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场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场考察报告范文1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
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土场考察报告范文2
为加快我县辣椒产业建设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县长__*为组长,县委副书记__*、县政府副县长__*、县政府助理调研员__*为副组长,县农办、县开发办、县蔬菜局、县财政局、县信用联社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辣椒产业开发考察组,于5月18日至19日对贵州省遵义县辣椒产业开况进行了考察。所到之处,耳目一新,受益匪浅。遵义县将小辣椒作为大产业来抓,以规模促进市场,让市场带动产业,形成了有基地、有规模、有市场的辣椒产业化格局。该县辣椒产业开发的思路和作法,为我们发展辣椒产业乃至农业产业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一、产业开发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遵义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国土面积460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万亩,辖31个乡镇、577个村,人口115万,素有“黔北粮仓”之称,是贵州省粮油、烤烟主产区,是贵州省商品粮、油菜籽、商品猪基地县和全国烤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县。辣椒是该县传统大宗农产品,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
遵义县辣椒产业开发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种植规模大、发展速度快。该县辣椒基地面积从1998年的10.2万亩发展到20__年的30万亩,年产量达3.8万吨,产值达2.5亿元。全县种椒农户22.5万户,从业人员28.8万人,种椒5000亩以上的基地镇20个,种椒500亩以上的基地村147个。辣椒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辣椒产值占全县种植业产值的比重高达13,农民人均种椒收入21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0。在发动种烤烟时,该县农民通过比较,宁愿掏钱交烟叶特产税也不种烤烟,而要种辣椒,足见当地农户抓住致富产业不放手的决心。现在遵义县辣椒种植面积远远超出了烤烟种植面积。由此看来,辣椒虽小,但完全可以建成大产业。我们开发线椒产业,调整农业结构,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不仅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也要转变,要克服小农思想和盆景式作业方式,以一乡或多乡一品、一县一业的思维方式,扩大产业开发规模。我们原来的传统工作方法已跟不上现在产业发展的趋势,各级领导和干部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调整思维和工作方式,用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来教育和引导农民,促成农民的行动,实现产业开发上规模、上台阶。
二、产业开发必须提倡勤劳致富
当考察组进入遵义县境时,出现在眼前的不仅有大片大片的辣椒种植地,而且有许许多多的油菜地,很多油菜地在收完油菜后,已栽上了辣椒。收完油菜种辣椒,收完辣椒种油菜,四季土不闲,已成为该县农民的习惯。全县的辣椒种植面积虽然大,但是辣椒种植大户面积最大的才有40亩,30万亩的规模是千家万户搞辣椒开发搞出来的。虽然社会化组织生产程度不高,但从中可以看出,勤劳致富的精神在当地农户身上表现的相当充分。反过来看我们,冬天却有大片的田土在闲置。“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我们不仅要学习遵义县的辣椒开发经验,更要学习他们勤劳致富的精神,充分利用农闲田土搞种植、搞开发,种植一些经济价值更高的经济作物,关键是不能让土地闲置下来,要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产业开发必须完善基础设施
在遵义,考察组感受最深的是当地交通基础设施相当完善。20__年以来,该县公路建设投入达2.4亿元,改造县、乡、村公路525公里,其中硬化132公里,改造126公里,到村267公里。除1个乡镇外,该县到乡镇的公路基本上硬化完毕,让人十分羡慕。该县特别注重辣椒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从1998年以来,在其规划的东南部10个辣椒种植基地镇,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修通了100公里的东南大道,打造“百里红色经济走廊”,建设25万亩面积稳定、产量较高、品质优良、配套设施完善的种植基地,带动了全县辣椒产业的发展。相比之下,我县的公路建设落后了几十年,连过境的319、209国道都变成了砂石路,坑坑洼洼,坎坷不平,就更不要说县道、乡道和村道了。落后的交通状况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瓶颈”。由此,我们要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尽早完成__公路、__公路、__*至__公路、__至__*绕城公路、209、319公路这些国、省道的提质改造。特别是在产业开发上要实行基础设施建设跟着产业走。不论搞线椒开发也好,搞其他产业开发也好,一定要坚持产业建设到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现在我县线椒种植面积有1.5万亩,明年要搞到5万亩,基础设施必须跟进,这样才能巩固基地,发展产业。
四、产业开发必须搞好技术培训
抓好种椒技术的培训、推广和普及,是发展辣椒产业的保障。遵义县在推广和普及种椒技术上,实行了“六个统一”,即: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种植;统一播种遵椒系列优良品种;统一推广营养块直接育苗;统一规范化移载;统一供应辣椒专用肥;统一施用无公害农药,对病虫害进行
综合防治。同时,大办示范点,基地镇相对集中办示范点500-1000亩,非基地镇办示范200亩,全县共办各类示范点2万亩。我县种植线椒的时间不长,只有2年的时间,在种椒技术推广上要加大力度,改进方式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培训椒农,以适应线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的需要。
五、产业开发必须塑造产品品牌
遵义辣椒在国内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遵义县在抓好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培育产品和市场品牌,已塑造出“虾子朝天椒”和“虾子市场”两大品牌,树立了良好的产业形象。虾子朝天椒荣获贵州省名优辣椒、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中国食品协会质量信得过产品等称号;虾子辣椒市场被列入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遵椒系列品种(遵椒1、2、3号)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作为地方优良品种推广,并荣获遵义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遵义县被中国园艺学会辣椒研究会授予“全国优秀辣椒生产区”称号。产品品牌对一个产业相当重要,因虾子辣椒的品牌效应,使该辣椒与同类型辣椒相比每公斤售价高出1-2元钱;遵义县自产虾子辣椒只有3.8万吨,而每年销售达到5万吨,这是因为周边县市借助虾子辣椒品牌的聚集效应进入遵义市场的结果。我们现在要充分认识到塑造线椒品牌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意识地在扩大规模的同时,着手开发我们的品牌,使我县的线椒在国内辣椒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让别人一提到线椒,就想到__*县。
土场考察报告范文3
关键词 矿区水土保持准入条件方案建议
中图分类号:S1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对水泥产品的需求大幅上升,并带动水泥原料市场的发展,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石料的需求也会相应加大。长兴县某矿区水泥用灰岩矿开采的矿产品主要以水泥用灰岩供给湖州某水泥厂作原料的同时,其余不能作水泥原料的白云质灰岩夹石等进行加工破碎成各种规格石子,综合利用供应外部市场。本矿山的建设对当地的水泥市场和开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同时,笔者从矿区的生态脆弱程度、水土保持功能重要性、环境破坏后的生态恢复可能性等方面,重点对矿区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准入条件进行研究,旨在为建筑石料的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提供依据。
一、矿区工程建设特点
1.工程类型与建设规模
按开采方式,建筑石料资源开发主要是露天开采,与之配套的建筑石料加工工程。工程组成、占地与排弃特点是,露天矿区主要围绕剥离、采建筑石料、运输、建筑石料加工、岩土排弃等建设生产活动,形成采掘场、外排土场、地面生产系统、工业场地、给排水及供热、地面防排水、地面运输系统、供电及通讯、行政生活区等工程设施区。地面生产系统的建设内容包括工业场地与地面加工及输送系统、供排水工程、运输系统、生活基地、排矸场、供配电和供热系统。
2.矿区工程建设与生产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特点
露天矿区,因矿建工程和采石过程形成的采掘坑地面挖损区和由剥离物堆垫形成的巨大松散堆积体,彻底改变了原地面自然景观,遇大风、暴雨和重力作用,极易造成土壤侵蚀,甚至诱发次生地质灾害;地面土建工程,如场地平整、管沟开挖、各建筑物、道路及输石栈桥、专用线等工程建设,大面积扰动地表、破坏植被,土石方挖填与调运,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并降低原地表水土保持功能。采掘场、排土场面积很大,边坡较陡,有可能发生坍塌或形成泥石流。疏干水大量外排,严重减少了当地的水资源,加速地面下沉、土地干旱化和荒漠化,区域生态环境趋于恶化。
采矿区因在地上与地下开拓,由于地下开采会产生地表沉陷、裂缝,从而引发滑坡、坍塌等地质灾害,造成矿区及周边区域水土资源的破坏;地下水疏干,造成矿区及附近地表河流、潜层地下水和地表植被变化,引起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在生产运行期间,岩土和矸石堆放,形成巨大松散堆积体,占压和破坏土地,淋溶液也会对下游地表植被产生破坏,如不采取拦挡、防护和截排水措施,遇外部诱发营力,有可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3.项目水土保持准入条件
项目的基本准入条件。依据建筑石料行业发展规划、国家政策与产业布局,以及国家和行业对于建筑石料工程发展的限制性规定,从保持水土角度,提出矿区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基本准入条件如下。
一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矿产资源法和水资源消耗小的项目。二是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开发的技术条件成熟,预期经济效益较好的大、中型矿区工程项目。三是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矿区建设规模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最低规模的项目。四是合理掌握开采建筑石料的剥采比例。排除重大安全隐患的项目。
项目的限批条件为严格控制全国各大流域的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山地灾害易发区的开发建设项目,坚持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维护生态安全的原则,提出矿区工程项目的限批条件如下。一是限制对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矿产资源开发,在自然保护区和其他生态脆弱的地区,严格控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二是限制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采矿产资源。三是严格控制在生态功能保护区内开采矿产资源。根据水土资源容量,对于同一建筑石料资源区,建设密度过大或者同期建设过多的项目。须修正完善后再报批水土保持方案的条件。通过对主体工程选址选线、施工方法与工艺、施工时序、施工道路与施工营地、工程占地、排水、控制水土流失和保证安全等方面的分析,归纳出需修正主体工程设计再报批水土保持方案的项目。要求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基本规定与特殊规定,同时满足水土保持方案修正准入条件要求的方案。
4. 本方案设计深度、设计水平年及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方案设计深度为可行性研究深度,设计水平年取工程完工后第一年,即2019年。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一级标准。至设计水平年,工程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值:扰动土地整治率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总治理度达到92%以上,土壤流失控制比达到1.67,拦渣率达到98%以上,林草植被恢复率99%以上,林草覆盖率达到27%以上。
二、长兴县某矿区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长兴县某矿山开采区占地类型为林地、工矿仓储用地,以工矿仓储用地为主。要求主体工程在矿山开采过程中,进一步对矿区进行详细勘察,优化开拓系统及矿区平面布置,尽量减少对开采区周边林地的占用。矿山开采各项条件较便利,矿山开拓运输方式选择采用公路开拓—汽车运输方式,并剥离表土集中堆置用于开采平台绿化覆土,有利于水土保持。
场地分区合理,工艺路线流畅,人流物流通畅,在附属设施布置上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减少占地面积,节约用地,利于水土保持。矿区地表雨水进行有序处理,合理排放,符合水土保持要求。矿山开采过程中的水土保持临时防护措施不完善,需在方案中进一步补充设计或明确说明。
综上所述,长兴县某矿区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合理,从水土保持角度看,主体工程总体可行。但就整个矿区而言,主体工程只注重了本体防护,而对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面考虑的较少,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因此,本方案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补充增加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并将其一并纳入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使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防护体系。
三、长兴县某矿区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及主要工程量
本方案根据主体工程布局、施工扰动特点、建设时序、地貌特征、自然属性、水土流失影响等进行防治分区划分。本方案水土流失防治分区为4个区:Ⅰ区—矿山开采防治区;Ⅱ区—加工防治区;Ⅲ区—运输道路防治区;Ⅳ区—临时堆场防治区。各分区具体水土保持工程量汇总如下:
1.施工期
Ⅰ区—矿山开采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5.50hm2。工程措施:剥离表土2.27万m3;临时措施:道路排水沟1168m,简易排水沟100m,沉沙池4座。
Ⅱ区—加工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61hm2。工程措施:永久排水沟558m,沉沙池2座、挡土坎60m;植物措施:撒播草籽0.13hm2;临时措施:填土草包480m3,临时排水沟490m。
Ⅲ区—运输道路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0.14hm2。工程措施:道路排水沟189m,沉沙池2座,洗车沉淀池1座。
Ⅳ区—临时堆场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0.98hm2。工程措施:截水沟140m;临时措施:填土草包264m3,临时排水沟270m,沉沙池1座,撒播草籽0.98hm2。
2.生产运行期
Ⅰ区—矿山开采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5.50hm2。工程措施:场地平整11.65hm2,绿化覆土5.82万m3,平台排水沟3433m,纵向排水沟160m,消力池9座,平台挡土坎3433m,宕底挡土墙1072m,宕底排水沟1175m,沉沙池2座;植物措施:种植灌木27022株,撒播草籽11.65hm2,边坡复绿8489株,抚育管理11.65hm2·a。
Ⅱ区—加工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1.61hm2。工程措施:场地平整1.42hm2,绿化覆土0.71hm2;植物措施:种植灌木3556株,撒播草籽1.42hm2,抚育管理1.42hm2·a。
Ⅳ区—临时堆场防治区:防治责任范围面积0.98hm2。工程措施:场地平整0.98hm2,绿化覆土0.49hm2;植物措施:种植灌木1792株,撒播草籽0.98hm2,抚育管理0.98hm2·a。
四、长兴县某矿区水土保持监测
本工程为建设类生产项目,监测时段从施工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即从2013年3月至2018年2月,共60个月。水土保持监测范围为工程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监测频次:一般对于正在使用的临时堆土场,以及正在实施的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至少每10天监测一次;扰动地貌面积、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挡拦效果等施工期每1个月监测一次;矿山开采进度、水土流失影响因子、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生长情况等至少每季度监测一次。遇暴雨、大风等情况应及时加测。水土流失灾害事件发生后1周内完成监测。
根据工程特征及现场踏勘调查,方案拟设2个固定监测点,分别是加工区、运输公路区排水沟出口沉沙池各1处。
五、结论及建议
矿区内无国家级水土保持监测站点及试验区,无崩塌滑坡危险区,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对主体工程的建设无制约因素。
主体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了主体工程安全问题,挡土墙、平台排水沟等防护措施,既能够保证主体工程的安全运营,同时也具有水土保持的功能。在对主体工程各项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进行分析与评价的基础上,本方案针对各个水土流失防治分区确定工程、植物及临时防护等方面的新增水土保持措施,结合主体工程已有防护的措施,实施后可达到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目标要求,不会形成大的水土流失危害,对周边区域造成影响不大。
本方案各项防治措施实施后,可有效控制本矿区开采过程中新增的水土流失,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考虑,在采取相应水土保持措施的前提下,矿山开采是基本可行的。
工程主体设计纳入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应进一步细化设计,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开展水土保持监理工作。在工程监理文件中落实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具体内容和要求,由监理单位控制水土保持工程的进度,质量和投资。在施工前,委托相应的资质机构开展工程建设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在水土保持监测文件中落实水土保持监测的具体要求,由监测单位开展水土流失动态变化及防治效果的监测。
总之,长兴县某矿区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措施基本合理,从水土保持角度看,主体工程基本可行。主体工程设计中的平台挡土坎、平台排水沟、矿区平台边坡复绿等措施能达到水土保持要求。但就整个矿区而言,主体工程只注重了本体防护,而对水土流失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面考虑的较少,不能形成有效的防护体系。因此,本方案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的基础上,需进一步补充增加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并将其一并纳入方案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中,使方案水土保持措施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科学的防护体系。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科学考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考察报告.北京: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2007
2.姜德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损益分析研究.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土场考察报告范文4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 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 hi138_Com]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主权。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 《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 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9.《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顿红著,科教文汇,2007年6月。
10.《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土场考察报告范文5
随着国内能源政策的调整,对国内众多电力设计单位来讲,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参与国际电力建设市场已经不可避免,对国外电力工程的设计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柯文=结合参与海外电力项目建设的经验,总结了国内外电力设计板块的差异性,客观上讲,国内众多电力设计单位从事国外工程设计还处于起步摸索的阶段,“水土不服”的问题短期内难以完全消除。在我院承接的诺瓦布甘杰100MW重油燃机项目中,我们创新思路、通过实施土建涉外设计分包,大胆利用项目所在国的设计资源,有效规避了土建设计过程中“水土不服”的风险,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国外电力工程中土建设计面临的困难
从各电力设计反馈的信息来看,国内土建工程师在从事国外工程设计时往往面临不了解当地土建规范、不熟悉当地建材和施工技术水平的困扰。在部分工程项目中土建设计甚至成为整个项目薄弱环节,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工期控制和费用控制。具体来说,目前国外电力工程土建设计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1.1图纸审查困难大
国外电力工程一般均要求按照欧美标准进行设计,客观上讲中国规范近年来不断修编,逐步向欧美规范靠拢,但与欧美规范体系在设计理念、计算方法上仍有着显著的差异。海外工程的设计图纸需要通过业主工程师严格的审查—修改—再审查—再修改—最后确认的流程,这让习惯了国内“三边工程”操作模式的工程师也极为不适应。规范的差异加上漫长的审查流程,让国内众多设计单位在图纸审查环节遭遇重重困难,对工程项目的土建施工进度和费用控制造成负面影响。据我院历史工程统计:印尼某工程土建施工图一次报审通过率仅18%、全部施工图平均升版次数2.3次、单册施工图平均审查周期67d,漫长的图纸审查流程影响了现场土建部分施工节点计划;菲律宾某工程主厂房结构审查中,由于业主工程师和国内设计师采用的规范体系不同,整个主厂房最终按照中美规范“混搭”设计,导致主厂房耗钢量超出初步设计约12%。
1.2施工配合难度大
建筑行业为劳动密集行业,大部分国外电力项目所在国的政府往往会强制要求选用当地劳工和建筑公司。这就要求土建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必须迁就当地施工企业的施工能力和施工习惯,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实施。然而对熟悉了与国内电力建设单位配合模式、尚处在国际化转型阶段的国内电力设计院来说,短期达到这个目标也不现实。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设计往往和现场施工脱节:一方面国内设计院按照既往经验设计的图纸未能充分考虑当地的施工能力和水平,实施过程中不得不根据现场情况大量修改;另一方面当地的施工队伍很难正确理图纸设计意图,经常发生施工不满足设计要求情况,双方不得不花费大量人力和时间用于沟通和处理现场突发事件。菲律宾某工程中施工方为提高施工可行性、降低施工难度,业主专门委托当地设计院对国内设计的图纸进行了大幅度的二次修改。为配合现场修改工作,设计院不得不派出阵容庞大的工代团队予以配合,并在现场常驻以及时处理相关的各种问题。据统计,国外项目的土建专业工代工日约为国内同等工程的3倍。
1.3工程费用控制难度大
虽然设计费用在工程费用中占的比例很小(一般不超过5%),但对工程中总费用的影响达到60%~70%,要做好土建费用控制,必须从设计入手。但土建设计的特殊性在于:土建结构无法像工艺设备那样在国内制造好后再发往国外,土建结构必须在现场施工,设计方必须对项目所在国建筑价格构成、建筑施工工艺、技术和费用情况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工程费用。由于信息不对称,国内设计院的土建工程师很难对上述信息有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往往只能依靠有限的信息加上国内工程积累的经验进行设计优化,这为整个工程土建费用控制带来挑战。而要解决海外工程中建设信息对称透明,需要在当地市场长时间耕耘和积累,非一朝一夕之功可以达到。印尼亚齐某工程由于前期投标阶段对当地海洋气候了解不深,造成码头防浪堤投标工程量与实际相差巨大(投标估算约59万m3,实际约100多万m3),导致项目土建施工费用大大超标。
2国外电力工程中土建涉外设计分包意义
2.1涉外设计分包的可行性
单就电力土建设计本身而言技术难度并不高,尤其是在国内设计院已经完成前期初步方案的前提下,专业内的相关技术问题已经不是分包的主要难点。分包的主要困难在于土建专业与其他众多专业的接口配合,只要国内设计院事先做好设计接口规划和管控工作,海外设计分包是能取得成功的。从实践上看,我们也尝试过海外项目部分工程的设计分包,如在印尼某工程中,将清真寺和办公楼屋顶结构分包给当地建筑公司,也取得了较好效果。具体到本工程来讲,柴油发电机组工艺系统相对简单,建筑结构以单层为主,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和专业接口配合工作量。这也为土建设计分包创造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2.2涉外设计分包的优势
国外电力工程土建设计本土化分包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地工程师与业主审查工程师具有相同的行业背景和设计理念,当地设计公司的设计可以有效规避中外设计规范差异问题,其设计图纸更符合业主工程师习惯,从而使得图纸更容易获批,有效保证了土建设计进度。2)利用当地工程师本土化的设计经验,可以有效解决土建设计和施工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土建设计和施工的顺利衔接。同时本土化设计也为有效控制土建施工费用提供了必要前提。3)通过设计分包可以实现技术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对国内设计院而言可以发挥其在总体层面规划和设计接口协调的优势,避免陷入不熟悉的工程审图沟通交流、现场施工技术支持工作;对当地分包单位而言,因其熟悉当地建筑市场,可充分发挥其在图纸审查、土建设计优化、施工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3国外电力工程中建涉外设计分包执行
3.1策划
策划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对外进行当地建筑市场调查,通过各种方式获取初步合作伙伴信息;对内判研收集信息,就分包方式、分包范围和初步合作伙伴名单形成进行最终决策,形成指导性意见。本工程中我们在调研孟加拉建筑市场概况基础上,通过业主推荐和当地合作商推荐的方式初步确定了潜在合作伙伴名单。之后采用面谈的形式逐一与潜在合作伙伴进行初步交流,对有合作意向的设计公司则再次到其所在地进实地考察,并发放“设计分包商信息调查表”(DesignSubcontractor’sInformationQuestionnaire)收集公司资质、业绩、质量管理情况、图纸范例等相关方面信息以供进一步分析甄别。最终汇总形成“设计分包考察报告”(DesignSubcontractInspectionRe-port)供决策用。结合本工程实际,最终形成本工程设计分包的指导性意见如下:鉴于钢结构建筑需从国内采购,为便于国内采购施工配合,钢结构部分不予分包,仅将混凝土部分进行分包;保证沟通配合顺畅,要求国内设计院的土建专业承担起工艺专业和土建分包单位之间的信息沟通工作。
3.2实施
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通过与初步合作伙伴进行竞争性谈判最终完成商务合同和技术合同的签订工作。商务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分包工作范围、计费方式、合同总价和付款进度计划等。与国内商务合同相比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1)合同中付款进度应以图纸通过业主审查并最终获批作为节点,而不是以图纸交付作为付款节点。2)非分包方原因造成的图纸修改,需注明取费原则,方便日后索赔。3)设计分包范围和费用建议包括相应的现场工代服务。技术合同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分包边界的详细划分、双方设计的配合方式、设计资料输入要求、设计承平输出和验证要求、双方沟通联络方式等。考虑到电力土建设计专业配合的复杂性,在制定技术分包合同时要注意对涉外分包不能一包了之,国内主体设计院土建工程师必须从合同制定阶段就参与进来。并在后续分包合同执行过程中承担起工艺专业资料汇总工作,再二次转化为国外土建工程师可理解接受的资料形式。在本工程的技术合同制定中,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作业文件作为技术合同的附件:为理顺设计边界,我们编制了设计工作分界表(DesignWorkScopeDivisionList);为理顺设计流程,我们编制了设计流程控制表(designcooper-ationflowchart);为理顺荷载提资接口,我们编制了结构荷载提资图(structuralloaddatatransfersheet)。
3.3控制
国外电力工程一般采用EPC模式,设计方与各方的权益与义务一般按照FIDC合同条款界定。当引入土建设计分包方后,根据FIDC合同原则,应由国内主体设计方承担起对土建设计分包方的管理职责。设计分包管理核心工作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和工程费用控制3个方面。1)进度控制:对于本工程,我们在编制设计流程控制表(DesignCooperationFlowChart)的基础上,制定了每个步骤的工作产品交付时间节点,最终形成设计进度时间节点控制表(DesignProcessTimeNodeControlList),从而实现从设计资料输入—设计产品输出—产品验证—最终交付整个流程的进度可控。2)质量控制:重点在于检查设计分包方的设计质量管控体系是否满足ISO质量管控体系要求。国内主体设计院在技术上主要负责主要技术方案的控制,设计细节不做过多干预。此外,考虑到当地土建设计分包单位对电力设计专业间配合制度不熟悉,为减少沟通障碍、并确保专业设计配合工作质量,最终决定由国内主体设计院承担起土建设计成品专业间确认工作。3)造价控制:土建设计方案直接影响着项目的土建投资,做好分包设计方案的工程造价控制对整个总包项目盈利能力有着重要影响。选择海外分包目的之一就是利用本土设计人员对当地建筑市场的了解,从而使得设计贴切当地市场,起到优化工程造价的目的。本工程中我们以投标设计的工程量为费用控制指标,采用WBS分解方法,将费用逐一分解到单体建筑,要求分包方进行限额设计,并将其与分包费挂钩。若分包方能主动优化工程量,则制定额外的奖励措施,从而更好的带动分包方的积极性。
3.4评价
从该工程土建分包的具体执行情况来看,在国内主体设计院的管控和协调下,整个土建设计分包过程执行较为顺利:土建设计分包工期在目标范围内(设计周期最终控制在2个月);设计成品质量获业主认可,图纸审查进度明显加快;施工图预算表明,整个混凝土部分土建造价在投标概算范围内,并略有盈余,特别是部分生活辅助建筑物(如宿舍楼、办公楼),当地土建设计方通过方案优化,总体造价节约20%以上。
4结语
土场考察报告范文6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市园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装修业的蓬勃发展,对建筑装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为发展砖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本研究旨在缓解传统技艺的生存困境,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传统文化技艺,同时加大科学技术的支持,对原料、燃料进行开发,尝试使用新型生产技术,尽量减少污染并提高产量,不断创新制作出绿色环保,深厚的文化内涵、有竞争力的价格和安装方便的砖雕产品。
关键词:砖雕;制泥;雕刻;烧成;打磨;传统工艺;现代工艺
中图分类号:J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06-02
一、传统砖雕工艺与现状
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砖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优秀的传统建筑装饰材料。但由于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种现代新型建筑材料的运用,传统砖雕的工艺技术面临了尴尬局面。首先掌握优秀传统技艺的砖雕艺人越来越少,较低的社会需求量与低廉的工资,无法吸引年轻人对此行业驻足下来并且投入精力。其次大量的原料开采、燃料使用,对环境资源造成很大的影响。资源越来越少,使生产成本相应提高。为了降低成本,有些厂家便在燃料成本上进行缩减,但低质量的煤炭使烧造过程延长,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低质燃料也会影响产品质量。
传统砖雕生产工艺流程:设计―造泥―制坯―雕刻―烧制―打磨
(一)制出好泥,是雕出好砖的基础。澄淀制泥工艺是传统砖雕工艺中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质地细密含沙量少而且质地均匀的澄浆砖。在泥池中注入2/3的水,然后投入1/3 的土,接着进行耙搭棍搅,待沉淀后捞出泥块,用湿草帘蒙盖严实。整个制泥流程需7天左右。传统澄淀制泥工艺烧成的坯砖硬度与强度较低、韧性差,且内部材质不均匀,多数存在气孔,致使加工时极易出现蹦屑现象。
(二)制坯是用特定砖模压制成型,晾干在常温通风状态下阴干20至30天左右。作雕砖用的砖材一般比普通砖厚,通常要 6 cm 以上,以防止在后续的施工阶段出现开裂破碎的情况,所以通常传统砖雕工艺的砖材比较笨重。
(三)手工雕刻,从构思设计到粗精加工都依靠工匠手工完成,是工匠将图样描画到青砖上,分为打、铲磨、齐口、捅道、净地等工序。一个技术熟练的工匠完成一平方雕刻图案需要2个月左右。
(四)传统砖窑一般使用龙窑、倒焰窑、隧道窑等窑炉,烧成制度比较缓慢,属于间歇式窑,生产效率不高。烧一窑时间一般一共为15天左右。一年一般要烧13至14 窑,平均每20天烧一窑。
(五)打磨是最后的环节,一般般靠手工用石头、砂轮、刻刀进行修整、磨光。
二、改进后砖雕工艺与特点
本研究就传统砖雕工艺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传统砖雕工艺大多数是通过匠人经验的积累,很难进行产业的扩大规模生产,本研究通过科学标准化可以适应批量化生产以满足装修市场的需求。2、传统砖雕工艺一件完整的作品的生产制作周期为4至5个月左右,而本研究将大部分原传统工艺中须大量人工劳动力的部分使用的电气机械化,一件完整的作品的生产制作周期仅为2至3周左右。3、本研究技术成果可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相较传统砖雕的生产价格而言具有成本低价格低廉的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强的特点。4、随着建筑装潢市场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本研究成果相较传统砖雕的生产工艺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向生产过程无污染、环保、产品坚固耐用的集约型转变。5、本研究在传统砖雕生产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思考,是在符合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佳继承与保护。
本研究砖雕生产工艺流程:客户与市场需要―可塑坯料―压制砖坯―机床雕刻―电窑烧制―电动砂轮机打磨
可以通过以上流程图可以发现本研究在最主要的制泥,雕刻、烧成、打磨四个方面进行改进。
三、现代砖雕工艺技术改进方案
(一)可塑泥料制备流程
取土―重量称量―湿球磨―沉淀池―抽清水―储浆池―压滤―真空练泥―陈腐―可塑坯料
具体流程如下:
1、重量称量配比。将己粉碎的料泥进行重量称量。
2、使用机器为球磨机,球磨机的作用就足研磨与混合配比好的泥料,以获得泥浆。
3、过筛。将磨出的泥浆通过具有定大小孔径的筛面进行过滤,泥浆料必须经过两道筛。过筛之前先将泥浆稀释以易于过筛。第一道筛的目数为40目.主要过滤掉草根等较粗的杂物。第二道筛为100目的振动筛。主要过滤掉较粗的颗粒。
4、沉淀脱水。过筛后的泥浆静置水泥砌成的沉淀池中,待泥浆沉淀于池底后,使用抽水设备抽去上层清水,以使泥浆料变稠。
5、压滤脱水。压滤脱水采用压滤机,这种设备主要是由许多双面凹入的方形或圆形滤扳所组成,每两片滤板之间形成一个过滤室,在凹入的表面上刻有环形的沟纹,泥浆受压从进浆孔进入过滤室,脱出的水通过滤布从沟纹中流向排水孔排出,剩下的泥浆在两滤板之间则形成泥饼。当再无水分排出时即可打开滤板,取出泥饼。
6、练泥与陈腐。使用真空练泥机除泥料中的残留空气,并陈腐以促使泥料中的水分均匀。陈腐要求储泥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因此储泥库通常需要关闭。
7、用切割机将泥料切割成高约50厘米,底面直径约15厘米的圆柱形泥柱。切割好的坯料要存放在水泥砌成的储泥池中,用薄膜覆盖且不可阳光照射,以免坯料的水分散失,储泥池要建在阴凉的地方。
(二)计算机辅助机械雕刻工艺流程
市场客户的需求―计算机设计素材图案―图案结构分析―雕刻机模拟雕刻路径―执行雕刻―手工修整
1、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在设计阶段,基于CAD/CAM砖雕软件建立丰富的三维浮雕图库,可任意调用和扩充,实现个人浮雕宝贝资料库,有效缩短设计产品周期。还可做到资源共享,这样有利于更好地提高雕刻的品质,加强后处理工艺及资源的合理运用。
2、砖雕软件可通过输入由其他程序产生的矢量或位图数据设计三维产品,也可直接调用图库里的矢量和位图设计工具绘制的数据设计三维产品。CAD/CAM应用到砖雕技术中,可改变手工雕刻素材仅有手工硬笔简画的现状,通过绘图、扫描、转入文档3种方式此外, CAD/CAM砖雕软件也可直接将扫描或转入的位图图像设计为三维模型,即使由位图直接生成的砖雕存在轮廓不明确的缺陷,但它可完成70% ~90%的雕刻工作量,从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
3、手工雕刻中上样工艺是工匠将设计者绘制的手工图描画到青砖上,由于多数工匠对艺术理解的不足,上样往往会丢失图案的部分信息,同样,在刻样和雕刻过程中也会造成信息丢失,因此造成砖雕艺术效果的不足。CAD/CAM砖雕软件包括CAD模块和CAM模块。计算机辅助机械雕刻可使用CAD模块完成二维图案及三维砖雕模型的设计,设计人员利用CAD/CAM砖雕软件完成从图像到三维砖雕、选择刀具、再到生成NC代码、进行刀具路径仿真的全过程,修改完善后的NC代码输入数控雕刻机床,驱动刀具在砖坯上加工出所设计的图案。加工出砖雕,可省掉上样和刻样工艺过程,从而弥补了手工雕刻中图案艺术信息可能丢失的缺陷。
4、在机床雕刻加工阶段可以选择粗加工和精加工来提高工作效率,粗加工在保留一定加工余量的前提下选用端面铣刀来提高工作效率,而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时,则选用用于复杂曲面加工的球面立铣刀,利用该刀具结构的特殊性可有效减小加工中对材料的冲击力,防止蹦屑的出现。另外在精加工时还可借鉴玻璃机械雕刻采用磨削加工。在生产中可通过合理选用刀具及切削用量以减少蹦屑,而对未能避免的蹦屑及加工后表面露出的砖坯本身的气孔等缺陷。可利用青砖的易修复性,由工匠进行修复完善,最终得到满足要求的成型砖雕。
3、电窑烧成工艺流程
装窑―通电烧制―智能控制调温―窑变―出窑
(一)安装陶坯时,坯板要保持平衡,坯体要严格处在同一水平面。装好之后,遵循“横缝要对、竖缝要通、外紧中空、上密下稀”原则检验陶坯安放位置是否合量,不合理要马上调整。
(二)通电烧制,通断电都为自动控制,一般通电时间是从第一天的1O时到第二天的8时。
(三)电窑的温度控制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应用微机单向控制窑温、窑压、排烟温度、窑内气氛、装载量和进出料量等各种参数。因而使窑炉的调节控制更加精确。对节省能源、稳定工艺操作和提高烧成质量十分有利, 同时还为窑微处理器应用在窑炉烧成控制技术方面,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一方面微处理系统采用多频道的程序设计器和控制器,为温度控制器变化记录指示。另一方面, 微处理器能使烧成周期尽可能地缩短, 准确地保持加热速度,每小时的误差小于0.1%。当窑内实际温度停滞后于预先调整的记录指示数据时, 仪器的均热性能仍能保持制品在烧成温度范围内, 有充分的时间, 因而可以保证烧成质量。
(四)产品冷却后准备出窑验收产品,验收合格产品准备抛光打磨。使用现代电窑烧成技术后,烧成率高达90%以上。
4、现代砖雕磨光工艺流程
粗砂轮磨―油石手工磨―细砂轮磨―上蜡―布轮抛光―验收入库
(一)粗金刚砂轮打磨,打磨机主要由马达、转轴及金刚轮或靠轮组成,金刚砂轮分为租砂轮和细砂轮两种,粗砂轮用180号金刚砂制作,用粗金刚砂轮去净表皮及产品上的浅小砂瘦或小孔洞.保持产品轮廓.线条的清晰。
(二)用油石手工磨砂轮机磨不到的部位,特别是一些雕刻部件细小比较容易断裂的部分通过手工用油石沾水仔细打磨。
(三)接着用200号细砂轮再磨一次以增加产品的光滑度。前一次粗金刚砂轮打磨的局部还较粗糙和“哑色"等地方,经细砂轮机可以很好地磨出砖的质感。
(四)对川蜡加热使其溶化,保持砖雕表面略为烫手时用腊扫沾蜡均匀地涂抹于表面。使用川蜡的目的一是为了更好的保护砖雕,另一个是传统砖雕的细节不容易显现的地方使用川蜡后会更加的精彩耐看。
(五)最后用布轮抛光,柔软的白帆布制作的布轮可以将砖雕作品表面和凹凸不平等地方的灰尘清除干净,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光泽度。
四、本研究的有益效果
(一)砖雕属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代表之一,对它的保护发展研究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对传统产品进行改造提升,并使之产业化,既继承保护了文化遗产,又为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这是种值得提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
(二)本研究成果提供了一种制作雕刻产品的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本技术制作的雕刻产品具有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过程无污染、环保、产品坚固耐用等特点,技术成果叫以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三)本研究技术开发的砖雕产品竞争力强,具有外型美观、价格低廉的优势。产品市场竞争力强。随着建筑装演市场对绿色环保材料的需求和对传统民间工艺品的青睐砖雕产品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市场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