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公关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危机公关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危机公关论文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1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大量的OEM(代工生产)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国内工业设计水平可以说普遍比较低,抄袭、模仿比较多。我国工业设计的长远发展,需要寻找合适的突围之路。

设计赋予产品竞争力

陈东亮介绍说,在现代社会,有竞争力的产品必然是有优良设计的产品。综观当今世界各国,无不以设立国家设计奖项作为促进设计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德国有享誉国际的“红点”、“IF”设计奖,美国有“IDEA”设计大奖,日本和韩国则分别有“G-Mark”和“GD”好设计认证。设计奖不仅告诉国民什么是好的设计、什么是优秀的品质,还能引导消费趋势、提升本国产品竞争力。

事实上,在此之前的10月18日,《中国计算机报》也组织召开了“2006中国数字产品工业设计年会”,中国计算机报社副社长卢山指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需要对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整个过程。而工业设计作为一门技术与艺术交叉的综合型学科,可以通过创造性的设计活动,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变为实用、美观的工业产品。工业设计是技术价值转化过程中的关键,是高新技术与日常生活的桥梁,也是企业与消费者联系的纽带。

据了解,我国工业设计已走过将近30年的历程。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方针指导下,国内设计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鼓励发展专业化工业设计”被写进“十一五”规划,国家多个文件提到“设计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给予重点发展。

工业设计不是简单模仿

据介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制造业领域,一些企业具有非常专业的工业设计中心并吸引了大量人才。国内信息产业领域主导企业不仅成立了自己的设计机构,还委托国外的大型设计机构进行合作设计,迅速提升了设计的质量和层次。

但是,我国的工业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陈东亮指出,我国大量的OEM使企业不断丧失设计能力。在引进外资中,大量OEM生产虽然使我国产品出口总量大幅度上升、GDP迅速增长,但同时也使我国企业在产品设计中形成对国外的依赖。在一些产品中,即便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但核心设计仍然是从国外购买的,这在汽车、机械以及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很普遍。

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系教师刘长宜也指出,目前国内工业设计水平,可以说普遍比较低,抄袭、模仿比较多。不仅是工业设计,其他行业的设计也是如此。

业内人士指出,长期以来,工业设计在我国一直没有专门的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也基本处于松散状态,且资金来源严重不足。政府缺乏对工业设计的资金投入,既没有专项拨款,也没有建立设计基金,工业设计并没有引起广泛重视,仅仅凭借个别企业的资金推动是不够的。

陈东亮说,许多大企业对设计缺乏专门的资金投入,更缺乏自己的设计师队伍。这也是我国制造业一直没有走出引进—模仿—生产—再引进—再模仿的怪圈的原因。

专业设计人才培养亟待加强

据了解,目前我国工业设计行业已具有一定规模。国内工业设计行业从业人员约30万人,工业设计年产值约为300亿元人民币,占2005年世界创意产业产值的1.27‰,相当于200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9‰。

但是我国仍然面临工业设计产业化程度低、工业设计人才匮乏的问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蔡军指出,我国整个设计市场人才匮乏,从工业设计专业公司来看,我国目前设计公司有数百家,但普遍总体规模小,基本处于散乱经营状态,且设计产品基本在低端,缺乏具有世界影响的设计公司和设计师。

蔡军说,设计师进入企业花了很多时间培训,但缺乏对设计知识本质的深入了解。现在企业对设计经验、创造能力、品牌策划非常强调,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有策划能力,还要有产品开发管理能力,但这两方面的人才培养正是我们所欠缺的。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2

从专业角度来说,公共危机是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影响,给社会造成严重损失的事件。政府与社会的常态化管理,并没有将公共危机囊括在内,针对此,需要政府与社会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应对。通常情况下,公共危机被分为两类,即自然灾害与人为因素引起的事件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冲突和灾难。公共危机有以下几项特点:第一,突发性,在短时间内出其不意地发生;第二,危害性,直接造成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社会发展;第三,不确定性,公共危机的发生并不是常态,且处于动态发展过程;第四,紧迫性,在公共危机发生时,政府需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如果延迟,将会造成严重损失;第五,双从性的结果,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不仅会给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还会增加不安定因素。在此过程中,逐步建立相应的体制,将有利于完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在我国,普遍将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看作在特定情况下,运用信息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及手段,收集、分析、组织公共危机信息,为危机管理提供解决方案的过程。实行危机信息管理,必须在全过程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处理并利用好取得的信息,以提高危机管理效率与决策的准确性。危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为社会公共管理部门提供准确、快速、经过科学分析的信息。因此,公共危机信息管理在社会和谐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危机信息管理要以信息管理支持危机管理为基本原则,从中可以看出,危机信息管理开始从危机管理与信息管理中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并逐步成为危机管理核心。

2加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的措施

目前,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还存在较多不足,如缺乏信息预警机制,政府信息法制建设落后等。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政府公共危机信息管理。

2.1完善信息预警机制

当前,我国各级信息机构危机信息监测、信息收集能力与预警能力相对而言较为薄弱。这主要是因为危机信息监测、预警与收集工作制度不完善,信息监测技术和方法相对落后。针对此种情况,需要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首先,要建立激励机制。激励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强化政府部门服务人民的意识;其次,开发新技术和信息预警方法;最后,提高信息人员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完善信息预警机制,有利于在危机信息处理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关注危机信息源头,做好调查与访问工作。

2.2扩大政府信息公开途径

政府是危机信息管理的主体,要加强危机信息管理,应当扩大信息公开途径。首先,在应用传统形式基础上,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把传统公开方式与现代化技术手段,如互联网、电子邮件等相结合,保证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其次,建立健全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部门要逐步建立新闻发言人与相关部门和地区的责任问责制度。如果新闻发言人在发言时公布不准确的信息,或故意隐瞒真实信息,相关部门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以保障信息公开透明化。最后,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从目前发展形势来看,第三部门对政府部门与社会的影响逐步扩大。因此,在公共危机信息管理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优势。

2.3建立健全国际化信息沟通与合作机制

在社会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中,国家化形式也发生改变。目前,任何一次大型公共危机都有可能演变为全球性灾难。在社会关系越来越紧密的过程中,各方依赖性进一步加大。因此,政府部门要以全球化眼光看待公共危机,与国际组织在危机信息管理方面进行扩展合作。在危机管理过程中,积极争取国际性与区域性组织在人员、>教育与资金方面的支持,加强与国际组织间的沟通,通过协商建立合作机制。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基层疾控中心要在明确基本职责基础上,全面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准备工作,完善应急预案体系,不断加强公共卫生应急处置队伍建设,以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2]。

1.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首先要树立常备不懈、有备无患的思想,在人员组织和物资设备等方面做好准备,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和不同类型卫生应急事件处理程序[3]。一旦发生疫情、中毒事故或重大伤害事故,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使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2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是决定应急能力的首要因素,也是卫生应急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应急队伍反映了决策层次、技术能力、人才质量和建设水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证[4]。作为基层疾控中心,应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疾控南部分中心立足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组织体系,组建卫生应急队伍,不断优化应急管理,强化队伍培训演练工作,充实卫生应急装备,在区卫计委的指挥下,在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1.2.1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成立由疾控中心主任和书记为组长、中心副主任为副组长、各科所长为成员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指挥、协调、调动相应人员做好应急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应急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心办公室。1.2.2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小分队为确保各项应急措施得到落实,中心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同时组织建立了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0名专业人员组成的3支应急处理小分队,随时待命处理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2.3应急物资储备及车辆等管理工作分工明确应急小分队成员及相关人员配备手机等通讯器材,确保通讯畅通;一般应急物资的采购与车辆使用管理由中心后勤科负责,车辆保持良好状态,满足疫情处理需要[5]。微生物和理化检验中心负责应急事件检测工作中重要物资(如试剂、培养基、标准菌株、标准物质等)的申购、验收、保管、使用及报废管理。疾控所负责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理箱的准备及物品更新,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食环所负责食物中毒、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防护用品、快速检测箱、应急处理箱等的准备与更新,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职放所负责职业中毒及放射污染事故应急处理,所需的防护用品、快速检测箱、应急处理箱等的准备与更新,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所负责消毒药械满足处理疫情需要。1.2.4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为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质量和社会综合服务能力,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必须开展业务培训和技术练兵活动。本着“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理念,在做好全员培训基础上,首先,要积极选派出应急队伍中的骨干力量参加上级应急工作培训,并组织好应急人员的二级培训;其次,邀请专家讲授突发事件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第三,结合甲型流感、埃博拉出血热、中东呼吸综合征和“02”等重点传染病防控,以及大型活动卫生防病实际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突发事件典型案例进行讨论;第四,结合防病形势和专业工作实际,组织相关业务人员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模拟演练,每年至少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1~2次,防控理论培训10~15次。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培训和演练,可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能够快速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卫生防病基础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进而为基层疾控机构处置突发事件积累工作经验。1.2.5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保障机制按照中心预案要求,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小分队,配备了相应的设备和器材,能够在第一时间承担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为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应急队伍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对在应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提高了应急队伍工作的积极性。1.2.6提高应急队伍装备水平政府部门能够对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及日常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足额发放,应急小分队严格按照装备目录要求装备到位,提高了应急处置能力。只有不断的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才能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保障有力的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才能满足辖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工作需要。1.2.7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长效机制中心设立3个应急物资储存库,根据需要及时完善添加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包括疫苗、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器材和试剂、传染源隔离、消毒和防护用品及应急设施等,分类存放,并建立了应急物资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确保发生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及时应对,有效处置。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

2.1接报

首先做好疫情接报。对外公布疫情报告电话,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制度,落实24h值班和应急职守工作。接报时,值班人员根据报告的不同来源和报告种类,详细核实并登记两个方面情况:一方面是事件本身情况,即事件的基本情况,包括事件名称、事件类别和性质、发生时间、地点和波及范围、发病人数、主要临床症状、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措施;另一方面是报告者情况,包括报告单位名称、报告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报告的时间地点等[6];由疫情值班人员按照专业分工报告中心主管主任或主任;经主管主任或主任同意,按接报时登记核实的内容及时报告区卫计委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2做好赴现场出发前准备

值班人员通知小分队人员,包括流调、检验、消毒专业人员和司机到位;查看疫情处理物品是否齐备;主管主任或主任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召集其他相关人员到现场共同处理。组织清点人数和装备后,争取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迅速开展流行病学、卫生学调查。流调过程中,做好流调人员个人防护,针对事件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程序,尽可能全面收集与事件相关的资料,尽快分析判断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为现场科学处置和做出最终结论提供依据。做好进程报告现场工作情况要及时向上级报告,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控制措施等内容。样品采集及检测对现场需要调查取证采样检验的,要尽快采集样品和标本,用快速检验方法进行初步检验,同时将备份送到指定实验室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及时与现场沟通,指导现场处置。撰写调查报告初次调查结束后,疫情处理人员要及时对突发事件的经过和处置情况进行初步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防范措施、改进意见及处置建议,汇集各方资料,撰写初次调查报告。根据疫情的性质在不同处理阶段撰写不同类型的调查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束后1周内,配合应急指挥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和处置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并提出今后类似事件防范和处置建议。

3实际处理案例效果

一起“7•21”暴雨东花市南里社区洪涝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理。2012年7月21,北京市遭受了60年来最雨的袭击,受暴雨影响,东城区东花市南里社区13号,15号楼地下室严重积水,二次供水水箱也被积水浸泡,该社区广大居民断水断电,波及1700余户居民。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机制,按照上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程序,迅速开展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现场防病咨询、参与政府信息和居民安抚等工作。在区卫计委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出色完成了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得到了居民的认可和政府相关部门的表扬。多年的类似工作实践证明,该中心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合法、有效、顺应民意,收到了良好效果。

4存在问题及努力方向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4

关键词:帷幕灌浆施工冬季岩石渗漏

1、概述

富地营子水库坝址距西沟水库尾约9km是公别拉河上的西沟水库上游的一个阶梯水库。工程所在区域地处高纬度,属寒冬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从10月末至次年4月下旬为封冻期,封冻天数达160天左右,最大冻深1.8m,最大冻土厚度可达2.57m,设计库容为965×105m3,拦河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属三级建筑物。大坝长度1305m,最大坝高27.0m,帷幕灌浆总工程量为6882.5m。

2、坝基工程地质特性

左岸主要岩性为花岗岩;河床及右岸为辉石橄榄岩与辉石安山岩。较大断层破碎带有:分布于左岸溢洪道闸基附近的F1,F3断层,其中,F1断层破碎带宽10m左右,主要由1~3cm的碎块,糜棱岩夹灰绿色碎石组成。该断层破碎带风化较深。F3断层,宽11m,分布于左岸坝头。由鳞片壮碎屑夹碎块和断层泥组成。

河床右岸坝基断层破碎带分布较多,较大的断层有F4、,F5,F2等。其中,F4断层分布于右岸坝肩引水洞附近,破碎带宽度达10m左右,主要由长状构造岩和碎裂岩组成。F5断层宽2~3m,由片状碎裂岩夹碎屑组成。F2断层破碎带宽13~15m,为坝址区最大的断层破碎带。由灰白色断层泥、麋棱岩和碎块岩组成。

3、帷幕灌浆的设计

3.1帷幕灌浆形成、孔距和孔深

主帷幕采用单排、直线悬挂式布置,基本孔距为2.0m,在断层破碎带处则于主帷幕中心线的上游侧增加一排加强帷幕,并在主帷幕中心线的下游侧设一排固结灌浆孔,其基本孔距为2.0m。同时在断层破碎带部位宜先进行加强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然后再进行主帷幕灌浆。

主帷幕灌浆孔深,据上述坝基地质条件,河床及右岸断层破碎带分布较多,岩石节理发育,完整性较差,尤其右岸坝肩和引水管附近地段岩石破碎严重。故河床和右岸坝头部位主帷幕和加强帷幕灌浆孔深度,一般为基岩面下10m;右岸坝肩处岩石节理发育,风化较深,其灌浆深度至基岩面下15m;河床左岸坝基帷幕灌浆孔深度一般为基岩面以下6.0m左右。

3.2、钻灌顺序及灌浆方法

帷幕灌浆施工顺序采用分序钻灌逐渐加密的原则,主帷幕灌浆的施工采用分三序钻灌。即Ⅰ序孔孔距8.0m、Ⅱ序孔孔距为4.0m、Ⅲ序孔孔距为2.0m;至于加强帷幕灌浆和固结灌浆孔施工则分二序钻灌。即Ⅰ序孔孔距为4.0m、Ⅱ序孔孔距为2.0m。

帷幕灌浆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分段循环灌浆的方法施工。在地质条件较好的坝段,亦可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方法。具体由施工监理工程师与地质工程师确定。

3.3、帷幕灌浆段长度与灌浆压力

灌浆的段长与灌浆压力,不同的序别和段次,灌浆段长和灌浆压力有所区别,各段次段长的压力见表1

4、帷幕灌浆的施工

4.1、冬季帷幕灌浆保温措施

河床段是冬季施工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在灌浆工作面搭设保温大棚,棚内生火保温,提高灌区内的温度。

4.1.1棚内保温

1)第一段:消除浮冰段段长30米,用五彩布将仓号分隔成2个15米,每15米段先架设5个保温柴炉将清除段保温,保温棚内温度在0℃以上,将砼表面的浮冰、草袋、塑料布掀除干净,为施工作好准备。

2)第二段:施工段段长30米,采用10个柴炉取暖,保证棚内温度在5℃以上,灌浆设备周围加设4个保温煤炉。

3)第三段:养护段对已完成灌浆工程的最后几个孔口进行养护保温,灌浆口用塑料布及草袋分层覆盖,外设保温煤炉,养护2天。

4.1.2、机械保养:

1)、钻机:除在棚内保温外,当钻机停钻、检修时,另设两个1000W碘钨灯,对钻机机油底壳、操作手柄分别直射加温,保证机械正常使用。

2)、灌浆机械:将煤炉集中在灌浆机械周围,以保证其周围温度,灌浆结束后对灌浆泵拆除放水。

4.1.3、材料加热

1)、水泥:提前将525#水泥运入仓号中,靠近灌浆设备及火炉附近。

2)、水:采用水箱内设6个2000W电棒加热,使其温度一直控制在10~40℃之间,保证灌浆用水温度。

4.2、钻机

采用DK—300型油压钻机,φ59~φ75mm金钢石钻头造孔,钻孔必须保证铅直,其孔位偏差、主帷幕孔不超过10厘米,加强帷幕孔及固结孔不超过15厘米。钻孔的终孔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内残留岩石和沉淀物不应超过20厘米。

帷幕孔钻进时,对孔内的各种情况,均应该详细记载,作为分析钻孔情况的依据。若发现集中漏水,应立即停止钻,待查明渗水部位及原因并经处理后再进行钻进。钻孔结束待灌、灌浆结束待加深时,孔口均应采取妥善措施加以保护。

4.3孔壁冲洗及简易压水试验。

对灌浆孔在灌浆前应进行钻孔冲洗和裂隙冲洗,以提高灌浆效果。成孔后采用导管通入压力水流从孔底向孔外冲洗的方法冲洗孔壁,冲洗至回水清净。并延续10min为止。冲洗压力采用通段灌浆压力的70%~80%。但不超过1MPa,冲孔后采用单点法进行压水试验。

4.4灌浆

4.4.1灌浆材料

灌浆所采用的水泥为5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细度要求通过80um方孔筛的筛余量不大于5%(重量计)。水泥应保持新鲜,受潮结块者不得使用。水泥在使用前要经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必须注意不得在同一灌浆段中使用不同厂家或不同标号的水泥。

4.4.2、制浆方法:

因帷幕灌浆采用分段分序的施工特点,故采用分散制浆法,由各灌浆机组配备一套400L的制浆设备,灌浆时各机组自行制浆。水泥浆制备后尽快使用,四小时后的剩余浆,废弃。

4.4.3、灌浆方法

采用孔口封闭自上而下循环灌浆方法进行灌注,以6分焊管为射浆管,射浆管下至距孔底0.5m处,此法可以使各段重复灌浆,对提高灌浆质量有利。

4.4.4、灌浆压力的控制

灌浆开始后,在保证有回浆的前提下,尽快升至设计灌浆压力。其整个过程均在设计压力下完成,灌浆过程均有专人看守压力表,并有专人掌握制浆情况。

4.4.5、浆液浓度的选用与变换

按《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本工程灌浆浓度为6个比级,即水灰比为5:1、3:1、2:1、1:1、0.8:1、0.5:1。变换灌浆浓度的原则是,各段的初始灌浆浓度均为5:1。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而灌入量均匀减少时,或灌入量不变而灌浆压力均匀生高时不得改变浆液浓度,当某一级浆液浓度、浆液灌入量累计达400L,但浆液压力和浆入量均无改变或改变不显著时,则应提高一级浆液浓度;当出现灌浆中断或提高一级浓度后灌浆量突减,则注意降低一级浆液浓度。

4.4.6、灌浆结束封孔

灌浆结束标准有两个,当满足其中一个即可结束灌浆。灌浆段灌入量小于或等于1L,且在设计压力下继续60分钟;灌浆过程中,如回浆浓度,降低一级浓度灌注,回浆浓度应变浓,即可结束灌浆。封孔采用纯压力式,即以压力为1~1.2Mpa灌入水灰比为0.5:1的浓度封堵,屏浆后120分钟结束;等沉淀后再投水泥球,捣实。

4.4.7、灌浆中事故处理

灌浆发生冒浆时,视具体情况采用封堵或降低压力的方法处理;机械故障致使灌浆中断时间超过30min,应重新扫孔、冲孔后灌浆。对于灌浆由于事故原因孔深不够者,可视具体情况在原孔位附近补打或用检查孔方式加以解决。

5、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5.1、地质构造的不良综合对帷幕效果的影响:

坝区的构造线主要为NE及NW向与坝线呈斜交,灌浆时浆液的扩散主要沿构造方向扩散,而沿坝轴线方向影响较小,为此,在单排孔的

情况下,因达不到要求的扩散半径而造成帷幕效果不好。

因受地质条件的影响,构造发育岩石破碎钻孔时常发生严重塌孔,而且数量较大,采用根管钻进、水泥加速凝剂封孔后重新开孔。有较大断层破碎带,分段灌浆、灌浆塞卡不住,经监理工程师同意采用综合灌浆。

5.2、吸水不吸浆

坝区岩石属于基性的辉石橄榄岩,此种岩石比重大,强度高,性脆,受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形成的构造破碎带宽度较大,一受挤压岩石多呈糜棱岩化,灰禄色由高苓土岩石碎屑(1~3mm)及破碎岩块组成,这种糜棱岩石灌浆中常吸水不吸浆,灌浆效果极差,灌浆时回浆浓度现象经常发生,另在完整岩石中灌浆后钻孔仍有承压水反出也说明这一点。

5.3、裂隙承压水对灌浆质量的影响

在灌浆中发现河床段,普通存在裂隙承压水,经几次简易测试水头2.0m左右(相当于河水位流量100~200mL/g)。由于裂隙承压水的顶托,灌入的水泥浆易被推出,所以灌浆后的封孔就尤为重要。

5.4、地下水的温度对灌浆质量的影响

这次河床段的灌浆工作正是严冬的情况下施工的,气温在-10℃~-25℃之间,实测的地下水温1~1.5℃,为此水泥浆液在地层中凝固的时间较长,由于裂隙压力的流动,甚至可能会造成水泥浆的失败。这可能是由于水温及地下水流动所造成的。

5.5、吸浆量特别大

灌浆时无压力耗浆量特别大,施工时采用0.5:1的浓浆进行间隙灌浆,同时注入1~3%的速凝剂进行速凝,反复数次。

6、帷幕灌浆质量与效果评价

检查帷幕灌浆质量与效果的标准,根《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SL62-94)和《富地营子水库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坝与溢洪道基础帷幕灌浆施工技术要求》规定,经帷幕灌浆后,坝基帷幕检查孔岩石在压力为0.4Mpa作用下,当压力试验透水率≤10Lu,即视为合格;另外可以从序次单位耗灰量随序次增加而递减的规律来衡量。

6.1、灌浆前后坝基岩石透水率比较

帷幕灌浆前据Ⅰ序孔的200多段压水试验成果表明沥青混凝土心墙堆石体基础强风化岩石的透水率普遍偏大,>10Lu以上者达90多段,其中主要沿强风化岩顶部与心墙基础混凝土盖板结合部位分布,即沿接触带渗漏,其透水率多为15Lu~20Lu,最大达216.4Lu。其余坝基强风岩石透水率为5.0Lu~15Lu,最大达31.9Lu。河床地段一般为6.0Lu~20Lu,最大达39Lu。右岸一般10Lu~25Lu,最大达100Lu。

经帷幕灌浆后,据近70个检查孔170余段压水试验结果,≥10Lu者,仅占10%左右,为保证工程质量,进行补充灌浆,补充灌浆后,压水试验检查全部合格。

6.2、各序次孔单位耗灰量及耗灰比

对各段单位耗灰量按序次统计结果表明,岩石比较完整地段,各序次孔单位耗灰比下降不显著;岩石完整性较差的地段,各序次孔的单位耗灰量及耗灰比下降比较明显。

7、结论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5

第一,在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工程中,机电设备维护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现代化公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通过有效的规模发展,才能不断满足汽车数量增多带来的需求。如果能够有效保证高速公路的良好交通环境,使其运营得到有效保证,就应该充分重视机电管理工作。所以,应该特别重视机电系统设施的维护和维修工作。第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由于大量地使用了精密电子元器件,其整体技术含量较高,同时还存在使用寿命有限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另外,不同的高速公路之间存在环境差异性,所以,不应该忽视设备的运行环境,其中包括人为维护以及自然环境方面的内容,在进行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维护过程中,应该保证机电系统效能的充分发挥。

二、高速公路机电设备维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根据本人的工作经验,高速公路机电维护维修工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第一,存在赶工期和评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首先,对高速公路的交竣工验收来说,路面工程是运营管理单位的重点工作内容,所以,考虑到土建工程的进度,机电设备施工工期普遍比较短,这样就会出现赶工期的问题,造成了对后期运营工作的不良影响,给后续维护带来麻烦。公路养护方面,主要项目是路面的养护,并没有把机电工程作为重点,这样容易忽视机电工程的维护和保养,对于非关键的机电设备问题多是采用能拖就拖的态度。其次,施工过程中,有的时候特别注重工程质量问题,有的时候又特别注重后期如何有效合理分配养护资源,缺少统一的标准,所以应该建立有效的工程整体评价体系。第二,高速公路企业普遍的传统管理体制,不利于当代高速公路的运营发展。这是由于高速公特定的历史原因、系统技术、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现行分散的运作模式,是各个分公司通过各自的设备维护管理体制进行,其架构体系则是包括分公司的现场维护以及区域的技术支撑层面,可以看出,在初期的高速公路运营阶段,能够有效开展业务,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这种运营架构就不能够满足系统设备运行时间延长的需求,随着机电工程缺陷责任期和相关设备保修期的到期,需要更为专业和更多的人力资源进行维护,这就出现了人员闲置、成本增加、整体效率下降的问题,值得关注。第三,存在不重视高速公路机电安全问题。有些管理人员简单地认为,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不会造成人员伤害,或者在施工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将导致施工设计考虑不全面造成施工建设的安全隐患,这样都成为机电系统运行安全的潜在问题。

三、解决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养护工作的措施

第一,积极开展相关高速公路机电维护方面的信息共享,保证技术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尽量降低运行成本。同时,应该结合高速公路机电维护部门的长期战略目标计划,充分利用好技术资源优势,管理好相对集中的隧道机电系统,应该努力创新,发展能够适应当前的自主维护模式,满足整体运营要求,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明确人员职责划分,不断优化相应的运作流程,积极推行信息化管理工作,可以有针对性地积极筹建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信息化管理队伍,充分发挥现场维护以及区域管理的技术力量,保证能够无区域化的技术共享。第二,应该把专业化的养护管理应用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中,及时有效排除故障,这样能有效预防机电系统故障,能保证系统较长时间的稳定运行,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有效地借助专业公司的技术能力和资源。第三,有效实施养护系统评价标准。通过整体性的评价体系,能够满足其中单个评价指标的要求,使得相关项目达到要求,能够进行科学合理的反馈,能便于相关部门和人员所接收。在设立养护系统评价标准过程中,应该注意2方面的内容:(1)进行有效评价的对象是在正常应用中的高速公路机电系统。一定要从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功能出发,明确评价目标,包括高速公路的安全性能、运行效率、经济效率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通过合理有效的体系构建,能够针对机电工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和探讨,并且有针对性地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有效提高机电设备的使用率。能有效评价设备的缺陷条件、在用状态以及功能影响,发现并积极解决问题;(2)有效的评价一定要考虑到社会环境影响、技术评价以及社会经济评级3方面的体系结构。第四,公路运营企业自有维修队伍的建设应该进一步加强。首先,应该保证运营企业自身具有维修队伍,并能在机电设备的建设期、验收期进行有效的跟进,要求相关的技术人员、工程师能有效掌握机电系统的施工线路、防雷设置等基础问题,能掌握图纸中涉及到各个部分内容,这样有利于后期维护工作。对于验收期来说,应该严格根据图纸、合同以及设备合格证等,进行验收,应该切实掌握必要的系统构架以及设备功能和特点;在设备保修期以及系统缺陷责任期中,应该向相关的技术人员虚心请教,并能做好工作笔记,针对特定的问题进行分析,提高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相关的维修队伍应该熟悉整个施工过程。其次,在进行具体的机电维护工作中,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够较为准确分析出现的问题,保障有效进行设备的维修工作。第五,应该进一步加强机电设备的更新改造。应该积极采用操作方便、安全性高、技术先进的新型设备,积极推进设备改造,有效地通过局部改进来保证更高的性能。第六,应该进一步强化设备维护检修制度,在设备使用书的基础上,落实好维护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应该建立设备运行档案,有效参考零部件使用寿命来制定相关的检修制度,这样能够把设备故障控制在萌芽阶段。考虑到机电设备检修具有一定特殊性,应该充分重视相应的计划检修和现场检修环节。针对计划检修来说,主要是一种预防性的检修过程,能够有效保证设备性能完好;对于现场检修来说,主要是靠值班人员发现的问题而进行检修,属于被动的检修。可以看出,充分重视检修规划是管理工作的重点。

四、结语

危机公关论文范文6

观之中国新闻媒体,危机也如影随形。然而,面对危机,中国新闻媒体的危机公关既缺乏应有的意识,也缺乏必要的策略。下面兹举两例加以说明:

案例一:2007年北京电视台纸馅包子事件。

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震动,新闻界的整体形象受损。事件中,北京电视台的危机公关实际上存在诸多瑕疵,具体表现有三:

第一,在危机的爆发期,道歉是核心。北京电视台以新闻通报的形式向社会公众道歉,并同时对造假者訾某的身份认定是“临时人员”,这难免给人以推脱责任之嫌。第二,在危机的处理期,问责是核心。造假者訾某被判刑后,北京电视台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并且从网站上拿掉了訾某所做的所有节目,但没有甄别核实这些节目是否有问题。第三,危机的后期是形象修复期。问责之后再无下文,谁来监督监督者的疑问没有消除。北京电视台停播了这一以打假为宗旨的栏目,其目的是希望人们淡忘危机,进而修复形象。不过,这一目的恐怕很难达到。

案例二:中央电视台新大楼配楼失火事件。

有评论一语道破这场危机的核心――“火灾不仅仅是一场大火,它烧掉的是人们对央视这一公众品牌的认可。火灾吞噬的不仅是生命和财产,更是人们对央视的期待和信心。”②当然,央视火灾还有很多调查、总结的空间,然而,央视的危机公关表现却值得反思:

首先,没有对事件的主动报道意识。火灾发生当晚,央视仅在最后的新闻栏目中提到了火灾。当各门户网站和许多普通目击者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一切的时候,擅长现场报道和现场直播的央视记者们的缺席,难免使公众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反差。尤其是汶川大地震之后,央视新闻频道曾经提出要把直播的话筒放到世界每一个重大事件的现场,可是面对近在咫尺的重要现场,央视却视而不见。其次,道歉与问责的失策。央视的道歉选在大火之后的第二天下午进行,有网民评论“道歉只有两个时间最妥,一是元宵晚会当天,二是所有的善后工作都做好后”。③央视的道歉还透露出问责的信息,点明了肇事者是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这样的问责,同样招来“央视火灾问责岂能如此疲软”的质疑。

新闻媒体危机大体表现出两种类型:公信力危机和运营危机。

公信力危机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不作为或作为不力。国内公共危机事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新闻媒体在其中的表现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如2003年的SARS、2005年的河南煤矿透水事件、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等,新闻媒体在事件发生之初,都采取了隐瞒不报的态度。媒体集体失语,未能很好地履行社会望者的职责。另一方面是不真实新闻报道之危机。新世纪以来,《新闻记者》杂志历时八年,年年推出十大假新闻事件。每年一次的盘点,使得一些著名媒体也未能幸免。不真实新闻报道往往直接导致公众对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质疑。

媒体运营危机的表现形式大体有两类:一是在管理与运营重大事件中的失常与失策,典型事件如中央电视台新大楼配楼失火。二是行业竞争中,引发的有影响的事件。

导致上述危机的根源有两方面:

第一,不成熟的媒体市场体系,难以强化媒体危机公关的意识。媒体组织形象与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是媒体公关与危机公关的出发点。改革开放30年的新闻体制改革,使媒体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然而,媒体市场的主体是国有媒体,民营、外资媒介产品制作企业只能算作是媒体市场的点缀。媒体市场的竞争充其量是国有媒体利益分配关系的微观调整,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市场格局,绝大多数时候也不会触及媒体生存这个根本性问题。因此,当媒体遭遇组织形象受损,公信力、影响力减弱等危机时,缺乏主动进行危机公关的意识就不难理解了。

第二,媒体公共性建构的不足,难以提升媒体危机公关的意识。媒体的公共性建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媒体公共领域地位与作用的发挥问题;二是公众利益的保障问题。当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与媒体公关放到一起时,其实质就是媒体自身价值取向与社会群体利益如何达到“双赢”。现实的疑问是:媒体是否明确与坚持了社会公器的地位与角色,积极地成为公众信息交流的平台;媒体是否理性与负责任地传递现实的声音,公众舆论能够在其中形成……当这些疑问不能给予良好的答复时,媒体的公共性建构显然不足。例如,我国的新闻媒体长期习惯于宣传思维,其权威与正确不容置疑。这一点,恰恰与以对话为基础的公关“元理由”相悖。④因此,正如前文所述,当危机发生之时,由于媒体的位置没有摆正,使得他们本能地回避,而非平等交流与沟通。

中国的新闻媒体生态环境的压力与挑战不足,媒体公关的战略与管理、策略与技巧、职能与流程、方式与手段,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其他社会组织面临危机之时,媒体往往能充当“消防员”的角色,而当媒体面对自身的危机之时,由于主动意识的缺乏,必然表现出不愿、不为与不能。

鉴于以往中国新闻媒体在危机发生之后的公关意识与策略的双重缺失,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媒体危机公关的关键策略:

第一,信息公开、实事求是,建立媒体危机公关的基础。作为新闻媒体,天然地具有传播的优势。媒体在危机面前采取“沉默是金”或“低调处理”等做法当属不明智。一方面,危机发生以后,其竞争对手或基于竞争的需要,或基于媒体追逐“坏事”的天性,会以适当的方式将危机曝光;另一方面,互联网络兴起后,公民报道者逐渐成长起来,使得网络在技术与观念上具有了颠覆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种情形使得媒体自身也会遭遇“媒体暴力”,如扭曲报道、误导公众。因此,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真实报道,不仅是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强调的媒体第一职责,同样是媒体应对自身危机的关键。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媒体才有可能澄清问题、引导舆论,同时以诚实守信、勇担责任的形象赢得公众。

第二,道歉先行、问责果断,表明媒体危机公关的诚意。前文所述案例,已可见道歉与问责在危机应对中的重要性。又如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办公厅印发文件,通报了6家报纸刊载严重失实报道的处理情况。新闻出版总署责令这些报纸公开道歉,要求有关报社规范新闻采访活动,杜绝虚假新闻,并依法对这些报社作出相应的处罚。从时间跨度上看,这份文件集中处理了2008年9月以来的问题;从事件处理的过程来看,媒体是被动的接受对象。道歉先行、问责果断,方能表明媒体在危机公关中的主体地位。

第三,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展现媒体危机公关的技巧。中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逐步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其意义在于加强了政府与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和理解,提升了工作效率与政府执政形象。这一做法值得媒体借鉴。社会组织、公众、传播媒介,构成了公共关系的三大要素。媒体危机公关中,媒体作为社会组织是主体,公众是客体,媒体本身与其他媒体共同构成了传播媒介。在媒体危机中,媒体不仅要主动借助自己的媒体平台信息,还必须要面对来自公众、来自其他媒体的质询,一位新闻发言人无疑可以在恰当的时候完成这一沟通任务,从而避免媒体自说自话。

第四,转危为安、形象修复与重塑是媒体危机公关的目的。媒体危机公关,最根本的在于如何使媒体转危为安。央视配楼大火,注定会是一场焦点事件,是央视面临的一场严峻的考验。正如有评论所言,如果央视能大胆地直面现实,把“后院起火”当做“独家新闻”抢在第一时间播报,⑤不仅是遵守了新闻职业操守,更重要的是能赢得公众与同行的尊重,避免接下来更为严重的形象受损。原本可以转危为安的选择,可以由“负面新闻”派生“正面新闻”的可能,可以因势利导地展现央视国家级大台的风范与气度,结果却未能抓住。而形象修复与重塑,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媒体在新闻实践中持之以恒地努力。[本文为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辽宁新闻媒体公共危机应对机制研究》(L08BXW004)的阶段性成果;辽宁社科联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大众媒介与社会纠纷的解决问题研究》(2009lslktshx―09)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孟建:《危机公关:融入中国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国际新闻界》,2008(6)。

②林萧:《冷静看待央视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