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士规范化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士规范化培训总结范文1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870―02
1 培训机构:
规范化培训以护理部为主管单位,成立护理部主任为首的领导小组,制定计划进行实施将培训落实到位。
2 规范化培训的内容与方法:
2.1 严格落实考试程序:
规范化培训标准制定后确定考核领导小组,质量控制小组从护理专业讲座、新技术、新项目、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业务查房等方面进行考核。从而提高低年制护士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
2.2 制定评分标准:
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到年终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包括:夜班实数、职业道德等按照规范的标准进行细化有患者表扬、锦旗、感谢牌加0.5分,有新技术、新项目加1分,有核心论文加1分,年终总结评分,公布成绩。进行奖惩制度,超标者给予奖励,未达标者给予惩罚。打破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心态。
2.3 进行护理技术专业技能操作培训:
由护理部组织选拔护理技术操作技能比较强的护士长、主管护师对低年制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培训,培训周期由护理部制定,培训后由护理部组织每位学员进行考核,并制定考核细则,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再次培训、再次考核。考核标准按照全国卫生教材《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为依据做到标准一致达到客观、完整、系统、全面。
2.4 进行安全意识培训:
安全意识培训一直是我院培训中的重中之重,它包括自身安全和护理安全,包括正确执行医嘱、正确规范进行护理操作、做好查对制度:包括医嘱查对、饮食查对、服药、注射、输液查对、输血查对、手术查对等熟练掌握查对内容并严格执行,杜绝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按规定处理医疗废物,防止医源性损伤。
2.5 加强理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
我院每月由护理部组织低年制护士进行理论学习,选拔护士长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基础知识、护理专科理论,同时组织专题讲座,护理业务查房、英语学习,学习后进行考核。加强礼仪培训,使低年制护士在工作之初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仪表、技能、理论等各个不断完善自己。
3 体会:
我院经过多年的低年制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1)考核结果真实,由于我们制定方案全面、系统,考核内容合理、客观。使得广大护理人员能够接受、认可,并且比较重视培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努力、态度认真取得了预期效果。(2)对低年制护理人员做到了科学规范的管理,通过规范化培训更加细化了临床护理工作的内容,使得护理人员们有依可寻、有据可查实施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氛围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学习的紧迫性。使护士们有动力、有目标、有信心、有方向。(3)对中级以上的高年制护士起到了推动作用,推动全员人员共同学习,不段努力。通过各种培训、考核使得护士们更加有紧迫感,不能停留在目前的状态停止不前,使他们感觉到如果不认真学习、与时俱进,最终将会被淘汰。从而在全院兴起循环学习的热潮。
护士规范化培训总结范文2
XX年护师的工作总结:采取多渠道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制定了护士教育培训制度,护士考核制度,配套完善了护士规范化培训及护士继续教育实施方案,定周期,定培训计划,尤其是加大了对新护士及低年资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力度,明确了规范化培训内容及要求,周期内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后方可进入继续教育阶段。
引进了广州总医院护理教育学分管理软件,试行护理教育培训与护士工作考核信息化管理,将护士考核、工作质量、服务态度等以学分的形式进行管理,作为护士晋升、聘任、再次注册的重要依据。
加强了“三基”及专科技能的培训,今年护理部为培养实用型的护士,改变了以往考与做分离的做法,考试更加贴近临床,采取现场考核与现场点评,实物示教与规范演示相结合,组织岗位练兵,在“5.12”护士节期间举行了护理操作比赛,全年共组织理论考试。但由于部分护士思想上不够重视,基础较薄弱,培训未达到预期目标。
加强了护士的在职教育,护理部组织安排了全院性业务学习,医学`教育网内容为新理论、新技术及实用性知识讲座,同时,护理部充分发挥院内局域网的资源优势,及时上传护理讲座演示文稿,丰富了护士的学习内容,深受护士的。
外出参加短训班及学术交流,外出学习人员回院后向护理部进行了口头或书面的学习情况汇报,并安排科内、院内学习传达,但年初的培训计划未完成。
护士规范化培训总结范文3
I.对象:被检查的科室涉及全院各个科室,其中第1次检查护士长42人,护士60人。第2次检查护士长54人,护士68人。年龄18-45岁;学历为中专及以上。
2.方法:培训内容包括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和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两项内容。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具体内容及评价标准。第1次培训对护士长及部分护士集中进行,并要求护士长再对每位护士逐一进行培训。第2次培训对全院护理人员集中培训。每次均采用多媒体授课、模拟场景演示的方法。
3.检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人院基础护理—病房接到接诊室入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的检查标准,分别在2次培训之后的1周进行检查。
4.统计学方法:运用Excel97中文版和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
1.在病床单元准备方面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成绩高于第1次,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第一时间接待病人成绩比较:护士长的成绩第1次、第2次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第2次检查平均成绩与第1次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长的第2次成绩与第1次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基础护理规范化培训”重要性的认识,是提高基础护理到位率、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以分级护理为依据制定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能够明确各护理级别的病情要求,既反映了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护理需求,又具体显示护理工作量的多少,对于临床护理工作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因此,提高护理人员的认识是规范指导临床护理工作,保证基础护理到位率,提高护理质量,合理安排护士的的人力资源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可以看出,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认知程度也普遍得到了提高。在以分级护理为依据进行的基础护理的培训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
提高护士管理人员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身的培训,是落实“以分级护理依据的基础护理”到位的有力保证。通过表1,2显示,护士长两方面的成绩均好于护士,说明护士长自身水平是高于护士的。这是由护士长自身情况,岗位的要求决定的。护士长普遍学历高于护士,而且要作科室的带头人,只有自身的素质及业务能力高于护士,才能管理好护士、做好各项工作。护士长考核成绩虽然较好,但要更加注重在此基础上的业务能力的持续提高。
病房接到接诊室人院通知后病床单元的准备,其内容主要是从四个护理级别方面如何进行准备,要求护理人员主要通过记忆来掌握其内容,从表1看,护士长成绩2次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成绩已经处于较高分数,因此要做到大幅度的提高很不容易,但是我们通过成绩具体分析,确实也存在个别护士长自身的重视程度不够的因素。护理水平的提高与每位护士长的业务管理是紧密相连的。护士长只有持续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才会不落后于护士,才能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护士(2),因此我们在培训中及平时管理中应更加注重护士长自身的管理,不能满足于现状。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保持永不落后,才能保证各项任务的实施。病房护士第一时间接待病人,主要考察护理人员在通过记忆掌握内容的基础上,如何与临床实际结合,考察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从表2看出,护士长成绩均高于护士,有统计学意义,且自身2次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长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思考,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应对能力强。在2次培训后,能够更深一步的理解领会,再应用于实践。
注重临床护士工作中应变能力的培训,有利于基础护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实际。从表1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通过培训,护士认知程度普遍提高,能够重视规范化基础护理培训。尤其是在理论方面强化记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表2的成绩显示,护士2次成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护士虽然重视此项工作的实施,但是由于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临床处理事情的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对培训内容的理解程度欠缺,考核成绩与第1次比较没有提高。例如我们在检查中曾发现,在接到一个一级护理的病人入院时,按照当时情况,首先要处理好病人当时的应急状况或询问病人有何不适症状,然后再按照规范化的护理流程进行相关的环境介绍,护理查体等。但是,护士往往容易忽略病人主诉而一味的注重完成为病人做规范化培训中的内容介绍。
护理是一门学科,是一项脑力兼体力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打针、发药,要重视它,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善于总结,重点突出,强调要从每一位护士的每一件事做起,注重培养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士长是一线的管理者,应注意在平常工作中加强护士这方面的培养,注意发现临床护士在处理事情时出现的问题,随时予以指导,这样才能使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提高,使规范化的基础护理真正落实在病人身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临床护理工作处于从属地位,护理人员在某些可以做出专业独立行为的情况下,放弃自己的专业权利,未意识到自我的能力和专业的自[[3]。我们制定的以分级护理为依据的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内容,希望能够体现护理学科的特点,体现护理学科的独立性。规范化的基础护理培训内容,在临床工作实际中都在做,我们只是加以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更加有条理。但通过2次检查,我们也发现,我们所制定的内容在某些方面仍然较为复杂,耗费较多的护理人力、时间等,还需要与临床的护理实践进行不断的磨合,以更好的适应临床需要,量化护理服务内容。我们也希望能够不断反馈信息,以期用最小的劳动强度,最少的服务时间[4-5],到最佳的护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仲剑平.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4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276.
2姜岩宏护士长在护理业务管理中的作用.护理管理杂志,2004,4(1);56.
3胡玲,欧阳山蓓.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护理管理杂志,2004,4(5):32.
4陈卫红.分级护理制度执行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1):58.
护士规范化培训总结范文4
1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重要性
传统教学方法使新护士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培训效果不满意,合格率不高。而多元化培训模式是指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与多种方法的培训,主要包括态度认知及其改变的培训和以行为为导向的培训项目[1]。多元化教学是对护理实践活动和护理道德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2]。
由于近年有些办学机构追求利益最大化,吸收不够办学条件的地区或个人办分校,入学门槛低,生源质量差,致使毕业护生综合素质总体下降,工作后培养周期延长,不能满足临床需求[3]。她们是医院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但在临床工作中存在以下不足:①操作技术不熟练,病情观察、抢救能力差;②临床实践经验少,缺乏护患交流技巧,法律知识薄弱,易为护患纠纷留下隐患;③不熟悉医院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工作中易出现紧张、茫然的状态;④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临床思维还未形成[4]。规范化培训可以提高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促使护士理论知识逐步向能力转化,也为患者则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5]。规范化培训还有利于培养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6],可以使护士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文仅就多元化教育模式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2 多元化教育模式应用形式
2.1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是我国护理教育普遍采用的基本教学模式,面授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方法,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能力与间接经验在知识掌握方面的作用。由于该教学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新入护士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几年在护理教学中受到质疑[7]。
2.2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是以新护士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该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导师制指由高年资护士指导新护士的一种工作支持和帮助的教育培养过程,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操作技能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新护士价值观形成、人际关系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方面[8];自我导向学习法(self-directed learning,SDL)也称自主学习,是指在有或没有他人帮助的情况下,个体主动诊断学习需求,确立学习目标,识别学习的人际及物资资源,选择并实施合适的学习策略,并评价学习成果的过程;网络探究式学习(Web Quest)是基于网络,以探究为导向[9],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英特网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10]。
2.3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也称"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最常用的案例学习法(case-based learning,CBL)、问题学习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及基于PBL教学法发展而来的团队学习法(team-based learning,TBL),都是以讨论为基础的"引导-探究"式教学。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提出问题,然后提出假设,围绕假设进行推理,进一步进行验证,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得出正确结论。TBL强调以团队为载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团队讨论学习,团队学习目标即为共同目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11]。
2.4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情境-陶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情知教学论、现代心理学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暗示教学理论"。要求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新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同时陶冶情感。此教学模式近几年应用的也比较广泛,在其理论基础指导下,相应的产生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教学用于急重症护理实践课[12],模拟临床背景下的临床护理岗位工作过程的仿真实训[13],见习反思日记教学法[14],都是在这一理论基础和教学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职业情感、临床思维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均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增强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和对患者的理解能力。
2.5示范-模仿教学模式 是护理教学模式中最基本、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之一,非常适用于护理技能操作教学。其操作程序是:定向-参与性练习-自主练习-迁移。目前,单纯性应用示范-模仿教学比较少,多结合其它教学模式共同完成,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地位[15]。多媒体教学联合病例导入法操作培训,使受训的新护士在特殊情境中展示有效的操作技巧和护患沟通,最大限度培养了她们临床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16]。
3 多元化教育模式应用效果
3.1优化护理教育途径 教育模式是一种设计和实施教学的理论,教育模式的多元化客观反映出教育设计的多元性和教学实施的多样性,在实践与应用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如目标反馈带教模式(Objective-Feedback modes of instruction,OF)通过以目标反馈为基础,将小讲课、角色扮演、护理查房、反思日记法、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等包含多种教学思想的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形成全面的专业思维和技能[17]。
3.2促进思维教育理念的发展 社会对具有综合思维、解决问题、沟通合作及创新能力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思维技能是解决问题、创新、自我发展能力的基础。单一的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力和机会,阻碍了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训练。朱秀丽[18]以思维教育为目标,采用多元教学模式从不同教学思想、不同环节、不同手段促进学生思维技能水平的提高。
3.3提升新护士综合素质
3.3.1培养新护士的人文精神 李建华[19]研究认为,情感教育是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人文精神的机制。情感教育要求教育者以积极饱满的热忱、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个性形象投入教育过程中,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手段,诱发、激励与协调受教育者的积极情感,实现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渗透与迁移。
3.3.2培养新护士的学习能力 张琪[20]研究发现SDL符合新护士临床实践阶段学习的特点,能够帮助新护士在学习动机、认知方式、学习自主性等方面从学校教育向成人教育领域迈进,培养新护士的循证能力。仿真模拟教学、问题学习法、网络探究式学习、研究式学习等综合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都凸显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全面分析和处理问题等能力的优势。
3.3.3提升了新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后,专业技术大幅提高,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环境,提高临床应急、应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纠纷及护理缺陷发生次数明显减少,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21]。
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践过程中,多元化教育模式已逐渐取代单一性的教育模式。在护理规范化培训思想指导下,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将更加丰富多彩,也更富有挑战。护理管理者应不断丰富培训内涵,创新培训模式,加强新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与管理,培养新护士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以促进护理队伍的整体建设和护理专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为患者提供高质量,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21]。
参考文献:
[1]丁智萍.美国公务员的多元化培训[J].成人教育,2012,32(2):127-128.
[2]章惠英,褚詹玄.多元化教学形式在护理伦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3):1583-1585.
[3]马玉侠.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及发展趋[J].当代护士,2011,11(2):7-8.
[4]杨红叶.护士规范化培训现状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4):1150-1152.
[5]李敏,徐玲芬,陈苏红,等.年轻护士规范化培训的效果评价[J].护理杂志,2011,28(5A):55-57.
[6]曹治叶,刘延梅,贺秀丽.在职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实施与效果评价[J].当代医学,2009,15(18):32-33
[7]周红,敖薪,龚爱萍,等.《护理学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8):685-687.
[8]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7.
[9]Levett-Jones TL.Self-directed learning:im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 for undergraduate nursing education[J].Nurse EducToday,2005,25(5):363-368.
[10]Lahaie UD.Is nursing ready for Web Quests[J].J NursEduc,2008,47(12):567-570.
[11]钱荣,苏琳,叶红,等.以团队为基础的学习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47-149.
[12]费素定,王小丽,徐金梅.急重症护理实践课情景模拟教学的设计与实施[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89-591.
[13]郑云慧,金梅,谢晓云,等.护理本科生实习前校内仿真实训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1):1001-1003.
[14]张美娟,沈建新,陈卫军,等.应用学生见习反思日记开发教学案例的做法与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153-154.
[15]邓辉,左凤林,刘奉,等.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1-372.
[16]徐燕.多媒体教学联合病例导入法在新护士操作培训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110-111.
[17]张淑梅,王朝娟,孟海英.ICU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及护生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92-494.
[18]朱秀丽,韩晶,张爱敏.以思维教育为核心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11):57-61.
[19]李建华,李丽红,曾.情感教育: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素质的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2):84-87.
护士规范化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普外科;床头交接班;规范;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1-01
交接班制度是护理核心制度之一,它不仅能保证临床医疗护理工作的连续性,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是减少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床头交接班既是对前一班病人病情的总结,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为下一班临床护理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护理人员到床旁和病人沟通交流,体现护理人员对病人关心关爱,融洽护患关系的机会。 2011年我院护理部为了使“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更深入体现在护理服务环节中,在规范床头交接班内容和程序时,将各项文明礼仪融入到床头交接班过程中,进一步规范改进了床头交接班, 使床头交接班更趋标准化、规范化、礼仪化。
1 存在问题
如何完善交接班内容,规范交接班流程,落实交接班礼仪,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护理质量。我科自2012年1月开始针对普外科病人病情复杂,新病人、手术病人、危重病人较多,新入科护士、年轻护士较多,知识层次偏低,工作经验不足,易发生护理缺陷,引发护患纠纷等实际,总结了2010年1月~2011年12月床头交接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管理对策。
1.1 存在有些护士不重视交接班,个别护士交接班时仪表仪容着装不符合规范,交班前未能告知病人,交接班时没有使用文明用语和问候声,未按规范礼仪要求交班。
1.2 个别护士观察病情的能力有限,对有些病人病情观察不到位,致使交接不到位。
1.3 有些当班护士未认真巡视病房,查看病人,对病人的病情了解不全面和详细,交班不全面。
1.4 未按护理交班流程交班,出现交班内容简单遗漏,重点不突出,对重危症抢救、手术和病情变化、皮肤及各管道情况交接不清。
1.5 忽视患者的心理及社会需求。
2 方法
早晨交接班可谓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全面掌握了解危、急、重症病人及一般病人病情非常重要的工作过程,同时也是护患沟通的重要时机,因此完成好交接班工作意义重大。为规范交接班方法,我科自2012年1月以来,按照护理部下发的床头交接班规范流程的要求,反复学习、培训演练,使床头交接班规范流程得到了更好的落实,观察病情更显细致入微,交班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具体方法
2.1 加强安全质量教育 强化交接班意识
科室反复组织进行法律法规、交接班制度的学习,对相关典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报告分析,特别重视低年资护士的医德医风、护理安全知识的教育, 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质量意识、风险意识,使护理人员对护理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深刻认识到床头交接班的目的和意义,树立严格执行落实床头交接班制度是确保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
2.2 加强业务学习 培训交接班技能
针对 部分年轻护士知识水平偏低,临床经验不知,缺乏观察病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科室一是采取晨会学习、业务讲座、业务查房、考试考核等方式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组织护士不断学习床头交接班规范流程,结合本科专业特点,反复演练,强调忽略交接班的危害性,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提高交接班技能和意识。并规定在交接过程中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并给予指导,每次交接班后护士长、高年资护士进行总结、点评、指导,护理部、护士长不定时抽查护士交接班的情况,使护理床头交接班形成不断实践完善的连续过程,保证交接班的规范性,持续改进床头交接班质量。
2.3 突出交接班重点 规范交接班内容
重点交接新入院患者、危重患者、特殊检查及手术前后病人,完善危重病人床边交班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睡眠、精神状态、各种管道情况,皮肤、出入液量、患者主诉、心理状态、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存在的护理重点等,做到交的明白,接的清楚,各种治疗输液单要交清,护理记录单要写清,以保证交接班内容的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危重病人和一级护理病人,必须做到七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护理、饮食),对病区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病人也要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进行观察和护理。
2.4 规范服务礼仪 改进交接班方式,
在交班时,要求护士着淡妆,仪容仪表、行为举止符合职业规范要求,履行告知程序,使用问候语,增加护患沟通内容,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将人性化服务细节融入交接班过程中,使病人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对他们关心关爱,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促进病人早日康复,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 效果和体会
3.1 增加了护理安全意性 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
通过进行法律法规、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提高了护士对规范床头交接班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床头交接班的意义和目的,认识到床头交班可以了解上班次护理措施实施情况及护理质量完成的效果,掌握本班次护理工作重点,特殊事宜指导,使当日护理工作有重点,全面准确,有条不紊的进行,防止护理缺陷或差错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3.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规范了床头交接班
通过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了护理人员观察病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及时收集对诊断、治疗、护理有价值的信息,对自己当班期间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有效的处理病人病情变化发生问题。通过规范床头交接班流程的培训实施,使我科床头交接班有了统一的模式和工作流程,彻底改变了过去交接班中内容无重点,病情交接盲目、遗漏、不连续等弊病,提高了交接班质量。
3.3 规范交接班礼仪,提高病人满意度
规范化的床头交接班流程包括了交接内容和交接班文明礼仪两大部分,规范化床头交接班内容的同时,要求护士规范仪表、仪容、站姿、站位,交接班时履行告知、使用尊称、问候病人、积极沟通等,将文明礼仪贯穿于床头交接班过程中,使病人感受亲切、温暖、关爱之情,融洽了护患关系,显示了护理队伍良好职业形象,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参考文献
护士规范化培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岗位胜任能力;PDCA循环法;新到岗护士;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0-0141-04
Effect evaluation of PDCA circulatory method on pre-job training of newly employed nurses
HUANG Qiong
Jiujia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Jiangxi Province,Jiujiang 332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post-competency-oriented PDCA cycle in the trai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newly employed nurses. Methods A total of 229 newly employed nurses were trained for pre-job skills using PDCA cycle method oriented in post-competency. Results The scores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basic operation skills of newly-employed nurses were improved after training with post-competency-oriented PDCA cycle metho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sults of the examination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P
[Key words] Job competency; PDCA cycle method; New arrival nurses; Pre-job training
随着医院的快速发展,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护士角色逐渐由单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护士角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1]。仅依靠学校教学水平的改进难以满足目前临床护理的需要。因此,新到岗护理人员的上岗前培训是护理生从学校走向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2],也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临床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3]。为了使新到岗护理人员尽快进入护士角色,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对其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4]。培训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今后所接受的继续护理学教育。在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中,我院以岗位要求、能力胜任为导向,采用PDCA 循环法,持续改进岗前培训内容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2015年我院共招收护士229 名,女护士224名,男护士5名;年龄20~29岁;其中本科33名,大专164名,中专32名;主管护师18名,护士188名。其中第一批100人,第二批129人。
1.2培训方法
运用由美国统计学家戴明博士首次提出的PDCA 循环法进行陪训,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培训,统一考核,培训6个月后,再次进行统一测评。PDCA 是是英文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z查)、Action(处理)的第一个字母,PDCA循环法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5]。PDCA 循环法是一种科学的、程序化、标准化的基本管理方式,把他应用在新护士的岗前培训中,有利于持续改进岗前培训的内容和方法,从而保证培训的质量不断提高。
1.2.1 计划阶段(P) 按照护士岗前培训课程标准设置的要求,参照往年护士岗前培训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入院护士的特点,制定出为期6个月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1)培训内容:主要是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岗前培训方案进行岗前培训。护理岗位胜任能力是指护士对各种护理技能、专业成长程度及能力、个人的价值观、终生学习的能力、评判思维以及信息的运用能力[6]。主要包括临床岗位综合素质及通用技能训练。制定包括对医院的总体认识、职业道德与医德医风规范、国家的法律法规、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医疗安全及质量改进教育、护理工作核心制度、临床各科疾病的护理常规及健康宣教、护理基本技能培训、护理安全与不良事件的防范、护理文件的书写规范、各种仪器的使用监测及保养、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临床沟通能力培养及科研教学等方面内容的培训计划。(2)培训方式:我院护士的岗前培训工作是由医院人事处与护理部共同组织,联合各个临床科室及其他职能科室进行。依据往年岗前培训的考核成绩与问卷调查结果,聘请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授课能力强的各类人员等担任教师。培训形式主要采取理论授课、操作示范与练习、科室跟班培训等方式组织新到岗护士开展护理实践。课堂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分别采取导向式、启发式,运用多媒体及视频演示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7]。
1.2.2 实施阶段(D) (1)入职欢迎会:岗前培训的第1天,召开入职欢迎会,由医院院长向所有新护士致欢迎词,向新护士介绍医院的概况。欢迎会之后随即进行培训前考核,了解新护士的岗位胜任能力,记录考核成绩。(2)培训:岗前培训的第一个月为全脱产式集中培训。前两周主要是由医院人事处组织各职能科室对新来院护士进行全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宣教工作、护理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培训以及医德医风规范等。培训结束后进行首次培训考核。考核合格后分配至各科室进行上岗前的专科护理培训。(3)专科护理培训:岗前培训第3~4周,由各个科室护士长负责安排新到岗人员的工作计划和学习任务。在扎实的护理技能基础上突出本科室的护理特点,进行上岗前的专科护理培训。专科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科室的规章制度、专科疾病的特点、基本专科理论及操作技能、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沟通技巧等。考核合格后将进行各科室的专科护理培训。(4)临床轮转:岗前培训的后5个月,新护士在医院内进行临床轮转,由各个护理单元的护士长组织本单元的新到岗护士参加本护理单元专科培训。科室护士长定期对新护士进行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并根据考试成绩随之修正培训计划及方式。
1.2.3 检查阶段(C) 在培训课程结束后进行综合性考核和问卷调查。综合性考核主要是临床综合能力考试,内容涉及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护士条例、护理核心制度、各科疾病常规与操作技能、临床沟通能力、医疗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考核,在进行操作技能考试的同时穿行护理礼仪考核。培训课程结束后还要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包含患者满意度,同事满意度、沟通交流技巧、临床适应能力以及对任教老师的评价等方面。成绩判定:理论考核90 分为优秀,80分以上为合格;护理操作与礼仪95分为优秀,90 分为合格。两项考核均合格者方可正式上岗,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培训并再次考核,直至合格方能上岗。
1.2.4 处理阶段(A) 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总结分析进行持续改进,不断征求受训人员和授课老师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和参加培训人员的考核成绩随时修正培训计划,调整培训内容、授课方式与授课老师。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两批次护士的一般情况比较
两批次参加培训的护士在年龄、性别、学历、职称以及工作经验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新护士培训前后成绩比较
将参加培训的护士培训前考核时的成绩与接受培训后的成绩比较,经过培训后新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护士礼仪成绩均较培训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第二批护士与第一批护士培训后成绩比较
两批次人员培训前的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培训中的反馈和第一批护士的培训成绩及时调整了培训方案和内容,第二批培训护士的考核成绩明显较第一批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DCA循环法是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除了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外,目前也被广泛应用于医疗、行政、教育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在教学质量管理领域也已取得明显的效果[8-10]。它有利于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最大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1]。
3.1强化知识内涵,提升临床服务能力
通过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规范化岗前培训后,新到岗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成绩均明显上升(P
3.2减少工作恐惧,增加职业认同感
运用PDCA 循环法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了新护士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采用PDCA 循环法对新护士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减少了新护士们在工作中对于岗位的恐惧感,能够帮助新入职护士解决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减少工作中遇到的阻力与挫折,增加对于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增强对工作和生活的满意度与成就感[13]。PDCA循环法使培训工作变得有目的、有条理、有组织、有针对性。每一次PDCA循环都是在一个新的水平上开始新的起点,并且由于它是一个循环因而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引导,将岗前培训的各个方面内容当做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有机地结合,按照由理论到实践、由专业知识到全方位能力,由必须掌握到需要掌握,使受训人员能力提高较快。按照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进行培训,能够避免因为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各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岗前培训内容过于简单甚至造成遗漏,而考核是对培训效果和培训质量的重要检查手段,此方法使得培训更科学、更规范并且更有针对性,使他们掌握知识更加牢固。我院岗前培训前后考核成绩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的考核成绩明显好于培训前,提示在新入职护士的岗前培训中运用 PDCA 循环法是可行的。
3.3 减少护理缺陷,提高工作满意度
对新护士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提高了患者和医生对新护士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护理工作是护士运用各项护理技能帮助患者治疗疾病,满足患者需要的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14]。护士掌握护理技能是否规范、是否熟练直接影响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新护士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临床实践技能操作不规范等缺陷[15],同时也缺乏护患沟通及人文关怀等方面的技巧。针对这一薄弱h节,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运用PDCA 循环法对新入职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既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临床基本操作能力,也协助他们提高与患者或家属交流沟通的能力,努力减少和避免护理缺陷的发生,有利于合格护理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3.4培方式多样化,提高培训质量
岗前培训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选用不同的培训方式[16]。以往我们主要采取集中讲课的培训方式,时间短、任务重,忽视了听课对象的个体差异和接受能力,容易造成新护士疲倦感和厌烦情绪,影响了培训的效果。现在我们根据考核成绩与反馈,及时改进了培训方式,采取了理论授课、操作示范与练习、科室跟班等方式,借助多媒体及视频演示、实地体验、互动教学、场景模拟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激发了护士的兴趣及积极性,增强了培训的效果,使得新护士更好地理解学习的内容及操作方法。针对新护士大多为“90后”,自我意识强的特点,灵活设置培训课程,着重解决他们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临床操作技能不熟练、与他人合作意识较差、与患者交流沟通技巧较缺乏等等薄弱之处[17]。在培训的过程中,始终遵循PDCA循环法,PDCA 循环最主要的优势是方法简单易行[18],根据培训内容和受训者的培训效果,不断改进培训方式,第二批培训考核成绩明显好于第一批培训人员(P
3.5 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深入巩固培训效果
考核是检验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手段之一。考核是对培训工作的反馈,反馈环节是岗前培训得以不断完善的关键,贯穿于岗前培训工作的整个过程。我们改变了以往集中理论与操作考核的传统方式,增加了考核的内容,既考核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考核沟通协调与人文关怀的能力。同时我们也采取了多种考核的方法,采取了定期考试、随机抽考、跟班考核等[19]。将护士岗前培训的考核分为过程评价和最终评价。将每个阶段培训后的考核结果,计入过程评价成绩。过程评价合格者,培训结束后方可参加综合性考核和问卷调查。过程考核与最终考核全部合格后方可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延长试用期,补充培训,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入职。严格并多样的考核确保了新护士对每项操作和技能,每项能力都得到实实在在的考核,从而避免了集中单一考核以偏概全的局限,增加了新进人员对岗前培训的重视。考核也便于培训的组织者发现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反馈给计划阶段(P),改进措施,成为下一个PDCA循环的开始,推动岗前培训工作持续改进。
3.6以人为本,不断完善新护士岗前培训
培训结束后通过对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例如考核试卷、调查的问卷、参加培训人员书写的培训心得及授课老师的反馈等,对培训计划不断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在培训中出现的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不断根据实际需要修正培训计划,使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在对参加培训学员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同时,也对授课教师的授课效果和授课能力进行评价反馈,通过对参加培训的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听课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从而不断调整授课方法及培训内容,让抽象化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对于授课效果和授课能力不能胜任的教师,也要进行调整,施行优胜劣汰。不断完善新护士岗前培训机制,便于新到岗护士快速掌握岗位技能[20],快速胜任岗位需要。
综上所述,PDCA循环是一项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是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工作持续改进的有效途径。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通过采用 PDCA 循环法对新入职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岗前培训,促进了新进护理人员岗前培训质量的持续改进,新护士均能较快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护理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护理操作行为及护士礼仪也规范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增强了。这些新护士逐步成长为医院护理队伍的中坚力量,为护理事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远波,邓海波,邵华. 新护士角色适应的研究现状[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8):990-992.
[2] 王洪玲. 儿科新护士专科规范化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J].哈尔滨医药,2013,33(6):466-467.
[3] 李小卫,王志稳,李淑迦,等. 我国新毕业护士培训的现状及思考[J].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 487-489.
[4] 陈明霞. 探讨岗前培训提高新护士综合素质的作用[J].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6):1136-1137.
[5] 宋琳琳,马文江. 运用PDCA循环模式促进临床路径关键环节的持续改进[J].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3):179-181.
[6] 赵青华,张彩霞,关锐,等.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4(20):117-119.
[7] 牟旭红.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D]. 杭州:浙江大学,2011.
[8] 匡庆丽. PDCA循环管理在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8):98-99.
[9] 申志华,黄培春. PDCA循环模式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10,28(5):592-593.
[10] 白淑英,邵山红,郑伊萍. 用PDCA循环理论指导我院临床教学管理工作[J].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7):101.
[11] 孙云花,孙兰,陈立萍. 应用PDCA循环对CRRT非计划性下机实施干预管理的效果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7):595-596.
[12] 李艳,吴君君. 对新护士开展规范化岗前培训的重要性[J]. 中国疗养医学,2013,22(2):183-184.
[13] 殷磊,李小萍. 专业生涯规划与成长[J]. 中华护理学杂志,2004,39(10):777-779.
[14] 潘胖娥,葛丹莉. PDCA循环法在新护士岗前培训中的应用[J]. 上海预防医学,2012,24(6):358-359.
[15] 李继平,黄丹莉,魏毅. 规范化培训护士基础护理能力评价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1,11(15):68-70.
[16] 舒惠萍,罗小平,梁爱群,等. 麻醉恢复室新护士培训模式的实践与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1):991-993.
[17] 徐园,焦静,曹晶,等. 以核心能力为理论框架的新护士岗前培训[J]. 中华护理杂志,2015,50(7):860-862.
[18] 仲崇媛. PDCA循环应用于新护士岗前培训的效果评价[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5):6-7.
[19] 李平,王晓霞,范艳华. 新护士培训的实践改革与效果评价[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