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内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素质培养

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针对现实技工院校教育的不足,在加强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教育基础上,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为重点。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点,就必须更新思想观念,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理论为指导,从思想和行动上树立起创新性的思想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教育,让学生建立主动发现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等。思想观念的更新,为素质教育全面的推进和重点的落实提供有效的保证。

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任务也不尽相同。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工人的基地,技术工人是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因此,技工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使学生毕业后到企业就能顶岗生产,这也是技工院校素质教育最大的

特点。

二、素质教育的实践

在技工院校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德育素质的培养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理想追求,培养为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奉献精神,养成遵守纪律、谦让助人的良好品格,以保证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有文化、有道德、讲文明、懂礼貌的合格人才与守法公民。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人要能很好地完成本职工作,意志、毅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良好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求。培养他们的心理相容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学会正常的人际交往。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需要。

2.专业素质的培养

专业素质的培养包括基础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在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中,学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探索能力等基本能力。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不断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岗位、新的环境。在专业技能素质培养方面,学校要注意从理论向实践的倾斜,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学校培养的学生面对的是企业生产的一线单位,光会说不会做是不行的。这就要求理论课的讲授要以“够用”为度,同时要适当拓宽专业技能的适应范围,让学生有更大的职业选择空间和余地。在实施中,可以根据大纲和专业课的特点灵活安排,把课本内容分成一个个的模块,构成相对独立的小单元。教师在每个单元模块的讲授中,将专业理论的讲解与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社会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里主要指的是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等。虽然这些在中小学教育中已经涉及,但是针对技工院校的现状,学生在这些能力上仍有一定的欠缺,综合素质不高。这就要求我们在职业教育中也要同样重视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学生一起共同缔造具有校园特色、人文氛围的校园精神和生活环境。开展、组织社会实践,结合本专业的需要,让学生进入到生产一线,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技能的熟练程度,从中锻炼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目的地组织专题社会调查,可使学生接近社会、认识社会,增强生存意识,树立危机感,从而增强学习动力。适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提前进入社会角色,到社会大舞台中去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共同创造美好社会环境。

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现代教育技术

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研究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培养高职生在道德、人文和科技的素养得到协调发展,是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

一、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高职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内涵的选项

进入本世纪,新技术与新领域不断增多,其中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冲击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社会与经济也进行着不断的调整与转型。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原有的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改革,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秀。因此,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素质教育内容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营造职业环境氛围,按社会需求与标准组织实习教学,注重职业素质培养。贴近专业,走进学科建设;通过多种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是提升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内涵的路径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教高[2000]2号明确指出:“要将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始终。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以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观念为指导,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载体。要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是如何提升高职教育提升素质教育内涵,只有正确地认识现代教育技术这个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它在哪些方面促进了素质教育内涵提升。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1994年发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定义为:“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个定义说明了现代教育技术既具有双重性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理论性体现在如何将现代教育理论,如人本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各种流派学习理论综合应用于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五个范畴;实践性体现在使高职教育更加适应以市场为导向、技能培养为目标、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使高职教育与教学向模块化、多样化、社会化、产学研结合化发展,这正是应了高等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高职课堂教学要对传统模式中不适应培养目标的内容摒弃,变革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变革只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与先进的教育手段作为指导才能实现,现代教育技术正是这种先进教育手段的选项之一。

二、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高职教育的素质教育内涵

(一)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不适应承载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优势,为学习主体建造发挥创造性潜力的教与学环境。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把它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通过学生的参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跨入2013年,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全新的学习方式席卷而来,教学模式产生变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倒逼教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变。教师将在线视频作为教学的线上环节,要求学生在课堂外先“听课”,在课堂内则侧重深入的分享、探讨和解决问题――这种“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促进教师角色转变,从一个讲授者、讲解者真正变为学习的激励者、启发者、引导者。今天云技术、校园WIFI、移动互联网、3G、4G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M-Learning)成为现实,学生已经可以不走进实体的课堂,学到渴求的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导致的教学方式的改变,会便得教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如何提升学生的素质。数字化校园网,提供了各科的精品课程,学生可以选择优秀的教师进行学习,而摒弃不喜欢的老师。云存储技术,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高度交互的图形化界面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为高职学生创建了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实训环境。新型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把精力放在课程改革上,放在了如何使学生的能力与素质更进一步提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问题探究,利用资源材料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举措,使得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内涵获得实质性的提升。

(二)作为主导地位的教师也应当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方法改造自我

那些还应用多媒体教学,一届又一届播放着同一PPT的教师,(尽管现代教育技术给这类教师带来了方便)他们是绝对不会对提升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的内涵起提升作用。必须要让教师从那些类似于天天说相同段子的教学模式,转为学生身边的获取知识的贴身辅导员角色。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必然使得以培养社会建设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发展成学校与企业无边界,学生与员工无边界,学习时间与学习空间无边界,学生与教师无边界的阶段,师生的职业能力都将会得到良好的提升。

所以,当目标与方法确定以后,人的因素是决定的因素高职院校要提升素质教育的内涵,一定要培养一支培训与引进、联合与合作相结合的专业学科教师群、他们与MOOCs课程设计、技术制作人员一起构建成强有力的团队,而这个团队的理论支撑是现代教育技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Z].教高[2000]2号

[2]程红兵,刘民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内涵为本[J].中国教育报2008.2.8(5).

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职业素质 职业情感 职业能力 职业体验 职业道德 职业机智

职业院校和普通学校在办学性质、办学方向、办学任务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职业教育是要实现受过职业训练的劳动者与相应产业领域的良好结合,是要将普通学生(即劳动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是要通过教育谋求学生以最好的状态走进自己的职业领域。所以职业教育中的素质教育有特定的内涵,必须以职业素质的培养为核心。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是实现职业院校学生选择职业、爱岗敬业、胜任职业的基础,所以笔者认为: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方向,要以学生未来的职业选项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专门工作的人员自身所具备的条件。 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品德素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等,但不同的职业对人的职业素质要求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人对职业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别。只有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人,才能在专门工作中“适应环境,影响环境”,开拓创新。笔者认为职校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明确专业方向,激发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

学生的有些素质是可以通过培养获得的,有些则是不能的。选择专业方向要符合学生自身的基本条件,如色盲者不宜选择医生职业,口吃者不适合选择教师职业。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专业,帮助学生确立明确的专业方向,是健全职业素质的基础。因此,职业学校除了应该在学校录取时要帮助学生明确所选专业方向外,还应该为学生提供二次选择专业方向的机会。

专业方向一旦确定,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学生的职业理想,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一般地,一个人真正考虑自己的职业是从高中开始的。而职业院校招收的正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学生跨进职校大门就已经确定了某一专业作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也就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活有了一个基本的定位。但是有的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心智不成熟,对未来的职业或所学专业了解有限,导致他们对职业前景没有足够的认识和信心,职业兴趣淡然,职业情感淡漠。所以从职业院校方面来讲,让职校学生知专业,爱专业应该是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起点,是学好专业的基础。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套用这句话,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专业学习,一定会扼杀人的专业学习意愿,一定不会取得良好的职业成就。当学生对专业有了兴趣,有了情感,一方面,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热情和信心,另一方面,这种浓厚的职业兴趣和深厚的职业情感正是用人单位求之不得的,能为未来的职业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没有用人单位会欢迎一个不热爱本职工作、不安于本职工作的职员。所以专业思想的确立、职业兴趣的培养和职业情感的建立是进行职业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

二、丰富职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偏重于培养劳动者职业能力的教育,它最具职业性,最贴近经济建设,最贴近劳动就业。所以职业能力是学生走向职业生活、走向工作岗位必备的要求和条件。

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共同构成一个人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素质最基本的要求和核心内容。职业能力包含着专业技术能力、社会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等内容。学生职业能力的强弱是衡量职业学校实施职业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对于学生来说,今天的技能就是明天谋生的手段,专业的过硬是他们生存的本钱。所以,从学校方面讲,一方面,要进行职业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懂得专业领域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职业生活的基本规范、行业规矩、行业礼仪等。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过硬的应用能力、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一旦走上社会,就能很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上手快,这样的学生最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就业竞争日益强烈、用人单位将经济效益作为第一目标的今天,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能力就是获得岗位的钥匙、适应岗位的本领,因为用人单位不可能花钱雇用不能胜任工作的人或需要岗前再培训的人。以学前专业的学生来说,三年的学习必须具备说、唱、弹、跳、画、手工等六项基本技能,必须具备说课、上课、课件制作等专业基本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教学法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合格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如果没有相应的专业能力,也就意味着缺乏从事幼教这一行业的职业能力,幼儿园是不会欢迎这样的幼儿教师的(即职业人员)。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和职业体验

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体现。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实践一方面检验了职业教育的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实际工作体验,有助于学生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有助于学生查漏补缺,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的方向。

教育方针明确指出,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必要措施,实践教学是联系教育和生产两个环节的纽带,它能帮助职业学校实现职业教育以应用型、技艺型、实践型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这是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点之一。职业学校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必须落实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加强实验、教学实习、大型作业(或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职业体验。学生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会让他们常常衡量自己,看到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的能力优势、存在的差距和不足。同时,学生从小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面对的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方面的重新认识和获得,而更多的是一种职业领域做人处事的原则和规范,这是在相对单纯的学校环境中无法获取的,这种经历和锻炼足以让学生受益匪浅。

四、加强职业自觉性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

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教师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军人的“英勇奋战,保家卫国”,医生的“救死扶伤,治病救人”,财会人员的“遵纪守法、廉洁奉公”……都是职业自觉性和职业道德在职业素质方面的完美体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职业自觉性和职业道德修养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素质。它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同时它还对职业使命的完成起着保证和引导作用。

首先,所谓职业自觉性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角色定位和职业敏感性,是职业人员在自己的领域或专业里面必须保持的觉醒意识。比如,记者就必须有善于捕捉社会新闻的自觉意识,军人就要有善于捕捉战机的敏感性等。对于职校生来讲,学生选定了某一专业,就意味着将来有可能就业于某一行业,成为某一单位的职员,从而从事着某一职业,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角色意识和职业自觉性就成为职业素质教育一个很重要的内容,说简单就是要让学生时刻记着是干什么职业的,这样的角色定位,这种意识的获得会使一个人很注意从职业所需的学识、技能等方面去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也会使一个人很留心收集、捕捉有关的专业信息,了解相关领域的发展状况,掌握行业的发展方向,这就是职业角色意识带给人的职业敏感性。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这样的职业觉悟,用人单位也不会长期聘用他,其结果所有的训练也就等于无效。

其次,要做好本职工作,除了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职业自觉性外,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是职业素质的根本,它是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范,它要求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处事,任何一个职业工作者,都必须严格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意味着责任感的淡化,提高本职工作的质量将成为一句空话,就好比一个人民教师有足够水平的职业能力即教书育人的能力,但却不愿意好好教书、好好育人,这样的教师也许更可怕。所以职业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必须保证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应加强以责任感为切入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也是从业人员提高自身素质最基本的要求。

五、培养学生的职业机智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机智和创新意识是一个人职业素质的综合体现,是职业人员向高层次发展的助推器。

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常常是一种现成的理论,是一种条目化的规律、定律,而未来的职业生活并不是书本理论的重现、翻版,许多意想不到事件的发生更不是用现成理论就可以应付和解释得了的,怎么办?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非凡能力,一种敏感的职业机智,这种职业机智的获得会使一个人在面对新的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而准确的做出判断,并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专业措施来解决问题,如在紧迫的时间压力下能采取果断的行动;在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后还能获得完美的结果;面对可能出现的“死胡同”和突发的故障,能及时辨识并加以修正等等,它是专业(即职业)人员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达到熟练地步的表现,是职业人员掌握了高度专业技能和专业艺术的表现,它集中反映了职业人员的机敏性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真正的职业素质的最好体现。

六、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打开职业生涯的成功之门

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4

(一)培养职业的创造者与技术的创新者

中小企业被誉为创造就业岗位的机器,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成为中小企业的就业者,更要促使他们逐渐成为职业的创造者,国家也正在制定各项措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开办中小型企业,并给予技术的扶持与资金的优惠政策。因此,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白手起家”创办小企业能力,使广大的高职毕业生由求职者变成职业岗位的创造者。同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要注重技术创新者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在技术能力上就占有一定优势,他们是具有较高素质的技术一线生产者,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创新动力,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的人生态度和创新、创造的开创个性,他们必将爆发出持久的创新力,这也为未来中小企业的蓬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业教育是综合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育过程

创业教育是为社会培养职业的创造者与技术的创新者,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这种人具有首创、冒险精神、较高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社交管理能力,这种人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力。而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必将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的培育过程,这需要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中倡导创新、创业的理念,并形成合力。而作为创业教育的中坚力量,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改革、评价体系等都需要紧密联系创业教育的目标,学生课外活动的开展、实习课程的安排甚至学校的一些教学计划安排都应该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生的创业能力而展开。

(三)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

传统的高职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要求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高水平技能型人才,而创业教育培养的是职业的创造者与技术的创新者,它不仅需要学生有较高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交管理能力,这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社会活动,这项活动的实施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基于创业的社会性,学校应该提供学生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让学生更早地与企业接触,更深入地了解行业目前发展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也有别于传统的高职教育,它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社会实践能力的行业人才走进高职院校的课堂,引领学生一起去认识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高职院校创业素质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

创业教育首先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只有在强烈的创业需要和驱动力下,学生才能克服创业过程上的各种艰辛与挫折。要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关键。创业精神不是投机与敢冒风险的精神,而是善于把握潜在机会,敢于突破,不断创新,以最能动的、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造精神和风险精神。要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首先,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该引导学生去独立思索和分析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不因循守旧,能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其次,在高职院校专业教育阶段就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巨大的社会就业压力,而创业则是解决就业问题,并取得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第三,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在实现个人抱负的同时,为社会做贡献,通过创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是个人承担对社会、对国家、对他人的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的一种形式,承担这种责任需要更多的个人能力和人文关怀;第四,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兴趣、需要与理想与创业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创业活动的强大驱动力,个人的爱好、兴趣往往能引发出巨大的能量,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困难,形成不断自我激励、始终向着更高境界突破的动力,这样才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也最容易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过硬的创业技能

激发学生的创业动机与创业精神是契机,而培养学生过硬的创业技能则是关键。创业技能是企业能否很好生存下来的基础,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很多方面,如专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人际交流能力等。高职院校学生的创业因为诸如年龄、心理、社会阅历、资金等各个因素的影响下,一般是小微型企业,这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创新点,因此,创办企业的个人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对行业有一定的了解,并能通过对市场的洞察,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其次,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同样需要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如人、财、物管理、生产运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知识,还要有突出的决策能力,创业过程中必然面临各种选择,必须做出很多决定。突出的决策能力是能够在选择时考虑周全,权衡利弊,果断地做出决定,把握住机会,这些都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基础;第三,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必将要去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只有理顺这些人际关系,企业才能走上正轨,借助各方面的人脉资源,企业才能发展壮大。因此,创业者要学会与各种类型的群体进行友好的交流和合作,与同行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与媒体、销售商等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与各类人员的交流和合作能够排除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办事效率,增加信任度。

(三)提高学生的抗风险能力

创业是解决就业,获取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创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市场的风险无处不在。有数据表明,我国约40%的企业在开业一年内倒闭,能生存五年的只有20%左右。即使在市场经济极为发达的美国,首次成功创业的比例也是不高的。因此,风险意识是创业意识中必不可少的,我们鼓励学生要有冒险精神,要勇于承担风险,但这并不说去盲目的冒险。风险意识是指要在行动前认真分析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想办法规避风险,即使在创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可避免的风险,也应当保持冷静和理智,及时解决问题,并在创业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调整,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培养敏锐的感知风险的能力。创业风险有各个方面,既有市场、行业风险,也有资金、法律责任风险等,首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风险类型,然后想办法如何在创业过程中,通过采取措施与手段来规避风险,减少可能的损失。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遇到风险与挫折,要敢于面对,不怕失败,甚至有二次创业的心理准备。

(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 高职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Connotations and Elem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ZHANG Lin

(Shenyang Open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110003)

Abstract This paper from effectiveness connotation, based on the daily essential attribut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knowledge elements from the body, object elements, environmental elements, content elements and the way elements of everyday elements of in-depth analysi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dai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1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所谓实效性,是指实践活动的预期目标与实际取得结果之间的关系,它表现为实践活动的结果对于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任何实践活动实效性最直接、最根本的评判依据就是这一实践结果的有效性。结合本论文的主体,将实效性定义为与计划达到目标相一致的效果的程度。

1.1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概念的提出

《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报告中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主渠道,一个是主阵地,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此表述首次明确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两大块,同时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构成总体中缺一不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高职作为高校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需要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1.2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

就目前高职的实际情况,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以下几层理论涵义:从教育对象层面来讲,高职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行为规范、人际交往等日常生活细微方面反映出来的现实问题,积极地运用相应的手段方法,进行引导、释疑、排解等,达到帮助学生消融矛盾、调节情绪的教育目的;从教育内容层面来讲,高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来培养人、塑造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主要手段,集中解决信念、理想及“三观”的“做人”教育,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主阵地,更倾向于对学生进行报效祖国、刻苦学习、遵纪守法、知荣明耻、文明礼貌等的“成才”教育。其不追求构建完善的逻辑体系,而立足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日常细节,通过普通生活熏染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品德、健康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行为举止;从教育方式层面来讲,高职日常性活动通常在课堂以外的时空里进行,以达到学生张扬个性的目的,这就决定了日常活动多载体、多形式的特征。日常的主题教育、政治学习、党团活动、社会实践、心理咨询等活动,可采用说服与情感教育、个别指导、心理调适、环境熏陶等方法进行。特别是对于互联网时代信息使用便捷、覆盖面宽等新特点,可以采取网上互动、网下联动来打造立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开展符合高职心理认知特点的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活动。

2 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素

2.1 主体要素

高职院校实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通常分为专职和兼职,包括学院(系)的党总支书记、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兼职从事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人员。同时,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指导学生工作、学生活动的如党委宣传部、团委、学生管理处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平时与学生的接触较多,情况比较熟悉。所以,他们的素质、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与学生的关系等对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应在对这项工作有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同时要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能针对高职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提高了其教育的效果。

2.2 客体要素

客体是日常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是主体的作用对象,即为高职的学生。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多变性、差异性和可塑性。由于客体的活动常常在不确定时间和空间发生,受主体的引导、影响,转化为自身的价值认同有一个过程,从而使得客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往往不可能一蹴而就,更多时候需要主体的耐心、尊重、关爱、体谅,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小节入手,因势利导,对症下药,逐渐进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影响的轨道,带来思想行为所希冀的变化。

在高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作为客体的高职学生,比一般意义的客体更带有日常生活的特殊性、个性。他们青春期身上固有的思想认知、心理变化等因素,决定着在接受教育时候,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有着强烈的个体选择倾向。特别是当主体实施的教育贴近自己感触时,他们接纳、配合教育的主动性会随之改变。所以,充分运用日常生活的多种途径来缩短与高职学生的认知距离,调动高职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可以有效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辩证把握客体的相对性,注意条件变化引起主客体相互转化,是增强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性环节。

2.3 环境要素

高职作为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载体,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环境下进行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无形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产生消极的影响,社会大环境通过对“三观”的影响及道德水平的制约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网络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方优质的教育资源,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辅导、答疑,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教育资源,有利于其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获取。学生通过网络寻求更大范围的思想交流伙伴,匿名、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民主意识的提高。另外,学生网络可以突破地域和实践限制,将传统媒体与现代手段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在比以往更加广阔的环境中学习并积累社会知识,促进个人的社会化。

校园是开展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场所,实践表明,良好的校园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是非常有益的,该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校园环境的文化功能。良好的校园环境具有调适人心情和陶冶人性情的功能,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努力奋斗,追求理想。

2.4 内容要素

教育内容是为实现其特殊培养目标而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传授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世界观、价值观等文化总体,以课程的形式显现,是完成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要素。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活动中,内容包括课程的门类及其结构,其课程应以项目课程为主体,按照所需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组织课程内容。

2.5 方式要素

教育方式是为实现特定培养目标而完成的程序和采取的方式方法的总和,涉及实现目标主客体所采取的各种手段。由于高职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方式要素的相对应性,人才培养任务的完成,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方式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高职教育是以形成综合的职业能力为目标,其培养方式强调做中学,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是其最主要的培养方式之一。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教育引导大学生理国研究”( L12BZZ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

素质教育的内涵范文6

关键词:茶文化建设视角;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文化要素;综合价值

茶文化理念与我国社会大众的生活习惯相结合,从而实现了整个茶文化体系传承发展的最佳应用效果。随着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机制不断成熟,如今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其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内容,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扎实的思维理念,所以,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活动开展至关重要。

1现阶段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现阶段我国整个高等教育机制进入了全新发展阶段,无论是整个教学体系的完善性,还是其具体体系化,特别是整个高等教育机制对整个社会发展的影响和推动力都实现了空前发展,而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也为整个社会输送了大量人才,发挥了高等教育的价值和作用,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尤其是未能从本质上认识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价值作用,从而使得整个教学体系与学生培养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别。因此,在当前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想要实现整个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之间的有效结合,就必须注重素质教学理念的有效融合。当然,更重要的是从整个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入手,通过选择合适、完善的教学机制,从而实现整个高校学生素质教学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当前高校学生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未能将学生素质教育纳入整个培养体系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而忽略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受片面客观理念的影响,很多师生实际上都对素质教学的内涵以及实施方式缺乏本质上的理解和认知,这就限制了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理想效果。所以,从根本上提升全体师生对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价值认知,才是实现高校素质教育活动最佳效果的基础和关键。在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使用的素材过于机械单调,不仅缺乏人文元素的有效融入,同时也缺乏时代元素的合理化融合,更重要的是在开展高校素质教育活动时,其未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融入其中,从而影响了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限制了整个素质教育活动的体系化开展。对于高校学生培养来说,培养学生的人文艺术和道德理念,不仅是实现学生理想培养效果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其也是当前整个时展的客观需要。结合我国整个文化体系发展状况和具体内涵,可以看到茶文化体系的融入价值。如果能够选择茶文化理念融入到整个高校素质教育活动中,其必然能够为整个高校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活动提供丰富的素质和正确的思维理念导向,从本质上实现高校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

2茶文化理念内涵认知

在我国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诸多与社会、大众相关的文化元素,认知这一系列传统文化中所具有的内涵元素和价值理念,不仅是现阶段多元文化成熟发展的重要表现,同时更是当前我们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综合应用的重要要求。对于茶文化理念来说,其不仅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同时更是我们了解和认知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元素,不仅如此,在整个传统文化体系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与茶相关的文化元素和物质元素,可以说,在传统茶文化体系传输发展过程中,其不仅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融入,同时更是当前我们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的必然要求,当然想要实现整个茶文化元素的最佳应用,就需要对整个传统文化元素准确认知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需求,通过有效优化,从而实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最佳效果。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时,要对当前开展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融入,可以说,茶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合和诠释,就是当前素质教学活动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方向内涵。通过对整个茶文化体系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文化体系传承过程中,关键需要从茶叶产业的内涵分析入手。当然,随着当前人们对茶的健康养生价值认知不断成熟,如今茶元素已经突破了传统单一体系,而是与时展相结合,从而造就了具有不同元素的茶文化体系。随着西方茶文化体系的不断形成和发展,也为当前我们认知和应用茶文化体系元素提供了全面、有效帮助。

3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

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其不仅仅能够对民族精神进行有效的弘扬,同时也需要学生提升自身的行为约束力,帮助学生在形成一系列扎实素质的同时,养成良好的思想美德。可以说,这些优美的传统美德,对当前提升学生的学习思想水平,以及培养学生形成必要的民族精神有着重要的帮助。当然,对于学生培养活动开展来说,不仅仅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体系化的思维理念内涵,尤其是从当前社会需求对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看,只有充分引导学生扎实掌握知识内容,同时养成良好的思维内涵,才能够为整个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的体系化开展奠定重要基础和良好支撑。不仅是知识内容的教育,同时也是学习习惯的具体引导,在整个高等教育阶段,其与其他时期有着明显的区别和不同,对于整个茶文化体系应用来说,如果能够将其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其必然能够在丰富素质教育元素的同时,融入完善的价值理念和内涵。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学来说,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思维理念和价值规范。在整个茶元素体系应用过程中,不仅包含诸多元素和内涵,而基础在于其中包含了丰富完善的精神理念和价值内涵,特别是茶文化中所倡导的绿色生态理念,正是当前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与前提,在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融入多样茶文化元素,实际上也是学生培养活动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具体方向。

4融入茶文化理念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模式构建思路

我国有着丰富完善的文化理念,茶文化体系就是整个社会文化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内容,通过对我国整个茶文化体系的具体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到整个文化机制中包含了诸多元素内容,无论是茶文化体系中所具有的知识元素,还是其中所具有的积极精神理念和行为规范,都是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能够被借鉴和应用的重要内容。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种从学生出发的教育模式,当然也是衡量学生是否遵守相关规矩和要求的重要标准和要求。通过对当前整个高校学生培养活动开展的具体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多数学生培养活动中均缺失素质内容的教学与引导。而对于现阶段整个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以及整个高等教育活动的开展要求来说,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当然,引导学生参与素质教育又是当前整个教育机制所欠缺的内容。就高校学生素质教学活动开展来说,其作为高等教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内涵和行为理念关系到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价值发挥。同时,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规范的培养,通过开展合理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其能够在丰富教学理念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体系、完善的行为规范。结合当前整个高等教育活动开展的具体要求看,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元素,是当前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活动开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茶文化体系的发展状况和历史内涵看,完善的茶文化元素,正是当前高校学生素质教学培养体系创新发展过程中所需要融入的重要元素和内容。在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素养、行为规范的价值大于其他元素,可以说在当前学生培养活动开展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茶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同时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学生学习理念的全面提升。如果能够将茶元素融入其中,那么首先就需要寻找到茶元素与素质教育活动相结合的合理定位。当然,茶文化体系不仅仅是一种具有丰富理念内涵的元素,同时也是一种融入多元化物质元素的体系,在整个素质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可以将茶文化元素中,所具有的具体特点融入其中。比如直接用茶元素的特点,直接融入到素质教育活动中,从而丰富提升茶文化元素的应用效果。对于当前我们所开展的素质教育活动来说,其不仅仅是教学元素的应用欠缺,也是当前整个文化理念的不足与匮乏。所以,通过融入茶文化元素体系,能够在满足素质教育活动要求的同时,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品位,从而实现整个茶文化体系应用的最佳效果。

5结语

茶文化体系作为我国整个传统文化体系的核心与关键,在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价值日益提升的今天,如果能够将茶文化理念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其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培养的各项元素,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生的全方位最佳培养,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全面融入。当然,对于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开展来说,将传统茶文化理念融入其中,不仅是优化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优化学生培养机制,实现了素质教育与学生培养的有效融入。

参考文献

[1]马晓芳.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作用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16):247-249.

[2]张俊华.隐性德育视角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4(18):179-182.

[3]杨福家.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5):32-36.

[4]孙铭山.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功能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9):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