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电影分级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韩国电影分级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韩国电影分级制度

韩国电影分级制度范文1

一、世界电影中的三大独立风格

纵观世界电影范围,在的创作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三种风格:精致而考究的日韩电影、深邃而厚重的欧洲电影、通俗而华丽的美国电影。然而,一部电影无论表达怎样的主题,其的叙事和的美学必定要以一个社会体系中的文化形态作为背景。那么文化情景的迥异便是形成这三足鼎立格局的根本原因。

1.精致而考究的日韩电影

提及日本的传统文化,首先,人们自然会想到浮世绘和茶道,其中浮世绘中的画和茶道中的艺妓都隐晦地体现了“性”。其次,日本作为一个重视礼仪和追求唯美的国家,“性”的表现往往也倾向于这种格调,如繁琐的和服、榻榻米地板和纸格窗木屋、悠扬的笛声等都在日本电影中构成对“性”的表达。再有,沉郁透明的画面、简洁干净的镜头、朦胧清淡的色彩往往诠释了一场质朴而哀伤的,即使以为主要内容也是一段至真至纯的情感,这似乎与相对平稳的日本历史有着关联,它使得日本民族的任何情感到达最深层都是悲哀的。最后,日本文化最推崇的“耽美”,是一种极致的美,也是一种达到绝望境地的美。而极致往往是短暂的、瞬间的,所以在日本最美的两件事便是“性”与“死亡”。这致使部分日本电影中所表现的趋于极致,疯狂的榨取后便是一同毁灭的结局。在这种过程中,受到日本地域狭窄和资源贫乏等因素的影响,自卑和危机意识潜移默化地植入日本民族心中,这往往促使人们产生了虐恋、嫉妒、宿命等极端的观念。

韩国电影中的部分大多包含了现代都市的流行文化元素,如电影《密爱》中鹅蛋脸型的美女、英气逼人的俊男、口红、吊带睡衣、红色连衣裙、湿透的头发、昏黄的灯光、微风吹拂窗帘、手指慢慢解开衬衫纽扣等都在或直接或隐晦地表现和预示着的发生。

韩国电影中的在某种意义上观赏性极强,这是其文化中的东方的含蓄和诗意的美感造就的。虽然其电影在情节设置上呈现出一种模式化的特点,但其画面独有的唯美弥补了剧情上的烂俗。清新温暖的色调、舒缓悠长的节奏、完整的构图给人以安全感,不追求视觉冲击和画面的华丽,多采用中景或远景以产生含蓄的美感。这贴合了东方静谧而内敛的审美情调,体现了充满诗意和东方美的韩国文化。

仔细分析韩国电影中的,我们发现这些电影几乎都是描写逾越常态的男女之情,比如、婚外情、同性恋情、待、甚至谋杀,追究其原因大概可以在整个高丽民族身上找到答案。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中,挖掘到深层它们都表达着浓郁的“恨”,这也是韩国人独特的审美。在全球化的都市文化背景下,市民社会进入到后现代消费社会阶段,人们产生自我焦虑和日常空虚,而“悲情”将与伤感、冷酷、血腥等联系在一起使得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罪恶”,故此以婚外情、等大尺度的主题来表现人们在空虚和焦虑中自我沉湎的心态。

2.深邃而厚重的欧洲电影

相对而言,欧洲电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欧洲导演对于的表现多以严肃的态度进行探索,内容和拍摄手法也相对直接、大胆。如英国电影《羞耻》中男性的对于相对保守的亚洲观众则存在一种心理上的挑战,这样的做法容易让人联想到炒作和商业价值。然而,欧洲电影对于的描述和表达绝非如此浅薄。

欧洲作为现代文明和电影的发源地,电影中的的确独具一格。现代心理学、性学和伦理学都起源于欧洲,所以欧洲导演拍摄场景时总能在深层次进行挖掘,不仅在电影艺术上有着较高的领悟,在影像风格上对于的处理也有独特表现,更在哲学伦理上有着深刻的思考。法国电影《阿黛尔的生活》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电影,部分对人物的刻画和对人性的探寻既诗意浪漫又引人深思。

3.通俗而华丽的美国电影

在二十世纪40年代家园重建以后,人们倍感生命的宝贵,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将自我摆在首要位置,检视自己的身体,大胆地张扬被压抑的欲望。到了60年代,美国社会又经历了种种动荡和不安,美国性解放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一方面,文化领域的后现代转向为性电影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另一方面,分级制的出现为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体制条件。

美国电影的创作趋向类型片的制作机制,成为一种典型商业化的电影样式。美国历史相对较短,文化底蕴远不及欧洲深厚,为了进一步满足观众的趣味,美国影片的中加入了暴力、惊悚、、犯罪等诸多极端的元素,从而给观众以新鲜刺激的体验。电影《消失的爱人》中的段落让人不禁想起可以称得上里程碑式标志的电影《本能》。两部影片的都堪称经典,也都令人不寒而栗。《消失的爱人》中一组镜头将一对疯狂男女的病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将犯罪、暴力、死亡混杂到中,以此来表达人物内心变态的欲望,推动阴郁、紧张的故事情节。

二、如何在中国电影中正确用性符号

中国由于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影响以及现行官方体制的约束,与前面提到的三大风格相比,中国并没有成功地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与那些优秀的影片相比,无论是题材选择、镜头表现、思辨深度上都存在着差距。然而差距来自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哲学基础,西方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而中国几千年传承的是儒家思想。弗洛伊德认为欲望是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而孔子认为“本我”是可耻的,要努力修炼自己的言行去实现“超我”。两者背道而驰,自然形成差距。二是审美标准,西方人认为人体是美的,而中国对于没有欣赏的观点。西方人审美倾向于直接、大胆、新奇,而中国人偏爱于传统、优雅、含蓄。三是电影观念,西方电影的观念有两种,一是服从商业利益,而是服从艺术创新;中国电影力求“文以载道”,同时兼顾着雅俗共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