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修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修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修学习计划

汽修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 石墨烯; 适体传感器; 电化学阻抗谱; 凝血酶

2011-07-16收稿;2011-09-24接受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20875047)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 E-mail: yangxiaodi@njnu.省略; yhxiao@njnu.省略

1 引 言

Symbol`@@

蛋白质生物分子是组成和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因此这类物质的分析检测具有重大意义。生物传感器是简单、快速检测生物分子的重要工具,如免疫检测中的抗体在检测蛋白质的生物传感器中广泛应用。随着体外人工进化程序的出现,提供了能分离识别各种各样目标分子的核酸适体。与抗体相比较,适体具有高特异性、高亲和力、分子量小、与目标分子结合空间位阻小、可重复利用和稳定性良好等优点。适体不仅可以与酶、生长因子等较大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而且也可以与金属离子、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结合,甚至可以与完整的病毒颗粒、细菌和细胞等结合[1~5],在治疗与诊断方面成为与抗体竞争的对手。在适体众多的目标待测物中,蛋白质的研究是一个热点。

石墨烯(RGO)是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的二维纳米材料,其特殊的二维结构,使其除具有纳米效应外,还具有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半整数的量子霍尔效应和从不消失的电导率[6]等一系列优异性质;其内部电子运动速率可达光速的1/300[7],修饰于电极表面可有效促进电子转移[8],以上这些性质使RGO成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理想材料。目前RGO可用于检测NO2[9]、多巴胺[10]、葡萄糖[11]、蛋白质[12,13]、细胞色素[14]。以光学为检测信号的RGO适体传感器已有报道[15,16],但将RGO应用于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研究鲜有报道。

本研究将RGO通过一定的方法修饰于电极表面,以高特异性分子识别物质凝血酶适体(TBA)作为探针,凝血酶为目标蛋白,利用高灵敏性的电化学阻抗谱(EIS),建立了检测蛋白质的新方法。将氧化石墨烯(GO)固定在玻碳电极(GCE)表面,利用还原反应获得RGO修饰电极。进一步通过π -π堆积作用,或利用碳二亚胺反应[17]结合TBA。当TBA与环境中凝血酶结合时会形成四聚体-凝血酶复合物,导致修饰电极表面交流阻抗值发生变化。本研究以氧化还原指示剂[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在电极/电解液界面电子转移电阻(Ret)发生变化作为检测信号,将RGO应用于电化学适体传感器,为蛋白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具有应用价值的分析方法与技术。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CHI660B电化学工作站(上海Chenhua公司); 21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 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Guahua公司);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Varian公司)。

TBA为5′-NH2-GGT TGG TGT GGT TGG-3′,由上海柏业贸易有限公司合成;GO为实验室自行合成;人体α-凝血酶(Sigma公司);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购自Sigma-Aldrich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和胰蛋白酶(TYP)购自上海瑞鼎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其它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实验用水均为二次蒸馏水(18.25 MΩ•cm)。

2.2 实验方法

2.2.1 GO电极的制备 GCE依次用0.3 和0.05 μm的α-A12O3抛光至呈镜面,依次用水和无水乙醇清洗、超声2 min,最后用水冲洗干净,室温下干燥。将2 μL壳聚糖(CS)和GO混合溶液(1∶4,V/V, 0.6 g/L GO)滴涂在GCE表面,室温干燥6 h,得GO电极。

2.2.2 RGO电极的制备 GO修饰电极浸于85%的水合肼中,在恒温60 ℃下加热6 h,停止加热后,继续浸泡18 h,取出电极后依次用水、0.1 mol/L 磷酸盐缓冲溶液(PBS)冲洗干净,得RGO电极。

2.2.3 TBA在 RGO电极上的固定

将RGO电极于1.5 V电位下活化5 min,然后将其浸于0.5 mL 含有10 mmol/L NHS 和10 mmol/L EDC的0.10 mol/L PBS中16 h,电极室温晾干后,用水多次冲洗,再将电极浸于1.0 mL含有1.0 μmol/L TBA、0.1 mol/L NaCl 和4 mmol/L EDTA的PBS中24 h。取出电极后用水冲洗,以除去电极表面未结合的TBA,得TBA修饰的RGO电极。

2.2.4 电化学检测

将TBA修饰的RGO电极浸入含不同浓度凝血酶的1.0 mL 0.10 mol/L PBS中, 于室温下作用20 min后,用PBS和水先后冲洗电极,以除去未发生反应的凝血酶,然后置于含10 mmol/L [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和0.1 mol/L KCl 的0.10 mol/L PBS电解液中进行EIS检测。

3 结果与讨论

3.1 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图参见图1。在处理好的GCE表面自组装一层GO膜,以CS为粘合剂,室温晾干后,得GO电极。将它浸于水合肼中还原,获得RGO电极。再将RGO电极功能化,使RGO的表面形成NHS酯键,通过NHS酯与NH2之间的酰胺反应和RGO与TBA之间的π -π堆积作用结合NH2标记的TBA,得到TBA修饰的RGO电极,最后用EIS中Ret的变化对凝血酶进行定量检测。

图1 石墨烯适体传感器的构建和性能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construction and performance of graphene (RGO)-based aptasensor

3.2 电镜表征

图2为GO电极的透射电镜(TEM)图,电极表面有皱褶的片状结构,能明显观察到双层甚至单层的GO,说明GO被修饰在GCE上。进一步还原GO电极获得RGO电极,对RGO电极进行扫描电镜(SEM)测试,并与文献[18]中的电极SEM图对照,结果基本一致。

3.3 EIS表征

不同修饰电极的电化学阻抗谱图如图3所示,半圆曲线的半径越大,修饰电极的Ret越大。由图3可见,裸电 Fig.2 TEM of graphene oxide (GO) electrode极的Ret为2826 Ω(图3a);修饰GO后Nyquist图显示为一条直线(图3b),这是由于GO的膜电阻很大,电子的迁移过程受到极大的抑制。

而还原后得到的RGO修饰电极,Ret 为658 Ω(图3c),可解释为还原反应可去除GO的含氧基团[19],如羧基和羟基,使RGO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将TBA修饰到RGO改性电极上后,Ret显著增长到1308 Ω(图3d),有机分子的存在使得电极Ret大幅增加,该现象说明通过这种方法将TBA有效固定到RGO改性电极上。

3.4 红外光谱表征

为进一步验证TBA在RGO电极上的固定,用红外光谱分别对TBA、RGO电极和TBA修饰的RGO电极进行表征。由图4可见,与RGO电极(图4b)相比,TBA修饰的RGO电极(图4c)上出现一些特征吸收峰:3360 cm

Symbolm@@ 1处为TBA中N-H和O-H键的伸缩振动峰,同时在1648和1587 cm

Symbolm@@ 1处的振动为CONH的特征振动。在1289 cm

Symbolm@@ 1处为CH2的剪式弯曲振动。在1199和1128 cm

Symbolm@@ 1处的两个峰为-P=O 特征吸收峰,两个峰强度的增加是由于磷酸盐溶剂中含有PO。967 cm

Symbolm@@ 1处的强振动为COC的伸缩振动。这些吸收峰和TBA固有的吸收峰(图4a)相类似,说明TBA已经被有效固定在RGO修饰电极上。而且,TBA修饰的RGO电极的特征吸收峰较TBA的吸收峰位置向低频方向移动,这是由于TBA与RGO之间的π -π堆积使体系的电子云密度平均化的结果。 图3 不同电极的交流阻抗图

Fig.3 Nyquist plot of Faradic impedance

(a) 裸电极, (b) 氧化石墨烯电极, (c) 石墨烯电极, (d) 适体修饰的石墨烯电极。(a) bare GCE, (b) GO, (c) redaced graphene ocide(RGO) and (d) throbin-binding aptamer (TBA) modified RGO electrodes).

Fig.4 Attenuated tatal reflection (ATR)-FTIR spectra of (a) TBA,(b) RGO electrode and (c) TBA modified RGO electrode

3.5 凝血酶的定量检测

将制备好TBA修饰的RGO电极对不同浓度的凝血酶进行了检测,结果如图5A所示。随着凝血酶浓度的增加,Ret值逐渐增大,这是因为随着凝血酶浓度增大,

电极表面就会有越多的TBA与之结合,导致[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电子传递的空间位阻增大,从而Ret增大,所对应的Ret与凝血酶浓度的关系曲线如图5B所示。电极Ret随凝血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凝血酶浓度增大到一定值时,Ret值达到平台。插图为线性范围内Ret和凝血酶浓度的关系曲线,图5 适体传感器在不同浓度凝血酶中的交流阻抗图(A)及其线性关系图(B)

Fig.5 (A) Nyquist plot of Faradic impedance for RGO-based aptasensor in the presence of (a) 0, (b) 0.5, (c) 1, (d) 5, (e) 10, (f) 50, (g) 100 and (h) 500 fmol/L. α-thrombin in 0.10 mol/L PBS containing 10 mmol/L [Fe(CN)6/Fe(CN)6]3

Symbolm@@ /4

Symbolm@@ and 0.1 mol/L KCl (pH 7.4). (B)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ctron-transfer resistance (Ret) and thrombin concentration. Inset: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et and thrombin concentration其浓度线性范围为0.3~10 fmol/L,回归方程为Ret =3.875C+296.1,线性相关系数R.2=0.9932。检出限为0.26 fmol/L。比文献[16,17]所报道的基于石墨烯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适体传感器或基于碳纳米管的阻抗适体传感器的检出限低。

3.6 传感器的选择性 图6 适体传感器的特异性分析

Fig.6 Specificity analysis of aptasensor tested in (a) blank and in the presence of (b) 25 nmol/L BSA; (c) 25 nmol/L trypsase (TYP); (d) 25 nmol/L BSA, 25 nmol/L TYP and 5 fmol/L thrombin and (e) 25 nmol/L BSA, 25 nmol/L TYP and 50 fmol/L thrombin

为证实所研究的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对凝血酶蛋白的特异性识别能力,选择了可保护蛋白活性的BSA、与凝血酶同属丝氨酸蛋白酶家族的TYP作为对照蛋白进行测定,结果如图6所示。当传感器与BSA,TYP作用后,

Ret基本保持不变;而与含凝血酶的混合溶液作用后,Ret显著增大,并且Ret随着所含凝血酶浓度的增加进一步增大。表明Ret的增长仅取决于溶液中凝血酶浓度的大小而与干扰蛋白质无关,证明此适体传感器对凝血酶的检测具有高度的选择性。

综上所述,基于先进碳材料石墨烯的阻抗型适体传感器具有无须标记、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等优异性能。如果选用其它合适的适体,此传感器有望拓展至其它生物分子的检测。

References

1 Düzgün A, Maroto A, Mairal T, O′Sullivan C, Rius F X. Analyst, 2010, 135(5): 1037~1041

2 Degefa T H, Kwak J. Anal. Chim. Acta, 2008, 613(2): 163~168

3 Rajendran M, Ellington A D. Anal. Bioanal. Chem., 2008, 390(4): 1067~1075

4 Vianini E, Palumbo M, Gatto B. Bioor. Med. Chem., 2001, 9(10): 2543~2548

5 Tang J J, Yu T, Guo L, Xie J W, Shao N S, He Z K. Biosens. Bioelectron., 2007, 22(11): 2456~2463

6 Chen D, Tang L H, Li J H. Chem. Soc. Rev., 2010, 39(8): 3157~3180

7 Kane C L. Nature, 2005, 438: 168~170

8 Zhou M, Zhai Y M, Dong S J. Anal. Chem., 2009, 81(14): 5603~5613

9 Lu G H, Ocola L E, Chen J H. Appl. Phys. Lett., 2009, 94(8): 083111~083113

10 Wang Y, Li Y M, Tang L H, Lu J, Li J H. Electrochem. Commun., 2009, 11(4): 889~892

11 Shan C S, Yang H F, Song J F, Han D X, lvaska A, Niu L. Anal. Chem., 2009, 81(6): 2378~2382

12 Ohno Y, Maehashi K, Yamashiro Y, Matsumoto K. Nano Lett., 2009, 9(9): 3318~3322

13 Wang Y, Li Z H, Wang J, Li J H, Lin Y H. Trends Biotechnol., 2011, 29(5): 205~212

14 Wu J F, Xu M Q, Zhao G C. Electrochem. Commun., 2010, 12(1): 175~177

15 Lu C H, Yang H H, Zhu C L, Chen X, Chen G N. Angew. Chem. Int. Ed., 2009, 48(26): 4785~4787

16 Chang H X, Tang L H, Wang Y, Jiang J H, Li J H. Anal. Chem., 2010, 82(6): 2341~2346

17 Kara P, Escosura-Muiz A de la, Costa M Maltez-da, Guix M, Ozsoz M, Merkoi A. Biosens. Bioelectron., 2010, 26(4): 1715~1718

18 Kang X H, Wang J, Wu H, Liu J, Aksay I A, Lin Y H. Talanta, 2010, 81(3): 754~759

19 Robinson J T, Perkins F K, Snow E S, Wei Z Q, Sheehan P E. Nano Lett., 2008, 8(10): 3137~3140

Aptasensor Based on Graphene 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

WANG Yan-Ping, XIAO Ying-Hong.*, WU Min, LU Tian-Hong, YANG Xiao-Di.*

(Jiangsu Key Laboratory of new power batteries,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7,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graphene(RGO)as supporter, molecular recognition substance TBA as probe, thrombin as objective protein,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s determination technique,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roteins was developed. Because RGO can improve effective surface area of electrodes and accelerate electron transfer rate at electrode/electrolyte interface as well as TBA has the molecular recognition ability with the high specificity, this determination method possesses the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specificity. In the linear range from 0.3 to 10 fmol/L for thrombin determination, the detection limit is 0.26 fmol/L. In this study, RGO was applied to the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for the first time, demonstrating that RGO-modified electrode has the great potential for the application in the electrochemical aptasensor.

汽修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汽车;教学改革;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做;一体化

0 引言

社会的快速前进带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同时也引起各大职业院校纷纷开设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但如何让此专业长期发展、如何培养此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来适应汽车行业的需求,这也是大多数职业院校汽车专业带头人都在思考的问题。对于此问题的解决,除了要有科学的汽车实训设备外,还需有一套适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教学模式。

就本学院而言,首先在教材方面,没有体系的理论与实训配套教材,当前的所用教材并没有体现出高职本身的特色;然后是教学模式方面,虽然本学院的课程安排不分散,让学生可以不隔堂的进行先理论后实训,但这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论与技能水平提高。如果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结合,同时做到边理论边实训,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还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汽车传动系检修课程教学现状

汽车传动系检修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属于专业必修课,主要针对机电维修岗位。主要培养学生对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保养、诊断、维修、检测等操作能力。其前期课程是《汽车维护》、《汽车结构与拆装》、《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等,后续课程《汽车电路电子检修》等。

本院汽修专业的学生大多为高职学生,学生自制能力相对比较差,虽然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积极性很高,但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依赖性普遍较强,也很少有主动学习的学习心理与学习习惯,这就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很难用理论知识去诠释实践知识,学的知识到最后在学生的脑子里只是个模糊的概念,只懂拆装而已。

2 教学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目标是实现培养技能技术型人才。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单纯就课程设计上,就有很大的改变,从传统的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中心展开的灌输式“书本教学”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摆脱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教学过程中筛选与发展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理论知识做到“够用、适用”,而重点突出操作技术能力,使学生能直接面向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同时注意做到大环境的新知识、新技术与理论知识上的同步更新。

“工作过程导向”理念的核心是以某个具体工作任务为核心,以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课程目标设计与未来可能从事的相关岗位相一致的。“工作过程导向”的对实现高职教育的目标提供了指导,同时,其教学过程与情境设计也明显区别于本科教育体系,确保了高职教学的独特性。还需通过校企合作,以服务地方经济,满足企业需求为宗旨,实施“理实一体化、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三阶递进教学,强调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来共同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3 教学改革措施

3.1 教学情境设置改革,编写校内教材

通过调查汽车维修行业的一线技术人员,并与专家座谈,依据认知规律与课程特点,分析出汽车维修工的工作流程(如客户接待、诊断车辆等),提炼出汽车传动系检修典型工作任务,并将这些任务进行归类、调整,最终得出相应的行动领域,根据以上分析,制定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新的课程体系也需完全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应完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开发,设计出整个学习领域由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由经验层面逐渐向策略层面过渡的一套阶梯进式学习情境设计方案,以及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校本教材。

3.2 教学组织与实施改革

教学实施过程采用德国高职教育理念,每一个任务的教学过程按照6步教学法进行,实施过程中模拟实际工作过程从预约接待客户到服务跟踪进行现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以汽车传动系中更换离合器为例做典型工作任务,教学实施全过程:在资讯阶段,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展示任务,随后是发放任务工单,工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一个引导,教师重点、难点知识在现场进行讲授,涉及到结构和原理讲解时可以采用多媒体、实物教学,当然本课程主要是对大二学生进行开设,结构和原理在大一阶段已学习过,在此可作为学生知识的复习与巩固,在这一阶段,学生分成小组;决策阶段,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加以引导,在此阶段学生决策维修方法与步骤,除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之外,还可增长学生对汽车零配件营销知识的了解;计划阶段要让学生进行汇报,教师针对错误进行指正;实施阶段,学生要按决策方案进行实施,教师要巡回指导;检查阶段,教师检查装复质量或试车直止竣工交车;评价时先让学生自我评价,然后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完成工单,上交报告,并作为过程考核的依据。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需在“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整个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等。

3.3 考核模式改革

《汽车传动系检修》课程的考核模式将大胆改掉传统的试卷考核,以消除高职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主要采取过程考核(75%)+期末考核(25%),过程考核主要是每一次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平时表现出的职业道德素质(30%)和采取的“以赛代考”模式(45%),考察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期末考核是综合故障排除为笔试。

3.4 建立一体化专业教室

底盘一体化专业教室可将资料区、实际操作区、学生讨论交流区、多媒体教学区、故障检测诊断区一体化配置。每一次上课前,都要按课程内容要求准备工具、仪器等。

3.5 培养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虽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在此过程中既担任师傅又担任老师的身份,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否完美实现的核心与关键。因此,除了解决整个汽车行业教师队伍紧缺之外,还要求教师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多去一线企业或车间进行学习与锻炼,以建设出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双师型”过硬教师队伍。

4 结语

基于工作过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属于实践性很高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的多数学科领域中都具有很宽的适用范围。对授课教师要求比较高,授课教师需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设计好整节课的每一个环节。这一教学活动可使学生综合水平不断增强,可培养出符合于目前的高职院校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满足于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戴伯秋.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0(3):94-96.

[2]贺萍,董铸荣.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方案设计―以深职院“汽车传动系统检修”课程为例[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68-71.

汽修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职业标准;维修电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G71

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已成为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的实质,在于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追求的不是学科架构的系统化,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必须打破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将“工作过程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整合为一个整体,将职业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维修电工的考证及学习是重要项目之一,该专业的核心能力对应的职业是维修电工。因此,以“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为标准、以高职人才培养为目标,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有机地融合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开发中,以项目为导向、工作任务为载体,重建专业方向课程体系,以解决专业教学与“维修电工”考证相互脱节的问题。

一、确立专业及其面向的职业岗位分析

根据企业调研,维修电工在不同工业部门如机械与设备制造、汽车与配件工业、电子工业,从事自动化生产。除操作自动化生产设备以外,这些设备的维护成为其专业工作的重点。此外,维修电工参加生产设备的建造和改造,进行电子维修,在车间维修并制造电子、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组件和仪器。符合专业要求的工具、测量仪器和测试材料、旨在有效完成任务的工作和工作岗位设计以及与同事进行符合专业要求的交流,都属于维修电工的任务要求。同时,还要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不同要求以及由此引起的对职业行动的要求。维修电工能对任务进行整体性观察并在完整性的工作过程背景下对其进行组织,也就是说,借助其企业关联知识关注过程的衔接并与其他部门(机械保养、物流、制造计划等)合作。

二、提取、划分、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中以电气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及营销服务等职业岗位为导向,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根据职业能力要求提炼难度1-4级的典型工作任务。

(一)职业定向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1)

工厂车间照明设备的安装与维修、普通机床电气设备的安装与维修、电机的安装与维修、小型电子设备的调整与改装、工厂供电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计划与实施、印刷电路板的设计与制作、现场总线与工业以太网的构建与维护。

(二)系统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2)

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安装与调试、设备运行的检测与控制、电气设备控制的安装于调试、生产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三)蕴含问题的特殊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3)

电气设备的调整与改装、数控设备的维护。

(四)无法预测的工作任务(学习难度范围4)

生产设备的调整及生产质量保障。

三、构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方向教学计划

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提炼支撑课程,形成了12门理实一体化的学习领域课程。

学习领域课程编号 学习领域课程 基准学时

小计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 电工基本技能 2周 2周

2 电气设备安装与维护 4周 4周

3 电子技术应用实训 4周 4周

4 电气绘图技术实训 8周 8周

5 PLC应用技术 5周 5周

6 组态控制技术 2周 2周

7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4周 4周

8 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 3周 3周

9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 3周 3周

10 单片机应用技术 4周 4周

11 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 5周 5周

12 自动化课程设计 2周 2周

合计学时 1196 468 286 442

四、建立学习领域课程教学计划(举例)

以《自动化课程综合实训》学习领域课程为例,建立讲授单元和行动单元学习任务和内容。讲授单元主要对PLC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PLC的编程软件及编号范围;基本逻辑指令表示方法及其应用方法;掌握梯形图的绘制原则及PLC设计原则、步骤和方法;对典型生产线工业控制对象进行系统的意见设计、系统的软件设计、安装调试设计,共计150课时。

行动单元中建立五个子学习领域课程:

1、控制方案的初步设计(学时:12),学生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现有自动化生产线及需改造的生产线进行调查,并据此形成初步控制方案,讨论并完善,最后提交具体可操作性的控制方案。

2、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学时:48),根据项目设计要求对交流电机的控制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使用完成交流电机的PLC变频控制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3、物料分控系统的PLC控制(学时:24),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物料分控所需器件进行选型,了解并掌握器件的使用方法,完成物料分控子系统,并进行系统测试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4、机械手的PLC控制(学时:30),根据控制方案要求,了解并掌握机械手的使用方法,完成机械手控制子系统,并进行测试与调试,最后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5、系统综合计划与调试(学时:36),根据控制方案要求,对全系统进行联合调试,分析并找出其中的问题,完成全系统了,并提交相关技术文档。

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融合到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学习领域进行课程开发中,解构原有的基于知识储备的学科体系架构课程,重构基于知识应用的行动体系架构课程,凝练工作过程要素,在现实的职业资格基础上,培养学生普适的职业资格,为未来的职业资格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研究,可有效的优化学校课程资源,在有限的课时内发挥课程最大的作用;可优化课程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为相关专业的课程结构的改革提供思路,使之更加适应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平均,王伟,韩宝如.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49-51.

[2]刘勇,段保才.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的选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011(6):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