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仓储管理系统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仓储管理系统范文1
中图分类号: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131(2016)01-0146-02
0引言
目前,我国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所以,我国科研人员有必要对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进行深入研究。
1仓储管理系统流程分析
仓储管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经历着ASN预处理、收货、入库、出库单预处理、出库、盘点等流程。要实现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必须对系统运行流程进行有效分析。ASN预处理流程是仓储管理系统投入运行的起始流程,对该系统后续运行发挥着重要影响。首先,货主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核实,确认单据无误后,保存至excel文件中,并以邮件形式进行提交;其次,企业相关负责人将ASN信息存入服务器的相关文件夹中;再次,仓储管理系统将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数据转换处理,并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进行保存;最后,仓储管理系统自动生成ASN通知单。在收货流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实现对货单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标识,确认收货地址和核对托盘编号,最后通过收货模块而完整记录相关信息内容,关闭收货模块。入库流程中,通过RF对托盘编号进行扫描,并转至作业点,为管理人员后续上架作业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管理人员能够借助RF快速完成入库操作,确保入库工作的质量的效率。在出库单预处理阶段中,货主对相关信息进行核实,通过邮件提交;工作人员将相关信息放入服务器中;仓储管理系统对相关数据信息实现自动转换,进而生成货单,完成出库单预处理流程。在出库流程中,首先对作业性质进行判断,是否为保税,进而进行拣配流程,出库。盘点流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全仓盘点,二是抽盘。对于全仓盘点工作而言,管理人员必须事先设置盘点参数,通过工作站盘点任务;完成盘点后,进行差异表打印;重复盘点,再次打印差异表;管理人员最后对差异问题进行分析和确认,并盘点结果。对于抽盘而言,管理人员先要确定抽查的货位,核对货位的库存数量、账面数量,并进行记录;待抽盘工作结束后,如果差异率过大,则重复盘点;如果重复盘点后的要求,与之前不符合,则对库存进行调整。
2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2.1数据库命名设计
在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中,有必要统一命名,确保数据库结构和标准,对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发挥着积极的意义。所以,在数据库命名设计中,设计人员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第一,对数据库中的表、视图、索引、函数、主外键设置特定的名称。如表的最大长度为12,orders等命名即可通过;主外键的表明应为key,最大长度为18,orderskey、storekey等命名即可。如果某对象与命名规则间存在矛盾冲突,则设计人员可以酌情缩减命名长度或重编序号;第二,数据库中各对象的命名不可以重复;第三,数据库中对常用术语进行统一规定,要求设计人员在实际设计中,应遵循相关原则。例如:货物用SKU命名,供应商用Vendor,拣配用Picking,出库用Shipping等。
2.2数据库设计遵循的原则
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有对象——关系影射原则和数据库设计描述规则两类。在对象——关系影射原则中,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应面向对象。设计过程中,将永久利用的对象实例放置于同一数据库表中,便于管理人员的查询和使用。首先,在一对一的影射中,设计人员可以针对各个对象的属性而设置主键;其次,在一对多或多对多的对象关系中,设计人员需要定义外键,将关联性较大的一方设为外键,并根据实际需要而添加字段和对其采取唯一对应的束缚;最后,对影射后的表格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确保数据库内容的规范性。进行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时,有必要遵循数据库设计的描述规则。首先,在基本规则中,禁忌内容相对较多。例如:不可用SQL保留字而进行数据库对象的命名;Null与空串具有差异性,不可等同;其次,存储时,应针对不同存储内容而设计相关脚本,任一存储代码不能超过200行。尤其对于数据库使用较为频繁的用户而言,有必要使用存储过程而实现仓储管理;再次,为满足多数据库的支持条件,设计人员应针对不同数据库而设计相关的触发器脚本,并且不允许动态创建。最后,在视图和索引的设计中,也应遵循一定的基本规则。
2.3数据库的表设计和视图设计
通常,对于企业而言,货为主要划分为五个基本层次,即WareHouse、Section、Area、Zone、Location,分别针对不同存储内容而合理设置相关类别。表是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引用完整性和规范化处理两方面。确保表的引用完整性,能够确保数据信息的主码和外码的一致性。在企业中,业务流程相对较多,设计人员应对各数据库加以严格约束,确保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对数据库进行规范化处理,能够消除冗余数据,规范数据库的数据信息内容,实现安全管理。视图是虚拟的表,其外观虽然与表类似,但是二者存在较大区别。所以,对视图进行有效设计,是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的重要工作内容。视图可以为用户提供需求信息,以不同形式加以展现。视图具有一定的优势特点:不需要借助物理存储,能够以独特的形式展现;能够为用户提供相关信息,促进用户对表的完善;能够独立为用户提供相关程序运行,满足用户需求;能够简化数据信息。设计人员在开展视图设计工作时,要注重表和视图的区别,二者不可互相取缔。另外,不可以通过视图而反映相关计算查询,避免降低系统运行速度。
2.4数据库的性能优化设计
仓储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虽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设计人员仍然不可忽视对数据库的性能优化设计,尽可能提升系统运行速度,为企业更好开展管理工作奠定有利条件。首先,注重反规范化的设计,不仅增强系统性能,而且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其次,注重表空间设计,对不同时间段存储的不同信息内容,合理设置空间,便于管理人员的查询;再次,加强索引设计,使系统能够快速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查找和呈现,提升系统运行效率;注重存储过程设计,通过SQL语言而实现数据插入和删除,增强信息处理效率。最后,注重触发器的设计,使用户通过触发器而自动调用存储信息,进而完善数据库的完整性。
3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实现
3.1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实现
基于Oracle的数据库,在市场中占据绝对优势。据不完全统计,Oracle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7%以上。该数据库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有利的工具,方便用户管理和提升管理效率,为用户营造良好的环境,并发挥强大的功能。在Oracle数据库的开发和实现过程中,一旦涉及到相关设计问题、性能问题等,可以通过PowerDesigner对Oracle数据库系统进行更改。基于Oracle的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实现,能够满足用户对仓储管理系统的需求。
3.2系统优化
对Oracle配置进行合理调整,能够优化系统性能,使仓储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目前,基于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服务器主要以IBMxSeries366为主。系统优化主要从内存优化和Oracle9iSAG优化两个方面着手。基于Windows2003操作系统的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不支持AWE,因而有必要对大内存进行优化。首先,在该操作系统中启动AWE,为实现PAE的切换。如按照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WINNT="MicrosoftWindows2003Server"/PAE程序操作即可。其次,在Oracle中启动AWE,事先进行相关参数设计,促使该参数下的系统需要对SGA区域进行扩展。最后,对AWE_WINDOW_MEMORY应设置最小值,要求相关人员依据固定计算公式而确定参数最小值。此外,还应对Oracle9iSAG进行有效的优化和调整。在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中,相关技术人员考虑到数据库结构优化问题,因而格外重视对Oracle的配置。后台进程和SGA共同构成Oracle实例,用户启动相关程序,促进后台进程开始工作,将相关请求发送至内存区,SGA进而对相关命令进行读取,以实现加速。通常,内存分配是在管理系统运行中而得以优化配置的。由于Oracle数据库的内存十分敏感,因而通过有效调整之后,内存分配能够得到较大提升空间,实现I/O的快速操作。Oracle运行中,必然产生缓存,影响用户查询效率和相关命令请求的执行效率,所以设计人员应对内存进行合理分配,以清除缓存,提升系统运行效率。
3.3运行效果
通过对仓储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实际运行可知,其业务处理水平较传统数据库有着优越性,并且功能更为强大,性能明显提高。例如:在单据处理中,传统系统运行大约5min,新系统运行大约为2min,其工作效率明显提升60%;在保税管控中,传统系统运行大约5min,新系统运行仅需30s,工作效率提升90%;在序列号查找中,传统系统运行需要消耗1h,而新系统运行则仅需2s,工作效率提升了99.99%。由此可见,新系统的设计,在实际运行中,性能和功能等多方面较传统系统有着无比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张芬.基于密集架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设计及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14
[2]邓华桂.基于RFID的百货超市仓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
仓储管理系统范文2
[关键词] 仓储管理; 库存控制; 库存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3. 042
[中图分类号] F253.4;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3- 0070- 02
仓库是企业用于储存货物和保管物品的场所,是企业进行物资管理和存货管理的重要载体,是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而产生和发展的。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日益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的个性消费越来越明显,产品的生命周期也在不断缩短,这些都加大了仓库维护和运行成本。如果企业库存备用品过少,可能将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需要;如果企业存储了过量的备用品,可能导致仓储管理压力过大,库存成本升高等问题出现,这样就对企业成本控制提出了新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全面到来,为仓储管理系统中库存控制方法的优化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库存管理从“库存实物控制”向“库存信息控制”的转变,进而实现信息化库存控制的目标。即在保证物资供应生产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库存量,减少库存资金积压所带来的存储和资金压力。为此,本文从仓储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进行库存控制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又称库存管理,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物品和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控制的过程,通过合理规划以确保物资储备保持在经济合理的水平上。从狭义上来看,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主要是对各种仓库的物料进行合理保管和发放,并确保保管的实物库存保持最佳状态。从广义上来看,库存控制应达到公司的财务运营目标,通过优化整个供应链管理流程,合理设置ERP控制策略,并应用相应的信息处理手段和工具,从而实现在保证及时交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与报废、贬值的风险。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狭义的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主要基于物资的仓储管理,而广义的仓储管理需要拓展到企业整个供应链管理上,甚至是整个公司的责任。
2 仓储管理和库存控制方法研究
2.1 用ABC法管理存货
ABC分类法就是按照一定标准,将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一般来说A类是主要因素,占全部因素10%左右; B类是次要因素,占全部因素的20%左右;C类是一般因素,占全部因素的70%左右。对企业来说,ABC分类法非常重要和实用,符合成本管理的经济原则,即A类存货品种少,价值大,占用资金多,应作为库存管理的重点,科学地确定该类存货的经济批量和定额,并经常检查这类存货的库存情况。对B、C类进行非重点控制,一般管理即可,这样可以比较经济地抓住管理重点,提高存货的管理效果,达到成本管理的目的,即在存货成本和存货效益之间综合考虑,以达到最佳结合。
2.2 用经济批量法管理存货
由于企业耗费存货量大、工序多等特点,决定了企业一般无法采用零存货或者即时存货管理,所以经济批量法可以有效解决如何科学储备存货的问题。经济订货批量是一种理论模型,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上的,并且它假设只考虑存货的变动性订购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但制造业在实际运用该模型的时候,一般要考虑各种变化,以修订订货批量和订货时间。如运用存货的陆续供应和使用、保险储备以扩展该模型,使计算结果更加贴近于企业实际需要。现阶段,经济批量法因其计算方法科学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在企业中已经广泛使用。
3 对优化仓储管理系统中库存控制方法的探讨
3.1 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首先,优化仓储管理系统中的库存控制必须加强物资管理内部控制建设,要进行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优化,满足企业内部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需要,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进而达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其次,要制定科学的仓储管理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再次,管理效果的取得是建立在各项基础工作管理成效的基础之上的,物资管理基础工作必须扎实,做到对各项具体管理环节提出可操作性强的管理目标,确保物资管理基础工作的质量。
3.2 清理控制缺陷和漏洞
仓储管理系统中库存控制的首要工作就是建章立制,只有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才能使企业规范高效有条不紊地运转。首先,对业务流程进行梳理,规范和完善仓储管理制度。对仓库建设、物资码放、出入库管理以及仓储信息化建设等进行改进,从制度、流程上规避出现差错和违规的情况。其次,要加强对闲置物资的管理,要盘活单位物资储备,分析异地调拨力度,加快不可用物资的报废进度,严格执行库存余额考核制度,适时调整考核计划,逐步降低总库存量。
3.3 权责分明
企业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通过信息管理把各个环节的具体执行落实到单位信息系统中的具体岗位,确保各个环节的权责分明。将仓储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的分解,对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进行岗位责任界定,对各项责任的执行情况制定奖惩机制。要构建完整的仓储管理的责任体系,对违反仓储管理规定,造成影响和损失的公司、部门和个人,在绩效考核中加大扣分力度进行惩罚;反之,则予以表彰。
主要参考文献
仓储管理系统范文3
关键词:
射频识别;物流;仓储管理
中图分类号:TP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6-0330-01
1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藕合(电磁耦合或电磁传播)传输特性,实现对目标物体的自动识别。近年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的关注,包括IBM、Intel等许多国际大公司都在进行RFID软硬件产品的开发。
2 RFID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
2.1 RFID系统的组成结构
RFID系统主要由阅读器、电子标签和计算机系统构成。阅读器又称读头,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完成与电子标签的双向通信,同时接收计算机系统的控制命令。
电子标签由藕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其内置射频天线,用于和阅读器进行通信。系统所使用的电子标签分为三种:无源标签、有源标签与半有源标签。无源标签又称被动标签自身不需要电源供电,而是通过阅读器发送的射频信号供电而有源标签与半有源标签均需要自身电源供电。
计算机系统是针对不同行业的特定需求而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它可以有效地控制阅读器对标签信息进行读写,并且对收集到的目标信息进行集中地统计与处理。
2.2 RFID系统工作原理
系统的工作原理是阅读器借由发射天线发送特定频率的射频信号,一旦电子标签进入有效工作区域范围内就能够产生感应电流而被激活,电子标签将自身编码信息借由内置射频天线发送出去,阅读器的接收天线接收到调制信号后通过天线调节器传送到阅读器信号处理模块,再经过解调和解码后将有效信息传输到后台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应处理。计算机系统进行相应逻辑运算后识别出该电子标签的身份,针对不同的需求做出不同的处理,并且发出命令信号控制阅读器完成相应的读写操作。
3 仓库管理系统设计
3.1 仓库管理系统现状
目前中小企业的仓储管理系统主要有一下两种:第一种是将传统的、简单的管理信息系统与人工记录相结合,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错误,造成商品仓储环节效率十分低下,给企业带来无法预计的损失;第二种是将电子标签替代商品上条形码的自动化仓储管理系统,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查询和盘点精度、提高出入库的流转速度,但是由于电子标签的价格远远高于条形码,使得系统应用的成本非常高,所以这种管理系统在中小企业运用还不够广泛。
3.2 仓库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够设计出低成本的、能够在中小企业广泛使用的RFID仓库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移动标签条形码读写器、阅读器、货架电子标签、商品外包装条形码、计算机管理系统五部分组成。
移动标签条形码读写器简称为移动设备,是本系统仓储出入库操作的核心设备,我们所使用的移动设备具有条形码扫描和电子标签读写功能,可以实时的与计算机系统进行无线通信。
在仓储操作过程中,仓储工作人员首先用移动设备扫描商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信息,然后把商品入库和出库的信息通过移动设备写入货架上的电子标签,更新商品库存信息。
根据仓库面积大小,可以使用多部阅读器将仓库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顶部配备一部高频阅读器,使用多串口卡连接到管理计算机,以便监控每个区域中各个货架上的电子标签,实时读取货架电子标签上的库存信息,及时更新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确认商品的出入库信息。
货架电子标签即电子标签,仓库的每个区域中包含若干个货架,每个货架上置有一张电子标签,记录该货架上的商品库存信息。
货架电子标签上的信息在每次仓储操作后,通过移动设备刷新,而且能够通过该区域阅读器进行实时查询。商品外包装条形码是由管理系统生成的与商品入库信息相关联的条形码,记录了商品信息和商家的库存信息,其中主要包括入库时间、入库区域编号、流水号等。
计算机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本信息管理模块、出入库操作管理模块、移动设备管理模块、设备及货架电子标签检测模块、库存报警模块和帮助模块。
4 仓储操作流程
整个仓储操作流程分为三部分商品入库操作、商品出库操作和库存盘点操作。
4.1 商品入库操作
商品入库操作主要是进行商品信息录入、产生入库单、检验并放置商品、确认入库等多个操作。①激活移动设备。通过移动设备与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无线通信,对使用移动设备的入库仓储工作人员的进行身份认证,激活移动设备。②扫描商品原始条形码。将移动设备调为入库操作状态,扫描需要入库商品上的原始条形码。③将需要入库商品原始条形码信息、商品的数量等信息通过移动设备传输到计算机管理系统。④生成入库单及商品外包装条形码。计算机管理系统将移动设备发来的商品基本信息写入数据库,并生成包含商品入库时间和区域代码信息的外包装条形码、商品入库单。⑤商品入库。仓储工作人员检验商品,并将外包装条形码手工粘贴到需要入库产品外包装上。 ⑥更新货架电子标签。仓储工作人员用移动设备读取当前货架电子标签的库存信息,移动设备根据入库备用信息重新计算出新的库存信息,并写入货架电子标签上指定信息块。 ⑦
记录操作日志。将移动设备上的入库操作日志信息传输给管理计算机,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入库操作日志中。⑧仓储工作人员关闭并归还移动设备。⑨更新货架库存信息。
4.2 商品出库操作
商品出库的操作主要是进行出库单生成、提取商品、更新电子标签、确认商品出库等操作。①生成商品出库单。商品外包装条形码中包含了商品入库的时间,计算机管理系统将依据先进先出的原则,寻找需要出库商品所在的区域和具体货架位置,并生成出库单。②激活移动设备,将移动设备调为出库操作状态。③商品出库。仓储工作人员根据生成的出库单在指定的货架上取下需要出库的商品,扫描商品外包装上的条形码,将商品放置在拖车上。通过重复此步骤将多个出库商品全部放置在拖车上后,仓储工作人员在移动设备上对出库操作进行最终确认,随后移动设备将自动对所有信息进行批处理,生成出库备用信息。④更新货架电子标签。仓储工作人员用移动设备读取当前货架电子标签的库存信息,移动设备根据备用信息重新计算出新的库存信息,并写入货架电子标签上指定信息块,生成操作日志。⑤记录操作日志。将移动设备上的出库操作日志信息传输给管理计算机,记录在计算机系统的出库操作日志中。⑥仓储工作人员关闭并归还移动设备。⑦更新货架库存信息。仓库顶部的固定阅读器实时将货架电子标签的变更信息读入管理系统,更新数据库,确认商品已出库。
4.3 库存盘点操作
库存盘点操作主要通过仓储工作人员持激活的移动设备进入需要盘点的区域,对该区域内的每个货架。首先将移动设备调为库存盘点状态,用移动设备逐个扫描货架上的所有商品外包装条形码。当扫描完单个货架上的全部条码后,仓储工作人员在移动设备上对该货架盘点操作进行确认,移动设备对所获得的条码信息进行相应计算并生成货架盘点信息,接着仓储工作人员将移动设备上的盘点信息写入货架电子标签移动设备获取操作时间与状态、区域编号、货架电子标签编号及盘点信息保存在其操作日志中。
将所有盘点区域内的货架全部按以上盘点步骤操作完毕之后将移动设备上的盘点操作日志传输到计算机管理系统中,更新计算机系统的操作日志中,仓储工作人员关闭并归还移动设备。
计算机管理系统控制顶端配置的阅读器对货架电子标签上的盘点信息进行查询,将获取的最新盘点信息与原理库存信息比较,产生库存差额信息。
5 结语
我们设计的仓储管理系统通过分区域能够对仓储操作实施全方位的管理和监控,确保了仓储信息的精度,仓储管理自动化和实时性。我们也相信,随着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标签价格逐步降低,今后在中小企业中,RFID技术会最终将代替传统条形码技术。
参考文献
[1]游战清,李苏剑等.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仓储管理系统范文4
该系统可以用在学生仓储管理模拟情景中,具体管理的是库存信息和器材采购信息。经用户需求分析,本系统设计的需求有:(1)仓储信息管理人员可以查看、增加、删除、更新数据库中的信息。(2)仓储信息管理人员可以进行信息的分析、汇总、打印等。(3)系统管理员可以根据业务的不同添加用户、修改不同的用户权限、进行数据备份和数据库的基本维护等。
2系统功能
2.1库存信息管理
库存信息主要包括器材的器材号、现有库存、最大库存、最少库存等信息。
2.2器材采购信息管理
器材采购信息主要包括:器材号、购买数量、供货方、单价、总价、计划采购时间等。
3系统实现
3.1创建后缀名为mdb形式的数据库
使用ACCESS,新建一个名为“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空数据库。
3.2数据表的创建
(1)库存表包含的字段有:器材号、现有库存、最大库存、最少库存四个字段,将器材号设置为主键。(2)器材号表包含的字段有:器材号、器材名称两个字段,请将器材号设置为主键。(3)器材采购表包含的字段有:器材号、购买数量、供货方、单价、总价、计划采购时间六个字段。
3.3相关查询的创建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大特点就是方便各类用户的查询,因此需创建的查询有:(1)利用库存表查询出现有库存介于20至40的所有字段记录,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1。(2)利用器材号表,完成参数查询,请输入器材号,查询出对应的器材名称,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2。(3)利用器材采购表查询出购买数量小于20且单价小于100元的所有字段记录,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3。(4)利用器材采购表,生成一张总价大于1000元的新表,新表名称为“大单器材采购表”,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4。(5)利用器材号表、器材采购表,查询出供货方为“A&B器材公司”的记录,记录包含的字段为:器材号、器材名称、购买数量、总价四个字段,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5。(6)利用库存表查询出现有库存在40以上的所有字段记录,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6。(7)利用器材采购表查询出购买数量小于20且总价小于1000元的所有字段记录,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7。(8)利用器材采购表,生成一张总价小于1000元的新表,新表名称为“小单器材采购表”,将该查询保存为Querry8。
3.4对应窗体的创建
主要包括登录窗体(显示用户名和密码,输入正确便可登陆,不同的用户操作权限不同),主菜单窗体(用户只需点击对应按钮即可进入对应窗体进行操作),仓储信息录入窗体,采购信息录入窗体。
3.5打印报表的创建
按照不同的用户需要,主要包括实现库存表、器材号表、器材采购表(在对应的查询窗体中选择器材的单个信息,输出此报表,用于查看单个器材)、器材采购汇总表(在对应的查询窗体中输入器材名称,按采购日期、采购单位等分别显示,还可进行计算和排序等)。
3.6数据库访问页的创建
将库存器材信息中的一些情况可以采用Web页面的形式提示。(比如:库存器材紧缺信息、库存量太大信息等分类提醒需抓紧进料和禁止进料)
4结束语
仓储管理系统范文5
关键词 RFID触发容错寻址;大型仓储管理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1-0153-02
1 系统设计目标
大型离散制造业(如装备、建材、汽车零配件、家具、家电等)的内部供应链管理问题始终是企业信息化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容易造成企业信息断层的薄弱环节,内部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成本,影响到企业的客户关系和企业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在制造业的内部供应链中,仓储管理又是重要和关键环节,大型制造业的内部仓储系统往往十分庞大和复杂,具有品种型号繁多、立体多元密集、动态变化迅速、空间操作面庞大等特点,企业常常因为物品进库未严格执行预先设定程序而造成出货效率低下,货物寻址困难,严重影响企业内部供应链管理。本系统针对大型制造业内部仓储系统的具体特点,采用RFID触发容错寻址方式,研究设计大型仓储的智能管理模型,探索大型制造业的仓储系统智能化管理的普遍规律,为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提供应用模型。系统设计的目标如下:
1)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大型制造业智能仓储系统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企业内部供应链运行效率,降低内部物流成本,杜绝企业内部物流各环节的漏洞,避免出现供应链信息断层,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2)通过分析大型制造业智能仓储系统的典型事件流模型,研究设计一套适应于大型离散制造业的内部仓储智能管理系统,通过配置化、移植化、模块化等手段,形成典型的大型仓储管理系统的应用解决方案,为系统产业化打下基础;
3)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基地,大型制造企业不乏其数,这些企业大多具备离散制造的特点,其内部供应链管理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本系统研究的成果可以在这些企业中得到很好的应用,对推动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大型仓储系统的现状分析
国内大型制造企业的仓储管理大致分为3种类型:传统式的人工管理、依赖ERP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智能仓储管理系统。
传统的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完全由人工实施仓库内部的管理,因此仓库管理的效率极其低下,所能管理的仓库规模也很小。依赖ERP系统的供应链管理是基于企业的局域网或互联网,对仓储的管理货物或材料进行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物品进出仓依赖人工电脑输入,并少量使用工作单的传递,货物的堆放和定位靠事先的预定程序设定,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货物的进出平衡基本有保证,但寻址和定位就可能因为人的责任心或现场的客观情况而难于实现精准管理,通常要靠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盘点来理顺,但盘点毕竟是事后行为,并不能实现仓储系统信息的实时化。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常常采用条码技术、二维码技术甚至是RFID技术,对仓库到货检验、入库、出库、调拨、移库移位、库存盘点等各个作业环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的数据采集,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企业库存。目前,各大企业采用数据自动采集技术管理供应链中的仓储系统,其采集方法还是被动采集或半自动采集,数据采集终端通常装配在托盘或叉车上,或者是操作者手持便携式终端,无法做到密集货架地址的唯一性,客观上还是无法实现货物的动态寻址,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人的责任心。
我国的大型制造企业的内部仓储系统虽然庞大,但自动化程度还很低,建设机械化、自动化的仓储系统投资也十分惊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还将维持目前现状。因此设计一种既能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又能实现货物自动容错定位的仓储管理解决方案,是一种既省钱又能达到智能管理目的的好方法,这也正是本系统的核心内容。
3 系统设计的主要内容
1)研究开发全新理念的主动采集、容错寻址的RFID技术部署方案,包括货物托盘电子标签设计及部署、多层密集货架感应天线设计及部署、密集采集分布式读写器设计及部署、多通道数据通讯路径设计及部署、RFID原始信号的预处理(如隔离、分序、过滤、判断及干扰处理等)、故障诊断及定位系统的设计等;
2)仓储系统数据库及软件平台设计,数据库设计包括货物动态平衡数据库设计、三维货架状态数据库设计、托盘状态数据库设计、电子标签与读写器天线逻辑地址数据库设计、逻辑状态与物理状态对应关系的数据库设计、内部操作人员及操作设备数据库设计等;软件平台设计包括仓储监控平台、物品进库平台、物品出库平台、货架动态分配平台、智能寻址平台、托盘及操作设备调度平台、盘点及统计平台等;
3)系统数据与ERP内部供应链管理接口设计。包括异构数据的同步与访问、ERP指令的接受、仓储状态的动态实时上传等,以实现企业整体信息化。
4 系统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
1)解决适应于金属表面的电子标签和读写器天线的通讯有效性问题。众所周知,金属表面会改变电子标签和读写器的性能和参数,对数据采集造成严重干扰,影响电子标签的识读和通讯,由于大型仓储系统的载体单位的成品仓库无论是货架、托盘还是货物很可能是金属材料,在其上部署RFID技术,通讯的有效性是首当其冲的难题;
2)解决密集读写系统的数据通路隔离和地址匹配问题。大型仓储的立体货架、货位和托盘都非常多,每个托盘都部署有电子标签,每个货位都部署有读写天线,读写器的数量非常多,可见RFID数据通讯十分频繁,一方面要建立物理位置与逻辑地址的对应关系,处理好信号采集及通讯的排序、防冲突、防干扰、信号甄别、信号遴选等核心问题,处理好RFID触发网络反应速度问题;另一方面要处理好信号的隔离问题,防止单元故障引发系统故障,同时通过诊断软件,第一时间定位故障单元,以便及时排除故障;
3)解决RFID识读的距离和极化问题。大型仓储系统操作面庞大,货物就位大多采用厂内机动车协助,随意性大,就位不可能十分理想,托盘电子标签与货架读写天线的距离忽远忽近,角度也可能偏移。因此,读写距离和极化角度是一个直接影响数据采集有效性的关键问题,范围过大会影响不同货位之间的数据混读,范围过小则会造成漏读。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根据现场情况设定合适的读写距离和极化角度;另一方面要适当设置屏蔽和隔离设施,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4)解决货物批次与托盘级管理的货物分解与合成问题。由于采用了托盘管理,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很可能同一批次和型号的货物分布在不同的托盘和货架,这就是货物批次分解问题。相反,在货物量少的情况下,不同批次和型号的货物可能存放于同一托盘和货架内,这就是货物批次合成问题。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操作情况,分析并建立货物分解和合成事件流模型,厘清并规范分解与合成的逻辑关系,形成标准的计算机解决方案,这样既可提高软件系统的可靠性,又便于技术平台的产业化应用。
5 系统设计的具体方法
5.1 总体方案设计
仓储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基于企业的现行ERP系统来进行设计,才能实现其智能管理和科学决策功能。底层也就是原始信息采集层通过通讯系统将大量数据包传输到服务器,以供管理及决策使用。因此,本项目总体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仓储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通讯系统、数据库系统、管理软件系统、与供应链接口系统以及与企业ERP接口系统。图1是本系统的总体设计体系结构图。
图1系统体系结构图
5.2 RFID部署设计
RFID部署的科学性直接关系到系统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可用性,为实现RFID触发容错寻址,同时防止通讯路径的相互干扰和冲突,RFID系统部署共分为三级网络,一级网络包含四个二级子网络。每个二级子网络包含20个三级子网络。每个三级子网络包含66~132个RF读写器节点。RF读写器及电子标签采用125kHz,传输方式采用485工业总线技术传输,电源采用分组供电方式,每6个RF读写器节点共用一个电源。
所谓触发容错寻址,就是操作者在运送货物到货架存放时,无论是严格按计算机事先安排的空位存放还是因多种原因造成错误存放,计算机系统都能通过RFID的实际触发地址而进行容错处理,货物及托盘的实际物理地址并不会出现混乱。本系统通过在密集货架的每一个货位上设计部署逻辑地址唯一的读写器或感应天线,在每一个托盘上部署唯一UID码的电子标签,一旦托盘进入货位的识读范围,即可触发RFID系统动作,将货物与货架的对应关系自动传输到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里始终保存着正确的地址信息。这种方式下允许人的操作误差,并实现自动容错,充分体现了人性化设计的特点,同时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5.3 软件系统设计
软件系统是实现管理功能和决策功能的载体和工具,软件设计基于RFID采集的原始信息数据库、物理仓储系统抽象描述数据库及货物属性描述数据库,大型制造业内部仓储系统软件设计至少包括如下平台:动态监管及调度平台、入库作业平台、出库作业平台、移库作业平台、盘库作业平台、数据接口平台、数据挖掘及分析平台等。
1)动态监管及调度平台:包括监管仓库的货物存量、货物流量、货物存放物理及逻辑位置、发送入库指令、发送出库指令、货物寻址指引、维持动态平衡等功能;
2)入库作业流程:收货检验=〉制作和粘贴标签=〉货物进托盘=〉现场计算机自动分配库位=〉运送货物到指定库位(错放了也没关系,系统会自动容错)=〉托盘与货架自动对接通讯=〉每次操作的货架号和对应物品编号自动传输到网络计算机系统=〉计算机比对实际存放库位与理论存放库位是否一致=〉更新库存数据库;
3)出库作业流程:中心计算机下达出库计划=〉现场计算机编制出库指令=〉作业人员按数据终端提示,到达指定库位=〉从库位上取出指定货物对应的托盘=〉货架与托盘脱离触发RFID动作=〉货物离开货架的信息自动传输到计算机网络=〉货物运送到出口处=〉向现场计算机发回完成出库作业信息=〉更新中心数据库;
4)移库作业流程:根据需要,计算机编制移库指令=〉将需要移动的货物对应的托盘从货架取出=〉货架与托盘脱离触发RFID动作=〉货物离开货架的信息自动传输到计算机网络=〉运送货物到指定库位=〉托盘与货架自动对接通讯=〉每次操作的货架号和对应物品编号自动传输到网络计算机系统=〉更新库存数据库;
5)盘库作业流程:分为自动盘库和人工盘库。自动盘库流程:计算机发出盘库指令=〉对RFID全部单元进行扫描=〉输出盘库结果=〉比较盘库结果与货物实际存量,不符时发出警示=〉向现场计算机发出盘库结束信息。人工盘库采用便携式RFID数据终端和条码终端,理论上并不需要人工盘库,只有当货物、货架、托盘出现匹配混乱时才需进行;
6)数据挖掘及分析平台:包括生成统计分析报表、决策建议、仓储效率分析、物流路径优化设计、操作者考核与作业量统计等。
仓储管理系统范文6
关键词 档案管理 自动化 信息仓储 网络存储
在网络环境日益广泛化、复杂化的今天,如何有效地应用信息仓储技术为高校档案管理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信息仓储拥有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和分布式管理三个基本要素,应该说正好和高校档案管理自动化的要求相吻合。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特点是:实现与网络及各种通讯系统的完美联结;存储具有数据安全性、响应速度及扩充性;满足数据的可访问性需求。鉴于篇幅,本文主要谈谈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仓储技术以及相关建设和应用问题。
一、用于高校档案管理系统中的信息仓储技术
信息仓储技术主要涉及到数据网络存储技术和数据仓库等。根据档案管理系统的规模,这里主要介绍数据网络存储技术。依据其出现时间的先后,大致可将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直接附属存储(DAS)、网络附属存储(NAS)、存储区域网(SAN)和IP存储(IPS)。
1、DAS。20世纪90年代以前,存储产品大多作为服务器的附属设备通过电缆直接连接到各种服务器,这种形式即是DAS。DAS完全以服务器为中心,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DAS方式是长期以来大多数服务器采取的方式。主机通过专用接口与存储设备相连接,透过RAID技术将这些单个硬盘,按RAID level组合成更大的硬盘。当主机需要访问存储设备时,主机发出指令给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根据指令进行相应操作,将数据返回给主机,或者将主机传输过来的数据写入到磁盘。DAS中存储设备可以是磁盘驱动器,也可以是RAID子系统,或是其他存储设备。
DAS技术的数据安全性差,难以备份/恢复;性能一般,可扩充性差,容量有限;数据被存放在多台不同的服务器上,难于访问,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的访问。D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但需停止用户现有系统,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低。
2、NAS。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NAS技术。NAS包括存储部件和集成在一起的简易服务器管理软件。NAS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NAS通常在一个局域网上占有自己的节点。在这种配置中,一台NAS服务器处理网络上的所有数据,将负载从应用或企业服务器上卸载下来。集成在NAS设备中的定制服务器系统可以将有关存储的功能与应用服务器执行的其他功能分隔开。NAS设备的物理位置灵活,通过物理链路与网络连接。NAS无需应用服务器的干预,允许用户在网络上存取数据。
NAS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限制,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的存储器上,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NAS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较高。
3、SAN。SAN是允许在存储设备和处理器(服务器)之间建立直接的高速网络连接,通过这种连接实现只受光纤线路长度限制的集中式存储。SAN可以被看作是存储总路线概念的一个扩展,它使用局域网和广域网中类似的单元,实现存储设备和服务器之间的互联。SAN具有高传输速度、远传输距离和支持数量众多的设备等优点。采用了专用的拓扑结构,不能直接使用通用的IP网络连接各个SAN存储网络。目前,多数供应商的SAN解决方案大多采用光纤通道技术,即FC—SAN。
SAN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界面,易于访问,但不支持不同操作系统的访问。SAN技术成本昂贵,需要长时间的设计和安装,且难以维护,存储利用率很高。
4、IP存储。IP存储技术就是以高速以太网连接为基础,通过I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的存储技术。它将SCSI协议映射到TCP/IP协议上,使得SCSI的命令、数据和状态可以在传统的IP网上传输,其支持数据块形式的I/O访问和共享存储。它采用IFCP和iSCSI协议,由于光纤通道已经包含了SCSI协议,这种方法无需重大技术改造,就能满足协议的要求。
IP技术的特点是,易于备份/恢复;性能高,可扩充性强,即插即用,容量无极限;数据被整合并存放在相同或不同的存储器上,提供统一的用户访问视图,易于访问,支持不同操作系统访问。IP技术成本低廉,易于安装和维护,存储利用率最高。转贴于
二、基于IP存储的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在网络存储中,FC—SAN在某些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性能极高,可扩充性强等,使其能够满足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要,但光纤通道存在着成本昂贵和互操作性问题,这是一般高校档案管理系统所不能承受的。而NAS技术虽然成本低廉,但却受到带宽消耗的限制,无法完成大容量存储的应用,而且系统难以满足开放性的要求。针对以上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根据国际上基于IP的存储设备已日渐成熟的情况,业内提出了一种既有NAS和SAN技术的优点,又能克服两者缺点的存储网方案,即基于IP的SAN。它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利用IP互连设备构成存储区域网SAN,第二部分是通过SAN中的交换机多路接入局域网LAN回路,形成一种广义的附网存储NAS,存储设备都是商用的NAS设备以及iSCSIi设备,或通过转换桥将SCSI和FC设备转换为IP接口,接入基于IP协议SAN中。它采用最广泛的TCP/IP作为网络协议,既具有NAS易于访问的特点,又有专用的存储网络架构。因此,基于IP的存储网络可以利用以太网技术和设备来构建专用的存储网络,由于使用了以太网设备,其成本大大低于使用光纤交换机的SAN网络,而且保持了SAN的传输速率高且稳定的优点。用户在这一技术中,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技术内容,即IP协议和以太网,而且各种IP通用设备保证了用户可以具有非常广泛的选择空间。事实上,由于IP存储技术的设计目标,就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使传统的SCSI存储设备和光纤存储设备都可以在IP—SAN中利用起来。随着带有IP标准接口的存储设备的出现,我们可以单纯使用本地IP存储技术,来扩展已有的存储网络,或构建新的存储网络。以千兆甚至万兆以太网为骨干的网络连接,保证了本地IP存储网络。由于采用的是IP协议,与LAN和互联网的连接是无缝的,远程备份十分方便,效率工作很高。基于IP的SAN在性能及功能上都具有突出的优势,是目前高校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存储区域方案设计的首选方案。
三、高校档案管理信息仓储系统建设中若干问题分析
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目的在于开发应用,离开促进应用水平的提高,就脱离了实际。笔者以为,推进高校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指导思想,一是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争取条件采用先进技术;二是要充分掌握系统的综合性、系统性、统一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要从现实出发,循序渐进。如何提高应用水平,需要深入考察与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相关的诸多方面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总体来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档案信息仓储建设首先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当前,高校档案管理系统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目前系统的主要矛盾不是硬件设备的缺乏,而是硬件的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系统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这一认识上的转变给我们的启示是: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自动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档案信息仓储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根据系统论思想和集成化要求,档案管理系统自动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得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应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档案信息仓储建设要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目前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信息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资料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试点,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录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4、档案信息仓储建设必须慎重选定技术路线。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条件下,选择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技术路线是十分重要的,应当推行成熟的、适应的先进技术,使经济效益的合理性和技术的先进性相统一,技术路线的选择要符合学校的实际。档案部门对先进技术的潜在需求很大,但现实的需求又往往跟不上,宏观监测需要的信息量和使用频率同微观经济需求有很大差别,因此不断发生买了设备不能充分利用,建了网络而传输量很少的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分析现状,充分考虑先进技术的发展,再进行每一项具体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