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课程改革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1
一、坚定信心,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任何一项改革都是有困难的,新课程难度更大。原创:首先必须树立必胜的信念,有了决心和信念,就能克服一切困难。我乡中心学校一班人在校长陈恒艳的率领下,坚定信心,从提高班子成员和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入手,使干部和教师懂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课程改革又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课程是实施培养目标的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的关键。实施素质教育又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必然选择和必须承担的义务。认识提高了,观念才有可能更新,教师观念的更新又是新课改的关键。一年来,我们通过派校长和教师外出培训,请教研室专家来我乡视导,主办新课程辅导讲座等形式,促进了教师观念的更新。
二、积极参加种类培训,提高教师适应课改的能力
一年来,我乡克服了资金困难,想方设法筹措经费,保证外出培训、学习人员的费用开支。一年来,我乡参加市县级培训学习的人员达40多人次,购买优质课光盘10多盘,新课程书籍数十部,投入资金2万余元,实施新课程的一年级和七年级教师全部参加了新课程培训。为我乡实施新课程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三、加强教研,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
教师能否适应新课程,关键要看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看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新观念,是否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为此,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举行了全乡的新课程示范课活动,组织乡内的课改先锋陈尚新、李方宝在全乡巡回讲示范课。要求教师根子注重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学校制定和完善教、学、研、管四个方面的常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们提倡在备课中,要备出设计理念,备出设计特色;在课堂上,把“请”字请进课堂,把掌声用在课堂,把激励、开放、民主、平等落实在师生活动中,用教材教,而不是单纯地教教材;在作业的批改上,运用文明符号,激励性评语;对困难生的辅导上,提倡耐心加爱心;在考试中,为学生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反对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原创:
教无定法,教必有法。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大胆试验,大胆改革,总的要求是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追求新效果。今年全乡中小学教师通过人人讲公开课,个个参与听评课,可以看出教师观念在更新,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改进,教学效果比较好。
存在问题
1、由于教师队伍年龄老化,年龄在的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仍然落后,不适应新课程改革。原创: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2
一、课堂教学方法的尝试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音乐课也要做到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这些新的观念,有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助,共同发展;转变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要富有个性学习,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等等。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用不同教学方法,以达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目标要求。
例:一年级的小朋友,在音乐的欣赏中,由于听力与读谱能力不强,他们对乐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情感的感知和体验等都受到了限制。我尝试用直观的图画、符号来表现乐曲的旋律、节奏、结构等,并结合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表现音乐,在“音画转换’冲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在欣赏《荫中鸟》时,我首先打破了以往先出示欣赏课题的做法,先放录音让学生闭目想像,然后让他们“画音乐”,把听到的和想到的东西画出来,由于听得真切,想得奇妙,有的学生画出了飞鸟和太阳;有的学生画出了两个翩翩起舞的小朋友,等等。这种做法既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审美体验,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像力,拓宽学生表现音乐的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绝不能局限于教师单纯的讲授,而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不是让学生学会唱歌就可以了,而是在熟悉、听懂、会唱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多元文化交流和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态度,教师首先必须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种种创新性表现常常与错误、顽皮、任性、争吵等联系起来,学生对问题的看法不一定十分准确,但敢于想像和联想,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是好的,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因此,我作为教师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正确对待“良性争论”,多给学生创造争论、讨论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大胆探索,求真、求新。
二、在课堂环境上的创新
音乐教育应该是艺术的、审美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来感知音响,认识音乐,获得审美满足,得到自我发展,这就需要营造创新课堂环境。
新教材的第一课是《有趣的声音世界》。如何能吸引学生呢?课前我思前想后,决定采用引导、启发、联想、实践的方式,给学生一个空间和自由表现的环境。首先让学生模仿打雷、雨滴、打呼喀等生活中和自然界中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平时无意识所积累音响一下子涌现出来,情绪也随之调动起来。他们模仿自行车铃声、敲门声、妈妈切菜的声音等等,课堂气氛非常活跃。通过有意创设的这个情境,给了学生一个广泛的想像空间,使他们加深了对有趣的声音世界的认识,培养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
再如《大雨和小雨》这一课,为了使学生从头至尾始终融入一种情境化的音乐学习之中,我运用图画、语言等要素设置了这样一个教学环境。先在黑板上画几条白云,然后徐成一片乌云,接着再点上几个雨点,最后画地上长出了许多嫩芽。在画的过程中,伴着与学生自然亲切的对话,再伴着生动的语言;“天上飘着朵朵白云,忽然,天变了脸,白云变成乌云,噢,打雷了,下雨了,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下下停停,停停下下,地下的种子迫不及待地钻出小脑袋,来看这美妙的春的世界,你听,‘大雨哗啦啦,小雨淅淅沥沥’,不断地下着”。
创设合作的环境,使孩子融入群体,淡化自我,这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现,使他们在群体中处理好个人、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关系。从小就树立群体意识,这正是培养一代新人应十分注意的问题。
在课堂中,我改变了旧式一节课一个队形的旧俗。让学生在课堂中随着教学的发展,有时围成圆圈,有时分组,有时呈马啼形,让学生在动中保持一种新鲜感,这个变化过程需要大家互相配合,是一个合作过程。有时为歌曲选配打击乐器时,没有硬性指定,而是让学生分组,各组成员相互讨论,每组共同选择合适的乐器,并共同写出三节奏型,最后合奏。通过合作,使孩子们把乐曲要求统一起来,取得了活跃、丰满的视听效果,把整个课堂气氛推向。实践证明,通过合作,能使孩子们反应迅速,灵活多变;通过合作,使儿童了解合作中个体服从群体的关系,同时在合作中及他们体验着同一种情感共鸣。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3
我记得一开始的教学中我很注意把自己的教学与趣味相结合。在我读书的年代,那些政治老师老是拿着课本来给我们读课本,然后把重点划了,就让学生看书。那时候我是很不满的,老师怎么可以这样讲课的呢,好闷!所以,在我的课堂里,我总会为学生找一些有趣的事例或故事来讲述比较深刻的道理。学生理解起来也容易,而且趣味性浓,他们也乐于听。我感觉还是很开心的,虽然我在课前找资料的工作比较苦。
上课久了,发觉仅仅靠一些动听的小故事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的。新课程改革有个要求是由学生进行探究性的活动,让他们在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而我,是在听了几位优秀老师的讲课才真正的体会到这一点的。在她们的课堂里,我更多的感受到的是:政治的课堂应注重学生的活动和实践感受,而不应沿袭旧教法“满堂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别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这里我要谈谈那次到佛山汾江一中所听的一堂很有收获的政治课。那次讲课的其实就是一位和我一样刚毕业的教师。在她的课堂中,我找到了自己的差距。那位年轻的老师能在课堂中结合了教材内容,让学生演小品,通过小品与他们分享小品中所反映的心理特点;让学生把课后找到的资料与其他同学共享,使学生掌握了一种独立学习的习惯;让学习活跃的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启发了同学的思想与学习的主动性。在他们的课堂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学生在发挥,而不是老师的一味讲述。老师在这个课堂中起到的只是一个引导和启发的作用,由此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讲述的课堂虽然也正在与新课程改革靠拢,但是我做的还不是很好。在一些学生不活跃,主动性不强的班级里,我还是“灌”的迹象比较多。其实针对这些不活跃的学生而言,我们老师更应该想尽办法去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由不活跃变为活跃。而且我们的课堂还不善于用小品去吸引和感染学生,因为长期以来的“灌”教学也培养了学生的懒惰性,学生们都懒于去为课堂做准备,无论是找资料还是让他们课后准备一下小品。这一节课让我发觉了,学生的积极性靠的提高的还是老师的培养。你不去培养他们是不会主动的积极的。怕去培养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
回去以后我是开始了新的尝试。我曾上了一个以启发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为主的课。在讲第五课第2框题的“ 正确认识自尊自信”那一课我采用了小竞赛的形式,步骤如下:
1、给十五分钟学生自习本框题,每组学生在阅读后提出2个问题,并在第一环节的竞赛中提问另外三组的同学。其中一个问题为指定一组的同学回答,另外一个问题指定该组的一个同学回答。回答出问题加10分,回答不出来扣10分。(在这里设立“指定某个同学回答”主要是考虑到有的同学依赖心理重,想着自己组别的同学努力,自己就不用看书了。有指定回答的环节那就可以使每个同学都参与到竞赛中。)
2、各组提问十五分钟。
3、每组选派一个同学朗诵85页“欣赏自己”、“名言”最佳者,其所在组加10分。
4、老师提问:4个问题属于抢答,4个问题属于指定回答。
5、心理测试内容。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4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我校按照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在五校联盟学校的帮助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积极开展了“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尝试,注重校本教研活动,坚持把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扎实工作,现将我校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小结如下:
一、制度健全,层层落实
我校高度重视课改工作,成立了“校长——分管校长——教导主任——建设小组——教研组”组成的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负责全校课改实验工作的领导、规划、协调和推进。专门成立了佛山市第六小学课程和课堂改革“卓越课堂”建设小组,由梁妹女主任负责组织开展工作,叶芸老师担任组长、王宇仪老师担任副组长。并通过多种途径,向社会、家长广泛宣传,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保障了课改的有效推进。形成各级领导重视、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家长积极拥护、教师热情探索的良好课改氛围。
二、突破课堂教学,落实课程改革
1、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显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教师走下高高的神坛,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新课改的积极性。各科组结合学科特点,抓好突破口,在课程和课程教学改革中别具一格。
数学科提倡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如:教学“面积”这一知识后,老师让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面积,算一算铺某种型号的地板砖需要几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他们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
英语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开放型探索材料,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学生根据各自的思维现实和发展潜能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发现的“再创造”活动。从而让不同的人在英语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如在遇到比较难以记住的单词时,可以让多个学生寻找不同的记忆方法。英语科组积极承担区研究课任务,由陈衡衡执教的课例展示得到同行的高度赞誉。
语文科根据学生学习、个性等情况把学生分成自主合作学习小组,每小组4到6人,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要承担一定的角色,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 学生的个性、兴趣、能力不同,在合作讨论中交流,生生互动,正好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学生在自学中兼以合作讨论,即可解决知识问题,又可培养互助精神。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使学习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探索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在共同的探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研究的热情,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2、探索“卓越课堂”教学模式
自2014年我校依托“五校联盟体”的教研力量,融各家之所长让课堂改革生花,我校课堂在逐渐发生着变革。课改就是要课堂改革,改革的核心是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在专家理论的支持下,老师的改革思路慢慢清晰,各学科科组纷纷开始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学习”模式的探究学习。我校与联盟的学校也开展了同课异构和研课、磨课等活动。
2015年初我们开始在二年级至五年级抽出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在实验班中,我们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初次探究。实验老师在实验班中分组,使用导学案作为教学导学,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独学,组学,群学和班学。老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
独学:老师通过布置有效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上课前提前预热,思考老师的预习问题,经过内化,带着问题去听课。独学为学生预留空间思考内化。
组学: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学生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与人沟通,学习同伴所长。组学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安全的学习氛围。
群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另一个阶梯提升学习。学生在群学中会有跟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和自我学习力发展的空间。
班学:班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全体集体学习关键学习点,另一部分出现在课堂结束前,学生在班学中的知识大展。学生在班学大展中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老师加以辅导提升。
课堂改革没有固有的模式,但一个学期下来,我们学校的实验班的课堂上发生了变化。课堂上不再是以老师为主导,而是以学生为主导,老师为辅。在课堂上总能听到讨论声,看到学生们在小组中热烈地讨论,老师游走在课堂上,给予适时的指导。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
三、扎实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的教师,理想的课程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课程,我校本着全员培训、全程培训的原则,在全体教师中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改革理论的学习和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1、明确各项要求。要求每名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材料,写好学习笔记,写好理论学习心得和实际工作的教学案例,学习方式采取教师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要求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与自己的课堂教学相结合,使理论真正应用到实际中;要求每个班主任在班上建立合作小组,订好组名、组号、组员分工、组规等,每名教师都在自己任教的科目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2、依托盟校,周周校内教研,月月五校交流。教研组活动应该是学校的教学基地,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平台。组织好每一次教研活动,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位教师从中获得真正的收益。我校各学科每周都有一次的教研活动,教研的形式多样,有听课评课、经验交流沙龙、专题发言等。务求做到每周的教研都有主题,有积淀,有收获。每月五校联盟体还会组织各学科老师进行专题的教研活动,采取在听研究课时分好任务,观察老师学生上课现象,在集中时发表自己所看到的课堂现象,通过一轮交流后,再马上分任务重构课堂。这种参与式的盟校教研活动使教师在教研中获得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3、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促进教师素质发展,结合我校开展的“卓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我们邀请各方的专家为老师进行培训、指导。如:10月份邀请了黄咏珩两次到校为全体老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工作坊”的培训,黄老师给我们送来的十种“合作学习工具”使老师们耳目一新、获益良多。11月邀请西安东城一小骨干老师王娟老师进校听课,与全体行政、数学老师进行研讨,为老师答疑解困。此外,我们还多次组织老师们聆听安文铸教授、丁炜等多位专家的课改专题讲座。
在校内,我们各科老师实行了师师结对,制定好结对的计划,做好研讨的记录。采取教师个人备课与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资源共享、同伴互助的格局。
4、有条不紊地安排教师参加培训。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为外出学习创造条件。本学期我校为二十多位老师创设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将课改理念深植每一位教师的心中。如:江玮校长赴西安与各校长进行“有效推进课改的策略”交流研讨;严绍炜、赖可、梁少芳等六位教师赴西安东城小学观摩学习“卓越课堂教学模式”课例展示;梁妹女、余小庭等六名语文老师到珠海参加“全国小学语文创新课堂”研讨会;李健花主任到浙江衢州进行中层干部研修学习;吴莉文老师参加?;曾允光、陈宇娟、黄军、邓才灏四名老师分别赴中山、惠州学习观摩;佛山市英语骨干老师叶芸到深圳研修。
近年来,我校师生在各级评比中屡获殊荣:多篇论文、课例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江玮的论文《利用英语分享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叶芸的“课例《Rain Forest Food》”、陈衡衡的“课例”《Let’s read》分别获省课题一等奖,英语科组《分享阅读的途径和方式研究》中期研究报告获省课题组一等奖。一部分文章还发表在禅城教育杂志等刊物上;叶芸、梁妹女老师被评为课改优秀教师;王宇仪、陈镇中、黄启和老师获育苗杯数学竞赛辅导老师奖;黎红梅、黄佩仪荣获小学生五月诗会优秀指导老师称号;赖可老师荣获禅城区小学语文老师专业素养大赛一等奖;吴婉莹、梁妹女老师荣获禅城区语文说课比赛二等奖;廖展鸣荣获小学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谢若琳等六名学生获禅城区暑假征文比赛三等奖;等三名学生获禅城区小学生五月诗会一等奖;邵靖殷在全国基础教育英语综合能力竞赛获二等奖;陈俊宏获小学数学育苗杯通讯赛二等奖;陈智轩 黄泽霖参加小学“派乐英语”故事朗读展示活动获一等奖。
四、借力社区资源,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生对于社区活动的兴趣和需求是我们开展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在对学生的社区活动的兴趣和经历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非常有兴趣;他们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夏令营、冬令营,以及一些展览等活动,对于这样活动印象非常深刻;学生愿意经常到社区参加一些活动,愿意多了解社会,而这种活动也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更培养了健全的人格。
我校跟市东、东城、佛平、佛平北、文南、永安等六个社区共建单位,经常组织各种各样活动,如:亲子家居艺术插花培训、参观佛山市劳教所、参观水厂、参观佛山市消防局、参观叶家祠堂、慰问社区敬老院等。学生对于这些活动很积极参与,家长也非常支持孩子参加一些学校搞的课外活动,他们平时也会给孩子提供一些了解社会的机会,让孩子学习独立处理一些事情。他们认为带孩子出去搞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这种的实践活动多一些挺好的,他们的孩子在参加了一些活动之后,回去变化都非常大,动手能力增强了,也愿意劳动了。
本学期,我校申报为禅城区城市学校少年宫,开设了足球、乒乓球、科学、编织等项目,并经过与六个共建居委会商议,确定了服务社区、走进社会、珍惜环境、关爱他人、学习技能五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并且制定出课程活动时间计划。
活动月份
课程内容
具体工作
负责社区
2015年3月
服务社区
分派结对班级到共建社区清洁卫生
6个社区
2015年4月
走进社会
邀请社区老革命干部给孩子讲述英雄事迹
6个社区
2015年5月
珍惜环境
带领学生郊游,进行环境调查
6个社区
2015年6月
走进社区
参观永安社区的叶氏大宗祠参观,了解历史文物的保护。
6个社区
2015年7、8月
走进社会
学习技能
利用暑假到社区活动室学习写毛笔字、学太极、剪纸、编织、乒乓球、篮球等。
6个社区
2015年9月
珍惜环境
组织学生到中山公园活动,感受中山公园的美丽。
6个社区
2015年10月
关爱他人
慰问环市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
6个社区
2015年11月
走进社会
组织学生参加陶艺亲子活动,并参与祖庙老人饭堂义卖活动。
6个社区
2015年12月
学习技能
参与社区亲子乒乓球培训、比赛
6个社区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今后,我们将继续加强宣传、学习的力度,提高全体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总结已取得的成绩,改进目前存在的问题。
1、课程改革工作小组组织课程改革现场听课、调研、分析、诊断问题,课程改革情况进行交流。
2、总结前段工作,形成初步的成果和经验。
3、收集和积累课程改革的各种资料和案例。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5
[关键词]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4-0175-02
课程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测定教学效果的最基本方式。考试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测量和评价学生相关知识水平和能力,衡量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是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诊断教学问题,调控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1]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才标准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对人才考核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考试评价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具体表现在:考试形式较单一、考试范围较狭窄、考试时间较集中、平时考核较单一、作弊现象较严重、试卷反馈不及时等等。[2]本文对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考试进行改革的目的、思路、做法、收获等进行总结,提出强化平时考核和期末口试的新型考试评价体系,为高校其他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一、基本情况
在校领导、教务处和学院的全力支持下,课题组对2015级动物医学专业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施了课程教学考试改革。该课程共32个学时,共4个班级计112名学生。
二、目的、思路、做法与收获
(一)目的与思路
目的:以改变教学方法为主线,以改革考试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自学,实现考风、教风和学风的根本转变。
思路: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和考核,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改变应试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二)做法
1.O计规则,明示课程教学改革细节
学生是改革的主体和受益者,学生积极参与是课程教学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为此,在课程开课前,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笔者制订了计划和实施方案。在第一堂课上,笔者将“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课程考试改革的说明”发给每一个学生,并在其后的讲座和课堂上反复就相关要点讲解和具体说明。在临近课程结束时,公布“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考试实施方案”和“关于实施口试和部分同学免试及自愿选择口试的说明”,让所有学生了解考核评价体系。
2.从严要求,高质量标准化完成作业
课程考试改革的核心是提高教学质量[3],引导和促进学生注重平时预习、复习,培养自学能力,改变普遍存在的“平时上课、期末突击、考试猜题”现象。每次课后,将课件、作业题思考题以及预习题发给学生,并规定必须以规定格式和字数完成作业题、思考题,不按格式和互相雷同的作业判为零分。经过反复强调要求,绝大多数学生确立了写作有格式的概念。
3.把握重点,及时纠正专业知识误区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改变学生背(名词概念)、抄(标准答案)、猜(历届试题)的错误学习方法。为此,抓住课前(布置预习题)、课堂(讲解重点要点)、课后(完成作业题和思考题)和课堂反馈(针对批改作业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的分析)四个环节,引导和培养学生自学和准确理解课程内容的重点、要点和难点。尤其是15次作业的批改和课堂反馈(点评分析作业题思考题) 起到了及时检验教学效果和纠正错误的作用。
4.考核前移,注重平时,融合教学过程
教的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4],而考试的目的则是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为此,把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能力作为考核重点。具体做法:
一是注重平时成绩,占10%左右的优秀者可以免试,15%左右良好者自愿选择口试。平时考核分两个层次,首先考核作业题完成情况,判明是否及格。指标是有无端正的学习态度,对课堂讲授的重点和难点能否予以理解和表述;其次是考核完成思考题水平,判明其良好或优秀。思考题内容涉及拓展部分(教科书小字体或研究生教材内容)或需要独立思考和综合概括,完成水平体现了学习能力。正是注重平时学习(作业题、思考题、课堂提问和考勤),使课程考核融入了整个教学过程,全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自学能力。经综合考核,在112名学生中有11名学生作为免试人选,17名学生为自愿选择人选。名单公布后,并没有异议。
二是期终口试,占总评成绩的50%。程序是:学生四人一组(非同班级或同寝室),抽题后准备。主考人和监考人是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考题分三个层次:基本题,源自平时作业题,考核是否掌握课程的重点和要点;良好题,源自教材和课堂讲解的内容,考核学生平时学习的广度和理解的深度;优秀题,源自教材中小字体或课堂上提及但未具体讲解的内容。每个基本题都备有相应的良好题、优秀题。学生只抽基本题,在圆满解答基本题后教师根据情况逐步让学生回答良好题和优秀题。在一组完成后,老师当场点评,公布得分及说明理由。
5.创新形式,优秀学生得到发展空间
在保证完成培养大多数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通过创新形式,给部分优秀学生开辟第二课堂,获得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一是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在布置作业题、思考题的同时,结合课堂讲授的内容,提供给学生相关资料,先后13(篇)次组织学习领域研究前沿知识。二是举办不同类型和内容的讲座。在开课时,介绍学习目的和学习方法(自学);在课程中,介绍某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本实验室的研究内容。在课程中期,为有兴趣参加大创的学生,举办由上届大创实施者主讲的座谈会。三是开展大创预活动。在学生座谈会基础上,每周布置相关内容,就学术文献检索查阅、阅读文献后的综合归纳、撰写综述,以及动物组织学基本实验方法及其原理等,进行讲座,让学生从阅读、撰写到修改综述,获得基本训练。
(三)主要收获
1.自学成为部分学生的习惯,整体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由于每次课后实行作业考核(不只停留于课堂的个别提问),特别是思考题不局限于教科书内容,只有经过大量查资料、动脑筋总结才能完成,而且期末的口试内容不仅涉及基础知识,还包括相关知识的拓展,这使学生难以“寻觅”考试重点或进行猜题押题,克服了闭卷考试的死记硬背、开卷考试的埋头抄书、撰写论文的拼凑抄袭等现象。
2.杜绝了考试作弊,倡导平时认真学习
师生面对面口试,消除了作弊等可能性,实现“不能作弊”。因为学生随机抽题、答题准备及口试答题均在3位教师的指导之下,每次只有4位同学,学生随机分组,不同班别、性别学生相配搭,考前1-2小时用手机通知考试时间和地点,由于同学之间随机抽到的题目完全不同,与教师面对面,教师很容易观察4位同学的表现,培养了学生在求知道路上的诚实品格。
3.在本科生中引入创新思维
通过思考题,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并独立思考科学问题;通过开展大创系列活动,讲解文献查阅、实验方法与原理。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创新阵地,使科学研究不再是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秘密。在查资料写综述过程中,学生的能力也不断得以提高,完全有能力以小团队形式开展科研创新活动。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或者个别厌学学生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死记硬背的死学习恶习也难以消除。这些学生需要大家更多关注,教师教书更要教“心”。而对少数学习积极、具有潜质的学生,其发展空间也有待进一步开拓和引导,他(她)们是我校提高硕士研究生质量的重要生源。还有极少数不擅于口头表达的同学,答题时紧张、手足无措不能发挥出其正常的水平,也需要教师多加关注。另外,这种考试改革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大大提高,题型的多层次要求教师对所教课程内容非常熟悉,紧跟该课程领域的前沿研究,能把握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等。
(二)建议
在更多专业课程实施此评价体系前必须解决以下两大问题。一是制定政策,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对教师的付出予以认可。因为平时作业的修改与反馈,教学PPT及网上答疑,口试题目的多层次,前沿科研动态的选取等都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二是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包括宣传准备、教学进程、重点措施、试题设计、考试实施、评分分歧与解决等,否则将流于形式,考试仅是题试变口试而已。
[ 参 考 文 献 ]
[1] 胡新荣,姚运红,沈玉洁,谢翔天,杨永丽.五年制高等医学院校理论课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2):81-82,137.
[2] 邢维全.美国高校考试评价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天津电大学报,2009(3):49-51.
课程改革总结范文6
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近几年来,许多职业院校按照项目课程开发的理念边研制边实施,取得了较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但从整体上看,明显存在着重课程编制轻课程评价的现象。各职业院校都在花大力气开展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设计,但对项目课程应该如何实施评价,项目课程的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范围、评价方法等很少有通盘的考虑和安排,更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组织和规划,因而使得整个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缺少了一个整体反思的环节。可以说,评价是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最突出的软肋。对课程评价问题的忽视不仅会导致课程改革中的决策盲目和推进无序,也会使课程实践因缺乏方向引领与诊断指导而徒走弯路。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没有先例可循,更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照套,因而必须在不断总结前期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改进与完善。这种总结本身就是一种课程评价,它要求对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方案、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成果、课程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对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进行梳理与归因,并找到解决和改进问题的措施与办法,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处于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这种功能不是以往的注重结果的终结性课程评价所能承担的,它迫切要求建立一套与新课程改革理念相配套的发展性课程评价制度。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广泛实施,一线教师应如何对学生的课程表现与成就进行评价等问题也非常突出地呈现出来,需要理论的指导与实践经验的借鉴。
我们知道,项目课程评价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一方面,职业教育项目课程改革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制度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传统的评价思想和制度的改造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课程评价制度需要更多人的探索与参与!本期策划的这组文章,就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对项目课程评价问题的更多重视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