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1
你想知道为什么有的市场推广活动要比其他的活动效果更好吗?
最近的ALS冰桶挑战活动之所以能够形成病毒传播,是因为它充分运用了心理学理论来提高人们的参与度。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分享大获成功的ALS活动所用到的一些心理学策略,并告诉你如何运用这些理论。
#1:诉诸于间接的公开承诺
当我们向自己承诺一定会去做某件事时,我们更有可能采取行动并完成任务。如果我们公开了自己的承诺,这种义务感会被放大,我们将会给自己施加更大的压力并坚持到底,因为我们不想让某些个人和公众失望。
公开发起一项挑战迫使他们采取行动
ALS活动以一种有点不同(但同样有效)的方法运用了这一心理学效应:参与者并没有主动做出承诺,之前的参与者公开点名挑战他们。这种形式的同辈压力使得被挑战者们觉得在道义上应该接受挑战参与这个活动。
如何运用?
回过头来想想你的campaign是否有机会让人们公开承诺去做某件事。
比方说,你要举办一个免费的活动,担心人们报名后又会放你鸽子,那么可以增加一个步骤,报名后需要在自己的社交网络分享这个活动,他们公开的承诺会增加他们到场的可能性。
#2:明确受众的个性特征
我们每个人都会用一些特征来描述自己是谁。总的来说,这些特征被称作你的个性特质。个性特质与感知相关:你怎么看待自己以及别人怎么看待你。
大多数人会用这些特征来描述自己的个性:善良、慷慨、乐善好施的。
ALS冰桶挑战活动是这样挑战人们的:通过影响自己的行为来符合这些个性特征。
了解能够激励你的受众的个性特征至关重要
冰桶挑战活动一开始就宣称:“你认为自己很慷慨,如果你真的如此,那么你就来参加吧,否则就说明你并不乐善好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将会选择参与而不是否定自己的个性特征。
如何运用?
观察campaign目标受众的特点,确定可以用来描述这些受众个性的特征,然后利用这些特征来影响人们的行为。召唤出他们认同的特征并与你的产品或服务相联系:“如果你认为自己懂得欣赏创意、与众不同、追求完美,那么你一定会喜欢我们的新产品,新款皇家木质沙发(此处可替换成你自己的产品或服务)”。
那些自认为懂得欣赏创意、与众不同、追求完美的人会被沙发吸引过去,因为他们想要强化自己的这些个性。
#3:设置专属性
尽管任何人都可以参加这个活动,但ALS冰桶挑战还是分成了两种人群:一种是被邀请参加的人,另一种是没有被邀请的人。这种受邀参加的策略为那些被邀请的人设置了一道专属性的门槛:他们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专属组织的一员。
多数人会被稀有事物所吸引
当某些事是专属的、有限的或罕见的时候,它们将会对我们的行为产生更大的影响。在ALS挑战活动中那些被挑战的人愿意参加活动是因为他们潜意识就想成为这个专属俱乐部的一员,并可以对外宣称:“我参加过冰桶挑战。”
如何运用?
除了举办受邀才能参加的活动,营销人员通常还可以通过设置限量的奖品,规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参与活动,从而营造出一种紧迫性和专属性的氛围。
受邀参加的策略很容易实施,但它是个长期的承诺,因为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邀请活动不断持续下去。
在你和粉丝常用的社交网络上创建一个只有受邀请才能参加的小组。通过邀请不同的行业专家开始,然后公开宣传这个组织。与此同时,向成员展示组织的价值观,并告诉其他人如何加入这个组织。
为了保持专属性和吸引新加入的人,我建议加入小组的要求严格一些。
另外一个策略是通过提供有限数量的奖品促进用户参加的积极性。人们一般不想错过某些好处,所以有限数量的奖品可能会激发用户的参与兴趣。
在Facebook发表一条状态:“第一个按我们要求评论(点赞或者转发)的人将会获得一件奖品。”然后继续更新这条状态,告诉大家还剩多少奖品要送出。
限时
Social Media Success Summit提供一个限时折扣来刺激行动
类似的,通过限制获得产品或服务的时间长短也是一种影响用户行为的有效方式。
比方说,你在经营NFL商品的一家电子商务网店。你在为整个足球季策划促销,比赛期间,不管哪一只球队领先,两队的相关商品全部九折出售。一旦比赛结束,商品恢复原价。
Twitter是一个举办此类活动效果很好的平台,你可以通过公布比分并更新比赛结束时间,向他们施压从而促使他们在比赛结束前购买商品。
结论:
ALS冰桶挑战活动以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吸引了成百上千的人们参与并传播自己对这个活动的看法。不论你是一个参与者还是一个看客,毫无疑问,冰桶挑战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营销案例,它的影响完全超出了组织者的预期。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2
关键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调适
一、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内涵
我国教育部将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直接定义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它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务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及专家观点,我国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内涵应为: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状态。
二、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
1、认知失衡,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认知就是人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包括一个人的思想观点、阐释事物的思维模式、评价标准、对人对事的基本信念等。当代大学生涉世不深,生活单一,有很强的自豪感和优越感,这些使大学生的认知缺乏客观性。
2、缺乏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敏感问题,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处于矛盾之中,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同时引发冲动、焦虑、急躁和不安,甚至对周围人造成攻击和伤害。
3、缺少健康的爱情观及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良好心理。大学生生活在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的象牙塔内,大多数大学生经济上依靠父母,缺乏对社会真实地、深入地了解,恋爱时过于理想化,对未来生活的设计盲目乐观,对未来将要面临的困难、挫折等逆境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心理的不成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完善、缺少主见等给大学生的恋爱带来了阴影,因而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束手无策,从而造成焦虑、烦躁、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造成自杀等严重后果。
4、激烈的竞争造成部分大学生出现择业心理危机。“人才高消费”似乎成为今天劳动力市场中的不可逆转的主流趋势,很多大学生怀着较高的期望值步入人才市场,结果却被用人单位的学历高平台所阻拦,只能望其项背、扫兴而归。许多毕业生就业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求高薪、求舒适、求名气的心态比较普遍。目前大学毕业生中以事业发展为重的并不占多数,而是普遍希望得到那些大城市、大企业等大单位工作;希望就业单位名声好、工作条件好、生活待遇好、有出国机会等。
(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
1、焦虑。焦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
2、抑郁。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去兴趣,渴望一个人独居。抑郁也伴随着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消极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来。一般来说,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身上。
3、愤怒。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4、嫉妒。大学生的嫉妒心态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三、解决我国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高校心理辅助工作力度,及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调查显示,心理咨询成为大学生首选的帮助模式之一,这说明现存的专业咨询机构可帮助他们解决部分心理问题。作为以学生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机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应主动发现学生中的问题,而不能等待问题的出现;应主动向学生提供服务,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咨询的便利性。
(二)建立心理健康的干预机构
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咨询排解心理困惑为辅,尽可能不要出现或发展为心理疾病。心理教育机构要对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及时的了解,通过心理素质的问题测试,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筛查,并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及早发现问题,主动地并且艺术地出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这种方法是比较有效的,而且也是目前比较普遍的一种做法。但我们又不能完全依赖于此。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要发挥好它的作用,就必须着力培养有本校特点的校园精神,营造积极、健康、文雅的氛围,保证学生在优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提高认识、升华情操、磨练意志,从而铸就他们健康的经得起考验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J].思想教育研究,2001(4).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3
【关键词】新形势 高校 学生管理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34-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时代对大学生的要求也随着社会的变化而改变,并对大学生寄予厚望。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易受到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价值观、思想、心理和需求等。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各高校逐渐扩大招生规模,实行学分制、多校区办学的新情况逐渐出现并越来越普遍,新情况的出现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做出具有前瞻性的探索和思考。
一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1.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
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加强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并促进了人口流动。首先,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使世界对我国文化、政治等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国外文化大量涌入,国外文化在制度、观念方面等与我国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巨大的差异,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冲击。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欠缺人生阅历,对外来文化的好坏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极其容易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其次,大学生处在在校学习阶段,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不能有效掌握,同时对于社会发展实际的分析能力较弱,缺乏整合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各种文化的交集使大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冲突,主要体现在价值观的多元化方面。
2.大学生敢于承担责任,但缺乏吃苦精神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当代大学生踊跃参与到奥运会志愿者活动当中,积极为各国友人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在活动期间,高素质和热情的当代大学生给外国友人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并成为“中国印象”的一种,代表的不仅仅是当代大学生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代表着良好的中国形象。同年,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积极救灾行为也充分向世人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但是,由于当代大学生出生在物质条件比较丰富的经济社会,社会发展和谐稳定,吃苦体验较为欠缺,导致缺乏吃苦精神,遇到困难时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虽然他们缺乏吃苦精神,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并没有阻碍他们对社会责任的勇于承担。
3.信息多元化导致大学生产生怀疑心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获取信息的方式已从单一的报纸媒介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方式,互联网、手机成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信息来源渠道的拓宽,使得大学生获取信息更加迅速,信息量比较大。但是大量的信息当中,不乏对学生成长不利、破坏社会稳定的信息,这些信息与学校的教育是相互抵触的,而学生对这些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易导致学生产生怀疑心理。
二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
1.服务理念淡薄
目前,高校部分管理者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片面地以为学生管理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建立起来的“管”与“被管”的关系。正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教师往往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没有树立服务意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管理,从而导致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始终以“教师说什么,学生做什么”的模式开展,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在管理中缺少人文关怀,学生很难获取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2.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管理体系,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尤其是学生管理工作得到高度重视的今天,更应该确保管理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善性。然而,就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制定了诸多规章制度,但就实际效果而言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规章制度的制定没有充分结合高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导致部分制度内容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缺乏全面性和可操作性。此外,管理方式的选择上也缺乏科学性,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事倍功半,无法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影响了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力度有待加大
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队伍,通过对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切实完成管理目标。但是,管理人员数量不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这种情况下,学校只能安排一个辅导员同时负责多个班级的学生管理工作,繁杂的事务使得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工作中也经常出现各类问题,不仅会影响到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也会造成影响。此外,由于部分高校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辅导员培训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得不到提升,也会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
三 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水平的对策
若想提高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管理部门必须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进而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最佳的措施。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所以效率不高,其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能进行正确定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管理工作的本质。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与此同时,教师要尽可能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将学生放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上,帮助学生维护权利,尊重学生的决定,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以此促使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体系
学生管理是一项复杂而又系统的工作,不仅涉及的部门较多,而且工作内容也十分烦琐。只有确保管理体系的完善,才能够使各项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对于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构建,学校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建立院、系、班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赋予基层管理部门更多的权利,使基层部门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各个部门有效协调、沟通,更好地促进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2)加大对学生工作机构建设的力度,加强各班学生组织间的协调和配合;(3)加强院系级学生工作机制的有效融合。做好上述三项工作,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管理工作体系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充分保障。
3.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工作
新形势下,学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以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前提,只有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够形成新的管理局面,切实提高管理水平。首先,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高校应该结合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项培训工作。其次,完善辅导员的聘用制度,并且严格按照制度要求聘用辅导员,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力量,学校的培养任务十分艰巨,当代大学生的特点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学校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长期推进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的活动,才能促进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实,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全方位、综合化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科学中国人,2014(22)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4
关键词 校外实训平台;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6-0048-03
一、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为职业关键能力和职业通用能力,是指任何职业或行业工作都需要的、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转移性的能力,是在“职业活动中起支配和主导作用的职业能力”[1],“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是劳动者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基本能力”[3]。
(一)国家重视培养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教育部在2006年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办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中明确要求,测评学生的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语言文字表达和合作协调能力。同时,教育部与其他部委的相关文件中也一再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
(二)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的基本要求
在企业里, 许多雇主意识到, 如果录用职业核心能力发展得较好的劳动者, 那么在特殊的职业技能人员短缺的情况下, 这些劳动者依然能相对较容易地填补这些职位的空缺[4]。根据课题组调研,也l现近些年企业对于雇员的职业核心能力越来越重视。因此,课题组通过人才招聘网站,对工作地点在义乌的十余种行业的500条招聘信息中对应聘人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要求进行了基本的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所有招聘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或多或少都有所要求,而其中对于交流沟通、数字运用以及与人合作的要求相对更为普遍。
二、校外实训平台建设现状
(一)校外实训平台的相对广泛性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对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十分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2014年11月,学校首批校企合作紧密型基地――颐和大酒店有限公司实习基地、英特来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训基地、赛尔集团实训基地、巨龙箱包实训基地、新光校外实训基地正式获批。除了以上紧密型实训基地外,还有很多实训基地,如外语外贸分院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在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顶岗实习的商城集团实训基地等其他校内外实训平台。
(二)校外实训平台的使用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城集团校外实训平台主要是基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到五区的市场。平台基本上是每年利用四个月,每位学生一个月。学生在此平台五个区开展的都是针对中外采购商、游客、市场经营户等群体提供翻译和产品推介等实践内容,但不局限于上述实践内容,如学生还在国际商贸城五个区块进行市场采购贸易平台账户注册、义乌购后台商品的录入以及图片上传、义乌购问卷调查及资料整理、协助义乌购高端培训、义乌购实名认证工作、小商品指数等资料整理、义乌市第一届义乌马拉松的宣传、市场秩序维护及日常巡视、商铺信息收集和整理、采购商问卷调查、市场店铺英文纠错、博览会采购商等证件制作、展会现场口语翻译等工作。
三、基于实训平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实验设计
基于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有普遍的要求,课题组以校外实训平台为依托并作为校内课堂教学的补充,针对义乌市场对学校毕业人才的需求特征,构建了“团队合作精神”、“人际沟通能力”、“自我管理”、“人文素养”以及“义乌市场认知”职业核心能力五大模块。针对该五大模块,结合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城集团校外实训平台的实训内容特点,课题组针对实验班专门设计了针对上述五大模块能力培养的培训、实训任务及作业,并对实训前后实验班学生五大模块的核心能力进行测试及测试结果对比分析。
(一)研究过程设计
实训前,课题组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五大模块进行测试;实训中,课题组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五大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培训和实训任务布置;实训后,课题组针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又进行了职业核心能力五大模块的测试,并将实训前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实验班学生实训前后以及实训后实验班和普通班学生的五大模块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二)设计的展开
在实验班进行校外实训前,除了对实验班和普通班进行测试外,还专门针对实验班设计了礼仪文化方面培训、市场认知培训以及自我管理和纪律培训各一次;实训过程中针对实验班的培训有:团队合作、人际沟通以及自我管理各一次;实训过程中为实验班学生设计的实训任务和作业有:市场认知三项(主要是市场分布简图的绘制、市场英文简介以及市场商品词汇英文翻译)、沟通三项(经营户信息采集、采购商问卷调查、市场资料宣传及市场推介)、团队合作多项(市场分布简图绘制、市场内英文翻译纠错、组织经营户进行义乌购平台培训等)。除了课题组设计的五次培训和八项任务外,实验班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各个区的经理和带队师傅也会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和内容分配给学生另外的实训内容,而这些实训内容也或多或少与学生市场认知、团队合作、文化素养等五大职业核心能力相关。实训开展时间为一个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实训后,课题组针对实验班和普通班又再次进行了五大模块的测试和数据对比。实训结束后,实验班在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自我管理、人文素养以及市场认知等模块的职业核心能力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各个模块的测试分数平均提高了24.67分,尤其是学生对于市场的认知,在实训后的测试中平均提高了77.20分;而非实验班在未进行实训的情况下、在实验班实训后进行的第二次测试中,各模块测试分数的提升并不明显,平均分数相对第一次测试提升了0.41分,具体见表2。
四、基于实训平台提升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策略
首先,学校确定好适合本校和本专业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后,便可设计依托于校外实训平台的实训活动。在实训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着重关注学生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水平。因此,教师可先对学生展开职业核心能力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以及往届毕业生就业后所突显出的薄弱环节设计实训活动。
其次,实训活动从开展时间上可以分为实训前和实训过程中;从形式上可以采取培训、作业、实训任务的布置;从内容上主要是针对各职业核心能力模块。实训前根据校外实训内容以及学生自身特点,针对学生礼仪知识、市场认知欠缺,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和纪律性较低的情况,课题组设计并组织学生参加了团体辅导形式的自我管理培训、纪律培训、礼仪培训以及市场认知培训。在实训过程中,针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设计了团体辅导培训、市场分布简图绘制作业、市场内英文翻译纠错、组织经营户义乌购平台培训等活动和作业;针对人际沟通能力,设计了团体辅导培训、经营户信息采集、采购商问卷调查、市场资料宣传及市场推介的作业和实训;针对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进行了一次团体辅导培训;针对市场认知,设计了市场分布简图绘制作业、市场英文简介视频作业、市场商品词汇英文翻译作业。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B,一直由学生的企业师傅言传身教于其实训过程中,因此,没有单独设计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实训活动。
实践证明,在校外实训过程中,通过培训、团体辅导、任务驱动、作业布置等形式,可以促进高职学生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自我管理、人文素养以及市场认知等方面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蒋丽平, 申保才.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模式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4(3):84-89.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组编.全国高等院校就业能力训练课程系列教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吴雪萍.培养关键能力, 世界职业教育的新热点[J].浙江人文学报, 2000(6):56-59.
Study on Teaching Mode for Promoting Cor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of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via Off-campus Practical Training
――The Case of Applied English Major of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Zhao Xiaoli
Abstract Cor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has importance impac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iming at the general requirements of employed units,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onstructed five modules of core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and implemented them in off-campus practice of English-majored students, achieving a certain efficiency.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校园环境的变化,高校出现了许多存在经济困难、网络成瘾、违规违纪、学习困难等问题的大学生。大学生特殊群体作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极易出现自杀或伤人等心理危机性事件,不但对学生本人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良影响,还严重影响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因此,高度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研究其思想行为特点、探索新时期大学生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对学生健康成长及校园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界定及主要类型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一个与大学生普通群体比较而言的相对概念。具体而言就是由于自身、家庭、社会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在学习、生活、心理、纪律等方面存在障碍或问题的大学生的集合体。据笔者调查,这部分学生大约占大学生总人数的30%左右,据初步统计,这个比例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中的大学生特殊群体类型是指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学习困难学生群体、违纪学生群体、网络成瘾学生群体及心理行为异常群体。
二、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高校特殊群体学生比例逐年上升,群体类型也不断增多,不同群体类型学生各有特点,但也存在共性。
1.自我认知出现偏差
自我认知即人对自己及其外界关系的认识,也是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特殊群体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不完善,有些学生过低的评价自己,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不能正确的悦纳自己,经常出现自卑、自闭等情绪体验;还有些学生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自视清高,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出现自傲、自负等情绪,严重影响了其人际关系。
2.存在情绪困扰问题
特殊群体学生负性的情绪往往多于积极的情绪,经常会受到情绪的困扰,如:焦虑、情绪低落、抑郁、敏感多疑、自卑甚至自杀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应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合理控制情绪、适当的排解和宣泄心中的苦闷。
3.社会适应能力差
特殊群体学生由于自身个性、家庭环境及教育条件的影响,多表现出自卑、自闭、不愿与人交往等问题,往往出现适应不了新的环境,无法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合作共事等情况,就业压力等问题突出。
三、创新及完善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及方法
1.将积极心理学理念注入到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于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致力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以期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潜力和优秀品质,并以此获得美好的生活。我国学者普遍认为:积极心理学从主观层面研究了人的积极体验与积极情绪,从个体层面研究了积极的人格品质,从群体方面研究了组织的积极体系等。
当今,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并不高,学生自杀、跳楼等恶性心理事件持续上演,患有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高校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的是集中在预防与治疗方面,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和积极心理的培养。在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倡导下,高校应更多的将其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当中,通过主题讲座、团队心理行为训练、讨论分享、心理情景剧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来营造一种快乐、幸福、积极向上的环境,让特殊群体学生能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勇敢、诚实、宽容的积极品格,让他们在快乐和成功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团队的力量,促进学生们健康成长。
2.建立“学校-学院-家庭-学生”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1)学校层面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首先要创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鼓励辅导员考取相关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组织参加各类心理疏导技能培训和专题培训,提高心理健康教师的整体水平,增加心理咨询方面教师的配备等。另外,要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课、心理咨询与访谈、问题学生危机干预三个层次上的作用。其次,要营造和谐健康的宣传环境,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校园网络及校报、橱窗等广泛宣传,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性教育。
(2)学院层面要突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首先,作为直接接触学生的二级学院,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建立好特殊群体学生的档案,充分掌握其家庭、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其次,应建立以“学院心理健康指导教师-班级心育委员-寝室长”三级分层垂直的学生组织管理体系,做到心理健康工作能够真正的深入到学生当中。最后,应制定心理危机干预的汇报制度。寝室长、班级心育委员每周要向院系的心理健康指导教师汇报是否存在心理危机学生的情况,如遇紧急事件随时汇报,保证信息的及时畅通,把危机消灭在萌芽之中。
(3)家庭层面重在引导和配合。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如家庭结构、家庭夫妻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经济状况等都深深影响着一个学生的成长。对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应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通过家庭的关爱与引导,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4)学生层面要加强心理委员及心委会干部的队伍建设。选择乐观向上具有正能量的学生担任班级心育委员和心委会干部,在学院内部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委员会及心理社团,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3.创建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1)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使其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正确认识心理发展的规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与意识,促进心理问题的正确预防。
(2)建立和完善心理咨询与辅导体系。第一,通过心理测评,如16PF、SCL-90等科学量表对全体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筛查,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第二,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如性格、家庭、成长环境、存在的心理问题等,逐步规范和科学,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针对性。第三,建立心理咨询室、开通心理咨询热线或利用网络进行个体学生的咨询与访谈。第四,开展团队的心理行为训练。根据不同的特殊群体学生设计不同的训练项目,如对于贫困生群体可以设计人际交往、树立自信等团队辅导;对于学困生群体可以设计执行力、诚信等团队辅导,让特殊群体学生在训练和分享当中体验。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美的校园、宽敞的教室、整齐的草坪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优良的校风、严谨的学风、亲和力的师风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乐观而又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5.25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心理影片展、心理大讲堂等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在活动中不但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升了心理素质,还建立起了特殊群体学生的自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了集体。
4.整合多方资源,建立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校教职工与学生的共同参与,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大力支持。
(1)高校要切实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工作的顶层设计中,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使思想教育工作者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普及心理知识,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
(2)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公寓管理相结合。学生公寓是学生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深入学生公寓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情况,预防心理突发事件的发生。
(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的配合,如校医院、食堂、总务部门、公安处等,以便及时对突发性事件进行处理与预防。
(4)合理的利用校外资源。校外的心理专科医院、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以及民间的心理咨询组织可以给学校提供某种业务支持,如严重心理问题学生要通过转介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治疗、聘请他们中的一些专家来校授课或讲座等。
参考文献:
[1]佘双好.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小学生心理测试题范文6
目前,现代教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带来了中国高等教育理念的改变,在大众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之下,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开始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对于高校来讲,学生管理工作不但会影响到高校的教育质量,还决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以学生管理队伍为基础,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不断拓展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和外延,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可以推动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材。
1.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当前,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坚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导向,为社会培养出各种专业人才,这就要求在进行管理时,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学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于高校来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实用性人才,因此,高校应当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当前,高等教育已经逐步普及,招生人数越来越多,而每个学生个体的素质又存在较大差距,这使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面临着较大的难题。由于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也存在短缺等,导致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提升,这也给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加之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导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环境愈发复杂。所以,在新形势之下,高校想要长期的发展下去,必须强化学生管理工作,注重德育工作,不断探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难题
2.1管理体制落后
高等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从而推动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少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机制尚不完善,导致出现了很多片面的做法,例如将重心完全放在了学生的学业以及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忽视了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要求的仅仅是在校期间遵守各项纪律,保障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而没有要求个人道德素质的发展。这样的管理模式,束缚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先进的学生管理指导思想,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没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素质教育模式。就目前来说,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先进的管理办法以及手段,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发展要求。同时,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德育教育还不是很完善,高校的学制通常是四年到五年,在校期间,学生不但要接受理论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在最后的一年之内开展实习。可以看出,专业教学的任务是较为繁重的,而在校期间的德育教育,通常采用教师以及辅导员说教的形式来完成,方式刻板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2没有形成服务理念
有关学生管理这个问题,某些高校将管理理解为管制,无论是管理内容还是管理手段,都缺少人文关怀,没有形成服务意识。在现实当中,大部分的高校为了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都制定了很多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学生管理工作有了制度依据,但是这些制度所发挥出来的更多是“管”的作用,以实现对学生进行约束以及管制的目标,但是,并没有发挥出“理”的职能,内容较为片面,管理手段也缺乏人性化。大学生管理工作不但要管理大学生的学业以及纪律,还要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等,只有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形成服务意识,才能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2.3教学与管理存在脱节
高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着教学与管理彼此脱节的情形,就目前来说,部分高校的教务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工作严重脱节。教务部门仅仅管理教学方面,很少和学生管理部门展开沟通,甚至是完全不沟通,忽视学生的素质教育,而管理部门只负责学生的纪律,只有当学生出现违纪违规的行为时,教务部门才会和学生管理部门进行沟通,教学与管理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不利于展开学生管理工作。
3.新形势下如何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3.1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丰富德育教育的外延
高校为了摆脱目前的困境,不断完善学生管理工作,首先就要更新管理理念,大力建设学生工作机构,全面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这是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前提。因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必须能够发挥组织协调作用,把党政思想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结合起来,规范并且抓好各个的环节,组建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树立科学的价值导向,不仅重视教学工作,还要重视学生管理工作,积极培养选拔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实现学生管理教育的专业化,充分激发学生管理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使他们具有更强的事业心以及责任感。同时,在德育教育方面,大部分高校的德育教育内容都较为枯燥单一,相关教材往往是政治及法律教育材料。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虽然会涉及相应数量的案例,但是却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的关系,在德育教育当中,应用这种类型的案例,难以实现较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M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当意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开发出更有效的德育教育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社会公德以及社会责任的重大意义。
3.2要以学生为根本,加强服务育人的意识
在目前的形势之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最关键的任务,就是以学生为根本,落实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根本,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一直以来,素质教育都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者。所以,对于学生管理工作来说,工作的重心应当是保证学生可以全面的发展,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了解学生,爱护学生,实现教育、管理以及服务统一衔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学生工作担负着重大的责任,学生管理不是简单的管理学生,更体现出一种服务意识,要将教书育人与立德育人有效地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要对学生展开各个方面的管理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难题,使他们顺利走出困境,提供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要加强管理育人的意识,通过管理,使学生接受教育,在具体管理当中,要让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以及道德的感化,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除此之外,还要使管理更具人文内涵,强化育人为本与德育优先的管理理念,通过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实现管理育人的目的,形成全面的育人格局。
3.3保持教学、管理以及服务的统一性,借助于网络实现科学化的管理
保持教学、管理以及服务三者之间的统一,实际上就是形成多角度育人的教育理念,确保教育管理的相关环节协调发展,推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协调教学与管理之间的关系,增强教师的责任心,充分发挥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而且,还要树立为学生提供服务的理念,把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结合起来,体现出管理的服务属性。要通过各种渠道,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心理需求,采取合适的工作方法,通过发挥榜样作用,不断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学校管理部门与教学部门要实现有效的沟通,共同解决学生管理当中的各种难题。学生管理包含很多内容,具有全方位管理的性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要加强管理体系的统一和协调。除此之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还有必要借助于互联网,开辟网络阵地,进行科学管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会频繁的接触互联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也应当科学、合理应用互联网,创建网络平台,通过QQ、微信以及微博等,进行网络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