。

1.6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的方法:

1.3.1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项目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1.3.2 核算主要因素分析。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

1.3.3 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应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1.3.4 成本核算成果。建立信息化成本核算体系,将项目成本核算成果系统储存,是成本核算工作得以高效实施的保障,也是企业成本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

1.4 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

1.4.1 项目成本的均衡性。工程施工的过程分三个阶段,各有特点:

筹建期存在的问题:施工项目在筹建期间一般是没有产值的,费用除计入固定资产及福利费以外,其余一般应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工程开工后分期摊入成本。

正常施工期存在的问题:北方冬季不能施工,但也要有费用发生,发生的应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属于未完工程性质的,应计入相应科目核算,如果来年开工后,有可靠的价款收入,则当期发生的费用不予结转,待开工后一次或分期结转,否则直接计入当期成本,目前,我们沈阳冬季重点项目也在正常的施工。

收尾阶段存在的问题:正常施工期应对收尾的费用予以充分估计,通过预提费用计入成本,这样可以防止工程先盈后亏,也能保证工程尾工阶段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1.4.2 分包工程的成本核算。

分包工程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另一种是不作自行完成工作量。作为自行完成工程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自然与自营工程相同;不作为自行完成工作量的分包工程在核算上与自营工程没有本质性的差别,只不过它讲的是总体成本,属于临建部分的需要摊销,属于主体部分的要与自营工程同步进行,体现出分包工程利润。

2 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成本:

管理的内容很广泛,贯穿于项目管理活动的全过程和每个方面,从项目中标签约开始到施工准备、现场施工、直至竣工验收,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成本管理工作。

2.1 搞好项目成本预测、确定成本控制目标。加强成本控制,首先要抓成本预测。成本预测的内容主要是使用科学的方法,结合中标价根据各项目的施工条件、机械设备、人员素质等对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预测。

2.2 项目成本的控制。就是在实施过程中对资源的投入,施工过程及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和衡量,并采取措施确保项目成本目标的实现。成本控制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其主体则是人的管理活动,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效益。

2.2.1 成本的节约。节约就是项目施工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节省,是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节约要着眼于成本的事前监督、过程控制,优化施工方案,从提高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入手来达到节约。

2.2.2 成本的全面控制。成本的全面控制包括两个涵义,即全员控制和全过程控制。项目成本的发生涉及到项目的整个周期,项目成本形成的全过程,因此,成本控制工作要伴随项目施工的每一阶段。

2.2.3 目标成本控制。目标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活动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它是把计划的方针、任务、目标和措施等加以逐一分解落实。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实可行;目标的责任要全面。

2.2.4 动态成本控制。所谓动态控制就是将工、料、机投入到施工过程中,收集成本发生的实际值,将其与目标值相比较,检查有无偏离,若无偏差,则继续进行,否则要找出具体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3 降低项目成本。降低项目成本的方法有多种,概括起来包括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控制工程成本;加强质量管理,控制返工率;加强合同管理,控制工程成本等方面。

3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促进建筑企业的发展。

项目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搞好项目成本核算和管理,只有加强成本核算与管理,才能使项目成本降低,才能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3.1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使建筑企业适应外部经营环境。建筑企业的外部经营环境,包括政策法规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筑技术环境的最大进步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提高了工程管理效率,为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网络技术的产生,尤其是大量建筑材料网站的出现,使项目成本日益透明化。提升经营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才能使企业从容应对激烈的竞争。

3.2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使建筑企业战略发展。通过成本核算与管理,取得的是进行项目管理需要的信息。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4 结语:

总之,加强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将是建筑企业进入成本竞争时代的竞争利器,也是企业推进项目成本发展战略的基础。在我国建筑企业现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背景下,只有加强建筑企业项目成本核算与管理论文的工作,才能使建筑企业最大限度的降低各项消耗,确保项目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实现企业飞速向前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论现代成本管理模式》,石新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10

[2]《施工与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管理》,徐大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3]《工程项目经济核算与成本控制》,李书源,高晓兵,中国铁道出版社,1993

[4]《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与管理》,于广荣,天津市政工程杂志,2004增刊

[5]《关于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思考》,范水源,建筑经济杂志,2003.8

[6]《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核算问题分析》,王云翔,市政公路杂志,2003.4

作业成本管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 油田企业; 财会队伍; 一体化建设; 精细核算; 学习型组织

胜利石油管理局财会系统现有在岗人员1 800多人。近年来,企业在推进财会队伍的职业化、精细化、复合型建设,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业务素质精良、德才兼备的财会队伍方面,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为油田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财会队伍建设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适应新形势,不断调整完善财会队伍体系

1.适应体制机制变化,调整财会队伍组织架构

油田重组上市之初,财务管理实行“三级核算,四级管理”模式,为减少核算层级,从2002年开始,集中财务资源,减少核算层级,变二级财务科为财务资产管理中心,撤销三级核算单位,将三级财务人员行政工资关系上转到财务资产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委派财务人员到三级单位参与管理和监督。将原财务结算中心的资金结算业务和财务监督业务进行分离,突出财务监控,实现职能转型。财务组织架构的优化,为提高财务管控效率提供了组织保障。

2.适应市场环境变化,调整财会队伍人员结构

随着油田外部市场战略的提出,胜利局外部市场规模迅速扩大。2011年外部市场收入占全部收入的44.86%;国内外部市场形成了以新疆为主的西北市场和以四川为主的西南市场;海外市场形成了以中东、中亚、北非、美洲、东南亚五大区域市场。为适应市场变化,提出要像重视外部市场一样重视外部市场财会队伍建设,领导思想上重视,机构设置上考虑,政策上倾斜,待遇上优厚,着力建设一支与胜利局市场战略相适应、相匹配的高素质财会队伍。胜利本土市场,是财会队伍的“主阵地”和“大本营”;国内市场,是企业重要的生存空间,配备了300多名财会人员,参与财务管理、招投标和项目运作;国际市场,是企业生存空间的有效延伸,根据项目需要配备了33名既能驾驭语言和财务专业知识,还熟悉国际商务规则、惯例和国际贸易的一专多能财会人员,参与海外项目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等诸多环节。人员的充实到位,构建了适应胜利本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财会队伍格局,较好地满足了外闯市场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需要,从生产经营领域选拔60多名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财会队伍中,初步建立了复合型的财会管理队伍,其中25人具有双职称。

3.适应一体化要求,搭建一体化平台,促进一体化交流

适应一体化管理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和形成了“一个预算管理委员会,一个经济活动分析平台,一套精细管理、挖潜增效措施和标准,一套内控制度,一体化考核”的一体化财务管理体系,以实现资金、资产、投资、成本、市场等资源的有效配置。着力推进上市、非上市人员的经常流,促进胜利油田的一体化发展。近年来,对上市、非上市两个财务处之间、机关和下属单位之间以及下属单位之间进行了交流。其中处级和科级之间相互交流24人,一级与二级单位之间交流21人。通过换位置实现换位思考,切实增强了财会队伍的大局意识和共同发展意识。

4.适应优化结构需要,科学选拔和储备人才

在财会后备干部的选拔和任用上,不分上市、非上市界限,拓宽选拔渠道,发现和储备干部,建立财会人才梯队。从2007年开始,对二级单位的总会计师岗位,探索建立公开竞聘方式选拔处级干部模式。在全油田范围内先后分三批选拔二级单位总会计师,通过笔试、业绩评价、面试、综合考评等多个程序,从500余名参选人员中遴选出30多名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财会人员担任二级单位总会计师。同时还从相关专业中选用一批人才,充实到财会队伍中来,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激发了财会队伍活力,增强了队伍后劲。

(二)以职业能力建设和精细财务管理为重点,努力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能力

1.加强财会队伍的培训

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培训。胜利本土市场,培训重点是加强财务与生产经营的融合及财会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国内市场,重点培训提高财会人员参与招投标、项目管理和独立作战的能力;国际市场,培训重点是加强对国外语言、合同、税收、金融等方面的能力。我们按照不同管理需求,采取基础培训与提升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培训,提高培训的效率和针对性。2007年以来,先后举办各种继续教育培训班160多期,总会计师业务提升班26期;举办16期英语和小语种培训班,培养220人;先后举办了22期涉外合同、税收法规、物流、金融等专业知识培训班。在培训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进步,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2.强化岗位练兵,增强财会人员复合能力

建立挂职锻炼和基层联系点制度。油田机关与二级单位采取下挂、上挂等方式,每年选派10名以上财会人员进行挂职锻炼;建立各级财务人员定点联系基层单位制度,动态掌握各单位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反映基层问题。促进财务管理向生产经营延伸。我们定期组织生产经营、定额造价等方面的专家给财会人员授课,财会人员下基层了解生产运行,通过财务管理与生产流程的结合,使财会人员能够较好地把握成本控制的关键节点和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切实增强了财务工作能力。用好经济活动分析平台,提高分析决策水平。目前油田已形成上市、非上市一个平台,“财务部门牵头、业务部门具体分析”、“分专业、分专题、分重点”展开的经济活动分析模式。通过分析,使财会人员在对生产经营状况“体检”和“会诊”的过程中,提高了决策水平,逐步成长为财务的专家、管理的行家。

3.多措并举,建立学习型组织,开展学术研究

建立履职报告制度。要求二级单位总会计师和财务中心主任,每半年就工作开展情况形成自己的履职报告,向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做一次汇报,并书面报油田财务部和组织部门,进一步增强了财会人员管家理财的责任和意识。建立总会计师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财务管理经验交流会。通过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工作,相互启发,提高管理水平。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积极献计献策。我们在系统内开展了合理化建议活动,并纳入油田整体合理化建议工作体系。近三年来各级财会人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750多项,获得局级以上成果的有32项,另外有530多项成果被各单位采纳应用。开展会计业务拉力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2008年开始,在全局范围内举办了会计业务知识拉力赛,通过分站比赛和总决赛,财会人员对财经法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掌握更加牢固。参加集团公司会计知识大赛。2010年集团公司组织的“中石化会计人员知识大赛”活动中,胜利局通过培训和层层选拔,选拔出7人参加了中石化华东片区的比赛,其中4人进入集团公司总决赛个人前五十名的排名,其中2名同志分别取得了中石化集团个人第五名及个人第十名的优异成绩。搭建财会人员业务交流的平台。胜利局每年定期组织财务系统经验交流会和财务管理论文研讨会,通过交流与研讨会的形式,促使二级单位培养财会人员在工作的同时,注重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思考,注重业务处理经验的积累和提炼,促进财会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培养财会人员动手、动脑、动笔的习惯,推进学习型组织创建,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三年来在《会计之友》、《财会通讯》、《中国石化财会》等杂志80多篇。

(三)以财会业务发展和管理手段转型为平台,着力打造适应财务管理精细化和效益化的财会队伍

随着资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TMS)和会计集中核算信息系统的实施,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手段发生了质的变化,财会人员的职责也由原来的以会计信息获取、记录和报告为重点,转为以资源有效利用、生产经营过程优化、业务精细化等价值管理为重点的财务管理方面。适应财务管理方式的变化,财会队伍建设重点也转向培养财务管理精细化和效益化的财会人员。

1.通过细化预算和严控成本,培养财务人员“细”和“实”的工作作风

在油田一体化预算管理委员会指导下,管理局从2010年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开展了以精细预算编制,精细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力为重点的预算管控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成本管理上依托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油田开展了系统节点管理、区块成本管理、单井成本预算管理、对标追标、项目组运作等精细化管理措施,加强成本消耗控制,夯实成本管理基础,提高成本竞争优势,确保挖潜增效任务完成,全面提高成本管理水平。通过预算、成本管理的“细”和“实”,培养了财务人员的精细化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通过优化资金管理、做好税收筹划和提高资产管理效益,培养财务人员优质和高效的工作理念

资金管理上从研究政策,优化资金源头流入开始,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管理优势,统筹资金运行,通过优化资金占用和债务结构,控制贷款规模,优化结算流程,来保障资金安全和高效运行。税收筹划从单位成立、公司注册开始进行税收筹划研究,对生产经营过程做好引导,做到合理节税。资产管理以摸清家底,实现资产保全效益为基础,通过加大资产调剂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闲置资产使用效益,实施资产运营情况跟踪分析制度等工作,提高资产运营效益,实现整体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通过资金、资产管理的“优”和“效”,培养了财务人员当家理财的能力和素质。

3.通过精细会计核算和风险防控管理,培养财务人员的精细和防范意识

精细核算是精细管理的基础,会计核算要在统一核算标准的基础上,从业务处理流程入手,紧贴管理需求,扎实推进会计核算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不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市场经济环境下,防范风险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要以内控管理为桥梁,积极构筑审计、内控、财务稽核、效能监察等多维风险防控体系,确保油田财务风险整体受控。通过规范和精细会计核算,培养财会人员规范处理经济业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多维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培养和提升财会人员的风险管控能力。

二、财会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多年来,财务系统通过有组织地培训学习、考试取证、强化交流等措施,在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受全局人员配置、人才激励等因素影响,与目前油田生产发展形势的需求相比,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影响着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队伍总体情况的分析来看,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财会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不能形成正常的队伍年龄阶梯

从全局目前会计人员年龄结构来看,40岁以上财务人员占财务在岗总人数的53%,30岁及以下人员只占财务总人数的7.6%,不能形成正常的人才年龄阶梯结构,还有继续恶化的趋势。

(二)复合型人才短缺,不能满足海外市场发展的需要

从胜利油田的情况看,目前已有33名财务人员被派到海外市场,从事财务管理工作,这些人员基本上能够胜任语言、财务专业知识,还有国际商务规则、惯例和国际贸易谈判等一专多能的需要。因海外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培养大批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海外市场从事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三)目前财务管理整体工作压力大,财会队伍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工作

随着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等信息化手段的实施,油田目前的财会队伍中,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稽核和会计档案的仅占财会人员总数的7.62%。从事预算、成本、资金、应收款和存货管理以及资产、内控、税务信息和综合事务管理的人员占总人数的85%。从事这些管理岗位的人员中,有很大部分的工作属于企业财务管理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业务,特别是生产经营管理的业务,随着企业管理的深化和细化,财务人员承担的工作量会越来要多。因此,现在各级财务管理机构都缺员。

(四)人才成长通道单一,人才发展的空间受限

目前财会人员的成长与发展,只能走行政岗位晋级一条路,由于岗位有限,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够晋级到科长及以上领导岗位。这种人才成长模式,不符合“发展有空间,上升有通道”人才培养思路。

三、油田企业今后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重点工作

按照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目标的总体工作部署,结合油田企业实际,进一步优化财会队伍结构,着力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今后财会队伍建设的思路和重点工作如下。

(一)树立四种意识,强化职业道德素质

作为财务队伍建设,德和廉尤为重要。财会队伍建设要注意对增强四个意识的培养。1.增强自律意识。廉洁从业,是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身处经济要害部门和关键岗位,要始终常怀律己之心,正确审视自己的岗位和正确把握自己的权利,树立财务人员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2.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赋予财会人员的职责和内控制度要求,树立风险意识,在执业过程中对岗位职责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把握清楚,自觉规范言行,防范和规避各类风险。3.增强主动意识。财会人员要把财务工作融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变事后算账为超前预算和过程控制,积极参与经济运行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按照集团傅成玉董事长提出的从五个环节把握价值创造,为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创造效益提供财务技术支持。4.增强责任意识。财会人员要在改革发展中当好主人翁,把本职工作纳入促进油田科学发展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大局中来谋划和运作,不仅要立足本职当好管家,更要为管理和决策出谋划策。强化职业道德作为财会人员从业的重要基础,其中廉洁自律是财会人员从业的标尺。我们要继续将职业道德、廉洁自律教育作为日常管理的重要内容,反复强化培训,树立职业道德和廉洁自律的自觉意识。落实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学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通过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自觉规范行为,筑牢职业道德防线,防止腐败行为发生。

(二)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为财会工作提供强动力

继续发扬勤俭节约作风。按照集团公司提出的“经营一元钱,节约一分钱”的理念,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实施财务精细化管理,搞好挖潜增效活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弘扬精细化作风。大力倡导财务精细管理和精细持家的理念,积极引导财会人员立足岗位,着眼管理,推动细化预算编制,做实成本控制,精细会计核算,努力推进预算分解到单元、成本控制到单元、会计核算到单元,考核评价到单元的单元管理思路;在责任主体上细化到基层队及班组;在重点费用项目上,建立成本项目组管理体制,为精细化管理奠定基础、建立机制。发扬吃苦耐劳精神。油田企业经济运行始终面临经营压力大、挖潜增效任务重等实际困难,这对财务工作和财会人员都是一个挑战与考验。要继续发扬严谨细致、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工作作风。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努力克服困难,干出一流业绩。

(三)继续改善财会队伍结构,加强财会队伍的知识化和年轻化建设

胜利局财会队伍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为47.46%,学历总体比例偏低,财会队伍中有两个不同学科以上学历和两个不同专业职称的复合型人才更少。财会队伍的平均年龄为42.71岁,偏大的年龄结构已经不能适应高强度财务工作的需要。需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引进一些新近毕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改善财会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建议集团公司建立和完善财会人才培训和成长的长效机制,规范人才培养渠道,能够快速并长期培养各个企业财务管理急需的各种人才。

(四)适应“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进一步加大涉外财会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大涉外财会队伍建设,就是要根据“走出去”发展战略的需要,对财会人员进行涉外税务、法律、招投标和外语等知识的培训,以提高涉外财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水平。涉外财会人员能力的提升,还需要做好“市场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理念”的培养,以适应中石化“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树立市场经营理念和国际化理念,就是要熟悉市场规则,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以国际化的视野、国际化的标准来审视和改进财务管理工作,要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与国际接轨,支持油田“走出去”快速发展的人才需要。

(五)适应“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需要,引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设世界一流财务”是总部确立的一项崭新的课题,“建设世界一流财务”的内涵就是要创造世界一流的财务绩效,达到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建成世界一流的财务管控体系。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建立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作支撑。建设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需要引进适应市场化、国际化和精细化财务管理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的财会队伍,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途径进行:一是从生产经营行业选拔优选的非财务专业人才进行财务知识培养外,通过参加会计职称考试,要求达到会计中级职称,这种途径需要的时间比较长。二是要更加注重从现有的财会人员中培养,通过举办工程技术、涉外合同、税收法规、物流、金融等专业知识培训班,培养国际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继续的复合型人才,做到一专多能,满足市场化、国际化财务管理对人才的基本需要。

(六)创建学习型组织,营造学习、学术研究氛围,提升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

“学习型组织”建设是当今世界最前沿的管理理论之一,学习型组织能够使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并保持持续增长的学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