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竞争力论文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1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企业;市场

据统计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民营企业平均寿命3.5年,而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寿命40年左右。为什么我国的企业如此短命呢?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培养和增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寿”的唯一法则。总结世界著名“寿星”企业的长寿秘诀,几乎无一不是因其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力而在市场中“永葆青春”的。

一、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宏观背景

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帕拉哈德和哈默正式发表了“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文章在比较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10年发展道路后明确指出: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随后,核心竞争力成为欧美企业界和管理学界的讨论热点。为什么核心竞争力一提出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就目前我国企业发展形势来说,核心竞争力之所以引起重视,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1.市场环境的变化。首先,20多年经济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供求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按可比价格计算,2000年GDP是1980年的6倍以上,2005年GDP总量超过18.2万亿元,2006年前三季度GDP增长10.7%。市场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面临的是一个供过于求的市场。其次,国内竞争优势消失,需要企业实施核心竞争力战略。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影响下,随着政府保护壁垒一个个被打破,诸如地方保护、廉价资源、劳动力等过去中国的竞争优势正在逐步消失,中国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低下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压力,我国企业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面对严峻和复杂的竞争环境,我国企业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眼睛向内,发现和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超常竞争能力,即实施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

2.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1)我国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大批国内名牌企业,它们有条件、有能力采取核心竞争力战略。从战略竞争的层次来看,我国的企业已经较好地掌握了初级层次的竞争策略,比如数量、质量、价格、服务等,并已经基本上形成了企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和战略设计,在企业内部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拥有了自己的特色和相当的水平,取得了颇具潜力的竞争优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适应未来高层次的战略竞争,如何培育、发展和提高企业在较大范围和深层次上的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战略选择。(2)国有经济大发展。国有经济结构布局得到优化,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大型重点企业积聚。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取得成效,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在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空、冶金、军工等行业组建了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企业集团。大中型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因此国有企业的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同时,国有和民营不再是各自发展,而是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竞争发展的态势。(3)民营经济大发展。民营经济走过了26年,经历了从小渐大、从弱到强、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26年来民营经济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事物,得到了长足发展,现在,中小企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60%,从业人员占城镇从业人员的70%,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也超过了50%,并已经成为国家税收和对外投资的生力军。有人如此形容民营企业的“发家史”:“第一代老板是靠胆子,第二代老板是靠路子,第三代老板是靠票子,第四代老板则是靠脑子”。“靠脑子”,也就是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

3.企业面临的挑战。一是经济国际化的挑战。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随着5年的过渡期结束,企业面临进一步参与国际竞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遵循国际惯例和规则,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源的配置和资本的运作,挑战国际市场,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二是新经济的挑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化,从传统的经济方式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转化。由于我国企业起步晚,科技含量底,如何应对这一转化,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随着经济竞争环境的改变和市场条件的日益完善,企业面临着产品、技术、品牌、文化、管理、市场、人才等各方面的竞争,如何在市场中立足并获得发展,取得竞争优势,成为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正因此而提出。

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出与特征

1.核心竞争力的提出。1990年,帕拉哈德和哈默在“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一文中,对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1980年,GTE的销售额是99.8亿美元,净现金流17.3亿美元,而NEC仅38亿美元的销售额;可是到了1988年,NEC的销售额达到了218.9亿美元,远远高于164.6亿美元的GTE公司。文章通过分析研究,发现:NEC之所以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其奥秘在于NEC远见卓识地培养了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帕拉哈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达到“一组先进的技术的和谐组合”,而“先进技术”不仅仅是企业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本身,而且还包括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企业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是上述三者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反应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连带服务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企业就像一棵大树,树干和主要分枝是核心产品;小的树枝是经营单位;树叶、花朵、果实是最终产品;提供抚育、营养和稳定性的根系则是核心竞争力。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核心竞争力作为获取企业优势的“引擎”,必然有它自身的特点:(1)价值性。核心能力应当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够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比竞争对手更优秀。核心竞争力能实现用户所看重的核心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能为用户提供超过其他企业的更多的使用价值,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用户需要,同时能使企业比竞争对手有更高的劳动效率和更低的产品成本,从而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2)异质性(难以模仿性或不可仿制性)。一个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应该是企业独一无二的,即其它企业所不具有的(至少暂时不具备),而且是不可模仿的和难以替代的,这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竞争力的异质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差异性。(3)延展性或叠加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spill—over),企业能够从核心竞争力延伸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的服务。也就是说,它必须为各种产品或服务提供支持,一旦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能使相关的技术领域和新的创新大获收益。因为在生产实践中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4)相互关联性。核心竞争力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核心竞争力是许多不同单位或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5)核心竞争力是不断演化的。如果外部环境发生剧变或管理不善,企业在某阶段的核心竞争力到后阶段会贬值成一般能力或流失。核心竞争力也有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最终产品、核心产品、核心技术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失去竞争优势,甚至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不停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及时保护和创新。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

(一)理解核心竞争力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对于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有很大的差异,最为明显的就是相当多的企业总是把企业的核心产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混为一谈。对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有一个系统的理解,不能以企业在某一方面暂时的优势作为核心竞争力,更不能以某一个优势的产品作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培养自己的核心技术,也可以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发展核心的产品,进而形成自己的核心业务。但是,都不足以形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误区二:技术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一个企业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长青的关键因素。技术、人才及管理只能是企业在某段时期内的相对竞争优势而已,真正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因素才有可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例如IBM,在它的100多年的发展史上,不乏导致企业灭亡的生存危机,而每一次它都能“侥幸”生存下来,以至发展成为当今的世界500强。如果一定要说技术是它的核心竞争力,那也要加上“不断使顾客满意”的技术才可能成为它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的后面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在指导着。正如一个民族如何才能在世界民族之林长存,只有“民族精神”才可能使其永存不朽。

误区三:核心竞争力等同于企业一般能力。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得以存续和发展所应具备的一般,是企业的相对优势,企业的资源、知识和技术等只要具有一定优势都可以形成竞争力,如营销竞争能力、品牌竞争能力、研发竞争能力、经营管理的竞争能力等。对企业而言,竞争力只存在程度的差别,而不存在有无的问题。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处于企业核心地位,具有独特优势和领先优势,使竞争对手在一个较长时期难以超越的竞争力。

(二)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引入战略管理。将企业放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进行分析对比,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扬长避短。全面盘点企业要素,对产品、品牌、技术、服务、品质、成本、企业文化、人才资源等逐一进行分析,做出专业化的分析和精确求实的分析报告。以战略的眼光看待企业的发展,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核心竞争力是支撑企业长久竞争优势的基础性能力,因而也是战略性能力,它必须与企业长期战略相一致。因此企业要在培育核心竞争力时,进行战略定位和规划,这是制胜的前提。

2.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是成长在良好的企业制度土壤之中的,企业搞不活和竞争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企业制度的束缚和制约,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组织和管理不对称等,使得企业无力或无暇顾及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必须增加研发资金的投入,切实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这一点上,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存在很大的差距,如IBM公司1996年用于网络软件开发的投资高达42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所有企业的科研开发经费总和,而这仅是其科研开发经费的1/4;又如德国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研发投入为81亿马克,占其当年销售额的8.1%。

3.全面塑造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之所以优秀,是因为独特的企业文化把它们与其他企业区分开来。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唇齿相依,不可分割,没有文化的竞争力不是核心竞争力,不和企业文化相联系的竞争力不具备创新性和成长性,是没有前途的。例如浙江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有很大的发展,因为浙江企业主都有两板精神:“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有越过“千山万水”、经过“千难万险”、想过“千方百计”、吃过“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的“五千精神”。再如2004年6月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其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其特有的蒙牛文化。其精髓是98%法则:品牌的98%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资源的98%是整合;矛盾的98%是误会。蒙牛成长的三大法宝是:用文化凝聚人心;用制度驾驭人性;用品牌成就人生。

4.加强培训,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没有素质过硬、敬业奉献的员工队伍和企业团队,是没有竞争力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谁掌握了优秀的人才资源,谁就拥有了竞争力和实力。

(三)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1.采取长短结合、软硬结合的基本策略培育核心竞争能力。企业应将培养和巩固核心竞争能力贯穿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之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在硬技术创新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先从软技术创新着手(如核心营销能力、组织能力等),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积累技术资源,开发本专业领域的核心技术。软硬结合、长短结合,逐步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2

1、内部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在企业内部,体现在优化企业管理制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以及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上。第一,优化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继而形成良好的企业内部工作氛围,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吸引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就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而言,能否协调跨国企业与在华员工的关系,直接影响跨国公司的发展。第二,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必须做到对社会、对消费者负责,这需要通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来实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能源稀缺,市场竞争激烈,提高企业竞争力就需要企业通过自身的研发创新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履行社会责任,能够在利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跨国公司在自主创新能力上具有相当的优势,重点在于能否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作为技术研发的方向,来提高公众的认可度,才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提升企业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涵盖了企业的性质,决定着企业产品或服务属性的价值取向,也影响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和员工的工作态度。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文化中能够深化企业文化的内涵,提升企业的价值,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使企业在公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外部影响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外部影响,体现在企业与环境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上。第一,自然环境是企业的生存发展环境,自然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能量,企业的发展也应当对环境负责。跨国公司能够严格按照国际规范履行环境责任,有利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打破国际间“绿色壁垒”的贸易封闭,开拓国际市场。同时,跨国公司在华子公司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可以促进企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第二,社会是企业利益的来源。企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能够向公众展现其价值观,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企业对社会承担责任有利于企业树立品牌形象,而企业的形象也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时常忽略了社会责任的重要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名誉随时,最终走向衰败。对于我国而言,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参与到我国的社会公益活动当中,将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竞争手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总结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3

(1)设备设施与信息技术水平分析。通过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抽样调查发现,2013年湖北省物流企业仓储面积自有率为78%,仓储容积率为86%,其仓储自有率较高。平均装卸设备24台;货运车辆64辆,超过四分之一的车辆为专用货车,且多为集装箱专用车。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但总体上来说,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存在结构配置不合理、设施老化落后、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系统业务不完备、远程通信能力较弱、缺乏决策分析功能模块等问题,信息系统的落后造成企业经营过程各环节信息极为不对称,成为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瓶颈。

(2)物流经营管理机制与水平分析。湖北省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经营管理机制上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内部管理条例松散、缺乏服务规范、未形成强有力的企业治理组织结构等,缺乏现代第三方物流应有的文化氛围。因此不能充分利用湖北省较为便利的社会物流资源,无法提供全程式一体化物流管理服务,服务质量不高,缺乏组织活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严重影响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

(3)物流服务与运营效率分析。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范围较窄,缺乏系统性和增值。相关统计表明,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中87%以上为基础性物流服务收益,而增值物流服务和物流信息服务等仅占总收益的13%,还停留在较为初级的物流服务阶段,没有形成健全的物流服务供应链系统,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多元化、综合化的发展。省内及与省外合作过程中的多式联运物流配合松散,无法实现高质量的门对门式服务,导致客户企业对其缺乏物流总包委托的信心。此外,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利用资源运转效率较低,表现为汽车回程空载、物流设备闲置等,使物流成本大幅度提高。相关调查表明,湖北省在食品运输上所消耗的成本是美国的1.5倍左右,第三方供应链物流服务每一次运送倒手高于25次,足以表明其物流服务效率的低下。

(4)核心竞争力归纳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见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还没有形成较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仍处于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初期阶段。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①观念落后。仍有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因追求业务的全面而盲目扩大经营范围,没有形成企业的相对优势和特色。仍以条块模式进行自身建设,缺乏物流环节整合。特别是对于众多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既没有规模效益也不能提供高质量物流服务,还没有自身服务特色,更不能实现从原料到销售的整个供应链物流服务,核心竞争力构建问题更是无从谈起。②物流市场组织化水平较低。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市场竞争机制有待规范,组织化程度较低,整体效率水平不高。物流场站的规模和数量限制了其发展的空间;运输模式集成能力的不足牵制了其运作效率的提高;港口航道与国际大型专业化的结构性矛盾阻碍了其长远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水平有限和传统物流服务能力过剩造成的物流服务供需矛盾增加了其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困难。③地区间发展失衡。湖北省物流企业多集中在以武汉为中心的省内中部地区,财政投入也以该地区为主,导致物流发展不平衡。④信息化程度不高。湖北省第三方物流虽然星罗棋布,但是有点无网,第三方物流企业间、企业与客户企业间缺乏合作。究其原因不仅是由于企业间横向联系匮乏,更重要的是物流信息网络技术落后,包括因特网、条形码、GPS/GIS技术等的普及率较低。

2提升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2.1政府角度提高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诚信管理体系。政府应建立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诚信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行业规范准则、建立严格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市场准入制度,树立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通过完善的物流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对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诚信考核并定期公示,引导行业树立诚信观念;通过大力发展和完善物流保险业,推动湖北省物流责任赔偿制度的完善。

(2)强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积极推进从“四纵四横一环”向“七纵五横三环”发展的省级高速公路,实现全省区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为平衡湖北省地域物流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充分发挥铁路运输枢纽作用,推进水路运输枢纽规划和建设。根据国家中部地区产业集群和省内主要市场布局,编制湖北省物流园区布局,充分发挥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拓宽辐射区域。从多头分段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方式转变,建立统一规划协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管理体制,将不同运输方式的管理标准、信息系统、场站要求进行标准化规划和建设,用最小的物流成本换取最大化的运输效率和企业绩效。

2.2企业角度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1)提升物流服务创新能力。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从服务角度树立新的管理理念,选择创新型、差异化服务战略来逐步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后准确选择客户群,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不断挖掘本地市场的深度需求,开展特色物流服务,把握住本企业的核心业务,特别重视对现有客户物流需求的深度挖掘,以加大增值服务在第三方物流业务中的比例,不断满足客户新的需求,使对客户需求的把握能力成为增强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品质,同时积极塑造企业品牌形象。

(2)增强物流业务运行能力。增强物流业务运行能力,从内部来讲,需要企业集成化物流业务环节、建设积极的企业文化、建立高效的组织管理框架、吸引优秀的物流人才;从外部来讲,需要构建高效运行的第三方物流网络联盟、建设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客户企业之间及与其他物流企业之间的多方紧密联系,形成合力,减少物流环节障碍,增强物流业务的运行能力。

(3)深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想要发展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物流业务流程的整合,建立和推广具有开放性、可拓展性的物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物资信息的即时可查性和与其他物流平台的对接。

(4)开拓物流市场营销能力。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也影响着我国物流市场的经营环境,面对激烈的竞争湖北省第三方物流企业首先要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自身条件选择客户企业并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在营销过程中为不能准确表述需要的客户企业创造其所需要的物流价值,增加物流服务的增加值,为客户企业提供便捷、经济、优质的物流服务,在巩固既有客户的基础上开拓新的物流市场,形成持久的核心竞争优势。

3结论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4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判别标准战略能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能为企业带来相对于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资源和能力。作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能反映企业的特性。由于竞争优势不具有绝对的持久性,企业必须在发掘他们现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利用资源和能力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进而在将来为企业创造相对竞争优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将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TheCoreCompetenceoftheCorporation)是美国著名战略学家帕拉哈德和哈默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来的,他们将企业核心竞争力解释为企业的“一组先进技术和谐组合”。这里提到的先进技术不是单指科学技术,它既包括科学技术,又包括管理和营销等方面的技能。因此,可以把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解为企业开发独特技术、研制独特产品、发明独特营销手段和运用独特管理方式诸能力的特定组合,是以一定方式有机结合在一起的能力群体。

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在与同层次主体的相互比较中才有意义。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表现,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和生产、市场开拓及服务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相比具有较大竞争优势,且不易被其他企业模仿或学习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其特点是:具有独特性,是其他企业所没有或不及的,能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具有充分的经济和市场价值,能够极大地满足经济和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具有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能为企业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判别标准

核心竞争力由四种标准组成,这些标准被用来判别哪些资源和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在表1中列出的企业所拥有的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因为它们满足产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四个标准。正如在表1中所示的,战略能力也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四种战略能力是指有价值的能力、稀有的能力、难于模仿的能力及不可替代的能力。,因此它们也是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竞争优势的来源。不能满足这四种标准的能力就不是核心竞争力。每一种核心竞争力都是能力,但并非每一种能力都是核心竞争力。在实际操作中,一种能力要想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是有价值并不可替代的;从竞争者的角度出发,是独特并不可模仿的”。

只有在企业的能力无法被竞争对手抄袭、模仿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形成持久性的竞争优势。在某个时间段内,企业可能会通过利用有价值的、稀有的然而可模仿的能力获取竞争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竞争优势持续的时间长短能衡量竞争对手模仿产品、服务和过程的速度。只有通过将这四种标准结合起来,企业的能力才能够具有一种潜力,这种潜力可为企业创造一种持久性的竞争优势。

有价值的能力

有价值的能力是指那些能为企业在外部环境中利用机会、降低威胁而创造价值的能力。有价值的能力促使企业形成并执行战略,从而为特定的客户创造价值。例如:沃尔玛公司最初依赖它的配送能力,它通过以低价提供很宽泛的名牌产品选择范围而开始了它的业务,沃尔玛改变了消费者们对价值的思考方式,让他们知道他们不用再付出许多零售商所要求的价格。

稀有能力

稀有能力是指那些极少数现有或潜在竞争对手能拥有的能力。在评估这个标准时,我们总是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即“有多少竞争对手拥有这种有价值的能力”。如果一种能力被许多竞争对手所拥有,对于他们的任意一个,都不太可能会产生竞争优势。相反,有价值而普遍存在的资源和能力可能会造成对等的竞争。只有当企业创造并发展了那些与竞争对手共同能力不一样的能力时,才会产生竞争优势。比如:戴尔公司的直销商业模型使它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率,也使得它的增长率高于同行业的水平。因此,戴尔用来塑造并发展商业模型的能力是稀有的。

难于模仿的能力

难于模仿的能力是其他企业不能轻易建立起来的能力。有一种或三种混合因素有可能产生难于模仿的能力(见表1)。

首先,企业有时能基于特定的历史条件而发展自身能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挑选那些独特的、能反映他们特有的历史道路的能力和资源”。也可以这样说“企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能力,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合适的时间、合适的位置”。企业在早期历史所形成的独特和珍贵的组织文化“可能会让企业拥有在其他历史时期成立的企业所不能模仿的优势”,例如麦肯锡文化是他的竞争优势的来源:“它是那样一种文化,是独特的、奇异的,使公司有别于其他商业组织;”它的企业文化是“人们相互联系、鼓励以及思考的一种常规的文化,它存在于人们的心中和意念中,它的核心是一种资源的行为”。公司的创始人马文•鲍尔建立了麦肯锡文化的历史渊源,今天的成就应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早期,当鲍尔进入咨询业时。

其次要成为难于模仿的能力的条件是: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竞争优势的界限有时要比较模糊。这样,竞争对手就无法清楚地了解企业怎样利用它的竞争能力作为竞争优势的基础,竞争者们就不能确认他们需要建立什么样的竞争能力才能得到与竞争对手的战略获得的同样的利益。

社会的复杂性是能力不易被模仿的第三个因素。社会的复杂性意味着许多企业的能力是复杂社会现象的产物。社会复杂性能力的例子包括经理们之间以及经理和雇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信任、友谊以及企业在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声誉等。像通用电器、惠普电脑、沃尔玛他们把社会能力作为他们在全球经济构想的基础,承担他们对利益相关者(客户、供应商以及当地社会)的责任,实现他们对雇员的承诺。这些社会能力对企业的运作非常重要。

不可替代的能力

不可替代的能力是指那些不具有战略对等资源的能力。它是能力成为竞争优势来源的最后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不具备战略对等的资源,虽然这些资源本身并不是稀有的,也不是不可以模仿的。”总的来说一种能力越难被替代,它所产生的战略价值就越高。能力越是不可见,企业就越难找到它的替代能力,竞争对手就越难模仿它的战略以产生价值。企业的专有知识以及建立在经理和员工之间信任基础上的工作关系就是很难被了解,也很难被替代的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用上述四个判断标准进行分析,使企业对核心竞争力作出准确的识别和分析,通过深入挖掘核心竞争力、适应全球竞争的需求,将有助于企业增强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5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标志性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阐释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2)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3)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第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第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第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1)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3)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参考文献:

核心竞争力论文范文6

1.1创新标准化工作体制和管理机制为适应企业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到科研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经营管理工作中,在企业集中设立标准化,统一管理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为充分发挥专家型人才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入手,组建企业标准化委员会,建立标准化委员会办公室统一指挥下的专兼职标准员,为标准化的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创造条件和提供保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立标准,逐步建立形成了标准化制定、实施与监督体系。

1.2将企业标准上升为行业标准结合企业的科研生产,在高效毁伤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已有新突破,形成了企业核心技术[3]。有的弹药还不能装填高能量药剂,使我国现役弹药,特别是压制武器弹药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要求[4]。在研制大幅度提高弹药高效毁伤性能产品的同时,制定技术含量高的国家军用标准、兵器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企业技术进步。1)结合某工程的引进研制,根据企业多年装药实践经验,制定了兵器行业标准《中大口径榴弹铸装药通用规范》。这是我国首次规定注装高能炸药的技术要求和合格判定标准。该规范的制定,使高过载中大口径榴弹的射击安全得到了有效控制,为弹药行业注装高能炸药提供了技术保障,具有一定的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2)国家军用标准《金属药筒试验方法》首次全面、系统地统一了我国金属药筒在科研生产中检测和试验项目、程序和方法,使我国金属药筒试验技术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3)针对某大口径弹体毛坯新的成型工艺技术,兵器行业标准《大口径弹体毛坯旋压工艺规范》2012年已经获得科工局批准正式立项。该标准的制定,可使大口径弹体毛坯旋压的制造有一个统一的工艺方法,为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4)企业要有主导行业标准制定的意识,广泛推广和使用专利技术,从而占有市场。笔者制定了《某产品设计规范》草案,申请了行业标准立项。该项目旨在规范设计工作,给出了设计要求、设计方法,提供了成熟的经验数据和设计思路,完善弹药技术标准体系。

1.3标准的制定与型号研制同步进行在型号产品研制过程中充分发挥标准化作用,将标准制定与型号研制同步进行,进行标准化预先研究,以支持型号研制。通过制定标准,推动产品的研制速度,提升研制水平,缩短研制周期,保障研制工作顺利进行。目前,产品的全寿命周期越来越短,要求标准化工作在研制的方案阶段,标准化工作就应介入,同步开展标准的预先研究,及时收集国内外先进标准,分析标准化需求。产品标准作为技术标准的核心,体现了产品质量,是技术标准的核心,决定了产品在用户中的形象,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例如,在某产品研制过程中,同步制定了国家军用标准《预制破片弹通用规范》和《舰岸炮半穿甲弹通用规范》。随微弧氧化技术在某产品上应用,同步制定了兵器工业集团公司标准《微弧氧化膜层通用规范》。标准的制定过程是结合相应产品的科研、生产而开展的,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为今后类似产品科研、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引导新技术的应用。

1.4开展三大规范的编制工作企业开展三大规范的编制工作,为型号研制积累丰富的经验提供了充分的条件,有效地指导了产品科研开发及制造,在保证产品质量,缩短研制周期,降低成本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标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设计、试验和工艺经验是企业的财富,通过编制三大规范,科技人员将多年摸索出来的设计经验与相关技术规范相结合,把个人经验变成企业财富并详细保留下来,既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又为年轻技术人员在科研生产中能够尽快发挥作用,少走弯路铺平了道路。

1.5加强标准体系策划根据企业体系策划与顶层设计战略规划,为推进产品开发,促进技术进步,笔者结合智能化和高效毁伤弹药的研制技术,建立智能化和高效毁伤弹药标准体系,构建标准体系框图,制定标准体系表,为企业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的标准化工作的发展构建一个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

2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