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1

1

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读生字,认识量词。

2、掌握识字方法。

3、复习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

教学重点:

1、认读生字,认识量词。

2、掌握识字方法。

教学难点:

复习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今天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大家用眼睛仔细观察,动脑筋认真分析,并用你们的小嘴巴把观察到的

结果告诉大家。

二、学习“识字加油站”

1.

认读生字“辆、匹、册、支、铅、棵、架”。

(1)教师出示这些生字的带拼音的卡片,逐一示范朗读。

(2)教师让学生齐读生字,并开“小火车”认读。教师及时纠正错误。

(3)教师遮掉生字的拼音,检查学生的认读效果。

2.

学习量词。

(1)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图片上是什么,再根据图片上的物体数量来说一说图片内容。

生:三辆汽车、两支笔、四册书、一棵树、两架飞机、四匹马……

(2)师:“辆、支、册、棵、架、匹”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

(3)师:这些都是量词。量词是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但是量词不能乱用,要用得恰当、准确。

(4)课堂练习。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几组词,让学生判断量词使用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找出错误并改正。

一张书 一只糖果 一条人 一个杯子

两棵飞机 五匹布 三册铅笔 一架汽车

3.

巩固新字。

(1)教师示范书写生字,指导学生注意笔画顺序。学生在本子上描红。

(2)学生自由练习认读和书写这些字。

三、学习“字词句运用”

1.

找一找,连一连。

(1)学生重温

26

个字母,教师指名背诵。

(2)教师请几个学生到黑板上默写,每人按顺序默写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形式,其他同学在自己的本子上默写。

(3)学生完成课本上“找一找,连一连”的习题。教师公布答案。学生自己检查是否正确。

(4)学生把

26

个字母的大、小写再抄写一遍。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2.

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认读课本上的两组字。教师指名读一遍,并及时纠正读得不准确的音。

(2)师:仔细观察这两组字,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共同点?(学生讨论)

生:第一组字中每个字里都有“日”字,第二组字中每个字里都有“寸”字。

(3)教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开动脑筋,给“日”“寸”再增加一些偏旁,组成其他新字。每组派代表汇报,比一比哪一组说的字最多。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识字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不少字,那我们是用的什么识字方法来学习的?(用加一加、增加偏旁或和其他字组合的方法)

四、学习“展示台”

1.

学生根据拼音自主朗读课本上的

10

个词语。

2.

教师指名朗读。其余学生仔细听并纠正错误。

3.

学生自由交流这些词语在哪些课本上看到过,并说一说交流结果。

生:“减法、计算、算式、排列”我在数学课本上看到过;“姿势、经历、预防”我在……

4.

师:看来同学们在其他课的学习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字,语文与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我们要学着在生活中留意新字词,增加知识的积累。

5.

全班开“小火车”朗读

10

个词语。

五、课堂小结

1.

学生分组朗读课本上的字词。

教师告诉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体会语文的重要性。

语文园地二

辆 匹 册 支 铅 棵 架

日 寸

一、我能在自己的本子上默写

26

个字母。

二、我会填空。

一(

)车

两(

)马

一(

)钢笔

一(

)书

三(

)树

一(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2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jiě

xiè

未解(

浑身解数(

解释(

解甲归田(

ɡònɡ

ɡōnɡ

供给(

供耕织(

提供(

供词(

二、比一比,再组词。

昼(

)耘(

)供(

)桑(

)傍(

查(

)坛(

)拱(

)嗓(

)榜(

三、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解(

A、理解,懂得

B、分开

C、解除

傍(

A、临近

B、靠近

C、依靠,依附

阴(

A、暗

B、树荫

C、不光明的,诡诈的

四、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

)代诗人(

)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

)、(

)、(

)、(

)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

)中的一个场景。

五、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

,村庄儿女各当家。

,也傍

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①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②飞。

【注释】①麦花:荞麦花。荞麦是一种春秋皆可种植的农作物。②蛱蝶:蝴蝶。

1、诗的一、二句中,作者抓住哪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初夏农村特有的景象?

2、诗的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01课

《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第一课时

同步练习答案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未解(jiě)

浑身解数(xiè)

解释(jiě)

解甲归田(xiè)

供给(ɡōnɡ )

供耕织(ɡònɡ)

提供(ɡōnɡ )

供词(ɡònɡ)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多音字的区别和掌握情况。

二、比一比,再组词。

昼夜

耕耘

口供

桑树

傍晚

检查

花坛

拱桥

嗓音

榜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形近字的区别和掌握情况。

三、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

B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古诗中的字词的意思的掌握情况。

四、根据对古诗的理解填空。

范成大

夏日生活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整体理解情况。

五、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习。

夜绩麻

童孙未解供耕织

桑阴

1、村庄里的男男女女都各自主动担负起田间和家庭的农活。

2、诗人写的是农村见闻,以白描的手法,描绘出春耕时节,男耕女织,老幼不息的忙碌景象。

3、儿童学种瓜有两点意义,一是表明农家孩子从小便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二是用幼童的形象衬托出农民的辛苦和繁忙。作品中流露出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农村生活向往之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这首古诗的理解情况。

六、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

1、

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3

一、利用电子白板的“屏幕遮蔽”功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室讲台前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只需轻触屏幕,就可以带领学生进入课文学习互动之旅,让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屏幕遮蔽功能,使选择的信息更加突出,以此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我们春游去》一课时,一开始,教师可以创设在野外野炊的情境,让学生从野外野炊情景中根据自己实际选择感触点进行口语交际。这时,教师可以利用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屏幕遮蔽功能,先聚焦野炊,把野炊的情景再现出来,然后用“聚光灯”把学生找石头砌灶、生火、盛水煮饭、炒菜等几个重点环节一一展现出来。这就犹如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画,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趣味盎然。这种方式的展现,教师可以进行调控,也符合学生兴趣点。每副画面的展现,配以生动的文字特效、立体配音以及适合的背景音乐,让整个课堂就像一部3D电影。同时,利用屏幕遮蔽功能,让学生进行回忆,进行想象。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口语交际环境,学生的兴趣被完全调动起来了。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就能集中精力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又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日月明》中,在教学生字“森”时,用拉幕遮蔽功能遮挡“森林”的图片,然后请学生猜一猜,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他们急切想知道谜底是什么。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用“二木林,三木……”进行猜测。最后请学生利用白板笔把准备好的教学图片一点点往下拉,当“森林”的图片一点点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哇”的叫声,至此,学生心中的疑团豁然开朗。

二、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

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是关于指定数据集合的一个完全可用拷贝,该拷贝包括相应数据在某个时间点(拷贝开始的时间点)的映像。快照可以是其所表示的数据的一个副本,也可以是数据的一个复制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重点字的书写一直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以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独有的拍照功能,对屏幕上的某一部分或是全部进行拍摄,有意识地对某个物体进行放大、突出强调,让学生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掌握。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操场上》时,课文中有一个生字“真”,笔者利用电子白板的快照功能进行生字教学:笔者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个字,大部分学生会发现这个字里面有三横,但也有部分孩子比较粗心,只看到两横。这时笔者采用了电子白板的快照和放大镜功能,将“真”字里面的三横快照并放大,再请学生仔细观察,随着字体放大,学生的眼睛也睁大了,看得更仔细,记得更清楚。而这面“放大镜”也是可以移动的,如果一个生字中有两个部分都需要引起重视,还可以移动“放大镜”进行观察。

三、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室使用白板和水笔,告别了“冷冰冰”的黑板,师生不再深受粉尘的困扰,很快就有教师发现多媒体投影可以直接投在白板上,并配合水笔的书写,相当于教师在PPT背景上直接演示或演算,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交互式白板成为课堂教学新的交互平台,其最大亮点是交互的对象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而非教师与白板之间。电子白板灵活的交互性和丰富强大的功能成了师生之间的一道桥梁,这使学生感觉亲切自然,而不是冰冷生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友好界面和资源库功能,鼓励学生协助教师搜集和设计教学资源,建立班级教学资源库。这些资源可以是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Flas,还可以是课文中的情景等。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詹天佑》的第四自然段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詹天佑在修筑铁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诸多优秀品质。在堂课上,笔者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及时书写功能,先将文本内容在白板上显示出来,而后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交流过程中,利用白板的勾画和批注功能,请学生走上讲台,拿起电子笔,在白板上直接勾画、批注,谈自己的感悟,把自己的感悟带进阅读。这使得白板不仅仅属于教师,也属于学生。这种阅读教学的方式,使师生、生生真正地互动起来,交互式白板的交互式功能在课堂上第一时间得到了体现。

四、利用电子白板的“资源库”功能,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核心在于交互与生成,能够让课堂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结合。资源库内容可以是预设好的,课堂实时批注、拖动、书写为生成。如教学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时,刚一上课,便有一个学生站起来质疑:“诗中写的花是什么花?”其余的学生也在下面议论纷纷,这是一个普遍关注的问题。于是抛开预设的教案,让学生自由讨论这个问题。再结合电子白板课件附带一个资源包,教师把可能用到的教学资源放在里面,需要时直接拖动到课件的界面上,利用感应笔在白板上进行即时标注,将资源包和感应笔的配合使用。这时,师生的批注、圈点、增删、即时插入、板书要点、学生演练……凡教学过程中临时生成的东西,均可以在电子白板上生成,让知识和知识形成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而不是生硬出示,将教师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将预设的结论直接拿来。这样,学生和教师的即兴发挥也可以呈现在课件上,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结晶会由隐形过渡到显性,课堂内容也会得到极大地丰富。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4

教学富有创意和开放性,在于它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和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出发,将教学各方面因素进行适当转变,如通过教学目标、时间、环境、内容和材料,以及教学的方式和手段的变化,教学交流和评价等各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促使课堂教学开放。在这些转变和相互作用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化尤其重要。为了让教学内容更好地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就必须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新课程改革之后,基于生成性教学思维理念,人们对于教学内容有了新的认识。“教学内容,是指教学过程中同师生发生交互作用、服务于教学目的达成的动态生成的素材及信息。”而本文所指的教学内容亦是如此。教学内容来自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要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了解背景资源,把握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展开教学。但教材往往呈现的只是这一知识点的内容,用到的学具,几种解决的方法,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有梯度的练习。

作为教师,首先要读懂教材,发掘教材背后隐含的意义,了解数学结果背后的形成过程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教案,教师才能把握住知识的脉搏。有的内容适合体验,有的内容适合接受,有的能够让学生自己探索,读懂这些具有不同特点的内容,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进行调配。

二、联系生活实际,完善教学内容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程度就越高。其实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也只有当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才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因此我在教学 抽象的几何图形时,除了重视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上的图形,更重视回到生活中去,我让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物体的面,哪些是长方形的、哪些是正方形的等等。

又如一年级下册学习的《认识人民币》,书上出示的第四套一元以下的人民币,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几角的纸币接触得很少,其中1分、2分的硬币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更是陌生了,就是因为“分”这个人民币单位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学生没有“分”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学起来比较吃力,但能否因此就忽略呢?不能!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用到分的地方,比如邮票、明信片等等。

虽然现在数学教材内容坚持设计学生喜欢的情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事物中再现数学知识,但像“分币”这样与生活有所脱节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银行利率的问题,低年级加减法中设置的收集画片的情景等等。

教师只有紧扣教材内容的本质,适当联系生活,把教学内容中一些与实际生活脱节的内容,转化成学生熟悉的内容,这样修正完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学得轻松,也有利于学生灵活开放的思考。

三、改编重组教材,活用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编和组合的开放,即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和课程目标的实现。充分估计学生现有经验与你认为应有经验的差距,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改编和重组教材,使教材更丰富、更生动,才能让知识的呈现更具有可塑性和开放性。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加法时,教材设计是先用小棒或者计数器摆,然后按照摆的过程写出竖式,但是我们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考虑到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重点不在于列竖式,而是探索个位相加,满十怎么办,该如何表示,接下去十位又该如何算的问题。所以教师先让同学们进行试算,这不仅是对学生情况的一次摸底,更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再请出小棒,自己动手摆,这既是对之前试算的验证,也是一次体会满十进一的过程。再由教师具体引导一起来解决问题。这样重组教材虽然存在一定争议,但值得一试。

教材改编和重组也频繁出现在练习巩固环节,为了促使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有序的思考,可以适当将一些学生熟悉的常规性问题改造为开放型问题;也可以改造成给出多个条件需要整理、筛选以后才能解决的问题;还可以改造成要求运用多种解法或得出多个结论的问题,以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

四、改变呈现方式,开放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教者所期望达到的作用,来采取适合他们的表现形式。采用合适的呈现方式,是对该教学内容的正确再加工。

如低年级的学生呈现方式可采用卡通、漫画、图片、简单的表格等为主,伴以适当的文字等,这样做一来是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二来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从图文结合的题目里更加易于获得信息;中年级的学生也可采用这些形式,但各种形式的比重较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所不同,比如减少卡通、漫画的量,增加图片、照片和文字的量,解决问题时出示纯文字题目,增加学生收集信息的难度。

五、加强各科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传统的课堂教学割裂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制造了人为的分科教学。注意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融合,是课堂教学开放的必然趋势。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5

梁琳,福州市钱塘小学教导主任,福州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福州市中小学优秀骨干教师讲学团成员,福州市鼓楼区第二届名教师。曾获福州市阅读教学比赛一等奖,福建省第九届小学阅读教学观摩比赛一等奖,2012年福建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第五届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并特长奖。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人生,无论哪一个阶段都值得回味。我的人生故事,注定与课堂,与语文,与儿童相伴,素淡,悠然,在记忆中,在当下生活的每时每刻……

1998年7月,头顶优秀学生会主席、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党员等令人羡慕的光环,我从师范学校毕业,自豪地站到了三尺讲台上!

“热爱的心”比什么都珍贵

终日扎在孩子堆里,我特别享受。因为我总能在他们身上看见自己童年的影子。

童年的我,印象最深刻的就两件事情。第一我是院里的“孩子王”,常常带领大院同龄的孩子们玩着各种游戏。花样百出的游戏中我最钟爱的是“当老师”。我不厌其烦地“当老师”,小伙伴们也不厌其烦地配合着“当学生”,我教他们排排队、唱歌、跳舞、数数、画画,我给他们讲故事……一个人的时候,我就自己“当老师”,玩具娃娃“当学生”,我既“当老师”讲课,又代替“学生们”写字,一样玩得不亦乐乎。“当老师”是我童年最美丽的梦;第二便是父亲领着我和弟弟,夏日晚饭后,月下给我们讲“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那是我最初的语文启蒙,是我迷恋语文的起点。五彩斑斓、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为我的人生涂抹了热爱、亲近语文的底色。如果说,我的成长故事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我想,那就是我对儿童,对课堂,对教师职业深深的眷恋与热爱。正是这样一颗热爱之心,鼓舞着我带着儿时的美好梦想行走在语文教学的道路上。

让“课堂”成为修炼场

教师的生命价值在课堂,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课堂教学,公开课教学成为我成长路上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那年,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学校要选拔一名语文教师参加鼓楼区首届新秀杯比赛。当时,我选择的课文是人教版教材二年级下册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那时我脑子里整天就想着丑小鸭,读原著,搜集材料,看谁都像丑小鸭!就这么白天想、晚上想、走路想、坐车也想,着魔似的苦苦思索,终于理出了一点头绪。试上《丑小鸭》,听课的老师们给了很高的评价,学校当即决定推荐我这节课参赛,结果获奖了。也就是那个时候,正好学校和柘荣县一所小学建立手拉手互助学校,我带着《丑小鸭》去了,整个县城的语文老师都来听课。课后有老师夸赞说:“上《丑小鸭》的老师真是一只振翅高飞的小天鹅啊!”

学区决赛那天,课上到一半,有个孩子突然举手:“我有一个问题,老师!”他问:“老师,那个蛋是鸭蛋还是天鹅蛋?”好家伙!这质疑之后,接下去的课没法上了,学生们围绕“这是一个什么蛋?”展开了近十分钟的自由议论。这十分钟的“意外生成”,让我对课堂有了更加冷静、深入的思考。事情总是一波三折。区里正式比赛,要求必须识字课教学,临赛前三天调整为一年级的《识字5》。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备课,我更加关注学生。课上完,我获得了鼓楼区首届新秀杯比赛金奖。接下来的公开课一节又一节:2004年,福建省特级教师协会展示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2005年,钱塘小学语文年会交流,公开执教《小音乐家扬科》;2007年,重庆丰都全国现场课,执教《学弈》获得一等奖;2010年参加第六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活动,执教图画书《西雅图酋长的宣言》,获得一等奖,并受邀到现场上课;2011年,公开执教《普罗米修斯》,获得福建省、福州市阅读教学一等奖;2012年执教《尊严》,获得福建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百多节公开课和讲座的历练,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创新的渴求。

守护好最初的“梦想”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范文6

一 、尊重学生个性认识,让幸福荡漾心头

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特征的生命存在体,他们对事物和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不同的见解,教师没有理由去改变他们,也没有权利去限制他们。教师应尊重、适应、服务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当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回答与表现或许与教师课前的教学预设有所偏离,亦或会影响教师后续正常的教学流程。在这一节骨眼上,教师究竟是选择“进”,即忽略或淡化学生的存在,以自己的“大智”巧妙过渡,回归正道呢;还是选择“退”,即重视学生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利用这些生成性资源重新预设教案或重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扫除疑惑,统一认识呢?笔者认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教学一年级下册的《识字一》一课,我问孩子们春天是什么颜色、春天的天气怎样时,大部分孩子都说春天是绿色的、天气是温暖的,但有些孩子却说春天是红色的,天气是寒冷的。是孩子们说错了吗?其实不然,因为春天的花儿大多是红色的,早春时节寒气尚未退尽,所以初春天气还是寒冷的。孩子们用眼睛和感觉说出了自己对春天的认识,教师有什么理由扼杀他们的学习幸福感呢?

二 、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幸福萦绕身边

语文新课程认为: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三者之间互动、促进的过程,其间教师发挥主导功能,学生发挥主体功能,教材发挥范例功能;只有教师正确处理好以上三者的关系,才能确保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巧创情境、巧搭平台、巧留机会,以打开学生的思路,触发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全身心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自发地提高能力、自觉地运用语言,从而让学习的幸福体验随时萦绕在孩子们的身边,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在揭示课题后,笔者先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自我提问,然后带着问题自学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词语和不理解的句子。学习课文时,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分角色扮演狼和羊,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展示狼的凶狠无理和小羊的善良温和。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促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体验语文学习的幸福与快乐。

三、鼓励学生创意想象,让幸福超越时空

想象是创造的源泉,是发明的基石,是发展的动力,是成功的开始。因此,我们要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想象潜能的开发。我们可以借助语文教材,利用好自身现有的教育资源,通过课前的精心预设,课堂上灵活、巧妙、适时地点拨来放飞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奇思妙想,以不断积累、巩固、运用和拓展语言,让学生随着语言的流淌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语文的天空收获学习的甜蜜,在想象的世界里树立美好的愿望,明确奋斗的目标,实现生命的价值。如,学完《梦圆飞天》一课后,我问学生:“杨利伟叔叔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你们长大以后想不想成为一个像杨利伟叔叔一样的人呢?你们准备如何为祖国作贡献呢?”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张开想象的翅膀,带着憧憬与希望纷纷表达自己的理想。他们有的想发明一种通向太空的桥,让地球与外星球的交通方便快捷;有的想在太空建设人类的第二个家园,缓解人口膨胀的危机;有的想制造一种超光速时空机,让太空与人类不再遥远……多么富有创意的想象,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播下理想的种子,相信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的“杨利伟”。

四、引导学生随文练笔,让幸福流露笔尖

读写结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然走向,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幸福指数的必然要求。阅读教学中,学生的理解、感受和体验,必须通过练笔才能得到消化与巩固。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光说不练,更不能让学生一味地光听不说,写才是听与说的根本归宿,才是有效积累和运用语言的根本手段,才是丰富学生个性体验和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根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