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1

随着高等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对于教师的管理与考核又是重中之重。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推行,在保证和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 我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做法

考核内容及要求。(1)教学工作量 按照分层次和分类别相结合原则,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师,设置本科教学最低授课时数。(2)教学效果 主要指教师在承担课程、实践性教学等方面所获评价情况、教书育人方面的奖惩情况、指导学生获奖情况等。其中所获评价情况主要参考学生评教结果。(3)教学改革与研究 主要指教师承担的教学建设项目、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奖励情况,对各类项目设置了业绩点数。

考核等级及标准。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行等级考核制,分A级(优秀)、B级(良好)、C级(合格)、D级(基本合格)和E级(不合格)五个等级。

考核结果。我校从2006-2007学年开始,对授课教师进行了考核,2006-2007学年共计456位老师参加考核,其中考核为A的教师共93人,占20.39%。考核为B的教师共184人,占40.35%。考核为C的教师共170人,占37.28%。考核为D的教师共4人,占0.88%。免于考核5人,占1.1%;2007-2008学年共计494位老师参加考核,其中考核为A的教师共98人,占19.84%。考核为B的教师共184人,占37.25%。考核为C的教师共212人,占42.91%。

2 我校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效果

突出了本科教学地位。自实施本考核办法后,教师参与本科教学,为本科生授课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出现了争上本科生课程的现象。尤其是教授,原先为本科生授课数量较少,而今,教授们也积极主动地参与本科教学,本科教学工作地位日益突出。

转变了教学观念。教师从原来注重教学工作量开始向注重教学效果和质量转变,从重视科研工作向教学科研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方向转变,提高了本科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了本科教学质量。由于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非常注重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教师不得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授课效果。以往学校要求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现在教师严格要求自己,由外因转化为内因,教师自觉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授课质量明显提高。

规范了本科教学过程。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实现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与结果管理,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有了严格要求,一切关于教师的行为规范、教学要求,都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教师自觉规范了本科教学过程,2007-2008学年考核结果没有出现D级和E级的现象。

加强了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从事教学研究的老师越来越多,教改课题数量和质量大大提高,以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为例,2005年全校共申报11项,2006年18项,2007年36项,2008年31项,数量逐年增加。

3 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思考

进一步完善学生评教体系。学生评教是较为常见的教师评价形式,是教师评价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外部动力和压力,属于“他评”。学生评教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教学状况,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在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中,为使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更加符合教师教学实际和学生真实意愿,必须对学生评教实行全过程教学评价,采取综合评价、总体评价和网络互动相结合。总体评价和网络互动改变了综合评价的滞后性,实现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提高了学生评教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认可度,为综合评价打下良好的基础,使综合评价更加符合教师教学实际。

进一步完善教师自我评价体系。教师自我评价是教师评价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是教师通过自我剖析教学工作,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和自我提高的一种评价,其目的就是诊断和改进教学工作,属于“自评”。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首先由教师根据考核指标对照自己在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和教学改革与研究等方面的实绩进行自评,在教师自评基础上,由学院进行考核,最后学校审定。一方面,教师在作自我评价时既要准确对待每一项评价指标,客观真实地做好自我评价。又要正确对待自我评价,认真分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教育教学的责任心问题,切实做到胡锦淘总书记对教师提出的四点要求“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另一方面,当学院考核后,作为学院或学校教学职能部门应及时会同有关人员,积极帮助教师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使教师自我评价真正起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目的。

进一步完善考核指标体系。(1)统筹兼顾各教学单位 作为高校,教学工作是一个整体性的工作;作为教师,无论来自哪个教学单位下达的教学任务,都必须接受和认真完成。因此,考核教师教学工作业绩,在突出本科教学的同时,必须将研究生、留学生、成人教学工作有机地统一起来,各方兼顾,全面考核。(2)合理设计各考核指标 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与其他一些科研项目的界定难于区分。因此,要进一步合理设计各项指标,体现项目之间的层次性、等价性、可比性。(3)明确区分层次和类别 分层次就是根据教师职称级别,确定不同的考核指标。分类别就是根据教师承担的课程性质,确定公共基础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不同的教学工作量。真正做到分层次和分类别相结合,激励不同层次和类别的教师认真投入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3.1 进一步加强教师本科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力度

加强教学管理力度。进一步做好教学工作校院两级管理,突出学院教学管理的责任,加大学校教学管理的监管职能。积极开展院(部)教学工作评估、专业评估、课程评估、教研室评估等专项评估。坚持和加强校-院-室三级领导听课制度,健全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坚持期初、期中、期末定期检查和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教学检查制度,强化后期临床教学质量监控,加强教学过程的监控。严格遵守《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执行《本科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办法》规定等。通过这些教学质量监控,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时打下良好基础。相反,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也能迫使教师更好地遵守规范,加强教学质量意识,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数量和经费力度、教学奖励力度、教学团队建设力度,提高课时酬金,切实做到教学经费有政策、有保障,真正落实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大力开展各项教学评优评奖工作,鼓励先进,宏扬正气,提倡风尚。积极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培训和比赛、扎实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和“三育人”活动,充分发挥教学名师、教坛新秀、优秀教师等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争取形成我为教学添光彩的氛围。

加强考核结果的使用。有关部门和学院就必须加大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使考核真正发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2

一、树立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的高效不在于教师一节课讲了多少内容,而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摒弃以往教师一言堂、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

1.从自我做起,不断推动教学观念的转变。“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所起的作用,逐步改变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把自己定位于教学的参与者,只能起到30%左右的作用,必须定位于主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辅助器。因此,教师要从自身做起,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工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制作好教学所必需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重塑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往的教学,学生过于敬畏老师,老师很少了解学生,这样师生之间无形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距离,不能很好地沟通,自然也就很难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习的效率和进步的幅度自然不高。为此,教师平时要多深入学生之中,多亲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有话敢说,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从而在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中大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触动学习的动力之弦。

3.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总想把自己置身于问题之中。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空间,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及具体实例引入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发现等,通过自身的探讨和研究创造性地获取、掌握知识。

二、应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适时适当地点拨诱导、设疑搭桥、总结提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照亮学生思维的明灯,为此,我们要积极启发学生,让学生既有期望,又有信心,从而越学越带劲,越学越有信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有启发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方式。教学是双向的活动,更重要的在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如果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单向灌输和机械训练上,教授的就仅仅是“学科”知识,而不去关注学科内在的逻辑联系,不去启发、引领学生发现学科知识背后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这样的学习显然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因此,教师要有充分的启发意识,树立“教学生学”的观念,引导学生解决“学什么”与“怎么学”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启而有发”。

2.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一个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使课堂上不出现盲区。为此,教师要以一颗公正的心去面向全体学生,不抛弃,不放弃每一名学生。对好学生,以鞭策为主;对中等生,以激励为主;对学困生,以鼓励为主,多给一些简单的问题请他们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给他们板演的机会,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练习习惯。同时,“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正如一位名师所说:“教师适当的激励,教师的每一个表扬就像一部助推器,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生龙活虎地跳跃,参与我们的课堂,是我们的课堂教学生机勃勃而富有效率。”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语言,把鼓励的话语挂在嘴边,对学生一举一动中表现得好的地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奖赏,让学生始终觉得老师在催促着他们不断前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课程的喜好和努力程度往往取决于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学中,我们要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正如新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服务者,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淡化教学活动的预设性和统一性,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搞好发展创新,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我们要忘却“画地为牢”、“以我为准”、“唯我独尊”的传统模式,确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借助教材,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把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在巧妙的方法里遨游,轻松、惬意地享受知识带来的乐趣。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识字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36-05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基础教育新课改理念下中小学教育新师资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2001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提出“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1]

一、小学识字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认识不清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把拼音教学的目标定位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认识有较大差异性,主要是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到位,其一是教学的观念意识还停留在以前的“教学大纲”对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上,这样就造成内容多、难度大、任务重与时间紧的矛盾;其二是对汉语拼音工具性认识不足。汉语拼音作为识字和学说普通话的有效工具,被视为一根拐棍,伴随着学生语文学习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既然是工具、拐棍,就不能作为学习的目的。

(二)盲目提前识字年龄,单纯追求速度与数量

随着信息化社会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们对子女的教育也越来越关注,在部分家长“望子成龙”的过分渴望下, 社会上不断有人推行学前识字, 甚至有的识字学习软件提出“3300个汉字,只需要3-6个月的学习,就可让孩子完成一生的识字量……解决了百年来难学的怪圈”,各种婴幼儿识字班纷纷开办, 也就是说, 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开始的时候, 教师面临的已经不是清一色的“零起点”学生, 而是接受了五花八门“婴幼儿识字”的孩子。

由于很多人对识字教学成绩的评价,往往用一年(一学期)之内识多少字作为唯一标准,甚至有些正式的评估体系也把初期积累的速度和数量当成主要标准给予不适当的强调,如在某《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中提出“拓宽识字途径,增加识字量。实验学生到二年级实验结束,具有相当的自主识字能力,熟练地认识2500-3000个汉字,实现独立阅读,基本无障碍阅读。”

(三)教学方法一元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 ,“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知道怎样设计活动和游戏,或者缺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许多教师仍然比较多地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在汉字教学中由于一些具体教学方法以“流派”的方式推出, 各自强调某一特色,相互的吸收变得难以做到,使得教学方法一元化。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整合的实践

(一)传统识字方法综合化

自从有汉字的使用, 就有汉字的教学,识字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2000年由教育部召开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研讨会”所征集的材料看, 共有4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其中注音识字、韵语识字、分散识字、集中识字、字理识字和字族识字等是最为常用的。

实际上每一种识字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局限性和适用阶段。西南师范大学的涂涛在“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字源识字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电化教育研究》2004年第8期)中就对韵语识字法、注音识字法、集中识字法和分散识字法等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分析,提出应该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来适应汉字学习的复杂情况。因此传统识字教学方法必须综合化,这样一方面促进了每种识字方法的发展;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各种识字方法的优势, 优化识字教学,从而使识字教学最优化。[3]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识字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完成信息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利用的一类技术。[2] 目前国内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法很多,本文所指的是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1.识字教学与儿童的认知规律

初入学儿童正值语言和思维发展的最佳期,根据心理学的相关研究,儿童识字的心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将未经解释的视觉信息登记在视觉处理系统(感知字形);二是将登记的视觉信息编码使其代表某些信息(分析字形);三是把编码的信息与对该字特定的记忆表征相连接,发掘表音、表义的线索(声旁、形旁等),从“心理词典”中提取相对应的义项,从而建立音、形、义的联系。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心理词典,必须是他们自己的经验所覆盖、懂得意义的词语才能进入心理词典,汉字必须关联了心理词典才是“已识字”。

2.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拼音教学

(1)通过信息技术,将情境图和语境歌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学习声母和韵母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4

一、眼与心结合,丰富观察活动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体获得外界信息最重要的视觉器官。研究表明,人的80%~90%的信息是通过眼睛观察获取的。观察并非仅仅是简单的用眼“看”,而是眼与心的彼此结合,是观察与思考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对眼睛所“看”到的现象要用“心”去思考,另一方面,要在用“心”思考的基础上指导眼睛有目的、有重点地“看”。科学课中的观察,既包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也包括对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中的现象的观察,但是,这种观察都应该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例如《养蚕》,只是泛泛地看,就不能发现蚕在一生中每个细微的变化,不会对蚕这一生变化有深入的了解。指导学生确立一些观察的目标:蚕的一生经历哪些变化?蚕宝宝它是怎么样长大的,是怎么蜕皮的?什么时候开始吐丝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茧里面的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实践时观察就会非常仔细,收获会更大。

二、手与脑结合。丰富实验活动

陶行知先生说过:“科学实验要从小做起。每天找一些小小实验,教小朋友们去做吧!”实践表明,实验猜测,可以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例如教学《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时,教师将餐巾纸在杯子底部塞紧,让学生先猜一猜“当我将杯子竖直插入水中后,杯底的餐巾纸会湿吗?”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大部分学生猜测纸肯定会湿。但老师不急于公布答案,而是让学生们用实验桌上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这样,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进人实验,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不仅加深了实验结论的记忆,更学会了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三、行与知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行与知的结合,他认为,“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坚持将行与知相结合,即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因为实验过程本身就是行知结合的过程。例如教学《马铃薯的沉与浮》,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不同的溶液影响马铃薯的沉浮”科学的论点,学生只是知道,只能记忆。却极易忘记。但如果请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研究材料,研究影响马铃薯沉与浮的因素(不同的杯子,大小不同的马铃薯及盐、味精、糖等不同材料的溶质)就很容易理解并记住。

科学教学还要加强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例如一些生疏的自然现象、复杂的自然规律,往往要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生活常识,如通过木块在水中上升、氢气球在空中能上升的“类比”,使学生理解热空气为什么能上升。根据学生实际,选用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形象的类比实验,能培养学生将自己熟悉的生活常识应用到无穷无尽的科学知识的探索实践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勤动手、多动脑的科学学习习惯。科学教学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用所学的理论去指导实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实现认识上的两个飞跃。与此同时,也可使学生体会到知识就是力量,从而产生对科学的兴趣与热爱。

四、学与创结合,注重探究精神培养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5

【关键词】数学 科学 主题式 整合

《浙江省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指出: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强化选择性教育思想,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作为深化课改主要任务之一的拓展性课程建设,包括知识拓展、体艺特长、实践活动等三类,而学科间的主题式整合作为知识拓展的主要形式,是联系不同学科的内容、问题和活动,围绕某一主题,在活动任务完成中达成目标的一种整合方式。小学数学和科学这两门学科在知识上有相互交叉重合,在方法上有互为借鉴通用之处,将两门学科进行主题式整合,能有效地打破学科间的割裂,实现学科内容的综合,有助于学生获得整体知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校本和区域研究活动,我们发现在对数学和科学进行主题式整合过程中,存在着主题不当、目标不清、方法单一等问题。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主题确立不当,存在“拉郎配”现象

主题的确立,应当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可以是因为数学和科学的内容重叠产生的问题,也可以是呈现知识顺序带来的问题,或者是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但也有不少教师在确立主题的时候,由于自身的整合能力或者应付教研活动等原因,生硬地将两门学科 “拉”在一起,“凑“出一个主题,主题不当导致教学目标的偏差,使得整个活动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二)活动方法单一,存在主次不分现象

教师都认同开展主题式整合的意义,但如何把握活动中两学科的作用,如何关注学生差异,活动不同阶段的形式如何衔接,非专业知识在活动中如何掌握等问题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主次不分是主题式整合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通病,例如在上半年的一次学科整合的教研活动中,授课教师上“百分数”,研究主题是与科学课(五年级下册)的“用水测量时间”的整合,本意是想通过滴漏实验解决数学问题,但由于滴漏实验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结果导致整节课都在做滴漏实验,变成了一节科学课,犯了主次混淆的错误,目的和手段互换了,有得不偿失的味道。

(三)教师对主题式整合的研究欠缺

主题式整合的研究,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科内的整合,而对于学科间的主题式整合,真正系统研究的不多。教师对于学科间整合的认知是不足的,学科整合的能力是欠缺的,笔者曾于今年4月份在部分学校教研联谊活动中,对55位数学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也佐证了这一点。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教师对于主题式整合的知识了解甚少,缺乏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主题式整合的相关活动开展得少,起点低。

二、教学中的一些建议

(一)梳理两学科相近的知识,确立活动主题

小学数学和科学存在着许多知识点相近的地方, 如五年级上册的数学中有轴对称的知识,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关于光的折射中也涉及轴对称的知识,而两者教学目标的定位是不一样的,将两者整合有益于提高学习效率。

主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活动的核心,一个恰当的主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主题的确立应根据两门学科整合的需要,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知识点相近、方法上相通、顺序上不当等是主题整合的原点,需要教师好好把握。

(二)根据主题适度调整教学进度

对于数学和科学两门学科在知识上有相互交叉、重合的部分,由于它们呈现的时间是不一致的,有同一学期内的不同时间,也有跨学期的,表2所举的整合例子“为什么要限速”,它所整合的内容就是四年级上册的科学和四年级下册的数学。又如科学计数法,如果缺乏对数学基础性知识的掌握,当科学课想用这个工具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大多数科学教师的做法是匆匆忙忙地补充这块内容,做了锅“夹生饭”,而数学教师按部就班地安排教学,对这块知识进行“炒冷饭”。所以说,将两门学科跨时间进行主题式整合,需要学科间相互协调,从学校层面统筹安排教学进度。

(三)整合各种资源

学科间整合需要充分借助各种资源,包括教师资源、学生资源和社会资源等。

[案例]活动主题:为什么要限速

整合内容: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统计”和科学四年级上册的“运动起来会怎样”。

资源整合1:借助教师资源,开展科学实验:测量人的反应速度――科学教师做演示实验,学生小组开展实验活动,并记录实验数据。

资源整合2:借助学生资源,开展绘图制图――学生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条形统计图,在相互交流中完善绘图要求。

资源整合3:借助家长资源,进行安全教育――邀请交警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组织学生观看因超速导致车祸的视频,体会限速的重要性。

(四)教师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由于是跨学科整合,对于教师的专业要求就更高了,数学教师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科学教师要有数学的基本素养,就如全科医生一样。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学科知识、条件知识和实践知识。在整合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具有较高的学科知识,如果对学科知识缺乏一个高屋建瓴的构建和自己的理解,那么,也不能找到学科整合的切入点。其次教师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条件知识,数学教师要对相应的实验操作、科学现象有一定的了解。笔者在上“食品中的百分数”一课时,对于食品包装袋上的营养成分表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这张包装袋上的成分表随处可见,但又被我们忽视,问问身边的教师,甚至是科学教师,也不一定能准确的回答,查阅了国家食品营养协会《表A: 营养素参考值(NRV)》和相关的知识,才明白其中的道理,整合的过程也是教师增长知识的过程。

主题式整合活动中学科内容不再是对学生的束缚,而是学生自由、和谐、全面发展的环境及“土壤和养料”,围绕主题开展学科探究教学,可以实现学科知识、文化、经验、个性等的全面整合。

参考文献:

[1]裴云姣.小学数学与科学教材相近知识点梳理及教学建议[J].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2016(3).

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范文6

关键词:英语课堂;有效教学;主体

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并有不同程度的收获;让其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喜悦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是有效英语教学课堂必有的特征。下面我将阐述我对新课程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浅显认识和思考。

一、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充满生机的互动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且充满智慧的交流,有效的课堂应该是一种互动的课堂。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实现有效的互动交往,才能促进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师生在相互作用中进行智慧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和心灵的沟通,教学目标才得到创造性的实现,课堂也就成了一个有丰富内涵的个性表演舞台,把学生的精神生活引向美好的境界。在Animals一课中,教学动物单词时,巧妙地运用游戏来复习巩固动物的名称。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站成一圈,每个学生代表一种动物(带头饰)。第一个学生(monkey)说“monkey and tiger”(并且做出猴子和老虎的动作)。这时tiger接着说“tiger and bird”,以此类推,从中让学生熟练说出动物的名称,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互动游戏中,共同说演,共同提高。学生通过合作游戏,更加爱说英语、爱学英语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有效的课堂必须是关注细节彰显魅力的课堂

教学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操作的具体工作,细节虽小,但却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足轻重。可见,细节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把细节做到极致(即“做好为止”),靠多个细节的力量的叠加来实现教学品质的改良。比如在课堂中当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作出各种精彩的反馈后,我们不能只用一句简单的Good!来表扬学生或者把学生的反馈重复一遍,而应该珍惜机会,发挥参与者、引导者的积极作用,适时采取恰当的、多样化的课堂评语:“Excellent!Let’s clap for him.”“Well done.”等等,这些激励性语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总之,教育教学中处处是细节,细节无处不在,细节是认真的态度,细节是科学的方法,细节是一种创造,忽视细节就是放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