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1

一把刀、一根绳、一团火。

[关键词] 备课 取材要准 环节要紧 提问要巧

“以学生发展为本”,已经喊了多年,但是许多课堂还是“涛声依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长期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一套备课方式,即从备教材出发来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只要是新授课,就会毫不犹豫地从复习铺垫开始,遵循这样一条教学途径:检查复习──揭示课题──新授──巩固──小结──布置作业。不可否认,这一教学结构是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要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日的课堂上来,我认为,首先要从备课开始进行全面的转换。那么,面对新课程,我们该怎样备课?

一、一把刀,取材要准

教材只是个例子。没错,教学中我们就是以“例子”做为最佳辐射点,来尽可能教会学生学会更多的东西。由此,教材处理得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如何用好教材,有意识地对教材进行恰当的处理,成了值得教师研究的一门学问了。在实际备课处理教材时,我们常常会犯许多毛病。其一,考虑问题过多。把教参所提供的方方面面都考虑进去,生怕有一点给学生遗漏,面面俱到而事倍功半。其二,考虑问题过浮。仍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不敢从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上出发去处理教材,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其三,考虑问题过简。不充分挖掘教材作为例子的典型意义,高唱大语文观,避重就轻,适得其反。如:《安塞腰鼓》课堂上,配着震天轰响的安塞腰鼓多媒体的展示,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老师紧紧扣住课文特点,引导学生以各种方式朗诵课文,看得出学生是沉浸在了安塞腰鼓的氛围之中。但有一点,老师忽略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而这,恰好是文章的点睛之笔。安塞腰鼓,它是在“从来不曾响过”的宁静中响起的。“冰冷的空气”、“恬静的阳光”、“困倦的世界”,安塞腰鼓訇然震响。这是起于沉寂。当安塞腰鼓“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它止于寂静。这寂静正意味着黄土高原的贫瘠、苦难、闭塞,以及它的多少年多少年的一成不变。而安塞腰鼓则正是起于这样一种状况下的抗争、呐喊与宣泄。读安塞腰鼓,不止是要一点激情,不应该是一种喜形于色。它应该是爆发式的,呐喊式的,震撼式的﹗准的取材才更有助于朗读。

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要求我们能够创造性地进行“教材处理”,同时也给我们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要求教师站得更高,看的更远、更宽,树立新课程意识,以新的课程理念(包括学生观、教材观、课程资源观、教学观、师生观)来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学实践、审视学生、审视教学设计,不能局限于教科书和即时的教学实效。

2.优化教学内容要紧扣目标,科学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在教材处理中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浓缩、调整、选择等艺术处理,以减轻教材的难度、减缓知识的坡度,使教学内容更趋于合理化,让教材的教育、教学功能得以充分实现。教师在处理教材过程中要注意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基础促成知识迁移,作为教学突破口,这对提高课堂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3.摸清学情,以学定教,把“教材”处理加工成“学材”。教师在处理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教材的“思路”和学生学习的“思路”来设计教师的教学“思路”。既要考虑到教师教学行为,又顾及到学生学习行为。

4.挖掘教材内涵,达到“三维目标”的整合效果。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渗透“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升课程功能,体现素质教育理念。

二、一根绳,环节要紧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之间有效互动的生成过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并不是说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僵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有教学方案的设计,还要在教学方案中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下时间和空间,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仅仅局限于认知,还应该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其他维度;目标要有弹性,要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坚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的原则;教学设计重全程关联式策划,重从何处开始,如何推进,怎样转折等。这样的设计,较以往精细的提问、预定的标准答案,写下教师上课的每一句话,计算好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所需时间的教学方案来说,留下了很多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可变性,才使教学贴近每一个学生的实际,使师生积极互动,发挥出创造性来。

在本次语文组活动中,我上的是《孙权劝学》,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情景导入(谈三国)——讲文学常识——讲故事接龙(整体感知)——猜词义(重点)——揣人物语气(难点:指导朗读)——小结课文、培养读书意识。通过这样的环节设计,我自以为是完美无缺的,但在实际上课过程中发现:讲故事接龙这一环节差点要了我的“命”——因为学生不知道该怎样讲。尔后,我反思,原因是自己备课没考虑学生的学情。试想,我把这一环节改为话剧演出,既可以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又可以让学生揣摩人物语气,那不是一箭双雕了吗?

从中我认识到,教师只有认真备好上课的每一环节,并用一条主线把这些环节窜在一起,这样,可以为一节成功的课打下好的基础。

转贴于

三、一团火,提问要巧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使他们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特定的事物、现象、定理或专题上;能够引导学生追忆、联想,进行创造性思维。一个好的课堂提问犹如一团火有助于燃烧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起求知欲望;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信息,不断调控教学程序,实现教学目标。

在听《孔乙己》,老师原本有很好的创意,让同学们在阅读了《孔乙己》以后自己提出问题。课堂理所当然的活跃起来,许多很好的问题由学生一一提出,如:“站着喝酒的唯一穿长衫的人”说明了什么?孔乙己是不是真死了?孔乙己的悲剧是谁造成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等等。老师如能循着这些问题,让学生再进一步阅读课文,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一步步地探求作解,教学应该是十分成功的。遗憾的是,老师并未对来自学生的问题作认真的处理,他只是把由学生提问当作一个教学“民主”的幌子。在走过了这个过场以后,他就一下子抛出了他自己事先已经准备好的三个问题:用什么方法写孔乙己?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作者的写作目的?引学生入我彀中。课堂一下子就跌入冷落。30多分钟的时间纠缠在第一个问题上,课堂上充斥着老师的“他说”、“你说”,结果谁也不知道说了些什么,或应该说一些什么。一堂课成了开局好整个教学又不甚成功的一个例子。留给人们许多思索。

优化课堂提问内容要兼顾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多编拟能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2.提问内容要有趣味性

提问内容的设计要富有情趣、意味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知识。教师要着眼于课文或知识点结构体系巧妙的构思设计提问,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在生疑、解疑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并因此体味到思考与创造的欢乐、满足。

3.提问内容要有预见性

提问能事先想到学生可能回答的内容,猜想学生回答中可能的错误或不确切的内容以及可能出现的思维方法上的缺陷,据此设计解答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即这堂课的主要内容,在设计课堂提问内容时应该紧紧围绕着主题构思。在课堂上,一般不宜提发散性思维的问题,以便使学生集中精力学好一课的内容。

4.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区分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提问内容过于简单,达不到启发的目的;提问内容太难,学生无从下手。要为学生搭置一些合适的台阶,让学生循此台阶拾级而上,跳一跳,摘得到,保证学生的思维经历发现的过程,而不会感到高不可攀。教育测量中的难度PH=1-W,W表示课堂内的学生总数,P是答问通过的人数。难度PH在0至1之间,提问的难度一般应控制在0.3至0.8之间,使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解答。

[参考文献]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2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

阅读的对象是文章,阅读的主要目标是读懂,这里的读懂是层次分明的能力系统。它包括阅读主体对语言的认知,对文本负载的重要信息的提取与整合,对文章内容与表达方式准确地加以分析和概括;简单的说就是认读与解读这两个环节。作为文学作品,还要进行鉴赏和评价。

认读虽简单,但也会受学生选择不一的干扰,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归纳,将学生的疑惑归结到一个焦点上,然后顺利有序地引出更高层次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个被认准了得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大众化”的。解读,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文章的方式方法和表达的内容。就像写文章一样,阅读也该有一个整体思路,这个思路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在这一轮回环中,教学要从学生的差异性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内容,由认读到鉴赏,甚至到评价与创新,应体现出梯度。每一个阅读者都可以在其中发挥尽可能多的专长:善于组织的就去组织,善于观察的多谈观察所得,善于思考的积极表述思想,善于辩论的要让他畅所欲言,善于表演的要鼓励他表现自我……每个阅读者都能怀有奋发向上的情绪的话,最终会产生强大的整合效应。

在教学设计的梯度化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的发挥程度、专注投入程度、思考深化程度以及问题解决问题的满意度都趋于最佳状态,才能各有所得,各有提高。

三、改进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教学信息呈现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而备受学生欢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自己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当前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件的功用,要树立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应该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教学对象、切合教学内容的课件。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抒情类文章 文本解读 教学实践

纵观当下的一些语文教育名家,他们在教学抒情类文章时虽技巧不同,但都牢牢抓住了文本和学生、体悟和建构之间的联系,从感知到渗入再到情感,由字词及句段再到篇章,这纵横的联系构成了一张交织、盘旋的“网”,网住了学生的心,语文教学实现了学生素养的提升。“抒情类”文章是“文道结合”的代表:这里的“道”更为纯粹,因为它包含的是最美好和最真实的情感;这里的“文”也更为华美,因为它是奔涌在规范里的活水……

笔者试从“解读文本”和“教学实践”两方面,来谈谈对“抒情类”文章教学的思考。

一、抒情类文本的解读是一个发现、筛选、整合的过程

1.枪挑一条线,剑刺点点红。“叙事抒情类”文章可以以事件发展的顺序为线索,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综合考量入手,理清文章的各部分组合及其相互的关系。窦桂梅老师的《幸福天堂〈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中体现的就是将学生置身一个特殊的时间下特定地点一些特别的人物所发生的故事大背景,去层层深入地探究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外在表象下的丰厚人性。

如此,才能将文章的主题体现出来,才能将作者的情感和读者的情感在丰厚的理性依据的基础上联系起来;正是各部分之间的紧密联系才使得文章的表情达意如此真实可感。

2.要黑虎掏心,须隔山打牛。许多“抒情类”文章是通过塑造一类人物的形象来展现文章的思想内涵的。抓住特征性人物的特征性描写进行品评的同时,去分析、体会事件中其他相关人物的表现及其情感,就如同“百川汇海”,最后将所有的情感指向文本的主旨,丰富了文本的内在价值。

表现人物形象的鲜明和丰满,正须借助文本中围绕中心人物进一步展开的相关语言文字。如《和他的大黑骡子》中,塑造了、方副官长、老饲养员等有血有肉有感情的革命者的生动形象,由这些形象升华出“大黑骡子”这一内隐着“默默为革命流干最后一滴血”的崇高形象。

3.跳出三界外,心系五行中。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或是赏析,一般是立足于单个文本所体现出的“工具”“人文”的价值思考,而主题单元式教学模式似乎为解读教材的单个价值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在此类模式效应得以实证的基础上,我们还可大胆地依据学生的知情特点、发展规律,以一个“非主流”但却不失恰当的角度去审视、剖析、重构教材。

《安塞腰鼓》这篇文章的一大特色是语言艺术之美。如上所述,可另辟蹊径式地引入与“安塞腰鼓”相关的系列视听和阅读素材,将壮观画面、飞扬思绪、激荡情怀与具体的语言联系起来;也可发掘“状物抒情”类的同类文章,通过比较揭示这类文体的共同点,即扣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运用丰富的句式、优美生动的语言来抒感。

二、抒情类文本的教学是一个酝酿、生成、喷薄的过程

1.“感同身受”的“理性”。抒情类文体的内在价值不能仅靠第三方的转述、灌输去传递,教师自身也应作为一个感受者参与其中。以课堂教学目标为起点,教师不妨换位考虑自己是否能通过课堂学习达成,尤其是情感的目标,如果教师最终连自己也无法感同身受,那又怎能对学生有所要求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与“抒情类“文体所表达的情感一致的情境或让学生参与与这种情感相类似的体验。如教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时,要充分借助各种手段激发师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可以用《祖国览胜》的风光视频,表现大自然的声音的音乐等。

2.“依枝摘花”的“重锤”。“抒情类”文章于学生的学习价值而言,丰富语言储备和获得情感熏陶同样重要。这类文章中包含着大量的比喻、夸张、排比、顶针等的经典修辞方法和精巧句式、段式,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部分。

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我课前了解到学生羞于表达、课堂参与积极性不高,就将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内在情感感悟和外在语言交流中来确立为教学主要目标。在教学“感受母爱”这一重点时设计了仿照文中句子说话的小训练: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抢过去,而我却边走边玩。学生很踊跃地产生了许多精彩仿句,如:“每逢母亲生病,她总是强忍着,而我却照样让她服侍。”

3.“涓涓汩汩”的“井喷”。“抒情类”文体的教学讲究的是层层深入、重点突出。课堂参与者的情感总有一个逐次变化、递进的过程,教学设计时要尽量体现出环环相扣的情感脉络,体现出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有效策略。

《桂花雨》中感受“摇花乐”和体会“思乡情”是一个相扣的情脉,通过对“闻香”“摇花”“品食”来表现“摇花乐”,借助母亲的感叹来表现“思乡情”。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阅读教学不仅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究。

一、更新阅读教学观念

传统语文教学观把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语文教学最根本的目标,而新课改则更关注学生现实的、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在学生现实经验的基础上,强调经验与知识的整合,使学科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发展资源,使文本为教学对话提供话题及创设情景。因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自身观念,树立全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同时,还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初中生的心理过程和心理流向,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结构和课堂教学设计的依据。

二、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能代替学生的阅读与理解。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学生阅读的过程应该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形成正确有价值观,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阅读是间接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应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控制信息的专制的权威。教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把“点拨”、“启发”、“引导”、“激励”留给自己,把“阅读”、“理解”、“领会”、“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应该培养富有创意的读者,而不能培养人云亦云的听众。教师应该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并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如朗读、默读、诵读、精读、略读、浏览等。还应注重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丰富积累。

三、改进教学手段进行阅读教学

利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与声音、图像、动画等有机融合,教学信息呈现出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而备受学生欢迎。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传媒资源的独特价值。首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常要营造氛围,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教师应整合文字、声音动画、视频等媒体,以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尤其是在课文导入及作品赏读的过程中,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真实生动的视频等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沉浸在美妙的语言世界。比如,在教学《安塞腰鼓》时,自己截取了同名电视散文中安塞腰鼓表演片段动感十足的画面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铿锵有力的诵读给学生深沉的情感震荡,这样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教学情境。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当前很多学校都配有多媒体设备,语文教师要正确看待课件的功用,要树立课件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应该在吃透教材、理解文本、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设计适合教学对象、切合教学内容的课件。

四、改革阅读教学评价方式

新课标中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考查和评价,重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和自身的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阅读的评价应随时进行,及时评价。阅读教学不能搞标准化,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所以评价应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性格特点及学习基础来制定不同的要求,实施多角度评价。

五、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

学习语文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也决定了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打开学生学习的信息通道,让学生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1、强化课内外结合

以往的语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的预习,但预习往往是局限于课本内的,而且局限于上课前的,这样做是不够的。如:教学《伟大的友谊》时,可以让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各种资料,而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外阅读与生活实际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的伟大。这样,教学中对文本既有阐释,又有质疑,课内外信息互相结合。

2、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打破了以往师生简单的信息交流,增加了生生互动。而且小组合作学习,增强了学习活动的亲切感。在教学《伟大的友谊》一课时,不管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伟大友谊的理解,还是对某个重点段落的朗读,都可以进行小组方式讨论,交流。这样做,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5

2.学校制度建设要重视人文意蕴周新高

3.名师是怎样炼成的王庆欣

4.校长开会"三忌"朱向明

5.班级读书会的开展策略李志明

6.谨防德育实践中的"不道德现象"熊伟荣

7.小学生榜样教育的几点思考万成

8.负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李建文

9.有眼不识"泰山"伏艳梅

10.表扬不应忽视的细节龚藻吉,董彦健

11.课堂教学语言运用要得体黄俊

12.有效课堂的四个体现刘兆奎

13.走出家长会的"盲区"翟光法

14.还教育一份宁静徐吉志

15.深入开展读书活动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张晨晖

16.语文课如何葆有语文的学科个性——关于"言语形式"教学的一些思考张弟伦

17.追问:小学语文课堂生成的精彩祝瑞松

18.寻找概念教学"失度"与"过度"的中间地带庄海翔

19.数学课堂的评价语言分析周军英,孔庆瑾

20.与文本融通:作文起步新思路樊裔华

21.取消晨读,英语教师该如何应对何海燕

22.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探索赵丽洁

23.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会质疑曾木英

24.活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陈亚梅

25.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平衡艺术"——从《鲁班和橹板》教学片断偏离课堂目标谈起臧吉瑜

26.计算法则要教吗龚秀英,邱贻根

27.《钱学森》教学设计衡成荣

28.《麋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韩非

29.《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列表》教学设计薛志华

30.《比较》教学设计汤婉芬

31.国外小学安全教育及其启示刘亚轩

32.从"小泡泡"看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导学功能——以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徐华良

33.建立小学数学作业档案的实践与思考徐伟平

1.知识意义在教学中的回归周云

2.强化常规管理促进学校发展周勇

3.培养校长的"合力"杨新春

4.例谈校长与教师谈心的误区吕赟

5.班主任文化建设的思考王丽娜

6.低年级学生自律行为的培养孔德英

7.班级主题教育活动设计的策略骆美福

8.心系责任,用爱心和智慧育人张世应,张世贤

9.班级文集,我爱你王艳

10.在"教"与"研"的结合中成长王斌

11.课前如何"读懂"学生陈华忠

12.小学科技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的调查胡述龙

13.让习作评语送给孩子一份好心情周鸿斌

14."学生在校时间"的法律解读及对策张俊

15.教育因等待而精彩肖永春

16.也谈语文倡简马之先

17.如何使情境创设更有实效王玉东

18.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认知起点林小平

19.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育人目标的实现张淑芹

20.小学语文教材中科普文的价值取向与教学策略探寻洪爱娟

21.把握"练机"找准"练点"——课堂即时练笔的思考和探索项飞

22.让思维训练成为数学活动的"灵魂"戎曙光

23."慢慢"地学:改变数学课堂低效现象的策略祝万英

24.Storytelling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周慧艳

25.倾听:成就数学之美顾尧根

26.送别诗:"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董海

27.《饮湖上初睛后雨》教学设计陆青春

28.《安塞腰鼓》教学设计邵军

29.《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卢崇金

30.《折纸》教学设计王志民

31.回归教材是小学数学命题的应然选择姚新付1.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能黄曈山

2.构建教研组文化推动教研活动开展何飞鸣

3.塑造学校精神是推动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沈黎明

4.校长评价制度:学校发展的应然选择袁开文

5.增强班级凝聚力的对策分析崔瑞雪

6.重新点燃老年教师的教育激情王鹏

7.适应儿童发展的社团校本课程建设潘秀玲

8.明确责任强于说教叶士舟

9.放下面子更能赢得尊重张卫华

10.要尊重学生的差异王慧

11.公开课应把握好四个"指向"王晓燕

12.高效:学科教研活动的永恒追求冒金彬

13.正确应对家长的请客送礼李建

14.小学礼仪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实施孙军,张乐天

15."朽木不可雕"的追问与反思余明星

16.语文课堂应当重视默读吕赟

17.加强情境创设实现交际互动——以苏教版五(上)"水浒故事擂台赛"为例孙大武

18.数学操作活动中的四个"不等式"宗晓芳

19.情境创设应关注什么周磊

20.小学科学课堂探究的反思徐良明

21.互动,演绎课堂精彩陈志勇

22.数学教学中的"画龙点睛"艺术陈建军

23.设计阅读教学的"黄金线路"李彩香

24.让思考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旋律林传忠

25.传统名篇的解读如何走出"历史的凝固"——散点解读《天鹅的故事》朱国忠

26.有效的数学课堂可以从开发习题开始陈桂明

27.《生命生命》教学设计李声智

28.《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马正军

29.《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张雷,丁浩清

30.美国小学自然科学课的启示赵海鹰

31.《统计》教学设计马仕芬

32.小学语文"快乐作业"的思考与设计冯敏

33.教学与管理来稿注意事项1.儿童需要自己的教育方式朱国忠

2.校长应该做价值引导的旗帜孙剑,王有鹏

3.小学生大课间活动安全事故的防范王元军

4.学校特色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受益张达红

5."制度体检"也应成为校园制度贾

6.班级管理要多留"空白"郭辉雄

7.做好批评后的跟进工作冯凯

8.老师要敢于承认"不知道"朱向明

9.教案管理应做好"三个转变"陈华忠

10.让孩子健康成长史海燕

11.课件不是优质课的必备顾启洲

12.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题三要素钱新建

13.莫让"家访"变"校访"马志响

14.不能把家庭作业卖废纸李飞

15."善用"错误"盘活生成资源张宏军

16.语文教师要提升教学敏感傅登顺

17.把握应用题教学脉络降低应用题教学难度陈建林

18.透视小学英语教学低效教学现象唐志新

19.小学数学学习提纲设计的"四性"李金飞

20.引领学生走进古诗的意境江和平

21.善用对比细读提高阅读教学实效——例谈提高低年级阅读教学实效的点滴做法林卫红

22.用活动引领数学课堂颜林忠

23.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李其进

24.科学探究活动中误区现象剖析及对策章建萍

安塞腰鼓教学设计范文6

当学生发现老师讲解之外,还有些许空白,他们会主动地去寻找、去填补,此时他们就是在自主学习,就像是学会飞翔的鸟要去寻找自己的食物,他们会觉得凭自己的获得这份食物更香甜。因此教室上课切忌面面俱到,要放飞学生思维的翅膀,让学生自主地去学习,让他们尝尝自己获得知识的快乐。

一个优秀的教学过程是一首耐人寻味、充满诗意的诗,一首好诗不是把要表达的实物全描述出来就行了,还需要留下点遐想让学生去品读。同样,一个好的教学过程不是完成了知识的传授任务就了事了,而应该是不仅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且还要给学生的发展留点余地,这就是我们要说的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

那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是导语设计留白――留出疑惑的空白给学生

在上每一堂新课设计导语时,都用问句的形式,巧设留白,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这样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学生就会以百倍的心思进入文本寻找答案。我在设计《列夫・托尔斯泰》一课的导语时,用对比的手法讲述有这样一个人,他很矛盾,那他到底是谁呢,这时我并没有说明白,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寻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形象特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教材处理简约化――留出时间的空白给学生

先是对教材文本内容进行删繁就简。一节课时间本有限,若面面俱到,什么知识点都讲解,就会蜻蜓点水,学生到最后也是泛泛的接受,而没有深切的感受。而如果简化头绪,精选内容,拈出最精要的一处或多处,有针对性地进行读写训练,这样训练范围缩小了,学习深入了,体验也丰富了。我在教冰心的《观舞记》,这篇文章篇幅长,如果每段就讲,那势必抓不住重点,所以我只就其中重点的八个段落进行精读精讲,把重点放在这上面,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其他的章节就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弥补。

再就是在文本挖掘面上也可酌情处理,深浅度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确定。我在教郭沫若的《雷电颂》,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两个板块:屏气凝神听雷电、酣畅淋漓听雷电。第一个板块主要是听音乐激情导入。听老师范读进入文本,引导学生通读课本,初步感知,体悟屈原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的感情。第二个板块主要是品味语言,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勾画出最打动你的地方品读并交流。这占去了全节课一半以上的时间,大约有四十人发言,课堂气氛热烈。我看到在交流中学生真正体会到,屈原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三是留白拓展的形式多元化――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语文教学“留白”的特点是: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在留白中,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陶行知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他有句名言:“人身有两个宝,双手与大脑。”教育学生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或“悟”,或“做”,或“记”,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必将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皆可找到用武之处,从而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和学生学习的信心。比如我在将《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不同学生对于勒的结局给予了不同的想象,课堂上妙语连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往的课上,老师总会添加一个漂亮的尾巴,来几个精彩的口头作文片段。而我更注重实效,更注重多元化,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四是教学留白活动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教材就是例子”的观点早已为广大誉为教师所接受。那么教材如何使用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学习,让他们愿意学乐意学、学得好,达到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上多层面的收获呢?教学策略活动化,将死的文本变成可操作的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我在教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时,将课堂分为两个活动。其中有个活动是写真集,通过多层次的朗读文本后,学生将文本中紫藤萝转化为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淡紫色和花朵和淡紫色的芳香。这个活动是综合能力的训练:第一学生要将文中描写紫藤萝精彩的语句画出来;第二学生要对描写紫藤萝的文字进行想象,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第三学生要把脑中浮现紫藤萝的画面,用自己的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既训练了读写的能力,又训练了思考和写作的能力。

由于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时间有限,不少老师感觉时间不够,进度难以完成,因此加大课程教学的容量,往往形成“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无闻的听”的灌注式的、单向的信息传授的局面。在教学中设计几段时间空白或语言表达时注意抑扬顿挫、重轻急缓,这样造成的暂时性的时间空白可以留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回味的空间、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张弛有度,跌宕起伏,时似小桥流水、恬静舒缓,时似狂风骤雨、高昂激越,形成一种对学生的“召唤”效应,使学生产生“填补”的心理趋向。

五是教学留白形象化――用朗读、影片、歌唱等形式的留白调动学生丰富的想象,从而让学生在留白语境中体会感情、学习语言

空白不是虚无。艺术中的空白和充实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他们和谐的统一于艺术整体之中,即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有限的形式反映出无限丰富的内涵。同理,在语文教学中“留白”并不是什么都不干,而应该是系统地、全面地、多层次、多角度地设置空白,给学生以消化、吮吸、发现、体验的广阔天地。如果老师上课提出的审美要求刚好契合着学生的平均水准,不需要他们过多的思考,想象力的参与几乎为零。

我在教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时,因为没有亲眼看见陕北地区震撼的腰鼓,所以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学生。因此在上新课前,我把网上下载的腰鼓影片先给学生观看,但是在看时注意腰鼓的场面、鼓声、后生们和舞姿,看完之后打开课文,在研读文本时作者是不是和你的感受契合。学生在观看时已有自己感受,再看课文,相比较,会对其中优美的语言有很深印象。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适当使用“留白”艺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累学习经验。要用好这一教学艺术,需要教师在学生一产生困惑处留下空白,空白的内容应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匹配。如果在不该设留白的地方,那学生根本无法领会,那教学过程就无法继续下去,这样的教学是失败的。教育者,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都应该给孩子留一点时间、空间,让他们去思考,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维的翅膀交还给孩子,让他们看得更高更远吧!把留白移植与于语文课堂教学中,是我们的语文教学具有诗的美感,艺术的气息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