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1
(一)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要注重知行统一。初中生年龄小,社会阅历浅,生活、学习等经验基本没有,这就需要有正确的认识来做指导,否则行为就是盲目的。同时,只有在行动中运用到和体会到的知识才能让学生更加容易记住和理解,也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贯彻这一原则需遵循这样几点要求:首先,组织学生系统学习品德内容,促使他们提高品德能力;其次,是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样的实践锻炼,将认识落实到行为中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由道德概念通向道德信念的通道是以行为和习惯为起点的,而这些行为和习惯是充满深切情感并含有孩子对待他所做的事和他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个人态度。”由此可以看出,要切实提高初中生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必须组织初中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另外,教育者要坚持做到对学生知行统一的要求和评价。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一方面渴望长大,凡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看法;一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强,因此,教育者要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在教导学生品德知识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的行为,指导他们按品德要求做,并且善于克服急躁、冲动等错误的行为。
(二)品德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首先,品德教育内部要统一,形成合力。品德教育贯穿学校工作的始终,是全体教职员工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应将品德纳入其中,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思想品德认识作为工作的指标之一。其次,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要统一、外部形成合力。正如恩格斯所阐述:“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综合为一个总的力量时,用马克思的话来说,就造成了“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要善于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沟通,消除差异,形成强大的外部合力,共同致力于品德教育。再次,品德教育要保持连贯性,前后形成合力。品德工作要顺利开展就得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上列举了几个方面。随着社会发展,我们还得不断吸收新的原则,更新原来的一些原则。
二、新时期加强初中生品德教育对策
(一)改进品德教育的内容
品德内容作为品德教育关键一环,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品德成功与否。首先要强调品德教育内容的连贯性。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所涉及的四大领域,即交往、责任、法律和关注社会,总体上的内容安排是考虑了初中生的身心特点的,但从表中明显感觉到各知识的断层,缺乏整体的内在联系,没有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思想进行感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打破书本的局限性,将知识横向纵向联系,并适时添加新的内容。其次,赋予品德内容新思想,如正确竞争观念的教育,体会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又如全球意识和观念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行善与防恶的统一,我们要教导学生在见义勇为的同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做到见义智为。
(二)改进品德教育的途径
首先,我们要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提倡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品德教育就特别重视它的实践性,教学的方法都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由个性到共性,从具体现象和事例入手归纳教育理论。这样的方式才可触及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深处的东西,而只有彻底理清了人的思想,理论才可能在行动中化为现实。以中立的方式解读课本,以第三方的视觉来阐释其观点,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判断和提出看法。教师就是指出片面的不足的地方,并为改进提出更好的建议,最后回归课本,优秀的落到实处加以学习,不足的予以补偿甚至改正。其次,开展学校层面的活动,如红色旅游,可以带着学生参观烈士纪念碑,在放松身心的同时,思想品德意识也相应得到了提高。开展校园内的争做十好少年,将同学们在书本上学校的礼仪规范落实到行动中去。开展班级层面的活动,除了学校统一组织活动之外,班级也可根据自身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有特色的班会活动,帮助学生提高品德,做到知行统一。
(三)改进品德教育的管理
1.加强品德的常规管理,更新品德管理理念,品德管理者要树立“育人为本,品德为先”的工作理念,自身对品德工作要认真和重视起来,端正工作态度;完善品德考评制度,学校品德工作主要靠教师完成,加强对教师品德工作的考查力度,规范其品德行为。
2.引领学生自主管理,一一落实岗位责任制,切实将品德教育与自身行为相对比,找出应积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一周写一个总结与反思,同学之间也可开展互评互助活动,为对方找出做得好与不好的方面,针对不好之处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2
1授课时偏向高、深、难
教师讲课,讲一些理论性强、答案随意性较大的内容;只注重了部分学生成绩的提高,而忽略了多数学生学习的兴趣、爱好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应试教育痕迹太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存在误区。采取的措施是教师应该讲授的重点是教材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要求不是高、深、难,而是要引起学生对课本的高度重视,课本是知识的载体,而能力的培养,又是从基础抓起的。没有全面准确的基础知识,无法谈能力的培养。对于课本一要读懂,二要读精,三要读深。读懂,就是对课本中段与段、节浅议初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谭建军(重庆市石柱县民族中学校)与节、章与章、图与文之中一些内在联系要让学生读明白,要挖掘概念的外延与内涵,寻找事件的起因即根本原因与具体原因、外因与内因、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对一些注释内容也要领会。读精,就是要善于归纳总结。读深,就是要深读课本,这实际上是要挖掘课本里的一些隐性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兴趣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下,才能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才能积极思维,没有兴趣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苦役。因此,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己,以自己的才华、热情及治学的严谨态度去吸引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此促进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2上课就上课,只教书不育人
其原因在于,没有认识教书与育人的辩证关系。采取的措施是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矛盾。教书育人是“教”与“学”的双向结合,双边活动的过程,是充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教师既要认真传授科学知识,又要注重思想教育,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历史教材中就有大量思想教育的范例,历史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历史中的优秀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品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的思想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间隙和学生多交流谈心,多交流思想观点,增进师生感情,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教师要爱护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学生是教师教育的对象,爱护学生是实现教书育人目的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爱护,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应有的科学知识和做人的道理。严格要求学生,通过严格要求,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要言传更要身教,须知学生具有天然“向师性”的特点。作为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的形象,严格自律,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其标准就是坚持原则、作风正派;思维敏捷、品德高尚;治学严谨,谦虚好学;待人和气、文明礼貌;仪表端庄、朴素大方;严于律已,有错必纠。在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需要克服,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完善,需要每一个教师沉心静气,既坐下来研究,又走上讲台实践,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新的佳绩,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
作者:谭建军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民族中学校
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3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值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音乐教育不仅为了起到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认知,提高音乐素养的作用,还担负着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因此,作为新时期下的音乐教师,要在不断的课程探索中,结合新形势的要求,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积极体现“三生教育”的教学目的,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作用。音乐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的丰富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初中学生们不同的个性差异、学习习惯等多方面开展教学活动。比如说在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音乐通过不同的形象化事物具体描绘出来,也可以通过音乐练习题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对那些自信心不够或者出于自卑心理的学生要加以鼓励,选择一些简单的声乐练习或者歌曲来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信心;对于悟性比较好,声音辨识力强的学生也不要表现出特别的偏爱,要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加强学生对于自身品格的完善。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应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需求,灵活地进行运用教材,力求将“三生教育”融入到教学环境中去,更贴合初中生的思想,不断增强音乐课程的针对性和高效性,加强对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初中音乐“三生教育”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思想上彻底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更应该借助这个台阶,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到不一样的音乐美,达到对学生心灵的升华。
二、完善学生人格的重要性体现
(一)陶冶学生情操
“三生教育”注重的是感性化的生命教育,教师能够通过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与流露出的真情带动初中学生们,使学生们在浓重的音乐氛围中,通过教师的感染力激发对于音乐的兴趣,潜移默化中给自己的人性带来影响。“三生教育”与传统的科学教育区别就在于它是通过丰富的情感来达到教育的目标,使初中学生在学习音乐与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继而获得丰富的情感经验以及提高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的情感变得细腻起来,情操高尚起来,心地善良起来。就像在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饰演的一样,音乐教师马休将爱倾注在音乐中,拯救了孩子们迷失的心。
(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生教育”中注重的另一项则是生存教育,它也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需要,是推动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并且符合时展的潮流。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三生教育”是顺应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它的核心就是培养适合社会的新型人才,而当今社会则是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目前在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大部分都是对于学生思维扩展能力的培训,比如说像数学课程,而对于直观感觉和形象思维则较为忽略,适当的音乐教育正是填补了这一空白,使学生们的直观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因此在培养其它能力的同时,也一定要注重对于音乐创造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人格与精神的全面发展。
(三)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最后“三生教育”注重的是对于生活的教育。“三生教育”注重的就是解放学生的天性,初中生正值青春活泼、身心都茁壮成长的时候,每天都被圈在紧张的学习中,各种情绪都得不到释放,长此以往难免会对自己的心理、身体产生各种不良的作用。而在音乐课程中,使学生紧绷的精神放松,情感得到舒缓,情绪得到解放,是“三生教育”的根本目标。在情感教育的同时潜意识中灌输进音乐教育,给学生们放一首《田园交响曲》,不仅能将学生们学习的厌烦心理进行释放,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使心情得到舒缓,还能增加初中生对于美的感知能力,在潜意识中将真善美的思想融入自己的心理,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要是生活即教育,我们的生活和生活中需要的东西都是我们教育的内容,教育本身离不开生活,要从生活中去学习知识,充分利用知识去生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注重能力应用,强化课外活动和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实现教学目标。
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学习情感状况和自主思考方式。这其中和教师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关系,大多数高中初中教师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完成教学目标为主,高中语文课堂上过于沉闷,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无味,从而使得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效率不高。
(二)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动力。根据目前相关数据表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认真度比较高,但是兴趣程度却比较低,主要还是教师在教课过程中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过于枯燥,使得学习兴趣方面也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信心不足,也会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减低。
(三)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高。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主体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对学习的热爱程度减少,在课堂上的自主思维机会不多,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于初中生这种思维活跃、情感丰富的阶段,这种学习环境下,会使得初中语文教学过于压抑,使得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不能很好的提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内容不能理解时,和教师的沟通比较少,学习成绩业绩也就得不到有效提高。
三、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对策
(一)适当组织竞赛活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可以提升教学的活跃性和学生的兴趣程度,更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组织竞赛活动,缓解沉闷的课堂环境,并让学生能够在竞赛的过程中锻炼自我,提升对初中语文的兴趣程度。如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所学习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对本章的内容进行讨论和学习,随后采用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讲解,各组之间采用竞赛的方式,在讲解过后,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综合的给出相关的评价从学生小组中选出最好的一组,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小组[1]。使得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动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活跃教学气氛,使得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进行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高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激发。融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添加户外教学,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兴趣,进而对语文学习成绩和能力运用有着良好的提升[1]。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带着学生去进行一些户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户外感受一些身边的真实的事物,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当看见一些树木时,可以讲解下树木的名字、别称和树木的种类。通过这种教导方式,让学生能够对树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对环境保护相关措施的了解。不单单只是通过书本和图片进行了解,通过对真实事物的触碰和接触对一些事物生动形象的进行了解,更好的提升初中生在阅读写作上的水平,提升自我思考能力和能力运用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新课改的推行,将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融入初中教学中,应该重视师生之间的沟通,不要一味的进行讲授,要提高和学生互动的机会,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更好的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对学生的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如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教师在课前先让学生们对这篇文章进行预习,采用情景对话的模式让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对简单的问题进行指点,引导学生找到解决的思路,如果问题比较难,可以让学生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沟通,合作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解决方式进行点评,对相关遗漏的环节进行补充[3]。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缓解课堂教学中严肃的气氛,让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自主谈论、思考。将陶行知生活理论有效的运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而推动教学水平和效果整体发展。
四、结语
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5
一、正确的青春性观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成长期,在这个阶段,学生们的生理上得到一定成长,其心理也有所成长,但心理上成长的速度却不及生理上的成长,这时,跟不上生理发展速度的心理上就会对生理上的变化产生一定的困惑,这些困惑他们非懂非不懂,这就会让初中生们陷入更大的迷茫,他们想要了解清楚,可又找不到信息资源,且又碍于颜面羞于开口咨询,一旦不当,很容易导致初中生们走上青春性歧途。在初中的生物教学上,有些年长的教师坚持他们惯有的封建思想,因而觉得这些知识不应直面于课堂上去教授,因此忽略了初中生们在青春性知识上的解疑。再有一些年轻的教师,虽然比部分年长教师在思想上有一定的开放性,但碍于年轻,也不大好意思对一群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初中生们讲授这些青春性话题,而且,有些胆汁质的初中生们在该话题上比较感兴趣,在教师讲授时会不断提出话题之外的问题,这也让年轻的教师在讲授中倍感尴尬。这些等等现象最终就导致了生物教学上对青春性知识传授的忽视。因此,教师要先正确对待青春性知识的教学,尊重初中生物课本的编排,将青春性知识通过初中的生物课进行讲解给学生,以避免学生对青春性概念上理解的偏差,应让学生们真正了解青春性知识,有一个正确的青春性观念,做到不回避,也不刻意。
二、青春性生理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了解
当学生们进入初中后,身体在成长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发育,该发育不仅仅是身高的增长,比如女生在这时就会有经期的现象,男生的遗精也是一种青春成长的标志。每个人在第一次遇到情况时,如果生理知识的了解不够充足,则会出现不正确的处理。比如,女生在经期间吃过多辛辣食品,或进行大量的剧烈运动,这些很容易致使女生经期间的痛经现象。当男生在性生理知识缺乏的基础上出现第一次遗精时,则会误认为是种病象。初中生们如果缺乏了这些性生理上的知识,那么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不仅不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成长,也不利于他们的学习成长,所以说,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加强好青春性知识的教学。在苏教版初中二年级的生物课本中,其第八单元讲授的就是“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的知识。在该课中,教师在讲授时可借助教学上的生物画卷,将其展现在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认识人类的各大器官,和青春期发育的器官的变化,这样一起教学的方式也避免了学生们在私下窃窃私语的现象,让大家丢开羞涩,一起学习青春成长上的知识。
三、青春性心理知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了解
初中生们的成长开始卸去了小学生们的稚气可爱,当他们还是小学生时,那时,他们放学还是男女生手拉手的,现如今,再看这群初中生们,又会出现哪个男生的手随便牵了哪个女生的手,一个稍稍不经意的共鸣,则会引起整个班级的轰动,面对如此敏感的话题,男生走在活跃前沿,女生则低调的守着自己的小秘密。在其身体的发育上,有一部分学生也会因发育过早而产生焦虑,他们羞于自己不同于其他同学的成长进度,而刻意掩饰,这在心理上也很容易导致扭曲。也是在这样的初中阶段,我们不乏总会听到某某喜欢某某的传言。教师面对这些问题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上去处理,其最终的根本,还是不能脱离生物课的教学。让学生们通过生物课不仅明白生殖、发育与遗传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成长,也在此观念上减少学生们的好奇心。
四、青春性道德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养成
初中生教育论文范文6
一、挖掘语文教材的内涵,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丰富的,体裁也是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既有讴歌历史人物的课文,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又有蕴含人生哲理的课文:既有介绍学习浯文方法的课文,又有介绍珍奇动植物的课文,等等。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从体裁看,既有记叙文,还有诗歌、故事、说明文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独立的人格价值。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时时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同时让学生受到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被动地接受,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张扬,创造性应兴而生。
二、努力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随着技术的日益发展,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学生只有会学习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来社会也需要会独立学习、有创造才能的人才。一个学生如果不会自己学习,就不可能单独去创造,因此,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语言好的文章要熟读成诵,形成规范的语感;善于摘取书中精彩之笔,为己所用;经常看书读报,重要的材料要自己概括中心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还要勤于观察,善于动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指导学习《变色龙》,可以先设计提纲:①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他有哪些主要活动。②和主人公有关的还有哪些人物?③主人公表现出怎样的性格特点?④主人公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怎样表现出来的?⑤人物、情节、环境是为主题服务的,本文的人物、情节、环境揭示了怎样的主题?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他们归纳出主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三、丰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支柱
想象是指人的大脑对曾经知觉过的各种事物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未曾知觉过的甚至是并不存在的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在认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象参加,科学发明、艺术创造就难以进行。想象是创造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发展人的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创造力的重要支柱。
想象根据产生的条件和有无目的性、自觉性,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两大类。有意想象依据产生时的独立性、创造性和新颖性的差异,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是指在想象中形成创造的新形象,是整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内容。多角度的思维,创造新的表象,这些都是创造性想象。教师可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训练思维。例如,由皇帝、大臣、百姓用谎言营造的怪圈,最终是被谁捅破的?(学生齐答:小孩子)小孩子其实只说了谁都能说出口的一句真话,犹如一把利剑。皇帝及其一帮人阵脚大乱,提着裤子仓皇逃窜了吗?生:没有!师:没有?可见他们――生:愚蠢至极。(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师:安徒生用笔也达到了极致,并在故事处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皇帝会对说真话的小孩怎么样呢?我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同学们各抒己见,课堂讨论进入了。我有问学生该向谁学?(自由回答)学生合书凝思:小孩,因为他“歌颂真与美,批判假与丑”。这样引导学生想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想象潜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的想象中产生大量新奇大胆的创造成果。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它可以帮助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和突破。
四、实施创造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干
创造力是教育艺术的精髓。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缺乏创造性,必呈现僵化,就调动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创建自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营造实施愉悦、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引发认识培养创造动机―攻克知识障碍,提供创造机会―注重知识迁移,感受创造成果”的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引发认识,培养创造动机。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已经具有了某种认识结构,总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的认识,一旦新旧知识出现了差异性,就会在认知心理上爆发冲突,这一冲突的产生迫使学生产生解决冲突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挖掘新知识点,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学生自我认同需求的产生,实质上就是创造动机的产生。学生自我认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