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1
关键词:采风;实践教学;民间音乐;传承
采风,在我国古代主要是指采集民歌,也包括民谣、谚语等。采风活动可以追溯至三千年前的周代,中国最早的诗集《诗经》,就是一部采风得来的民歌总集。隋•王通《中说•问易》曰:“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可见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之早,历史之悠久。这种传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延续中一直中断没有。“五四”后,“采风”的含义扩大了,它泛指采集一切民间的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小戏、说唱、谜语等口头创作和风俗。到了现代,其他民间文学艺术种类的现场采访也都称之为采风。
多年来,我国高校音乐专业为了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增加学生民间音乐文化的积蕴,普遍在实践教育课程中开设了田野采风内容。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到考察对象锁处的生活环境中去,了解特定区域民族的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考察、学习和感受民族民间音乐,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底蕴,增加社会生活体验,田野采风已成为高校音乐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艺术实践教育内容。
一、田野采风的实践教学性质
实践教学课程是高校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不可缺少的方面。田野采风作为专业实践教学中的一个内容,它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民间音乐,在了解、学习和收集民族民间音乐的过程中,感触、体验和认识其中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我国民族众多,历史悠久,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孕育和形成了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在人类衍育、发展过程中与生来的情感文化,有在生产与劳动过程中产生的劳作文化,有在社会融合与民间交往中形成的社交文化,也有对自然现象与各种灾难迷惑不解而产生的宗教文化。音乐作为人类社会一种最普遍的文化形式,紧紧地依附和融合在这些社会民俗文化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成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根植于民间、积淀于历史中的珍贵民族文化财富,既保留了朴实而单纯的原始人文因素,又体现着凝重而精深的民族历史沉淀,它反映了当地民众独特的生活情趣、审美观点与精神品质,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信息。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现代音乐理论体系,掌握了音乐学科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田野采风组织学生深入民间基层生活,通过接触色彩斑斓的民间音乐事象,体验原生态的民间音乐活动,领略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民间音乐文化特质,感受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民间音乐的原生环境,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机会。学生在感受原生态民族民间音乐的同时,提高了民族文化修养,激发了艺术创作灵感。在采风中所收获的考察成果,必将成为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及开展科研的重要素材与题材。田野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其收获也将是一笔有益学生终身的精神财富。从某种意义来看,田野采风活动对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感情,甚至对他们艺术观念及民族文化认同思想的形成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田野采风活动的实施
我国疆域辽阔,各民族的语言、风俗、习惯、信仰各有不同,其文化形态的存在与发展千差万别。一方面大多数民间音乐存在于各种社会生活与约定俗成的节庆活动中,具有很广泛的群众性与广场文化特征;另一方面在传播的方式上多数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进行,特别是一些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随着历史的推移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不少稀有乐种已经后继乏人,甚至濒临失传,其对采访进行有一定难度。因此,田野采风应首先对采风选题进行前期调研,制订周密的考察计划,让学生了解采风活动的目标、内容、作用和基本要求,通过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学生提高田野采风的调查采访能力、拍摄记录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只有坚持执着的求索精神、细致的工作态度,作好必要的物质准备,才能持有较好地完成采风任务。
(一)田野采风考察内容的选题
田野采风的目的,就是客观深入地考察、体验、了解和学习民间音乐文化。那么,在采风中考察什么内容,是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田野采风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民间音乐文化现象考察
民间艺术是民族的母体文化,是民间围绕着人类生存与发展主题产生的精神文明,是地方民族文化与审美意识得以传承的物质载体。人类远古时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求生,在与凶猛野兽的抗争中形成了强烈的群体意识,从原始部落狩猎捕获的狂欢到现代社会各种民俗活动的喧闹,无不体现了群娱群乐的广场文化特征。民间音乐文化现象主要是指在各种民间活动中,与音声有着直接联系的形式和内容。如民俗节庆活动中的歌会、歌节、歌圩以及各种民间艺术活动;各种民间宗族、家族仪式中的音声;各种寺庙、道观及民间宗教活动中的音声;各种农事,务工活动中的音声等。采风可从这些民间音乐文化现象的表现形式、进行程式,产生渊源、历史衍变、文化内涵、流传区域及传承方式等方面进行。
2.民间音乐文化形态考察
我国民间音乐艺术种类繁多,古往今来与人民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体现了民族的传统,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审美,民族的风情。民间音乐文化形态就是指民间音乐艺术的类型,有演唱类、演奏类、舞态类、曲艺类以及综合艺术等种类。在演唱类民间音乐形态的考察中,主要了解其歌种特征及产生渊源,演唱形式及声部组合,旋律特点及曲式结构,演唱方法及传承方式,流传曲调及各种谱本等;在演奏类音乐形态考察中,主要了解其乐器种类及相关文化,乐器构造及演奏技巧,乐器产生或传入年代,乐种类型及组合形式、传统曲牌及流传曲谱等;其他艺术种类则是重点考察其民族文化内涵与民间音乐表现方面的艺术特征。
3.民间音乐文化载体考察
千百年来,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民间音乐,以绵绵不断的生命力跨越时空,代代相传,延续至今。承载着这些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民间音乐事象中的群体与个人,包括民歌演唱群体与歌手,民间音乐演奏乐社与乐手,民间歌舞表演群体与艺人,以及其他民间艺术种类表演群体与个人。田野采风应重点了解地方各种民间音乐表演组织的创办时间和背景,主要成员与活动方式,组织结构与活动内容,班社的艺术风格与表现特色,技艺特点与传承方式,收藏实物及音乐资料。民间艺人的采访主要了解其从艺历史及师承授徒情况,掌握技艺的门类及技艺特长,个人表演风格及艺术成就,主要历史贡献及社会影响,艺术生涯代表作及保留曲目,收藏传谱及艺术器具,重要演出与获奖情况等。
(二)田野采风的采访方式
强烈执着的求知欲望,敏锐科学的观察能力,细致认真的工作作风,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是田野采风的行为要求。只有不辞辛苦、不畏艰难深入采风地,真诚地以传统为师,进行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才能获得真实、生动的第一手考察资料,达到采风活动的目标。
我敫髅褡宥嘧硕嗖实慕谇旎疃往往带有强烈的人文因素与浓厚的文化色彩,而最具民族与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就生成在这些民俗活动之中。集体考察是采风活动最常用的方式,它能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既节约经费又能获得最好的考察效果。学生身临其境,零距离地体验民俗活动的感人场面,感受乡土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更能体会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激励他们努力探索民间音乐的热情。
面对五彩缤纷的民间音乐文化,考察者的关注视线与兴趣是不一样的,要满足采风者的不同要求,小组采风是比较灵活的一种方式。可在总考察项目中分出若干子考察项目,进行分组并成立相应的组合机构,拟出子考察项目的采访内容与采访计划,达到深入探究、各得其所的采访目的,共同完成采风考察任务。
三、田野采风成果的整理与展示
经过田野采风,学生对民间音乐的了解与感受,对采访对象资料的采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要很好地整理与总结采风成果,以便今后的学习与研究使用,这是采风活动重要的后续工作,也是高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课程教学成果的体现。
(一)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
采风资料的梳理与建档要经过整理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阶段。前一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整理采风现场采集的各种原始资料与档案;后一阶段将这些资料进行技术性处理,以便整理成终端性的档案材料。
民间音乐文化的文字资料是采风成果整理、建档的基础,包括采风中收集的原始材料及采访笔录资料。要按照民间音乐类型分门别类进行建档,并按乐种事件产生的年代、历史记载、社会背景、传承方式、发展现状进行整理和造册登记。对尚欠缺部分记录在案,以便日后再行补足。
民间音乐乐谱的收集是田野采风的重要内容,包括民间保存的乐谱手抄本、复印件和拍照图片。可根据乐种分经典曲目、一般曲目、失传曲目来整理,收集表格填写内容有乐种类别、记谱种类、演奏要求、采集地、流传区域、传谱人、抄本年代、收集人及收集时间等。在整理中尽可能将乐谱中的速度标记及各种演奏技巧符号重新订正并标注准确。为保证收集资料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使用音高测定器或电脑记谱软件进行测定和重新记谱。
田野采风中拍录的图片和音像也是珍贵的收藏资料,它客观地记录了采风的实况,特别对一些老艺人或濒临失传乐种的录音录像尤为重要。要注意整理音像资料的技术性问题,尽可能让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够长期保存。可存放教学单位的资料室或电子阅览室,让更多的师生得以资源共享。如能长期持之以恒,势必成为学校甚至地方不可多得的地方民间音乐文化之库。
实物也是采风活动材料收集的内容,在民间音乐文化活动中使用的乐器、道具等都是采风实物采集的重要物品。许多少数民族地区的乐种与其特有的乐器是分不开的,尽可能通过各种渠道把乡土乐器原件收集上来,以供日后研究使用。如收集确有困难,也可详细了解其乐器构造、制作材料、制作方法,以便仿制。对采集的乐器、道具、服饰等实物应进行消毒、除霉、保洁,使之能长期保存。
(二)撰写民间音乐文化考察报告
认真做好考察总结是田野采风后续工作的重要任务。采风结束后,应按照采风计划上的具体内容,在认真整理采风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考察总结,其中包括总考察项目及子考察项目的总结。对民间音乐文化个案的考察分析,应从其民间音乐形态的历史与现状、传承与流变、挖掘与保护、发展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撰写考察报告,事件要求真实,数据要求准。对民间艺人个人调查可从其从艺生涯与艺术成就,社会影响与历史贡献进行专题考察报告。学生也可对采风活动的体会与收获进行总结,作为个人参加采风教学实践活动评价的依据。
(三)举行采风成果汇报展演
田野采风收集的资料经过整理后,以汇报展出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展示,是一种很好的总结方式,一方面让参与者重新回顾采风活动过程,加固学生在采风中引发的民间音乐感受与情感;另一方面能扩大采风活动及收获的宣传,让更多的人共享采风成果。将拍摄的各种采风照片整理编辑后,加以简要的文字说明,出版采风活动宣传版报;将采风中采集的民歌、民间舞蹈、民间器乐、民间曲艺等民间艺术,经过重新编排,以舞台表演的形式原生态地展示,使采风者通过自己的表演加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感受,也让更多未能参与采风的师生分享民间艺术的无穷魅力。
四、田野采风的后续研究
(一)积极围绕采风题材开展科研活动
经过田野采风,许多关于民间音乐的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们的关注,其中一些具有探究价值的题材也会让他们萌发研究兴趣,因此,要引导学生田野采风结束后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音乐论文是音乐学术研究的主要载体,是传递和储存信息,传播与普及音乐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和技术交流的流通形式。学生的专业理论与学术水平的提高,是通过论文的写作得以实现的。在田野采风活动中,学生零距离地接触民族民间文化,无论是民间音乐的表现艺术或文化内涵都在感动着他们,不少历史悠久、深藏民间的地方音乐需要人们去挖掘,去研究,因此,选择采风活动中引发的研究问题,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进行论文写作很有价值的题材。
(二)充分利用收集素材进行艺术创作
挖掘学生艺术潜质,启迪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是高校音乐人才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浩如烟海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进行艺术创作构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采风活动结束后,学生把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音乐带进专业课堂教学,将采风活动中采集的民间音乐素材充分应用到歌曲写作课程的实践中去,将会拓宽学生艺术创作的题材,激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使他们的音乐作品更加生动,更加富有民族气息,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我国许多民间艺术形式本来就是歌与舞联系在一起的,在歌中舞,在舞中歌是不少民族民间艺术的特点。经过田野采风,琳琅满目的民族舞蹈艺术还给学生的舞蹈学习与创作带来了新的动力。其鲜明的舞蹈特色、丰富的舞蹈语汇为专业舞蹈形体教学带来了艺术借鉴,也为师生的舞蹈创编带来了创作的启迪与题材的拓展。
结语
田野采风是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四年大学生活中为数不多的走出校门、亲近大自然、触摸民间音乐文化的实践活动。它在拓展学生艺术视野、转变学生文化观念、树立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信念、加固对民族母体文化的认同、增强自身艺术素质与民族文化素质底蕴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田野采风给他们的大学生涯留下难忘的印象,使他们带着被唤起的全新信念走向未来的人生。田野采风活动也给高校实践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给音乐专业的学科建设与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动力,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朝着学科专业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静芳. 乐种学〔M〕.华乐出版社,1999年出版.
〔2〕廖群. 周代“采风”说的文物新证〔J〕.民俗研究,2002年02期.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2
怎样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地喜欢学习物理。我们在最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用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物理实验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源泉,是激起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有效手段。要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物理实验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确保实验现象的明显性
物理实验时,学生情绪高涨、思想活跃,注意力特别集中,学生处在最佳学习状态,如果实验现象不明显,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将实验做好,使现象明显。例如,要观察压强计里水面的升降,可以将水染红,并在压强计的背后用画横线的屏来衬托。
2.运用多媒体增强效果和可见度
课本中的许多演示实验现象不十分明显,影响了实验效果和学习兴趣。近几年来,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投影后,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在力学教学中分析物体受力情况时,可以先放映一张受力物体的实物图,然后将画好物体所受各力的力线图迭放上去。最后抽去实物图,就可以用力的线图来进行分析。这样不仅可以清楚地说明物体受力的力学原理,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力学问题从实物到受力图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3.把验证实验变为探索性实验
在课堂教学的讲解和讨论中,多让学生亲自动手作实验进行探究。如在讲“浮力”一节时,按提出问题实验阅读讨论总结练习的程序进行教学。首先向全班学生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公布讨论题,布置学生实验,让学生先做实验后阅读课本,再组织讨论,然后进行总结。在总结如河讨论时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最后进行练习和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验、阅读、讨论、讲解等获得知识和能力,这样做学生动手动脑多、印象深、记得牢、兴趣浓、学习效率高。
4.多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和动手机会
不仅要认真做好做全学生实验,实验习题,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把某些演示实验改成边教边实验,或者让学生登台表演,对于实验性习题,也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去解决问题。
5.实验装置必须美观大方、整洁,教师示范操作准确安全,一次成功,要辅助以教师的语言、板书、图表等。
二、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物理学史教育和美育教育,稳定学习物理的兴趣
政治思想教育必须融化到初中物理教学中去,使学生切实认识到物理学对祖国建设,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根据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讲我国古代物理学方面的发明创造及近代物理工业成就。通过介绍我国丰富的资源和振兴中华紧迫感的介绍,调动和稳定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为了使初中生不感到物理是枯燥的、危险而难以接近的学科,还必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去感受美、追求美、探索美,初中物理教学中有的美育主要通过物理实验,现象及实物观察和教师生动的讲述实现。
三、精心备课、上课,活跃课堂气氛,培养探索兴趣
为了让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听课兴趣,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可以在教学中讲一些物理科技小故事。讲小故事时,要求短小精悍、有趣、有用、结合物理教学需要。
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兴趣的时候,他们在听、看、想的同时,难免会有一些动作。这不能视作课堂纪律不佳。实际上每个学生都在围绕教学内容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急于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此时引而不发,提出几个问题加以启示,让学生自己回答。
四、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初中学生,如果惯用一种在教法,或不讲究授课艺术,学生就会有枯燥乏味之感,学习兴趣也随之下降。因此,教师有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法,提高授课艺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如在讲“蒸发与沸腾”一节时,我采用了边讲边实验,边讨论的“三边式”教学法,讲“密度”一节时则采用了读、讲、议、练的自学辅导法。
五、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威感。因为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使自己成为一个发明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希望和需要,这种需要是和学习相伴随的。”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去接触生动的事实和现象,从而体验到认识的欢乐,使他们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为此,在讲完“光现象”后让学生自己学做魔镜,使学生感到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物理知识。
六、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巩固学生的兴趣
通过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外活动,使学生尽可以多接触一些物理知识,巩固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我在认真改进第一课堂的同时,积极组织了第二课堂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
1.课外阅读物理书籍,这是增加学习物理兴趣的一项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读书报告会。
2.请有经验的物理工程师,有经验的物理教师作物理专题报告。
3.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外参观或实地考察,要求学生写出参观或考察报告。
4.指导学生写物理小论文。学生通过写小论文,反映他们平时学习中的心得体会。再通过评选优秀论文并进行宣读,“作者“高兴,同学们羡慕,实质上这里蕴藏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潜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探索精神。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3
(一)师生思想认识不够
首先,部分服装专业教师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教学还不明确,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的情形。其次,学生对实践教学也普遍存在片面认识和消极情绪,仍然只关注服装设计的造型与美感,追求艺术设计的创新,认为工程技术是服装技师的工作。他们都忽略了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即使学生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现代服装行业的需求。本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服装设计、产品开发、商品企划、生产管理及销售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及知识,精通服装结构和工艺的基本原理与技能,通晓服装纸样设计、成衣工艺设计、工业推板、服装CAD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基本具备鉴别、选用、初步开发制衣材料的能力;具备从事服装设计、服装制版、产品开发、服装营销、服装展示、服装工业化成产和管理等岗位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就业压力影响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建设
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服装专业的学生数量也在成倍增长,就业压力很大。许多服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忙于四处求职、考研,实习实训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在第七、八学期设置的专业实习、专业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等实践课程中,多数学生以求职、应聘等为借口,简单应付实践课程,而学校和教师也不得不放宽要求。以我院服装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为例,毕业设计是检验学生四年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但因为就业或在外地实习等缘故,许多学生不得不简化程序或降低毕业作品的质量,更有甚者花钱雇人做毕业作品。虽然学院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但仍有学生报有侥幸心理。
二、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建设对策
(一)建立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
学院坚持以国家需要为前提、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原则,于21年重新制订了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注重实践,能够在服装行业从事设计、企划、制版、工艺技术、管理营销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技术性专门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的学时比例。针对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专业四年学习的特点,从专业考察、服装工艺实践、服装设计实践、生产实习、服装专题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七个环节来设置实践课程。重要环节又划分为不同难易内容,循序渐进地安排在不同学期。例如,服装工艺实践划分为基础实践、课程实践和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设计方向设置为:第二、三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五学期安排二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工程方向设置为:第一学期安排一周的工艺基础实践;第三、五学期安排各一周的工艺课程实践;第六学期安排一周的针织工艺实践。这样的实践环节合理地分布在本科四年的学习中,优化了专业实践课程的结构。
(二)更新观念,改革实践课程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越来重要,实践工作量不断加大,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因此,要大力宣传实践课程教学的重要性,深入细致地做好教师、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明确目标,变被动为主动。实践课与理论课是同样重要的,但我校现在实行的实践课程课时的计算方法还很原始,与理论课的工作量差距甚远,而且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践课程的工作量不能充分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工作量的不平衡不能体现出重视能力教育,不能使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教学中去。所以,建议学校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管理办法,并且为教师提供企业实习和培训的机会,提高教师科研与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化管理
每一门实践课程都有较强的针对性,所以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首先,根据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好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其次,制定实践项目指导书或实践手册以及考核标准,这些材料既为实训提出了详细的目的、要求和任务,也规定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从理论的理解到实践操作有一个整体实训规划,同时也有助于督促教师和学生认真完成实践任务。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有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功能。例如,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服装款式或工艺复杂的零部件的制作过程录制成光碟,在实训室中播放,让学生反复观摩,更清晰地了解服装制作的工艺过程,使实践操作的步骤更程序化。利用摄影机、数码相机等设备将现代化服装工厂里的科技化含量较高的流水线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流程摄录下来,配以详细的讲解和说明,播放给学生观看,既缓解了学校资金短缺、设备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又可以将现代数字化的服装生产线展示给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
劳动更具知识化,还可以节省出时间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解决学生在实操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课程效率。 (四)完善实践课程的考核机制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4
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已经应用于不同学科及课程领域,在《餐饮空间设计》课前由教师提出课程相关问题,例餐饮空间的类型、风格、特点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课下学习,课上教师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认识、体验和创作的模式体系。学生基本上根据项目实例在课堂上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考问题、设计方案。我校10级室内设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视觉符号在餐饮空间布局起到的作用,每个小组以视觉符号创作主题性餐饮空间,小组同学完成较好。这样的授课形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设计,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学习兴趣。
2.学生分组考察与汇报相结合的互动式方法的提出
在餐饮空间设计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差异教学,适当给学生上讲台讲的机会,课前把班级学生按小组布置到当地的不同餐饮空间考察,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分析遇到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正确的思维轨道,让学生使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去解决所遇到困难,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创新性的思维。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教给学生更多的设计模式和方法,给予新的设计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在《餐饮空间设计》这个课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去进行考察,对本地的餐饮空间类型做简要整理,每个组都进行不同餐饮空间设计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写好考察报告及汇报PPT,再让每组学生对考察进行讨论、汇报。学生在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能够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举一反三,一个设计方案变成多个,学生在激辩中还能互相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3.课堂项目实例“公司制”情景模拟方法的提出
教师应多根据学生将来工作环境中可能遇到的专业问题设计和进行教学活动,采用互动引导教学方法时要注意把握教学活动的实用性,在餐饮空间设计课堂上把学生分成3或4人一组,模拟公司制下的设计团队,有设计主管、主案设计师、制图员、预算员等,教师可以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让学生畅所欲言。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实践环节,因此我们在模拟公司制的课堂上告诉学生先进的设计动态、流行得设计样式,梳理思路,把课堂环境模拟成工作环境,做到课堂教学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课堂项目实例“公司制”情景模拟方法提出创新和积极的观点进行鼓励并给予横向和纵向的引导,开拓学生创作思路。
4.餐饮空间设计课程引进研讨型课堂方法的提出
“公司制”情景模拟方法的提出有利于在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上建立研讨型课堂机制的建立,在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研讨型课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距离因素,考虑满足学生合作活动、交谈活动、竞争活动和共存活动的不同需求。在小组讨论和教师讲解的过程中保证师生和生生的距离在个人距离范围内,有助于彼此的沟通和交流。我校10、11、12级室内设计学生餐饮空间课程实施了研讨性课堂的教学方法,学生针对南岗百合粥铺、专家公寓、小城故事烤肉等餐饮空间案例在课堂上与教师研讨方案、小组之间讨论,选取优秀方案分析总结等。餐饮空间设计课堂符合研讨型课堂概念的引入及方法的运用,学生应参与方案设计,有自己的主观设计意识,餐饮空间设计课堂研讨型教学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颠覆,又保持了课堂教学原有的模式优势,具有平等民主性、互动合作性和研究创新性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学生的好奇心和创建独立的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和良好的环境,讨论式教学在此基础上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方法,情感体验和对学习态度的重要性。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研究显示了以教材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半开放的姿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因此小组学习之间的研究、讨论教学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5.餐饮空间设计课堂构架方式方法的提出
“课堂空间结构”是指学习空间的物理环境,包括课桌椅的布置、声光电环境、建筑区域划分等。在课堂教学中,针对餐饮空间设计课程特点,课堂项目实例“公司制”情景模拟的引入,课堂的桌椅组合形式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在课堂上多采用小组合作桌椅摆放方式。项目实例的引入在研讨型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人对坐围成一圈,小组成员之间既便于接近又有目光接触,有利于讨论的进行。从长远来看,未来课堂的新型学习空间一定会基于经过实践验证过的较为成熟的框架进行开发并推广。
6.结束语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5
【关键词】地理思维 生活实际 课堂提升 互联网+运用生活
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技能,是当前的一门必修课。在地理教学中,以学生原有的地理水平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可使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地理知识,掌握相关的应用,可大大地降低地理学习难度,还可以避免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一些误区,促使学生地理思维的敏锐性,使学生在地理认知能力上有质的提高,既能降低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恐惧心理,也能帮助树立学好地理的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地理成绩。
一、思维受限,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够
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中,往往只限于课本、课堂上,缺乏实际生活的元素,以致在理解上常常因课本的条条、课堂的话话限制了思维。由于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不全面,导致长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只能死记硬背,或者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和对实际生活的结合与运用,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习上常常出现断片的现象。
一是学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学习地理知识,学生要有一定的思维,还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否则很难学会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去看问题,也很难认识到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假如你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去看问题,就会混淆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可能形成较为全面的认识。
二是思维逻辑不强,易受思维定势束缚。有的学生虽然具备了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巧,却常常受条理不清晰等因素的影响,逆反逻辑规则,结果没有较好的解决问题。比如说,学生在学习热力环流中,有的没有弄清楚由于冷热不均引起的各个环节的先后顺序,分辨不清高低气压的产生原因,会产生气流是由低压流向高压的错误结论。
二、互联网+运用生活,切实提升地理思维能力
许多地理知识和生活结合得相当紧密,只要你保持平常的生活心态,把生活融入地理,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在地理教学中,千万不能忽视生活中一些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更不能忽视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特别要注重加强运用互联网+运用生活实际的思维,来武装自身的教学理念,多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决生活问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
一是互联网+创新课堂教学,提升地理思维能力。近年来,笔者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主,以互联网为辅,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做了一定的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材与网络知识,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不断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以创新的平台,贯彻新教材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主”理念,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示。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习,给有一定的自主支配的学习时间和思考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让学生自主活动,充当主要角色,使其学习思维能够更为活跃,更大限度地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中,学生本应是教学活动的主角,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当好学习的主角,就是引发学生创新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源动力。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让学生主动走上讲台施展自己的才华。课堂上,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当课堂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是高尚情感+引导教学,开发学生潜在学习力。学生能不能学好地理知识,其高尚的情感和诱发的引导教学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老师那种高尚的情感,能够牵动学生的万缕情思,拨动萌萌的心弦,是一种奇妙力量。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中,要特别注重情感教育,讲究理性的方式方法,让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教师要懂得尊重学生,以心交心,坦诚相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力量。老师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还得注重运用一些科学的方法,把生活和知识结合起来,把课堂和实践有机整合,在教与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让学生发挥最佳状态。平时的课堂上,多利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计算机、激光视盘等等现代多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教学法,用图像和声音传递信息,培养学生认知、学习地理的兴趣。
三是课外观察+教学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重视和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是当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课本知识,是现实生活的总结、提炼和优化。在地理教学中,如果只按照课本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相对死板。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学生在接受课堂外面的信息时,就会与课本相对比。因此,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实践能力,不要让理论脱离实际。让学生走出校门,有利于学生了解地理、了解社会,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中,多鼓动学生课外多观察、多思考、走出课堂,找到课本知识的生活版。可以组织学生考察本地地形的种类和特征,或组织学生到溪边、山林参观,然后要求学生回校写考察报告等。通过走出去,学生不仅了解到实际的地理现象,还会比较顺利地掌握地理原理,并有可能在实际观察中发现新问题,采从而激发学生探知新知识的欲望,对培养创造性人才大有帮助。
【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 人民教育出版社.
艺术考察报告总结范文6
福建省科技馆福建福州350005
摘要: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科学教育应该成为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一项重要措施,而科技场馆的科学教育正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教育的最主要阵地。
关键词 院科学教育;科学教育项目;科技场馆;青少年;促进
1 科学教育在国外和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科学教育在西方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历史证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每一次产业革命,都会造成一些强国的崛起:如蒸汽机和纺织业之于英国;有机化工和内燃机之于德国和电力、铁路和钢铁业之于美国。西方国家由此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意义。在这个基础上,西方国家将科学教育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冲破了被教会控制的经院教育,实行了科学教育,即在中小学中传播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知识和科学素质的教育。
在我国,科学教育进入课堂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1901 年,清政府决定将旧式诵读经书的学校改革为现代化的学校;1904 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要求全国普遍实行。这是科学教育进入学校的开始;民国初期,中国政府在小学课程中设置了科学教育的内容,自然课和常识课在课程设置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这反映了当时中国政府和国民希望强国的想法;后,政府十分重视教育事业。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以来,科学教育受到了高度的重视。国家先后公布和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自然教学大纲(试用)》、重新编制了小学《自然》课的大纲和教材以及完成了《科学(3耀6 年级)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小学科学教育八套教材的审定。这说明我国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并着力把科学教育提高到与传统的语数英物化课程并重的高度上来。
2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0 世纪以前,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从属地位。20 世纪以后,尤其是进入21 世纪以后,当代的科学理论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而且为技术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国家充分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把科学教育当作提高国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渠道。许多国家将科学和语文、数学一样确立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世界经合组织(OECD)举办的国际学生评测项目(PISA)对15 岁的青少年进行素质评测,以前只评测语文和数学,自本世纪以来增加了对科学素质的评测。2008 年,PISA 把科学素质的评测列为重点,给予很大的重视。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生在早期建立的科学概念,掌握的探索技能以及确立的对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念,对其成年后所具有的科学素质会有决定性的影响。
2.2 科学教育是脑科学、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发育心理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结果都表明:
2.2.1 青少年早期的经历对其认知能力、社会情绪能力、健康、以及脑的组织结构等具有独特而强大的影响。早期青少年脑的可塑性最好,是功能发展的最佳时期,却也是容易受到伤害的敏感期。
2.2.2 脑的发育受基因和环境的影响,既和基因有关,又和外界的刺激有关。在出生之后的最初几年中,给青少年创造优良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2.2.3 早期发展对青少年气质和社会情绪能力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些都是他们一生成功的重要因素,对社会来说也是和谐和稳定的基础。
2.2.4 早期发展对于感知和认知能力,对于身体健康,对于预防不良发展倾向等等都有重大的影响。
总之,青少年的早期发展状况会影响他们后来的学习、工作,以至成年后的发展,从整体上说,会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就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增强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实力;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即使某些方面后来可能做些弥补,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3 在科技场馆开展科学教育的意义
根据我国科技部科普统计数据,截至2012 年底,我国建筑面积在500 平方米以上的各类科普场馆1735 个,其中含科技馆364 个,科学技术博物馆632 个,青少年科技馆(站)739 个。青少年是科技馆教育活动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受众,科技场馆是开展校外青少年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硬件设施急剧扩张的同时,科技馆要吸引公众、尤其是让青少年“走进来”,并且“留得住”,就要在软件,尤其是科学教育项目的研发上下功夫。科学教育项目研发也是解决目前科技场馆健康可持续发展,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
4 科学教育项目在福建省科技馆的开展情况
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始创于2012 年,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等四家主办单位希望通过展评活动,向社会、中小学校和科技场馆推介这些教育项目,提高人们对科技场馆非正规教育价值的认知。同时,主办单位还希望活动能传播创新的科学教育方法和理念,激励更多的科技场馆研发创新性的科学教育资源。
在2014 年第二届科技场馆科学教育项目展评活动中,福建省科技馆推荐了两个项目:“神奇的国石———寿山石探秘活动”和“闽江口湿地观鸟活动”。这两个项目都极具当地特色,深受参与青少年的喜爱。
4.1“神奇的国石———寿山石探秘活动”
寿山石是四大国石之首,其色泽瑰丽雅致,品种丰富多样,目前有160 多种,在石间世界可谓倾国倾城。其中“田黄”价比黄金,几乎是历代皇帝刻制“御玺”的专用石料。“神奇的国石———寿山石探秘活动”旨在以福州本地特色自然资源———寿山石为依托,让孩子从欣赏、体验、实验探索、刻制、交流等方面经历对寿山石全方位、深层次的探究。
项目流程有:
淤赏石:到“寿山国石馆”参观。
于探石:到“寿山石矿洞景区”探索寿山石挖掘的方式和形成的奥秘。
盂捡石:在景区捡石区捡自己心仪的石头,辨别石头质地。榆磨石:在磨石区打磨石头,形成自己的寿山石毛坯。
虞研石:在福建师范大学地质实验室进行实验探究,研究岩石分类和辨别方法,对寿山石的硬度、种类、成分、形成原因等进行分析和探究,撰写探究报告。
愚刻石:在专家指导下了解篆刻历史,学习篆刻方法,并刻制一枚自己的印章。
舆写石:制作寿山石探索海报,表达自己的体验及收获,传播寿山石文化。余谈石:邀请各界专家和孩子们一起座谈交流。俞挺石:进行网络签名,支持“爱我国石、爱我家乡”活动。本项目的特色有:
4.1.1 深入、系统的探究过程
本活动从考察体验开始、到动手实验研究、到亲手磨石和篆刻,制作海报以及网络签名等,充分考虑到少年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从感性认知和体验,到实验及理性分析,最后到情感升华和表达,探究过程系统、深入。相对单一的课堂授课,孩子在其中所收获到的科学知识、方法、态度、精神以及情感体验是极其深入的。4.1.2 与学校科学课程衔接紧密与小学四年级科学课程《认识岩石》、《岩石会改变形状吗》等内容契合,很好地实现了与学校科学课程的衔接。
4.1.3 文化和科普教育的有机结合
本活动把岩石形成、寿山石形成及成分分析的科学探究过程和寿山石文化艺术体验过程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极具文化内涵。4.2“闽江口湿地观鸟活动”
这个科学教育项目方案旨在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展生态教育,使参与本项目的中小学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做中学(Learningby doing)”的教育理念,在掌握科学方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有关生态学的知识,同时启迪科学兴趣,培养科学精神,认识到保护闽江口湿地生态资源的重要性,并可结合福州当地的区位优势,开展两岸科普交流活动。
这个活动的具体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4.2.1 青少年的科学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
通过组织中小学生对闽江河口湿地鸟类活动的观测,了解认识闽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初步学习鸟类活动的观测技能。4.2.2 青少年的科学方法、能力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做和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养成勤于思考、认真探索,努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4.2.3 青少年的科学态度、兴趣的培养目标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培养遵守社会公德和法规,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等品质。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接近大自然、贴近大自然,增长知识的同时陶冶自己的情操。
自项目开展以来,参与的青少年在专家的指导下,观赏鸟类纪录片、参与观测知识讲座,并实地进行了湿地考察。在考察中中青少年们完成了观测、记录、写生、填写考察报告等多项任务。在活动中青少年们深刻感受到湿地、飞鸟、人类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体会到湿地的脆弱,大大增强了保护湿地,保护生态的意识。这比任何一堂青少年只能正正经经坐在教室里,教师讲授,青少年只能被动接受的生物自然课程的效果都要好得多。而且,为了提高广大青少年参与兴趣,科技馆还组织他们进行湿地写生比赛,制作湿地水鸟书签,深受青少年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