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中间业务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中间业务论文范文1
(一)定价权完全归政府部门所有阶段。200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规定“对国家有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商业银行按照统一标准收费,对国家没有制定统一收费或定价标准的中间业务,由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银行业协会按商业与公平原则确定收费或定价标准,商业银行应按中国银行业协会确定的标准收费。”同年10月,国家计委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银行系统有关收费政策问题的复函》,函中规定:“未经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对不同城市间异地通存通兑业务收取手续费,对要求出具资信证明的储户收取证明费、对购房、购车等贷款人收取评估费、律师费、抵押登记费,在收取电子汇划费的同时继续收取邮电费以及银行同业公会制定收费标准的,均属于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制定收费标准的行为,应予以纠正。”从连续两个规定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标准在2003年10月之前一直由国家有关部门,如央行、物价部门或银行业公会来制定,商业银行没有制定费率标准的权限。
(二)商业银行拥有大部分定价权阶段。2003年10月份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除四项基本业务(人民币开户、存款、大额以下的存款、销户)外,商业银行的各项服务业务可以而且必须收费,并且收费将分成两个部分。对结算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对商业银行提供的其他服务实施市场调节价,由商业银行总行、外国银行分行自行制定和调整,但要求制定和调整价格时,应至少提前15天向银行业协会报告,并至少提前10天在相关营业场所进行公告。实行政府指导价的项目主要是涉及广大居民和企业利益的收费项目,具体项目包括办理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本票、支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等人民币基本结算类业务。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价格的内容及其定价的目标
(一)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价格的内容。一是中间业务的成本,如业务开发费用、宣传费用、人力成本费用、设备费用以及业务风险成本等;二是中间业务的目标利润,包括直接的佣金、手续费收入和间接的因中间业务带来的潜在收益,如业务带来的存贷款业务收益等。因此,其价格决定因素至少包括以下5个要素;(1)成本。包括开发服务的实际成本和风险成本,理论上这是中间业务价格的底线。正如M.A兹罗所言:“除非一家企业有充分的理由做出亏本销售的决定;否则,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就是该企业的价格底线。”(2)供求关系。即现有的银行机构提供某一中间业务的总体能力和社会公众对该项业务的需求程度对比,反映为中间业务的需求弹性。该弹性主要取决于银行所提供服务的互补性、可替代性,以及中间业务相对于客户的价值。(3)顾客心理。指银行对所提供服务收费及收费水平变化的社会认可度,它受顾客收入水平、年龄构成、文化程度、价值观念和生活习惯等诸因素的影响。按照格文(GWIN)的“利益定价”原理,价格是根据客户所感觉的从特定服务获得的利益决定的。如果一种服务的价值或利益在客户看来较高,他或她将更愿意支付一个较高的价格。(4)竞争。包括竞争对手的类似服务的定价。由于金融产品具有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克隆”的可能,因此,任何中间业务开发后形成的比较优势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竞争者的价格必然成为中间业务定价的一个重要指导价格。(5)政策。政府和金融监管当局对中间业务产品价格的控制政策以及同一时期政府的利率政策都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由于交易方式和风险程度的不同,中间业务价格的决定又因具体业务品种而各有偏重。传统中间业务,如、结算、信用卡、代保管及咨询等,其价格决定偏重其开发成本;而新兴中间业务即表外业务,如贸易融通、信用担保及衍生工具交易等,则主要考虑业务所承受的风险及货币的时间价值。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定价的目标。所谓定价目标,是产品的价格在确定后,企业应达到的目的。任何企业都不能孤立地制定价格,而必须按照企业的目标市场战略及市场定位战略的要求来进行。因此,不同的企业或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或不同产品,其定价目标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定价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种:
1.实现利润最大化。商业银行作为一个企业,追求企业或股东价值最大化是其经营的最终目标。利润最大化不一定意味着高价格,因为过高的价格会引起客户抵制、竞争者涌入,反而会引起产品的销量下降,降低总利润水平。为达到利润最大化目标,商业银行需要权衡产品的规模、成本和价格的关系、市场竞争状况,最终确定能够使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的价格。
2.提高市场份额。抢占市场份额是商业银行竞争的目标之一,它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为银行提高利润总额提供了保证。市场占有率是商业银行经营状况和竞争实力的综合反映,显示出商业银行及其金融产品的市场地位,高市场占有率使商业银行具备更强的市场控制能力,金融产品拥有更大的知名度,可以保证商业银行产品有较高的销售量。为了提高市场份额,商业银行通常采取降低价格的策略。
3.适应价格竞争。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内容,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商业银行,往往对竞争者的行为十分敏感,尤其关注其价格变动。银行为了避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生价格战,导致两败俱伤,便以适应竞争作为定价目标,以高于、低于或等于竞争者的价格出售金融产品。
4.筛选客户。根据“二八”法则,20%的高端客户为银行带来了80%的收益。每个银行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为了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银行必须把资源提供给能为银行带来更多收益的客户,为了抓住这部分客户,给他们提供优质服务,银行有时会为中间业务制定较高的价格,阻止低端客户的进入。如银行规定国债的购买起点为5万元,以整万为单位增加,避免了小额客户占用资源。
三、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存在的问题
(一)客户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定价存在误区。在我国,对以经营货币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来说,获取存贷利差自然也就成为其最传统、最基本的利润来源,有些银行甚至90%的收益都来自传统存贷利差。像代收电费、工资等中间业务产品,通常情况下都是被作为拉存款拉客户的一个赠送品,基本上都不收费。久而久之,不论是委托方,还是用户,在享受着一些中间业务产品带来便捷的同时,也都觉得免费是理所应当的。由于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存款,一直以来向客户提供“免费大餐”,而客户为了资金安全在商业银行开立了大量的业务结算账户,包括水费、电费、煤气费、管理费、保险费等结算账户,但是这些账户中大部分是属于小额账户(即日均存款金额小于500元)。小额用户对银行贡献利润少,而耗费成本多,所以,商业银行要向小额账户的客户收取账户管理费,对于高端客户则继续提供“免费大餐’,并采取各种优惠手段以留住客户。实际上,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偏重于对自己贡献大的高端客户是正常的。因为高端客户在商业银行的日均存款量较大、结算频繁,商业银行从中得到的手续费收人远远高于低端客户的账户管理费收入。所以,商业银行按照“二八理论”来区别对待客户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商业银行是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特殊企业。
(二)忽视产品和服务成本核算的重要性。一般来说,成本是指为了达到特定目的所失去或放弃的资源,它是产品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间业务产品虽然不使用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但它仍然会发生一定的费用,具有一定的成本。商业银行作为企业,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运作。必须遵循成本与收益相配比原则,否则商业银行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策略主要着眼于客户的承能力,而忽视了产品和服务成本的核算。经济效益不明显,一方面,难以调动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导致商业银行设备投入减慢,设备维护资金不足,服务经营环境变差,服务质量下降。随着国内金融业务全面开放,商业银行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巨大压力。
(三)传统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体制缺乏弹性。传统的中间业务产品定价体制缺乏弹性,定价缺乏效益观念。中国人民银行及有关部门制定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价格,基本上是统一标准,商业银行在执行时没有什么自,这种价格形成机制不能准确体现市场供求关系,没有考虑到商业银行的自身成本及客户的差别,与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内在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的商业银行应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法人,这也是建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基本要求,商业银行要做到自主经营,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中间业务产品的自主定价,有充分的经营自。
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合理定价的对策
(一)建立会计核算体系,推行全面成本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是对银行的全部管理行为和业务活动进行量化,为计算银行及各项业务、各责任单位、职工个人单位时间内的投入产出比、成本利润率、净利润服务,可以为计算银行产品的变动成本、营运成本、网点成本、完全成本服务。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最终要转化为银行收入关键在于定价,使中间业务产品能够以合理的价格销售出去。合理定价的基础是有大量真实、完整、连续的会计数据。商业银行只有建立健全了会计核算体系,推进了全面成本管理,积累了大量数据,才能为中间业务产品的准确定价提供保证。而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只是对中间业务进行一些粗略的统计,中间业务收人大多在损益表的“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汇兑收益”三个科目核算。因此,应当依据“提供决策者有用的、真实的会计信息”和有利于会计管理的会计目标,推行全面成本管理。通过建立多主体、多层次、全方位、全过程的成本核算体系,业务品种、业务项目、经营单位以及其他主要生产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情况进行充分的、完整的数据化,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形成以全面成本管理为基础,以效益为核心,投入产出比为主要决策依据的内部综合管理系统,同时又为经营决策提供各种有效数据支持的完整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使会计体系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产品定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实施市场细分。市场细分可以从客户偏好、销售地点、销售时间等角度进行。若以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细分,在不考虑性格的情况下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对产品的认识较为全面、对金融工具的特点有一定了解的客户通常是高风险承受能力的客户,他们可能为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承担一定风险。反之,经济实力有限、年龄较大,无法把握产品特征的客户一般仅具备较低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可通过观察、交谈或者问卷的方式把握客户类型。若以产品的销售地区细分市场,在发达地区,应注重增强中间业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不断创新,以产品的价值取胜,并在价格里体现出其价值所在。在发展中地区,则应侧重于服务和产品使用的便利,以服务取胜+定价适中。在欠发达地区,应侧重低风险的传统中间业务,低价位策略较切合当地实际。若以产品的销售时间细分市场,在市场价格处于有利于产品发行的时候,中间业务产品的定价可以相对较高,客户会因为对该产品的良性预期而忽视价格因素,其价格敏感性较低在市场价格处于不利于产品发行的时候,中间业务只能通过降低定价尽量争取客户。
细分定价有助于银行充分开发市场,减少价格浪费,实现利润和销售量的双丰收。但细分定价难以把握,对市场深入研究、细分定价的过程本身就将消耗大量的成本。同时,每一种细分定价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统一的公式和实施方案。寻找一个市场划分的基础,就是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决定着市场划分的成败。
(三)人民银行应尽快规范中间业务的有关政策法规。人民银行应尽快建立一个专门指导中间业务发展的政策和监管机构,在认真清理、合理规范已经制定的若干个单一的中间业务管理办法和搞好调查研究基础上,制定一个融理论性、政策性和可操作性为一体的政策法规,主要应包括:中间业务的内涵和性质;中间业务的种类;不同种类中间业务的收费标准、收费方式;中间业务的科目设置、账务处理;中间业务成果反映和考核;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开办的中间业务种类及其具体内容;违规经营中间业务的处罚等等。这样,就可以改变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竞争无序的状况,促使商业银行合法经营、合理发展、有序竞争。
(四)建立中间业务的监督机制。在理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同时,必须建立完整、统一的中间业务监管机制。加强对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对违反政策法规的“免费服务”、“低价服务”收费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防止商业银行之间在中间业务收费上大搞价格战。禁止商业银行利用中间业务收费进行无序竞争和不正当竞争,为中间业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
银行中间业务论文范文2
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一、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国有商业银行所面临经济和金融挑战愈趋严峻,经济全球化和金融混业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潮流。国有商业银行若想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从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为主要经营渠道的模式调整到以中间业务为重点的发展方向上来。目前,中间业务在银行业中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中间业务是银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由于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尤其是企业债券市场。目前企业融资中的80%来自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比重较小。这种情况使得企业融资主要依靠商业银行,银行的贷款客户源源不断,贷款业务利润成为银行的主要盈利途径。随着我国资本货币市场的迅猛发展,企业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间接融资比重缩小,银行贷款业务势必受到冲击,转向中间业务经营,这是商业银行难以回避的现实问题。
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开展中的突出问题
1.对中间业务的发展存在经营理念上的偏差。受体制、观念、思维方式和实践经验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均以存贷款业务为主营业务,对国际银行业中间业务快速发展的趋势认识不足;对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后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认识不足,对中间业务的手续费收入可以大大提高商业银行利润总水平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影响了中间业务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将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作为经营的重心,虽然也办理中间业务,但认为那是“副业”,办理的目的只为资产负债业务服务,而不是为增加收入。
2.金融创新应用不足。金融创新是摆脱目前经营困境、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经之途,而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急需进行创新,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外机制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金融创新不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前几年中间业务创新情况有以下三个特点:中间业务创新仍以传统的结算业务为主,新兴业务创新相对滞后;理财及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相关的业务刚刚起步,虽然有所发展,业务规模、收益水平、制度创新尚处在低级阶段,结构也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间业务的业务范围狭窄,品种单调,缺乏特色,层次较低。中间业务主要集中在日常操作简单的结算和类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上。而各类担保、贷款或投资承诺、外汇买卖与投资等新兴的中间业务发展缓慢,有些甚至还没有正式开发和推广。
3.低水平的同质化竞争。有关中间业务的管理和会计制度不健全,且大多数中间业务品种层次较低,导致各家银行都可以开办,并且通过争揽存款获得的间接收益比较大,于是各银行纷纷降低收费标准抢占市场,展开恶性竞争。从监管的角度分析,由于中间业务属于新兴业务,有关收费等相关的管理规定跟进不及时,商业银行缺乏明确的收费依据,导致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中间业务而不收费或少收费。
三、发展中间业务的策略选择
1.切实转变经营理念,提高认识。正确认识传统业务与中间业务的关系,以传统业务优势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通过中间业务的发展壮大来支撑和促进传统业务的巩固与发展。要从战略高度,把中间业务作为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高度重视,要像抓存款、贷款一样来抓好。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依靠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获利的压力越来越大,这促使商业银行不得不转变观念,把培植开发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未来获利重点。因此必须从中间业务的产品开发和创新上下功夫,各商业银行必须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为原则,加大对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开发创新出适合不同类型企业、居民要求的中间业务新品种。商业银行在选择中间业务目标市场时应该采取差异化策略,要充分注重客户需求的差异性,并按不同的消费群进行市场细分,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金融产品。
2.加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创新。外资银行与中资银行的业务竞争主要表现在外汇业务、人民币业务、网上支付业务和信用卡业务上。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优势的情况下,而我国发达地区或中等发达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对于中间业务的需求要求较高。根据财富增长理论,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势必进行业务创新。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业务创新,应重点从传统业务功能、组合创新等方面着手。加快结算业务的功能创新。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新兴业务的发展,结算业务的功能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既在国家金融和企业行业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全面发挥自身的设备、网络、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性的资金清算和资金转移的有偿服务。以电子银行为依托加速结算业务的电子化进程。
银行中间业务论文范文3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商业银行长期的任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作为商业银行的经营哲学,必须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商业银行员工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习惯和行为规范必须体现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必须体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商业银行既要追求自身经营效益,又要追求社会效益;既要追求业务发展数量、速度,又要追求业务发展质量、效率;既要追求高额任务、指标的完成,又要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既要追求经营利润,又要肩负社会责任。商业银行的一切业务运作,特别是信贷投向和信贷结构调整,必须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低碳经济发展,服务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和业务运作都要围绕这个总要求进行。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诚信行业属性
商业银行是信用机构。诚实守信是商业银行文化的本色。各家商业银行,虽然业务经营有所不同,但诚信始终是大家信奉的宗旨和恪守的原则。诚信,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员工遵守职业道德,维护行业、职业信誉,讲信用,守承诺,忠诚老实,对国家、人民、股东和客户高度负责。从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各商业银行要建立公平对待客户机制。要坚持依法合规、诚实守信、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文明规范原则。要大力倡导商业银行主动践行市场主体应尽的商业和社会责任,为客户提供文明规范服务,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和金融秩序,推动银行业健康发展,保障客户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从具体业务环节来看,各商业银行在向客户营销理财产品时,应客观进行风险提示,要反对误导消费者的行为。各商业银行要忠实履行与客户的合约,保障客户获得相应质量的服务。商业银行同业之间也应大力提倡文明竞争、和谐竞争。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把文明规范服务作为重要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就是服务文化。文明构筑和谐,规范促进发展。自2005年0月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布《中国银行业文明服务公约》以来,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开展文明规范服务系列活动。随后,中国银行业协会又相继颁布了《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工作指引》、《中国银行业柜面服务规范》、《中国银行业零售业务服务规范》等系列服务规范,各家商业银行认真学习、贯彻执行。为深入开展文明规范服务系列活动,首先,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教育,全体员工要牢固树立“客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其次,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文明规范服务工作的领导。各级商业银行管理者要树立“商业银行靠服务吃饭的思想,重温“客户是银行的衣食父母名言,视优化服务为“饭碗工程,把文明规范服务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勤研究、勤部署、勤运作、勤督促、勤检查,力求服务兴行、服务强行。各级商业银行要把文明规范服务工作纳入行长经营绩效考核,并设置较高考核分数进行考核。再次,各商业银行在各级管理人员晋升时要把是否重视文明规范服务、抓文明规范服务是否有成效作为决定晋升的重要依据。各商业银行要加大员工工资收入与服务文化建设挂钩的力度,促使广大员工自觉优化各岗位、各渠道、各环节的金融服务,提升整体金融服务水平。
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体现稳健经营要求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风险防范是商业银行稳健发展的重要支撑。各级商业银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弘扬稳健经营的管理文化。稳健经营可以说是中国金融业“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的基本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先进性就是靠大力加强“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十字行风来实现。要达到稳健经营目标就必须做到严格、规范、谨慎、诚信、创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必须面对国内外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严峻的挑战和影响面前,我国各商业银行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坚持稳健经营。稳健经营是商业银行生存的基本保障。稳健经营要求商业银行对国家、人民、股东、客户、社会和员工高度负责,坚持审慎的会计原则,当规范、合格的企业公民。要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资产安全。所谓稳健就是稳定、理性、适度、有序、健康、安全。各家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风险防范,形成各具特色的风险防控文化,让中国银行业以稳健的雄姿立于世界同业之林。
五、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创新铸造卓越
银行中间业务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资源理论;中间业务;整合营销战略
受益于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人民币增值等利好因素,中资银行的中间业务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1995年到2004年十年问,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境内机构中间业务收入由69亿元增加到389亿元,年均增长25.6%。至2006年,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占比水平达到了17.5%。2007年上半年,国内各大中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一直保持着高速增幅。然而,相对于国际先进水平,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落后阶段,具体体现在:
一是中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发展迅速,但占总收入比重仍然偏低…(见表1)。
二是中资银行金融创新能力普遍偏弱,很多外资银行的业务内容至今无法纳入中资银行的运营范围。我国目前只有数百个中间业务品种,与市场需求相比,品种仍然较少,而且主要还是集中在结算类、汇兑、类和信用卡、信用证、押汇等低附加值传统中间业务上,这些约占中间业务种类的60%左右;盈利性相对高的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业务发展极不充分,覆盖面窄,未能形成规模效益.融衍生品类几乎为零。而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品种已达数千,利用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套利为风险作保证处于领先地位。
一、外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竞争优势分析
在当前银行利差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国内外银行在中问业务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国外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已经达到了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水平的12.86倍。其中问业务竞争优势成因主要基于以下资源配置状况:
(一)宏观环境方面
1.在中国,外资银行在税收和业务方面享受的优惠远远超过国有背景的中资商业银行。例如:在税收方面,中资银行的综合税费负担率高达70%左右,而外资银行只有30%。
2.中间业务产品的开发、定价方面灵活自由。政府监管环境宽松,各商业银行主要根据产品成本、市场竞争、客户关系以及客户所在的行业、地区等因素自行确定本行的中间业务定价策略。
(二)微观环境方面
1.具有熟悉国际金融规则的管理人才(专业水平、职业操守)和业务经验。很多外资银行的客户经理都经过国际培训,能在第一时间内提供国际最新信息和一对一的客户服务,通过电话热线为客户处理日常账户交易和各类咨询。
2.在管理模式方面,外资银行是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经营管理。可以说,他们是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建立发展起来的。而且,许多通行的国际惯例和先进的方法是依据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经验及做法发展起来的,完全适应在全球统一规则下的管理要求。
3.外资银行母行大多是历史悠久的全能银行,拥有全球性业务网络,业务经营范围涵盖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业务、保险业务,具有在中间业务管理领域长期直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成套、成熟的中间业务产品线。其综合竞争优势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一是可满足客户全方位的需求;二是可获得范围经济的好处;三是具有金融产品创新机制优势;四是可获得信息优势;五是可减小经营风险。
4.外资银行具有成熟的网上银行业务开展经验。网上银行服务、电话银行服务这类新技术手段对传统的银行柜台业务具有极大的取代作用。放眼国际,全球网上银行业务量已占银行业务总量的50%左右。
二、中资银行中间业务市场营销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
现引入基本SWOT矩阵对中资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面临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归纳。并列出相应的基本整合营销竞争战略模型(表2):
总体而言,中外资银行中间业务营销差距主要体现在:营销理念和客户战略、中间业务产品丰富度、以并购为代表的金融资本经营这几方面,首先体现出的是一种意向态度方面的差距,而后才体现为职能活动上的差距;因此,银行的营销规划越来越表现为整合管理和高层运作,显示出与战略管理趋同的趋势。
三、基于资源的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整合市场营销战略
目前中资银行正处于中间业务整合营销系统的初创期阶段,其总体特点在于:银行希望快速形成中间业务产品营销系统,重点在于对产品销售商的选择,关注的是营销系统成员中间业务产品销售能力。结合前面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基本SWOT整合营销战略分析,提出如下对策。
1.将实施复合型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作为核心工作来开展。中间业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鉴于当前我国发展中间业务时间短、经验少,相关专业人才的储备严重不足,全社会成系统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人才是中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
2.在宏观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应全力争取国家的宏观政策资源支持。首先,推动行业监管部门调整、完善、出台有关中间业务的法律、法规,并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其次,完善行业协作机制,加强同业合作甚至鼓励兼并;再次,要求完善对中资银行中间业务的审批制度,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加快创新速度;最后,充分利用与政府部门长期以来建立起的良好关系,在大型公共项目开发贷款的发放、征地赔偿款的留存、行政人员各项经费的存放等涉及公共权力的各方面占据有利的地位。
3.加强向外资银行学习、合作,增强自身综合竞争力。一方面,外资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绩效与成本管理模式促进经营方式、盈利增长模式转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体系、投资理念、财富管理工具以及操作经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资银行可积极开展全方位学习;另一方面,中资银行可利用外资银行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拓展其国际业务,提高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能力。
4.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中间业务的拓展涉及到银行的各个部门和各项业务,建立一个责任分明、管理严谨的专门中间业务管理机构是很有必要的。该机构负责制订长期目标和发展策略,协调各部门、各项业务间的关系,实施统一领导、决策、指挥、协调。
5.加大投入抢占市场份额,以高成本换取高市场份额。目前国内中间业务的发展正处于成长期,各银行正面临市场布局的关键阶段,对市场份额的关注必须上升到战略高度,因为没有了市场份额,所有业务的开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企业将丧失在市场上的话语权。
6.推行集约化的重点市场区域选择策略。在中国,经济发展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京沪深为中心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域,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重点市场的快速成长,凭借不同市场区别对待的策略在竞争中占据先机。
7.实施市场细分化策略。首先,针对公司客户.集中力量维系规模较大、年销售收入较高的公司客户,力争在此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其次,通过与公司建立业务往来,进而在公司里发展个人客户。针对个人客户,先从中间业务中的个人理财及信用卡等创新业务寻求突破,为其提供财务顾问、金融衍生业务、投资银行、个人理财等高附加值业务,并逐渐对下游市场进行渗透。
8.中资银行必须在科学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基础上努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类中间业务产品或服务。核心服务是指那些可把某银行与其他竞争对手相区分的具有专有性、异质性、不易模仿性的服务性产品和服务流程,因此,核心服务类产品市场竞争状况更有战略意义,它是各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市场竞争的基础,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具有决定性作用。
9.加大科技投入,利用网络和电子通信技术,优化对中间业务营销系统资源的整合能力。这其中主要是大力发展网上银行。网上银行相对于传统银行网点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竞争优势、差异性竞争优势、目标集聚型竞争优势、规模经济竞争优势等方面。
10.对跨行业合作进行战略升级。中资银行应充分利用十余年来的积累,发挥自身的网点、品牌优势,与证券、期货、保险、基金、信托等其他金融机构就关联性强的金融业务开展更为紧密的跨业合作,跳出单纯的模式,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体现出捆绑销售的优势。
银行中间业务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间业务 农村商业银行 SWOT分析
一、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现状分析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和说明
按照《农村商业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的相关条款,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种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它的股东一般包括农民、农村工商户和企业法人等等。农村商业银行自创立以来,凭借灵活的机制和高效的决策,对促进经济的发展、支持新农村建设和地方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间业务的定义有多种,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笔者采用中国人民银行对中间业务的定义,其表述为:中间业务是指,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但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和负债的业务。中间业务可以划分为传统中间业务和新兴中间业务,传统中间业务主要包括结算、租赁、信用卡和等业务,新兴中间业务主要包括贸易融通、信用担保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等业务。传统中间业务和新兴中间业务的最大区别在于:在传统中间业务中,银行仅扮演中介的角色,而在新兴中间业务,却会增加银行的风险。
(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1978年以前只有结算1类,具体品种不到10个,目前品种已经达到260多个,如网上银行、电话银行等。中间业务的各个类型,包括:银行卡类、结算类、类、信息咨询及评估类等,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银行卡类中间业务的发展成果最为显著,具体表现在居民持卡量、持卡交易和结算量呈现出逐年攀升的趋势。此外,类的中间业务的产品种类已经比较丰富,其主要的产品类型主要是公共事业收费。
尽管其发展的比较迅速,但是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大部分中间业务仍然集中在政策性银行业务和国债发行等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5点。第一,业务量小。目前,在西方金融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在银行的总收入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一般占总收入的50%),
而国内的农村商业银行一般占不到1%。第二,中间业务结构不合理,据银监会2002年的统计数据,支付结算、和银行卡业务,总计金额占目前国内商业银行总量的98.8%。此外,这类业务的利润很低,这进一步加剧了其结构的缺陷。第三,客户结构不够合理,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客户主要是农民和乡镇中小企业,这类客户一般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和信用担保,并且和银行维持持续合作的能力较差。此外,农村商业银行在客户管理上,属于坐等客户上门的类型,缺乏开发市场的主动性。第四,中间业务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少,同质性产品、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产品多,差别化产品少。第五,服务收费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收费标准混乱,且存在着恶性竞争。
二、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SWOT分析
(一)优势
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优势主要有3点。第一,其中间业务的效率较一般的商业银行较高,这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进行管理决策的层次较少,因而相应地,对市场的反应也快,而一般大型的商业银行则存在着分支机构较多,信息传递环节较多的问题。第二,中间业务产品的设计有很多现成的经验。从国外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历史来看,其发展的历史较长,产品种类丰富;从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情况来看,其历史一般也比农村商业银行要早。因此,其他商业银行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农村商业银行提供借鉴。第三,在开发农村市场方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农村商业银行前身是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和农民以及中小企业的良好业务联系的优势,开设一些适合农业、农村、农民和中小企业的特殊业务,填补其他大型商业银行的市场空白。
(二)劣势
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之处,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8点。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对开展中间业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从国内银行业的整体情况来看,其主要的盈利来源依然主要是依赖利差收入,这项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63%,对于农村商业银行来说,这一比例更高,部分农村商业银行仅仅将中间业务作为对传统业务的一种补充和推动。第二,缺乏系统的管理。大多数农村商业银行都是分割式的管理模式,没有专门的部门来对中间业务进行协调、管理,也没有专业的中间业务人员来开展相应的业务。第三,风险识别和控制能力不足。农村商业银行开展中间业务的时间较短,存在着盲目照搬一些产品和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的风险。第四,市场份额小,例如,2007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中国交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国内市场的比例为91%,相比之下,农村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就微不足道了。第五,尚未建成全国范围内的结算网络体系。农村商业银行存在着设备和软件更新较慢的问题,其通存通兑业务也仅仅局限于部分地区。第六,产品品种较少。农村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由于开展的时间还比较短,经验比较缺乏,相关专业人员缺乏,产品的品种数量不足,这也是制约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中间业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七,缺乏中间业务的专业人才。目前农村商业银行的员工专业能力不足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中间业务则需要具备经济、金融和计算机等领域知识的综合型人才。第八,宣传营销手段缺乏。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对客户关系重视不足,还存在宣传形式单一、宣传内容晦涩和销售渠道狭窄的问题。
(三)机会
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存在的机会主要有以下3点。第一,依托原有业务拓展中间业务,比如中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贷市场,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借此营销信用卡,POS机,个人理财业务等产品。第二,在原来的基础上,开发新客户。农村商业银行由于业务的特殊性,和很多农民以及中小型的乡镇企业存在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农村商业银行可以在此基础上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和开发,并积极争取的新的客户群。第三,政策支持。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民和农村是政府开展扶持工作的重点,而农村商业银行在解决农村资金需求方面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其可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紧结合“三农”的主题,设计并推出相关的中间业务产品。
(四)威胁
农村商业银行面临的威胁因素主要有3点。第一,竞争对手较多。目前,国内开展中间业务的商业银行有很多,特别是大型国有控股凭借其开展中间业务相对比较成熟的经验优势和强大的网点优势,占据着国内中间业务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再加上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的有力竞争,进一步压缩了农村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第二,新竞争者的加入。目前,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外资银行陆续进驻,各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不断建立新的分支机构。特别是,外资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方面有着成熟的经验,这种情况更加大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压力。第三,金融服务的需求的变化。目前,客户更加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对投资理财产品有很大的需求,但是农村商业银行在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的能力还很薄弱。
三、加快中间业务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依据上文SWOT分析的结果,笔者认为,农村商业银行加快发展中间业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首先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其具体内容包括:差异化的市场战略和实行市场化经营。农村商业银行如果在中间业务方面,和强大的国有商业银行进行正面较量,很难从其手中争取到市场份额,因此,农村商业银行有必要实行差异化的市场战略。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自身在“三农”方面的独特优势,开展中间业务要面向广大的农民和数量众多的中小型乡镇企业,在农村地区广泛设立营业网点。例如,在农村地区可以针对个人开展一些结算,类中间业务(包括资金的汇兑、保险等)。同时,农村商业银行也不应该放弃对城镇地区的市场开发,具体可以针对小企业和商户,解决他们融资和理财等方面的需求。在进行商业化、市场化经营方面,银行的经营管理者要转变过去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必须牢固树立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念,高度重视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建立合理的奖惩体系,并重视对客户的管理和开发。
第二,提高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和建立中间业务的统一协调管理部门。在提高发展中间业务的认识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把发展中间业务放到战略高度来认识,中间业务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能够带动存贷款业务的发展和降低银行风险。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以传统业务带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扩大中间业务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中间业务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很广阔,市场潜力很大,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专门的中间业务协调管理部门,以制定中间业务的管理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
第三,增大科技的投入,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在增大科技的投入方面,农村商业银行要建立全国统一结算网络体系,各级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和省级联社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其实现全国性信息和共享通讯网络。在加强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方面,有必要建立健全银行的内控制度,使中间业务的开展满足合规性的要求,建立适合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预警机制,最后要制定规范的中间业务会计核算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第四,加快产品创新,培养、引进中间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在加快产品创新方面,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要求银行能提供跨区域的服务,而农村商业银行跨地区开展业务受到政策限制,没有形成全国联通的结算网络。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通过银行间的合作建立全国性的网络结算体系,并且不断开发创新新的中间业务产品,以迎合顾客的需求。在培养、引进中间业务的复合型人才方面,农村商业银行一方面要加强内部员工的培养,另一方面可以从外部引进优秀人才。
第五,引进先进经营理念,实施有效的营销手段。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原有的经营理念与管理方法容易跟不上中间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引进现代化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在实施有效的营销手段方面,有效的营销在连接产品与市场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银行作为一个事业单位,具有着一切事业单位存在的共同弊端,包括:服务意识差,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等。在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应该逐步地调整自身角色的定位,重视产品的市场营销,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为银行建立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具体的措施方面,要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管理,和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加大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重视人员推销的作用,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并为顾客提供更多的购买体验。
参考文献:
[1]何白云.银行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陈德康.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精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07
[4]杨思群,刘玲玲.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5]苏薇.国有商业银行巾间业务的风险与防范[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8,(1)
[6]宋博.Z银行中间业务营销策略研究:一个基于整合营销理论的案例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原田.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及其组合产品定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问论文,2008
银行中间业务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按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的定义,广义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包括金融服务类业务(信托与咨询业务、支付结算类业务、银行卡业务、类中间业务和进出口业务)和表外业务(OBS)(承诺类业务、担保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和金融衍生业务),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为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收取手续费和佣金的业务[1]。由于商业银行提供中间业务无需动用自身的资金,不用表现在资产负债表上,风险较小;而且所带来的利润又十分丰厚,故在商业银行多元化经营中,中间业务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银行业的中间业务做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Robert De Young and Tara Rice(2004)指出由于管制放松和技术进步,银行经营战略正走向逐步分化。由于金融产品的同质性,金融产品的销售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大型银行凭借产品的规模、市场、证券化和客户信贷服务等优势,大量地赚取非利息收入来弥补其盈利性不足[2]。Peter S. Rose and Sylvia C. Hudgins(2007)通过对2004年美国银行业利润表的分析发现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一接近总收入的40%,其非利息收入主要包括信用服务收入、存款服务收入、证券交易收入、信托业务收入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收入等五大部分[3]。DM Nache and Saibal Ghosh(2007)通过使用1996年到2004年的数据发现不仅监管的因素,而且银行的某些特性和宏观经济环境均对银行表外业务的扩展产生重要的影响[4]。
张全旺(2007)通过对我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对银行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途径的作用机制展开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非利息收入业务具有较为显著的范围经济特征,我国银行通过产品多元化经营战略有效提升了自身的盈利能力,尤其是大型银行的范围经济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张全旺在文中又进一步提出了我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的“三阶段说”[5]。张云峰、王全明(2008)利用2007年11家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效率和结构等几个方面的数据来勾勒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大致框架[6]。王志鹏和张本照(2009)通过运用组合赋权和TOPSIS方法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绩效进行定量评价研究,提出我国银行业应建立中间业务合作竞争机制[7]。孙晓艳(2009)通过对影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终认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不良贷款率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发展的影响显著[8]。
现有的研究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方面的文献,很少会深入地具体分析每一项中间业务的发展状况和在整体中间业务中所占的地位,不能具体地阐释16家上市银行在中间业务中具体的哪种业务发展的较好,哪种业务发展的不够。本文根据16家上市银行2009年和2010年的年报所提供的数据,通过对比各家上市银行每项中间业务的增长幅度指标、所占中间业务总体收入比例指标以及占比变化指标,来具体地针对每家银行的每项业务进行深入地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我国上市银行各项中间业务对比分析
在我国,上市银行对中间业务收入的披露详略不一,口径也不尽相同,但是对其披露的有关信息加以整理后,还是可以洞悉上市银行各项中间业务发展的一些特点和趋势。
(一)结算与清算、、担保及承诺等传统中间业务收入分析
传统的中间业务是指那些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和渠道优势较早开发的一些服务性业务,包括结算与清算、和担保及承诺业务等。我国上市银行传统中间业务占比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中可见2010年16家上市银行在结算与清算、、担保,及承诺等业务中均实现了不同程度地增长(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的业务为负增长);同时呈现出中小型银行①增速明显快于大型银行②的情况。其中,在结算与清算业务同比增幅中占据前三甲的分别是民生银行、南京银行和兴业银行;在业务同比增幅中占据前三甲的分别为民生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占据前三甲的分别是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和招商银行。这说明近年来在传统的中间业务方面,中小型银行在快速地追赶大型银行。而随着大型银行在传统中间业务方面的潜力挖掘殆尽,相对而言其增长已略显疲态。
结算与清算业务之所以不仅保持了较快的增速而且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总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的流动需求增强,各种资金结算清偿需求显著增加,且结算与清算业务是一项与信贷业务联系十分紧密的项目,在我国银行业依然严重依赖信贷业务的同时,对结算与清算业务的需求就会相应的增加。同时可以看出业务依然十分强劲,但却没有前几年那种全面飘红的势头,想必这也跟股市的持续低迷,导致银行代销证券和基金业务出现的萎靡情形有关。担保及承诺业务已明显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了随着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创新日益丰富,收入来源呈现多样化趋势,传统的中间业务占中间业务总收入的比重已开始下滑。
(二)关于银行卡、咨询顾问、托管和理财等业务收入的分析
1.银行卡业务收入分析。银行卡是指由银行发行的供客户办理存取款、转账、缴费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2010年,在银行卡业务的收入上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化趋势,发展极不均衡。工行和建行领衔整个银行卡市场,收入双双突破120亿,中型银行③里的交通和招商银行等也都突破了37亿,但同时像华夏、深发展等中型银行只有区区的几亿收入,更别说,小型银行④中的南京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仅有600万元,还不到其同等规模的宁波银行的3%,可谓“贫富差距”过大。由表2可见,在银行卡业务的同比增幅方面,更是呈现了两极分化,发展最快的华夏银行2010年银行卡业务收入增长了66.67%,而末位的民生银行则为-16.57%,综观全局,除了少数几家银行(民生、南京、宁波)之外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在银行卡业务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方面,整体变化不大,这表明银行卡业务整体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均衡发展阶段。但在占比对比中却看出了一些问题,大多数银行银行卡业务收入占比稳定在15%-20%左右,占比过高如宁波银行、深发展、交通银行并不是因为银行卡业务的快速增长,而是由于其他中间业务的增长乏力,导致银行卡业务的“一股独大”;占比太低如南京银行,明显对银行卡业务开发不力,其已然成为南京银行的一个软肋。
2.咨询顾问业务收入分析。咨询顾问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人才、信贷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并通过对这些信息以及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记录和分析,形成系统的资料和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业务经营的管理或发展需要的服务活动。
2010年在上市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中,大型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都突破了百亿,而中国银行则收入偏低,仅为工商银行的1/4;在中型银行方面,民生银行夺得头魁达到了28亿,其收入为排名垫底的深发展的10倍;在小型银行方面,则是宁波银行收入偏低,只是同等规模的南京银行的一半左右。由表2可见,在咨询与顾问业务的同比增幅方面,呈现出发展极不均衡的状态:一方面是浦发银行、北京银行等增幅达到了100%以上,另一方面则是华夏银行、深发展和中国银行为负的增长。结合现今银行咨询服务业务主要的增长点为投资银行业务,可知在这一新兴理念服务领域,很多银行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是一旦商业银行介入投资银行活动,其收益便会顿然改观,如工商银行、浦发银行,其咨询顾问业务收入中的很大一块都是投资银行业务的贡献;在咨询顾问业务占中间业务之比方面,整体来说在小幅的下调,但同时除了中国银行以外,其他的银行占比大多稳定在了20%左右,这揭示了一个现象:我国银行业咨询顾问业务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境地,一方面是传统的信息咨询、资信评估、工程监理和审价等业务的潜力挖掘殆尽,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则是企业信用评估、企业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等业务正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潜力巨大,但我国银行业缺乏相应的人才和经验,并没有大规模地开拓这些新兴业务。
3.托管业务收入分析。托管业务是指以商业银行作为第三方,依据法律法规和托管合同规定,代表资产所有人的利益,从事托管资产保管、办理托管资产名下资金清算、进行托管资产会计核算和估值,监督管理人投资运作,以确保资产委托人利益,并收取托管费的一项中间业务。
2010年,在托管业务收入方面,大型银行中的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收入很大,分别达到了80亿和67亿,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则明显落后于前者,尤其是农行,其托管业务收入仅为工行的1/10;在中型银行方面,招商银行和民生银行遥遥领先,其收入竟然超过了中国银行,而排名最后的华夏银行托管业务收入还不到一个亿;在小型银行方面,南京银行的收入也仅有区区600万,对于一家上市银行来说确实过于寒酸。
由表2可见,在托管业务收入的同比增幅方面,各家上市银行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增速都突破了100%(南京银行因为2009年基数过小,仅为50万),而且中小型银行同比增速均要快于大型银行,这是由于随着我国股市的低迷不振,资产托管需求增速放缓,大型银行因为基数过大,增长也趋于回归理性,而中小型银行则蓄力针对高端客户、企业客户,推出不同类型的资产管理方案,在业务多元化及灵活操作等方面显然要更胜一筹。在托管业务占中间业务之比方面,由于2010年托管业务呈现出区别较大地增长,导致托管业务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也呈现出较大的差别,一边是增速较慢的大型银行(四大行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均较2009年占比有所下降,而另一边则是快速发展的中小型银行占比均有较大的上升。
4.理财业务收入分析。理财业务是银行通过收集整理客户的收入、资产、负债等数据,结合客户的希望、要求、目标等,为客户制定投资组合、储蓄计划、保险投资对策、继承及经营策略等财务设计方案,并帮助客户的资金最大限度地增值。
由表3可知工商银行2010年理财业务收入达到了同等规模的建设银行的四倍多,而结合其占中间业务收入之比可知,工商银行应是我国上市银行理财业务做得最好的银行尤其是在高端客户领域更是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再来看其他几家银行,建行、华夏、深发展和中信银行其增速都突破100%,达到了翻一番的水平,同时其在中间业务收入的占比也相应地翻了一番,尤其是华夏和中信的占比均由个位数达到了12%;同时,还要看到光大银行这家在绝对量上要处于中型银行上风的银行,在2010年仅实现了40%的增长,其增速仅为华夏的1/6,而与工行相当,但是工行的理财业务基数达到了光大的20余倍,所以可以说光大的理财业务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另一方面则是小型银行的代表北京银行正面临着客户流失,理财业务萎缩的困境,这也是目前小型银行普遍面临的问题,在盲目规模扩张中,直面地与大型银行、外资银行相竞争,而违背了小型银行精细化、差异化经营的初衷。
(三)新兴业务的开发和发展
随着信息科技和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在2010年的年报中,农行和建行把电子银行业务,工行、交行把隶属于咨询顾问业务的投资银行业务作为单独的一项进行阐释。这也说明我国上市银行已经开始重视到新兴业务了。
电子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利用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通讯通道或开放型公众网络,以及银行为特定自助服务设施或客户建立的专用网络,向客户提供的银行服务。电子银行业务主要包括网上银行业务、电话银行业务、手机银行业务等。
由表4可知电子银行业务的发展十分迅猛,在2010年两家银行双双翻了一番,同时电子银行在中间业务收入的比例也由3%达到了现今的5%,可见它的增长潜力不是其他业务可比拟的。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网上银行和手机钱包等更加便捷地电子银行业务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爆炸性增长,这是值得所有银行重视的一块新领域。
投资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财务咨询、担任投资顾问、从事企业产权交易和收购、兼并、充足等终结的业务。投资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经营理念转变的产物,它使银企关系由传统的主从关系转变为相互依存关系,从单纯的信贷关系转变为银行参与企业的发展,作为企业财务顾问,为企业如何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低成本筹集资金,最有效地运用资金出谋划策。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进行,我国的投资银行业务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目前,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正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共识,投资银行业务必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和收益增长点[9]。
此外,还有企业管理咨询、企业信用等级评估、和代办集资等一系列的新兴业务值得我国银行业重视。
三、结论和建议
综上所述,本文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如下:
(一)通过对上市银行同等资产规模的银行各项中间业务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
1.大型银行中,显然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的各项中间业务发展比较均衡,比较符合大型银行所应具备的规模优势,且在新兴业务开发上比较靠前,而中国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上占比过高,并挤占了咨询顾问和托管业务的发展空间,显然是传统业务过重,而没有很好地开发其他新兴业务;农业银行在结算与清算业务上占比过高,而在托管业务上则显得较为忽视,但是我们也看到农业银行通过10年的大力发展使得其咨询顾问业务占比靠前。但总体而言,大型银行在传统的中间业务上占比过重,平均要比中小型银行高出10%左右。
2.中型银行中,显然除了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在担保及承诺业务中占比过高,其余的几家银行在传统中间业务上占比都比较适中;虽然招商银行在银行卡业务中非常成功,但是其在咨询顾问业务中显然处于弱势地位;在托管业务中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兴业银行和浦发银行的占比普遍较低,远达不到其他银行10%的占有率。
3.小型银行中,南京银行在业务中占比过高,同时银行卡业务和托管业务严重发展不足,甚至于微乎其微;而宁波银行在担保及承诺和银行卡业务中占比偏高,从而遏制了其他业务在中间业务收入中的占比。
在传统的中间业务中,中小型银行没有大型银行的规模和渠道以及人员优势,无法与大型银行直接竞争,但是中小型银行的优势就在于其灵活的策略和贴心的服务,所以中小型银行要精细化经营,必须要在优质服务上做功夫,开拓差异化的经营模式,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组合,在日益多样性的服务需求中分得一杯羹。同时,伴随着中间业务竞争日益激烈,上市银行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保持其传统业务的同时,着力地开发某一种新兴业务作为本行的特色业务,这样既可以增加银行在这一业务中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同时又无形之中对银行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增加了银行的外部效应。
(二)通过上文对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发展的总体概述,可以清楚地发现我国上市银行中间业务占比靠前的都是诸如结算与清算业务、业务、银行卡业务等传统的中间业务;而同时反观国外发达国家银行业的中间业务收入排名靠前的普遍是托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和保险业务以及信用卡业务等,这就说明我国中间业务显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劳务型、低附加值的业务上,而国外的银行业则都主要依赖于高知识性、高收益型的资本市场业务。国外的银行业之所以能在资本市场和金融综合服务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国外对银行业的混业经营模式,银行可以参与证券、保险以及股权投资等领域;同时又由于国外金融市场发育完善,金融创新发达,金融机构热衷于开发各式各样的新型衍生工具从而为银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平台;再次,也正是因为国外银行业对全金融领域的全面渗透,银行可以利用自己的原有平台,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一体化服务,让客户在银行里就能轻松掌控自己在金融市场的各项需求,使自身逐渐成为金融百货公司,这样不仅增加了银行的资本市场收入,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原有平台的集约优势。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现今已经出现了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许多银行控股金融集团都在积极地向其他金融领域扩张,这必然带来了中间业务的大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国银行业更应该学习国外银行业的先进理念和发展方向,始终把金融创新和服务一体化作为银行中间业务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要摒弃过去对传统中间业务的理解和依赖,转而积极地引进和创新金融产品,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业务,逐步转变中间业务在银行业的地位,使其真正成为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
注释:
① 中小型银行是指除四大行以外的其他12家银行。
② 大型银行是指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和农业银行。
③ 中型银行是指交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深发展、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和光大银行。
④ 小型银行是指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Z].2001.
[2] Robert De Young,Tara Rice. Non-interest Income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at U.S Commercial Banks[J].The Financial Review,2004(39):101-127.
[3] Peter S. Rose, Sylvia C.Hudgins. Bank Management & Financial Servics[M].Peking,China Machine Press,2007.
[4] DM Nache, Saibal Ghosh.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 of Indian Banks[J].Journal of Emerging Market Finance, 2007(1).
[5] 张全旺.中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6] 张云峰,王全明.2007年全国性上市银行中间业务盘点[J].银行家,2008(5).
[7] 王志鹏,张本照.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绩效定量评价研究[J].特区经济,2009(12).
[8] 孙晓艳.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创新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 戴国强.商业银行经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isted Banks′ Intermediary Business
RUI Yu-qiao, HU Qing-chun
(Business Schoo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