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1

1.1接入控制充分考虑业务多样化

在第三代无线网络通信中,业务繁杂,接入控制要做到对多种业务之间网络资源的合理划分,对不同的业务分别进行接入控制。在这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有B.Epstein等人,他们在文献中提出了两种支持多业务接入控制:全隔离、全共享。其中全共享使得宽带利用率最大化,但不能确定不同业务的优先级;全隔离能够确定业务的优先级,但是对于宽带的利用率整体较低。

1.2接入控制设计工具多样化

相比于第一和第二代无线通信,在第三代无线通信中,因为接入控制算法的复杂度提高以及一些理论的快速发展,接入控制策略的研究中加入了许多新兴理论。种类繁多的理论工具为接入控制策略的研究带来很多便利和挑战。

二、CAC在异构网络下的研究情况

异构网络用到的无线接入技术有三种:第一种是无线局域网(WiFi);第二种是蜂窝网络;第三种是宽带接入。异构网络正在面临一项巨大挑战,如何能够将不同网络的资源整合利用,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提高总体异构网络资源的利用率。比较同构网络可知,异构网络接入控制设计更加多样化,接入方式的选择更多。Luo和Yilmaz等人分别在文献中提出异构网络缺省接入机制,这一机制的关键点就在于设置缺省接入网络。例如,在使用WLAN与TD-SCDMA混合组网时,首先用户要接入WLAN,当WLAN不接受请求的时候,用户再接入TD-SCDMA网络。显而易见,这种接入方式操作简单,但却没有对不同的网络和业务进行区分考虑。而SD策略能够对不同的业务进行区分,可以以业务的特性为依据判断接入的网络,但是它仍然存在异构网络整体资源使用率低的缺陷。

三、对无线接入控制技术的展望

无线控制技术发展至今已有许多重要的改进,但是对与目前的无线网络资源管理状况,我们让有很多的相关问题需要研究。

(1)混合业务需要全面考虑。

在如今的混合网络接入控制研究中,实时业务和非实时业务占了绝大部分。但是实际上,网络业务不止这两种,远比这两种复杂。如何划分繁杂的业务并分别进行接入控制是必须进行深入研究的。

(2)关注终端运动模型的建立。

终端用户需要一个更适应于网络切换的终端运动模型,专家应根据这一需求深入研究。

(3)关注网络发展,研究新型接入控制策略。

要时刻注意网络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无线网络资源管理中的接入控制策略,研究新型网络架构。

(4)提高总体带宽资源利用率。

怎样实现高效的接入控制,怎样合理分配带宽,怎样合理分组调度,是未来研究分组业务必须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2

相关热搜:统计学  统计学原理

前言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急剧增长,网络信息过载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如何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古代就有图书馆与文书档案管理,而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则起源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90年代以来,伴随着商业化,互联网以摩尔定律的速度爆炸般膨胀。网络信息资源呈现出:网络信息数量增长迅速、来源广泛、传递速度快、动态变化频繁,类型复杂、内容丰富、价值不一,呈非线性、链接网状结构,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是多渠道、多层次信息交互式交流的集成。这就促使国内外开始进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如人文管理、技术管理、经济管理等开展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我国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统计和分析这些年来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以利于推动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

一、统计说明

本文以cnki中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为统计源,以篇名和关键词分别作为检索入口,以“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作为检索式,以精确检索的方式,共检索到文献152篇,去除不符主题和重复的文献,得到相关文献119篇,并根据结果从论文年代分布、论文期刊分布、地区分布和作者分布等方面结进行统计分析。

二、统计结果分析

1、论文发表的数量及年代分析

论文的发表数量反映了该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Www.133229.COm而某一时期论文数量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说明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理论水平发展速度。

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最早是1998年,20世纪以前的论文发表数量很少,仅占总数的3.36%。但是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文献数量总体呈逐渐上升趋势,并在2007年达到高峰,说明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经历了到由关注、到认识了解、再到探讨、实践、及经验总结的研究过程。另外,从表1中还可以看出,2008年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文献比前几年略少,这一点值得注意。

2、论文的发表期刊分析

研究论文的来源期刊不仅是了解该领域的空间分布特点,掌握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群的最有效的方法,而且还能为文献搜集和管理提供依据,为读者提供指导,还可以了解各刊物的办刊特点,有利于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进一步促进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的发展。

本文所统计的119篇文献,分别发表在72种期刊上,总体比较分散,但是论文的分布又具有相对集中性。从表2中可以看出,图书情报类专业期刊发表的论文数所占比例最大,达到了57.14%,说明图书情报专业期刊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文献的主要来源。表3列出了发表论文最多的前20种期刊,共发表了论文69篇,占论文总数的57.98%,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重要情报源。根据布德拉福定律,核心期刊区所载论文量要占总论文量的1/3,可以将前8种期刊认为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核心期刊。

以上十几位作者撰写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论文被引次数都很高,说明其论文影响力大,可以看作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领域重量级的论文,尤其是武汉大学的马费成等人写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一文被引频率最高,无人能及。

4、论文作者分析

(1)作者合著情况分析

研究论文的合著现象,一方面可以反映研究论文的深度和广度,以及该研究领域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等;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弄清合作的特点以及影响合作的主要因素,有助于组织合作研究。合著度是指某一时期内刊物载文的篇均著者数,合著率则为刊物合著论文篇数与论文总数之比。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文的作者合著情况见表5。

由表5中可以看出,我国关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论文主要以个人独著为主,共82篇,占所有论文的68.91%,但从整体上看,每年的独著论文数时高时低,在2005年达到高峰,总体呈现出很不稳定的状态。另外,从表5中还可以看出,每年的论文合著率也很不稳定。这充分说明,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相互渗透和综合发展,合作研究将会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一大趋势。

5、论文的内容主题分布情况分析

从统计分析可知,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内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理论研究

这类论文一般都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概念、构成要素、类型、特征的研究,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现存问题或必要性的。在调查中,共有33篇论文探讨了这方面的内容。调查显示,国内学者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多倾向于:其是“信息管理学”中新近产生的一个分支,并没有达到能成为相对独立学科的程度。在调查的论文中,并没有专门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学”及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体系结构、学科性质、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学科史及未来发展、学科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等的论述,而多是在对“图书馆学”、“情报学”及“信息研究”等学科,进行学科研究总结与展望时,提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方向的研究进展。而论述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模式,基本上都是引用泰宏教授提出的信息资源管理是三种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约化,即信息资源的技管理、信息资源的经济管理和信息资源的人文管理,它们分别对应不同的背景,即信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者的集成构成信息资源管理的三维构架。

马费成、陈锐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系列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其分别从技术、人文和经济的角度讨论了面向高速网络的信息资源管理、组织和利用的问题。而靖继鹏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论纲》在分析比较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传统信息资源管理差异的基础上,概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研究内容。其主要研究内容则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业务环节,其模式是信息技术、信息经济和信息文化三维构架。贾春华的《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值得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较专注地分析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中重点领域、最新进展和未来展望。他认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需要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点问题是网络信息资源分布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和网络信息服务等方面。另外,尹艾蓝、李曙光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其管理探讨》则创造性地把书签式管理模式、搜索引擎管理模式、书目控制管理模式列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把人文管理、技术管理列为管理手段。

(2)企业与图书馆网络信息管理

主要是企业与图书馆如何开展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收集与构建工作。本次调查中,涉及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论文共有18篇。刘海燕等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管理》中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全面分析了信息时代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对策建议。曹秋霞的《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探析》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的剖析,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改进的几个问题。张丽辉的《浅谈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改进》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及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改进策略。冷伏海、孙扬民的《面向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在分析中小企业的信息需求与管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特点,给出了面向中小企业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及针对这种模式的实施过程。

(3)描述与组织研究

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就是:如何准确、全面揭示每个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外特征,并通过有序组织,来调整网络信息资源的无序状态。可见,对网络信息资源揭示与组织,是提高其利用效率的前提,也是业内人士探索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本次调查中,共有14篇论文涉及到这一领域。

袁红梅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模式——元数据》中提出了元数据的3种格式,4种类型,讨论了元数据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丁晓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刍议》针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介绍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的原则和几种方式,进一步提出网络信息资源对图书馆工作的影响及图书馆应采取的对策。王海波、汤珊红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与管理研究》论述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组织方法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更好地组织与揭示网络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些看法。对未来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学者们提出的设想是:“从组织者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简便,扩充性、专业性、及处理能力都要强;从用户角度,网络信息组织要易于查询,满足个性化需求;从技术角度,网络信息组织应向自动化、集成化、智能化、知识组织的方向发展,并逐步实现知识挖掘。”。

(4)信息开发研究

信息资源的开发是开展信息服务的基础与前提,信息服务在信息资源的充分开发和合理组织的基础上才可能有高效率。网络信息服务更是以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开发为前提。在本次统计中,共有7篇论文涉及了这一领域。

王怀惠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概述了网络信息资源的概念、特点及分类,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概念及其重要性,分析了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值得重视的技术,提出了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建议。辛春华在《论我国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开发与管理》在分析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信息资源网络化开发的战略目标与利用原则,探讨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配置及其优化。

(5)系统管理的研究

主要涉及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总体过程、策略、方案及有序运行的条件、机制与障碍等微观环境的研究。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是由一系列工作程序构成的,调查中有7篇论文是将其作为一个总体来进行讨论的。如:《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及其运作机理探讨》中,作者邓克武提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运作机理包括:网络信息的采集和网络信息的组织。建立一个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对特定的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有序化并经常剔旧纳新,是非常必要的。”马惠君在《谈构建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中则针对网络信息的特点,分别从技术角度、法律角度以及人文社会角度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进行探讨,从而创造绿色、安全的网络信息环境。

(6)信息服务研究

网络信息服务是信息工作者直接面向用户的“前沿”,网络的应用、信息特征的转变等因素,都使信息咨询工作产生新的方式和突破。本次调查中关于信息资源服务研究的论文有4篇。

谭兆民的《试论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与服务》提出了开展网络信息资源服务的6种方法:网上导航服务、公共网上查询服务、馆际互借和文件传送服务、系统开发服务、联机检索服务和因特网网络资源服务等。朱淑芸、朱钜锋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就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管理与服务工作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丁立萍在《现代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与对策》中提出目前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着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无序、信息开发肤浅,馆员素质低,信息人才缺乏等问题。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工作的战略重点,应对网络信息资源加强管理,开展多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加强特色馆藏建设,提高读者服务的信息质量,加强文献信息队伍建设,使图书馆信息服务具有资源共享、特色化和社会化的发展趋势。

(7)信息政策研究

主要是用国家机器的手段进行的控制与引导、制定相应法规的研究。有5篇文章论及国家信息资源政策,如《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政策调控与实施机制研究》、《浅论我国信息网络环境的政策体系》等。还有就是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知识产权法律研究。

查先进的《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阐述了高速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国家信息政策需求、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目标和面向高速信息网络的国家信息政策内容框架。彭晨曦,尹锋的《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及其启示》通过国内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的对比,在分析了国外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特点与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信息政策法规的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8)信息检索研究

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策略、检索工具改进、及新的支持技术的研究论文,在这次调查中有3篇。范超英、曹芸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介绍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与检索的工具—全文检索系统的功能特点、构成及在图书馆的具体应用。

王纯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www搜索引擎》认为搜索引擎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搜索引擎众多,各具特色,分析常用搜索引擎的类型与功能是非常必要的,用户可依此选择合适自己的检索工具。

(9)其他方面的研究

除了以上几个内容外,还有许多涉及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很多内容,如管理的标准化体系、网站资源管理、知识管理对其影响、人文因素、管理安全、人员的思维结构、人才培养研究、目录学及计量学的应用等。

通过论文调查,笔者发现,国内对于用户的分析研究,用户利用网上信息资源的研究:如用户网络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表现形式与满足方式,用户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行为与心理,用户潜在信息资源的开发、用户的教育等很少。可能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建设起步晚、条件落后的情况以及用户的信息意识薄弱有关。但是,随着我国信息资源建设的发展,相信有关这方面的论文会越来越丰富,相关理论与方法会越来越成熟。

三、结语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3

1.1分析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分析现状来看,还依然坚持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即以当前农业经济的现状为出发点,反向推论出问题出现的最终原因后,随后再分析问题造成的后果,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虽然将这种传统思维模式运用在农业经济分析中,可以确保开展理论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能收获较好的效果。但是,在农业经济分析中,数据分析作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则具备较差的数据实效性。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对维护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尤为注重,可以促进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有效提高。因此,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视角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分析思维模式,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农业经济分析的实效性,从而有效提高农业分析的运用价值。

1.2分析立场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人员在运用传统模式对农业经济进行分析时,往往会忽视客观因素的重要性,他们常常是凭个人的主观经验及已有知识储备来分析当前的农业经济状况,再用这种片面的理解和认知去分析当前的农业经济问题并做出结论给出相应的建意。这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农业经济发展人员对各方面问题的片面认知,由于农业经济发展人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总结也具有一定的区别,这样分析立场下得出的结论和建议,往往缺乏有效性、合理性和科学性。当前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运用中,不能以管理人员的主观性判断作为事物定论的依据,一定要注意定论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惟有采用有效真实的信息,才能对农业经济的分析运用产生真正的效用。因此,我们在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视阈下开展农业经济分析,一定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分析立场,以真实信息为基本出发点,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提高农业经济分析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2.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管理视角开展农业经济分析的手法

2.1均衡分析法。均衡分析法是指以农业经济发展中会出现的所有变量作为分析的基本依据,当其中的变量出现相应的变动时,农业经济发展的数据也会随之变化,直到相应变量数据与农业经济发展数据保持一致的经济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分析的一种方法。在农业经济分析中运用均衡分析法时,一定要提前做好各方面准备工作,尤其是市场调研,了解和统计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尤其是当某一种变量对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产生控制,并且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与这一变量满足均衡条件后,对农业经济发展条件作出改变,同时,不能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状况时,才能在农业经济分析中,将这一变量作为主要研究因素,总结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更加有效用的发展方略。

2.2动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是指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区域内,对农业经济活动的整个过程进行分析,分析整体发展活动中的农业经济发展的总量和出现的变量间的制约和影响关系,以及分析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节点上变量对总量的农业发展情况产生的影响。在农业经济分析中运用这一方法时,要符合相应的客观条件:在市场调研中,我们通过融合分析相关的农业经济发展数据,弄明白总体农业经济发展相应规律性变化特点的前提下,就可以在固定的某一个时间段内,将代表性较强的因素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农业经济发展中,通过综合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影响因素,找到农业经济受到相关因素影响的规律,将当前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作为基本出发点,以对农业经济发展数据状态造成影响的因素为依据,判断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分析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3.结束语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贝叶斯网络;风险预警

中图分类号:F24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1-0028-05

随着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时代的到来,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战略地位。然而,因为人力资源具有自己的独特属性,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迄今为止,已有不少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过研究[1-2],并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为企业防控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提供了重要借鉴。但是,总的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多数停留在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内涵、分类、危害及防控措施等定性方面,只有少数采用了定量的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风险矩阵法等工具来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水平[3-4]。虽然这些数学方法计算简便、容易操作,但是由于这些方法涉及的指标大都具有非线性和模糊性,其准确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基于此,本文将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s,BN)方法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研究中,探索用于研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新方法,以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贝叶斯网络的相关知识

(二) 贝叶斯网络的应用综述

国内关于贝叶斯网络的应用研究比较晚,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最近几年,并且主要应用在人工智能、故障诊断、模式识别等领域,其中将贝叶斯网络应用于风险评估尤其是企业风险管理评估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如索秀花[6]在利用SCOR模型并结合社会领域的马林诺夫斯基理论对供应链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的基础上,以汽车备件供应链为例,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局部风险评估模型,应用消息传递算法(Pearl算法)对风险进行动态预测,并诊断出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应对策略。李江飞[7]从风险发生的概率、风险的损失、风险发生的可控性三个角度对地铁项目施工风险进行了评价,利用贝斯网络借助Netica软件完成了施工风险发生概率的评估。尹凤阳[8]根据事故致因理论构造了船舶过闸风险评价的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并在VS2008系统开发平台上开发了风险评价系统,得出多个风险因素共同作用时,事故发生概率呈多倍增长。王美怡[9]采用贝叶斯网络推理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不确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以帮助管理者有效地规避风险,对高风险部分进行着重管理。熊涛[10]构造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警模型,在MATLAB软件上利用数据训练BN模型,并与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体现了贝叶斯网络模型用于风险评价的优越性。王爱文等[11]提出了基于因果贝叶斯网络的风险建模与分析方法,该方法被应用于某公司国际采购风险评估中,效果显著。周田[12]以IT企业研发人员为研究对象,在构建贝叶斯网络时加入时间因素,设计了帮助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小型软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陆静和王捷[13]将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用于商业银行全面风险预警,利用Netica软件进行网络推理,完成了各种风险指标对全面风险影响程度的计算,结合预警系统灯号模型,对银行风险水平做出判断,有利于管理者有针对性地进行风险管理。

二、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内涵及其分类

何谓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虽然学者们的观点不一致,但是比较普遍接受的观点是,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是指在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活动中,因为没有妥善地处理好人力资源管理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而给组织的经营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损失的可能性。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十分庞杂,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14],结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例,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分为五大类:(1)招聘配置风险:是指组织在对人力资源进行招聘、配置和使用的过程中,因为人为因素或是企业内外部因素不确定性的影响所产生的风险。众所周知,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但是在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人职不匹配、人员配置低效率等问题,导致人力资源的浪费。(2)培训开发风险: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企业的培训相当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也不例外,比如培训收益风险、培训后人员流失风险等。(3)绩效考核风险: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环节,有效的绩效考核会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反之,若绩效考核不公正、不全面、员工满意度低,则会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用人风险。(4)薪酬福利风险:是指由于薪酬设置不合理、福利待遇差等原因给企业带来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5)员工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人,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复杂性、流动性、动态性,这就导致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员工违纪、人员冲突、劳资纠纷等风险。

(二) 指标体系的构建

建立具有科学性、真实性、可行性、全面性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是构建贝叶斯网络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根据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分类,结合文献查阅的结果,建立如表1所示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三、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模型

(一) 贝叶斯网络的构建

贝叶斯网络的构建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分析节点关系并咨询专家意见来构建,另一种是利用较完整的数据,通过网络学习功能来完成构建。鉴于人力资源管理各种风险的定量数据很难收集,本文采用第一种方法,利用因果关系结合专家经验构建贝叶斯网络。根据原因在前,结果在后的变量顺序,本文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作为终端节点,一级风险指标作为次层节点,二级风险指标作为初始端节点,构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系统的拓朴结构,如图1所示。

(二) 网络节点的设置

在确定了贝叶斯网络结构后,需要对节点进行设置并赋值,即获得节点参数,包括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分布(CPD)。考虑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定量数据很难查阅到,因此通过向人事主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企业风险管理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征求意见,获得一个比较主观的结果。本模型实际运用中,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数据对该模型中的先验概率进行修正。

本文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指标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若将这22个指标通过MATLAB软件,利用Full-BNT工具箱进行参数学习,学习过程复杂且长,限于篇幅,论文选取招聘配置风险及其下的3个二级指标进行贝叶斯网络的局部学习。

本文选取某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向该企业人事主管、人力资源管理专家、风险管理专家组成的20人专家组进行问卷调查,得到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中招聘配置风险的数据,以便运用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模型,判断其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状况。

在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参数时,为了克服专家过度自信等认知方面的偏差,论文给出了风险概率等级的分值量化表(如表2所示),拟先采用等级区间判断,专家可以凭自己的经验判断指标的风险等级,再结合等级量化表在相应的问卷调查表中填入概率值。同时,借助风险概率等级量化表,我们可以由参数学习得到的后验概率来判断人力资源管理风险所处的风险水平,为进行相应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提供依据。

在完成问卷调查之后,通过对收集到的问卷进行分析,得到这次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如表3所示。

由表可知本次问卷的有效回收率达75%,问卷调查的数据是可以使用的。利用SPSS19.0软件对15份有效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求得各节点概率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的节点参数,如表4、表5、表6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

将贝叶斯网络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预警研究中,通过构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网络拓扑结构,将各类风险因素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总体风险的影响归入到具有因果关系的网络结构中,并以招聘配置风险为例进行贝叶斯网络的局部学习,通过问卷调查在对各级网络节点进行赋值的基础上,利用Full-BNT工具箱,完成了贝叶斯网络的参数学习,实现了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定量研究。管理者可以结合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的实际数据,进行贝叶斯网络推理,根据推理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防范控制风险。当然,由于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因素种类很多,所以防控人力资源管理风险势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对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进行全面防范的基础上,还需要企业树立风险管理理念,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信息系统的建设等,这样才能有效地落实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兰霞,王俊.基于BP网络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J].南开管理评论,2007,10(6):78-85.

[2]Danielle S Beu,M.Ronald Buckley.Using Accountability to Create aMore Ethical Climate[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2004(14):67-83.

[3]王爱莲,李君.基于风险矩阵法的石油销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估[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1):37-42.

[4]陈心德,周晋.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预警模型[J].商业研究,2006(15):12-16.

[5]黄友平.贝叶斯网络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2005.

[6]索秀花.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评估[D].广州:暨南大学,2011.

[7]李江飞.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地铁项目施工风险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8]尹凤阳.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船舶过闸风险评价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1.

[9]王美怡.贝叶斯网络在不确定性风险决策中的应用[D].北京:首都经贸大学,2012.

[10]熊涛.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预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3.

[11]王爱文,杨敏,段华蕾.基于因果贝叶斯网络的风险建模与分析[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3,35(5):1023-1030.

[12]周田.基于贝叶斯网络的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模型的研究与应用[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13]陆静,王捷.基于贝叶斯网络的商业银行全面风险预警系统[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32(2):225-235.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的高校教学信息化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革,对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也变得尤为重视,能否对我国高校的网络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及建设,关系到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对我国当前的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意见,以希望对我国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带来一定益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教师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和创新,高校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教师希望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课堂,更希望学生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自己的网络数字图书馆,为教师教学研究和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已经关系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和实施,成为高校办学水平和地位的重要标志,因此,如何对网络教学资源进行管理和建设成为目前高校极为关注和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内容

高校网络教学资源主要包括高校自身通过自建、购置或共享的方式所建立的服务于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数字化资源,包括各类电子文本、网页、视频、音频等数字文件。从目前国内各高校所建立的网络教学资源内容来看,主要包含用于教学和素质教育的一些多媒体课件、网络题库、案例、资料、网络课程等资源,以及用于学科建设的一些专业素材资料、学科网站和实验教学平台等。而网络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各校自筹经费建立数据库,或者通过外购、自主研发的一些教学平台,以及部分有教育相关部门和国外相关机构所建立的共享教育资源。

二、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需要建立在长足的发展基础上,将其作为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点进行建设和管理,它不单单是教学资源的收集和保存,而是涉及了数字资源内容的组织和规划、资源可循环性利用、实施技术的先进性和便捷性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在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和建设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数字资源利用率低

目前,许多高校已经建立起内容相当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库,以及网络教学平台,但是由于许多资源都是以试题、教案、课件等形式简单的累积在一起,没有详细的进行分类和组织,让教师或学生很难搜索到自己需要的资源内容。而一些高校只是为了简单的扩充资源,购买大量的教学光盘进行复制和拷贝,在保证数量的前提下并没有重视资源的质量,使某些资源缺乏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并不高,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由于教学制度引起的应试教育思想让许多学生没有形成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很多数字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了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不规范

许多高校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时,主要依靠学院相关部门的多人合作形式完成,在资源分类、资源引进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来实施,导致资源分类不规范,种类划分不明确,内容宽泛无章,分类中有重叠的现象,不仅给教师和学生使用资源带来不便,更不利于对资源的分类管理和补充,给校园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建设,以及实现共享和交流等都极不便利。

(三)网络教学资源管理不畅

就目前形势而言,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管理一般都是管理人员进行专门负责,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反馈系统,无法得到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够得到及时解决,也无法传达给资源管理者。因而,在网络资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便一直得不到解决,长期使用过程中,便会积累出更多的问题,不仅阻碍了网络资源的优化和更新,更是打击了教师和学生的使用积极性,导致了资源浪费、整合困难的现象。

(四)教学资源建设缺乏创新性

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在教学资源库中,多以电子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素材资源、教材资源、文献资源等形式存在,没有具有校园特色性的资源库和网页,不仅不能够体现高校自身特色和校园文化,让网络资源显得枯燥、毫无新意。同时,在网络教学资源的构建上,各高校主要以购置为主,缺乏让资源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动力,以及外购的资源也并不能与校园发展理念相吻合,在资源引进上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

三、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

对于网络资源的建设必须建立在自主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统一的规范、规划和策略,积极引进资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一)对网络开放性教学资源的利用

网络的开放性为教学资源的搜集提供了便捷的渠道,在互联网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例如一些论文、多媒体素材、网络课程、试题、软件等,学校资源建设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将这些资源进行下载、筛选、整合、优化、入库。在收集网络资料的同时,需要注意收集具有针对性、实时性和实用性的素材,不仅让校园网络教学资源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够充实资源内容,解决现代化背景下教学资源匮乏的现象。而且许多教学资源是网络共享的,这类资料的收录可以为学校节约部分经费,提高办学的效益。

(二)自主开发教学资源

高校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是网络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学校可以利用原有的传统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并进行整合和分类,制作成适合于多媒体制作或网络教学使用的数字化资源;其次,学校可以利用教师进行网络资源建设,将各科教师所制作的网络课件、论文等教学资料收录、归类、整合成为网络共享资源,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同时组织专业队伍,按照学科的需要对一些散乱的素材和教学材料进行重组和设计,制作成适用于网络教学和学习的资源。这样不仅节约资>!

(三)加强共享资源的建设

各高校应该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减少重复建设的现象发生,实现高校与高校之间的资源共享,不仅能够节约建设成本,还能够促进高校之间的和谐友好发展。同时,在自身某些资源匮乏的情况下,积极向拥有该类资源的学校进行交流和合作,开展资源共同建设的研讨会,优化资源,实现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建设。

参考文献

[1] 李增兵、李瑞华.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 (4)

朴成植、朱旭泽.论校园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 32)

网络资源管理论文范文6

信息、能源和材料被誉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信息每天以几何级数增长。网络信息资源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的能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那一部分信息,而非所有的网上信息。具体来说是指所有以电子数据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以多媒体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面前,信息社会的人们也越来越多的在网络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有用网络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1)网络信息的数量巨大,以海量信息著称。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网络信息的繁荣,网络信息的数量增幅巨大,可以来谓之海量信息。据统计,自2003年开始,中国网页的规模基本保持翻番增长,2013年网页数量达2250亿个,年增长68.6%,世界上其他语种的网页也是不计其数。海量网络信息经历产生、使用、衰退、消失的生命周期过程,因此如何安全的长期保存网络信息资源成为我们必须努力探索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2)存贮在电子媒介,须借助计算机阅读。

根据文献载体的不同,我们古代就产生了甲骨文、金石文、帛文、竹简、纸书等不同的文献种类。而今随着计算机技术我们产生了机读文献,也就是这些文献必须借助计算机阅读,这些文献也叫做数字文献资源,如果通过网络传播即是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保存在电子媒介,占用的空间很小,我们不能直接阅读网络信息资源,必须借助电脑等先进的设备才能够阅读,因此给网络信息资源的普及阅读带来一定的障碍。

(3)网络信息更新快,淘汰率高。

在因特网上能获得最新的信息,但是网络信息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据统计,网络信息资源每年以60%左右的速度递增,很多网页基本上是每天都有更新,随着时间推移很多网页慢慢被淘汰。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网络信息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长期保存有用的网络信息资源以供人们以后利用。

(4)信息存储的介质容易损毁,长期保存难度大。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存贮介质脆弱性和存贮系统的易受攻击性使我们在长期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困难。网络信息的存储介质都是磁性的,很容易就遭到损毁,它的保存受到环境、磁场、温度的影响,稍有不慎,就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因此如何有效的长期保存网络信息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另外网络信息资源所依赖的计算机系统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还会受到网络黑客的攻击以及病毒的侵袭,这也加大了长期保存网络信息资源的难度。网络信息的海量,借助计算机阅读以及动态更新快、存贮介质易损毁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探讨网络信息资源生命的特点和周期,保存好有价值的网络信息以供我们日后使用。

2网络信息资源生命周期的诠释

我国学者关于信息生命周期、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论述都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索传军认为:“所谓信息生命周期管理(ILM)就是依据不同的信息在不同阶段的价值实施不同的管理策略,以简单、可靠、经济、有效的方式使企业获取信息的最大价值,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总体拥有成本。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进行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从创建和使用到归档和处理,它是一种针对信息进行主动管理的过程策略。”他主要强调了要主动管理信息,认为信息生命周期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对信息的管理包括从信息创建和使用到归档和处理整个过程。浙江大学信息资源研究所所长何嘉荪教授扩大了文件的范围,他认为“广义的文件(Records),指人们在自己的社会活动中直接产生并使用的、一切得到记录的原生信息。因而社会生活中,一切得到载录的信息(不管是载录在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现代载体中或者储存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中,还是记录在纸张以及其他原始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包括图书、报刊、情报、广播信息、电视信息、电影以及个人的信件、笔记、日记等在内,实际上都首先历经了文件的阶段。”1997年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在《电子文件管理指南》中,依据“文件从孕育、生成到存在的过程”,将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划分为概念阶段、形成阶段、维护阶段,(以下简称三个阶段论)。我个人认为,国际档案理事会电子文件委员会对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的定义可以推广到整个网络信息资源。我们借鉴《电子文件管理指南》关于电子文件的生命周期三个阶段论,以此推出网络信息资源的生命周期也可以分为概念阶段、形成和使用阶段、维护和保存阶段。

2.1网络信息资源概念阶段

指的是构思与设计阶段,即网络信息资源系统的研发、设计和安装调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们对与系统相对应的机构内部的信息流和信息处理程序进行分析,挑选与之相适应的数字技术并在系统内应用。为了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内容、上下文关系和结构能够提供关于数字资源形成者及其活动的可靠凭证,也为了保证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经过挑选存留下来并且在将来能够存取,必须在本阶段对这些资源管理功能和用户需求进行说明、论证,并且以此进行信息系统设计。概念构思阶段实际上是网络信息资源形成的缘起和基础。

2.2网络信息资源形成和使用阶段

指网络信息在上述可靠的数字系统环境中产生的阶段。本阶段至关重要,因为如果一个能够满足信息利用需求,却不能保证网络信息资源始终能够完整而可靠地被获取的系统,事实上是一个没有价值的系统。在本阶段,网络信息资源将具体形成并作为真正的“网络信息资源”储存起来。我们现实中面对的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资源就是处于形成和使用阶段。可以说,人人都在使用网络信息资源,也可以制造网络信息资源。

2.3网络信息资源维护和保存阶段

指网络信息产生之后直至销毁或永久保存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这种划分方法突出了对网络信息资源管理来说极其重要的“设计”和“形成”阶段,这很正确。但是,对此后的网络信息运动,这种划分方法又仅仅只将其概括为“维护”阶段。将网络信息资源划分为概念阶段、形成与使用阶段、维护和保存阶段的方法从总体上说,不是根据网络信息对人们所具有的价值和先后发挥作用的差异进行的,而是根据对网络信息进行的信息资源管理行为先后发生的顺序进行的划分;也可以说,这种划分方法所体现的实际上主要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生命周期。由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来推出网络信息生命周期应该是可行的,正如何嘉荪教授所言,“社会生活中,一切得到载录的信息,不管是载录在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现代载体中或者储存在计算机及其网络等现代信息工具中,还是记录在纸张以及其他原始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实际上都首先历经了文件的阶段。”网络信息生命周期理论为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探索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和对策。网络信息是有生命周期的,它经历了概念阶段、形成和使用阶段、维护和保存阶段,在网络信息资源的这一生命周期运动过程中,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也是不断变化的,我们应该根据网络信息资源的价值运动,制定出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策略。

3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策略

3.1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协调机构

在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各地区各部门的无序建设,应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协调机构。这是一个领导管理全国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权威机构,负责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营运,协调网络的运行。它制定网络信息存储、交换、传递的统一代码标准,统一的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统一的网络信息术语标准;负责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网络,管理和协调各地区和各部门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另外,它还负责建立各地区的区域性的网络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协调机构,这些地区性的机构在它的领导下,进行本地区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管理,在此基础上实现全国网络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可成立由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直接领导的跨系统、跨地区、全国性的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委员会,统筹建立起国家级、区域(行政大区)级和地区(省、市、自治区)级组成的三级组织领导机构。对全国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进行宏观调控,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实施集中有限的人力和财力资源于合作事业上,在协调引进和分工收藏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网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长期保存。国家级信息资源领导机构的职能为领导、调控、协调职能,对重大问题做出决策,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地方级信息资源组织管理机构的职能为协作、协调职能,以起到纵向联系、横向协调的作用。

3.2建立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标准

网络信息的标准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类:网络信息基础标准、网络信息应用标准、网络信息相关标准、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网络信息管理标准、网络信息服务标准和网络信息网络标准。网络信息标准化是网络信息建设中极为重要的部分,重视网络信息标准化工作是确保网络信息应用系统与业务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业务协作以及安全保密的基础。为此,建议国家标准化主管部门尽早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1)开展网络信息标准体系的研究,网络信息标准体系是我国开展网络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

通过对国内外网络信息标准化工作的分析研究,提出我国网络信息对标准化的总体需求及未来开展网络信息标准化的框架和标准细目。

(2)制定网络信息业务与服务标准

应尽早开展网络信息业务与服务标准的研制工作,使得我国网络信息的业务与服务规范化、标准化,使我国有一个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业务和服务标准。统一的网络信息业务和服务标准能够保证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存贮。

(3)研制网络信息安全标准

应尽早开展网络信息安全标准的制定工作,以确保我国网络信息网络与数据的畅通、安全、以及保密,有利于我国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保密。

(4)制定元数据标准

这是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课题,近年来ISO组织、一些研究机构制定了数字资源保存的标准和规范。如PubMedCentral、法国的INIST和德国的PotsdamUniversity等也实施相关项目标准。其中最有影响的标准是开放式归档信息系统(OAIS),它定义了一个资源保存的总体框架。在研究项目通用元数据格式的基础上,了基于OAIS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元数据格式。如BioMedCentral就要求网络信息的元数据信息应该与OAI(OpenArchivesInitiative)相兼容,并将全部网络信息存档在多个公共知识仓库中。这些技术标准对我国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有着借鉴作用。

3.3建立分布式协作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

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各行业、各专业图书馆分别保存各自的网络信息资源,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浪费大量经费。建立分布式协作的全国统一的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既能保存我国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又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和经费浪费。此观念来自寄存图书馆制度,以加拿大EPPP(ElectronicPublicationsPilotProject)为例,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针对电子出版物制定了指导原则,提出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作为数字资源保存中心,明确阐述了国家图书馆可以合法地将一份备份储存在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以利永久保存。一旦资源拥有者因种种原因无法再提供时,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可以公开此数字资源供大众使用。我国也应成立数字资源保存中心,为我国数字资源长期保存奠定坚实的基础。数字资源长期保存是一个新的复杂的问题,国外很多国家如欧美、澳大利亚等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和知识,对我国刚刚起步的研究有着非常有价值的借鉴作用。不同类型的数字资源长期保存策略问题、技术策略、系统和框架问题及相关法律问题,都要求建立分布式保存机制。在这个机制中,国家图书馆应发挥领导作用。就这一点已成为众多国家的共识。我国也建立全国统一的分布式的数字信息仓储中心,国家图书馆是全国的文献信息中心,建立全国网络信息资源仓储中心应该发挥其龙头作用。

3.4建立网络信息资源长期保存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