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1

金钱买不来时间

大家都听过方仲永的故事吧,他本是一个天资很好的男孩,在很小的时候就会作诗,诗的文采道理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父母一直以之为傲。所有看过他的人都不约而同地说他是一个神童,在别人眼中他是未来的新星,会是一个很有名的诗人。但是父亲却被利益诱惑,为了钱,天天强要他到处拜访同乡的人,不让他学习。最后这个神童成了一个普通的人。虽然他的父亲获得了一点点小钱,但是方仲永却没了童年,失去了最宝贵的时间。

金钱买不来友情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从小生活就很艰苦,所以小小的他就立志要好好学习成为大老板。这愿望很单纯也很美好。但是后来,他为了完成这个愿望,不惜一切代价,出卖了与自己辛辛苦苦创业的好朋友,背叛了他们对自己的信任。最后他成为了这个公司的唯一老板,并且日益强大。当他住着空荡荡的大房子,开着华丽名贵的轿车时,他想到了曾经的好哥们,身边再也没有从前动听了笑声了,也没有兄弟之间善意的批评了,他整天像个机器人一样,掌管着整个公司,但是却没有笑也没有爱。他十分后悔,金钱让他失去了珍贵的友情。

金钱买不来生命

我想众所周知,人活在世上,是因为有生命存在。曾经有个人,为了一夜成为百万富翁,选择了一条违反法律违反道德的事。杀人、逃逸,金钱让他成为了一个真真正正的十恶不赦的坏人,所有的人都在埋怨他、责骂他、讨厌他、唾弃他,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他被抓了并判了死刑。金钱乃身外之物,必须要有,但够用就行。为了许多的钱而用生命做赌注,实在不值得。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2

我们渐进渐趋成熟着。缺失的童真和无忧被成熟与理智代替着。我们都会长大的。是的,终究有那么的一天。当我们还处在懵懂无知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早已为我们铺好了一条很好的路。也许,这条路并不适合你。但是,你没有权利去选择。你只有接受。没错,是接受。这是个物质世界。许多事情在我们还没有经历过或者还未来得及经历的时候,早就已经被那一叠叠厚厚的红色人民币所承受住了。

现实与梦想还相距着很大的差距。我们天真得以为拥有金钱就可以拥有一切。错了,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就万万不能。今天,我们在为金钱而成为陌路人,这是金钱所带来的祸害;明天,我们可以随便花几百块到饭店去请客,纸醉金迷,这也是金钱所带给我们的快乐。可是,那份越发清纯,越发真挚的友谊如今又在哪里呢?是不是早就已经被这些铜臭味所玷污呢?是不是早就在某一刻不复存在了呢?

我们这样长大着,痛并快乐着。曾经的天真无邪只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在梦想的国度嬉戏着。我们要长大,所以要学会承受。还记得那个夜晚,我正在小心翼翼地写着日记。他笑嘻嘻地走过来,随手抄起我的日记本,撕烂,再从窗外扔出去。“啪”的一声,我心爱的日记本直直地躺在那湿漉漉的草地上。我看着他不可一世的样子,说不出话来,只觉得有人隔着空气狠狠都抽了我几巴掌,很疼,可是我没有哭。我逃出课室,在幽暗昏黑的草地上找到了我那本可怜兮兮的,苍白的日记本。我哭了,抱着日记本哭了,内心灌满了重重的委屈,寂静的世界里仿佛只剩下我自己,还有那本苍白的日记本……

当社会和现实给予你太多的挑战时,请不要埋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理智的尺。成熟一点,理智一点。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走过来。

生活就是这样。它毫不留情地抽走了我们的童真,也会把成熟与理智一点一点地馈赠给我们。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3

关键词:思想课;德育教育;导向作用

思想品德是一个以世界观为核心,由心理、思想和行为三个子系统及其多种要素按一定的方式联结起来,具有稳定倾向的立体结构。而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德育教育课程系列化,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每一个阶段。中央也为此颁布了有关促进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文件,把它和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党的事业联系在一起。战略上高度重视,指导思想非常明确。

由于思想性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性质,是本课程的灵魂,决定着课程的方向,规定着课程的基本特征。因而中学思品课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德育教育功能。它的任务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那么,中学思想品德课如何增强教育性、发挥德育功能?

一、要有明显的思想行为导向功能。

就目前的课程教学改革看,主要是强化目标教学,做到:①在教学思想中增强德育意识,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②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好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出出来。为了实现德育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在讲课中把该堂课的德育目标明确的提出来,以引起师生的共同注意,由师生按照目标实施教学。如:七年级《思想品德课》的第一课第一节:《个人前途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这一课,我这样安排:⑴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壮观;⑵祖国的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文明;⑶祖国受尽屈辱的百年历史;⑷祖国的独立强盛。这其中始终贯穿的主线就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以中国传统教育告诉学生什么该为,什么不该为,影响着学生行为规范、思想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的选择,减少思想教育的随意性、盲目性,从而提高思想教育质量。

二、要具有独特的认识功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要紧贴学生的思想。

理论联系实际是增强思想政治课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关键,但理论联系实际要有切实可行的措施。针对不同的班级状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通过课堂教学以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认识,经过分析加以整理。我在讲授《热爱祖国,就要热爱社会主义》一课时,提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富裕幸福,要靠人民辛勤的劳动。这时有学生就问“那就要挣钱是不是?”作为教师,我认为该大胆的说一句“是”。

提到金钱,中学生十分敏感,受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影响,有部分学生对钱缺乏正确的认识,以致受其诱惑弃学经商,所以要教育学生懂得金钱既是财富的象征也是沉重的枷锁,金钱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买不到的东西,如友情、文才、威望、忠贞等等,总之,钱能买到一切商品买不到良知和精神追求,更买不到理想和见识,人应该有更崇高的追求,像居里夫人不要镭的专利;诺贝尔将他920万美元作为发展科学事业的奖励基金。通过以上事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直气壮的使学生明白,为了祖国的建设、人民的幸福,中国需要钱,可中学生现在就是在学习本领,包括挣钱的本领,这样,教师以坚定的态度,铿锵的语气,再次重申:热爱祖国,就要建设祖国,就要去掌握建设祖国的本领,来表现自己对这一真理笃信无疑,这样才能发挥思想政治课应有的德育功能。

三、要具有优化环境的功能。

我在上课的时候,曾遇到这样一件事:两个学生因打钢笔水发生争吵,一学生(男生)将钢笔水瓶向另一学生(女生)掷去,结果,钢笔水瓶砸在墙上,溅到了周围同学的脸上、身上,引起同学们极大的反感,对此,我给予了制止,首先对其他同学说:“他也是一时恼怒,不计后果的扔了钢笔水瓶”,然后对这个男生说:“既然她阻拦你打钢笔水,你也可以换支钢笔写,不至于扔瓶子,是吗?“。男生点头认错,于是,我用这样一句话平息风波,即:“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个人都有犯错误而余姚别人原谅的时候”。在教学中我这样做了,这样我觉得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较融洽了,也更增加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它也使我深深的体会到,这种宽容的爱,对于优化班级、学校环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当然,思品课的教学所起的效果不是万能的,德育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然而,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政治教师所起的作用与其本身的素质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要真正实现思品课在德育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作为教师应该做到:①勤于学习,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样有助于提高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如果对一些基本理论观点理解不好,把握不住,是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甚至还可能在教学中出现偏差,出现失误,对于教材中的基本理论观点,一定要认真钻研,悉心体会。②要善于观察社会实际,经常注意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尽可能做一些社会调查,积累一些必要的信息。③当理论和实际出现“反差”时,既不要回避,但也要慎重,尤其注意把握理论与实际“反差”的程度,给学生讲解时尽可能做到恰如其分,切不可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否则,不仅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社会实际问题,反而会对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

总之,思品课教师的“悟、敏、博、勤、细”对于提高思品课在德育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有利的。

参考文献: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4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你肯定知道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开始简单识字,背诵诗歌,认识英文字母,做简单加法。对了,就从这里开始:让孩子数钱,用真钱做简单加法。去银行换一些一元的新硬币,然后在地毯上与孩子一起摆着玩,一边玩一边数数,通过实物加减法让孩子开始认钱,知道钱是可以用来加加减减的,然后再开始跟孩子玩简单的买卖游戏,让孩子了解钱的作用。这时候的晚间故事,就可以是:“小熊帮斑马叔叔打扫卫生,赚了2元钱,妈妈说他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他用1元钱买了一块蜂蜜糖,回家后,他把另外1元钱放进了存钱罐,想攒起来,因为等攒到10元钱的时候,他就可以买一个漂亮的皮球了。”让孩子了解到靠自己的劳动可以赚钱,有了钱之后,钱可以用来买东西,也可以存起来……

谈钱,最关键

要让孩子懂什么?

在孩子成长的不同时期,跟孩子谈钱,能让孩子收获的内容不一样。孩子两岁半时,跟孩子谈钱,是让他先从实物上认识钱,知道钱可以用来买东西,建立算术和钱之间的关系,不要小看十以内的买卖游戏,它可以为孩子将来数学思维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当孩子三岁左右,我们要告诉孩子不同数量的钱可以买不同的东西,钱是需要好好保管的。孩子五岁左右时,我们要告诉孩子钱是需要通过劳动和智慧赚取的,小孩子表现好也可以得到物质奖励,这些物质奖励就是父母或老师拿钱买到的。这时候,要开始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了,要让孩子懂得钱与生活的关系,养成正确的消费观:比如量入而出、购买非日常必需品要有计划有控制、财富是需要积累的、要有储蓄的概念。这个阶段一定要逐渐帮助孩子不断增长财商,让孩子尝试着自己当家,给孩子充分提供跟钱和财富有关的各种社会实践。从和孩子谈钱开始,我们就要明确的是: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属于他自己的正确的、积极的金钱观。

什么是积极的金钱观?

对于孩子来说,仅仅拥有正确的金钱观还不够,还要拥有积极的金钱观,因为无论是整天忙于工作赚钱的父母,还是越富越抠门的财富人群,大多数孩子接触到的成人的财富观,都多多少少带有一些负面因素。所以,一方面我们要引导孩子不断提升财商,做自己人生的财富的料理大师,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引导孩子让他认识到金钱不是万能的,不必把钱财看得过于重要。我们要教孩子“只做金钱的主人,不做金钱的奴仆”,过简单生活,不奢靡浪费,钱不在多,知足常乐;告诉孩子人活着除了赚钱、花钱,还有更多的乐趣,比如读书、听音乐、看电影、享受烹饪和品尝美食的过程、弹琴、跳舞等文学艺术体验。钱没了可以再赚,但如果良心和信誉没了,就无法立足。金钱总是跟你的付出相关,目前社会发展趋势是,智慧结晶比体力付出得到的财富回报更多,所以说知识和能力决定财富。

属于他自己的金钱观,意味着什么?

很多妈妈唠唠叨叨,孩子越大,越觉得孩子不听话,尤其是在花钱方面。希望孩子什么都顺从自己,其实这样并不好。因为孩子所有对金钱的体验都是一个过程,不能以年龄作为衡量孩子财商成熟度的唯一标准。在孩子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金钱观之前,他所有的行为都是在摸索,只有放开孩子的手脚和心灵,让他自己去想去做,在不断的小错误中修正自己,才能真正建立起属于他自己的金钱观。但凡这个时期妈妈们介入过多,孩子很可能就会顺水推舟地依照妈妈的意愿行事,这样反而无法锻炼孩子自己独立思考、选择、解决钱财问题的能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属于孩子自己的金钱观意味着在您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对金钱和财富有着自己独特的积极看法,并且擅于运用他自己的智慧,结合他所处时代的特点,进行有效的财富积累及合理的消费规划。

10 种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财商好思维

告诉他,钱并不是万能的

孩子的金钱观和世界观是互相影响的。从开始就告诉他,钱虽然可以买到玩具买到零食,但是有一些东西是买不来的,比如亲情和友情,信任和善良。要让孩子明白,在自身欲望与责任面前,永远是责任第一,欲望第二,钱并不能解决一切烦恼。如果他真能把这种思维变成自己的行事原则,那他一定是一个懂得理财重要性的人,而且你永远都不必担心将来孩子会学坏。

不要把扣发零用钱作为惩罚

零用钱给了孩子发展财经方面责任感的机会。父母应该定下零用钱的数额,给付的时间和孩子为获得零用钱应做的事。父母还得订下每隔多久才能讨论增加零用钱的规矩,让孩子明了,有了零用钱以后哪些开支父母将不再提供。就像一个有责任感的雇主对待雇员那样,零用钱必须准时支付,但是要拒绝任何预支的请求,也不要把扣发零用钱作为惩罚。

尝试让他当家吧

四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有一个小账本,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六岁的时候,孩子应该可以自己规划自己的零花钱。七岁左右可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当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哪些钱是一定要花的,哪些是可花可不花的。

从和金钱有关的故事入手

可以给孩子讲诸如《金钱岛》《所罗门王的宝藏》《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等故事激发宝宝对金钱的兴趣;也可以通过《苏秦列传》等故事告诉孩子金钱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世间的人情冷暖;还可以讲述宝宝身边的故事,不失时机地对宝宝进行金钱教育。

让他管好自己的小金库

让孩子建立自己的小金库,每次爸妈给的零花钱、老人给的压岁钱都记录在入账栏,所有花费都记在出账栏,自己做加减法,像玩游戏一样,让孩子看看自己怎样规划,才能让小金库不至于亏空。

有些财富是看不到的,比如知识

告诉孩子他自己也可以创造财富。擅于投资,可以将来收获更多。而最好的投资,就是投资自己的学习。让他明白,知识和智慧也是无形的财富,是金钱购买不到的。这样的思维养成会伴随他的一生,在物质和精神上都能收获颇丰。

要培养孩子储蓄记账的习惯

明确告诉他,零用钱绝不会预支,所以他必须对自己的月度消费进行规划。只有孩子学会了储蓄,他才会有节约的意识。看着存折上数字的增加,孩子会有成就感。储蓄记账看似琐碎,但是却可以培养他的金钱意识和对抽象思维的理解能力,也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

把钱拟人化,尊重它才能获得它

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都不要浪费钱财。钱是我们的朋友,只有尊重它才能获得它。告诉他,无论家境如何都需要勤奋节俭。让他从生活中随手关灯这样的小事做起,不铺张浪费,懂得善待钱这样才能和钱一辈子做朋友。

适当让他感到缺钱的痛苦

太多的“啃老族”就是因为从小就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大多是独生子女的孩子很容易就会形成依赖心理。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最好办法是给孩子机会,让他自己当家,如果零用钱提前用完,一定不能心软,要让他品尝到缺钱的痛苦,这样才能开始真正独立。

从小拒绝投机心态

在给孩子讲那些不要贪小便宜以免吃大亏、防止上当受骗的故事时,顺便再多给孩子讲一句:永远要脚踏实地,不要有投机心态。当然,这首先得从父母做起,如果你当着孩子的面每天买彩票,为了大减价经常买些不实用的东西回家,却要让孩子学会拒绝诱惑,实在挺难的。

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财商的好时机

妈妈,我想吃棒棒糖

宝宝知道棒棒糖多少钱一支吗?

对了!宝宝真细心,妈妈给宝宝多买一支棒棒糖,作为奖励!

那今天去超市的时候,咱们看看棒棒糖的价签,价签上写着价钱呢!

(买完棒棒糖,再带宝宝去买饼干,让宝宝自己算算,一盒饼干可以买几个棒棒糖。)

妈妈,我的橡皮丢了

宝宝明天上学还要用吧?那妈妈现在去商店再给宝宝买一块新的橡皮吧?

宝宝要跟妈妈一起去吗?但如果宝宝和妈妈一起去买橡皮,宝宝就耽误了写作业的时间了,晚饭前完不成作业,就不能看电视了。所以宝宝现在了解了吧?买东西不仅仅要花钱,还要花时间。

妈妈,能给我10元钱吗?

你想用这10元钱做什么用呢?在申请妈妈的赞助之前,如果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要赞助你,妈妈就会更加心甘情愿地给你钱,如果你想从别人那里获得,首先要想想,你的索取能给别人带来哪些好处呀?

妈妈,我们能每天都住豪华酒店吗?

如果你有这样的梦想,就好好努力吧。现在努力学习,以后就可以实现每天住豪华酒店的梦想了。豪华酒店是一种享受,享受就像人生中的蜜糖,每个人都爱吃,但吃多了对身体却没好处。而且如果一个人一生下来就每天都是蜜糖,他就会觉得蜜糖没什么意思,也不会珍惜。所以,在得到蜜糖之前吃些苦,通过努力得到的果实,你会觉得更甜美,奋斗的过程也会让你感觉很有意思,每天都有目标,特别充实!

妈妈,我可以把我的玩具都送人,然后你再给我买新的吗?

买新的玩具需要钱,妈妈要等赚到钱,才能去花钱买新玩具。你看到这堆苹果了吗?数一数,是可以知道有几个的。妈妈每个月就赚这么多钱,是有数的,如果用一个苹果去买了玩具,那么可以带宝宝去游乐园的钱就没有了。如果你愿意少去游乐园玩的话,那么我们可以买新玩具。

妈妈,为什么我们不坐飞机头等舱?

头等舱的机票很贵,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经济舱的票价更实惠,我们就属于大多数人。你看头等舱的座位数量比经济舱的座位要少很多,是不是啊?就像在你们班里学习特别好的就是那几个前五名的孩子一样,在大人的世界里,能坐头等舱的也只是少数人。另外,也并不是坐在经济舱的人都买不起头等舱,因为每个人的想法不同,也有人会把买头等舱机票的钱省下来去做他认为更有意义的事。

他们都怎么和孩子开口谈钱?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罗伯特・清崎所说:“如果父母不愿意在晚餐时与孩子谈论金钱话题,那么孩子长大后,绝对不会明白如何管理金钱。”在这个星球上,不同国家的父母和孩子谈钱的方式也大不相同。

德国人这么干:用童话打开理财之门

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日本人这么干:从小学习管好压岁钱

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日本孩子的压岁钱是主要的零花钱来源,通过对自己压岁钱的管理和统筹,孩子被迫学会节约和克制消费欲望。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5

看到好多人买房眼红

曾几何时,只要花很少的钱,甚至不用钱就可以有房子;2009年,各城市不断上涨的房价和一部大热的《蜗居》,把买房引起的焦虑推到了风口浪尖。

此时,有人看见别人明明住着一套房,在2009年初房价低点时又抄底买了第二套房,到了房价一路飙升时,人家又抓住时机把房子卖了,一转眼就赚了个盆满钵满。可自己呢,累死累活攒了点钱,年初时还够付个首付,可到了年尾,钱倒是攒得多了,可赶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连首付都交不起了。于是,这些人就开始没事就算钱,心里琢磨着"我连房都买不起,他们凭什么能倒房子赚钱"。这就好像一块压在心头的大石头,对与房子有关的一切词汇都特别敏感,听到后心中惴惴不安,不敢再随意消费、享受生活,严重时,可能失眠,脾气暴躁。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主任季建林指出,面对这类情况,最好的方法就是"看脚下,少望天",脚踏实地地把当天的事情做好,不能预测的未来,最好放下不想。这不是逃避现实,而是不做多余的抱怨。比如,没买房的努力工作、存存钱,别想一步到位,买得起了就赶紧买;需要还贷的,按照原计划,一个月一个月慢慢还,别让房贷影响了生活质量。

小时候怕养不起 长大了怕啃自己

若要在全球范围内评选"最无私,最负责任"的家长,中国家长大概可以位列其中。所谓"关心则乱",本来作为家长骄傲的孩子如今却成了父母焦虑的重要来源。

如今,养孩子可是一件最让父母头疼的事情。孩子出生了,一切都要花钱:买奶瓶要买高级的,买衣服要买名牌的,上幼儿园一个月要交几千块,上名校还得求爷爷告奶奶地交高达几万的择校费……父母为了孩子不惜花血本,不少人都感叹:现在养个孩子实在太贵!还有些符合政策的人也不敢轻易生二胎,养一个恨不得都倾尽所有了,哪来的钱养第二个?

他们千辛万苦供养孩子读完书,却还要拿出自己的养老金,供年轻力壮的子女继续深造、结婚生子,甚至容忍他们呆在家里游手好闲。孩子每个月的工资花光光,家长还得倒贴钱,于是有人就感慨道:月光族和啃老族合二为一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1.5%的中国老年人或多或少会给子女经济支持,其中有1/4的人认为压力较大。还有些家长一到月底或接到孩子的电话就紧张,恨铁不成钢但又无计可施,羞于和别人提起自家孩子,为他们的未来担忧不已。不少家长也降低了对孩子的要求。一位女出租司机就表示,根本不指望孩子大了奉养自己,"他长大了,不啃我就不错了。"

“啃老的出现跟家长总放不开手有关。”季建林说,父母管得过多,以至于他们永远把父母作为赖以生存的后盾。而同时,父母又舍不得看孩子吃苦,自然会尽可能地帮了又帮,于是形成恶性循环。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家长首先要纠正观念:只有未满18岁的孩子,自己才有抚养责任,而当他们长大,就应该自己独立生活。所以,请狠下心、放开手。

找不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教育部曾消息称,2009年应届毕业生中大概有百万人,都难以在当年找到工作。2009年如此,2010年恐怕亦然。

在不少毕业生心中,知识等于财富,大学毕业就该享受每月万儿八千的薪水。一位半年内连续跳槽三次的男士说,他跳槽主要是因为薪酬低,他一个英语硕士怎么能这么低就?但他也说,用人单位不承诺他高薪的原因是,他没有丰富的业界经验,还需要公司手把手培养。于是,这位男士就将"寻找高薪进行到底",现在还赋闲在家。烦躁、郁闷、不甘每天骚扰他,让他频频面试失败,以至于他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就永远找不到一份工作了。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二科主任谢世平认为,大环境如此,适度担心很正常,有所追求也不算错,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很容易把握不好尺度,并出现过度焦虑,进而变得身心疲惫、情绪低落。曾有人进行过调查,发现因找工作不顺利,有57.1%的人感到很累,40.1%的人感觉找不到目标,还有22.6%的人对生活感到失望。

季建林指出,现在的毕业生确实面临着比他们父辈们大很多的压力,但怀才不遇的心态出现在刚毕业时却早了点。现在的社会不同于过去,绝大多数工作都不是铁饭碗,这就意味着,工作之后,有了合适的机会随时可以换,何必非要一步到位。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或者你能在半年后找到月薪几千的工作,但在这之前的半年里,就算一个月只挣几百,也好过坐吃山空。"先就业,再择业"正好能解决经验问题。

爸妈对着“光棍”唠叨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可年近30,甚至超过30岁,还娶不到,嫁不了,便成了剩男剩女。现如今,这些曾经自豪标榜过自己是"单身贵族"的男男女女,已开始强烈感受到了结婚的压力。

在网络上,流传着一首改编的《水调歌头・光棍节随想》,里面写到道:"男有高矮胖瘦,女有黑白美丑,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光棍不再有!"如此短短几句话,不难看出剩男剩女们的心声。更让人不得不重视的是,这一焦虑正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的"剩女"数量已然突破50万。尤其现在,新年将至,要回家过年的剩男剩女们更是谈起回家就头疼,不回家吧,想父母;回家吧,又会被父母逼婚。想起这些,就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再加上对自己未来的担心和对父母的愧疚,焦虑情绪越发严重。

虽说人人都希望有个理想的爱情,但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季建林认为,你到底是要选择一个生活上的伴侣,还是事业上的同路人,抑或是其他,心里都应该有个轻重的权衡,抓大放小。要知道,什么都要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没有。生活中有点缺憾才是正常。

网络的普及,人们的接触、社交面越变越小,可选择的人越变越少;人际间的协调、理解能力也越变越弱,然后,婚姻变得渺茫。因此,摆脱对网络的依赖很重要,也许可以通过网络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但人与人的交流,还是要走到现实中来,才能得以更好地维系和加深,并最终走向婚姻。

老不如别人有钱

刚刚过了而立之年的小陈,收入也不错,一年将尽20万,按说应该过得舒舒服服,但他就是觉得"不够"。他总是抱怨,某某同学都换了几十万的车,自己才开七八万的小车;某某同事换了三室的房子,自己才住个小两居……房子、车都想换,但就是觉得自己钱紧紧巴巴,天天梦想着自己比别人有钱,可现实中看到自己不如人就焦躁不安,哪一样不都和钱有关吗?

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在现代社会体现得尤为明显。于是,有了拼命工作,希望多挣点血汗钱的;有了炒股、买基金准备理财致富的;有了买彩票想凭运气一夜暴富的。然而,不管是什么方法,能真正赚得心满意足的只是极少数,更多的人是在抱怨,"为什么别人能买名车、住豪宅,想什么有什么,我却拼命努力也追不上。"

金钱是不是万能的范文6

在埋头挣钱的时候,是不是应该抬头看看未来的人生之路了。挣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现在是挣钱成了生活的全部。在每天忙忙碌碌之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在危机与泡沫交接之时,让我们共同反思:真正的财富是什么?如何才能不再为钱所累!

我们是钱的奴隶!

在当今社会,如果谁还倡导“穷乐呵”,认为家庭幸福与金钱没关系,那就显得太虚伪了。当生活成本越来越高、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连最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何谈幸福。

不过,如今另一种极端的趋势更加凸显,就是为了金钱可以牺牲一切。更多的人把挣钱当成人生第一要务,至于什么健康、兴趣、友情、理想、公益统统放在一边。对于幸福的理解也变得异常肤浅,不要问我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金钱中。

大多数人是“钱奴”

或许你曾经对这种拜金主义感到厌恶,但不知不觉间,金钱也已经移到你的生活重心上。不要否认这种变化,看看本刊与搜狐理财频道联合进行的关于“金钱与幸福健康指数”的问卷调查结果,你一定会有所感触:

左面这组问卷调查虽然内容含量很少,但却很说明问题。接近一半的人(46.4%)居然没有不涉及物质利益关系的朋友,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影片《非诚勿扰》里的那段情节一当葛优结束旅行与好友告别时说:“我不缺钱。最缺的是朋友,年龄越大,就觉得自己越孤独”,接着那位好友独自离开,一边驾车一边痛哭失声,这个场景相信会令很多观众动容。友情是非常美好的东西,但不知什么时候它竟然变得如此稀缺。

有关因事业而失去健康的话题已经有太多的讨论。最近投资界又有两位可称得上“大佬”的人物英年早逝,一位是44岁的私募元老晓阳投资董事长杨骏,另一位是41岁的上投摩根投资总监孙延群。他们为别人和自己都创造了巨大财富,最终也只是归于尘土。而我们的调查结果依然显示,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会考虑因为健康问题而适当放弃工作。很多人都抱着用钱来换健康的希望,但最终会发现,健康是多少钱都换不回来的。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更令人吃惊,净资产达到200万对于一般公司白领来说并不容易,但居然有75%的人认为这是家庭幸福的底线。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人都在为了追求“幸福”而拼命的积累金钱。他们其实更像是在迷宫里转圈的老鼠,可能一生都走不上财富快车道,却让身边真正的幸福悄悄溜走。

最后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人会关注与挣钱无关的事,这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这表明人们在牺牲自己的兴趣、理想而成为金钱的奴隶。人们只是在为了挣钱而挣钱,根本没有想过生活的真正意义是什么?钱是否真的能带来快乐?

不要认为我们是在无病,或者是想调制一碗心灵鸡汤,我们鼓励每个人积极的追求财富,也承认对于很多人来说金钱数字的增加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不过我们还是希望唤醒这样一种反思:为什么金钱会凌驾于、甚至完全覆盖在健康、友情、爱好、理想等等这些美好的事物之上,什么时候人们都被驯化成“钱奴”却不能拿出一点点勇气进行反抗?

中国人太累了

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睡觉的中国人”引发网上热议,共同的反应就是――中国人太累了。无独有偶,一个标题为“谁来心疼中国的年轻人”的帖子迅速在网上窜红,很短的时间内跟贴者数千,都表达出一种不安、焦虑和疲惫的心态。60年前,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30年前,中国人开始朝建设丰裕社会的伟大目标前进并很快实现了丰衣足食;今天,中国的年轻人本应该更加的自由、自信和快乐。那么,当前的现象只能用一个原因来解释,就是太为钱所累。做奴隶的人都难言幸福,“钱奴”更是如此。为什么那么多人会沦为“钱奴”,我们先找找外部原因。

首先是生活成本增长的速度远超过收入增长的速度,让人们不得不为钱“搏命”。

据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美世公司(mercer)7月7日的《2009全球生活成本》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生活成本全球排名飙升,北京上升到第9位,提升了11位。超过了伦敦、新加坡等城市,上海上升到第12位,在排名前25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4个。

当然,排名的变化受汇率波动影响很大,但谁能否认中国人正在以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来承担着相近的生活成本呢?不要再拿CPI说事。它代表不了生活成本的上升,也无需罗列更多的数字,看着不断飙升的房价谁都能感知到生活的担子有多重。

其次是钱飓得太快,一般人追不上,而贷币价值的剧烈波动把绝大多数人拖垮了。

近年来,货币发行的速度远超过GDP增长的速度,人们怎么努力的挣钱也感觉不到安全,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手中的钱就会贬得一文不值。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先是资产价格后是消费品价格暴涨,人们发现辛苦积累来的财富原来如此脆弱。如今,一场全民赌通胀的运动又轰轰烈烈的展开了。结果呢?受害还将是大众,因为掌控货币的权杖在别人手中。

货币主义的观点不知什么时候被中国的精英奉为圭皋,把滥发货币当作是刺激经济的万能药,于是我们总处于“资产泡沫――通胀――危机――疯狂印钞――资产泡沫……”这样的恶性循环中。有趣的是,历史上增加人类福祉的重大科技革命都发生在通货紧缩时期,这对于打着拯救民生的幌子来操纵货币魔杖的人是莫大的讽刺。

有人可能会说,成功地投资和努力的工作会让你跑在钱的前面。但问题是货币价值的剧烈波动只会鼓励投机炒作,滥发货币只能让离钱最近的人受益,绝大多数人都渴望在温和通胀的环境下稳健的积累财富,但这种理想状态已经一去不返了。当每个人都在为钱财而惶恐,就希望挣更多的钱以获得安全感,结果牺牲了一切仍未感到安全,只能蜷缩在金钱的脚下瑟瑟发抖。

再次,市场原教旨主义盛行,中国人的精神信仰极度匮乏,金钱自然就统治了我们的灵魂。

亚当・斯密写过两本书,一本是《国富论》,一本是《道德情操论》。《国富论》奠定了自由市场理论的基础,《道德情操论》则告诉人们,市场不是万能的,完全靠市场来引导人类社会运行,只会造成财富的分化和道德的沦丧。遗憾的是,亚当・斯密的伟大思想早已被后人误读,如今市场原教旨主义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中国虽然走市场经济道路没有几年,却深受这种思潮毒害。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在这些市场失灵的领域依然指望靠市场来提高效率,只会导致让个体承担更大的风险,为了争取这些最基本的生存发展权利,人们做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拼命挣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一直处在精神信仰真空的状态,这给了拜金主义以可乘之机。传统上“重义轻利”的中国人现在已习惯于将“利”字摆中央,金钱成为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如果说某某人很成功,其实就是说他有多少豪宅、拥有几辆名车。即使一个人拥有深邃的思想、独立的人格、自由的心灵,但如果没有钱那就谈不上成功的人生。于是,大多数人对于刚刚逝去的季羡林老先生、以及发明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却一生清贫的王选院士,可能会充满爱戴,却并不崇拜,更不要说去追寻模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