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创新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创新文化范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广泛而又深刻的进展, 各个企业都在不同的程度上要面对激烈复杂的国际竞争压力, 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 就应该获得某种竞争的优势, 因为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稳固发展的基础, 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很难在如此剧烈的竞争环境下存活。我们从国际上和国内的优秀企业的实践中可以明显地看到, 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竞争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而创新文化又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一、树立创新文化理念,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残酷的竞争态势促使企业必须树立创新理念,三流的企业比价格,二流的企业比品牌,一流的企业比创新。创新文化是企业生存和竞争的精髓。
(一)企业创新的基本特征
1.新颖性
对于企业,不管是什么样的技术和产品,只要具有新颖性,就可以通过技术引进,或者“抄袭”的方式进行创新。中国企业过去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产品之后,经过几年的培养,逐渐发展出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小米手机是企业创新成功的一个典范,小米手机是在苹果、三星的夹缝中崛起的,它找到了一个利基市场。这个利基市场就在于,虽然iPhone是一二线市场的“街机”,但是在三四线城市由于苹果手机价格高,人们普遍收入有限,而时尚的年轻人都想拥有一部与苹果功能类似的手机,甚至在一二线城市那些收入不高的人也正好是小米手机的目标群体,就在这样的一个利基市场中,抓住了这几个关键点,小米跑赢了。在小米跑赢的同时,也看到小米的灵魂人物雷军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他把“乔布斯”扮演得很好:手法与乔布斯类似,借助于网络上口碑聚众的力量,采用宣传、鼓动、饥饿营销的手法,把小米做成中国最像苹果的公司。这就是利用创新理念,以小博大、差异化竞争带来的收获。
2.行业领先
领先行业的创新才是中国企业的骄傲。尤其在互联网领域,门户网、增值服务、电子商务等方面,在国内市场领先的几乎都是本土企业,如阿里巴巴在电子商务、百度在搜索引擎、腾讯在移动互联等,没有一家是跨国公司,或者是国际互联网巨头。
3.全球性
中国企业的创新正跨越国界,改变世界。腾讯微信充分研究了中国用户的习惯与偏好,而数据则成为华大基因的创新资源,完全抛弃医学假设,全部用大数据来测算病症特征与基因排序的吻合。美国《Fast Company》杂志评选的“十大最具创造力的中国企业”,小米手机、腾讯、华大基因等企业榜上有名。他们不单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新文化,并影响全球的创新趋势。
(二)创新文化对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作用
1.导向层面
带有创新企业文化的企业, 它将会引导其职员从思考方式、价值准则和品德规范方面的变化, 促使其提升自身的文化品格, 进而提升企业的文化品位, 形成双向的互动,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因为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通常是该公司的全体职员的共同信念和价值观的凝结, 只要有所追求的企业, 其企业文化必定包含着企业的奋斗目标和理想, 一般常是领导着公司主动适应和满足积极的、健康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大众之需求, 这种企业文化对公司的全体职员会产生一种道德的感召力, 会让员工产生对企业的认同感, 可以使全体职员把自身的个人追求和奋斗目标同企业的愿景结合起来, 朝一个共同的方向迈进, 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某种有助于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力量。当然, 该企业可以利用这种浓郁的创新文化, 吸引有创新和挑战精神的人才加盟, 获得人才的优势。
2.物质层面
从创新文化的物质层面来看, 企业的组织、技术、产品、企业形象和品牌等有形和无形资源都是企业文化。在竞争激励的时代, 传统的有形竞争日益衰落, 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无形的品牌、价值和服务的竞争,现代的消费者非常注重无形价值给他们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 在此情况下, 企业必须提升有形产品的文化内涵, 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 高度重视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的心理, 满足他们的“三求”(求新、求美和求异) , 用富于格调的企业文化吸引消费者。而产品文化品位的提升,则必须依靠创新文化的支撑。由此可见, 企业越发展出独特的、难以被仿效的企业特质文化, 越能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3.精神层面
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面来看, 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道德观以及职员们的职业道德等都属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层面。其中企业的价值观是起主导作用的核心企业文化精神层,创新理念又是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思想。企业的价值观指明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意义及目标,规定了企业发展的愿景及方向。企业的发展是在价值观的领引下, 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情况及企业自身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的。较具体地说, 企业要在价值观的指导下, 根据内外环境及自身实力情况动态地调整运营, 用符合企业价值观的行为,逐步达成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 企业的一切行为都受价值观的指引, 企业的价值观从深层影响着企业的竞争优势。
4.凝聚层面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主要通过企业的经营理念来体现, 创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可以有效地指导企业的运营管理和引导职员的行为, 在此过程中, 职员们的个人奋斗目标和企业追求的目标有机地凝聚在一起, 与此同时, 职员群体在创新实践中累积的各种经验和教训, 只要认真整理和总结,使之内化为企业的文化, 既能丰富和发展既有的企业文化, 为企业文化的发展注入鲜活的内容, 又能反过来指导运营管理的实践, 在此过程中, 员工的创新实践和企业文化之间良性互动凝聚, 必将锻造出高层次、强大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的创新文化实践
(一)弘扬创新文化
1.打造科技创新激励机制
企业要想使创新文化深入人心,使创新文化实践得以实施,必须打造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推行技术创新奖励实施办法,采取待遇激励、事业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等举措,以优厚待遇吸纳人才,知人善任留住人才,感情投资激励人才,不仅能让人才充满精神追求,保持创新向上的精神状态,还可以创造和谐奋进的创新环境。
2.营造科技创新竞争机制
企业在打造激励机制的基础上,还要营造科技创新竞争机制,实行科技项目责任制、技术带头人制、技术职称津贴制、优秀人才首席岗位制,并开办创新理论座,举办技术沙龙、创新成果展,开展合理化建议、经济技术创活动和评选“技术标兵”、“革新能手”、“创新明星”等活动,拨出资金重奖在科技创新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员工;同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及时申报发明专利,尊重员工知识劳动,切实保障员工创新成果不被侵犯,加大专利技术应用力度,建立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使员工从创新创造劳动中受到激励和鼓舞。
3.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此外,企业还应该着力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在员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知识创新中提供宽松环境,多支持,少苛求;多鼓励,少责备,允许失败,帮助员工解决创新创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把创新创造成本降到最低程度。
(二)创新形式日趋多元化
中国企业的创新不一定完全依靠自主创新,创新形式应该日趋多元化,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整合外部资源。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科技创新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中国式创新不乏一些传统行业巨头,只有通过创新来保持领先。更多的则来自于创业型的高科技企业。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创新平民化、分散化,创新不一定由技术专家发起,也不一定集中在大企业内部。
创新意味着直面风险,支持创新首先要容忍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只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才会有更多的创新产生。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树立创新文化理念,不断尝试新思维和新方式,才能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余明阳.品牌竞争力[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企业创新文化范文2
关键词:凯瑞汽车创新文化
以创新赢得发展机遇,已成为当前经济形势下企业实现良性生存发展的主旋律,而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则可以持续维持企业创新活力。
我们所说的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成绩卓著的公司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建立了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一般来说一家现代企业,其企业创始人往往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干劲,成为创造性思想和富于创新精神的化身,但是面对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在竞争日益透明的信息化时代,过于依赖领导者的创新精神而没有建立组织成员广泛共享的价值观体系,企业很可能会演化成墨守成规、胆小畏缩和被动防守。因此,具有远见和使命感的企业家总是把创新精神渗透到具体政策和做法中去,以形成强大的企业群体创新文化,从而使企业创新历久不衰。
一、案例:凯瑞汽车创新文化助推企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受到国际金融危机、欧债危机等影响,在这种不可逆转的生存环境,不少企业受到了严酷的考验,企业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波浪式发展,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宁波凯瑞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却了抓住机遇,逆势而上,7年来企业销售平均每年保持70%以上的增长。目前宁波凯瑞汽车可实现年产500万只减震器的生产能力,产品已进入国内外三十几家汽车主机厂,2011年企业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凯瑞能取得这种成绩与企业创新文化培育密不可分。作为替代进口,率先进军减振器行业的企业之一,凯瑞汽车在与“洋品牌”竞争期间,明白国外汽车制造企业的技术远远领先与国内企业,要与这些“洋品牌”展开竞争,必须借助于公司团队的力量。为了更好的发挥企业整体的实力,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文化氛围成为凯瑞领导与管理者、员工之间相互交流的桥梁,可以实现制度、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统一,最终将新兴企业必备的创新理念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结合,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创新氛围,从而牵引整个公司朝健康的方向稳步发展。
随着以创新作为价值取向的文化氛围不断完善,凯瑞全体成员在产品创新、工艺改进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实现了国产减振器产业化目标, 2011年公司共开发新型减振器12款,每款产品均为国内首创。而企业创新文化最直接的成效就是带动了公司产值的快速增长,从2004年到2011年,企业产值从区区320万元发展到2.3亿,七年时间增长7倍。
在创新文化大背景下,工艺创新成为凯瑞文化创新的亮点,公司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每天都有创新,2011年公司工艺创新方案共465项,被公司采纳405项,带来直接经济效益1180万元。公司内部的集体创新,带动了公司整体能力的提升,经过近7年的不断发展、创新,无论是在产品质量、产量、价格及团队合作方面凯瑞都走在国内同行前列。
二、举措:凯瑞汽车培育创新文化成功之路
培育创新文化本来就是一项创新举措,不能一蹴而就。凯瑞汽车自2004年进军汽配行业以来,通过逐年的探索,发现建立创新文化涉及企业各个层面,领导者、管理层、员工三者缺一不可,同时这三种角色在创新文化中担任着不同的使命,而创新文化所形成的价值取向分别对领导者的意识、管理层的执行、员工的实践提出不同要求,因此要建立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创新文化,其先决条件就是将领导者、管理层、员工这三个不同的使命融合到整个企业文化环境中,最终使创新文化为企业生存发展提升巨大动力。
(一)领导者:敢冒风险,不怕失败
在创新文化培育过程中,领导者起着关键的引导作用,只有领导者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才能下决心建立能整合公司所有创新力量的创新文化,从而引导全体员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持续前行。
创新作为成功企业家的典型特质,是企业家的核心精神,而有些企业家在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过程中,面对大量不确定因素和极易导致的创新风险时,往往采取回避策略,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形成一种疲乏的、近视的和不愿冒风险的氛围。作为一位成功的企业领导者前进的动力,自信和敢冒风险是必备的素质。因此在培育企业创新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求企业管理者拥有“敢冒风险、不怕失败”的决心。凯瑞公司的领导者就具备这种决心。
在2002年以前,汽车减振器在国内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国内中高端汽车主机厂所需减振器主要靠进口,凯瑞公司看准这一市场,于2004年6月开始研发此产品。由于生产高质量减振器,需要较好的加工设备及完善的工艺,这就需要购买先进的生产设备及实验设备,同时还需高薪聘请专业技能人才。当时对这些高额投入公司总经理也曾犹豫过,但最终还是决定通过自己努力,整合企业团队力量打破国外品牌对这类产品的垄断。
凯瑞投入近六千万元从国内外引进高精设备,并从国内外引进18名专业工程师,与自己培养的技术骨干组建了一支较强的研发小组。随着软硬件的到位,凯瑞开始推进企业文化创新,以“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理念形成独特的创新文化,而这种创新文化引领了凯瑞七年的发展,并逐步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市场垄断,产品进入国内36家汽车主机厂和欧美国家。
创新的过程难免有失败,组织创新文化也要允许失败,领导者在形成创新文化过程中还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毅力,正确对待失败态度。
现今汽车大部分采用的减振器是液力减振器,为了解决减振器不能充分发挥并联弹性原件作用的问题,2007年5月,凯瑞组织专业攻关小组突破这一核心难题,而一旦研发成功就意味着公司将提前进入高端市场。在这个项目进行中,外加工的模具制造厂将这套资料卖给了温州一家同行,使这家同行提前占领了市场。这件事对公司整个研发团队,乃至企业整个经营环境产生巨大打击,不但损失了研发费近百万,而且还丢失了市场,凯瑞刚刚形成的创新文化氛围产生了空前的动摇和不确定性。
对此凯瑞领导者勉励大家,要求大家合理看待失败,从头再来。于是2007年底凯瑞投资3500万元筹建了模具加工中心,并实现年产400套精密模具的生产能力,不但满足了产品生产需要,而且在规避风险,提升产品质量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企业上下在这次事件后对领导者产生空前信任,企业培育的创新文化再次迸发信心和活力,
(二)管理层:永不满足,追求长效
管理层在企业已开始担任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在当前的市场形势,许多管理人员存在着墨守成规、频繁流动的现象,这对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因素,而建立创新文化氛围可以激励管理层更好的为企业发展发挥作用,将管理人员的流失损失降到最低。
对管理层来言安于现状、知足常乐的保守观念,已经不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现代社会,因此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企业要进行全方位创新,则必须要求管理层具备永不满足的精神,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则需要建立追求长效的创新文化。这种长效的创新文化能长期保证公司管理层持续正常发挥预期功能,也能使公司的制度体系随着时间、条件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凯瑞在推动企业创新文化时,极力建立符合自身的长效管理机制,使管理层始终保持工作信心和活力。
发展规划取决着企业创新文化的进程。在每年初凯瑞公司都根据各年的市场分析报表,制定公司的中长期经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和当年公司各项指标,并让各部门在公司级目标的基础上分解本部门目标,逐项落实到人完成,这样可以让管理层了解企业的最新进程,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对整个文化氛围进行很好把握。
研发是创新文化效果最直接的体现。从2008年开始,凯瑞成立专门的市场调研组及研发组,调研组负责调研未来五年后到十年后客户的需求产品,针对客户的需求信息,公司给予分解,描述出客户未来十年产品,同时描述出五年后可供客户选择的产品,研发组根据其信息的输入,制定每年的研发计划,按计划落实客户的需求产品,这样就为产品研发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力保凯瑞产品研发走在市场、同行之前。
2008年开始,公司开始注重人才梯队的建立及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这样从企业的长远角度看可以为创新文化注入新鲜血液。而在凯瑞的创新文化氛围中,招聘新员工都是经过人力资源部分析分析,一般以五年为规划,根据岗位分析匹配人员,并制定招聘及培养计划,最终根据实际情况落实,持续有序的引进人才可以保持企业创新文化的长效进行,最大限度的避免创新文化建立的不利因素。
(三)员工:注重实效,确保共赢
创新是一种艰苦的、需要投入全身心的、笃志不移的工作。这种工作越是从基层出发,从实用性、实在的价值标准出发,取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在凯瑞培育的创新文化中,所有人员都认为创新是智慧的结晶,给公司带来了效益,创新者应得到应有的奖励。
2006年凯瑞出台了《凯瑞合理化建议书》,其包括:技术创新、专利获得、生产工艺、检验方法的改进,现代化科学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有关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工作合理化等事项的改进。成立了合理化建议领导小组,制定了合理化建议处理程序,同时也规定了奖励办法及额度。此文件的出台给公司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效益。
企业创新文化范文3
[关键词]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创新文化;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1-0033-03
1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1.1中小企业的概念
目前对中小企业较权威的界定标准是根据2003年原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其中工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1.2科技企业的界定
科技企业的界定由于区域发展状况不同,目前也未有统一的概念,本文借用2012年颁布的上海市科技企业界定参考标准(试行),参考标准指的科技企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同时符合以下五项条件中任何三项条件的,可以界定为科技企业:①企业主要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检测,或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研发、生产、经营等科技与创新活动;②企业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5%;③企业技术性收入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销售收入之和占企业销售总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0%;④企业年度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的比例不低于3%;⑤企业拥有专利权、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植物新品种权等知识产权,或掌握专有技术。
2区域创新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载体,包括语言、信仰、风俗、习惯、礼仪、法规和制度等非物质文化和以工具、技术、艺术品和其他器物组成的物质文化。区域创新文化(Regional Innovative Culture)是指符合区域创新体系的价值观念、思维模式、行为规则、制度体系、精神氛围的总和,是“创新、创业、创富”精神在区域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文化[1]。区域创新文化是区域经济文化的核心内涵。区域创新文化是由企业、政府、媒介三位主体联动创新构建而成。企业是负责培育企业家精神层面的文化构建,它是创新文化的核心主体;政府是负责建设服务型政府层面的文化构建,是区域创新文化的保证主体;媒介负责建设专业化服务机构层面的文化构建,是区域创新文化的基础主体。
3区域创新文化与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3.1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推动区域创新文化的构建和形成(1)中小型科技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于拥有灵活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活跃技术创新思路,在于拥有开放性专业协作意识,全球化竞争意识,因而要求区域创新主体必须具备革新精神和创造意识。
(2)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因而需要政府优化创新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要求政府转变职能从主导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进行从制度到意识的由内而外的变革,从功能上满足创新文化的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的需要。
(3)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对原有的技术进行模仿、吸收、转换和创造,这都离不开人才资源的保证,因此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同时也是管理制度层面的突破,只能是对技术创新的关键要素知识资源和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和管理,才能实现创新主体的成功。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不仅为区域文化创新提供了人才储备同时也在管理制度方面给予了有效的尝试,是区域文化创新的主力军和先行者。
3.2区域创新文化建设推动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
(1)区域创新文化为中小型科技企业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种外部环境将逐步渗透到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影响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企业员工的思想行为。中小型科技企业为了积极主动迎合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适应转变的市场趋势,需要在其内部组织结构、产品功能和生产工艺上进行创新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保持竞争力。
(2)影响中小型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的质量。区域创新文化能使区域内组织、个体形成共同的价值信仰,有利于知识的交流、沟通、协作,从而对创新的发生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小型企业通过提升创新文化的引领和净化作用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积极营造一种创新文化的发展氛围,引导人们追求更加高尚的生活方式,使人在道德上、知识上和审美情趣上获得全面发展。也即创新文化是“以人为本”式的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
(3)区域创新文化影响地方政府的优化。这是因为政府是区域创新文化主体之一,是区域文化的参与者和维护者,区域创新文化的发展是需要政府通过优化区域内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为依托。政府的行为方式不仅要受到既有体制机制的制约,也要受到区域创新文化的影响。区域创新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可完善政府制度的缺陷,这就有利于区域内的政治主体在文化观念上增强对相关制度的认同。
4江西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困难
4.1较高的投入导致创新资金的不足
创新需要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一项技术产品通常是技术创新人员不断研发,反复试验,并获得相关认证才得以实现,技术和人才的投入是长期的。江西中小型科技企业的创新资金主要来源是自筹资金,只有一小部分是中央或地方给予的创新基金支持和银行贷款。国际上一般认为:技术开发资金占销售额1%的企业难以生存,占2%左右的可以维持,占5%以上的方有竞争力。江西有很多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将其销售收入的3%~4%用于技术创新,这个比例比大企业要高,但由于其本身规模小,产品少,销售收入低,尤其是处于创业期或发展初期的企业,银行对于其掌握的信息不对称,认为其资信差、抵押难等因素,出于降低信贷风险、节约贷款成本的考虑,不愿向其提供贷款,这就使得江西省中小型科技企业更多的依靠自身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外部供给资金严重不足。
4.2创新效率高,但产品市场化程度不高
江西省中小型科技企业管理简便,经营灵活,决策迅速,避免了长时间决策所导致的时滞性,这样有助于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提高创新效率。但是由于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开拓能力较弱,技术产品要获得市场认可需要一定的时间,这就减缓了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对此,企业应完善营销网络,与地方知名经销商、商合作,加快市场化进程。
4.3科技含量高,但技术创新人员供给不足
在企业的核心技术产品上,这类产品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引导着该领域的创新前沿,技术含量高,具有高附加值。科技人员作为创新的主力军,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素质和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并具有率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开拓进取的胆识和魄力,他们是企业迅速崛起的重要保障。对于处于创业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由于其不确定因素太多,风险太大,资金不足导致其人才引进机制不够完善,结果许多科技人才不愿加入到这些中小型科技企业中去。即使处于成熟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往往因市场规模、市场开拓能力、社会福利保障无法与大型企业相比,科技人员也不愿致身于创新活动中去。
4.4持续的技术研发,但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合作
由于技术具有一定外溢性,因此技术产品上市后,市场竞争者会加以研究,了解所采用的技术及其先进程度,以加大研发力度,从而提高自身产品技术含量。因此,技术产品是需要不断地研发以保持先进性,否则会被市场所淘汰。中小型科技企业最初由于资金不足,实力有限,往往不能完全自主创新,一般通过引进技术模仿创新,在具有一定的技术和人才积累后才逐步开始实现自主创新,因此技术创新过程中,创新模式不断升级,最终实现自主创新。
5江西中小型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创新文化协同发展对策5.1加大创新制度建设
江西省政府应积极推动支持区域创新文化的制度建设,使区域创新行为由自发转向自觉。首先,完善区域科技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合作创新的文化。重点建设一套以公共技术咨询服务平台、科技政策服务平台、科技中介推广服务平台为基础,面向全社会的公共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其次,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完善江西省创新网络。积极构造以企业为技术创新的实施主体,以科研院所、大学为创新的重要源头,政府进行支持与调控,中介机构提供社会服务支撑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创新网络体系。第三,构建企业的集群机制,完善企业创新的横向创新合作。要鼓励和引导科技企业集群,形成不同规模的企业间、基于竞争和合作关系的企业间、基于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间、基于国际市场竞争的国内外企业间的横向合作机制。
5.2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
江西省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时期,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就是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职责边界不清晰。江西省政府要全面进行政府职能转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对企业发展环境和行业不正之风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省直有关单位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要纳入省网上审批系统办理;对省直各有关单位存在审批超时、增设环节、事后补录、体外循环及未开展电子监察等情况进行检查;对省政府规章和省政府及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加大精简力度,实行规范管理,优化流程、缩短时限、降低收费、提高效率。
5.3健全金融投资功能
积极完善中小型科技企业的投融资功能,鼓励科技企业及其管理人员持股。政府搭建投资网络,鼓励中小型科技企业与创业投资机构合作,实现中小型科技企业体系内资金和项目的共享。加大与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力度,积极创新面向科技创业企业的金融产品,缓解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5.4加强创新队伍建设
江西省政府制定和完善创业导师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加强对创业导师的认定和规范工作,建立完善的“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的孵化体系。中小型科技企业建立完善的创新培训体系,开展对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创业者三个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行业从业人员水平和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建设科技企业从业人员培训基地,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加强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等创新源头的合作,对接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中心等其他科技服务机构,形成与技术转移、创业服务、市场拓展和投融资等服务机构合作的互利共赢模式。
参考文献:
[1]张志文.区域创新文化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4).
[2]孙晓峰,张鹏顺.区域创新文化与高职职业道德教育创新[J].宿州学院学报,2012(10).
企业创新文化范文4
那么,文化与创新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揭开历史的画卷,可见一斑。
日本人汤浅光朝经过多年研究得出结论:近代世界科学中心转移的历程是:
从上述历程中不难发现:科技中心转移的取向是有解放的思想、宽松的环境、对人才、技术、资金有吸引力的区域。为什么近现代的科技革命绕过了曾经有过辉煌巅峰时期的近现代中国?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道路和速度与其文化传统、思想体系密不可分。杨振宁教授曾经说过:“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是中国三个世纪抗拒西方科学思想的最大原因,缺乏创新文化的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在科学技术发展上很难有大作为的缘由”。
让我们再把目光转移到美国高技术园区的发展。有人说,“文艺复兴之后的全部事件中,对世界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硅谷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硅谷对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事实上,在美国,跟硅谷有相同甚至更好的硬件环境的技术园区不止硅谷一个。
位于波士顿旁的128号公路区,附近有MIT、Harvard等知名大学,其创新力量丝毫不逊于斯坦福等大学,美国政府早期对128号公路区的支持在某种程度上比西部硅谷还要大,且128号公路区更靠近世界著名的NY金融中心。但128号公路处于老的工业基地,新英格兰的老传统如等级观念,多层管理,重技术、轻市场等观念深深地影响着园区的发展。而硅谷是一个由创新者、创意、金钱等要素无限组合、急剧变化的特殊“星团”,是适于创新创业、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创业公司的“栖息地”。硅谷的文化特点是:
民主、平等、和谐、随意的人际关系:从CEO到普通员工大家平等,“找不到丁点儿官僚气味”。
开放、流通的企业网络结构:“交流、沟通无处无时不在”。
充满激情、永争一流的进取精神:那里的创业家有一句名言:“吃掉自己的幼崽”——逼迫自己始终位于技术的前沿。
宽松的舆论、法律环境:“失败了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正是这样的定义模糊、无法量化的文化因素,使得硅谷与128号公路区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如何建设创新文化?著名企业西门子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150多年来,西门子不断创新,改变着行业,改变着世界。
西门子认为,对一家公司来说,在市场上取得优势地位的必经之路包括整合产品组合、优化流程、减少产品的复杂性,以及根据成本设计,对现有业务扩展等等,这种连续性更新叫做“渐进式创新”。还有一种创新方式则显得不那么稳定,那就是“革命式创新”,这种创新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突破,但时间长、风险大,企业必须要有耐心,要有直觉,要有全面的视角。
西门子把创新文化诠释为四大要素:
首先,必须具有客户导向。
其次,管理层要关注创新,要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创新目标,要有一个适当的系统控制创新人员,要设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一旦创新成功要给予到位的奖励。
第三,要创造一个敢于冒险的氛围,鼓励员工用挑战精神迎接困难,同时,赋予创新者充分的信任。
企业创新文化范文5
中图分类: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2-000-02
摘 要 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逐渐远去,文化经济时代缓缓而来,文化已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力量。内容丰富的企业创新中,文化创新占据绝对地位,究其根本是文化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影响企业各个方面,且企业文化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民营企业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分支,其文化创新正受到多方面的挑战,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成为民营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企业文化作用及其创新必要性入手,结合相关案例探讨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策略,旨在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创新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 当代 民营企业 文化创新
民营经济经历改革开放,正式进入到高速发展阶段,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均对民营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过程中,民营企业注重修炼内功,加强企业文化创新成为热门话题。通常意义上,当产品质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决定企业市场地位就是产品文化内涵。经济活动与文化存在密切联系,时至今日,当代经济发展对于文化的呼唤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一、企业文化作用及其创新必要性
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社会文化环境下,企业长期经营活动形成的以管理哲学、企业精神为核心,凝聚员工归属感、积极性的人本管理理论,是一种经济文化。根据现有理论研究成果来看,企业文化主要有四个类型,即官僚式文化、强调规章的重要性,与廉价竞争策略相呼应;家庭式文化,强调人际关系,是高品质策略的具体表现;发展式文化,重视创新;市场式文化,围绕着需求和目标而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不同文化形式,其特点及内涵也有所差别。企业文化对于企业能力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且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经济效益。
我国民营企业出现和发展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在竞争中经历了一条艰难的道路,它们的成长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企业在长时间发展中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但受到管理模式的影响,文化建设阻碍重重,对此加强企业文化创新势在必行。
二、当代民营企业文化创新分析
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呈现规模化发展,在参与市场竞争中,要根据客观情况随时做出调整,在当代,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重点培育企业家文化智慧
民营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和领头羊,其综合素质高低对于企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民营企业家作为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其文化起源于创业者的意识、思想及风格密切相关。在企业文化创新中,企业家扮演多个角色,如倡导者、组织者等。因此企业文化创新首要前提是企业家,要及时充电,掌握现代管理、财务及人事等多方面知识,才能够在员工中引导倡导作用。企业家思想要以制度形式体现,并逐步渗透至员工内心当中。当代社会,企业家要明确的是单纯依靠自身远远不够,而是身体力行,对员工产生正向影响,使其能够认可企业,从而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二)创新品牌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不可模仿性特点。现代经济中,消费者选择企业产品,更进一步来看就是认可企业文化。因此民营企业要重视品牌文化创新。具体而言,第一,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应与制度相结合,运用科学管理机制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渐由传统强调以物为核心管理模式朝着以人为本模式转变,真正意义上实现柔性化管理。第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文化设计,如导入CI策划,加大对企业形象的宣传力度,根据企业自身特点等设计企业文化行为,将文化创新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之上,在企业内部引起全员的重视。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综合竞争力。如泉州拥有“中国鞋都”晋江,“瓷都”德华等,当地民营企业将此作为亮点打造“品牌之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民营企业体现出个人魅力,如恒安集团的“诚信、拼搏”等,给消费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因此赢得了更多市场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三)重构企业理性文化
家族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的主流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家族企业占比均处于较高的水平,高达65%~80%,其中优秀的家族企业管理都具有权责统一、自主管理等特点。因此企业文化创新中,可以将此作为核心,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优化产权结构,适当分散所有权,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提高民营企业寿命。同时,还应树立以人为本文化理念,立足于员工需求,尽可能为员工营造和谐、安全的工作环境,充分尊重员工,培养员工归属感。如惠普文化被公众成为“HP Way”,其中信任、尊重员工被放置在首要位置。钢铁大王卡内基曾说过“将我所有工厂、设备等全部夺去,只要保留人员,四年后我仍然是钢铁大王”。这句话充分证明了人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意义。
(四)创新文化价值观
企业文化价值观建立在企业文化基础之上,是企业日常推崇的行为准则。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在于保持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体现出时代精神。在实践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所处地域优势创新全新的文化价值观。如柒牌之“中华立领”,为品牌注入文化活力,既能够传承优秀民族精神,且能够为企业文化注入活力,一直以来,企业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着力于立领、唐扣等,创新出很多受欢迎的产品。此外,还可以采用差别化策略,形成个性化企业文化,赋予企业文化更强的生命力,创新文化价值观更多的是为了顺应时展潮流。
三、结语
根据上文所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文化对于民营企业未来发展影响愈发突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优秀企业文化做基础。企业文化建设并非朝夕之间,而是一个长期性过程。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民营企业更是要以加大企业文化创新力度,以不断完善内在文化,争取更多生存和发展机会。在实践中,民营企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为员工打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同时,还应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企业家要注重综合素质提升,为员工产生积极影响,逐步形成个性化企业文化,为企业注入力量。
参考文献:
[1] 潘璋德,牟惠康,王令芬.基于民营企业文化创新视角下的地方文化研究――以浙江台州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03):72-76.
[2] 卢志兴,许文.儒家思想对民营企业文化管理融合创新的对策探究[J].中国商贸,2012(15):54-55.
[3] 袁建伟.信任关系与专业理性――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人类学研究[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74-77.
企业创新文化范文6
[关键词] 创新型企业文化 自主技术创新 文化氛围
自主技术创新与企业文化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涉及方方面面,对社会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企业角度看,不同的企业文化模式,对于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事实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自主技术创新在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有一大批企业早已着手实施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甚至有的已经取得了许多技术创新成果,提升了整体竞争实力,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过程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虽然一开始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不能进行持续技术创新,创新缺乏动力机制,生命力脆弱。这固然和企业科研能力、资金状况、设备先进程度等硬件有关,但是,从根源上说,应该是这样的企业缺乏一种鼓励企业进行长效持久技术创新的软件,即创新文化。
一、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1.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角度看创新型文化与科技创新的关系
纵观科学技术发展史,我们发现每一次科学技术的伟大进步都伴随着创新型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科技创新是特定文化环境的产物,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方能生存。古希腊曾经出现过极为繁荣的科学文化,其直接原因是当时出新了许多学派,各派之间自由争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活跃和学术探索的深化。形成这种学派林立、自由探索、自由争鸣的局面的重要条件是古希腊特有的人文传统。近代科学肇始于文艺复兴,文艺复兴运动歌颂人性,反对神性;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17世纪,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之所以由意大利转移到英国,是因为17世纪、18世纪,那里有较为宽松的宗教背景,有培根、莎士比亚等人推波助澜的人文主义思潮,为牛顿、胡克、波义耳等科学家们进行自由的科学探索并提出有创见的理论提供了优越环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科学中心转移到了法国,这与法国启蒙运动和科学精神传播有关。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盛世”,其中心从法国转向了德国。德国的科学发展得益于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和横扫欧洲的启蒙运动,以及康德、黑格尔等思想家对科学方法的总结和传播,也得益于歌德、希勒等人领导的浪漫主义运动。美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与创新互动的结果。美国开放性的移民文化为各种文化观念的撞击创造了条件;人们在竞争、迁徙中形成了实用主义思想观念,导致了更加注重策略、看重效果的行为模式。因此,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便转移到了美国,使得美国的经济、科技等都摇摇领先于其他国家。
2.创新型文化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先导
创新型文化是鼓励创新、倡导变革、敢于进取、甘冒风险、勇于挑战的那种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类型,其意义也众说纷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创新型文化是具有长期的、多样化、创造性的强风险意识等特点的,并以未来发展为导向的文化。所谓企业创新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创新及创新管理活动中所创造和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创新精神财富以及创新物质形态的综合,包括创新价值观、创新准则、创新制度和规范、创新物质文化环境等。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创新文化能引发几十种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公司内创造、发展和建立价值观和态度,能够唤起涉及到公司效率与职能发展进步方面的观点和变化,并且使这种观点与变化得到接受和支持,即使这些变化可能意味着会引起与常规和传统行为一种冲突。创新文化是以一种初始方式,在某一特定时期为了满足创新思想数量最大化的需要而培育的一种行为模式。创新文化是组织内一种奖励创新和鼓励冒险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激励和奖赏杰出工作者,对于快速变化的环境突然出现的危机和突况作出迅速反应。
由此可见,创新文化是一种宏观战略层面的变革文化,任何一种文化的塑造都离不开组织自上而下的正确的有效的引导。而创新型文化一旦形成,就要求组织从宏观战略层面进行创新思考。组织的领导者在制定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时,必须将创新作为一切战略的中心和出发点。创新文化还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创新其实是一种知识的创造和运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全体员工相互合作,相互分享知识,而员工的知识受控于员工自己的思维和意识,只有在员工自觉自愿情况下进行知识分享,创新讨论,思想碰撞,创新行为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它还是快速响应的适应性文化,企业外部环境多样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创新性地分析这种变化,找出这种变化对于组织既有模式的影响,并快速制定策略响应这种变化,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速的速率达到组织与环境的新协调。创新文化还是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文化,一种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包容性思想则是创新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创新意味着存在风险和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失败的可能,因此,创新文化更应注重对于创新失败的理解与对待,注重对员工创新行为的鼓励和激励,容忍创新的失败,这样将有助于保持员工的创新热情,使员工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发掘他们的创新思维,以获得创新的成功。
二、创新型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路径
IBM董事长沃森曾经说过:“一个企业组织与其他组织相比取得何等成就,主要取决于它的基本哲学、精神和内在动力,这些比技术水平、经济资源及组织结构、革新和时机选择等重要的多。”由此可见,文化在组织中的地位是任何其他组织元素无法取代的。文化并不是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而是隶属于企业的软环境,它和隶属于组织硬环境的技术创新活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组织元素。因而,人们往往看不到,也不注重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因为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潜移默化的。但是,这种影响却是至关重要的。
关于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著名学者傅家骥认为有三个,即组织因素、技术因素、经济因素。陈劲认为主要有:企业家精神、研究与发展体系、科学教育与技术培训、与政府的合作。邢以群认为“企业家精神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推动力”。还有其他学者也有类似的观点。纵观这些因素,我们归纳出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企业家精神、人力资源、科研管理。而文化显然对这三者产生显著性、决定性影响。故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可以通过这三个因素传递。
1.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家精神来影响技术创新
自熊彼特首次在其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企业家创新精神以来,企业家精神的理论就一直在丰富和完善着。继他之后,德鲁克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企业家的作用就在于长期不断地进行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在于技术上的创新”。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成功的领导者和开拓者,企业家的观念对技术创新有决定性的影响。企业家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推动着企业技术创新的自觉实施,使之成为企业的一种规范化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则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推动者。因而,以技术创新精神哺育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最适宜的土壤。
2.企业文化通过作用于人力资源来影响技术创新
在任何企业,以技术骨干为核心的企业员工队伍都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基本力量。他们如何看待技术创新的价值,有无技术创新的动力,在技术创新的风险和种种困难面前如何应付,是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否广泛持久开展的关键。由于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科研人员难免会顾虑重重。而创新的文化氛围则可以消除或减弱科研人员的这种心理压力,使他们竭力挖掘自己内在的潜能,积极主动地承担科研项目。没有企业在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员工是不会主动积极地投身与风险较大的技术创新活动的。企业倡导创新型文化,实质是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开发人力资源,是广大员工意识到创新是时代的主流,是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关键,也是每个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借以证明自己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为个人发展创造条件的主要机会。
3.文化通过作用于企业科研管理来影响技术创新
科研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不可缺少的制度保障。企业文化是通过导向和整合作用于科研管理的。文化的性质决定了管理人员对技术创新的态度。保守性文化使得人们害怕变革,对创新持反对态度,相反,创新型文化使得大家理解创新,支持创新。良性文化氛围使得人们形成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的处事态度,通过内部整合减少或消除由于个体性差异而带来的喜爱技术创新能力和模式方面产生的摩擦。
参考文献:
[1]钟敏:创新型企业文化对自主创新的影响分析[J].经济师,2007(12)
[2]谢红英:改善心智模式、打造“文化型企业”[J].商场现代化,2008(4)
[3]夏彬:企业自主创新文化氛围研究[D].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