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语文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语文个人总结

中学语文个人总结范文1

现总结如下:

一、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

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前行。同样,教育教学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埋头苦干是必须得,但抬头望头也是必要的。一味埋头苦干会迷失道路,偶尔抬头望天才能看清方向。特别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很多教育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不断地暴露,这时候更需要理论的指示与专家的引领。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不仅对理清新课改中的种种关系有帮助,而且对突破新时代教育教学中一些“瓶颈”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与方法。

如赣南师院文学院的孔刃非教授的《以良好的素养,高度思维责任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的专题报告。首先分析了当前教育的各种缺失,指出当前的教育还是“精英教育”“应试教育”,忽视了人的素养的培养。怎样改变这种现状?他提出从中国古代优良传统找良方,将“孝”“信”“义”“耻”“礼”“忠”“枨”等纳入语文课堂,将人的精神基础打牢,提高人的素质。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和李东斌的报告,都关注了教师的身心健康。社会压力、职业压力让我们的教师生存不易,需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乐观的工作生活。

总之,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偏离正常的轨道,越来越朝着急功就利与速成的方向发展,教师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挑战。这些都需要在理念上纠正与更新,使我们的教育不离其本质。

二、更新了教育教学知识。

教师是一个永新的职业。这里讲的“新”主要指知识的更新与教学艺术的更新。作为语文老师,他应始终站在时代文化前沿的号手,把住时代文化发展的脉博;他应是始终站在科学知识岸边的摆渡人,传承知识与文化;他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师与精神垃圾的清道夫。所以,作为语文必须时时保持充电的状态,此次培训无疑是一次良好的机会。经过培训,就我个人而言,不仅在学科知识方面得到一次全面的补充,而且在教学艺术方面得一次新的补充。

杭州师范大学倪文锦教授讲的《写什么与怎么写》的报告,睿智的指出当前的作文教学存在五种缺失,强调:1、要创造先有模仿;2、老师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指导如何写,而不是只会提要求。倪教授是全国作文教学方面的知名专家,他的方法科学而切实可行。对当下普遍迷茫的作文教学是一股清新之风。

赣南师院副院长陈勃教授的《教育心理与教师发展》的报告。陈院长强调,21世纪是“压力时代”,需要学习教育心理学,尤其是人民教师。同时,现在的教师需要有反思精神,需要掌握教育学知识,才能成长为学生喜欢的教师。

又如,李东斌教授的《课堂观察与压力管理》的专题报告。对课堂观察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阐释,提出这是聚焦课堂的教学研究的最直接的方式方法。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老师不断的自己更新,才能更上一层楼。

三、观摩了专家名师风采。

此次培训活动的一大特色就是理念联系实际。不仅聆听了专家的解读,而且近距离地学习了名师的教育教学艺术和班级管理艺术。

南昌教研员胡小望老师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践与反思》,强调新课程中,青年教师应有所作为。校本教研不能丢,专业成长方才有动力。如若深入多思考,目标达成就不成问题,都很有指导性。

而南昌三种的聂水兰老师的《一名普通教师的成长》和《班级管理》的报告,完全是自己的实践的梳理和总结。胡老师提出,教育是一项爱的工作,只有全身心地热爱,才能有所成绩。教学工作如此,班级管理亦如此。在报告中,胡老师用自身的实例很好的诠释了“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事业”的真正内涵。

四、教师自身的成长

教育的发展,关键在教师的成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的软实力来自己于拥有

一只业务能力强,团结敬业的教师队伍。对于个人而言,教师的成长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适当现代教育的需要。此次培训,很多专家与同仁重点谈了教师如何规划自己的成长之路,成为名师,成为教育家。

如赣南师院教育学院院长焦中明教授的《学点教育研究方法——做研究型教师》的报告。从全球科技发展的高度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出发,指出教师不应是“蜡烛”,要有可持续的文化知识储备,那就要学会做研究,成为专业化的教师。而研究应该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要回归课堂,服务课堂。

又如,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胡小望的《课例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讲座,提出教师对课例进行研究,加强对文本的解读和探究,提倡及时反思。课例研究的价值在于:拓展教学视野、发展反思能力、唤醒主体意识和培养问题意识。最终的目的是簇进专业成长。

又如,师大欧阳芬教授的《今天怎样做教师》的专题报告。对中西教育进行比较,得出各有利弊,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结论。今天的教师角色应该转变,由教学主体向学习伙伴转变;由知识传授向导学转变。

五、结识了全省教学名师。

此次培训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参加培训的都是全省教学一线的精英、名师,对教育教学都是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此次培训又是一个非常好的相互学习的机会。7月15日上午的沙龙开得很成功,大家将自己教学中的经验互相交流。下午的说课比赛又展示了各自的风采。同时,还是建立友谊的纽带,平时只能在报刊杂志见到名师的老师,通过此次机会,终于可一睹尊容,亦为乐事。创办的QQ群,成为了大家各在一方时交流的平台。

六、在职研修硕果累累

本学期开学至今,我担任了八年级语文教学,在完成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积极实践完成培训基地布置的作业。主要有以下方面:

1、积极撰写教学反思和教学叙事。集中培训回来,我写博客的劲头更足了,思路也更宽了。7月25日至今,我在中华语文的博客了更新了30多篇博文,有不少质量上乘的佳作。其中《怎一个“闲”字了得》《孩子,你应该快乐》等博文被版主评为精华。

2、努力开展教育教学研究。为全校教师上了公开教学观摩课《记承天寺夜游》,并录下视频;做了《教育教学论文写作知识》的讲座,在传达集中培训的新精神的同时,将自己多年来论文撰写的体会和收获进行了总结和梳理,得到教师的好评;设计了教育教学研究方案《新农村“学习型”家庭试验研究》,这个研究方案着眼于目前各地的新农村建设,目前的新农村建设只注重建屋修路,而忽视家庭内部学习氛围的营造,很有研究的针对性。准备于2011年上半年申报省级课题。

3、积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出谋献策。作为学校的老教师,我主动将这次培训的成果带回单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积极示范,大胆引领,带领全校的语文教师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在集体备课里,在教研组活动中,我积极解答教师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引导互动和交流,使学校语文组成为了全校活动最丰富,效果最显著的组别,促进了大家的专业素质的成长。目前,学校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开通了自己的博客,并准备在中华语文网上开通“棠阁学校语文工作室”,成为学校语文教师交流的固定平台!

中学语文个人总结范文2

在哲学范畴内,“个性即个人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这种个性观与人的主体性紧密相连。”[1]个性抒写就是个性表达。创新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凸现,而个性展示是创新教育的源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新要求,明确提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2]个性化教育问题的提出,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尊重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发展等人文主义内涵,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命题、立意、写作、评改”的束缚,提出了作文教学中不压抑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个性,积极引导,保护发展等要求,为引导学生作文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颖的尝试,网络信息技术下搜集资料的便捷、高效,利用博客(Blog,QQ空间等)写作的随意性、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的多元化的评价平台等,都为个性化作文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利用网络加强阅读欣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注个性的教育强调主体性的发挥,“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个性对于主体性的彰显”[3],因此,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及多读文学名篇精品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汲取前人思想的精华,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从优秀的文学经典名著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汲取创作和创新的源泉。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阅读训练首先要从中学语文教材上编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对于古今中外、评时论事的文章,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精读,不仅讲解文章“立意、结构、思想”的独特之处,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个性、作家艺术个性的把握;其次是对相关篇目的延伸阅读,即泛读,开阔学生视野,背诵、摘抄名言佳句,积累写作素材,为形成自己的作文个性起到启蒙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注重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名言警句、名篇名段等,但往往受时间、阅读量、摘抄速度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这种积累费时费力,也并不一定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命题、当堂完成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当设置写作范围,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认真思考,根据日常经验进行升华提炼。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阅读和搜集资料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将阅读的名篇名句、名人名言做摘抄整理,网络复制粘贴的快捷可以为学生搜集资料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归类上传至班级博客群共享里面,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末确定下学期学生阅读书目,为学生开出书单,除了长篇小说在假期前布置给学生阅读外,将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优秀中学生作文选等整理成电子文档,放置于班级博客群共享,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又可以节省大量查阅、搜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的阅读系统化。同时,根据作文教学需要,对于需要进行阅读的书目和作品,教师在学期中也可以随时补充班级博客群内容,以使资料更加完善。 

通过网络为学生开具书单,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第一步。教师除了在假期前、学期中定期把一些文章推荐给学生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等媒介为学生讲解所选择的作品在选题、立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所在,特别是对优秀中学生作文,要选取3-5篇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指出该篇文章的个性特色是什么,学生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找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进一步引导学生作文的个性的发挥。比如在讲解欣赏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对比分析的《我的母亲》,同样是赞美母爱,冰心的作品细腻柔婉、语言优美动人,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个性和表情达意的特色,而作为理论家的在回忆母亲的作品中,则感情深沉内敛,语言平实质朴。在具体教学实例的选取中,可以比较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时代作家同游秦淮河并写作同题散文,可以带领学生在领略名家美文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个性。面对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美景,朱自清因对时事、国事满怀忧思,表达的是一种既留恋又无心享受的矛盾心理,文笔朴实质朴,感情真挚热烈;而俞平伯先生则善于在写景与抒情之中抒发对宇宙万物的哲学玄思,置身于六朝金粉、美景如画的秦淮河上,他虽然被秦淮河的夜色所陶醉,但所感的“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与怪样的朦胧”,因此行文表现得冷静、理智,给人一种空灵而朦胧的感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应从什么方向确立自己的个性,避免陷入“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窠臼中去,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起到诱发个性的作用。 

二、通过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形成创造性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未经加工的艺术品。因此对于中学生作文来说,必须立足生活,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停”[4]。从个性出发的写作,强调的就是写作回归生活、关注自我,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正有个性的文章。 

(一)在作文教学情景引入中让学生感悟生活 

生活千姿百态,学生丰富的日常经验主要来自生活中的积累,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倡导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带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万象,了解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生活、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等;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之美,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感受动植物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在网络环境下,要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基于经验和时间不能一一感受的生活在情景引入中呈现出来,通过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将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生活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名篇佳作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与作品美感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为个性化作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网络以其多样化、及时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由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 (二)通过QQ群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想的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作危机之后,把写作看成是“自我放纵”,日本的“日常作文运动”则强调学生在作文中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由发表意见。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千文一面”、个性缺失等问题,除了过去作文命题中存在的机械化,对立意、结构、布局等要求的“八股文化”等问题外,主要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环境,课堂时间的有限性阻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网络环境下班级QQ群、博客群的建立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师预设写作范围,针对某一事件、某一社会现象将作文布置下去,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约定时间在QQ群上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热点问题与热点现象思考的热情、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评判对错,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适当的引导,创设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受到启发的环境,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多向度思维的形成及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开掘学生作文个性 

通过对近五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作文日益从传统命题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展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采用的多是话题作文形式,通过设置多元化思维方式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作文范围更加贴近生活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经历、体验、见闻等个人化经验,或展开叙述,或抒发感情,或虚构某个故事,或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就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个性。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视角,对学生作文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诸如听音乐作文,学生可以根据歌曲,描绘画面作文,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播放关于母爱、感恩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回忆生活中爱的点滴表现,在写作时激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文;通过网络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形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深入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创新性思维,发扬独特的个性。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不管对时事评论是否正确,都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予以肯定。俄罗斯在作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学生思想要有个性、观点鲜明,“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在引导课型的作文训练中就更要给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的空间,创设多种写作途径。 

(二)利用博客作文,让学生的才情与个性进一步彰显 

与传统限定时间的课堂作文相比,网络环境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通过博客(Blog,QQ空间)写作,写作环境相对自由,博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是最具个性化的情感领域,又是作文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自己的心情感悟,摘抄名言警句,转载美文名篇,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又可以通过小练笔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在博客的管理与写作中,让学生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他们在作文中写真实、讲真话的作文品格,而“真实、真情、真话”是培养学生作文个性的首要环节。 

另外,学生利用博客写作,作文完成可以随时上传,让老师和同学们欣赏到。相比课堂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博客的文章已经具备了艺术品的要素,不管是写作、修改还是上传,因为面对的受众增加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认同与肯定的欲望被激活,加之网络表达方式的自由,学生的才情与写作动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诱导学生个性 

相对于传统作文单一的评改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有了个人作文博客,就会不断关注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或老师关注的情况,也可以随时了解到其他人对其作文的评价和建议,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多次加工和修改,养成作文修改意识。在有同学作出评价和访问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开展起来,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就能学习到别人作文的优点,并逐渐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和提高。相应地作文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学生知道了什么样的作文选题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想象丰富……通过参与作文评价,学生提升了自我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自我的鉴赏水平。 

另外,通过在校园网建立“优秀作文展示”栏目,定期推送优秀学生作文在校园网发表,或者教师对学生的优秀文稿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写作教学的既有成果。 

近年来,网络以其及时性、便捷性影响着中学作文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通过QQ群自由的辩论、促进了思想碰撞与交流,丰富了学生多元化思维,而博客的写作模式促使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张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果。因此进行有意识的个性抒写作文训练,使他们萌发出独特的创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教师应积极地指导,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系“国培计划”河南省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3]严仲连:主体性是个性存在的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 

[2]教育部编: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学语文个人总结范文3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课题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课题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各子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实到位,不少子课题组的研究成果显著,语文组和英语组的有关本课题的教研课已经冲出东台走向全国。语文组和历史组有关本题的论文已经在全省乃至全国荣获一、二等奖。因而语文组、英语组、历史组的课题研究走在前面,对其他子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起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素质教育 教育区域 衔接和递进

引言

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是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课题。教育部办公厅《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要求“突出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要提高应用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验,特别是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等等”。江苏省教育厅下发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指南》中,将“构建大、中、小学相互贯通、不断递进的素质教育体系的研究”,列入综合研究项目的选题内容。

从目前我们检索、搜集到的国内外资料看,素质教育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有的研究呈现出一些特点和态势。

首先从研究范围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学段内的研究向跨学段的研究发展。如法国的研究(虽不用素质教育这一提法,但着眼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精神是一致的)从初中向高中延伸,我国的研究从单个学段走向多学段的研究,如“九五”期间,攀枝花钢铁公司肖信珊同志负责的《义务教育阶段落实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改革》,就是研究小学、初中学段素质教育的区域推进问题。

其次从研究内容看,素质教育的研究正从偏重于学科课程的研究,向着眼于学生和谐发展个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多元课程的开发和跨学段沟通等方面的研究转变。

再次从研究重点看,普遍重视素质教育实施中课程的研究,课堂教学的研究,课程选择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教学模式由单一型向多样化转变,教学理论由“记忆教学论”向“思维教学论”转变。

以上这些研究都试图通过优化素质教育的实施来促进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且这些研究都比较多地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等方面研究素质教育的推进问题。对于跨学段的研究,我国尚只有个别单位对小学、初中素质教育推进的衔接有所研究,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跨学段系统的整合研究尚未开展,故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都在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中列出了要研究各级各类学校如何系统推进素质教育的选题。

二十一世纪的高中教育普及呼唤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目前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高中教育正在走向普及。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在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完成基础教育学段素质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素质教育必须全面实施,循序渐进,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对学生德育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的系统培养。而目前相当一部分地区小学搞素质教育,中学搞应试教育;非毕业班搞素质教育,毕业班搞应试教育等状况应当切实地加以改变。

区域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整合研究势在必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课程、新理念,选修校本课程的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要求等,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出了新的课题。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本来就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只是高中和初中、小学的教育衔接与递进还显得非常的薄弱,并且学段的研究也不够平衡,比如小学的一到六年级的衔接还可以,初中的一到三年级也尚可,高中的一到三年级的教育衔接也说得过去,但是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就不那么和谐了,初中和高中的衔接也不那么自然了,特别是各学区、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教育的衔接就更相形见绌了。因而加强区域内中小学素质教育衔接与递进的研究,对于充分利用区域教育资源,整合学段研究力量,实现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正文

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正在进行。课题组的全体成员首先对本课题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定义。素质教育:指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德育为首位,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育。区域:指一定范围内的地域。本课题专门指三仓中学所在的三仓学区。衔接:事物之间的结合。递进:按次前进。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指的是探索基础教育阶段学区(三仓学区)内小学、初中、高中学段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和循序推进规律的研究。

系统工程理论认为事物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运用整体性原理、相关性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性原理、分解综合原理等对工程进行系统构建,就可以收到“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见沈兆昌主编的《系统工程》,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根据系统工程理论,本课题纵向必须研究区域小学、初中、高中的衔接与递进,横向必须研究学段素质教育实施要素的联系和综合、研究影响素质教育实施内外部诸因素的整合和优化,从而全面提高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我们的智力是多元的。人除了言语―语言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外,还有其他七种智力,他们是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思智力、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上述九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智力的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加德纳《智能的结构》)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区域素质教育推进中,要坚持基本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结合,讲求实施要求序列性的同时,坚持开放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建立激励性评价体系,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实施途径的多样化,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⑴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实、完善课题各阶段的研究,并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内涵、目标等进行研究。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为核心,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人的基本素质,这一定位一定要贯穿小学、初中、高中,要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素质教育当作一叶、一斑,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发展的一定是那些稳定的、对学生今后发展起积极的长期作用的、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对实施的目标进行比较具体的描述,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陈晓英老师的《我心归去》一课由于充分体现了本课题的理念,加之旁征博引,师生活动默契,荣获全国中学语文大赛一等奖。

⑵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去了解一些实际情况,借以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索一定规律而采取的研究方法。远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方法调查人口与农业生产了。在我国“调查研究”最早见于《管子问篇》所载的有关调查国家资源的文献。在“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中将积极运用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影响学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诸多因素,为对策的实施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崔荣斌老师特别注重调查研究,每年在各级报纸杂志上都发表上百篇论文。

⑶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将贯穿“关于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域衔接和递进的研究”的全过程。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认真进行行动过程的研究,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卢惠斌校长身先士卒,在校长室的带动下,各处室、各教研组迅速行动起来,以课题的论证、申报和研究为依托,全面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学校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进行综合训练与教育,评比进步之星、体操之星、篮球之星、田径之星等校园明星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革除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流弊,狠抓素质教育,每天15分钟的练字、15分钟的名著阅读。奋力创素质教育的“仓中”现象。郑长华的《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周冬霞的《诞生》教案荣获全国一等奖,陈蓉的《外交关系的突破》教学设计荣获全国一等奖。

⑷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子课题每一阶段及时进行总结,将实践经验及时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素质教育注重一个“实”字,每天800米的跑步,轰动全省的往返86华里的远足活动等都是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与锻炼。定期总结,每周一次的年级班主任例会,每月一次的学校班主任例会,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课题组每月一次活动,交流经验,互评得失。

⑸比较研究法:运用比较研究法研究各学段之间、同学段内素质教育实施的差异性,并综合运用跟踪法、追因法、临床法等揭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某些规律和本质。沈文清老师的《夯实工具基础张扬人文个性》获江苏省教育年会二等奖,就是注重了人文说和工具说的比较,再联系了小学中学的衔接。该组员又马不停蹄撰写了《古诗词鉴赏》教学设计,注重了素质教育的衔接和递进的研究,荣获了全国二等奖。

结果

课题组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总的要求,结合三仓学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区域内基础教育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解决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中小学学段间素质教育目标等不相衔接的问题。

依据系统工程理论,建设学区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由高中牵头,会同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开展学区素质教育递进的研究。解决同一学区学段素质教育递进失当的问题。坚持条块结合,充分发挥中心初中、中心小学的示范辐射作用,解决学段内素质教育缺乏交流的问题。凸显三星级高中的示范辐射作用,发挥优秀教育资源的品牌效应,衔接和提升学区各校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是我校历任校领导工作重心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三仓中学就启动了学区教育教学研讨活动,省级课题立项后,学校教科室牵头,各学校负责人担纲,教科研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的课题研究活动就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取得了以下几项成果:

1. 课题研究与解决各校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多年来,英语学科一直是制约我校高考质量提升的瓶颈,英语学科衔接课题组成员,先后多次为学区各中小学开放课堂,深入各个学校详查一线教学实情,应相关学校邀请帮助进行英语师资培训。2003年高考一结束,我校立即派出学科中心组的老师到各学校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摸清现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我校课题组成员袁爱祥、周存海、崔荣斌等撰写的调查报告《三仓学区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现状与思考》在《21世纪教育导刊》上发表,同时也提高了学区的英语教学质量,英语学科成绩明显上升。

2. 理论探索与共享各校优势资源相结合。“仓中”作为学区内唯一的一所三星级高级中学,有盐城市东台市两级教科带头人、教学能手近20人,课题组多次举办各学科教学研究的沙龙活动,共享先进的教学思想,更新教学理念,努力探索素质教育框架下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所有参与研究的学校都认为,研究实在,理念先进,与教学关系密切,操作性强,学区各校教育教学整体的优势不断显现。我校2005高考中的突起,也与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密不可分。

3. 横向交流与纵向前延后伸相结合。我们在指导各校开展研究时,要求各初中、小学学段内加强协作,加强交流,及时互通研究动态,将各校专题研究活动归口管理,协调行动,确保研究的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求各学段之间加强交流,各学段衔接年级的老师每月必须至少两次走进相应学段的课堂,了解学情,分析教法,及时调整教学对策,低年级段有机渗透,高年级稍下浮一些,从而保持各学段的有效衔接。

依据现代信息理论,构建区域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信息平台,加大学区内素质教育实施的组织力度,整合学区内的多种资源,广泛吸纳互联网资源,成功地实行了多元互动,条块结合,优势互补,有效地解决了素质教育实施中条块分割、学段分离、资源封闭等造成的学区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高的问题。

讨论

课题组在研究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共同研究,已经形成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让所有的组员收益匪浅,享受终生。但是由于教学工作繁忙,加之理论水平不是很高,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有些问题甚至至今都没有很好地解决,如衔接的措施还可以再细化一些,衔接的目标还可以再明确一些,学区内的各学校间的联系还可以再紧密一些,等等,不一而足。

因此,从发展的意义上说,研究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