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油画毕业创作总结

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1

向五花八门,有当独立艺术家的,有做理论研究的,有做老师的,有出国艺术深造的,但不管怎样,在离开校园之前都要认真完成一个重要的任务――毕业创作。甄魏老师和喻老师都表示,虽然与专业艺术院校相比,北师大在毕业创作和毕业论文之间更注重毕业论文的理论水平,但对毕业创作的要求和为之

付出的努力一点也不少。规模不大的毕业展上,一个个作品也都倾注了老师和学生们的大量心血。

画的背后是人

“毕业创作核心是艺术质量,要有自己的观点或观念,有完整性,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代表了绘画水平和个人发展方向,要和别人不一样,有独创性。”甄老师一开口就说出对学生毕业作品的种种要求。

北师大在市区,空间狭小,本科生的数量几乎是固定的,也很难扩招,一个专业十几个人,这给老师提供了一对一指导的条件。

甄老师对学生的毕业创作几乎没有任何限制,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根据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来实现创作想法,甚至“可能国画工作室会出来水彩作品,油画工作室还有做动画的,还拿了很多奖”。

甄魏老师是油画专业的研究生导师,他认为,国画画的山水,跟古代的山水肯定是不同的,但是猛地看去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当然也有一些现代水墨的探索,但总的来说还是讲究传承的。而油画不同,有很多近乎抽象的观念。国画强调功夫的磨练,而油画重要的在于表达,跟周边的事情和生活产生反应,反映现实,也更加敏感一些。

针对油画的特点,甄魏老师从学生的性格出发指导毕设。今年毕业的研究生肖凌,家乡在广西桂林壮族自治区,很喜欢民族性的图案,她画女性形象的作品常常跟民族图案结合起来。肖凌是非常感性的一个学生,一有想法就希望像写诗一样一下子表达出来。她的才华就在于感性的表达,画画色彩更强更敏锐,但是往往经过专业训练的学生会想很多,担心自己画错了,形式不深入,画得不准等等。在这个时候甄老师选择鼓励,“鼓励他们能够像艺术家一样表达,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自由地去画。”

甄老师说:“发自本能的绘画更有价值和意义,她自己选择的题目,我帮助她把东西做扎实。不是说强调传承不好,当然这样学生可能会学到更多的东西,但是我个人是希望激发学生自己的东西,因为艺术是一辈子的事情,研究生毕业创作的阶段需要个人真实的表达。”

甄老师的另外一个学生赵..跟肖凌不同,她比较理性,摇滚范儿,但内心很温柔很细腻,喜欢观念创作,一张画可以画很长时间,可能半年或一年,她毕业作品是画她的好朋友,一个德国女孩儿,那个女孩儿很漂亮也很有个性,身上有个刺青,是为了纪念去世的母亲刺的骷髅头。“在她的作品中,女孩儿嘴上叼着羽毛,背景是印了很多自己刻的骷髅头印章,有文化的联系,有符号的象征意义,更加深刻更加结实,选择的颜色也是经过了反复考虑的,所以我鼓励她一直深入下去。”甄魏说。

“两个人完全不一样,个性倾向和性格特点正是不同创作的根源”,甄魏老师认为,“老师是学生的同行者、知音、朋友、给他们帮助的人,不是把自己的东西简单输出。基础课的时候,教怎么画就应该怎么画,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创作需要有自己的观点和创作能力,不同的表达方式很可贵。即便不成熟,那也是一种经历。 ”

当学生迷茫、凌乱时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迷茫的也不少。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又能做些什么呢?

对于艺术系的学生,甄老师从上课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学生做“视觉日记”,就是每天带着本子,随时用图形的形式把感觉记录下来。“生活处处都是创作的来源,这样坚持下来,一年 300多张,就是你自己真实感觉的点滴记录,高兴、孤独、矛盾等等,连接起来后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是这样一个人。用视觉的东西把每天经历的记录下来,坚持下去,做到了会有很多的收获。我也一直都在想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艺术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为了什么,怎么去做,找到自己的定位,这是一辈子需要思考的事情。”甄老师说。

其实老师对学生们基本的倾向比较了解,能力怎么样,各个方面的功底如何,创作的倾向和特点,大概都了解。但这些往往学生自己并不明了。大学并不是直接就毕业创作,大二、大三有创作课。当学生迷茫时,甄老师建议学生把以前的画拿出来看看,通常会发现自己想要表达什么,多做几种尝试,跟老师多几次交流,这个过程自己就会有自己的判断了。

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2

艺无止境・追求最高――小议张朝辉书法艺术

阎 正

张朝辉今年三十七岁,如日中天的年龄,在书法的海洋里已浸多年,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

纵观他的书法艺术,基本功扎实,天资很高。每一件书法作品,从笔法结构到章法布局,神采飞扬,轻松流畅,多有出彩之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整体看来大气、从容、自如、潇洒,给人以美妙的享受。正因如此,他的书法才得到了各个层面读者的喜爱与青睐,让人们由衷地推崇。

自2000年以后,张朝辉的书法艺术大步跨越,突飞猛进,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书法作品先后被现代诗词馆、吴江静思园、北京盛世轩书画艺术研究院等首都及地方文化艺术机构所收藏,得到了普遍的好评。

人世间的事业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个阶段性的,唯有书法艺术,如果把它作为一项事业来搞,是伴随着生命轨迹延伸增长,终其一生的。

张朝辉已取得的收获是有目共睹的,但还远远不够,他面前的路还很长,他不会沾沾自喜,更不会停滞不前,他对书道的研究有很深的见解与认识,他无疑会一如既往、循序渐进、积累经验、发挥优势,使中国几千年传统技艺在他的笔下精益求精,发扬光大,正如他个人对书法的追求:“艺无止境”、“法无定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故他要像屈原夫子一样!吾将上下而求索”。

自古言“天道酬勤”!一切机遇、一切成功、一切丰收、一切荣耀都是上苍赋予有准备、有理想、有抱负、有信念的人。祝愿张朝晖紧紧抓住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地层楼攀援,以期达到他希望的光辉顶点。

关注人生 直面生活――周武发写实主义油画纵横谈

郭 杨

上菜市场买菜,是每个家庭再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绝大多数人在享受卖菜人给生活带来的便利的同时,却很少关心他们的生活,而画家周武发先生则用画笔向我们展示着那些普通买菜人的人酸甜苦辣。周武发说:“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必须要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社会各类人群的生活状态”。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态度,也看到了周武发先生对于艺术创作的真诚。

同很多有成就的画家一样,周武发从小就显示出对绘画极大的兴趣和天赋。参军以后,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接触到军事博物馆所收藏的一些精美的艺术品,这些艺术品深深的触动着他,激励着他对艺术的追求和探索。军博美术创作室,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在当时老一辈艺术家的辅导下,周武发很快的走上了艺术创作的之路。1997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周武发考取了艺术学院美术系,艺术院校的系统教育使他对于造型艺术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毕业时创作的《岁月・历史・伤痕》和《国殇》,从画面构成到色彩的处理,都改变了传统的军事绘画的构成模式,这两幅作品在毕业展览上受到了老师及观众的肯定,后来在纪念50周年北京展览期间获得银奖,在全军美术作品展览中获优秀奖。回到军博后他与别人合作的大型军事背景画《攻克锦州》、《攻克天津》更是大大的增强了创作的自信。2001年,周武发又考入了中央美术学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油画研修学习。对于一个成长中的画家来说,中央美术学院两年的经历使他受益匪浅,《菜市》系列的创作就是在美术学院研修期间开始的。

周武发认为,将自己的创作同时展的需要相结合,创作出从形式到内涵,既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价值和理念,又有极高艺术品位的美术作品,是美术工作者的责任。同时,现代美术创作传统意义上的美术有了本质的变化,既要保持传统,更要发展传统,是当今美术创作不可偏废的问题。在中央美术学院研修期间,班主任李延洲老师曾经说过:“不论是表现现实主义还是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必须具有时代特征。”这句话对周武发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认为这一点在今天的创作中,更需要关注和思考。所以在后拉的创作中,他将目光转向了当代的社会问题。

著名画家王沂东在为周武发画展所做的前言中这样评价:“我们正在经历一个全新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一位艺术家能不受外界的影响,潜心体味生活的本来意义,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实属不易。武发是这样一位勤奋的画家,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一种锐气,一种积极的自信的精神状态。

周武发

1961年生于湖北云梦。毕业于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首席艺术硕士,中国美协会员;现任职于中国军事博物馆。

其代表作《小喇叭》人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芍药》人选1997年第二届中国景物油画展,《风雨急》入选1998年全军抗洪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岁月・历史・伤痕》、《国殇》获2000年纪念胜利55周年美术作品展银奖,《站地支委会》入选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阳光总在风雨后》人选第二届中国油画精品大展,《失落的辉煌二》人选第二届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展。2002年后创作《菜市系列》油画,2003年在北京保利大厦举办个人画展。2002年-2005年为军博纪念及卢沟桥抗战纪念馆创作的大型油画《攻克锦州》、《迁安颂》等。多次在国内刊物发表作品并有专题介绍,多幅绘画被国内外有关机构及个人收藏,如2006年中国军博收藏其油画《党政》;文化部有关机构2007年收藏其油画《》、油画作品《胜利》参加建军80周年全国美展。其油画《起飞》参加2008年奥林匹克国际美术大展并被组委会收藏。

史俊棠先生谈及陶艺名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胡洪明先生

史俊棠

史俊棠

宜兴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江苏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

史俊棠先生致力于中国陶都陶瓷文化、紫砂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多次组织并推动国际国内陶瓷、紫砂文化交流活动。近年来致力于“宜兴紫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并成功为“宜兴紫砂”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为紫砂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宜兴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

[摘要]江苏省陶协会长史俊棠先生在谈及洪明的成就时,认为这得益于“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定位,这就是在继承传统中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风貌和个性的作品。”史会长对洪明给予很高的赞誉,他谈道:“洪明一直奉行着他“高调从艺,低调做人”的人生法则,洪明在自己的一方天地,与泥为伴,以美好的心灵创作美好的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相信他只要持之以恒,一定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造物主厚爱宜兴,不仅把她镶嵌在碧波万倾的太湖边上,还赐予了得天独厚的紫砂土,勤劳聪明的历代陶工靠一

撮土、一瓢水、一把火,将一把紫砂壶演绎得淋漓尽致。 紫砂器质朴高洁、绝无浮艳的性格造就了一代代名工巧匠、工艺大师。当今,宜兴的做壶人很受爱壶人、玩壶人所追捧,同时也为媒体所厚爱。在这热闹非凡的氛围中不乏默默无闻、埋头专业、不事张扬,用心去出作品的人,胡洪明应属这样的人。

洪明年近半百,已涉陶30年,由宜兴青瓷的造型设计到宜兴紫砂工艺的设计制作,经历了漫长艰苦的磨炼,实践中的心悟手揣,由师傅教诲到参加中央工艺美院的专业培训,使他在陶瓷造型设计上具备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工,因此,他的作品受到好评,屡得大奖。1993年被评为工艺美术师,2005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这一路走来,跨越一道道门槛,登上一座座高峰,的确不易。

在洪明从事陶瓷造型设计的近30年间,尤其是后来步入紫砂艺术殿堂的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艺术的追求靠自己去辛勤耕耘,勇于探索,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自身文化和职业道德的修养”的准则,为紫砂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尽自己的责任。洪明十分注重赏析和研究紫砂前辈留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从艺术品位和文化内涵上领悟作品传统底蕴;又从当代诸位大师们的作品中吸取营养,从中体会如何继承传统,又与时俱进大胆创新而形成独特作品的风格。这些,使他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定位,这就是在继承传统中创造符合时代精神风貌和个性的作晶。因此,十多年间,洪明以紫砂材质为载体,专攻金银丝镶嵌的装饰技法,取得了成功。并大胆借鉴工艺美术中的姊妹艺术,从商周的青铜器、汉唐漆器、古钱币、玉器等图纹造型,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使紫砂壶既保持传统,又显时代气韵,形成了堆、雕、捏、塑、嵌相交融的多种装饰技法,使作品精美华贵,高雅脱俗。

难能可贵的是,在注重作品个性与创新的同时,洪明没有丢下对传统器形气韵的探索。历代做壶人,总是仿前人器形入手,但要仿好也很难。没有技术职称评审年代的先辈们所做茶壶,技巧上可以说不如当今之辈(当时的生产条件不能和今天相提并论)。但气韵上几乎无法超越,形似容易,神似就难了,这与做壶人的悟性、学养、心态不无关系。如今的做壶人,功力好的不见得有式样,式样好的不见得有功力,但不管功力式样如何,总要有自己的思想,否则最好的功力和式样也只能是能工巧匠,难以成家。常见那种手捧所谓得意之作,面对媒体喋喋不休地黄婆卖瓜,充其量乃雕虫小技,热闹一番也就稍纵即逝了,很难在紫砂史上留下什么。而洪明不然,凭借深厚的设计功底和对艺术的感悟,特别是对紫砂技艺孜孜不倦的那股近乎痴迷的钻劲儿,由不得人不动容,对于传统作品的解读,都有他的独到之处,所以出自他手的作品颇具韵味。

经济的繁荣使民间工艺品行情看涨,宜兴紫砂壶尤其如此,她的生命力始于茶,眼下又兴于茶,这应感谢这个伟大时代,改革开放,国富民强,文化繁荣,各业兴旺,人民安居乐业,在日益满足物质享受的同时,开始寄兴于精神文化。而紫砂一壶,恰恰能给人们既是物质的、又是文化的、更是精神的享受。资源的稀缺,工艺的精湛,赏用兼具的紫砂壶,加上名人名作的效应,媒体的大力宣传,岂有不受欢迎的道理。

然现在的玩壶人大多崇尚制壶人的技术职称,而职称对相当多的制壶人来说我看仅是一个标志性东西,有计划经济时期延续至今的政府部门审定的,也行业内公认的,不过,这都不算难,难的是玩家心中认可的。这是一个无形的标志,玩家往往忽视了这一无形的标志,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技术职称评审制度的缺陷,更是众多爱壶者的欠知。一般说来,既有政府部门批准,又有行业公认,玩家认可,这样的制壶人自然很了不得。其次,虽没有政府部门批准,却也能得到行业认定,玩家认可,这样的做壶人也相当了不起了。洪明在多年的研习中,兼取众家之长,不断总结,不断进步,壶艺堪当精湛,得到了政府部门与业内同行的一致认可,最为难得的是,他的作品得到了许多玩家的高度评价,对与一个紫砂人来说,最大的欣慰莫过于来自懂壶、爱壶之人的认可。

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3

1.开设的美术教育类课程偏少,培养目标模糊高师美教院校发展长期受到美术院校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高师美教走上了全面开课的轨道,但课程设置几乎套用美术院校的课程模式,所开设的美术专业课程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美术教育类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量较少,不能突现出高师美教的师范性特点,这也导致了高师美教培养目标的不明确,以至于出现有些教师是以培养艺术家而不是培养艺术教育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偏差。

2.美术专业课程内容与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缺少对接现在高师美教课程设置普遍由美术教育类课程和美术专业类课程两大模块组成,其中的美术专业类课程内容基本套用美术院校的模式,与当前我国学校美术教育改革发展缺少应有的对接,加上执教美术专业类课程的教师大都是由美院毕业的,他们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改革了解不多,这使得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形成将美术专业教学与中小学美术教学需要联系起来的学术自觉,这带来了师范生在大学所学的某些美术专业知识在基层学校美术教学中难以施展的困境。

3.最终评价课程缺失了高师美术教育应有的综合评价机制“毕业创作”“毕业论文”课程是高师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最终总结与呈现,因此,我们可以称这些课程为最终评价课程。长期以来,高师的“毕业创作”都是以美术创作作品展览的形式进行,完全照搬美术院校“毕业创作”的做法,这导致高师学生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毕业创作与美术院校学生的毕业创作相比拼,教师和学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毕业创作中,多少影响了高师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的精力投入和对美术教育理论及实践的总结与反思,此外,“毕业创作”与“毕业论文”各自侧重在美术专业和美术教育两大块,缺失了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高师美术教育将二者综合评价的机制。

二、高师美术课程设置策略

1.增设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突出美术教育专业特点众所周知,一名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基础知识结构应包涵美术教育和美术学科两大体系。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是高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来,学院依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要求,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了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微格教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教育见习、第一次美术教育实习、第二次美术教育实习等课程,使美术教育理论及教学实践课程占有相当比重,突显出美术教育专业的特点。这些课程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美术教育专业的认识及其教学技能,尤其是学院将美术教育实习由原来实习一次调整为实习两次,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第一次教育实习时间安排在大三上学期,实习时间为三周,均有带队指导教师带领,这样能随时给予学生指导。第二次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实习时间为四周,可让学生自由选择联系实习学校或组成一到二个实习小组,选派实习指导教师带领。前后两次教育实习给学生教学反思和回炉的过程,第一次教育实习返校后,教师针对学生们实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深入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进行教学反思,从实践中认识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从教学理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认识,以便指导其第二次的教学实践;有了第一次教育实习的基础,学生在第二次教育实习中更显从容和自信,教学更规范化,并在教学中有目标性地观察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两次实习中感受深刻,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专业认同感。合理安排每个学期的美术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课程,一方面确保学生每一学期至少有一门以上的美术教育理论或教学实践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又将各课程相互串联,形成体系,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比如美术教学论、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等核心课程被有意识地安排在教育实践课程之前,旨在引导学生掌握美术教育理论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以发挥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微格教学、教育实习等实践性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各类美术课教学方法研究等课程旨在指导学生在一定教学实践基础上寻找课堂教学的理论依据,形成研究教学的思考。同时还可结合举办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的教学评价与反思,使教学更有成效。

2.科学整合美术专业课程内容,彰显美术教育专业特色学院在对中小学一线教学调研中发现,因教学条件、学生兴趣等原因,那些偏难和较复杂的美术学科内容在学校难以展开,如油画人体、石版画等,因此,结合基础学校实际需要,科学整合美术学科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以“双基+创造力培养”来整合美术学科课程的思路是基于中小学“双基”教学的特点提出的,即在大学低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学科基础理论与基础技能的学习,在大学高年级阶段着重于美术表现及创作学习,并采用选修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学科发展方向,在侧重研究某门美术学科的同时,又在相互交流中触类旁通地了解其他画种的表现手法,形成“一专多能”的美术能力。此外,在原本单纯的美术专业课程中整合美术教育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将美术学科与教育专业学习相结合,更能明确美术教育专业的本质,如《艺术考察》通常是带学生们深入乡村写生及收集美术创作素材的课程。经过整合,可将这门课程改革为《艺术考察与中小学教学调研》,教师带学生下乡写生、收集素材等活动之余,带领他们深入到乡村学校进行教学考察,了解地方办学条件和状况,并让学生提交中小学教学调研报告,思考开发利用地方美术教学资源等课题,这种一举两得的教学活动收到极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的同时,思考美术与美术教学的关系,另一方面,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观基层乡村学校,增进其对美术教育的责任感。再如,《民族民间美术》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让学生形成开发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于学校美术教学的思考,如将该课程改革为《民族民间美术与校本课程开发》会更能明确其课程本质。

3.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结构,明确美术教育专业本质目前,美术教育专业中有许多重要课程与美术专业课程极为相似,特别是“毕业创作”课程多以学生美术作品展示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出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大学四年所学。只有合理调整最终评价课程的组织结构,才能进一步明确这类课程的实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创作”课程改革为“毕业综合展示”。“毕业综合展示”主要侧重于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和美术学科技能展示两个方面,旨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美术教育教学展示方面,包括有教学活动展板、教学实物和多媒体教学实录等形式。教学活动展板是在150cm×90cm的展板上呈现学生的教学实践成果,整个设计制作过程也是学生对教学实践进行整理、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整理充实教育实习中的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教学录像、教学现场照片等资料,并有序地将教案、教学示范图、学生作品布置在展板上,这也是对学生设计能力的考验。教学实物展示包括学生教育实习的教案、示范图等,还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的执教录像、教学课件等内容。人们在参观学生的美术教育教学展示内容时,都投以极大兴趣和充分肯定,并感受到学生们扎实的教学能力。在美术学科技能展示方面,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学习的美术技术门类较多,学生们的兴趣也十分广泛,这就需要给予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可选择进行新作品创作,可选择整理完善自己认为平时画得较好的作品进行再创作,还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类美术内容进行表现;多元选择带来了丰富多彩的创作面貌,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素描外,还有手工、剪纸、摄影、电脑绘画、设计等内容,这些作品都真实地记录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及其创作能力,切实展现了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每次的“毕业综合展示”都收到极好的效果,有观众戏称:看美术专业“毕业创作”就像逛“艺术精品店”,看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综合展示”就像逛“艺术精品超市”。“毕业论文”也是美术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过去,教师们在指导“毕业论文”时发现许多学生写的毕业论文往往照搬照套,缺乏自己对美术教育的真情实感,而他们对亲身经历的教育实习却有着许多体会和想法。学院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实习综述”,让学生从深有感触的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性梳理和分析,从中感悟实践上升到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研究性方法。同时,我们还将原来在教室进行论文答辩的场所改在“毕业综合展示”展厅进行,将“毕业实习综述”答辩与“毕业综合展示”密切联系,学生们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由感而发,教师们也能从学生的答辩及其美术教学展示、美术创作中对学生形成全面综合的认识。

三、结语

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4

与赵溅球本不相识,经朋友介绍,得知原来还是湖南老乡。从湖南师大美术系毕业后,他作为人才被引进浙江师大美术学院,从美术小省进到美术大省,看来还是要有两下子的。这些年看画多了,阅画家无数,慢慢地对不同美术院校的路数也积累了虽不能说清却能明确感知的感觉。比如说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不同于清华美院和各类艺术设计学院美术专业的学生,这两类学院的美术生又不同于师范院校的美术生,在中国,似乎按照历史的惯性,已然形成了三大美术教育体系,而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中,也明显会有自己的特点。赵溅球可能是较为典型的。

赵溅球本是学油画的,还很积极地投入过“85美术新潮”,但从80年代末开始画中国画,这种专业畛域不很明确的搞法,或许正是师范美术教育的特点在学生身上的表现。赵溅球的中国画,以写生创作为主,走的是西画写生的路子,观物取象的方法以水平透视为主,着力于微观取质,画面的长宽比基本上也是遵循黄金律,这些显然是油画训练的结果,他将其带入了中国画创作之中。写生、水平透视、微观取质、黄金比例,这些都非常有利于景象的集中展现,并聚焦观众的视线,因而,赵溅球的作品主题异常突出,无论是画湘西的吊脚楼,抑或是画洞庭湖的苇花,无论是画陕北的黄土高坡,抑或是画泰山的崖壁,主体形象充塞画面,没有干扰视线或影响判断的东西参杂其中,更无故弄玄虚的模棱两可的玩艺儿。这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有一种一目了然的清爽劲儿,观众都知道他要说什么。他是那种惟恐别人看不清世界面目的画家,把自己化身为一部高倍的高清摄像机,恨不能纤毫毕露地呈现出大千世界的微观之美,因为这微观之美是如此迷人,又是如此容易被粗心的浮躁的走马观花的不求甚解的人们所忽视,所以,赵溅球认为,画家的责任就是既要表现自然的宏观之气,又要表现万物的微观之美。“一砖一瓦的形态、一草一木的仰揖、木屋的榫铆结构、小巷的斗拱残壁、山石土丘的纹理质感,细研觅察,去发现那里最美的细节元素,”赵溅球可不只是这么说说而已,而是真的沉心静气,以坐对忘我的造物精神,去描画湘西屋顶上小黑瓦一片一片既整齐有序又错落参差的排列秩序,去描画洞庭鱼棚上苇席编织纹理的纵横斜直,去描画凤凰古城吊脚楼梁架穿插的复杂结构,去描画江南收割过的稻秸一根根一把把的组织形态,去描画泰山岩石的肌理,去描画芦花的毛絮…一赵溅球为这种微观之美所震撼,他不仅没有被这些微观细节所淹没,反而在对微观细节的组织化过程中,获得像上帝造物那样的!繁繁密密、重重叠叠,看上去是简单的无穷重复,但就像原子排列那样,到T9子,到了大分子,结构出现了,组织出现了,秩序出现了,节奏出现了,和谐出现了,美也出现了。这使我想起欧美流行的极简主义音乐,几个音符组成一个乐句,不断重复,看上去主题毫无发展,然而,就在不知不觉间,某个和弦悄悄变了,接着主题跟着渐变,又不断重复向前推进,等到整部音乐的大结构呈现出来时,一种史诗般的庄严华美充塞天地。我认为,赵溅球的有些作品达到了这样一种单纯的大音希声之美。

这种微观之美的发现与表达,在赵溅球的艺术观里,不仅是美学的需要,比如说,局部结构具有天生的“奇美”形态,纹理质感生动鲜活,而且是求真的需要,是哲学的需要。赵溅球所追求的真,不只是视知觉上的真像,比如说这块船板的纹理真像老木头,这堵残壁的砖头真像旧砖头,而是一种生命哲学意义上的存在之真。本来,他对表现对象的微观之美的细研觅察,只是为了画得更深入,然而,有一天他碰到了一个修行的人,这个道上的朋友告诉他艺术中最重要的是哲学理念,一样是逼真地描写事物的微观细节,自然主义的描写与超现实主义的描写二者的区别,在于后者有哲学理念,故而最终能超然物表,高蹈于对存在的深刻反思。赵溅球由此悟到一个属于他个人的哲学概念“移置”。他认为天地之间的万物,也就是那些以个体方式独立于世的存在,是从不知何处的乌有之乡被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移置”到现在这个时空位置的,在这个位置的存在时间很短暂,终究会消失殆尽,故不可执守,执守者迷而不慧。但因其仅被“移置”一回,故而珍罕,遭遇到了,当视其为天地逆旅难得的福缘,自当万倍珍惜,所以,当他行至昆仑山上,在月出东山,夕阳西垂之际不禁仰天长拜:“日月群峰,如此壮美,岂敢逸笔草草!”他不敢逸笔草草,是怕草率了“移置”的唯一性,所以他对微观之美的发现与表达,就具有了某种佛教所言的“无缘之慈”和“同体之悲”的菩萨心肠,也具有了儒家所言的“民胞物与”仁者之心,还隐约可见道家“以物观物…‘以天下观天下”的达观智慧。这样,他对微观之美的近乎自然主义们表现,也就有了一种超然物表的哲学观照,在这看似冷峻的哲学观照中,又不动声色地深潜着温情脉脉的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5

我们八坼小学作为一所传统艺术特色学校,多年的坚持和传承,在师生中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氛围。近年来,学校在传承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利用各类资源,开发文化特色项目的新途径,着力打造文化特色品牌项目。

一、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开发地方文化特色课程

长期以来,学校一直遵循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忽视了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地域性。而本乡本土的地域特色资源在以一种“无声”的文化形式影响和熏陶着周围的人们。通过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形成富有乡土气息和人文精神的课程资源,进而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可以丰富课堂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使教学本土化、生活化。

随着办学的深入,原有的艺术特色课程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为了让特色更优,学校依托地域资源,引进农民画和锡剧的教学。

周鑫华,是吴江农民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的作品植根于农村,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农村江南水乡的韵味。近几年,周鑫华在农民画创作路上,收获颇丰,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他的作品还曾被吴江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日本友人。我校充分利用这一地域资源,传承地方文化,请周老师走进课堂,为学生们授课。如今,学生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逐步掌握了农民画的绘画技巧,在各级绘画比赛中多次获奖。

锡剧是我们江苏省主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曲调优美流畅,轻快悦耳,深受江南人的喜爱。让戏曲走进校园,是传承传统文化和提高师生艺术素养的有效举措。2010年,我校成立了“尚美”锡剧社团,先后聘请了锡剧名家卞雁敏、盛连荣、赵玉华等老师莅临指导。卞雁敏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曾在多部锡剧中担任主角和主要配角。盛连荣和赵玉华老师是吴江公共文化中心艺术团成员,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演出并获奖。学生们在几位老师的悉心教导下,了解了锡剧文化,掌握了演唱的技巧,多次参加各级各类演出。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需要,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这些课程的引进,为我校特色文化内涵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12月25日,我校为全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推进会作现场展示,收到极好的反响。

二、与外界机构合作,打造学校特色品牌项目

我校的特色建设起步于20纪90年代中叶,在实践层面上取得一些成绩。随着办学的深入,我们发现学校特色还停留在浅层面,缺乏广度,缺乏全局性,更缺乏深度,不利于学校的整体改革,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为此,我校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把学校坚持了近二十年的美术特色转型为“尚美特色文化项目构建”,更关注学校内涵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

学校充分挖掘尚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取向,传承原有的术特色,在此基础上积极与校外机构进行合作,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教育品牌。

2014年6月,学校与苏州大学艺术研究院合作,成立了徐海鸥工作室,引进了油画课程。徐海鸥是苏州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出版了《徐海鸥油画作品集》《当代美术家――徐海鸥》《徐海鸥油画作品》等作品集。学校油画课程由徐海鸥教授和他的学生定期来校执教,孩子们被这种表现力极强的艺术所吸引,学习兴趣浓厚,在线条与色彩的交融中逐渐掌握了油画的技巧,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现在,学校的艺术长廊、教室门口,随处可见学生的油画作品。

2015年,学校又与区科技中心合作,引进了绘本插画、丙烯装饰画、构成设计三个精品艺术社团,由科技中心定期指派专业老师到校上课。学校越来越注重核心社团的质量,这三个社团的成立是活动社团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积极打造精品社团的体现。2016年11月,我校学生艺术作品在苏州市教育局金色大厅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展示活动。

三、以尚美文化为核心,建构德育品牌特色活动

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灵魂,它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起着导向作用。

在全区广泛开展“三有三讲”德育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我校创新方式方法,将“尚美文化”融于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立德树人,以“和谐、求美”为总目标,以“做一个有感恩心、有责任心、有进取心;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的人”为主要内容,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品牌特色活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提升德行修养,争做“尚美”好少年。学校三大仪式,即一年级新生入学励志仪式、三年级学生生日成长仪式、六年级学生毕业感恩仪式,已成了学校的品牌德育活动。

一年级新生入学励志仪式在每年9月份举行,作为一名刚踏人校园的小学生,迎着开学的第一缕阳光,来到美丽的校园,心中充满了无限的热情与激动。为了使学生们能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更愉悦地学习、生活。八坼小学在每学年9月开学初举行一年级新生入学仪式,为新入学的同学们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入学氛围,让他们快速地融入小学生活,适应校园集体生活。

三年级学生生日成长仪式在每年4月举行,十岁是孩子金色童年中最值得纪念的年龄。为此,学校少先队策划了三年级同学的集体生日,纪念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垂髫之年”。希望通过活动让队员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在这次难忘的经历中学会承担责任,懂得感恩,同时也让队员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快乐。

六年级学生毕业感恩仪式在每年6月举行。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难忘的、值得珍惜和怀念的。“毕业感恩季”旨在培育学生最基本的道德素养――懂得感恩!通过活动,唤起学生对学校的感恩之心,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母校,也懂得将这份感恩之心回馈,用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油画毕业创作总结范文6

肖丰

毕业院校:1983年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本科;1999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访问学者;2004年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博士研究生

主要成就: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

中国油画学会湖北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最佳青年美术家奖

代表作:《中国光影》、《中国魅影》、《风化的焦虑》、《拆除的墙》

“即便是和政治曾经纠缠,但艺术本身也必将超越政治,当时代的风浪渐渐平息时,艺术的真正价值才有能逐渐显现。”三十年来,肖丰的艺术生涯正是在不断印证这句话。

1979年17岁的肖丰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油画专业,作为国内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届油画班,肖丰深受当时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思想上倾向于全盘西化,认为中国文化没落腐朽,对其采取排斥态度。这一时期,肖丰的画作主题基本都是对中国问题的反思和向西方学习,风格也是采取了现实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西方的艺术形式。在1979年至1989年这十年期间,肖丰试图以个人的力量,从艺术层面上改变国内文化偏政治化的倾向。

1989年以后,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风云突变,肖丰感到自己的理念与社会主流格格不入,思想和生活也都陷入了消沉期。为寻找新的出路,他想到了出国,于是开始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想凭借着中国文化更好的在西方世界立足。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大量阅读了如哲学简史、东方文化等书籍,包括佛家的金刚经,肖丰越来越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不知不觉陷了进去,直到最后开始真心的崇拜和痴迷于自己的母体文化。

1989年至1999年期间,也是中国社会思想变革,矛盾问题集中凸显的时期,社会娱乐化、市场化转型的呼声很高,此时的肖丰却选择了逆势而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再次兴起,转向关注东方文化艺术,努力地与主流思潮保持着距离。

1993年,一次巧合的机会,肖丰受邀到德国参加当代艺术展览,在那里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西方的当代艺术。回国后,他开始致力于创作中国本土文化和当代艺术相结合的艺术作品。采用西方的符号表达,传达东方传统文化内涵的画作,具有明显的文化反思倾向。这一时期,肖丰认为自己实现了从传统语言符号向当代语言符号的转化。

进入到新世纪后,宣扬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思想成为社会文化的主流,此时的肖丰又有了新想法:关注当下。他的代表作《中国光影》也是产生于这一时期,利用光影的变幻和扭曲,比喻社会文化从蛹到蝶的蜕变过程,从物质到精神的转换,其中也融入了宗教的玄妙,画作中大量运用红黄两种色调。

在当下,多数人在都关注传统文化的趋势下,他选择了不回避,关注现实,关注民意。“最近5年来,我的作品主题不再形而上,更多的是现实和具体的形象。”肖丰对记者说。

作为华师的老师,华中师范大学的校园成为肖丰现阶段多数画作中的主角。作品中,宁静的校园和一墙之隔的商业区,闪烁的霓虹灯,突显的白光透过树丛忽隐忽现,隐约看见外面涌动的人影,充满诱惑却又隐隐让人觉得不安,这种不安正是来自于社会现实给予民众的不确定性。

什么是真正的当代艺术?肖丰认为,艺术一定不是孤傲的,要关注社会变迁,用艺术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判断和学术价值,否则就太案头化。当代艺术正在还将继续发生着,凡是一切让你觉得对或不对的事情,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而不必去迎合大众,这正是当代艺术的魅力之所在。

目前,肖丰正在将自己从艺三十年来的作品归纳成册,取名为《温和而独行——一个知识分子三十年的自我历史审查》,预计11月底即可面世。在三年的编撰和总结期间,肖丰越来越认识到艺术家最宝贵的财富并非是已经符号化、模式化的代表作,而是那些形成代表作之初、具有转型探索性质的作品,那些当初看似不成形的随意之笔,其中才蕴含着最干净、最智慧的灵光,数年之后再看仍然能像思想的心电图一样让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