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范文1
一、管理会计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一定变化,要想保证单位稳健运营必须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同时在财务会计基础之上增加管理会计。管理会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视为是一个分析系统,管理会计在发挥作用时必须要有内部控制机制的支持,如果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缺陷,一些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就会受到一定影响,误导管理会计工作进度。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构建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管理会计的应用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并不是只被应用在单位内部控制的某一环节,而是被应用于内部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管理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间接起到提高单位内部控制机制合理性的作用,为单位稳健运营提供一定保证。现阶段我国很多地区的行政事业单位都引入了管理会计并不断建立健全自身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在引入初期必须在内部控制制度层面进行协调,将管理会计理念、方法和手段与内部控制体系相协调,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落实到实践层面,进而构建全面、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这样不仅有助于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目标,而且还能够为单位做出正确的运营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二、管理会计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几个关键点
(一)管理会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应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单位根据预算情况合理分配、控制、考核内部各个部门的资源,进而完成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管理会计应用于单位内部预算管理中,不仅能够帮助单位更加合理地规划和控制资源,而且还能够根据单位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决策,切实解决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形成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有效流程控制,在提高预算约束力的同时,提高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管理会计在责任落实上的应用
责任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责任会计指的是以各责任中心为主体,谨遵权、责、利相统一的原则,对信息进行系统处理以责任控制责任考核为主要内容,进而形成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责任会计被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以各处室为责任中心,根据给予这些处室的权利对其进行责任考核。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和防范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的发生,促进单位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
(三)管理会计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应用
一个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风险防控,有效防控风险可以为单位长久稳健运营提供一定保障。管理会计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事业单位对管理风险的关注度,使单位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一些已经发生的及潜在的风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调整自身运营方式来控制风险,降低损失。
三、管理会计应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财税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对此,各地区行政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引入管理会计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体系。但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涉及层面较为复杂,领域广泛,人员众多,管理会计的妥善应用存在一定难度。
(一)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要想被妥善应用,人的因素非常重要,如果单位人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僵化,思维观念守旧,那么管理会计的作用很难被发挥出来。虽然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模式和预算体制都发生了变化,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单位要钱办事、不求效益、不问责任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单位的一些项目在集体讨论时形式性过强,与管理会计控制、考核评价、决策等内容相悖。同时,一些人员仍然按照以往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不积极配合管理会计工作内容。这样一来,直接导致管理会计的作用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二)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有待完善和创新
虽然我国引入管理会计已经有30多年,但是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应用较多,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一定特殊性,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都不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积极引入管理会计来完善自身内部控制,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系统和实践操作方法,一些单位在运用管理会计过程中对于一些疑难问题难以妥善处理,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难以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三)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有待完善
近些年来,我国现代化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化处理数据信息能力逐渐增强。企事业单位都在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工作,工作效率明显得到提高。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这是因为管理会计在对单位重大事项进行预测、规划、决策过程中必须借助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如果信息数据缺失就会直接影响决策的准确性。但是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管理会计信息平台还有待完善,由于历史发展等原因在平台中存在着信息缺失的情况。同时,一些单位由于经费紧张、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等情况,内部管理会计平台的建设也是存在一定滞后性,这样也会间接影响管理会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四)管理会计预算评价指标有待完善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财政部等相关部门不断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旨在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实现预算管理科学化,确保财政资金的使用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很多规章制度中都是只对共性指标的规范性要求进行了明确,而没有对预算执行的效益、效果以及效率进行考核和明确。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标准,有的虽然制定了标准但是却偏离了实际,这些情况都不利于管理会计科学地进行预算绩效评价。
(五)管理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的数据,我国会计人员约为1600万人,其中由534万人在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会计相关工作,有人认为这部分会计人员只关心账表数字,不注重动态分析,只知请示汇报却不参与决策。虽然这种观点过于偏激但实际上确实存在一定会计人员知识结构滞后的情况,一些人员不主动接触和学习成本财务分析、财务预算等管理会计知识,即使让其担任相应职务也是形式大于实质,不能为单位提供有效信息,严重影响管理会计运用效果。同时,一些单位也对会计人员管理会计知识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不太关注,没有安排专业技术人员为其进行系统指导,间接阻碍了管理会计作用的发挥。
四、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管理会计作用的一些建议
本节从国家、单位以及个人三个层面,通过采取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方式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一)国家层面
第一,完善和创新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及操作方法。相关部门应当组织理论界、学术界、企业及行政事业单位的专家及突出管理人员,通过调研、考察等多样化方式并根据当前行政事业单位情况构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及操作指导。同时,相关部门还应当积极学习国外的一些管理会计理论知识,取其精华充分应用到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来,确保管理会计的作用能够得以充分发挥。第二,完善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平台。政府应当加大对平台建设的投入,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尽可能地将历年国内外以及各地区数据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归集、分类,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信息大平台和数据库,为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第三,相关部门应当在现有的预算绩效评价法律法规基础上进行明确,不仅要对共性指标的规范性要求进行明确,而且还要明确预算执行的效益、效果以及效率。此外,中央政府还应当采取一定措施督促各地方政府尽快出台符合其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个性标准,并对这些标准的合理性进行监督。
(二)单位层面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基础之上制定一套内部控制体系,以预算管理为主线,重大事项决策风险防控为重点,明确各个科室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能够落实到个人,确保管理会计工作顺利开展。第二,单位应当优化工作人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转变其传统观念,通过会议、活动、竞赛等多样化宣传方式使其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促进各科室积极配合管理会计工作内容。
(三)个人层面
单位应当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的选聘工作,不仅要注重学历方面,而且还要重视其实务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可以通过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出一些高素质人员担任管理会计相关职务;同时,单位还应当加强对管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定期组织相关知识培训,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了解和掌握最新理论知识和业务处理办法。此外,单位还可以采取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下实地指导的方式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相关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能够在谨遵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为单位未来稳健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抒,王钢旭.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与发展――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财会通讯,2012(10).
[2]刘海云,杨琰.基于管理会计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J].企业导报,2012(14).
[3]杨颖.浅议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应用[J].财会研究,2015(1).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水利工程单位 内部控制 缺失 发展 建议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特殊性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抗旱、防汛等工作,具体包括三部分,即水域管理、水源管理、工程管理。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单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长久以来为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管理机制和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开始逐渐重视采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内部管理工作的改进与完善。在其内部管理中,内部控制是其整个管理机制的重点。既能保证单位资金的安全与完整,又能促使单位经营活动健康运行。因此,加强与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内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论其性质,目前我国大多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都担负着一定的社会职责,享受国家拨付的一部分水利资金。但同时,财政补助资金并不能满足其发展,因此,水利工程单位还利用自身特有条件向市场提供一定的技术服务,通过“创收”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这种“双重”性质,决定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所执行的会计制度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收入、支出须纳入财政预算,并且遵循“以收定支,量入为出”。其内控机制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符合事业单位经营特点。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控机制的现状分析
前文已述,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在担负一定社会服务职责、享受国家拨付资金的同时,还利用自身特有条件通过向市场提供技术服务来弥补财政经费的不足。这种双重性质给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内部管理带来一定难度,其内控机制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亟待完善。
(一)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管理者的内控意识不足
无论是内控机制的建立,还是实际执行情况,都主要取决于单位管理者的态度。然而目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都并不具备充分的内控意识,也未能完全认识到内控机制的重要性与实施的必要性。由此造成内控机制的实际操作性与针对性不强,从而制约与影响了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管理的完善与健康运营。另外,目前很多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管理者由于内控意识的淡薄,将内控工作直接交由财务部门负责,错误的认为内部控制其实是一项财务管理工作。还有一些管理者对内控机制的作用有所误解,忽略了在内部管理中的自身职责,仅将内控机制视为众多管理手段中的一种,而未能从单位整体角度对其加以构建。
(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部审计缺位
如今,大部分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财务内审机制并不健全,制度制定的也不严格,甚至一些单位用企业会计制度来代替单位的内控制度,这很难满足现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需要。比如某些水利工程单位规定了防汛费、水利基金等专项费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而对其真实的使用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和管理,这使得专项资金的运用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资金安全得不到切实的保障。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缺陷,建立和完善适合自身单位的内部审计制度,并成立独立性较强的审计小组,以完善自身的控制监督机制。
(三)制度过于“形式化”,缺少执行力度
在过去几年里,国家财政部对各级预算执行单位的年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这其中就包含对于制度建立的检查。虽然在表面上看各单位的规章制度都比较健全,但实际落实到实际操作中就凸显出执行力不足的缺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缺陷。制度建立只是“形式主义”,但实际的内控管理则流于表面,疏于执行。比如有的预算费用在报销时,经办人常常先绕过财务审核找公司领导签字,实际报销时才找到财务进行核对,这就等于架空了财务审核的作用,使内控管理流于形式。
三、完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控机制的关键性措施
(一)加强管理者的内控意识
管理者内控意识不足,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内控机制不完善的首要原因。管理者内控意识的薄弱,不仅不利于内控机制执行效果的充分发挥,也不利于单位的内部管理与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领导者应培养内控意识,积极参加培训活动,加强内部控制知识学习;还可以聘请外部人员到单位组织讲座,号召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积极参加学习讲座,提高对水利单位构建内控机制重要性的认识程度,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明确内控机制是单位整体性的管理机制,而非从属于内部财务管理。
(二)从制度层面对内控机制加以完善
无论何种机制,倘若不从制度层面予以规范,其执行力必将大打折扣。因此,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若要完善内控机制,还需结合我国目前水利行业的相关政策,从制度的角度加以规范。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三种,详见表4-1。
(三)加强内外部审计监督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审计缺位,尤其是内部监督亟待完善。在此,笔者分为外部、内部两个角度分别而述。
1、外部角度
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上级相关部门(审计、财政等)应加强对水管单位内控机制的定期审查,对内控机制的实施情况与执行效果适时引入外部力量,对其加以引导与监管。此外,水管单位还应在每一会计期末依法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等)对单位的内控机制执行状况进行审查,并出具《内部控制审核报告》,指出其中待完善之处。
2、内部角度
除了外部监管之外,水管单位还可在其内部从财务、人事、纪检、审计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内控审查小组,定期(每年年中、年末两个时点)与不定期(年中抽查,可以随机按季度、月度)对水管单位的内控机制以及各下属单位的管控情况进行审查,分析内控执行效果,及时发现其中的不完善之处,并写出《内控机制自我评价报告》,交至单位管理层。然后由管理层根据报告内容,对内控机制执行不力的人员与部门进行问责,或提出限期整改通知,以保证内部审查监督落于实处。此外,水管单位在其内部还可以将内控评价指标纳入“考评机制”,以内控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部门或人员工作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此保证内控机制被有效执行。
(四)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
在实际中,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涉及部门与人员众多。水利工程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参与建设人数,都普遍较多。因此,面对如此众多的人数与高额资金,水管单位在内控机制的完善中,应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通过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利用不同的岗位设置,形成相互制约与牵制的状态。其中,不相容职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工程款支付与项目实施;预算的编制与审批;竣工决算与审计等。同时,水管单位还应对具体建设项目实施严格的授权审批,明确授权责任人、授权方式、授权权限、授权程序,并对每一事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在岗位责任制中,人员的最终定岗,主要需考虑上岗人员是否具备实际工作能力、专业胜任能力,对人事利害关系予以趋避。
四、总结
作为我国重要的事业单位,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关系着国计民生,并在长久以来为我国水利工程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现代管理机制和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水管单位不仅需要利用现代管理手段进行内部管理工作,更需要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机制,保持水管单位的可持续性发展。面对一系列内部控制问题,水管单位唯有严格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不断加强单位管理者的内控意识,从制度层面不断完善内控机制,加强内外部监督,落实人员岗位责任制,才能最终确保内控机制的执行力度与效果,各项工作也方能顺利实施。
参考文献:
[1]门红伟.会计控制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中的作用[J].当代经济,2012;14
[2]王晓平.策论财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0
[3]吴秋生,徐蕾.管理层观念与内部控制[J].商业研究,2011;5
[4]买买提明・木沙.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及局限性分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7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内部牵制制度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会计内部牵制制度指的是将会计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如果将不相容职务由同一个人来承担,则可能会发生舞弊或者是违规等行为,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是为了对经济互动的会计处理进行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对现金和物资的会计处理,必须要经过两个或以上的相关人员,以此来保证会计活动的有效性。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由于缺乏对内部牵制制度的重视而导致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才能建立起科学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并且充分运用内部牵制制度来促进其财务管理的不断完善。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在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更加无法正确认识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单位中都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大多是为了应付相关部门的检查,所以也只是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容易造成单位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权责不清的现象,相关的经济业务开支和费用等无法获得有效的控制,造成财务管理活动的混乱。
(二)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升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有的财务人员无法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要求,有一部分年纪相对较大的财务人员,他们的知识结构老化,而且无法运用现代化手段实施相关的工作。而有一部分人员则是由其他人员兼任,并没有接受系统的财务知识的学习,因此无法协助单位的领导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政府集中采购、集中支付制度下,缺乏对相关政策的深入了解,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出现各种错误,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另外,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有的财务人员无法有效的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工作,在核算效率方面较低,无法满足财务管理工作快速发展的趋势,而随着财务管理的专业化程度逐渐提升,显然这部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已经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三)缺乏对预算编制和执行的有效监管
无论是从国家政策方面还是从政府集中采购方面,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预算管理也随之成为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核心,但实际的工作中,在预算管理方面却十分薄弱。从预算编制的环节来说,科学的预算编制是实施财务管理的基础,对预算的有效执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一部分领导缺乏对预算编制重要性的认识,在预算编制的时间、方法等方面都缺乏正确的认识,导致预算编制的质量不高,往往由预算编制人员的主观意向决定预算的方向,这样容易造成很多重大的项目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支持,同时由于预算编制人员缺乏对单位经济运行活动全面的掌握,所以在预算编制时必然会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导致预算内容不全面、不规范,无法保证其他财务管理互动的有效执行。从预算的执行方面来说,有的单位缺乏必要的节约意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超支和浪费现象,利用公款吃喝、满足个人私利等现象大量存在,甚至由于对公款的非法占用而导致了单位无法保证正常额运转。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始终无法获得大幅度提升,因此,内部牵制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十分必要和必需的。
(四)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率不高
行政事业单位不会完全地市场化,经费有时出现相互挤占的情况,部门的预算也够标准规范,支出费用无定额、无计划,有些行政事业单位虽然有计划定额但只是一纸空文,使计划定额流于形式。对经费进行事后的核算,没有做好资金的前期预算工作,考核经费收入与支出还停留在表面上。这些行为都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使用率低。
二、建立健全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必要性
(一)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提供保障
财务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只有真实和准确的会计信息才能为一切经营活动的开展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评价标准,一般要求其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可比性、合法性,只有通过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的约束与控制,才能保证一切经济活动持续、稳定的运行,进而生成较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单位的领导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中,分工明确、权责清晰是保证其顺利开展的基本条件,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中的每个环节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必须要保证环环相扣,才能为经济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和基础,从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凭证,到入账,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才能够有效的保证会计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财产安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保证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如果不能严格的执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则容易造成财产被滥用,被盗窃等现象,在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容易滋生贪污、舞弊等违法行为,因此,必须要通过科学的内部牵制制度,实施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制度,来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如何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
(一)会计事务的基本牵制制度
在货币现金以及存货的管理与销售方面,主要涉及到的是收款与付款,这也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内容,也是最容易发生错误和舞弊的环节,所以,要加强对货币资金、存货的付款与收款的全面管理。对于资金的收支与记账的岗位需要相互分离,而且在进行资金的收支时,必须要具有严格的审批和授权手续,定期对现金进行盘点,保证账实相符。在进行收款时,要保证收据、发票、验收单据等相关的手续齐全,建立出纳、记账、审批、稽核、采购、验收、保管、销售、赊销岗位责任制。货币资金与专用印章不得一人兼管、经办人员与审批人员不得一人兼管、赊销与销售折扣、折让和注销坏账不得一人兼管等。
(二)促进会计委派制度的完善
当前,很多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这也是防止舞弊的一种有效手段,会计委派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的减少单位领导对会计人员和会计工作的干预,避免使用职权授意或者是强令会计人员篡改会计数据、做假账等,也能够有效的避免各种贪污、贿赂等行为。有的会计人员缺乏原则,或者迫于领导压力而无法正常履行自身的监督职能,所以实施会计委派制度能够很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在加强会计监督与约束作用的发挥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对货币资金进行统一管理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为了避免发生的现象,设立单位内部银行,这样便实现了对资金的统一管理,不仅能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能避免个别部门弄虚作假,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效率的全面提升。
四、结束语
总之,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从多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增强财务管理的效率,而会计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效率提升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会计内部牵制制度,并且对其进行充分利用,以此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湘,裴云峡.浅析改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工作效果的途径[J] 知识经济.2011(02)
[2]高丽达.试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监管的现状与改进策略[J].现代商业.2010(05)
[3]顾婷.探析我国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集中核算[J].现代商业.2010(08)
[4]于凤琴.谈企业会计内部牵制制度[J].经济师.2008(01)
[5]丁建华.内部牵制制度的建立与实施[J].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2003(03)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优化方案;深入研究;人机结合;创新
在当今企业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有了一定的普及和应用。由于会计电算化并不是完全的一个自动化过程,因此一定会与会计人员有相应的联系,而在这个联系的过程中,往往就是企业的一个管理盲点,最容易出问题。因此,如何将会计电算化的效率提升到最高,让会计电算化由会计人员很好地掌握与控制,达到高效率,高准确性的目的,成为本文讨论的重点。在讨论两者的结合之前,首先要了解会计电算化这种新型的管理手段,同时了解其中的一些不足,从而对之进行改善,达到优化的目的。
一、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实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计算机已经完全替代了手工记账,而这种会计工作手段的改变,也对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会计电算化更好地实行,建立健全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成为一个首要问题。
当计算机入驻会计工作环境之后,许多工作方式都需要改变。比如在以前,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记账,填写报表,对账本进行统计等;在有了会计电算化之后,会计人员只需要按时将相关凭证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自动完成记账、制作报表等工作。因此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重点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而会计人员在有了会计电算化的主要工作就是管理工作,他们要对系统安全,记账的凭证与审核等进行内部控制,这就需要制定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要保障企业资金的安全性,确保企业各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都需要重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而这种制度相对以前也更加复杂了。只有是这种制度得到优化,才能够更好地实行计算机的应用。
二、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前文我们讨论了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不同的大小企业中,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也已经开始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在改善内部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建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因此,下面就来讨论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对制度的建立不够重视,制度流于形式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应该与“企业内部”产生紧密的联系。因为不同的制度针对的是不同的企业,如果两个企业具有不同的管理方式,不同程度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却采用相同的内部管理制度,那么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而在实际工作中,也确实存在这种问题。有一些企业中的领导或者是会计人员没有意识到一个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甚至认为制度只是一种摆设,这样他们就很有可能在制定制度的时候照搬照抄,这样子就没有与企业自身的工作方式,管理方式,人员分配等做出相应的调整,那么制度出来的制度也没有办法有针对性的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内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可能会有很严重的后果。比如:系统瘫痪,数据丢失等问题。因此,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二)制度形成后相关部门对制度的检查落实力度不够
通过上一点的分析,我们看到企业对于制度的正确建立重视不够,这就会导致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问题。因此企业需要认真建立制度。但是,建立了一个适合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不一定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因为, 许多企业即使建立了非常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也没有很好地去实行,这是因为很多企业没有在制定制度后对相关制度的实行与否进行检查和落实。因此,重视制度建立却轻视制度检查与落实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而对制度检查落实的力度不够,是因为以下两个原因。一个是有些企业可能本身就不重视制度的建立,这种情况下自然也不会重视对制度的检查和落实。第二个原因是形成了恰当的内部管理制度,却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考核监督体系。这种情况下许多企业中的领导不知道应该怎么去考核和监督,这就会导致内部工作无法做好,间接导致了不当使用会计电算化,从而造成一些严重的后果。这种情况其实比制度没有建立好还要严重,因为在对制度进行考核和监督的过程中已经开始了制度的实行,如果制度没有执行好,也没有被发现,那么这就会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存在于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三、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方案
经过前文的讨论,我们首先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对当今会计工作的重大改变,对企业造成的影响,其次看到了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还不够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就需要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来完善会计电算化,而前文我们又分析了现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因此,最后我们重点来讨论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
(一)要对员工开展有关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理论学习
之所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的展开,就是因为员工对于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转变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应该组织相关的理论学习来对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了解到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他们职责的转变。在员工当中,对财务部门会计人员的管理最为重要。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更加了解当今制度的变化,充分增强他们对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的理解把握能力。
(二)内部管理制度中要明确不同会计人员的分工
在内部管理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对不同职务的分离。计算机会计和手工会计具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都需要在进行经济业务时对可能造成欺诈和舞弊的行为进行分工,这样才能减小风险。因此,就需要建立一套具有职务划分的内部管理制度,而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就应该在新型内部管理制度中添加专门针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人员分工。比如,要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增设监控和检查方面的人员,而可以减少或者合并记账的人员,同时也要对操作人员制定严格的规定,禁止越权操作、非法操作等行为。这样才能够确保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行。
(三)要加强对制度的监控和指导
在一个企业中,具有相关的管理部门,同时还有各级的财政和主管部门。这些部门都应该对内部管理制度做出一定的贡献。他们主要能做的就是加强对制度的监控,保证内部管理制度的正常运行,同时保证内部管理制度能够对会计电算化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管理部门看问题的角度是比较宏观的,因此我认为他们应该能够对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相关的指导工作,从而更好地令相关部门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四、总结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看到了很多现今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我们了解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已经逐渐取代手动会计在企业中逐渐成长起来。但是,会计电算化毕竟是一种新兴的事物,因此它在企业中生存和发展时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之进行改善。一个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就是优化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因此我们首先对现今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了介绍,同时也提出了这其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之后就提出了相关的优化方案,一方面是对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使企业内部不同管理部门也需要做一些事情,同时还要加大对制度本身的管理,从而让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得到更好的优化,从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让企业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合喜,王吾.会计电算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武慧洁.浅析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J].中北大学学报,2006(6).
[3]罗文.建立健全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5(4).
[4]曹颖.浅析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制度[J].现代物业,2008(6).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范文5
现将《水务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水务局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方案
根据财政局《关于转发<四川省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为做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加强内部权力制约,有效防控廉政风险和行政风险,切实将贯彻实施工作落到实处,现就全面推进我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局成立由局长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各科室、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各科室)负责人为委员的内部控制委员会(以下简称内控委),负责研究制定局内部控制政策,审定重大风险和重要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部署内部控制的重大事项和管理措施,指导和督促各科室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管理措施。内控委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内部控制工作情况,审议风险事件定级和责任追究建议,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内控委下设办公室,负责内控委日常工作。
二、工作内容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明确规定:内部控制是单位对经济活动的控制,是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一)控制目标
1.经济活动合法合规。采取必要的措施合理保证预算收支等各类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各项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加强资产管理,做到资产实物与财务情况相吻合,合理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3.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可靠。合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客观反映预算执行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4.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做好预算管理,为完成各项财政任务提供资金保障,合理分配各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作为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局内部逐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立的机制,发挥制度和流程的控制作用,有效预防腐败。
(二)实施范围
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范围包括:局机关各科(室)、事业单位。
要充分利用已经开展的科学化、精细化梳理工作和廉政风险防范工作等已有成果,结合本次内控工作的具体要求,追踪资金的具体流向,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三)实施原则
制定实施内部控制的各项目标时,应当做到:
1.对单位预算收支的全过程进行控制,资金走到哪里,内控跟踪到哪里。
2.突出重点,监控一般,对关键控制点和关键岗位要特别加以防范。
3.要相互牵制和制衡,各项收支业务的决策、执行、监督三个环节要相互分离,各环节的不相容岗位和人员要相互分离。
4.各项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实施,要行得通、做得到、管得住、用得好、可持续。
(四)工作任务
1.梳理并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全面梳理并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六大经济业务流程,同时明确各项经济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科室、岗位、职责、权限等,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科室、涉及科室、涉及岗位及岗位职责,解决跨科室协调问题。对科室间和科室内职责分工不合理处进行调整。
3.建立关键岗位责任制。对各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岗位,尤其是关键性岗位,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人员要求以及奖惩办法等。建立健全关键岗位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制度。
4.明确经济业务的权限分配。针对不同的业务支出,设置不同权限的分级授权审批,控制风险避免审批权限高度集中。
5.建立内控评价与监督制度。建立内部监督、风险评估和内控评价制度,确保我单位内部控制能够有效实施、发挥作用并适时更新。
三、工作目标
实施内部控制,要通过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岗位责任制、归口管理、三权分离等,将各项经济事项根据管理职能固化到具体的业务流程中,并对应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上。
1.预算业务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科室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等。
2.收支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收支内部管理制度等。
3.政府采购业务管理。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管理、政府采购活动管理、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
4.资产管理。建立健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和资金的核查;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等。
5.合同管理。建设健全合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科室的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合同管理与预算管理、收支管理相结合;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等。
四、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7年4月1日-4月30日)
对局内控委委员进行调整,强化内控工作的推进力度;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深入做好宣传、发动、培训和组织工作。
(二)制度建设阶段(2017年5月1日-9月30日)
按照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强化流程控制、依法合规运行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图。
(三)落实实施阶段(2017年10月1日-10月31日)
将内控理念、控制活动和控制措施固化在相关信息系统;组织开展内控日常检查,切实推动内控机制落实。
(四)完善总结阶段(2017年11月1日-12月31日)
指导和推动单位内部的内控体系建设,总结提升我局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工作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在有效执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科室负责人是本科室内控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将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来抓,精心筹划,周密安排,确保内控工作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二)认真抓好落实。各科室要认真查找内控风险并进行评估定级,通过界定各环节岗位职责,完善工作流程,制定完整的内部控制操作规程,并切实抓好落实。
(三)强化责任担当。各科室负责人要牢固树立内控理念,积极引导干部职工将内控意识贯穿于日常工作中,由“要我内控”变为“我要内控”,在科室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
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范文6
摘要:本文阐述了目前供电企业在财务管理管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为供电企业抓住财务管理这个企业管理的“龙头”,推动各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为促进单位规范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供电部门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导致供电企业内部管理相对混乱,经营成本过高,制约了单位盈利水平的提高,影响了经济效益。为适应新时期的管理需要,供电企业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强化内部管理,推动各项管理工作深入开展,以不断规范运作,压缩营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促进我国供电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目前供电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意识淡薄,内部管理相对混乱
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作为国家垄断企业的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意识不强,财务管理意识淡漠,缺乏应有的成本控制理念和节约意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尚不健全,难以发挥出财务管理应有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内部管理不力,随意发放各类补贴,公款吃喝、挥霍浪费的现象,导致单位内部管理相对混乱,营运成本过高,经济效益不佳,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二)资产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供电企业资产种类繁多,管理难度相当大,加上单位内部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或制度也不能得到有效执行,导致了资产管理的混乱:一是存在“重购轻管,重钱轻物”现象,增添资产入账不及时,尤其是上级划拨资产长期账外运行;二是由于对资产管理重视不够,部分单位从不进行资产清查活动,导致对资产存量不清,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难度以保证资金产的安全完整,极易引发资产流失或补不法侵占现象,给单位造成损失;三是单位资产管理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入库、领用和报废制度,手续不完备,随意性大,影响了存货管理的规范性,造成核算的相对混乱,难以准确掌握存货的实际库存量。
(三)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影响了单位的资金周转
目前大部门供电企业应收账款明细科目多,余额巨大,占用了单位大量的资金,加上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到位,缺乏健全的管理、清收机制,导致责任不清,意识不强,极易形成陈年积账和坏账,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同时近年来供电企业基础设施投入较多,实施的项目也多,需要大量的资金周转,有时不得不支付较高的资金成本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这就形成了一方面巨额资金被其他单位无偿占用,一方面自己想方设法多方筹措资金以满足营运需要的局面。
(四)节约意识不强,营运成本过高
供电企业的项目众多,成本构成相对复杂,加上大部分职工存在“供电企业家大业大,不在乎这么一点儿”的想法,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不强,导致在日常施工和经营管理活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导致供电企业成本过高,难以控制压缩,影响了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路
(一)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规范内部管理
作为供电企业的领导要进一步增强财务管理意识,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企业规范内部管理的中枢,加强财务管理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从而树立全新的资产运营观念,注重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资本的有效运营,增强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积极性,并采取切实措施确保财务管理制度的有序执行,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各项财务工作规范运作,努力控制压缩各项成本,增强企业盈利能力。
(二)加强资产管理,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1、是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要真正意识到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是确保单位正常运转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基础,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完整,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日常工作中要从如下方面抓起:一是对新增资产要及时办理入账手续,并同时登记固定资产台账,详细记录各项信息,为日后规范管理奠定基础;二是要加强日常管理,要将保管责任落实到使用部门或使用人,同时要加强保养维护,确保其功能的正常发挥,避免因保管、维护不善而造成流失或提前报废现象的发生;三是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及时了解资产状况,并进行账账、账实核对,弄清实际存量,对闲置、报废资产及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进行处置,避免虚增账面资产,形成闲置浪费现象。
2、是加强存货类资产管理。作为供电企业,存货类资产品种繁多,管理难度大,加强该类资产管理有利于控制和节约企业生产成本,因此更要加强管理:一是要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明确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并强化考核;二是要规范入库,领用、报废手续,以此作为财务核算和账实、账账核对的依据;三是要严格执行清查盘点制度。要经常性地进行清查盘点,了解实际存量,保持库存的最佳存量,避免出现库存不足,影响了正常施工的需要,或大量积压,占用了大量资金,造成浪费的现象。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根据对方单位的资信情况,严格控制应收账款的审批权限,同时加强对对方经营状况的跟踪分析,落实相关责任人员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和清收工作,为企业发展提高足够的资金保障,尽可能减少融资,降低资金成本,同时避免出现坏账、呆账,给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现象。
(四)大力压缩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在日常施工和管理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和成本意识,完善和制订各项支出的控制措施并予以严格执行,大力压缩、控制项目施工成本和管理费用,杜绝施工和管理工作中的挥霍浪费行为,同时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分析和支出控制,以将各项成本控制在预定范围内,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
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内部运作,这是经济发展形势和现代企业管理提出的要求,供电企业要真正意识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采取切实措施强化管理,压缩经营成本,不断提高自身经济效益,才能促进自身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