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我的妈妈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我的妈妈教案

我的妈妈教案范文1

《我们能离开水吗》是未来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水交朋友”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

本单元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对水的特点有初步的认识,知道水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了解水资源的状况,初步形成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并付诸行动;能用观察、比较、调查、小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了解水的灾害,知道如何躲避水灾及自救的方法。本课是以“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水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探索水、保护水的意识”而设计的一个活动。

二、教学理念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价值。因此,笔者认为,在活动中,应让学生以生活的真实感受为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去进行积极的道德建构,使学习过程成为有意义的生命过程。

在《我们能离开水吗》这一主题活动设计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生活资料的收集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中发现、认识水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学生对水有真实的生活体验后,教师把生活场景引入课堂,设计“和‘水姑娘’捉迷藏”“你来演、我来猜”等活动升华感性认识,从而深刻感受到生命离不开水。再通过观看视频了解缺水的生活状态,感知当水资源缺乏时的生活困境,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节水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水的情感。同时,也把一切资源有效地融入活动中,使本次活动体现了由体验到感悟再逐步内化为行动的新型活动理念。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调查、讨论,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2.懂得珍惜每一滴水,并在生活中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体验观察发现、感悟提升的过程。

2.能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了解水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懂得一些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四、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了解水的用途十分广泛。

难点:感受水的宝贵和稀少,体会保护水、节约水的重要性,能联系实际,为节约、保护水资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环节

课前活动: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出示谜语,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双手抓不起,有刀切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2.学生猜谜(谜底:水)。

3.板书:水。

4.引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上一节与水有关的品德课,大家说好不好?(教师板书课题。)

5.介绍“水姑娘”,贴图。

学生活动:学生猜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认识美丽的水姑娘。

设计意图:开课以谜语导入,旨在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的知识和生活储备,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动一:和“水姑娘”捉迷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说一说我们在哪里能找到“水姑娘”。

学生活动:学生畅所欲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初步感受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水。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在植物和动物身上找水。

1.引语——“水姑娘”藏呀藏,藏到哪去了?

2.教师出示:桔子。

3.引导学生用“尝一尝”的方法在水果中找“水姑娘”。

4.用“切一切、挤一挤”的方法在蔬菜中找“水姑娘”。

5.得出结论:植物里含有大量的水。

6.阅读课本第五十页,了解动物、人类体内也含有大量的水。

学生活动:在有趣的活动中寻找可爱的“水姑娘”。

设计意图:扩大找水活动的范围,让学生既能注意到一些看得见的水,同时也能关注到我们看不见的或不容易看见的水,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到水无处不在。

教师活动:引语——植物、动物和人类体内的水量一旦减少会怎样?

1.学生交流讨论。

2.得出结论:有了水才有生命。

3.板书:水是生命之源。

学生活动:说说水对动植物生长及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水与动、植物生长及人类身体健康的密切关系,让学生知道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离不开水,自然界中的动物与植物也离不开水,体会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热爱水的情感。

活动二:你来演、我来猜

教师活动:通过游戏活动,感受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1.导语——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离不开“水姑娘”。

2.学生思考:生活中,我们做哪些事的时候也离不开“水姑娘”?请你用动作来表示,我们一起猜一猜。

学生活动:用动作表示水在生活中的用途,大家一起猜一猜。(如刷牙、洗脸、喝水、洗澡、洗手、洗衣……)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休闲娱乐等关键词及图片,引导学生充分感受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板书:水的用途十分广泛。)

学生活动:观看图片,充分感受水的作用。

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学生通过参与表演活动、交流讨论,欣赏课件展示相应的生活图片等活动,充分了解了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进而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活动三:缺水的麻烦(烦恼)

教师活动:导语——水的用途真是太广泛了,那么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停水的情况发生呢?

学生活动:交流停水带来的麻烦事。

教师活动:引语——短时间的缺水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这么大的麻烦,那么要是长时间没有水,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不便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第五十一页,谈体会。

设计意图:以学生自身缺水的经历,谈谈缺水给生活带来的不便,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产生情感的共鸣。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缺水的地区》。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后畅谈感受。

设计意图:由于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学生生活所处地区,他们很难想象到缺水地区的人以及动物、植物所面临的严峻生存状态。此处,教师通过呈现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心灵受到震撼。

教师活动:图片补充假如没有水,还会发生哪些可怕的事?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一系列缺水地区的图片,引起内心的触动,进而使学生的体验由表及里,充分认识到我国水资源的缺乏,产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主动节约每一滴水,从而突破难点。

活动四:珍贵的水资源

教师活动:介绍《地球上的水》和《我国水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

1.导语:真的会没有水吗?

2.教师介绍相关资料。

3.总结,板书:水资源有限。

学生活动: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水资源现状。

设计意图:教师补充大量的水资源资料,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珍惜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得以强化。

教师活动:引语——面对有限的水资源,我们该怎么做?

学生活动:

1.畅谈“我的感想”。

2.说说自己的节水金点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真切感受和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教育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课后反思

(一)重视学情分析,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本课之前,笔者一直简单地认为:“水”这一话题的讨论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在与学生充分交流之后,笔者改变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可以说,本课的教学内容“水”对于他们而言看似司空见惯,实则知之甚少。在这群七八岁孩子的眼中,水是司空见惯的物质。他们知道水、见过水、甚至每天都能接触到水,对于水他们不以为然。然而,当笔者与他们一起交流、探究我国水资源现状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时,感觉他们知之甚少。学生淡薄的节水意识促使笔者一定要上好这节课。

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如此的现状,笔者又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学生从来没有真正了解过水。以前,教师也进行过一些口头教育,但还是没有引起学生内心的触动,浪费水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了培养学生初步探究的习惯,笔者课前与学生进行短暂交流:大致了解了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笔者着力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对水的认识;分享感受水的重要及缺水的不便与危害。

其次,由于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生活所处地区,学生很难想象到缺水地区的人以及动物、植物所面临的严峻生存状态。因此,课堂上教师通过呈现大量的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的视频、图片,引导学生从中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心灵受到震撼。

最后,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道理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并不陌生,但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此,笔者与学生共同搜集了大量的学习资料进行课堂补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了解水资源状况,并努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道德认知(水来之不易)、道德情感(珍惜水、保护水)必然得引向道德行为(节约每一滴水),这也正是课标中所阐述的:道德来源于生活,最终将回归生活,才能提升德育的有效性。

(二)关注儿童兴趣点,建构有效课堂

我们的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实际生活,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儿童成长中的困惑与问题,从中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或课程的生长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笔者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多项他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如“猜谜语”“和‘水姑娘’捉迷藏”“你来演、我来猜”“缺水真可怕”“珍贵的水资源”等。开课伊始,笔者便引出了“水姑娘”的形象,并将其贯穿于全课始终,引领学生探索水资源的奥秘。随后,播放的两段感人至深的短片加深了学生对缺水地区人们生活状态的了解,强化了学生对水资源现状的认识,升华了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情感。最终,展开的“节水金点子大讨论”活动,又将学生的情感认知落实到节约用水的行动中来,一步一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我的妈妈教案范文2

妈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她穿的衣服非常整洁、朴素。一张白晰的脸上有一双平静、明亮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灰边眼镜,看上去她很有学问,好像什么都知道。妈妈爱笑,说话幽默风趣,能说会道。虽然她对同学们很严格,在我们心中却很有威信,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妈妈上课很特别,十分有趣。她的语文课有时就像煮开了的水一样活跃得不得了。她讲解课文时总是滔滔不绝,常常是中外古今,旁征博引,全班同学好像听好听的故事一样;朗读声音热情、生动、流利,很甜很美。她讲的课是那样的精彩,语文课总是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她上课方法真多,让我们交流讨论,自己提问题;让我们边朗读边表演,让我们上台扮演狼和小羊;让我们进行讲笑话、讲寓言、讲童话故事比赛……同学们最喜欢比赛了。只要妈妈布置完任务,大家就兴致勃勃地回家,吵着叫爸爸妈妈买课外书,然后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忙着看课外书、专心地排练,等第二天在讲台上眉飞色舞地讲着自己精彩动听的故事,这样就能得到妈妈亲手写上“奖”的本子了。这学期我连续三次得到奖品呢!每次靠语文,我们见了自己的成绩,总是高兴得手舞足蹈。

妈妈教作文可真厉害。她会带我们去参观火车站、机械厂,观察山茶花,观看我们的校园;课间,她和我们一起跳绳、踢毽子、放飞机、放风筝……观察时,她总是比手划脚,和我们边看景物边问我们看到了、听到了什么……然后回到教室,她又用她那传神的眼神加上她那娓娓动听的语调,和我们一起畅谈参观、游戏经过,和大家一起写作文,我们说得真是引人入胜,写起作文来也得心应手了。每次的作文,她改得非常认真。我们见到作文本上那个鲜红的“优”字,写作有了信心,作文水平也一天一天好起来。

妈妈工作认真负责,也很好学。记得上次妈妈要到县里参加作文优质课比赛。她一面翻箱倒柜地找书、查找资料,一面在网友那学做课件。妈妈一有空就在电脑旁不停地写教案、打字、操作课件,还绘声绘色地说课,常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我们学校是矿区,条件差,妈妈为了让同学们能学好看图作文,欣赏到这种多媒体公开课,便叫二到六年级的同学都到我们家的电脑旁上课。同学们觉得这种课太新鲜了,真有意思,作文课上,妈妈让表演的同学,戴上头饰当《让座》中的老爷爷、老奶奶,自己在一旁配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妈妈到县里开课终于获了奖,我们听了,觉得她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的骄傲!

妈妈的课真多,一星期才四节空课。她既当我们班主任,又上一年级的数学,还是学校的少先辅导员,她工作那么繁忙,却总是乐呵呵的、满腔热情的去做每件事。我们学校每月一次书画展她主持得有声有色。同学们进步真大。“六一”节那天,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参加了妈妈主办的“六一”文艺会演和游园活动。优秀队员手上拿着一张张可爱的奖状,个个得意洋洋。

妈妈还乐于助人。见同学家有困难,她送上衣物,摘下自己种的玉米、青菜给他们。她把学校的水沟清理干净。学校变得整洁了,蚊子也少了。妈妈又开垦了教学楼后面的荒地,把它平整成菜地,菜地绿油油的,真诱人,学校也变得更美了!同学们个个夸妈妈勤劳能干。

我的妈妈教案范文3

回到家,我打开那刚买来的茉莉花茶,取出一些茶叶放入杯中,将烧好的开水倒入杯子,在沸腾的开水中,片片茶叶漂起,又慢慢落下。随着水蒸气升腾而起的,还有那熟悉的茉莉花茶的芳香。这芳香,让我不由得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再呼一口气,将这一天的劳顿和烦恼通通释放出去。品一口,先是清香,而后苦涩,而后回甘,那熟悉的味道激起了我心底的涟漪。那每天工作――回家――再工作的重复与单调,还有那独自一人在异乡漂泊,那挥之不去的孤独,这些只有在这一刻才能远离我,也只有在这一刻,我才能重新找回那些属于我和父亲的美好时光。茶香悠悠,使我再陷入了回忆中。

父亲爱喝茉莉花茶,爱这茶的清香幽远,爱这茶的苦涩与回甘。父亲爱茶可能和他的职业有关,父亲是一位高校的老师,教高等数学,不到三十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是高等数学课程的骨干教师了。在家、在学校的教研室里,我总是能看到父亲趴在桌子上不停地算着、写着,而在这些书本纸张的旁边,有我,还有那杯飘散着茉莉香的茶陪在父亲的身边。有时候,父亲还带我去他的课堂,讲桌上放着教案、粉笔,还有那茉莉花茶。工整的板书,清楚的讲解,干练的身影,都在表明,我的父亲是个优秀的教师,他对待他的工作也是那么兢兢业业。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十岁的父亲,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岗位上,取得了各种荣誉,父亲早早地就桃李满天下,他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早已被学校和他的学生所认可。在这些荣誉的背后,父亲付出了太多太多。如果父亲那个用来喝茶的玻璃杯能够说话的话,它会告诉人们,父亲为了工作,曾经彻夜不眠,曾经站在讲台前整整一天,曾经忘记吃饭,忘记休息,却没有忘记为学生们准备教案和复习提纲。

人们说双鱼座的人活泼、开朗、喜欢活动,双鱼座的父亲热爱运动。很小的时候,我就和父亲一起跑步、打羽毛球,踢足球。而踢足球更是父亲和我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也许就是从那时起,我就注定了将成为一个狂热的球迷。每次和父亲踢球回来,回到家,运动后口渴的我,总是一个箭步冲到桌子前,抓起父亲的杯子,一口喝下他早已泡好的茉莉花茶,根本不顾茉莉花茶的苦涩,因为那茶喝到肚子里是那么的舒服。每当这时,在一旁的父亲总是会对母亲说:“这孩子,总愿意喝我的茶。”我傻傻地看着父亲笑,父亲则拿起水壶,又往杯中续了水,准备和这茶水为伴,继续工作到深夜。

我上初二那年,父亲三十九岁,本应事业有成,前途无量的他却经受着晚期胃癌的折磨,那一年,父亲和我都没有再喝那茉莉花茶。弥留之际的父亲在病床上,念念不忘的是他的学生、他的讲台、我的妈妈,我的学习,而唯独忽略了他自己。病床边,陪在父亲身边的妈妈,用颤抖的声音为父亲轻声地唱着《真的好想你》,而我却转头,不忍再看,那一刻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

父亲走了,走完了他三十九个年头。每到清明时,我总会为父亲的坟前放一小袋茉莉花茶。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就过了十个年头,我也参加工作两年多了。这些年里,我尝试过各种各样的饮料,红茶、绿茶、铁观音、苦丁茶,还有那苦涩的咖啡,但是我始终忘不掉那茉莉花茶的清香,那清香,总能让我想起父亲。

我的妈妈教案范文4

断断续续的雨帘中,仿佛交织出一幅幅童年的画面,那是我久久未曾回忆的场景,每一幕都属于它自己的标题与内容。

无知。“无知”有时候并非贬义词,因为孩子都是无知的,他们懂的太少。我的童年绝对是无知的,我差不多每天都要问母亲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你是我的妈妈?我为什么这么小!”“星星为什么在天上?”母亲每次都笑而不答。那时候没有“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悲哀。世人把我看作无知,也许是,也许不是。孩童的天性本是如此,太成熟的孩子只会被看成是早熟,太深沉的孩子只会迷失自己。是孩子,就应该无知一点,没有必要把空白的大脑裹上一层故作深沉的外套,就像苍老的皮肤配上绮丽的绸缎,粗糙与光滑永远是不搭的两极。

率真。顾名思义,草率天真,孩提时的我做起事来总是如此。一看见前面有人鞋带散了,就大叫要他快绑回去,而不像现在千方百计想上去踩着他的鞋带把他绊倒;一觉得老师的说话得不对,就立马指出,坚持自己的观点,全然不顾老师的颜面,和他面红耳赤地争上半节课,而今却处处回避老师的错误,本着“沉默是金”的政策,把该说的不该说的统统憋在肚里。怀念那段童言无忌的日子,所有人都不把你的话当一回事,于是你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做你想做的,说你想说的,说对了,别人会认为是误打误撞;说错了,别人就会当作耳边风,一切都好像没发生过一样。那段率真的过往,就像轻风一样,没有脚步停驻,即使再美,也不会留下经过的痕迹。

幻想。童年,绝对是个极度会幻想的年代,至少我是这样。有时会沉浸在自己勾勒的童年世界里,幻想自己住在一座开满曼陀罗的古堡里,高大的树梢被沉甸甸、黄澄澄的果实压得喘息不止,还有满院的花精跳着飞扬的舞,虽然常常为现实的平淡而感到失落,却时常又被卷入下一个故事情节中。以前看月亮觉得像一颗硕大的遗落在深海里的珍珠,被王母娘娘发现,于是就将它永远安置在天上,每到夜晚就可以清楚地欣赏到它的柔美与精致。而现在,只知道月球上面尽是凹凸不平的陨石坑,最多有时候将之比作圆润的壁玉或香甜的月饼来修饰一下枯燥的行文。不知是死板的教案扼制了我的想像力,还是时光荏苒,渐老的岁月尘封了轻佻的想法。

简单。不论是从思维的精神还是生活的物质看,孩子的要求都是简单的。我只知道有好人和坏人之分,却从不知该如何区分,只知要吃健康的食物,却不知提出更高的要求。我的头脑陷入了极度简单的状态。我不理解电视里的那些主人公爱得死去活来究竟是为了什么,不明白为什么千古帝王为博红颜一笑宁舍江山,这里的我并不得无知,我已经知道了很多,并且觉得有很多事情很多人为爱而生很不值,那是因为我要得很简单,衣能蔽体,食很饱胃,基本上生活就津津有味了,毕竟还有那么多人为求温饱,费尽心机。虽然我涉世未深,不了解生活,但是那种简单得不属于追求的追求让我感到人生的轻松。童年总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段落,因为它没有欲望的累赘,没有理想的包袱,就像那些黑白照片,没有色彩的枷锁,却锻造出古朴的经典。

……

我的妈妈教案范文5

【关键词】农村中学 作文教学 问题 对策

1.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从教师方面看:

1.1.1 思想上。轻视写作教学。大部分教师注重阅读教学,为上好一节阅读课,不惜花费时间找材料,写教案,详分析,想尽一切办法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内容,但一到上作文课,心里便一片茫然,敷衍了事,相当一部分老师没有作文教案。另外,视作文批改为一大包袱,认为费力多,见效慢,但又不能不做,无可奈何,精神负担沉重。

1.1.2 命题上。系统计划性差,盲目性、随意性大。而所出的题目“老化”现象严重。如《我的妈妈》、《我的同桌》、《一件难忘的事》等等。部分“文学化”的倾向,也使大部分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如以“圆”为话题,引导学生由圆想到与“月”有关的诗文韵味,或想到“涟漪”,引发屈原投江对中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试题化”现象,也让多数学生不感兴趣。中考考什么类型的题目,往往成为学生作文练习的重点。

1.1.3 指导上。常规作文练习,多写于课堂上,教师的指导意见就是作文批语。批语见“红”,分数醒目。学生看重的就是分数的高低。作文评讲课上学生可欣赏“优秀习作”,可鉴一些作文技巧,诸如文体、选材、结构、语言等。

1.2 从学生方面看:

1.2.1 心理上。对于作文,学生普遍怀有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怕写作文,又不得不写,背上不轻的思想包袱。

1.2.2 内容上。大部分空调的多,实际的少,半僵化的多,富有灵气的少,随大流的多,畅述个人观点的少,动辄编故事,说假话。少数同学,能说真话,抒真情,但往往是苦闷,孤寂、失落、迷惘情感的渲泄,表现出一种青少年不应有的空虚、消极的心态。另外,还有一些异类文章。

1.2.3 语言上。大多数作文八股调,学生腔,青少年说成人的话,不自然,不活泼,缺少朝气和活力。普通中学许多学生的语言不过关,错别字不少,病句较多,词汇贫乏,文气不通。

2.对策探讨。

2.1 树立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一般认为,农村中学生的生活没有城里学生生活丰富。所以,一说到从生活中找作文素材,一些人就认为是为难学生:这里没有鲜花盛开的公园,没有车水马龙的大街,没有人潮涌动的商场,怎么办?“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永远是最鲜活的语言源泉。针对目前农村中学封闭的作文教学现状,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如何为学生引进源头活水。教师应该在学生平常貌似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挖掘生活的素材。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国家大事、邻里关系、家庭趣事、同学交往、个人心情、读书随感……都可以成为学生抒写的话题,关键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并能够发现出美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经常搜集家庭、校园、社会运用语言文字的情况。如家庭成员、亲朋好友、左邻右舍之间口语交际中最新鲜、活泼的大众化语言;过年时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当中具有时代气息又炼字精辟的对联;校园里的标语牌、宣传栏、墙报以及运动会、艺术节活动所使用的语言;社会上的电影电视的宣传标语和广告、布告;商店匾额、商品说明书、企业公司的招牌上的语言;还有报纸刊物上的语言等等。新鲜活泼的语言,不规范的语言,都在搜集之列。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可以编成各种各样的小册子,比如《精彩的广告》、《春联集粹》、《新流行语荟萃》等。把这些小册子定期在教室里展览,还可以进行评比,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

我的妈妈教案范文6

[关键词] 生活经验;迁移讲述

一、幼儿缺乏语言迁移运用的原因

1.在语言中忽略了生活运用,过分主导阻碍了幼儿自主讲述的完整性。

一定的生活经验是幼儿进行讲述的基础,而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忽略孩子生活经验的运用,不够耐心等孩子讲述完整,总是帮孩子把意思补充表达,给幼儿的只是“是与不是”的回答,长期就会影响幼儿自我表达的完整性。

2.幼儿的生活经验没有得到迁移,弱化了语言经验的扩展。

幼儿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抽象逻辑思维也已开始萌芽,但因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能力弱,常常不能准确地、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意思,特别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容易理解和表达清楚。而这时的教师指导仅仅是交代讲述的主题内容,让幼儿自由说、自主说,给予的回应是无谓的肯定“好的,你说得好”等,长此以往会弱化幼儿语汇的学习,会出现上述幼儿“只会比划,没有语言”的现象。

3.讲述指导的内容与方式过于狭隘,难以拓展幼儿语言经验的延续。

主要表现在平时教师围绕事先预设的教案计划进行教学,忽略了生成内容,导致幼儿在讲述时局限于事物的外显特征和事情的发展与结果……如组织“我喜欢的人”活动中,幼儿说:“我喜欢的人是我妈妈,她总穿着漂亮的裙子。”教师问:“还有呢?”教师的回应只是机械地重复幼儿语言或是简单地延续“还有呢”,缺乏启发性的追问互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提到“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丰富而不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围绕生活经验进行讲述就很自然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生活语言环境,而进行“同化”与“顺应”双维式的迁移引领,则能帮助幼儿丰富词汇、句式,使幼儿在语用中学习完整表达,并巩固所获得的讲述思路和讲述方式,提高幼儿讲述能力,为幼儿语言发展奠定基础。

二、同化迁移引领,举一反三,经验内化后讲述

同化就是将已有经验应用到同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作用,从而把新事物纳入到已有知识结构中。

(一)局部把握,适时更换,巧妙引领理解后运用――局部同化迁移

在讲述活动中,当幼儿学习一种讲述经验后,教师可指导幼儿更换讲述对象、更新讲述情节等,引导运用已有经验和所学方式局部更新,逐渐掌握语言在生活中的运用迁移。

1.捕捉在兴趣点上的,扩充讲述内容

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及时捕捉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根据其熟悉的特点,进行大胆的想象讲述。如“身边的自然角”“我喜爱的人”“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条新闻”等不同话题;在幼儿的兴致上找出新的讲述思路,扩充讲述内容,如“身边的自然角”,幼儿先围绕物品名称和特点讲述,教师可指导扩充:“自然角有几层?它以前是怎么摆的?现在有什么不同?”

2.把握“最近发展区”内的,替换讲述对象

由于讲述活动要求幼儿使用独白语言,即幼儿需要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独自构思,并表达出对某一内容的完整认识,同时这是一种关于回忆的追述,对初次讲述的幼儿有一定难度,既要考虑怎样组织内容、怎样安排表达的顺序,还要选择合适的词语连贯表达。所以要因材施教,把握“幼儿最近发展区”,能力较弱的幼儿运用同类对象更换,能力较强的幼儿可替换异类讲述对象,如围绕“自然角”经验讲述过后,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的内容讲“我家的书柜”“妈妈的梳妆台”等,帮助幼儿进一步巩固新的讲述经验。

3.关注个别幼儿关注的内容,更新讲述情节

一般幼儿把握“时间、地点、人物、简单事件”较明确,但人物活动和情节发展的讲述成为难点,如果关注到幼儿所积极关注的内容,也较容易突破,如幼儿关注到“芋头叶子像荷叶”,教师引领:“大大的荷叶会被小青蛙经常拿来当雨伞!荷叶下还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这样逐步扩散思维,引领幼儿讲述故事情节发展。关注幼儿生活中所关注的,组织生活话题经验讲述,如:

学生甲的表现,《堆雪人》讲述15句话,围绕主题完整讲述,事件经过描述清晰;

学生乙的表现,《有趣的事》讲述20句话,词语生动,讲述丰富;

学生丙的表现,《喜欢我的妈妈》讲述18句话,连贯讲述,情节丰富,声音响亮……

(二)整体构建,逐层引领,灵活指导内化后迁移――整体同化迁移

同化是将已有经验应用到同类事物中去,以揭示新事物的意义、作用,从而把新事物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这类迁移中,有了高度概括的知识、经验,再有准确的联想,教师因势利导,新问题会迎刃而解。

1.材料吸引,为讲述内容更新服务

使用具体的物体(如人物的状态、动作,真实的物品及外在自然景物等)帮助幼儿讲述,可从物品的性质、特征来讲。这些材料在更换场景或对象时就得到了迁移的练习,如幼儿学习讲述完一件玩具的使用方法后,教师可让幼儿用同样的经验讲述另一件玩具,从而帮助幼儿巩固所学的讲述经验。

2.示范点拨,为层次递进补充学习

多运用在需要重点指导的句式学习或表达技能点,当幼儿掌握原句式后,对个别词语进行替换就能迁移运用了,如教师示范“太阳散发着七彩光芒”,适时点拨“还有**散发着**光”,幼儿很快想到“台灯散发着黄黄的灯光”“日光灯散发着明亮的灯光”……“美丽的灯”话题由此诞生。教师在幼儿熟知的生活基础上,提供支架,适时点拨,降低讲述难度,主动参与讲述的幼儿就会越来越多。

3.提问引导,为情节丰富补气添色

在快乐的操作活动中讲述时适当地提问引导,如在幼儿分组读信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捕捉幼儿出现的问题和语言表述中的亮点。“小熊给熊奶奶送骨头汤”这一情境中,教师及时捕捉到,追问:“为什么送的是骨头汤?”幼儿答:“熊奶奶年纪大了,要喝骨头汤补钙,我奶奶就爱喝骨头汤……”多完整的表达,把自己与奶奶的生活经验迁移到小熊身上!

以上三种形式,在教学中可从人物、游戏、生活内需、时事话题等内容预设相关生活经验话题组织经验讲述,从不同的把握点着手,这些话题可以单一组织,也可以通过替换、点拨、引导等方式进行话题互通整体同化迁移来优化指导,话题可为:

“我的好朋友”“我喜欢的人”“购物”……

三、顺应迁移指导,触类旁通,经验迁移整合后讲述

顺应是指将已有的经验应用到异类事物中去,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包含新事物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此类迁移是将旧知识开启新问题,旧知识与新问题之间分析类化继而创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幼儿思维,培养其灵活性,提高应变能力。

(一)顺应指导,有效介入建构经验讲述

1.聆听心声,及时介入

鼓励幼儿自由、大胆地讲述,教师不加任何限制,只对其所说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发现其闪光点。如幼儿在讲述“爸爸和妈妈”变成了“爸爸的妈妈”,教师应及时纠正,但不做多余的解释,也不能刻意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去随意扰乱幼儿的语言思路。等到幼儿打开话匣,用心聆听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后,再及时介入,用鼓励的语言引导,使活动气氛保持活跃。

2.适时参与,触类旁通

如:草地上,幼儿仔细观察小草,说小草;花坛边,幼儿欣赏花朵不同的颜色、姿态,由发芽到开花的生长过程等。这时,教师以参与者身份谈论小草,并用相同的句式说话,以触类旁通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迁移讲述。

3.途径指引,理解内化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执教者应该注重环节的途径指引,帮助幼儿理解内化,而后找突破点进行模仿讲述。如在组织“我可以”生活经验讲述活动中,教师从“发现身体上的变化”引导到“行为上的成长变化”进行话题讲述,多从“有哪些我可以做到的”问题来启发幼儿,教师还以故事主人公阿力的口吻先示范讲述,如“摔跤的时候,我可以不告诉妈妈,自己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再迁移指导“你能说说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吗”,最后引导幼儿把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画下来,并向同伴讲述交流……过渡清晰,逐层引领,让幼儿感悟体验。

途径指引中教师以激趣导悟――储存内化――迁移联想这三个层次层层递进,指导幼儿用叙事性语言把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等讲述完整。如讲述“秋游”:

(二)语言迁移,多种创造延续迁移讲述

语言迁移,即让幼儿在活动中将所学的词汇、表达方式和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发生整合,就形成了储存在大脑里的“语言知识”,再在实际运用后又收获更多的语言经验。

1.文学作品欣赏后运用迁移讲述

结合文学作品,给幼儿提供适合的简单句式铺路架桥,使作品中的语言渐渐内化为幼儿自己的语言。例如,诗歌《风在哪里》原作品的句式:“花儿说,当我的花朵频频点头,那是风在吹过……”老师启发幼儿尝试运用“风吹过(地方),给大自然带来(变化)”的句式进行讲述等;在观赏“无声动画”《守株待兔》中,先对前半段进行无声播放,幼儿在观看过程中不知不觉产生疑问:“为什么这只兔子会撞在大树上?”“为什么农夫要一直站在树旁,别人叫他去干活他也不去呢?”然后引导幼儿针对自发问题有详有略地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再让幼儿在欣赏动画的同时,配上旁白进行讲述,将已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迁移讲述。

2.表演情境中运用迁移讲述

在幼儿学习了一些绘本作品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一些综合性的情境,把以往学过的相类似的作品情景融成图片背景,组织幼儿进行情境表演,从而迁移讲述。例如,在幼儿学习了《春天的秘密》后,教师提供一幅《小兰家门前》的画面引导幼儿有意识地用学过的语言句式进行描述和表演。

3.自主游戏活动中运用迁移讲述

利用“一日环节”(来园、离园、趣味点名等时段),组织幼儿“快乐一话”相关生活经验话题的讲述练习;在家利用父母常用的手机微信,在“微信群”中畅所欲言,培养幼儿敢说、愿说、乐说的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在轻松自如的环境中,对于五彩缤纷的儿童生活,幼儿运用自身独特的观察视角,更能自然地将内化的语言进行迁移运用。通过教师们一系列的指导优化,幼儿不再拘泥于“我该说点什么”“有什么可说”的拘谨、茫然状态,而是“乐于对话生活、敢于讲述”,哪怕是简简单单几幅图画,都能编出:《甜蜜的大蛋糕》是送给奶奶甜蜜的吻和热情歌儿的故事,《浪漫的结婚纪念日》里面有对年轻叔叔阿姨婚礼上热闹场景的描述和美好的祝福,《运动场上》有时间的跨越和励志情节的巧妙结合……这无不显示出孩子们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睿智的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