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欣赏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优秀作文欣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优秀作文欣赏

优秀作文欣赏范文1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雄,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自己的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不忘记恨恨地瞪了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

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

如果说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那么王国维的选择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呢?

王国维可谓近代大儒,被人们称为古文化的煞尾者。而正是这样一代大儒,却在清朝覆灭之后随之而去了。对他的死,人们颇有争议。有人以为他是“铁杆”的晚清遗民,为“国”捐躯。而我却同意余秋雨先生的意见:他是死于一种文化。

王国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终身濡染的封建文化随着清朝政权的倒塌而淡化以至没落时,他这一隶属于这种文化的人心怎能没有一丝颤动?他的心在泣血。“活下去吗?”环顾四周无所留恋,曾经沧海的人对一切都已不太在意。他已没有了目标,因为,当时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人可以作为他这个大儒的目标。“死吗?”可这样的死有人在意吗?是否值得?为一种文化的没落而死?一种文化的没落预示着另一种文化的兴起,但这已不属于他了。

心在刃上蹭了许久,血流一地,将一切涂成红色。王国维便在这红色中做出了选择。玉殒香消吧!

优秀作文欣赏范文2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经典文章是学生写作的范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写作。读写结合是提高作文教学效果的好办法。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通晓事理,学到写作知识,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技巧。写作教学自然离不开阅读训练。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领会,通过阅读吸收,学生在阅读中模仿经典文章中的句式、写作的顺序、文章的结构技巧,学生的写作技能是通过阅读习练出来的。教师要引导学生饱读古今中外经典文章,选择好的文章呈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语文文字,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训练学生在阅读中习练技法,学习写作,迁移能力。除了阅读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点播,把好书信息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书,掌握读书技巧,学会重点阅读和以读促写作。学生走进经典文字,感受其中之美,自然会生发出写作的愿望,经典引路,学生的写作也就打开了门扉。

2丰富活动,用灵动的组织方式调动学生

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和作文本。教师要善于运用灵动丰富的组织形式进行作文教学。春天来了,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看春天;夏天到了,组织夏令营活动去体验殷实的夏季生活;秋天的田野,冬天的白雪,工厂、家庭和社区,这些学生都需要接触和感知。教师把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当中,叫学生去体验感受,这样才能有写作的动机和素材。利用班级的墙壁宣传、创办手抄小报、推荐习作去发表,组织班级作文欣赏课,这些也都是促动学生作文的好方式。作文在生活中,在活动中,作文不只在课堂。

3点播激励,用至诚的评价语言推动学生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把所见、所思和所想书写出来,提交给老师,当然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好评。虽然学生的文章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教师要心怀宽大,用欣赏和关爱对待学生的写作。真诚的肯定、善意的批评、积极的引导、热情的激励,这些都是教师打动学生的好办法。教师要用真心对待学生的作文,评价要有情感,要使学生在评价中充分感受到关怀激励,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写作上的心理满足,给今后的作文学习带来促动和动力。敷衍应付评价、没有感情的过于客观的评价、过多的挑剔否定这些都不是好的评价方式。教师要在评价中使学生感受到关爱,坚定写作的信心,体会到写作的成功和快乐。教师用心和学生在文字中沟通,用心去感受学生的文字,作文评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教师的评价才能产生积极的正能量促动学生今后的写作。

4宣传展示,用可见的学习成果激励学生

教师要是一个好的伯乐,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把学生的成绩放大,向报刊杂志推荐学生的习作、组织优秀作文竞赛活动、班级习作讲评、优秀习作张贴、编印班级作文小报、组织团队写作沙龙组织,等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宣传展示学生的作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展示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激励学生更加关注作文,热爱写作,把写作当做更高远的精神追求,帮助学生体验写作带来的成功和喜悦,为学生未来的写作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优秀作文欣赏范文3

非常感谢赵老师给我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对于特长生这一阶段的复习,我校依然采取词汇复习加专项的方式。首先,我介绍一下我校特长生词汇复习的相关情况:

我们教师通过集体备课,结合考试说明以及高考题的常用词汇,高频词汇,把考纲词汇进行分类整理,精选出1400个词汇和短语,共编制了69个文本,每个文本包含20个词汇。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的教学安排,结合赵老师给我们的一些建议,我们有在原有计划安排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调整。大体可分为四个小阶段,从3.3开始,到5.7 止,重点处理这69个文本,连排课的时候,我们安排一节词汇复习课,一节专项复习课,专用自习我们进行的也是词汇复习。第二个小阶段,是对前段词汇复习的再次处理,重点对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以及有关冠词介词的重点搭配的复习,主要考虑到实词的重要性。这个小阶段,鉴于阅读的重要性,我们穿插了阅读限时训练。第三个小阶段,按照我校统一安排,学校计划给音体美特长生半个月的时间进行套题训练,我们总共安排了4套,期间试题讲评、查漏补缺,既针对套题训练中的暴漏出来的问题,又安排了针对考纲词汇的再次复习,我们结合套题训练中听力、阅读、完型、语法填空乃至书面表达中的出现的高频词汇进行再次筛选,加以巩固。第四个阶段,就是保温训练和最后一讲。这样安排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反复,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所学词汇,以促学生能力的提升。

优秀作文欣赏范文4

一、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

初中作文课一般由作文指导课和作文写作课构成。广大初中语文教师也一向对写作指导课非常重视,希望通过写作指导课,让学生爱上作文,会写作文。但是从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观察到初中作文指导课还存在以下问题:

其一,对激发学生最佳写作状态的意识薄弱。学生最佳写作状态,是指学生面对作文题时有按捺不住的有话要说、有话能说的欲望。但这样的状态不会自发出现,除了极少数喜爱作文且写作能力极强的学生外,绝大部分学生需要教师激发。在初中作文课堂文本写作前,多数教师会进行一个导引,通常有如下几种方式:(1)出示文题,对作文类型、字数、要求进行强调;(2)对上次作文简要点评,指出优缺点,重点指出缺点,强调本次作文不可再犯错;(3)强调作文课纪律要安静、专注,出示文题;(4)出示文题,点出本次作文是随文写作,提示所随文章名。第一种方式是对文题训练要求的落实,第二种方式是写作技能上的一个提醒,第三种方式是维护课堂次序,第四种方式是关于写作内容的小提示。它们基本上不涉及学生写作状态的激发。

其二,对示例式教学存在缺陷的认识不足。学生要能写作,一定的技法是必须的。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们经常会进行大量的技法教学,相当一部分教师会采用示例式教学。示例式教学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它用举例的方式,通过教师对例子的剖析让学生掌握其特点及学会使用。它的特点是直观、形象、富用启发性,很适合于初中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通过示例传授的技法使许多学生受益非浅,为初中生从较为幼稚的“习作”飞跃到“写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示例式教学在“是什么”这一部分鲜明突出,是一种阐述性说明性的教学,而“怎么做”则偏弱,即如何把别人的经验化为自己的能力这一部分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弱化甚至缺失,自悟力好的学生可以通过自悟举一反三,但更多的学生在运用上出现了困难,出现听得懂却不会用的现象。

其三,对语言重要性充分重视但训练不足。语言是写作的基石,没有好语言就没有好文章,对此绝大部分的语文教师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们在写作指导中充分重视语言的作用,对于语言的准确性、规范性、生动性都能进行专题指导,在批改中也能针对错别字、病句,或者有亮点的语言分别进行指出,或者示范处理。但是语言的提升是一个实践性极强的过程,必须有长期的、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训练来落实。在这点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无法做到位,具体表现在:指导课上有的教师进行专题语言指导,却无专题语言训练跟进;有的教师进行专题语言训练,却往往一次性,缺少系列进行效果强化;还有的教师,在训练中停留在对静态语言条条框框的分析上,将原本生动活泼的语言支离成单个、僵死的语言符号;更多的教师对于语感的培养,没有清晰的方向。造成的后果是,相当一部分初中生作文语言平淡呆板,甚至停留在“习作”阶段的口语状态,严重阻碍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其四,作文讲评写作主体缺失,内容狭隘空泛。众多语文教师认为作文讲评是一个作文反馈环节,主要内容是对上次作文优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对其中的优秀作文进行欣赏。由此导致教学实践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一是课堂程式化严重,先点评优缺点,再读一二篇优秀作文,手法的单一和内容的狭隘,使得学生易生厌倦情绪。二是讲评过程写作主体缺失,写作积极性被打压。因为教师掌握了讲评的话语权,学生对作文评价结果被动接受,思维被教师讲评桎梏,享受不到作文自由表达的乐趣,学生的写作积极性降低。三是优缺点的归纳总结缺少指导意见。对于缺点,教师往往只结合例文指出问题所在,却不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对优点,也只结合例文进行欣赏却不给出技法或写作知识给予推广建议,导致优缺点归纳总结失去了目的。四是集体授课优劣归纳只有共性,忽略了学生作文能力的参差不齐,不同作文能力的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分类指导,讲评内容失于空泛。

二、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

其一,教师缺少“以生为本”的思想。作文指导课缺乏对学生写作状态的激发,实际上是教师以自己对写作的理解替代学生对写作的理解,漠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指导过程中以大量示例进行教学,没有对示例教学法的缺陷进行补救,实际上是教师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作文讲评时忽略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个体指导,实际上是教师对学生的发展缺少真切的关怀。这些都是教师没能真正“以生为本”的具体表现。

其二,教师自身写作能力有所缺失。很多教师一谈到写作技法名称及作用往往可以侃侃而谈,但一问到如何才能运用却往往语焉不详。写作技法的传授,必须建立在教师自身对写作理论熟悉且能运用自如的基础上,和教师自身具备的写作能力有直接关系。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能写文章,对技法运用有亲身体验,才会有更直接更有效的经验产生,这样在作文指导时就能把写作理论知识讲得透彻明了。语言训练不足也是同理,正是由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语言在写作中运用的经验,他们就无法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指导训练学生。

其三,教师教学理念老旧,教学视野狭窄。作文讲评一言堂,没有写作主体的主动参与,这使得教师和学生在写作讲评教学中的双边活动变成了教师的单向活动。学生的自主性被抹杀,实质上违背了新课标“重视对兴趣和习惯、情感与态度的评价”[1]和“作文评价要眼中有‘文’,心中有‘人’,要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要有正确启发引导”[2]教学理念。手段的单一,课堂的程式化,实质上是教师依旧停留在不合时宜的教学模式里,没能更新自己的思想和理念,最终遏制了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作文指导课改进策略分析

了初中作文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笔者认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其一,树立“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并相信学生。“以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尊重并相信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力。“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尊重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相信”就是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独特的生活,其生活是能反映在文字里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写作的潜质和热情,经过教师一段时间的引导,他们的写作能力完全可以上一个台阶。惟有尊重和相信学生,教师才能俯下身子,从学生实情出发研究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指导方法,从而让学生愿写能写。也只有在尊重与相信的基础上,学生才能脚踏实地,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让自己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达到写作水平的最好提升。

其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写作状态。写作的本质是倾吐,而倾吐欲的背后是丰富的情感及情感活动。愉快、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容易使学生产生积极的作文情绪,从而有助于提高作文效率,有效地克服作文中遇到的困难。所以,上作文课时先声色俱厉严肃课堂纪律或先批评学生的做法不可取。教师教态应具亲和力,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教师要特别注意教态,使自己的语言、表情、手势处在一个轻松、快乐、友善、极具亲和力的状况中,减少学生对于作文的对立情绪。教师要将作文指导做具体充分,使学生对作文的情感态度从不喜欢到喜欢,从无兴趣到有兴趣,积极主动地写作文。教师还可把富有魅力的文章和作文指导结合起来,通过朗读或默读,或者运用多媒体,用各种手段再现,借助“联想”,唤醒学生相类似的情感,或者与此有关的回忆,和文题产生撞击,再引出有关写作素材,从而有助于作文实践活动的进行。

其三,加强自身的写作理论修养,提升作文指导能力。语文教师自身具备了足够的写作理论修养和一定的写作能力,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孙绍振的“文学创作论”,林可夫的“写作能力论”,都本忱的“写作系统工程论”,都是比较系统的写作学理论,值得广大语文教师学习与研究。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四学段(初中段)的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1]。笔者曾经利用课文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指导学生怎么“个性化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先从形象入手,指出《秋天的怀念》中的母亲是一个不同于冰心、笔下的母亲,然后运用文学创作理论分析独特的形象的出现是“生活的主要特征和作者主要情趣的猝然遇合”。母亲去世后,史铁生一直在痛责自己没能体谅母亲内心的艰难,懊悔自己的粗暴任性,痛惜母亲的病逝。忏悔中,母亲的其他特点因无法以和他心中无尽的痛惜和后悔相化合而形不成形象,只留下和他此时情趣相契合的无尽的隐忍及以病弱之躯支撑着“我”活下去的那种孱弱下的顽强在心中发酵,“母亲”因作者心灵情感的选择形成了形象,并带上了史铁生独特的气息,成了“唯一”一个。这堂课文阅读与作文指导相结合的课引起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教师还要经常练笔,会写“下水”作文,保持自己对文字的敏感性和写作兴趣,加深对写作理论的理解,这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

其四,充分重视并加强有效语言训练。“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是构成文章的第一要素,是思维的直接现实,是包装文章的物质外壳。”[3]4可以说,语言的问题,是写作的第一问题,所以充分重视并加强有效的语言训练是作文指导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谓“有效”,是指语言训练必须是有内容明确的,按一定系列有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语言训练。“内容明确”的内涵是:语言的学习包含吸收积累语言和习得积淀语感;语言的运用则是通过语言实践达到一种在运用时挥洒自如的程度。“有系统地、有计划地进行语言训练”,做法可以如下:第一,大量熟读背诵。让学生背诵古今中外的诗文名篇、名言警句,这可以使学生对理解汉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有着比较丰富的语料积累,同时对汉语言中大量的同音词、近义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的用法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为今后运用提供较多的参考。第二,扩大阅读。扩大阅读目的是为了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在大脑皮层不断增加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经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同时,扩大阅读还能为写作提供素材、写作方法、思想观点,为规范性语言提供借鉴。第三,借助语文阅读课堂品析赏析语言的妙用,为自己的语言运用积累感性认识,同时培养语言感知力、语言理解力、语言分析能力、语言概括力。第四,按一定的序列制定系统化的语言训练计划。比如语感的培养,就可以从“借助标点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情味感;借助语法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借助修辞知识,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生动感;借助于各描法,培养学生语言创意表达能力”[3]12逐一进行。

其五,重视写作主体参与作文讲评,拓宽讲评内容。作文讲评其实是一种对话,是教师和文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只有学生参与,这三个对象之间才能形成一个圆。通过三者互动,教与学之间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因此,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写作主体参与是作文讲评的首要任务。教师可以选取典型例文组织学生论评例文并自写评语;可以组织学生互评作文;可以安排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写作经验、构思经验、独特素材选取经验等。通过各种活动,让写作主体在讲评课上受到欣赏,受到激励,为后续写作做好准备。作文讲评是第二次作文指导,学生作文的问题,可以通过作文讲评得到指导匡正。作文讲评的内容,不只是作文的优缺点点评,优秀作文欣赏,还可以针对学生作文出现的问题进行专题指导。教师要尽可能蹲下身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通过自己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曾经在讲评课上将自己的游记散文《走金门———太武山下》[4]拿出供学生评改,并对本文构思及写作过程进行剖析。这无疑给了学生更直接更有效的作文经验,学生很快找出游记散文的写作特点:游记散文要有作者的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流水记。由此学生比较直观地明白了什么叫“提炼”,什么叫“思想性”。教师自身写作过程的经验,最能打动学生的心,而细微处的写作经验绝非教师课堂上使用某些术语就能精准传达的。

优秀作文欣赏范文5

【关键词】激发学生乐写作;策略研究;意义;前提;策略;总结反思

一、“乐写作”策略研究的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不断提高学生在习作中的自我意识,因此激发学生“乐写作”的动机就变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学生自己想写、愿写时才能进行快乐的写作。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使学生进入积极主动的“我要写”“乐写作”的良好态势,是进行作文教学迫切要研究的问题。

二、学生“乐写作”的前提――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会成为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在一个班级里,学生都是平等的,老师也一样和学生是平等的,在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如今的中学生似乎有点“爱乌及乌”的情结,如果喜欢一个老师,一定会乐意去做该老师安排的任务,语文老师的作文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语文教学中的作文写作,无从谈起,更谈不上“乐写作”了。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语文教学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乐写作”的前提和很重要的因素。

三、激发学生“乐写作”的若干策略

1.从目的性方面促进学生“乐写作”

笔者作过研究统计,121名九年级的学生中,第一次给一个话题作文,不做任何要求和提示,规定时间内完成。结果统计如下:

格式、字数、书写较好者:30人,合格者:42人,不合者:42人,另有6人没有做。内容上,扣题较新颖者有40人,扣题者:55人,离题者:19人,另有6人没有做。

可以看出,写作漫无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存在很多问题。

第二次作文,在两周后进行。先分析作文分值在中考卷中的比重,为63分(总分150分)。如此重要的一部分,你想放弃吗?不想不认真对待吗?教师讲清其中的厉害关系,学生对写作的淡漠是可以转变的,毕竟谁也不愿意放弃这63分。从作文的书写、形式、字数方面首先力求完美。然后从审题、拟题、选材,如何构思(开头、中间、结尾)方面进行分析,如何提高应试作文最佳效果……然后安排作文,规定时间完成。结果统计如下:

格式、字数、书写较好者:84人,合格者:20人,不合者:15人,另有2人没有做。内容上,扣题较新颖者有60人,扣题者:56人,离题者:4人,另有2人没有做。

可以看出,目的性明确后,格式、字数、书写上进步明显,审题上也有不小进步。

2.从感悟生活中激发学生“乐写作”

融入生活,积累素材。“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泉活水来。”学生作文,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就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想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利用周末参观一条街,平时去采访一些商店铺面,有条件的计划在周末有目的参观就近的各种农家乐或景点。能有所见,再不会写的学生也会写出三五百字,只要有了材料,同学间相互学习模仿,相互学习,会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可以有目的的拟一些小题目,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了解生活。如:①城市历史。②本地民俗。③城市新貌。④劳技教育。⑤家乡特产……在观察、了解、查找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侯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写作的兴趣将会逐渐得到培养。

从大自然的直接感悟中找到学生“乐写作”的突破口。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说得好:“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寒暑假要求学生务必参观一个地方,完成参观游记的文章数篇,一般总字数不少于两千字。新学期,分小组选代表介绍旅游经历,再选出优秀作文展览。在小组代表介绍中,高山名川的险峻,荒漠枯原的壮阔,江南水乡的神韵,三山五岳的雄伟……尽收眼底,一棵小草,一滴露珠,一片落叶,阴天、雨天、晴天;草长莺飞,潮起潮落……感悟和发现大自然中的美,欣赏自然中的美,这样必定能激发出学生的强烈写作欲望和兴趣。

学生要走进自然,融入社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不断变化着的事物,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大千世界,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拥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才能不断丰富生活储备。谁的观察能力强,谁善于发现,谁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材料。感悟生活,多看、多听、多想、多记、多写,“留心处处皆文章”,这样写作兴趣必然会油然而生。

学生对生活有了许多感悟,就相当于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乐写作”就会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3.从关注细节中培养学生“乐写作”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使文章生动、出彩,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抓住细节。通过细节来说话,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人物的性格。细节刻画得当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在细节的运用上,学生要吃透文章的主题、人物的性格、选准细节、点到为止、惜墨如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实践,熟能生巧,巧生点睛之笔,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提高。

4.从课内外阅读中唤起学生“乐写作”

课内阅读,唤起兴趣。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

课外阅读,读写结合。要写出好文章来,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大量的报刊、名著,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笔者曾在一个班级中尝试“阅读1+1”的读书活动,规定每月学生自购一本书,家长从成人的角度为孩子每月购一本有益的书,简称“阅读1+1”,学生从阅读中发现什么,用文字写出来。每月举一次读书交流会,学生带一本到班上交流,教师也带三五本书与学生共同交流。很多学生读得有兴趣,交流也有兴趣,很期待这样的活动,特别想看看一月交流时,老师同学都带了什么书样的。这样,“乐读”、“乐写”相得益彰。

电视散文欣赏,优秀佳作的范读,对于朗读水平较高的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朗读名篇佳作与学生优秀习作相结合,让学生很有成就感,让学生体验到“乐读”和“乐写”的愉悦。

5.从互动平台上引领学生“乐写作”

一位名说:“人生最深刻的禀赋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时刻渴望着老师的肯定,同学们的认同。因此要积极肯定学生,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要给学生建立一个写作的交流平台,让他们有一个自我表现、自我欣赏、自我批判的机会。对于一些好的作文,让学生互相传阅,互相交流,这些都是极佳的方法。也可以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写作实践活动,如诗、词创作竞赛,各种文体的写作竞赛,演讲比赛,这种方法极佳,效果极好,学生的写作热情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

另外,作为一名教师,每学期与学生同话题写上几篇作文,与学生交流是有必要的,也是很有说服力的。这种做法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会产生重大影响。以身示范,熏陶感染。作为语文教师,很需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让学生如沐春风,那么,学生自然会对语言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萌发表达的欲望。

6.从评价机制中鼓励学生“乐写作”

利用影像资料,会收到意相不到的效果。在前面所列举的环节中,可以给学生适当拍拍照,悄悄录一点像,用于写后评价也不错。

相互评改,提高能力。实践证明,让学生相互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魏书生曾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评改作文:①格式是否正确,②卷面是否整洁,③错别字几个,④有几处病句,⑤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⑥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⑦看文章的选材,⑧看表达方式,⑨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我们不去深究每个方面的细节,单看评改这一个环节,魏书生就十分的用心。每一次评改可以选择一两个要求进行,让学生感觉评改形式的多样。

营造氛围,激发兴趣。笔者曾在初中坚持周五最后一节语文课评讲周记,也采用很多前辈的方法,制定了评价的很多环节,有时搞得像一台综艺节目似的,在每周选出一二位学生作周记点评主持人。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活动板块,如“写作新星”、“好词佳句”、“佳作展示”、“自我欣赏”……再配以学生习作时的影像,一定会妙趣横生。

另外,好的文章,经常组织学生再细改,推荐报刊发表,让部分写作优秀学生影响全班学生,以点带面,激励更多的学生“乐写作”。

评价形式丰富多样,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侧面收获成功的喜悦,为下一次“乐写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乐写作”策略研究的总结与反思

著名教育家皮亚杰又说:“所有潜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中学生“乐写作”策略的研究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从心理上调动学生作文实践的积极性,从面达到“乐写作”的目的。“作文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作文”,任何策略都不是单一的,要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当然,就写作教学这一环节来看,工作量是巨大的。

整个“乐写作”的过程显得尤其重要。写作前“乐”在丰富的活动、多样的积累和有效的指导;写作时“乐”在强烈的表达欲望、学生的主动权和有创意的构思;写作后“乐”在多样的评价、相互的学习和成功的体验中。

中学生“乐写作”策略的研究,从近年所任的班级来看,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效果。但策略的针对性还应加强,尤其是在一些语文基础较差的学生和班级中,提高学生中考升学作文的入格率,还存在诸多不足。不断总结,不断调整,注重细节,利求创新,是今后“乐写作”策略应突出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崔秀艳.《成才之路》,2009年.

[2]韦富林.《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年.

[3]《自贡教育科研与论坛》,2013年.

优秀作文欣赏范文6

[关键词]艺术生;特点;语文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5-0029-02

近年艺术类考生骤增,大部分是文化课基础较薄弱考普通类大学希望不大,想借由艺术之路上大学的学生,小部分是真正在艺术类方面有特长想上艺术类重点大学的学生。在这种大趋势下,很多学校把艺术类作为特色项目来办学。但从高考录取分数线连年提升来看,艺术院校的门槛越来越高,对文化课的要求越发严格。相对来说,语文学科是学生普遍能争取多拿分的科目。那么怎样使艺术生在保持艺术类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稳扎稳打使语文成为高考的优势科目呢?在几年艺术生的培养工作中,笔者一直在探索怎样结合艺术生的特点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对此颇有一些心得体会。

一、艺术生的思维特点

艺术生的学习现状普遍表现为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大多痴爱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由于学生偏重于艺术专业的学习,所以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差,个体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窄,综合素质较低。

艺术生的思维特点表现为:

(1)个性情感比较丰富,具有特殊的创造能力。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事情热情澎湃,并表现出很高的天赋,在这些领域中有特殊的创造能力,且能表现出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毅力。

(2)他们大多有个性,有主见,思维活跃,比较重视个人在专业以及其他领域的突出能力。

(3)他们表现欲强烈,乐于追求意想不到和一鸣惊人的个人理想。这与艺术专业强调个性发展、自由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从性格发展的角度来看,美术生比较内敛,能“坐得住”,注重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一味埋头读书的有不少,偏向书面表达,属于听觉型的学习者;音乐生则性格大多表现为外向,爱表现自己,好动,偏向口语表达,书面表达容易犯不够深刻的毛病,属于视觉型的学习者;近年体育生又被划到理科类,体育生较倾向于理科的学习,性格比较直爽。

二、促使艺术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的策略

1.分层教学

对于同一问题,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然后请基础稍差的学生回答,以引出大家共同的问题。另外,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层次性,进行分层教学,这样做能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2.巧妙结合术科有关内容讲解知识点

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笔者讲授古典诗歌时,请学生谈诗歌意境,要求学生试着根据诗句内容构思,即兴用钢笔、圆珠笔等为课文画插图,然后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以使学生借由术科来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诗歌鉴赏中有很多表达技巧是从美术术语中来的,比如点染、白描、刻画、烘托等,教师可在课前了解这些词的由来,结合绘画来讲,这样更方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也加深了印象,拉近了教和学生的距离。

笔者在美术班上课时,引导学生给形象性较强的诗文绘插图,学生都很感兴趣,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还马上开始了创作。因为要求不高,学生很快就能完成,从中可看出他们的用心。课堂上大家传阅作品,然后推选出比较好的作品,笔者再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优秀作品还可粘贴出来,供大家讨论欣赏。教学很多诗文都可以用这种形式,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诗歌短小,但形象性很强,很能激发学生动笔的欲望。还有《雨巷》《春江花月夜》《蜀相》《雨霖铃》等,可选取其中的某些句子来配插画。

人教版选修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有不少篇章可操作性比较强。比如在教学文言文《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时,文章开篇有一大段理论“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因为学生的文言文基础普遍薄弱,于是笔者请比较擅长画竹的学生当堂在黑板上创作粉笔竹子图,并谈画竹的感想和体会,激发起大家对课文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大家更容易理解课文中画竹的理论。通过绘画,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领会用有形之物表现无形之情的妙处,懂得欣赏诗歌的方法,同时也陶冶了艺术情操。

3.注重课文朗读

有不少音乐生想尝试考播音主持专业,笔者要求学生首先要过字音关,把它和高考语文字音考查结合起来,学生就会比较重视,勤于去朗读。

在日常教学中,笔者特别重视示范朗读,适当结合录音视频朗诵资料,力求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的亲自示范会使学生能近距离感知诗文的内容和感情,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有一个梦想》《听听那冷雨》等,对于这些比较长的课文,笔者经常在课堂上深情朗读,赢得学生的热烈掌声。

单纯读课文,会比较枯燥,可尝试着让学生配乐朗读。比如《陈情表》,笔者选取缓慢稍带悲伤的古筝曲来让学生配乐朗读,比起平日里读课文,学生更投入了,更有激情了。后面讲授课文内容时,他们也更能领会作者表达的“孝”情。

4.发现艺术生的亮点多赞美

赞美是语言中的钻石。而艺术生表现欲强,如果多给予机会,多称赞,多展示他们的优秀作业,会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更积极地投入学习中。笔者经常通过多媒体电教平台展示学生的周记、优秀作文片段、试题精彩回答等,不吝惜语言的赞美,学生很受鼓舞,不少原本对文化课学习漠然的学生,也呈现出了好的学习状态。

5.课堂适当穿插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