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学习材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拼音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拼音学习材料

拼音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培养意识;营造氛围;激励巩固

刚从幼儿园升到小学的农村一年级学生,在初次接触拼音反应的焦虑、乏味、恐惧、甚至厌恶,产生的不安定、不接受现象,对拼音学习和语文学习都是致命的,令老师堪忧。这时老师的引导非常重要,如何让每个孩子对课堂充满期待与渴望,让他们预见自己会是学习的小能手?如何让每个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爱上拼音、进而爱上语文呢?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进行了以下拼音教学操作形式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养意识:学习拼音爱动脑、勤动手,快乐成长

对于未接触的知识与未知的领域,孩子会充满期待和渴望,但万一受到挫折又会不愿认真对待或置之不理。拼音学习对于个别孩子来讲,就像一只“拦路虎”,拼音学不好,可能对整个一年级甚至以后的学习失去信心。跟孩子们分析了拼音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后,也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拼音只要讲究正确的方法,端正学习的态度并不难。

一年级孩子尚小,“先入为主”效应占主导地位,近代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就曾经指出:“保持和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注意和兴趣的强度。”没有接触拼音就被传言怎么难,孩子承受能力差很难会树立学好拼音的信心。

二、营造氛围:课堂教学趣味性、民主性,快乐收获

布卢姆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于此,笔者在拼音教学中努力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多种实践性活动的尝试,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和民主性,提高学生学习拼音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学习拼音的内驱力。

(1)看一看:学习新的拼音,引导他们学会看图,学会观察图片与拼音之间的关系,能激发一年级孩子浅层次的理解与记忆,提高看图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动态的视频总是学生的最爱,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大时代,搜索到关于拼音教学的动态视频是轻而易举的,但如何在缤纷的资料中选择最实用的?需要斟酌,权衡时间上的有限性,资料上的实用性。

(2)做一做: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孩子通过动手操作得到的知识记忆更深刻。故采用制作卡片的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在小学阶段,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动手操作的直观性丰富了教学内容的感性教材,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学生借助操作的直观理解抽象的拼音知识,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调发展。

(3)编一编:朗朗上口的自编自创的拼音儿歌教学法,是根据拼音字母其形、音的一些特点,编成孩子易学、易背的儿歌,使孩子们在儿歌的诵读中学习和掌握拼音。从儿童心理特点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特点上我们可以发现,儿童一般对于押韵的语句容易记住。因此,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把一些拼音知识编成儿歌引入课堂,使得学生在诵读拼音儿歌中学会汉语拼音。

(4)猜一猜:所谓猜谜语教学法就是根据拼音的音、形的特点来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这类教学法通常运用于复习课中,复习课如果不采用一些特别能吸引学生眼球和注意力的教学方法,是很难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的。因为都是已经学过的内容,提起来他们都认为索然无味,如采用这一方法,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无形中更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5)玩一玩:游戏教学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拼音教学内容和游戏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趣味化,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从初入学儿童的心理特点出发,让他们在开开心心的游戏活动中学习,将拼音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不仅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而且在游戏教学中孩子们可以得到肯定,能够被认可是每个学生所需要的。

三、激励巩固:学生挑战周冠军、月冠军,快乐争锋

拼音学习材料范文2

1 时间内容巧安排

对于一年级新入学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高效率、集中精力、兴趣盎然地听一节40分钟的课,更别说学习汉语拼音这一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了。因此,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把学拼音与学课文同时进行,每节语文课30分钟听故事说故事识汉字,留出10分钟左右教学拼音,可以放在课的开始,也可以在结束前10分钟。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分散难点,先记住音,后认读形。一节课要记住每个字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的负担会很重。我们的拼音教学是从听录音开始,每天两次10分钟播放汉语拼音录音带,同时将汉字拼音字母表挂在黑板前,让孩子们边听边读。三天以后,学生们对每个字母的发音和写法大致有印象了,再分批强化巩固,每节课花10分钟认读3~4个字母的音和形,教师适当进行正音。这样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遗忘率低。

2 趣味情境“图与歌”

生动形象的画面,朗朗上口的儿歌是小朋友喜欢的。汉语拼音的教材图文并茂,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如,教学b、p、m的情境图为:许多人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一个小朋友用手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不要用手摸。”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o),爬上山坡看大佛(fo),大喇叭里正广播(bo),爱护大佛不要摸(mo)。”教学时情境图用以指导学生观察,并相机出示字母,语境歌则用以巩固所学的字母。小朋友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知道了字母并不是神秘的东西,而是存在于日常的语言之中,从而缩短了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

3 教学方法要灵活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歌谣、口诀等韵文是小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学习材料。人教版新教材在编排上抓住了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打破了单一学拼音的方法,将学字母、拼音节、看图识字、看图说话、读句子、读儿歌有机地结合起来,这种安排不仅巩固了汉语拼音的运用,体现了在语言环境中学拼音的思想,而且便于运用汉语拼音学习一部分构字率较高的独体字,为学习合体字准备了条件。学完拼音,学生认识了70个高频字,读了11首儿歌,学习内容的多样化,既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一开始就受到多方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拼音第四课《d、t、n、l》,除学字母、拼音节的练习外,还有两项内容。第一项是看图识字,先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一匹马驮着米袋在前面走,后面小兔追上来告诉他,他的米袋漏了。然后,带调拼读音节,认识“大、米、土、地、马”五个字。第二项是读儿歌《轻轻地》,儿歌只有四句,却明快活泼,充满童真童趣,“小兔小兔轻轻跳,小狗小狗慢慢跑,要是踩疼了小草,我就不跟你们好”。儿歌采用全文注音,第一次出现的本课所学的音节用红色标出。安排儿歌的目的是在语言环境中复习巩固拼音,进行初步的语言训练。

4 学以致用“拼与写”

拼音学习材料范文3

1、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

在教学拼音时,应当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拼音字母时,应根据图和字母的结合性展开趣味教学,如教学g,k,h时,设计一个“捉迷藏”的环节,让学生在图中找到三个字母(记形),再通过课件演示让小朋友跟字母宝宝打招呼(读音)。孩子们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并且也很快记住了g,k,h的音和形。教学音节拼读时,如是图文结合的音节,让学生看图猜音,如教学bā bá bǎ bà,,先出示图,再出示声母、韵母,让学生自主发现bā―猪八戒,bá―拔萝卜,bǎ―打靶,bà―爸爸。看着图,学生很容易地拼出了音节,而自主发现的乐趣比枯燥的一遍遍教读更能让孩子记忆音节的发音。另外,还根据主题图让学生复习音节的拼读,并让学生练习说话,把拼音学习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结合起来。

2 、创设课堂中的趣味性。

(1)游戏法。低年级儿童天真活泼、喜唱好跳,根据这一特性,我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期,克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快乐因素,把欢乐引进课堂。如教学声母n,我范读并讲解了发音方法后,指导学生读时,可采用开火车的游戏教学。学生依次站起来发音。火车可以顺着开,也可以倒着开,此游戏法既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又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2)演示法。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低年级学生的记忆以直观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而拼音的知识则比较抽象,所以利用教学器具进行直观演示,是开展拼音教学的好方法,当制作精美,色彩丰富的教具展现在学生眼前,更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多看,启发学生多说,结合老师童话式语言的讲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情境下愉快学习。

(3)表演法。适当地运用表演形式进行情境教学,让孩子们参与生动的表演,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如拼音字母比较难记,特别是形近的拼音字母,如b,p f,t等等,可编一套拼音手指操,把拼音字母都通过手指的组合表现出来,并让学生边读边表演,在帮助学生记住字形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4)故事法。寓教学内容于故事情节中。 声调教学中,应主要讲清声调符号的形状和四声的读法。可将“四声” 的学习内容编成故事,并制作成动画课件,生以观看动画片的形式来自主学习。

(5)摆字母的方法。摆学具练习要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先练习找拼音,即:老师读出一个声母或韵母,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口形,而后快速地从学具中找出对应的声母或韵母。然后再练习拼复韵母(方法同上)。再练习摆二拼音节,最后练习较难的三拼音节和带调音节。在进行摆放学具练习时,可以同时开展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可以指名到黑板上进行摆放表演或比赛。

3.读拼音的趣味性。

联系生活读,学生在入学前往往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拼音教学中时,特别要注意联系儿童生活实际,把学习汉语拼音放在语言环境中,加强拼音与听说读写的联系,教学中可以采用给音节带调组词的方法,如:qī―七个、欺负;qí―红旗、下棋;qǐ―起来、企鹅;qì―气球、汽车,也可以练习给音节带调说话,如教学“ai”时,让学生先带调组词再说话,“ài―爱,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们爱祖国,通过孩子们自由地组词说话,把无意义的拼音符号与儿童生活、语言联系起来,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发展了学生的语言。

; 二、根据儿童语言特点,运用儿歌突破难点

儿歌或口诀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材料。在拼音教学中,抓住字母字形的特点,特别是遇到难点的时候,编一首儿歌,学生在边读儿歌边拍手边识记中便可以突破难点,记住字母的形体。这样学拼音既生动活泼,又轻松愉快。如:单韵母只有6个,看似容易,但对初次接触拼音的学生来说也是困难的。我抓住单韵母字形的特点,运用形象化的语言,结合插图编成儿歌:

圆圆脸蛋羊角辫,张大嘴巴a a a;

大公鸡,哦哦叫,拢圆嘴巴o o o;

水中游来一只鹅,水中倒影e e e;

漂亮小i带帽帽,咧开小嘴 i i I;

树上有个乌鸦窝,翘起小嘴u u u;

小鱼吐个小泡泡,吹起笛子ü ü ü 。

朗朗上口的儿歌,立刻吸引了儿童的注意力,学生们随着儿歌拍起了小手,形象化的语言帮助孩子们记住了字形和发音,同时也激发了孩子想学下去的欲望。枯燥无味的符号,注入了诗情画意的语言,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学拼音很有意思。

拼音学习材料范文4

一、汉字认知视角下的教材状况

我们认为汉字认知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掌握其形音义,并能运用于契合儿童身心需要的阅读和书面表达。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阶段(第一、二、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至初中阶段(第四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第二,获得汉字思维,树立汉字规则意识,具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汉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且广泛使用的表意文字,是形音义的综合体。它以象形字为基础,继而构造出指事字和会意字,又进一步向半表音半表意的形声字发展,具有以形表义的特征。汉字的形体逐步演变发展,从原始表意性图画到甲骨文,历经金文、篆书、隶书,直至楷书。汉字教育,须遵循汉字整合性与具象性的特点,也应符合汉字发展的规律,使儿童充分感受、认识汉字构造特点,能够运用汉字构造的思维方式自主识字。

第三,积淀传统文化,了解与汉字相关的文化知识,亲近传统文化。汉字文化,既包含有关汉字起源、演变、构造、书写、规范等文字知识,也包括与汉字关联的历史、经济、宗教、民俗与艺术等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着汉民族的文化、行为与思维模式。汉字学习,除了掌握汉字的形音义,养成汉字思维,还应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汉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获得对汉字及其相关艺术的审美体验。

以汉字认知的内涵衡量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普遍存在着汉字意识不强的问题,即对汉字认知的内涵认识不足或不全面,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对汉字构造特征关注不足。汉字是源于象形的文字,以形表义,现行教材并非没有注意到汉字的构造特征,如基本上都阶段性地设计有形声字归类、形近字辨析等练习,有的教材还注重引导儿童关注偏旁与字词意义的联系,也不乏诸如“日月明,鱼羊鲜”“二木林,三木森”之类的识字歌,但总体而言,若从字种选择、汉字识读内容与顺序的安排来看,大多数缺乏一以贯之的汉字特征逻辑。这就在教材内容层面减弱了从本体特征人手培养儿童汉字思维的基础。

对汉字认知缺乏文化维度。一方面表现为凭借字源及其字形演变学习汉字文化。尽管各家教材都会不同程度地呈现一些象形字、指事字的字源,有的也包括字形演变,但往往是举例性质的几个或十几个字,如“日、月、山、水、石、田、火、人”等,大多数汉字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都处于被忽略状态。另一方面表现为处理汉字与汉语拼音学习的关系不当。除了少数的几家,多数教材的教学顺序是汉语拼音学习先于汉字学习,这一设计显然忽视了汉字认知和汉语阅读的特点。因为汉字的形体特征,汉语阅读者最终一般会获得由视觉符号关联概念的认知方式,而汉语拼音是拉丁字母,形体与意义之间并无联系。儿童入学之初,首先接受的是非汉字的认知方式,且不论拼音学习的难度,从母语教育的角度来说,母语特性的缺失是毋庸置疑的。

二、识字教材内容的组织要旨

教材内容必须反映、体现课程内容,其组织依据由特定的教育价值观以及相应的课程目标决定。识字教材内容的基本组织取向有三种:社会需要取向(以汉字的使用能够满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为基本依据)、汉字特征取向(以汉字构形系统、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的特点为组织依据)、儿童特点取向(以儿童的语言和生活经验、发展需要以及学习心理为组织依据)。基于现代教育理念,以整合取向组织识字教材内容成为越来越多汉字教育研究与实践者的共识。整合取向并非各个维度平均用力,而是以其中一个取向为核心来整合其他维度。通过汉字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根本是以汉字特征为基点整合组织教材内容,把汉字应有的文化内蕴充分地发掘出来。

以汉字特征为基点组织识字教材内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第一,初始阶段的字种选择。目前义务教育阶段识字教材的字种选择依据当然主要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附录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共3500字),那么初始阶段学习哪些汉字比较合适呢?我们认为初始阶段的字种选择应整合汉字特征和儿童特点。从汉字特征而言,如清代王筠在《教童子法》中所主张的“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字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即先学习构字能力较强的象形、指事字等;从儿童特点而言,则是选择儿童心理词典中已经储存了音、义的字词。所谓整合,便是尽可能地择取二者的交集部分(下文将增加新的维度)。

第二,汉字的呈现形式。通常第一学段儿童所要认读的汉字组织在两类材料中,一是篇幅短小的诗文,一是词或短语等。从文化传承而言,应较大幅度地增加韵文的数量,除了儿童文学作品,还可以借鉴古代声律启蒙读物的编写经验,使儿童在学习汉字的同时充分感受汉语的节律。

第三,识字的内容与方式。教材内容及其组织的理想状态,“是形成可供选择的教学设计”,组织识字教材内容需要考虑识字内容与方式。识字是在一个汉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以汉字特征为基点组织教材内容的要旨是:有助于明字源、讲字理。明字源,即把汉字的字形演化过程呈现出来;讲字理,即阐明汉字字形与意义的关系。

明字源、讲字理是符合儿童认知特征的组织方式。儿童时期的思维与记忆模式以形象性为主,而汉字起源于图画,具有象形和表意的特点,恰与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认知特征相吻合。基于汉字构造特征明字源、讲字理,在汉字教育中可谓一举两得。

一方面,有助于培养汉字思维。儿童在感知文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中,可以学得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是图画式的纯表意文字,古象形字能准确描画出事物的典型特征,指事字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基础上加指事性符号来表示意义,古象形、指事字的意义往往一目了然,儿童可轻松识别。会意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象形字组成,也有的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象形字以象形方式组合起来的(如上“小”下“大”为“尖”),解析会意字的构件就能推测其意义。形声字是半表意半表音的表意文字,儿童基于象形字、指事字与会意字的经验,可以很好地理解形声字。由于长期演变,形声字的许多形旁和具体事物的形态已有较大差别,借助对字源和字形演变的追溯,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这些形旁的具象性表征。如“宀”在甲骨文中为一尖顶房屋形状“ ”,儿童掌握其演变后,就能通过“宀”提取出尖顶房屋的心理表征,从而迅速理解形旁宝盖头的含义。汉字大多数部首都是表意的形旁,儿童了解字形的演变后,就可识别很多部首的形义关系,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

另一方面,有助于传承汉字文化。若能理解和欣赏古文字,表意的汉字在儿童眼中就能成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同时,追溯汉字字源,实质上也是引领儿童感受中华文化,文字起源与演变的信息中蕴含着汉民族的文化、行为与思维模式,这种熏陶与浸染正是文化的传承。

对于可以依据明确和明显理据明字源、讲字理的汉字,教材应呈现相应的学习材料。

明字源、讲字理的方式因字而异。如象形字、指事字可以通过追溯字源来讲字理,会意字可以通过拆分、组合构件来讲字理,形声字则可以依据形旁归类来实现。在教材的组织中,对于象形字、指事字可以用直观的方式把字形演变的过程呈现给儿童:原始表意性图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会意字也跟图画有密切联系,呈现的应是各构件及其关系,若其中的构件是尚未学习的内容,同时呈现这一构件的字形演变过程,让儿童明了各个构件的形义关系以及构形的依据;形声字要呈现的则主要是形旁的字源以及结构关系。

何时呈现明字源、讲字理的材料比较合适?并非每认读一个汉字就必须呈现相关材料,这一时机应根据汉字特点和儿童经验来确定。大致可以分为两档,一档是汉字认读当下就出现,如象形字、指事字;另一档是阶段性地呈现,教材可以按照一定的周期设置特定的明字源、讲字理专题。阶段性呈现适合各种类型的汉字。

组织明字源、讲字理的材料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识字初期少一些,具有一定的识字量后可以大面积地呈现;二是应从象形字和指事字开始。另外,有些形声字的声符与意义也有一定的联系,这些汉字可在中学阶段的教材中适时归类介绍。

为使汉字所承载的文化更快更好地内化为儿童的心理结构,教材呈现讲字理的方式宜适当采取整合取向,即追求汉字特征与儿童心理逻辑的契合。汉字学习中引导儿童关注、探究汉字构造方式,旨在传授儿童识字方法,培养儿童自主识字能力,但要求学龄初期的儿童完全按照汉字造字的理据来分析每个汉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是不现实的。在明字源、讲字理后,儿童的“说文解字”,只要不对字义的理解造成误导,应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记忆汉字,如:乌鸦太黑了都看不到眼睛了,所以“乌”没有“鸟”中间的一点。这是儿童创造的识记方式,虽然从汉字个体而言并不符合字理,但是不能说不符合汉字构造的思维方式。因而,教材有必要呈现少量的儿童“说文解字”的样例,当然也可将样例编排于配套的教学参考书中,由教师传递给儿童。

三、汉字与拼音的学习顺序

汉语拼音是识字阶段儿童学习的重要内容,厘清拼音学习与识字的关系是教材组织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汉字具有独特的形音义结构,尽管关于汉字认知、汉语阅读的心理机制尚无权威定论,但已有研究表明汉字认知、汉语阅读有其不同于拼音文字的心理特点,汉字认知的脑区、个体发展过程中对字词处理脑区优势的发展路径等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汉语特有的认知方式是母语赋予我们的民族属性,汉字教育有责任保护母语认知特性的传承。我们认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先识读一部分汉字再学习拼音有利于儿童亲近汉字。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是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汉语拼音是正音、识字、汉字输入的工具,利用汉语拼音可以学习普通话、多识字、快识字,从而及早阅读,但汉语拼音本身不是与汉字相当的学习目的物。

我们主张识字教材采用先识后拼的编排顺序。例如,某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上册从第八单元才开始汉语拼音的学习,“先安排学生认识一些常见常用的实词――独体字,而且是构字能力很强的独体字,以及一至十的数字,然后再安排拼音学习,再过渡到认字、识字、写字的学习”。编写者如是阐释,“汉字是母语文字,随处可见,应当充分利用”,“拼音不是汉民族的母语,不应当脱离母语环境学习拼音”;“汉字是方块字,像一幅图画,儿童认识汉字比认识拼音字母容易得多”,“儿童学习拼音困难,容易一入学就产生挫折感”;而首先学习汉字是可行的,实践和专家研究都证明,不识拼音直接学汉字可行,“而且比先学拼音效果更好”。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实验课程也是先识后拼,其语文学习开始于集中大量识字,识字五六百后开始汉语拼音学习,并与计算机汉字输入学习整合。“在儿童认读一定数量汉字的基础上,习惯于汉字的以视觉符号直接表示概念,习惯于接受汉字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和语义密码后,再来学汉语拼音。从而养成儿童直接认读汉字的阅读习惯。”

在学习了一部分汉字后再学习拼音,然后在汉字认读、阅读与书面表达等学习活动中继续运用拼音,我们认为这是依循汉字认知心理的学习顺序。同时,从识字心理的角度看,先识后拼还可以充分利用儿童学前的语言经验,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识字是在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之间建立联系,利用儿童已经具有的口语心理词典,先识已经掌握音、义的字,字形和音、义之间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建立,可谓事半功倍。另外,从音节拼读的角度看,先识后拼也有助于降低拼音学习的难度。相对于汉字,汉语拼音对儿童来说更为陌生,先期识得的汉字可以成为拼音初学阶段的工具。 综上所述,识字初期教材的字种选择应该从三个维度来考量:一是适合于明字源、讲字理的基本字;二是儿童的口语经验;三是普通话400个基本音节的覆盖率。

要在汉字教育中比较充分地实现汉字文化的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就教材建设而言,不仅仅是教科书的编撰,相应的教辅资源建设也是必需的。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为每一个“明字源、讲字理”的汉字设计开发专业性的帮助教与学的资源,因为教科书中呈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帮助儿童学习汉字的除了常规的图书、挂图、音像等产品外,还可以设计成学具,让儿童在操作中明字源,在拆分、组合汉字的构件中讲字理,在快乐的学习中传承汉字文化。

参考文献

[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340~342.

[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99.

[3]何林英,魏晓燕.构形学指导下中小学汉字教学的有效方法[J].语文建设,2013(3).

[4][7]李先启,张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0,77.

[5]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特色[EB/OL].http://gbjc.bnup.eom/news.php?id=16710.2015―03―20.

拼音学习材料范文5

关键词:迭部地区;藏语文;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94-01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个古老民族,在几千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他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具的璀璨文明――藏族文化。藏族文学无论是民间文学还是作家文学,都有着其丰富的蕴藏,历史久远,种类齐全,独具特色。其中很多作品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如长篇史诗《格萨尔》享誉世界。在藏族的文化长河中,曾经诞生了像宗喀巴、更登群培、赛仓等享誉世界的哲学家、文学家和理论大师。藏族文化通过与汉文化及其他文化交流、融合,形成了内容丰富,全面的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针对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字传承和文化积淀,要针对性的开展文化背景下的藏族文学深度研究,以寻求藏族文化更好的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的途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讨,挖掘藏文化的内部魅力,目的是要在民族地区掀起学习民族语言的热潮,进一步整体提升我州民族语言文化的水平和质量。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在局部地区更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

藏语是我国多元一体文化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从书面语看,它具有完整的语法体系;从口头语看,以地域可分为三大方言,其语言现象较为复杂。现行的藏文拼音符号系统,源于古印度文学。在这之前青藏高原曾出现过结绳符号系统、象形文字、象雄文字,而象形文字现存活在民间,并与东巴文、古汉文等关系密切。

1、语言是各民族关系中的重要纽带,通过对语言词汇等研究,进一步证明汉藏民族同出一源。

2、不同的语言珍藏者不同的文化心里现象,从语言研究入手,探究藏民族文化心理深层底蕴。

3、语言是最敏感的社会现象,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4、推动藏族传统文化现代化,现代文化民族化的根基在语言。

5、藏文拼音符号系统,在现代文学信息化处理系统中以快捷、简便、科学享誉世界,在世界文字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现在,藏族文化,这颗在世界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因地域差别,话语差别及环境变化等原因,有一些亟需改进的地方。特别是甘南的几个地区之间,藏语基础差别明显,主要原因是各方面的,有环境原因,人文地理因素,但更主要的是有些地区对藏语的认知度有严重偏差。我以为要针对性的开展文化背景下的藏族文学深度研究,以寻求藏族文化更好的为西部大开发战略服务的途径。通过一系列的研究、探讨,挖掘藏文化的内部魅力,目的是要在民族地区掀起学习民族语言的热潮,进一步整体提升我州民族语言文化的水平和质量。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时,在局部地区更要形成自己的优势和鲜明的特色。以迭部为例,浅谈个人的一点拙见。

1、我县的民族文化发展较晚,较之青海、四川等地的发展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主要是基础薄弱,后备力量不足,且水平层次不齐,藏文方面的辅导教材缺乏,人们对藏文的重视度不够,都是制约藏文发展的瓶颈。

2、本地口语和藏语安多教学法之间的协调问题,因语言障碍,安多教学法本地学生听不懂,本地方言语外地教师又听不懂,形成语言交流障碍,影响藏语教学质量,最终影响成绩,这无形中减弱了藏语的魅力。

3、学习藏语文不能善始善终。我县小学阶段学习藏语,而且成绩突出的学生,到了初中因班级分配、个人意愿、应试考试成绩因素等原因,放弃了学习藏语文,久而久之,形成了藏语文可学可不学的境地。

拼音学习材料范文6

在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同时强调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部分共 13 课。编排了情景图、短语、 句子和儿歌,认识 70 个常用字。显而易见,教材采用了多种方式体现出语文学 科的综合性、整体性。于是,我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 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一、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

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 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1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 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 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 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 g 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 “三只鸽子”。教师 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 ggg”“三只鸽 子 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 ge 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 ge 音了。用这种 方法可以教 b、p、m、f、k、h、j、q、X、Z、C、S、Zh、Ch、Sh、y、W, 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 d、t、n、l 的 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

二、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

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ao),却不会将草(cao)分出声母 C,韵母 ao。更不会有意识地 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 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 拼音第 5 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不同形状的 卡片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 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 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 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用课件分别展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 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 让学生读一读, 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 (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 。 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 2 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 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 音部分出现的 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我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认识汉字与观察情景图的整合。

教材拼音部分的内容在声母、韵母、音节、识字、儿歌、看图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了巧妙的组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观念,也突出了各知识点的科学性。特别是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的情景图,给师生带来了更大的创造性学习的空间。教师应站在学生认知水平的角度上,认真审视每一幅情景图,想办法激活它们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借助情景,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会认汉字。 1.看懂留意,练习拼读。有的情景图内容简单,物体的名称和音节对应出 现。如第 7 课,妈妈擦玻璃、爸爸拖地、我做贺卡。可以让学生自己看图、练读音节、认汉字。有的图内容复杂,学生看了图还不能导出音节的读音,如第 11 课的情景图,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带着学生仔细观察, 启发思维,讲清留意后, 引出 diéfēijī 和汉字“叠飞机”。 2.抓住画面特征,记住字形。有的情景图中的事物具有表形的特点,但图上的物体真正表形的往往只在画面的某一处。教学时应让学生先整体后部分观察画面,突出最形象的表形部位,启发学生想像,如第4课的情景图,一只小兔奔跑时的腿形,多像“兔”字下面的两笔。 3.充分利用图加深记忆。刚学会拼音字母的学生,拼读音节是有一定难度 的,在教学生看图读音节识字时,首先我会引导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很容易就 拼出音节了。学生在认读时,遇到认不出说不上的汉字,老师可以凭借描述图意,帮助学生复现画面内容,唤起表象,使学生忆起见面字的读音和字形,如第8课情景图, “太阳刚刚升起,可以换成什么词来说?”学生思考后回答“日 3 出”,这样字的形和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把看图、拼音、识字整合在一起,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益于调动群体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作用,是提高识字效率的重要方法。

四、阅读儿歌与识字的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