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1

我认为记叙类文体“主问题”设计可以从以下角度探究:

一、从文章的题目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甚至是文章灵魂的再现。记叙类文章的标题往往体现了作者别具匠心的构思,有的标题本身是文章的线索,有的能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内容、主要事件等。《背影》一文,题目便是文章线索;《老王》《闻一多生的说和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等题目告诉我们写作的对象、内容;《散步》《智取生辰纲》等题目告诉我们主要情节事件;《变色龙》《爸爸的花儿落了》等题目含义深刻,或揭示人物性格主要特点,或一语双关。教师要结合文本悟出题目中蕴含的信息,并围绕题目精心设计主问题,达到牵一发动全身,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效果。

在《散步》一文的学习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确定的,你觉得这个标题好吗?请你换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目的在于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学会围绕中心事件、主题、主要人物等不同角度拟题。

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教学中,在第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两个主问题:(1)阅读全文,划分结构层次,找出在文章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2)作为学者与革命家的闻先生说和做各有什么特点?他做了什么?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以上主问题,便于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词语“说”和“做”,迅速理清文章脉络,并抓住重点分析人物、概括情节。

二、根据文章特点设计主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与七年级下册的记叙类文章有的采用一事一理的结构形式,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有的从生活中的小事物身上领悟人生的哲理,如《蝉》《贝壳》;有的通过写景表达自己对大自然与生活的赞美、喜爱,如《春》《济南的冬天》;有的回忆往事表达对生活、人生的感悟,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风筝》;有的介绍名人的事迹,如《我的信念》《邓稼先》。根据文章的不同特点,可以从表达方式、概括内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体会文中蕴含的感情等不同角度设计“主问题”。

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第一课时的主问题可以设计为: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给了作者怎样的启示?这一问题既能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训练概括问题的能力,又能体会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一事一理。在《走一步,再走一步 》第二课时的学习中,主问题可以设计为:文章哪些地方通过描写使文章生动具体?通过此问题可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与人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为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个主问题提出的序也具有科学性,第一个侧重于整体感知,第二个侧重于引导学生研读文章。如《邓稼先》一文,使用了小标题,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因此可设计以下主问题:(1)罗列文中使用的六个小标题,从中找出文章拟小标题值得你学习的地方。(2)找出第二个小标题中使用议论、抒情表达方式的语段,体会抒情、议论与记叙的关系。

围绕第一个主问题,学生能总结出:小标题必须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使用课文中的有概括性的句子,也可自己概括,字数不要求完全相等等特点。通过第二个主问题,让学生能体会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特点及在文中起的作用。

《猫》这篇文章的难点在于主题比较深刻,引人深思。为了突破难点,可以设计以下两个主问题:(1)通读全文,概说猫的生平。(2)“我”面对三只猫的亡失的情感是怎样的?为什么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第一个问题的设置意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为分析理解主题做好铺垫。第二个问题的设置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探究其内在的深层原因。主问题的设置层层深入,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以上教学中设计的主问题,都是教师精细阅读文本与精心思考教学的产物,都能构建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引导学生较长时间的阅读与思考,减少了教师提问的随意性,从而优化课堂,达到有效教学。

3.从文中的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入手

记叙类文章非常注意开头的领起、中间的衔接过渡、结尾的卒章显志。因此,要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阅读,以较短时间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主旨。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围绕关键词、关键句、关键段设计主问题,达到以点带面、牵一发动全身的效果。我设计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第一课时的第一个主问题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题目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第九自然段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二个主问题是:第一段哪个词确立了第一部分的感情基调?作者为什么认为“百草园”是“乐园”?这两个问题紧紧围绕关键段、关键词来设计。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2

职业中学的招生对象主要是初中毕业生,其教育目的是对中职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和文化基础知识的再次提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进入社会后成为各行各业中的实用型人才。然而,在职业中学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下,虽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学生职业道德、思想素质的培养上存在着许多问题。因为职业中学的学生叛逆心理强,因在初中、小学时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而对老师的教育有抗拒排斥心理,而学生本身不管是学习还是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意识上都有很大的问题。

职业中学的学生,往往是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而行为习惯、人生价值观等都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职业中学的学生难教又难管的现实。同志曾多次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做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面对职业中学学生缺乏应对问题的能力、担负责任的勇气以及战胜困难的毅力的现实下,如果进行机械式的说教和高压看管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因此,我们要加强对职业中学德育工作的研究和思考,只有对德育工作加强研究,才能在科学的基础上建设好德育工作,从而提高学校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水平,全面推进职业中学素质教育,完成国家和人民赋于我们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光荣使命。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班主任管理和语文教学经验,对如何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求提高职业中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和德育教育工作水平。

二、职业中学学生表现出的心理特征

(一)理想信念方面

当前中职学生在思想上大多不求进取,对自己的前途持悲观态度,认为自己上中职学校没有出息。在中考失利后进入中职学校,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在学习上持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没有明确的目标,而缺乏学习的动力。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职业理想模糊,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认为学到的知识将来不一定有用,在中职学校学习,只是想混个文凭而已。其突出表现行为为意志消沉、贪图安逸、生活懒散等。

(二)行为意识方面

在行为意识上面,中职学生侧重于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以个人意志为出发点,只追求自我的满足而不考虑行为的后果,有的则甚至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了别人的痛苦之上。主要的表现行为为损坏公物、扰乱秩序、打架生事、抽烟、酗酒、赌博等。

(三)纪律卫生方面

中职学生在纪律卫生方面的表现也突出的表现出了自己做事的一种随心所欲,他们强调自由、随便,没有时间观念,纪律约束、卫生意识较差。主要表现行为为迟到、早退、旷课;在自习和就寝时讲话、随意进出;生活用品不全;生活惯不好,不讲究公共卫生,乱吃、乱吐、乱扔等。

(四)勤俭自律方面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有劳动观念淡薄、不注重勤俭节约、自律性不强、行为自控能力差等行为现象。日常表现为乱花钱、奢侈、佩戴首饰、染发、比吃穿、拉帮结派等。

(五)礼仪交往方面

在礼仪交往方面,中职学生普遍存在不善交往、不注重自身形象、不懂礼仪常识、不会使用礼貌用语等现象。一部分学生将自己的心包裹得严严实实,老师、同学很难走进他们的心扉;一部分学生对抗情绪比较严重,老师说一句,学生抬杠两句,在老师面前站得歪东倒西,说起话来摇头晃脑;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是发挥失常才进了职高,就看不起其他的同学,造成很多同学之间互相看不起,班级人心涣散,没有凝聚力;一部分学生根本听不进家长的忠告,不愿意与家长沟通,甚至故意违背家长的意愿。主要的表现行为为不谦恭礼让、不尊敬师长、不诚实守信等。

(六)心理障碍方面

中职学生因为在初中毕业时没有考上理想的高中,如今进入职业中学的事实使他们失去了目标和理想,使得他们变得思想颓废,没有信念,也没有了远大的人生目标,失去了少年应有的活力和朝气。

三、职业中学班主任应具备的能力素质

(一)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作为班主任,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这样才能从学生细微的表现中,捕捉到学生在思想感情上的起伏和变化,从能够科学地预测学生问题的发展趋势,才能将问题在萌芽状态下解决。笔者是职业中学的一名班主任,在笔者的班上曾经有一名同学,在上课的时候表现出精神萎靡不振,而且还时常叹气,笔者发现这名学生的异常表现,觉得他在思想上可能出现了什么问题了,于是通过对其身边的几个好朋友沟通了解到,原来他在追求本班的一名女同学,但是这名女同学不理他,于是他以为女同学在跟外校的一名男生谈恋爱,这让他有了一种受挫的感觉,于是他就像想找十几个人去外校打另那名男生,试图用武力来夺回心中的所“爱”,在了解了情况后,笔者多次找该同学谈心,及时的对其进行了心理疏导,避免了一场校园斗殴事件的发生。

(二)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的好话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也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通过准确的语言表达,才能将自己的思想、感情、知识、意愿和要求准确的传达给学生。许多优秀的班主任,他们不仅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而且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反之,有的班主任则语言单调、内容空洞,甚至使用粗俗语言,尽管他们的目的是想教育好学生,但这样的语言表达往往会适得其反。如针对上课爱打瞌睡的学生,怎样才能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是每一位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笔者在一次上课期间,选择给学生讲述一则寓言故事:有一天,一个人在沙滩上散步,突然听到一个声音“捡一些石头和贝壳放进你的口袋里吧。于是这个人下意识的捡了一些放在了口袋上,等她回去拿出来看时,发现这些石头和贝壳都变成了金子,这个人有高兴又后悔,高兴是因为他得到了这些金子,后悔的是当初没有多捡一点。其实我们学习有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如果我们能在校期间,利用学校的优秀资源多学点知识,将来又何愁不能在社会上立足呢?通过这段寓言故事的讲述,班上的学生打瞌睡的情况大有好转。

四、职业中学班主任做好德育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策略

(一)抓住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

笔者作为职业中学的班主任,还担任着中学语文教学的职务。而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不仅是方法,而且也是时间问题,因此,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应当利用好教学时间,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1.利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德育目标,进行有针对性地德育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起坚定的职业信念。

(1)迁移文本主旨,择机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

在职业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健康、向上的细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缺乏自立的实际情况,巧妙的运用文本知识来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笔者在教授《致橡树》这首诗时,讲述了这首诗的所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很容易的就理解到了这首诗所表达的“女性不能从属于男性,不应利用爱情攀高富贵,不能只是痴情附和”的爱情观。这时笔者给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对这首诗歌表达的情感有什么理解?在我们的生活中,要怎样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通过这一问题,学生们展开了讨论,有的说爱情没有富贵贫穷之分;有的则用一句“爱情不是你想买就能买”的歌词来形容;有的说爱情是两个人的情感,金钱是要考自己的双手去争取的,而不是通过爱情。听完学生的意见,笔者就对这首诗进行了梳理,巧妙的转移的文本的主旨,告诉学生: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要学会自立、自强,靠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来成就自我,不要靠爱情等情感去获取金钱、权利,因为这样得到的东西始终不会是属于自己的。

(2)从文本中寻找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树立做人标准

在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的伟人事迹,这些伟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和为人处世的态度,教师可以借助这些伟人来帮助学生树立做人的标准。如笔者在教授臧克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开篇所引用的闻一多的话:“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让学生们讨论这句话所要表达的含义,学生们对这句话进行讨论后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既闻一多先生对待说和做的鲜明态度;接着对文章中讲述关于闻一多先生的六件事,学生们对闻一多先生的影响更加深刻,对闻一多先生产生了仰慕之情,于是笔者通过引导,让学生学习闻一多先生的品质,学习他那种潜心学术、不畏艰辛的精神和言行一致的做人标准。

2.开展丰富的语文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1)定期举行征文比赛,丰富学生的情感。

定期举行征文比赛,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地体验和观察生活,从中获得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写出来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参加活动的过程,也可以使使学生的情感更加的丰富。如对“党的生日”为题进行征文比赛,可以让学生对党所走过的曲折而光辉的历程有一定的了解;以“建军节”为题进行征文比赛,可以让感受中国人民的战斗历程和战斗精神,激发学生的拼搏意志;以“重阳节”为题进行征文比赛,可让学生学会尊重老人、懂得感恩;以“国庆节”为题进行征文比赛,可使学生主动的去了解祖国从成立以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 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定期举行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

定期举行演讲比赛,可以有效培养中职学生的胆量,从而激发他们的语言表达潜能,有效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为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加上就读中职以后其学习环境和任务的改变,他们需要一个适合自己表达和发展的空间。因此,定期的举行演讲比赛,可以让学生锻炼自己,发挥自己,创设属于自己的展示舞台。一个成功的演讲比赛,能够有利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二)做好日常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1.及时对行为不规范者开展德育工作

对日常行为不规范者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笔者采用的是“迂回包抄”的方法。迂回,也就是对行为不规范的学生进行观察、了解,查找学生的心理因素,从心理教育进行入手解决;包抄就是在找到问题的原因之后,寻求对方支援,运用多种方式,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如笔者班上一名经常性让家长为其请假,并有语言攻击倾向的学生,经过笔者的调查发现,该学生因为其家人过于溺爱,导致其在家说一不二,出了家门也发现自己说的话没有人听,使得其心理落差较大,而对周边的人产生了抵触的心理。于是笔者经过对家长、同学和其朋友的调查发现,该学生喜欢上微机课,于是笔者就建议任课教师让其担任科代表,并提醒家长对其要理性关爱,与周边的学生进行沟通,建议他们原谅他的语言过激,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帮助和关系他,这样在随后的时间里,该学生慢慢的有了很大的改变,与同学的相处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待人接物上也显得很有礼貌。

2.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系统德育工作

(1)利用社会德育资源

班主任要善于利用社会德育资源开展关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进来,引到学生辨别是非,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德育典范,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先进事迹,在感受器道德震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笔者曾组织学生参与“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支援汶川灾区”的活动,让此类的活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知与行相统一,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道德架构。

(2)利用校内资源

中职学校会定期开展各种座谈会 、征文比赛以及计算机技能的竞赛等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因此,班主任要充分利用这些校内资源,鼓励并组织学生积极的参加到各种校内活动,是学习明白爱祖国就要先从爱校园开始;学会敬业爱岗就要从好好学习开始;珍惜生命就要从保护环境开始;道德的构建就要从点点滴滴开始。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实践活动

中职学校的德育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以外在教育为主的过程,而是一个以自我教育为主的过程。作为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就要发挥好德育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点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类型和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建立起“班主任、团支部、团员、入团积极分子、普通学生”的德育活动开展模式。班主任作为中职院校班级中的一个引导者,就要负责制订中职学社工每周的德育工作计划,并将德育教育计划传达给团支部,并联合入团的积极分子,以团结普通学生开班会课。同时中职院校的班主任还要鼓励班级的学生组织起来,利用周末以及假期的时间走上街头进行宣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环保道德等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各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符合道德规范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3.注重言传身教,陶冶学生的情操

作为班主任,其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因此,班主任的思想、行为、作风以及仪表和气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教师必须“美其德,慎其行”,不能在其自身形象上出一点点的疏漏。班主任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要带头先做到。 比如班主任要求学生不能乱扔纸屑,笔者看到地上有纸屑的就随手捡起;班主任要求学生不能带零食进入教室的,笔者就首先严于律己;班主任要求学生要讲文明、懂礼貌的,笔者就以身作则。笔者在言传身教上,采取的是陶冶情操、以情育情的方法,逐步引起学生在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其工作是任重而道远,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的探索新的方法、改进新的措施、钻研科学的管理方法以及理论,为全面实现全方位的教育、管理而不断的探索。

4.学生管理刚柔相济,重在“柔性”

自改革开放到现在,中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以及教育上都一直沿袭着“刚性管理”模式,却很少去关注人的精神领域。就目前中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特征来考虑,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而采用的“保姆式”、“警察式”的刚性管理方式,都会使中职学生在自立性和创新性上受到压抑,容易出现学生抵触或逆反的心理。因此,柔性管理显得十分的重要,它注重于人的精神世界,并通过对学生心灵的激荡以及情感的关怀,来激发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及积极的态度。而这些中职学生可能就会在班主任对他们的信任、暗示下感悟教师的用心,从而找回希望和自尊,努力的克服、弥补自身的不足,因此,这样的教育效果比“处罚”要来的,明显得多。但是,如果班主任只是片面的强调采取柔性管理,却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则会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见,班主任如果离开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来谈管理就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总之,班主任德育工作既要温柔如水,又要有穿石的力度和耐心。 如何将学生引导教育成一个有社会责任意识、有创造精神的社会劳动者,需要全体教师的长期努力。

(三)运用激励管理,优化学生管理,强化德育教育

运用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动力,使人产生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既定的目标前进。德国教育学家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说道: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作为中职院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以及师生的交流中,有效的运用激励手段,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

(1)赏识激励

不管是普通高中或是中职学生,都会将老师的赏识当做是对自己的高度评价。每当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赏识时,都会产生自身增值感,从而焕发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笔者的班级里有这样的一位女生,她经常会以写信的形式给笔者提一些改善班级管理的建议,他的建议有可行,有不可行。于是在一次即将举行主题班会的时候,我特意的将她叫到办公室,告诉她我觉得她是一个有想法的女生,因此告诉她我特别想听听对这次的班会有什么新的创意。经过了这件事之后,我发现她在上课的时候更加的投入了,而且很有自信,而她的课余时间和学习时间也都安排非常充实。因此,作为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在赏识学生的时候,不能以学生优点的多少而赏识他,而是应该不管学生的优点是多是少,只要有优点就应当要赏识他,而且对于优点少的学生更加应该要赏识他。

(2)尊重激励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过,在人的所有情绪中,最强烈的莫过于渴望被人重视。由此可见,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和尊重。当学生犯了错时,切不可当众批评,在批评教育时要讲究方法,不能一味地说教或大谈人生道理。班里有一位男生可谓是双差生,上课或睡觉或讲话,从来不写作业,上学也不带书包;不尊重老师,不参加班级或学校的集体活动,破坏欲较强。于是,我把他的家长请到了学校,不同的是我并没有向他的家长宣泄对他的诸多不满,也没有用厉声厉色的语调来批评他在学校所犯的错误和其家庭教育的失当,因为习惯和性格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方面造成的。在了解了“历史原因”之后,我给其家长提出了配合学校教育的几点建议,然后家长也风平浪静地走了。家长来过学校一事,我并没有让班里的其他学生知道,可谓是给这位学生“留足了面子”。第二天上午,我用赞赏的语调对他说,听说他的篮球打得很好,他不语;下午班会课,从不参加学校活动的他,主动请缨校新生篮球赛,为我们班打入决赛起到了关键作用。

(3)帮助激励

这个阶段的学生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烦恼,有学习方法上的;有与同学相处不融洽的;有青春期朦胧情感方面的;有家庭方面的(有很多学生父母离异或家境非常贫寒)等。有时学生会在周记里明显地道出来,有时则只是写在他们忧伤的脸上。班里有一位男生,胆小怕事、内向(但自认为活泼开朗,可能是渴望成为这样的男孩)、精神恍惚,在仔细询问之下,才得知他对英语有“一种无法排解的恐惧”,这种恐惧从早上醒来开始就伴随着他。于是,我帮助他制定了一个适合于他,也可让他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这样,学生的顾虑少了,学习、生活更充实了。在帮忙学生的同时,要替学生保守秘密,如家庭方面的,“情感”方面的等。

(4)信任激励

信任学生各个方面存在的优势,尤其是工作能力方面的。在一次开展主题班会之前,我询问学生有谁希望当主持人的,有谁愿意表演小品节目的,有很多学生都举手了,其中很多学生在平时没有“出众”的表现,我基本上一一满足了他们的愿望。在开主题班会之前,我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导,充分相信他们的能力,鼓励临时发挥和自由发挥,结果主题班会开展地非常成功。有很多学生在后来的周记中描述了自己表演和主持(有四位学生主持,有两位非班干部)所带来的成就感。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3

一、文献实证

文学研究的主要依据是文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以及佛道文献,重点是集部。掌握第一手的文献是研究得以展开的基础,没有文献的积累,研究是无从谈起的。只有在文献掌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才能采用适当的方法得出恰当的结论,由此可见在文学研究中文献的重要性。考辨是文献搜集之后更重要的工作。由于年代久远或作伪等原因,一手文献资料并不都可靠,其中存在虚假的材料,这时首先就应该将其剔除出去,然后在真实可靠的文献基础上开始研究,否则难以得到客观合理的结论。比如,《周礼》虽然是儒家经典之一,但其最终成书是在汉代,其中的很多内容并不是周代的,假如有学者不经考辨完全以此为据来研究周代礼制,就存在很大问题。再如《尚书》有古今之分,但都被作为经典而为学者尊崇,宋代朱熹虽明确对《古文尚书》表示怀疑,但没有定案,直至明清之际,学者阎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才最终认定东晋梅赜所献《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是伪作。在现代学术史上,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诗歌史、美学史上的经典文献,尽管相关研究著作非常多,但人们对其作者和产生时代其实是有疑问的。1994年陈尚君、汪涌豪在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上提交《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辨伪》一文,认为《二十四诗品》并非司空图所作,此文一出,引起了热烈讨论,因为一旦证实此书是伪书,它的产生时代就会从唐代变成元明时期,那么以往的研究结论有很多将被推翻,相关的研究史也将改写。《二十四诗品》的真伪问题提出后,既有赞同者也有反对者,到现在已经20多年的时间,还不时有文章探讨这一问题,就双方所持证据来说,都难以使对方完全信服,所以目前只能是存疑。但是,这一问题的提出本身就有重要的意义,即它再次强调了文献的重要性。文献首先要注重真实可靠,但并不是说凡是伪书就毫无价值。陈寅恪说:以中国今日之考据学,已足辨别古书之真伪。然真伪者,不过相对问题,而最要在能审定伪材料之时代及作者,而利用之。盖伪材料亦有时与真材料同一可贵。如某种伪材料,若径认为其所依托之时代及作者之真产物,固不可也。但能考出其作伪时代及作者,即据以说明此时代及作者之思想,则变为一真材料矣。中国古代史之材料,如儒家及诸子等经典,皆非一时代一作者之产物。昔人笼统认为一人一时之作,其误固不俟论。今人能知其非一人一时之所作,而不知以纵贯之眼光,视为一种学术之丛书,或一宗传灯之语录,而龂龂致辩于其横切方面。此亦缺乏史学之通识所致。280因此,我们对文献之真伪不能不顾,但也不要执着于真而对假的材料全部弃之不用。辨别伪书是有一套方法的,明代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提到辨伪八法,梁启超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辨伪十二法:一、其书前代从未著录或绝无人征引而忽然出现者,十有九皆伪;二、其书虽前代有著录,然久经散逸,乃忽有一异本突出,篇数及内容等与旧本完全不同者,十有九皆伪;三、其书不问有无旧本,但是今本来历不明者,即不可轻信;四、其书流传之绪从他方面可以考见,而因以证明今本题某人旧撰为不确者;五、真书原本经过前人称引,确有左证,而今本与之歧异者,则今本必伪;六、其书题某人撰而书中所载事迹在本人后者,则其书或者全伪或一部分伪;七、其书虽真,然一部分经后人窜乱之迹既确凿有据,则对于其书之全体须慎加鉴别;八、书中所言确与事实相反者,则其书必伪;九、两书同载一事绝对矛盾者,则必有一伪或两俱伪;十、各时代之文体盖有天然界画,多读书者自能知之,故后人伪作之书有不必从字句求枝叶之反证,但一望文体即能断其伪者;十一、各时代之社会状态,吾侪据各方面之资料总可以推见崖略,若某书中所言其时代之状态与情理相去悬绝者,即可断为伪;十二、各时代之思想,其进化阶段,自有一定。若某书中所表现之思想与其时代不相衔接者,即可断为伪。前人总结的方法对当今的学术研究很有借鉴意义,除了研究方法的启示,他们严谨治学的精神也时刻提醒着当今的学者。

文献实证的另一个具体表现是年谱编纂,其学理依据则是孟子的知人论世说。通过年谱来显示一个人一生的经历和他所处的时代,并把文学作品按照时间编年,就能了解具体作品的创作背景,为作品的解读建立历史的根据。但在实际操作中,或者由于材料有限人物的事迹不能完全落实,或者由于考订有误造成人物事迹错误,作品编年也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有时候运用年谱―作品的方法做研究,容易导致穿凿附会。面对如此问题,学者就应该多闻阙疑,不要强作解人。可这样说,并不是不追求史实的准确性,而是为了更符合真实。就实际的研究成果来说,采用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著作,如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邓广铭《辛稼轩年谱》、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等。与年谱密切相关的作品编年也是文学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很多作品集的整理都有编年的部分,在实际的研究中,更会处处用到。

实证研究的文献主要是传世文献,但随着考古成果的涌现,地下出土文献也受到学者的高度重视。20世纪,王国维运用二重证据法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针对敦煌文献的新发现,陈寅恪指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266在唐代文史研究领域,出土墓志成了近年文史研究的热点,这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大量的出土墓志拓展了可利用的文献范围,学者可借此弥补传世文献之不足;第二,出土墓志埋藏于地下,未经后人篡改,其真实性相对较高,可以和传世文献对照,对于历史真实的认识有很大的助益。但若反思这一研究,其实隐含着危险。这是因为如果过分强调出土的新材料,人人以新材料为秘籍,则有可能导致对旧材料的忽视,所做的研究流于新材料的展览而很难有深度。

二、鉴赏批评

文学不同于历史,文学需要灵心赏悟。文学研究者必须具备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和鉴赏力,这和文献实证的研究方法不同,可称之为鉴赏批评。古代中国很少有系统严密的文学理论作品(《文心雕龙》除外),更多的是对文学作品感悟性的短评,如极具中国特色的诗话词话等。钟嵘的《诗品》被誉为百代诗话之祖,其书以三品论人,诗人之间多有源流关系,整体具有系统性,但就其中具体作家的评价来看依然是感悟鉴赏式的,往往通过描述给人一种印象,如流风回雪落花依草等。后世的文论家亦大致如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虽引入了西方的哲学、美学观念,但其形式还是传统的样式。在现代学者中,将鉴赏批评这一研究方法运用得最充分的要数钱钟书的《谈艺录》。《谈艺录》也和传统诗话一样,分为若干篇,篇与篇之间基本相互独立,具体内容是对一些文艺问题的论析,虽然也涉及文献考证,但数量较少,而且明显不是重点。此外,将鉴赏批评这一方法表现得最明显的是鉴赏辞典,如《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等,此类书对普通读者而言是很好的诗词读本,但此风盛行也产生了大量低劣作品。除了这种集体成果,一些学者也有诗词赏析之作,如沈祖棻《宋词赏析》因感受细腻、分析到位,受到学者的一致好评,霍松林《唐宋诗文鉴赏举隅》也是高质量的著作。

鉴赏批评是文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对学者的要求其实是很高的。鉴赏批评不是完全的主观臆断,它不仅需要读者具有深厚的审美积累和审美经验,而且需要读者有灵心善感,能够穿越文字的阻隔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此外,读者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创作经验,能够感知创作的甘苦,知道创作的关键所在,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评判作品的优劣,即刘勰《文心雕龙·知音》所言: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古代学者的很多感悟性论断,即使在今天看来也非常准确,这与他们既是文论家也是优秀作家有关。可在现代,由于文体、语体的差异,很多学者已经不具备丰富的创作经验,以至在古代文学研究中,艺术审美研究一直是比较欠缺的,当然这已经受到学者的重视。

文献实证与鉴赏批评是相辅相成的,二者不可偏废。优秀的学者都能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术研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闻一多是唐诗研究的大家,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绩,一方面是因为他本身是诗人,对诗歌有很好的感悟;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唐诗文献考订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朱自清说:他在‘故纸堆内讨生活’,第一步还得走正统的道路,就是语史学的和历史学的道路,也就是还得从训诂和史料的考据下手。在青岛大学任教的时候,他已经开始研究唐诗。他本是个诗人,从诗到诗是很近便的路。那时工作的重心在历史的考据。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成果主要有《唐诗杂论》《唐诗大系》,其中《唐诗大系》对所选诗人生卒年的考证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为研究者所信奉。当然,闻一多的代表作首推《唐诗杂论》,从该书内的文章题目就能看出闻一多是把文献考证和鉴赏批评综合运用的,如《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岑嘉州系年考证》是偏向考证的,《宫体诗的自赎》《孟浩然》等则偏于文艺研究,但也是以文献考证为基础的。明确提出把文献学和文艺学结合起来研究古代文学的是程千帆。1954年,沈祖棻在她与程千帆合著的《古典诗歌论丛》后记里提到:我们就尝试着一种将批评建立在考据基础上的方法。程千帆在《桑榆忆往》中明确说:文艺学在理论上解决问题,文献学在史料上、背景上解决问题,我所追求的是文艺学与文献学的高度结合。这一方法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意味着应当把版本校勘、文字训诂以及名物考订等一般属于考据学方法的研究,与批评即与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对文学家心灵的感知很好地结合起来……把考据与批评结合起来的另一层含义,又意味着应当把对作者生平与思想的探索,对作品写作的时间、地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等史实和材料的考辨,与文学的批评结合起来……同时还包含着把考据之外的其它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尽可能地运用到文学批评中来的意思,如果这种知识和方法有助于说明和解决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程先生还提到了文学研究的另一方面,即理论分析。鉴赏批评虽然强调审美和感悟,但也离不开理论分析,否则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难以有更高的提升。所以,在鉴赏批评时既要善于借鉴理论,又不能被理论左右,要从作品研究中总结提炼理论,而不是用理论来套作品。因此在具体的研究中,如何将文献与文艺完美结合没有一定的规定,需要学者灵活应用,其根本目的是解决学术问题。

三、文史互证

中国古代学术文史不分家,进入现代以后,受西方学术的影响,学科门类逐渐细化,文学和历史被分为两科,学者的知识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历史学者不懂文学,文学研究者不通历史,这给学术研究带来很多不便,阻碍了学术的发展。回顾中国学术史,可以看到一流的学者往往文史贯通,有意识地打破学科界限进行综合研究,此一方法可概括为文史互证。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4

您好!我能在故乡收到您的来信,非常高兴。这次,您又要到美国和加拿大去了。您总是为青年而奔忙。要不,我们怎么能叫您是“良师益友”呢?在此,我衷心祝愿您一路顺风。您到美国和加拿大以后,请代我感谢那些关心我的同志和朋友们,代我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工作顺利!还有,在圣诞节的时候,请代我向他们祝贺节日快乐,并说:“HappyNew Year to every one!”随信给您寄去一些贝壳和一点儿花种,请您送给在美、加的朋友们。这些贝壳是我在故乡的大海边拣到的,挺好看的。本来,我想把这些贝壳洗一洗,可是后来又想,还是不洗了,就让太平洋彼岸的朋友们,闻一闻家乡大海的气息吧!寄去的花种,我们家乡的人,叫它“长寿菊”。这种花,颜色金黄,耐风耐寒,生命力强,请您把它送给朋友,特别是我山东的老乡们。当明年花开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想起自己的故乡,想起故乡的亲人!

我在今年五月底回到山东聊城地区以后,学习和工作一直很忙,还有些接待任务。但是,我总是想在繁忙的工作中有点时间,扎扎实实地学习点东西,做点实际工作。今年九月十三日,我带着写作和翻译任务来到了威海,这使我非常高兴。因为我有了一个比较安静的工作和学习环境,还因为威海不仅是座美丽的海滨小城,并且离我的老家文登县只有九十里路。我还是第一次回老家来呢。在这三个月的时间里,我翻译完了一本英文的儿童中篇小说,还写完了自传体小说的童年部分。我想,越是在这样好的环境里,越应该珍惜时间,做好工作,您说呢?

从北京回来以后,我的身体一直还是挺不错的。在威海,我除了学习和写作,每天抽一点时间锻炼身体。比如说,用轮椅车和别人赛跑啦,和朋友打打羽毛球啦!有时候,我也下跳棋、象棋等等。尽管我在这方面是个“常败将军”,但我还是很喜欢的。当然,每天唱歌也是少不了的。

在威海期间,我还有机会参观了这里的农村。今年,我们胶东是大丰收。地里是丰收的庄稼,树上是累累的果实。社员家庭生活可好了。威海孙家坦公社的社员几乎家家都有电视机、录音机,还有好些社员家有轻骑和电冰箱呢!这里,真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呵!真使我高兴的是,我回到了祖辈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李老师,您知道吗?我的老家,就是《苦菜花》写到的那一带。我们村的名字,叫张家产村。解放以前,我的老家很穷,那个村里有好多人都是因为生活所迫,到国外去谋生了。我的祖父就是那时出去的,在国外当了四十年的石匠。我父亲十二岁那年,也因为生活所迫,到国外一家西装店当学徒,四年以后才回到故乡,在昆嵛山参加了革命。现在,老家已经不是爷爷和爸爸讲过的那个穷山村了,完全改变了模样。经过家乡人民的努力,生活已经变得越来越好了。

李老师,您一定知道“刘公岛”这个地方吧!那是当年有名的北洋水师提督衙门,“”就是写的这里。前几天,我到那里参观了图片展览和当年的一些遗址,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将来,您有机会也到威海来看看吧,我想,我家乡的人民一定会非常热烈地欢迎您。

我就要离开威海回家了。回家以后,我还是要抓紧时间把书写好,将来还要听听您的批评意见呢。

再次祝您一路顺风!

海 迪

1983年12月

海迪同志:

你好!当你收到这封信时,我已回到祖国的首都北京了,因为我是在太平洋上空的机舱里给你写信的。

我这次随中央慰问团到美国、加拿大看望我国留学人员,历时五十多天,走了二十五个城市,连同去年到美、加慰问留学人员,总共待了一百多天,访问了四十余个城市。海迪,你知道吗?你的名字和事迹,不仅早已为国内青年所熟知,所钦佩,而且已经在海外儿女中广为传颂。他们深深敬佩你的精神,把你看作我们时代的骄傲,民族的骄傲。这在我讲演中提到你的事迹,播放你的录音讲话时,从他们那种激动的情绪和强烈的共鸣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海迪,上个月我在美国曾给你写过一封短信,收到了吗?那是我正忙的时候,几乎每天都要与海外的留学人员见面、座谈,当然也要讲演,还经常放你的录音。你在信别提到了长寿菊。你说:“这种花,颜色金黄,耐风耐寒,生命力强,请您把它送给朋友,特别是我山东的老乡们。当明年花开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想到自己的故乡,想起故乡的亲人!”每次我讲到这里,都要问问台下,这里有山东来的吗?你的那些山东老乡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回答:“有!”并纷纷站起来,显得格外高兴。甚至曾经在山东工作过的同志也站起来表示接受你的祝愿。这使我想起了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歌颂的诗句:

“你不象这里的热欲的蔷薇,那微贱的紫罗兰更比不上你。”

“我要赞美我祖国底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总之,你那封热情洋溢的信打动了许多海外赤子之心。你的声音不仅在我国留学人员中传播,一些美籍华人也转录去,让自己半解华语的孩子听呢!休斯敦地区有两个女学生因车祸受伤躺在病床上,我们领事馆的沈宗美同志便特意把你的讲话转录下来送给了她们。她们可高兴了。你看,你的精神力量的影响有多大啊!

我还要告诉你,你托我带给留学人员的那些美丽的贝壳,可受他们欢迎啦!由于我们走的地方多,都不够分,每个城市的留学生只能分到几个。拿到贝壳的,都十分珍爱地保存起来。在美国最南端的海滨城市迈阿密,我在临上飞机前,把几颗贝壳送给留学生。他们不无遗憾地说:“你如果早一点给我们,我们也一定会马上去拣一些迈阿密海滨的贝壳送给海迪!”在加拿大多伦多攻读博士学位的一位香港小姑娘,也十分高兴地得到了你的贝壳。最近她还给我来信,感谢海迪给他们带去的珍贵礼品。

在这次行程中,自然也见到、听到类似你这样的动人事例。去年十二月十七日,美国报刊就曾报道了一位名叫李珮菁的台湾女青年。她是因开刀失败致残的。她虽然失去了健康,仍以顽强的毅力博览群书,还匀出精力、时间关怀别人,“坐着轮椅传播爱,残缺生命大丰收”。她说:“以前我生活得没有意义。在挫折中,我接受了很大的考验,也才活得起劲,懂得了珍惜身边每一件事、每一个人,而且每分每秒对我都无比重要。”虽然你们在人生目标、生活理想方面不尽相同,但作为同是愿意服务于社会人生的炎黄子孙来讲,却是同样可贵的。如果你们能建立通信联系,那不仅对你个人是一件乐事,对我们祖国统一大业,不也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好事吗?

海迪,国外许多朋友也同国内青年一样,十分关心你的健康。他们一再让我嘱咐你:一定要善自珍重。同时,他们也很关心你的生活、学习和事业。华盛顿、旧金山的两位朋友还托我给你带来五本英文小说,供你阅读、翻译。

祝你快乐!

李燕杰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5

重视升国旗仪式

国旗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象征,人人都要养成对国旗的崇敬和热爱,而学校所进行的升旗仪式正是养成这种心理的重要方式。我们学校从1981年就开始进行升旗仪式,并为旗手专门制作了服装,每周一的升旗义式,学生都身穿校服。实施《国旗法》以后,学校认真组织学习,并依法进行升国旗仪式。爱国不是抽象的,要从爱集体、爱校做起。我们学校有校训、校徽、校歌。校训是:求实、创新、勤奋、献身。我们的校徽是从全校同学设计的37个方案中投票选中的。

我们的校歌是发动全体教师集体创作的。师生们履行校训,佩戴校徽,高唱校歌,有一种自豪感和责任感。

善于捕捉激励爱国热情的有利时机

时机和效果的统一,是一个教育原则。1985年2月20日,“中国南极长城站”屹立在神秘的银色宝库一一乔治岛上,中国人民为南极勇士们的这一伟大壮举而振奋不已。学校请来了南极考察队的党支部委员给同学们报告英雄们的光辉业绩,随后又举行了“学习南极精神”?演讲会。?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前后,学校围绕着“我为亚运做贡献”、“弘扬亚运精神”等开展各项活动,使学生树立亚运意识,发挥亚运精神,为振兴中华而拼搏。

高教育于参规游览的活动之中

活动是一种符合青少年心理、性格特征的动态教育。我们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到甘肃、青海的名山大川去游览,或开展夏令营活动,使学生对这些美丽的山川名胜产生一种倾心的爱。学校还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组织他们参观兰州科学院、兰州大学、兰化公司的生产厂、刘家峡水电站和龙羊峡水电站,让他们了解祖国科学技术和生产建设的伟大成就。

寓教育于体育之中

体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课堂。这几年我们逐步探索出三条教育途径。

一是学校对优秀运动员采取鼓励政策。1986年,我校田径代表队主力运动员郎秀花选入国家青年女子垒球队,又于1987年到美国参加国际比赛。出赛前,校长和体育教师都先后写信鼓励她为国争光,并用她的事迹教育全校学生。二是由体育教研组编写了《中国现代体育简史》,作为体育室内课的爱国主义教材。三是从1979年开始,学校每年举行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象征性长跑。如1979年开展了“由兰州经西宁过唐古拉山口登上世界屋脊一一珠穆朗玛峰”的象征性长跑,198l年开始“从兰州到台湾”的象征性长跑,1985年开始“从兰州到香港”的象征性长跑,1989年开始从“兰州到北京亚运村”的象征性长跑,激励同学们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举行各种报告会,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

学校以多种形式开展国情教育,陆续举办了“中国历代著名科学家”报告会,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讲到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认张衡的地震仪讲到李四光的第四纪冰川,从四大发明讲到人造通讯卫星上天,教育学生不能数典忘祖。

学校还举办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爱国人物和事件”专题讲座。“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报告会,“一二,九”报告会,观看“老山英模报告团报告”录像等,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开展评论活动,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学校通过文学艺术的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教育。l986年有一段时间,学生中流行歌曲特别盛行。于是,我给全校学生作了一个以谈音乐美为主的艺术报告,从《苏武牧羊》讲到《阿里山的姑娘》,从《鲜红的太阳永不落》讲到《十五的月亮》……。我们审定了40首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古今中外的优秀歌曲,录制成《校园歌声》专辑。每天在校园播放,并提倡学生学唱。

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忱中学历史教材中有不少章节的史事记述,我们采用正反历史人物及其活动的比较和对照方法讲述,不仅使学生辨善恶、明爱憎,而且可以激发他们继承前辈的爱国主义传统,为民族兴旺,国家富强、祖国进步献身的精神。还如初中语文课本中闻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讲演》就是爱国民主志士的宣言书和绝命书。他那“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的视死如归的忠诚的爱国之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珍宝,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开展军事训练,树立国防观念

军事训练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真刀真枪的刻苦训练,体验军人的生活、军人的感情和军人的追求,?从而树立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感情。我校从1985年夏开始了学生的军事训练。军训学生与部队官兵同吃、同注同练,不仅受到了正规的军事训练,而且受到了艰苦奋斗的教育,增强了国防观念和爱国意识。

经常进行形势教育

形势教育也要以培养学生关心祖国的前途命运,国家的安危进退为宗旨,使大家经常了解国家所处的环境,国家的发展变化,把自己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教育的方式要多样,要广开言路,平等对话,要置疑解难,点拨诱导。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范文6

【关键词】:墨子;功利;三表;天治。

我国着名诗人闻一多曾说:“懂得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林继中先生也认为,要体味“作为独特的唐人生活再现之唐诗”,就不能不先了解那“诗一般的唐人生活”。这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研究作家的作品,先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要了解《墨子》一书的文艺思想,就要联系墨子所生活的时代特色。

1、《墨子》产生的社会背景

墨子,名翟,我国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其生活的年代略晚于孔子。《日知录》中有一段对孔子死后百余年间社会剧变的精彩概括:

自《左传》之终以至此(指周显王三十年),凡一百三十三年,史文阙佚,考古者为之茫昧。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集释》卷十三)

由上可见,墨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奴隶社会建立起来的各种制度已破坏殆尽。各诸侯大国间竞相争霸,连年混战。而诸侯国的统治者们不但不奋发图强、与民休养生息,反而务为耳目之娱乐、穷凶极奢致使民不聊生。《墨子》一书中对此也有所披露: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为之也,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墨子·非乐》)

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且大人惟毋兴师,以攻伐邻国,久者终年,速者数月,男女久不相见,此所以寡人之道也。与居处不安,饮食不时,作疾病死者,有与侵就橐,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墨子·节用上》)

今王公大人之为葬埋,则异于此。必大棺、中棺,革阓三操,璧玉即具,戈剑、鼎鼓、壶滥、文绣、素练、大鞅万领、舆马、女乐皆具,曰:必捶差通,垄虽凡山陵。此为辍民之事,靡民之财,不可胜计也,其为毋用若此矣。(《墨子·节用下》)

在封建制度发展、生产力大为提高,各诸侯国间割据混战、相互吞并的战国时代,孔子那种以“仁义”治天下的做法,已无法适应时展的需要而急需对其进行反思和改造。墨家学说由此应运而生。

2、《墨子》所反映的墨子主要的文艺思想

古代“文艺”一词,与我们现在的文艺概念不同,主要指撰述和写作方面的学问,如《大戴礼记·文王官人》中:“有隐於知理者,有隐於文艺者。”。今天“文艺”一词的含义则更为广泛,不仅指写作,也包括音乐、表演、绘画、装潢装裱等各种文化表现形式。本文是就此义谈墨子的“文艺”思想。

2.1“功利”的文艺价值观。

面对战国时代诸侯混战、民不聊生、阶级矛盾尖锐的社会,墨子主张礼乐文章必须从功利角度考虑其价值。而其所谓的功利则体现出一种现实的社会意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墨子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所谓“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君子建立自己的名声需要以品行为本。墨子认为,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则“虽辩必不听”、“虽劳必不图”。而那些名扬天下的聪明人则是心里明白而不多说,努力作事而不夸说自己的功劳,“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说话不图繁多而讲究富有智慧,不图文采而讲究明白。这是墨子对文学创作的一条重要观点:文学艺术创作要服务于培养君子的大目标。这种文学为政治服务的功利价值观也在《墨子·非命下》中得以体现:

是故子墨子曰:今天下之君子之为文学、出言谈也,非将勤劳其惟舌,而利其唇吻也,中实将欲其国家邑里万民刑政者也。

墨子强调,君子写文章、发表谈话,应以国家人民的事物为依据,必须要有利于社会,否则与日夜鸣叫的苍蝇、青蛙无疑。

2.1.2乐非所以治天下

墨子认为音乐只是用来放松休息的,于治国无益,甚至会妨碍政事。因此,墨子提出“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观之,乐非所以治天下也。”但应该指出的是墨子并没有因片面强调功利而完全的否定音乐的审美作用。而只是强调君王、官员以音乐为娱乐应该不已影响治理天下和人民幸福为前提。因此,墨子说:

圣王之命也,多寡之,食之利也。以知饥而食之者,智也。因为无智矣。今圣有乐而少,此亦无也(《墨子校译﹒三辩》)

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文章之色,以为不美也;非以豢煎灸之味,以为不甘也;非以高台、厚榭、邃野之居,以为不安也,虽身知其安也,口知其甘也,目知其美也,耳知其乐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墨子校译﹒非乐》)

可见,墨子没有以为的否定音乐,只是强调文学艺术要和国家的政治、人民的生活、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协调发展。这一观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值得我们肯定。

2.1.3非儒家之礼乐为政

墨子从治国的角度出发,反对儒家以礼乐为政的主张,认为这些主张足以导致亡国:

子墨子谓公孟子曰:“丧礼,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伯父、叔父、兄弟期(11);族人五月;姑、姊、舅、甥皆有数月之丧。或以不丧之间,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若用子之言,则君子何日以听治?庶人何日以从事?”

子墨子谓程子曰:“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19)。儒以天为不明,以鬼为不神,天、鬼不说,此足以丧天下。又厚葬久丧,重为棺椁,多为衣衾,送死若徙,三年哭泣,扶后起,杖后行,耳无闻,目无见,此足以丧天下。又弦歌鼓舞,习为声乐,此足以丧天下。又以命为有,贫富寿夭、治乱安危有极矣,不可损益也。为上者行之,必不听治矣;为下者行之,必不从事矣。此足以丧天下。”(《墨子校译﹒公孟》)

墨子对儒家宣扬的丧礼、重乐、天命、藐上天、轻鬼神的学说嗤之以鼻,认为这会浪费人民的钱财和破坏生产力、导致人民流离死亡。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墨子对过分奢华、不利于国家和人民的事情一概加以反对,是情有可原的,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民不聊生,文艺审美又从何谈起?所以,我们不应对墨子“非乐”的观点过多的加以指责。

2.2联系现实的文学创作论。

《墨子》一书中还有许多有关辩论、辟、援、推等方法的辨析以及对言语逻辑和的讲求,对我们后世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以类取,以类予。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墨子校译﹒小取》) 转贴于 子墨子游,魏越曰:“既得见四方之君,子则将先语(19)?”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憙音湛湎(20),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故曰:择务而从事焉。”(《墨子校译﹒鲁问》)

墨子一方面提出辩论的目的在于明是非、同异,察名理、利害;另一方面又主张根据游说对象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自己谈论的话题。这无疑对我们言谈、写作的针对性以及目的性等问题有极大的借鉴作用。

此外,墨子还提出了检验言论正误的标准,即所谓的三表法:

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墨子校译﹒非命》)

三表法主张通过考察历史、社会实情,并观察其运用于实践的情况,从而判定言论、主张的对错。将三表法运用于文学创作,则要求作者熟谙历史传统,深入了解生活,并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和指导生活。

墨子对于古代的文献也十分重视,他提出“凡言凡动,利于天、鬼、百姓者为之;凡言凡动,害于天、鬼、百姓者舍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者为之;凡言凡动,合于三代暴王桀、纣、幽、厉者舍之。”认为人要发表谈话、写文章必须做到不违背天帝、鬼神的意志和圣王的事迹并切合先王之书的记载。并通过取得的效果来判断其正误。在引用“先王之书”的同时,墨子又坚决地否定了只重视书本知识、迷信古典的做法:

公孟子谓子墨子曰:“昔者圣王之列也,上圣立为天子,其次立为卿大夫。今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若使孔子当圣王,则岂不以孔子为天子哉?”子墨子曰:“夫知者,必尊天事鬼,爱人节用,合焉为知矣。今子曰‘孔子博于《诗》、《书》,察于礼乐,详于万物’,而曰可以为天子。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墨子认为《诗》、《书》并非千古不变的权威性着作,而应该看它是否符合时展的需要。所以说,文化遗产的权威性只是相对的,它对现实生活的作用也会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这不仅为我们文学创作中的取材、借鉴的标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将个人写作、言论完成的过程扩大到现实生活中实践的完成,并以其产生的影响来判断其价值,这虽然仍逃不出实用主义的范畴,但其对实践效果的强调仍是难能可贵的。

2.3“天治”论的文学批评观

面对诸侯混战、社会动荡、民不聊生的时代,墨子提出了“天治”论,企图以此规范统治者和人民的言行,达到国富民强的效果。而作为君子立言的重要工具——书籍,自然也在“天治”衡量的范围之内。

子墨子言曰:“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员,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言语不可尽计,上说诸侯,下说列士,其于仁义,则大相远也。何以知之?曰:我得天下之明法以度之。”(《墨子校译﹒天志上》)

墨子认为当时君子的书籍多得载不完,言语多得不能尽计,但良莠不齐。主张用天下的明法来衡量它们。而衡量的标准则是上文所提到的“三表”法,即强调文章应“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这便要求我们在进行文学批评时应做到“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来分析作品。由此可见,墨子的文学思想还是与儒家思想 有共同之处的,并非对儒家思想一概加以排斥。《墨子·公孟》中记载: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可见,墨子并不因自己反对儒家思想就对儒家文化一概加以否定,而是保持一颗客观公正、冷静的心态,择善而从之。这为我们后世的文学批评树立了榜样。

3、墨子文艺思想的意义及局限。

《墨子》作为墨子及墨家学派的着作汇编,自其诞生两千多年以来,由于其文风朴实无华,但部分内容诘屈聱牙以及明显的反儒、功利主义倾向,而乏人问津。直至近代,才有学者认真解读这本古书,但论调多有偏颇 , 更多的是批判、否定其功利主义与“非乐”思想。

实质上,每一种理论的提出,都是伴随着争议与误解的,墨子的文艺思想也不例外,要对其作客观评价,就必须结合其所处的特定历史环境来加以分析。墨子现实而功利的文艺思想,是与战国时代诸侯争霸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相关的。体现了墨子关注国家兴亡的爱国思想与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的“民本”思想。恩格斯认为,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这与墨子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致的,是符合人性与自然规律的合理诉求。其“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的功利原则,符合了战国初期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引起了当时自君主到庶民等阶层的强烈兴趣,这也是墨家能够在战国前期异军突起的根本原因。

当然,墨子的文艺思想也并非无懈可击的,也存在着由于过分强调实用与功利而对审美和艺术的社会作用重视不够,但绝不可以说,墨子是否定娱乐与审美价值的。王达津先生认为,“墨子也不是不讲美的”,也没有忽视乐作为娱乐手段的价值,只是认为“必须和治理天下统一”。[10]

所以,我们对待墨子的文艺思想应抱着取其精华、弃其糟泊的科学态度,重视社会功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能忽视娱乐与审美的价值所在,紧随时代变迁的脚步革新我们的文艺思想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这也是墨子文艺思想的核心价值与魅力所在。

【参 考 书 籍】

1.林继中:《唐诗:日丽中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2.王焕镳:《先秦文学着述四种﹒墨子校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3.王达津:《王达津文萃﹒墨子的文学观点》,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

4.顾炎武着,栾保群编译:《日知录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

[1] 见于《荀子﹒解蔽》

郑临川:《闻一多先生说唐诗》(上),载自《社会科学辑刊》,1979(4)。

林继中:《唐诗:日丽中天》,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

王焕镳:《先秦文学着述四种﹒墨子校译﹒修身》,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王焕镳:《先秦文学着述四种﹒墨子校译﹒三辩》,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管子:《管子·牧民》

王焕镳:《先秦文学着述四种﹒墨子校译﹒贵义》,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王焕镳:《先秦文学着述四种﹒墨子校译﹒非命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