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1

67 64 3.的—位数是( ),最小的两位数是( ),它们的和是 ( ),差是( )。4.50添上( )个十是80。5.9个十9个一合起来是( ),和它相邻的数是( )和( )。6.40 比64少( ),66 比6多( )。7.32角=( )元( )角 5元=( )角3.60元=( )元( )角 100分=( )角8.被减数和减数都是30,差是( ),再加上15,和是( )。9.我在班上的座位是第( )排第( )个。我前面有( )名同学。后面有( )名同学。10.我用1张5元钱买一根1元5角钱的冰棒,应找回( )钱。三、在里填上“>”、“<”或“=”。l.49—445 2.35+2057 3.52-8454.81-376 5.68十3089 6.93-30637.46—740 8.81+787 9.76—66010.56角6元 11.100分l元 12.2元l角12角四、看一看,填一填。

2.用两种方法写出钟面上的时刻。

3.摆出一个长方体,至少用( )个正方体。摆出—个大正方体,至少( )个小正方体。4.5, 8, 1 5, 18, ( ), ( ) 20, 1 6, 12, 8, ( ), ( ) 16, 15, 13, 10, ( ), ( )0, 7, 5, 9, 10, 11, 15, ( ), ( )五、把表中的数在格子图中表示出来,并回答问题。兴趣小组 科技 书法 围棋 全唱人数 18 8 10 7

科技 书法 围棋 合唱 1. ( )小组人数最多.比合唱组多( )人。2.书法、合唱两组的人数,比科技、围棋两组的人数少( )人。3.一共有 ( )。人参加了兴趣小组。4.从图中你还知道什么?六、应用题。l.小云吹了23个气球,有5个破了,还有几个没破?

2.在回收废电池的活动中,小青带来18节电池,小云比小青多带5节,小云带来几节废电池?

3.王老师做了些花奖励给明明和冬冬,明明得到16朵,冬冬得到的是明明的二半,王老师一共做了多少朵花?

4.山坡上有26只山羊,9只绵羊。绵羊比山羊少多少只?

探究拓展能力强化训练与应用综合能力的养成1.(探究题)根据钟面显示的时间的先后顺序,按1,2,3,4,5,6排序,把序号填在( )里。

2.(规律题)按规律填空。(1)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2

丁官营中心完全小学

王玉华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2、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里有(

)个,1里有(

)个,2里有(

)个。

2、÷2=

÷3=

÷6=

÷2=

3、教师导语:这节课我们将要探究新的知识。(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比较难以理解,希望同学们通过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真正理解,掌握方法。

设计意图:从完整地认知知识结构的角度揭示课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指出学习困难,交代学习方法,可以起到动员学生积极学习的作用。

二、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

(1)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400毫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个

400毫升

2升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2)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3)把2升消毒液分别装入升标准的瓶子中,需要几个瓶子?

求需要多少个瓶子,就是求(

)中有多少个(

).列式为

,等于(

)个瓶子?

(4)请认真观察并比较(1)题和(2)、(3)题,你有什么发现和疑惑吗?

我的发现:

我的疑惑:

设计意图:有关分数除法问题的解决采用到方程解答。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即用乘法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课上尝试小研究

1、题中的总重量除了整数,还可以是什么数?自己动手来试一试吧?

2、如果再给你其它的算式,你是否能用这种方法来计算呢?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吗?自己试着来总结吧。

设计意图:数学的概括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分数后,找出它们的相同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又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概括过程,提高了数学概括能力和交流能力。

三、小组讨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要求:

1、小组内重点讨论有问题的地方。如果组内不能解决,可以找别的组的同学帮忙,都不能解决的,准备在班级展示中提出,全班交流。

2、组长准备好发言顺序,准备在班级展示中汇报。

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四、班级展示提升

1、全班交流,师生评价。找一个小组汇报,其他组倾听、补充、质疑。

2、引向深入,点拨总结。

课前尝试研究处点播预设:

1、第2小题列式为÷2行吗?

2、为什么这里要用

2×5?

课上尝试研究处点拨预设:

为什么要说0除外如果总结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法则还用说0除外吗?为什么?

五、挑战自我

基础验收

15÷

÷15

÷

能力提升

折一只小船用张纸,用37

张纸能折多少只小纸船呢?

知识拓展

2.一种钢材,1米重吨。

(1)2吨这种钢材有多少米?

(2)一根钢材长米,2吨钢材有多少根?

设计意图:目的是为了及时反馈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等各种信息。

六、反思收获。

七、板书设计:

一个数除以分数

2÷=2×5=10(瓶)

2÷=2×=5(瓶)

÷=×=3(瓶)

甲数除以乙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3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册P24、25、2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改商,初步掌握改商的方法。

2、进一步增强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把除数看作整十数的试商方法,正确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掌握试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揭示课题

1、口答下面各题的商。并说说商在什么数位上?(出示“整十数除两三位数”)

20

40

20

30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思想教育。

动物运动会的举重比赛结束了,小猪获得了金牌,同时还赢得了296元的奖金。它准备去商店购买纪念册,送给它的教练、父母和朋友。

2)出示问题,揭示课题。

A、学生读题、审题: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B、小猪需要我们做什么?怎么解决?列出算式。

C、与以上练习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原课题“整十数”换成“两位数”)

于是,小猪来到小猫书店,发现小猫书店刚到了两种价格的纪念册:32元和37元。小猪选了一种买,正好花完了所有的奖金,你知道它买的是哪一种纪念册吗?买了几本?

二、新授

(一)试商一次成功的除法

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296÷32

=”,教师巡视。

2、交流反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归纳方法。

3、练一练,完成下面的竖式计算。

26

83

4、小结。

(二)初商大了要改小的除法

1、根据上题计算,结合问题判断,并引入下题。

2、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296÷37

=”,教师巡视。

3、交流反馈,板书竖式计算过程,归纳方法。

4、解决情境问题,完成答句。

5、练一练,完成下面的竖式计算。

28

87

6、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列竖式计算。

96÷23=

288÷36=

2、到动物医院为小动物们检查病情。

3、机动练习:不计算直接选择正确答案。

1)120÷21=(

A、6……4

B、5……15

C、4……36

2)152÷28=(

A、7……6

B、5……12

C、4……40

四、总结

1、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2、在今天学习的除法竖式计算中,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五、板书

两位数除两、三位数

试商

看作整十数

改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4

比较大小(1)

教学内容:教材第42页例5及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和“=”。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学习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通过对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学习,使学生感悟数与数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美。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能正确运用“>”“<”和“=”。

教学难点:总结比较100以内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出示拔河比赛情境图。

师:同学们,实验小学一年级要组织拔河比赛,其中一(1)班有42人,一(2)班有37人,如果每个班的所有人都全部参加,你觉得公平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不公平,因为两边人数不一样多。

师:这两个班哪个班的人数多呢?这就需要我们比较它们的大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教学例5。

1.利用小棒比较42和37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特点:十位上的数不同,个位上的数也不同。

(2)借助小棒,明确比较方法。

①引导学生讨论:42里有几个十?37里有几个十?

(42里有4个十,37里有3个十)

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为4个十大于3个十,所以42>37。

2.利用计数器比较23和25的大小。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数的特点: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不同。

(2)借助计数器,明确比较方法。

①23和25,这两个数的十位上是相同的,

该怎样比较大小呢?

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发现:23的个位上有3个珠子,25

的个位上有5个珠子。

②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因为3<5,所以23<25。

3.引导学生总结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位上的数相同,再比较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四、巩固练习

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2题,指名说说是怎么想的。

五、拓展提升

里可以填哪些数?

(1)32<3

<39,

里可以填3

4

5

6

7

8。

(2)40<

0<90,

里可以填5

6

7

8。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七、作业布置

教材练习九第3、5题。

学生能够根据教师设计的情境联系到数的大小比较,从而引出课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能够通过各种方法进行比较。

板书设计

比较大小(1)

42>37

23<25

十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大的数大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5

2020年秋五年级第一次月考测评卷

(答卷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精挑细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每小题5分,共10分)

1、下面(

)不是56和64的公因数。

A、

2

B、4

C、6

【补充1-1】下面(

)不是24、30和42的公因数。

A、2

B、4

C、6

【考点】数论之公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因数。选项中的答案只有4不是。

【答案】B

【补充1-2】12和20的公因数有(

)个。

A、1

B、2

C、3

【考点】数论之公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共有的因数。12和20

的公因数有1、2、4,一共有3个。

2、比较大小:(

)。

A、>

B、

C、=

【补充2-1】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交叉相乘”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可用“交叉相乘法”快速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分别和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乘,分子所在的乘积越大,分数就越大。因为9×10>3×25,所以。

【答案】A

【补充2-2】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交叉相乘”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可用“交叉相乘法”快速比较分数的大小:分子分别和另一个分数的分母相乘,分子所在的乘积越大,分数就越大。因为20×47>11×53,所以。

【答案】A

二实践应用:认真读题,列式解答。(3-4题每题5分,5-12题每题10分,共90分)

3、将40分解质因数后写下来。

【补充3-1】下面(

)不是36分解质因数后的正确写法。

A、36=2×2×3×3

B、36=22×33

C、2×2×3×3

=36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解质因数就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注意被分解的数要写在“=”的左边。只有C不正确。

【答案】C

【补充3-2】将72分解质因数,下面(

)正确。

A、72=23×32

B、23×32

=72

C、72=1×2×2×2×3×3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的意义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解质因数就是把一个合数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注意被分解的数要写在“=”的左边。只有A选项正确。

【答案】A

4、比较下列这组分数的大小:

【补充4-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下面说法(

)正确。

A、

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B、分子越大分数越小

C、以上都不正确

【考点】计算之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答案】A

【补充4-2】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1星

【解析】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因为17>14,所以。

【答案】A

5、已知A=2×32×5×7,B=22×32×5,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补充5-1】已知A=2×32×5×7,B=22×32×5,下面(

)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A、60

B、210

C、1260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题型】选择题【难度】2星

【解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这两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后,把两个数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相乘,所得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所以[A,B]=22×32×5×7=1260。

【答案】C

【补充5-2】已知A=2×32×5,B=22×32×7,C=23×3×5,那么(A,B,C)=(

),

[A,B,C]=(

)。

A、30

210

B、6

210

C、6

2520

【考点】数论之分解质因数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题型】选择题【难度】2星

【解析】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几个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把这几个数分别分解质因数后,把几个数公有质因数的最低次相乘,所得乘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把这几个数所有质因数的最高次相乘,所得乘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所以(A,B,C)=2×3=6;[A,B,C]=23×32×5×7=2520。

【答案】C

6、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最大公因数是36,最小公倍数是720。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6-1】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45,最小公倍数是270,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

A、90、135

B、45、135

C、45、270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5,那么这两个数都是45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45a和45b。利用短除法求解。

45

45a

45b

a

b

最小公倍数:45ab=270,解得ab=6

A,b互质。

(1)1×6=6,a、b两数为1和6(舍去,因为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

(2)2×3=6,a、b两数为2和3,则45a=90,45b=135

所以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是90和135。

【答案】A

【补充6-2】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48,最小公倍数是720,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

)。

A、96、720

B、48、720

C、144、240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2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48,那么这两个数都是48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48a和48b。利用短除法求解。

48

48a

48b

a

b

最小公倍数:48ab=720,解得ab=15

a,b互质。

(1)1×15=15,a、b两数为1和15(舍去,因为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

(2)3×5=15,a、b两数为3和5,则48a=144,48b=240

所以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是144和240。

【答案】C

7、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1344,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6-1】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2835,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9,。这两个数分别是(

)。

A、45、63

B、27、105

C、9、315

【考点】数论之两数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9,那么这两个数都是9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45a和45b。利用短除法求解。

9

9a

9b

a

b

乘积:9a×9b=2835,解得ab=35。

a,b互质。

(1)1×35=35,a、b两数为1和35,则9a=9,9b=315(舍去);

(2)5×7=35,a、b两数为5和7,则9a=45,9b=63

所以这两个自然数分别是是45和63。

【答案】A

【补充6-2】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405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3,下面(

)不满足条件。

A、13

312

B、39

104

C、26

156

【考点】数论之两数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3,那么这两个数都是13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13a和13b。利用短除法求解。

13

13a

13b

a

b

乘积:13a×13b=4056,解得ab=24。

a,b互质

(1)1×24=24,a、b两数为1和24,则13a=13,13b=312;

(2)3×8=24,a、b两数为3和8,则13a=39,13b=104;

选项A和B满足,C不满足。

【答案】C

8、请求出12、16、20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补充8-2】(15,25)表示求15和25的最大公因数。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表示

【题型】判断题

【难度】2星

【解析】(a,b)表示求a和b的最大公因数,[a,b]表示求和b的最小公倍数。

【答案】√

【补充8-1】[12,36]=12。(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表示

【题型】判断题

【难度】2星

【解析】[a,b]表示求a和b的最小公倍数。所以[12,36]=36。

【答案】×

9、比较下列这组分数的大小:

、、

【补充12-1】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观察此题中的两个分数不难发现,一个分数比大,另一个分数比小,所以直接和基准数“”比较大小最简便。因为,,所以。

【答案】A

【补充9-2】比较大小:(

)。

A、>

B、

C、=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选择题

【难度】3星

【解析】观察此题中的两个分数不难发现,一个分数比大,另一个分数比小,所以直接和基准数“”比较大小最简便。因为,,所以。

【答案】A

10、两个两位数的乘积是1176,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4,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10-1】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1280,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8。这两个数一定是32和40。

【考点】数论之两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

【题型】判断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8,那么这两个数都是8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8a和8b。利用短除法求解。

8

8a

8b

a

b

乘积:8a×8b=1280,解得ab=20。

a、b互质。

(1)1×20=20,a、b两数为1和20,则8a=8,8b=160;

(2)4×5=20,a、b两数为4和5,则8a=32,8b=40

所以两个数分别是8和160,或32和40。

【答案】×

【补充10-2】两个自然数的乘积是735,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7,这两个数都是两位数。(

【考点】数论之两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与乘积的关系【题型】判断题

【难度】3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7,那么这两个数都是7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7a和7b。利用短除法求解。

7

7a

7b

a

b

乘积:7a×7b=735,解得ab=15

a,b互质。

(1)1×15=15,a、b两数为1和15,则7a=7,7b=105;

(2)3×5=15,a、b两数为3和5,则7a=21,7b=35。

所以这两个数可能是一个一位数和一个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个两位数。

【答案】×

11、两个自然数不成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180。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补充11-1】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4,最小公倍数是490,这两个自然数是多少?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解答题

【难度】4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4,那么这两个数都是14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14a和14b。利用短除法求解。

14

14a

14b

a

b

最小公倍数:14ab=490,解得ab=35。

a、b互质。

(1)1×35=35,a、b两数为1和35(舍去,因为两数不成倍数关系)

(2)5×7=35,a、b两数为5和7,则14a=70,14b=98

所以两个数分别是70和98。

【答案】70和98

【补充11-2】两个不成倍数关系的自然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28,最小公倍数是420,这两个自然数是多少?

【考点】数论之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关系

【题型】解答题

【难度】4星

【解析】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8,那么这两个数都是28的倍数。可以设这两个数分别为28a和28b。利用短除法求解。

28

28a

28b

a

b

最小公倍数:28ab=420,解得ab=15。

a、b互质。

(1)1×15=15,a、b两数为1和15(舍去,因为两数不成倍数关系)

(2)3×5=15,a、b两数为3和5,则28a=84,28b=140

所以两个数分别是84和140。

【答案】84和140

12、不通分,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1)

(2)

【补充12-1】不通分,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解答题

【难度】5星

【解析】此题中两个分数都接近且都比小,可以与基准数作差:

,被减数相同,差越大,减数越小,所以。

【答案】

【补充12-2】不通分,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考点】计算之“找基准数”比较分数大小

【题型】解答题

【难度】5星

【解析】此题几个分数可以先和基准数比较大小找出最大的,因为,,,所以最大。又因为,,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6

1 细心做好课前准备

在课堂中为什么学生面对老师精心设计的提问无言以对?主要原因是现实中许多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根据自己的观点设计的,甚至说是为自己设计的,或者说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盲目设计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根据学生的数学现实来把握教学目标,那就需要我们细心做好课前准备。

1.1 了解学情。

能否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备好了自己的学生。也只有备好了自己的学生,才能实现课堂上的有效教学。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这样进行学情分析:比如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进行新知学习所必须的知识与技能基础?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会的知识和技能?哪些知识学生自己能够学会?哪些需要点拨和引导?……

1.2 理解教材。

新教材具有联系生活、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建立探索式的学习方式等优点。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挖掘新教材内涵,利用新课程的优势,用好、用活教材。上课前对教材分析时应考虑的因素有: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什么?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现实是否紧密结合?需要补充什么或是删减哪些内容?需要调整或是融合哪些内容?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如何渗透?教学如何导入又如何结尾……

1.3 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之前教师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教材的编写意图、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手段和方法等,预设出符合教学实际的教案。我们的备课不仅要备“教师怎样教”,更要备“学生怎样学”,要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去备课。备课时首先要考虑这节课准备安排几个学生的活动,每个活动怎么安排;其次要考虑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第三要考虑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或遇到哪些问题,老师怎样进行调控,怎样评价等;然后把以上安排写出来,作为教师课堂上临场发挥,随机应变的一个基础准备。

2 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然而,有的教师仅仅追求时尚,为了设计“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往往会将数学课上成口语交际课,失去了数学课的“味道”。这种现象若任其自然发展,不仅影响数学教学质量,还会导致教师形成新的错误的数学教学观念。那么有效的数学教学究竟需要怎样的情境,又该怎样去创设呢?

2.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兴趣。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优化解题策略。

2.2 创设动画情境,激活思维。

在课堂中有时单靠一幅图、一段话是很难创设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的。而多媒体技术集音、像、动画为一体,生动形象,在吸引学生注意与创设教学情境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动画片是小学生的最爱,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影片、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2.3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形成不是自发的,而是教师为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而有目的的设置的。学生被这一有趣的情境深深的吸引,从而积极的对情境中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取,敢于提问。这些问题往往能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对于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简单地直接给出,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挑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数数和数的组成”练习中有一幅“百球图”小天使“聪聪”问“怎样数比较快呢?”我问:“同学们,你们愿意挑战自己吗?”一年级的孩子是禁不住这样鼓动的,顿时激发了学生们的征服欲望。“愿意!”孩子们大声回应着。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想出了可以按颜色数、可以一横排一横排10个10个的数、可以5个5个的数、还可以20、20的数……等等好多数的方法,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3 改进教法、注重生成

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为什么不知所学?教师应如何注重学生的生成?

3.1 运用直观操作,分散教学难点。

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出发,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和学具,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知识,逐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提高其学习兴趣。如:教学《圆的周长》一节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践,探索圆周长和直径之间比值的规律,展示小组合作成果,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的直观操作、研究交流,揭示圆周率的意义,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3.2 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