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

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文1

一、活动目的:

“百善孝为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继承和发扬感恩孝顺的品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引导少年儿童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我校特在重阳节之际,针对我校全体学生,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青少年感恩敬老行动。

二、活动时间:

XXXX年10月19日——10月25日

三、活动对象:

全校少先队员及儿童团员。

四、活动形式:

活动以学校、少先队中队为单位,结合我校提出的“孝满天下感恩情,喜迎世博促和谐”活动,以主题班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统一在10月19日——10月25日一周内,开展以“念亲恩”为主题的感恩系列活动。

五、活动准备:

1、了解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

2、每位学生收集自己或他人孝敬父母、长辈,互敬互爱的真实感人的故事;

3、各中队自选一首以孝敬父母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推荐曲目:常回家看看);

4、各班根据实际印发“孝亲承诺卡”,每位学生写一句“孝亲承诺语”,各中队推荐上报学校大队部。

六、活动过程:

1、介绍重阳节典故及其传统:

学校利用周二的红领巾广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搜集重阳节典故,在广播台交流重阳节传统习俗;

2、三分钟小故事演讲:

请学生利用校班会讲述自己亲身感受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父母、长辈真心付出、无私关爱子女,以及作为子女真诚回报、感恩于行的感人故事;

3、孝歌我会唱:

组织学生学唱一首以孝敬父母和长辈为主题的歌曲,曲目各中队自选;

4、承诺宣誓活动:

以中队为单位,开展集体宣誓承诺活动;

5、小小真心话:

集体承诺仪式活动结束后,每位同学将自己想要对父母、长辈说的祝福语或最想表达的话语写到承诺卡上并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长辈;

6、身体力行、实践承诺:

每位学生尽自己所能,制定并坚持为父母长辈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文2

一、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感恩教育密不可分。社会如同一片海,每个人都是海里的一滴水,只有当所有人和谐相处,社会才会风平浪静。大学生是当今社会的骨干力量,所以应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当大学生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高贵的品质,有了责任担当意识和甘愿奉献的精神,才能在今后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增加重要筹码,才能在未来的竞争和挑战中占据有利位置,这样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国梦的实现才大有希望。(四)创建文明和谐校园和感恩教育密切相关。和谐校园是对大学生来说一种莫大的力量,如潜在的优秀课程。它像润物无声的春雨,对大学生的心智成熟和个人成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和谐校园的建设是高校重要的目标任务。而感恩教育能强化大学生回馈社会、感谢他人的社会担当责任感。一些学生享受了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和个人学习压力,甚至一些得到社会其他途径的资助完成了学业,可是,部分学生毕业若干年后仍部偿还助学贷款,通过多种形式也联系不上其本人。多种现象表明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这种道德上的支撑将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注入强大动力。唯有良好的和谐校园环境,才会有利于每个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面临的新问题

感恩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和民族美德,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价值观和传统美德的教育有一定程度的弱化,高校学生的感恩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应引起广泛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健康的,在校生对于国家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充分使用,解决家庭暂时困难,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珍惜难得的读书机会,在实际行动中感恩这些社会和他人的给予。不过,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淡薄、感恩行为缺失等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亲情冷漠,恩情报答少。小时候,作为孩子总把父母对我们的关爱当作理所当然,不知父母的艰辛付出。当代大学生大多已是成年人,应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理解父母,应担起照顾孝敬自己父母的责任。而现在的部分大学生在对父母的恩情理解和感恩行动上很令人担忧,对父母的各种要求总是无休止,花钱总是大手脚,他们认为父母养育自己、给予物质支持是天经地义,更有过分者家庭经济本来就很困难,在学校却消费高水平、盲目攀比,毫不心疼父母的辛苦,除了接受家长的经济支持外,这些孩子很少与父母沟通交流,更不用提发自内心的感激了,以至于出现父母不能满足其要求时虐待暴力对待父母亲的行为。第二,师生情淡薄,交往交流少。师者,伟岸而正直,光明而磊落,坦荡胸怀,不求人回报,吃苦耐劳坚守岗位。老师、恩师、导师,如人生的设计者与导航者。有人把他比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当今社会尊重老师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之一,尊师重教历来就是我国的优良美德。在新的历史时期,部分学生或多或少患有师生情感冷漠症。尊敬自己的老师有时候竟成了学生达到某种意图的方式和手段,如一些学生动机不纯,为了入党或者得到评奖评优的机会,在事前对老师毕恭毕敬,而事后却看见老师连招呼都不打,确实让人心寒。第三,目光短浅,社会责任感缺失。社会责任感,一般来说就是一个人对他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职责、任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他们对这种责任的一种自觉认识和崇高的情感和意志,对个人的权利与义务的自觉认同。当前青年学子的社会责任感,主要体现在对国家的命运的关注、思考,对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的关注与参与。然而,一些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把个人得失看得很重,只看重眼前的利益和好处,只关心个人的发展和利益,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如认为当学生干部的原因是为了评优评先加分,入党为了好找工作,内心里真正为集体做贡献的并不多。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

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笔者试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大学生感恩知识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对当代青年学生而言,感恩除了反馈父母的养育之恩,还要回馈社会。近年来,为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实际难处,政府下了很大功夫,在社会公益基金、国家贷款和勤工俭学和招考录取做了大量工作。对于接受帮助的学生,要感恩这些雪中送炭的支持,更要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自强学习,学本领为社会服务。基于此,学校要多措并举,运用各种宣传载体,开展主题鲜明的感恩教育活动,将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融入思政课程和校园日常管理工作中,进行系统的感恩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学生的感恩观念,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二)构建高校、社会和家庭为一体的感恩教育体系,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大学生感恩教育不仅是思政工作者的事,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密切合作,共同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环境。父母作为重要的家庭成员,要以身作则,积极示范,在感恩的言行方面为学生做好榜样,认真承担社会责任;高校要深化细化感恩教育改革,创新形式营造全方位的感恩教育氛围;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应在感恩教育和制度规范上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政府和各部门要要倡导明确的主流价值观和责任观,积极开发利用道德教育资源,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提供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素材

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文3

一、中职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分析

中职学生缺乏感恩意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家庭条件的丰裕导致感恩意识的缺失。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家庭的物质生活也逐步优越和丰裕,现在的中职学生在家庭中多为独生子女,部分学生在家庭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其宠爱有加,一些应该由孩子做的事情,都由家长包办代替,使孩子错失了许多自我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动手能力及自理能力较差,缺乏劳动观念,不能深切理解父母的艰辛,不能体会社会劳动群体的辛苦,把父母及社会对自身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感恩意识在其心灵深处缺乏产生和生长的土壤。二是学校教育的薄弱导致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由于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偏重于学生分数的高低,以学习成绩的高低评价学生的优劣。感恩教育是学校的薄弱环节,学校缺乏感恩教育的课题研究,重智轻德,感恩教育流于形式,实效性不高。三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理念也乘机涌入,腐蚀青少年的思想健康,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经常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也给感恩教育带来了难度。

二、在语文教学中对中职学生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语文阅读教学对感恩教育的渗透

中职学生自私、对他人漠不关心等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其缺乏感恩心理有着直接关系。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应该从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开始。一个人连对自己的父母都缺乏应有的感恩情愫,更谈不上感恩朋友、感恩社会与国家。中职语文教材中有着比较丰富的感恩父母的文本内容。在课文《我的母亲》中,记叙了母亲勤劳、宽容、严于教子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感恩、敬仰之情。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教材的整合与延伸,例如笔者将季羡林先生《永久的悔》收编到教材中,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远离家乡,不能好好尽孝于母亲的痛心及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另外,笔者还分发了《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传统文化读本,使学生全面了解中华民族传统的感恩理念,理解感恩不仅是一种人文情感,也是一种道德情操。教学中不断提升学生对感恩理念的认识,将感恩意识内化为学生的道德结构体系。

(二)开展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

1.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理念,不应该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说教层面。而是要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对感恩理念的认识。例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时,结合课文主题,布置学生在家庭中留意父母的所作所为,了解父母的辛苦。并在课堂上开展了“母亲,我想对你说”为题的演讲比赛。此外,要求学生在家庭中能积极为家长分担家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利用节日强化感恩教育活动

以节日活动为契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在节日的氛围及社会公众舆论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与熏陶。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对学生进行热爱母亲、感念师恩的征文教育活动。利用“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对学生进行感恩社会、热爱祖国的朗诵比赛活动。还可以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例如见义勇为、“全国十佳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组织学生写好评论,在班内办好专栏,并利用校内黑板报、校报、班班通网络平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感恩教育内容,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与教育。

3.加强社会实践,促进感恩向施恩的转化

在中职语文感恩教育的渗透中,最关键的是通过系列活动使学生树立起感恩理念以后,随之加强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感恩理念融入社会实践,加深对感恩理念的认识与内化。例如,笔者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引领学生走进社区、企业、农村,去感受工人以及农民火热的劳动场面,见证他们立足岗位、奉献社会的感恩风采;引领学生到当地敬老院,为老人打扫卫生、拆洗被褥,体验助人的快乐;利用寒暑假等业余时间,让学生做社会调查,组建志愿者活动,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帮交警维持交通秩序等。通过系列活动,学生体验到感恩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整个社会群体具有了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才能化感恩为动力,立足岗位,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文4

关键词:感恩 孩子 感恩教育

俗话说: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对孩子实施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感恩,既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当前的大势所趋。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他们疼爱有加,可以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上怕掉了”,故而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多数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认为自己无论怎样“横行”都是理所当然的,表现在对父母的馈赠从不感激,对朋友的帮助从不言谢,一味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稍有不如意,便大发雷霆,施怒于人,总觉得世界欠自己得太多,对自己不尽公平,动辄诉诸武力,或以死相胁。这样,他们一不小心就会走入两个极端,或者目空一切,或者内向自卑……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孩子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会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学会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学会尊重自己。

让孩子学会感恩,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会和人们对他的爱。如果做父母的只是默默的为孩子付出而不让孩子去体验父母的辛劳,那做父母的这种“默默的爱”虽然珍贵,却不足取;爱要让孩子知道,才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心,才能引起他们发自内心更深刻的感恩情怀。教师的感恩教育要以各种活动为载体,让孩子们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之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社会,最终回报生活。

让孩子学会感恩,要培育感恩意识。我们做教师的可以每天的课间时间对学生集中进行思想教育,现在的孩子,特别是七年级以下的中小学生,他们的年龄的还小,给他们讲大道理是听不进去的,我们做教师的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带领孩子们去帮助孤寡老人收割粮食,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培养爱心,去感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慢慢地让孩子明白父母养育他们的艰难,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给父母以慰藉。例如,知道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家,祝他们节日快乐;回家的时候,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不过,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做这些事可能只是一时兴起,或者是为了得到老师的一声表扬,要让感恩成为他们良好的品质,还需要老师做进一步的引导。

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感恩意识 现状调查

感恩意识是人们对给予自己恩惠的人或者物,积极给予物质或是精神上报答的一种心理要求,是一种责任意识,是爱的一种体现,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规律。感恩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因素。尽管高职院校对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与培养时,在观念和意识上还存在很多的误区。对大学生而言,感恩不是对所受之恩的简单回报,而是一种自立意识、自尊意识、责任意识的表现及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38份,回收率为97.3%,有效问卷426份,有效率为94.67%。

一、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现状

(一)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积极表现

1.感激父母养育之恩

“觉得最需要感恩的对象”中“父母”这个选项排在首位,占比为97%。上了大学离开家后,学生渐渐体会到对父母的牵挂、体谅父母的艰辛,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对父母的生活与辛苦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很多学生会寻找一些兼职或通过更努力地学习来回报父母深深的爱。在问及“与父母通电话的目的”时,70%的同学回答“问候父母”,19%的同学回答“报告学习生活”;问及“打电话给父母的频率”时,78%的学生回答“一周1-2次”,13%的同学回答“两周1次”。

2.社会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大学生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综合作用下,认识并体验到了社会上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靠社会发展和他人的劳动。90%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需要接受感恩教育”,83%的学生选择“以实际行动,从小事做起”为最佳感恩方式,93%的学生对感恩的理解是“曾经接受别人的帮助,要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可见大学生学会了承担责任,认识到了自身获得利益的同时也要回报社会与国家,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责任感与感恩情怀,以大局利益、集体利益为重,想问题、做事情能从整体着眼。

(二)高职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表现

1.人际关系“失恩”

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主动为他人着想,不懂得换位思考,对于问题和冲突缺乏宽容与谅解、尊重与互爱,63%的学生认为“某些贫困大学生受助不感恩”是教育的偏失;77%的学生认为“感恩意识淡薄”是“学校教育不足”,只有8%的学生选择“自我教育缺失”。

2.过度浪费资源

在校园生活中,不少大学生没有勤俭节约的习惯,浪费行为严重,表现为粮食浪费、金钱浪费、公共资源浪费,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部分接受助学贷款的学生用生活补助金购买高档消费品,认识不到学校、社会给予关怀和帮助的真正意义,只知道一味索取,并且认为这种索取是理所当然的。

二、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的建议

(一)积极创建校园感恩文化

创建和谐、独特的校园感恩文化,营造浓厚的感恩教育氛围。首先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小景、展板、橱窗、广播等载体,广泛开展感恩教育,建设热爱科学、求真务实的校风;其次开展系列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如“感恩母校”、“感恩老师”、“感恩资助政策”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利用班会课、演讲、征文、社会调查、宣传道德模范事迹等文化活动,让学生时时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感受自己的责任,教育学生懂得奉献与索取、施恩与受恩,加强自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全面拓展校园网络平台

充分发挥网络的教育和导向作用,建立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的感恩教育主题网站,定期更新网站信息,搜集一些社会中典型的感恩案例进行讨论、交流,吸引广大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教师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使校园网络成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开设感恩教育主课堂

课堂教学是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应在“两课”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中增设感恩教育课程,使大学生对感恩文化的内容和意义有较系统、较深刻的了解,增强其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性。特别是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最为合适,对他们及时进行感恩教育,可以“补救”家庭教育、中学教育在感恩教育方面的不足,夯实大学生理论基础,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四)将感恩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让大学生走出校园,利用节假日、周末、寒暑假时间,去医院、孤儿院、敬老院、社会等地,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开展社会服务、科普科技服务等,积极投入到社会公益活动中,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锻炼动手能力,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在活动中升华大学生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

(五)加强贫困生感恩教育

随着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比例和受助金额的逐年增大,贫困生群体应成为感恩教育的主要受教育群体,除了在经济上帮助他们,还应适时在贫困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格,教育学生能站在别人的角度换位思考。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诚信档案,对不知感恩、不会节约、有攀比行为的受助者,及时加强教育。

(六)建立、完善感恩评价体系

感恩教育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作保障,才能收到实效。高职院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建立、完善感恩评价体系,把感恩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具体化,将评价结果纳入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学习成绩有机结合,与学生的评奖、评优结合起来,从而更好地规范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促进大学生感恩习惯与行为的养成,提高大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苏碧芳,毛良.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现状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4):248-249.

社会实践感恩父母活动范文6

关键词:感恩教育;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4-0012-01

现代社会,独生子女一代,浮躁、骄傲、以自我为中心,他们总是认为父母长辈为他们做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不良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使得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遇到了一定的障碍。试想,一个人,不懂得感恩,不懂得感恩父母,不懂得感恩老师,不懂得感恩社会,那他怎么能去爱父母、爱老师、爱社会?他又怎么能关心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为祖国服务呢?因此,“感恩教育”不可忽视,感恩教育必须要从教育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抓起。

一、生活小事中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首先要感恩父母。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父母精心哺育我们快乐、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例如,开展“为父母做一件事”的活动,让学生在家里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如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洗一次碗、捶一次背等,让他们知道“感恩”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生活当中,每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感恩的内容。当然,一次、两次的活动并不能够使学生们认识到这项活动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那些热热闹闹的他人传授的德育场景,是在“青少年意识表面上爬行”。只有在充满诸多人道性细节的德育环境中,青少年的内心才会被打动。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知恩图报,从而爱父母、爱长辈,进而爱老师、爱同学,逐步地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态度和品德。

二、班会课中渗透感恩教育

老师和同学是学生接触社会后联系最紧密的人,同学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常常包含着友好、争吵、批评和各种矛盾等,而这种联系也是一种感情,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这种感情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班会课这个主阵地对学生开展感恩教育。例如:在班会课上,开展“我来夸夸你”“与你的同桌握握手”“给老师或同学的一句话”的活动,让学生写一写同学的优点,做成爱心卡,送给同学。谈一谈同桌的优点、对自己的帮助,讲一讲班上的同学对自己的帮助,说一说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和自己对老师与同学的感谢等,这些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和同学情,明白了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的过程当中这种感情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穿行感恩教育,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在感受温暖的同时懂得感恩,回馈社会,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六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一单元中,有几篇大作家怀念小学老师的文章:《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新来的王老师》《作文上的红双圈》等。这些文章的作者,后来都成了作家、教授,事业有成,都是小学老师为他们奠定了基础,所以也一直怀念和感激自己的老师。这样的文章会给学生们一定的启发,启发他们想想自己的小学授业之师,有哪些值得自己怀念和感恩的事儿,在毕业前夕写下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语文课文中还有一些文章书写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例如,《桂林山水》《山中访友》《钱塘江大潮》《秋天来了》等文章,语言优美,通过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自然之恩。有了感恩的心,才会有报恩的行。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这些有利的教学情景,及时教育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回报自然、回报同学、回报父母的爱。

四、实践活动中渗透感恩教育

教师要利用各个节日、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这样,在活动过程中不仅形成了以班干部为核心的团结友爱的班集体,也形成了以学生为核心的更具有凝聚力的小家庭和大家庭。例如,本人现在带的六(4)班,就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外活动,无论是对班集体建设,还是对个人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2014年10月份国庆期间,我利用休息时间组织学生和家长到黄埔岛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野营、野炊、野战亲子同日乐活动。在野炊活动中,大家各显身手,洗菜的、烧火的、切菜的、捡柴的,学生们也不忘前来帮忙助阵,各种声音汇合成一支美妙动听的“野炊交响曲”,其实这就是让他们学会分享、懂得感恩的最好诠释。这对老师和家长们来说野炊不仅是做饭,还分享了一份感恩的心情。而在野营和游戏活动中,家长们以身示范,每一次行动,每一句话语,都彰显着优秀家长的示范作用和榜样的力量。短暂的时光,学生们收获了成长,爸爸妈妈们收获了喜悦。团队精神、相互协助、互相鼓励、应对挑战、勇于尝试、勤于思考,摒弃惯性思维,在开心和嬉戏中感受规则和为人处世之道。活动中,父母感恩孩子和老师,孩子感恩家长和老师,老师感恩家长和孩子,收获真是太大了。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只有从教育教学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从体谅父母、孝敬父母、感谢老师做起,注重细节,关注全体,才能培养出懂得感恩的学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