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力资源开题报告

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文1

苏州科技学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院 系 苏州科技学院 专 业 人力资源管理 学生姓名 胡玉凤 学号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应在毕业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后方可进行论文正文写作;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3.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年9月25日”或“20**-09-25”。

1.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2.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3.本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4.本课题主要参考文献××××××××(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5.本课题的具体进度安排(包括序号、起迄日期、工作内容)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亲笔签名) 年 月 日

注:表格的大小可视内容的多少可自行调整。

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文2

论文关键词:员工忠诚度,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成本

 

0 引言

在现代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员工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已成为企业的第一大资源,对企业的整个稳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直接影响力,人在则“企”存,人离则“企”止。而员工作用的充分发挥直接有赖于员工的忠诚度,只有员工心甘情愿的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人力资源投入才能取得最大的回报。

企业作为商业的一种载体,其首要关注点便是投入与产出比。在新的经济环境下,人力资源已经不再只是简单的作为一种费用来考虑,更重要的是视为一项投资,投资关注的自然是投入、产出这个比值,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投入内使得人力资源的产出值最大就是目前人力资源的研究重点。而员工的高度忠诚将直接有利于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的回报率。

1 员工忠诚度与人力资源成本的内涵

忠诚度是指一个人对其所属社会团体的目标、象征和宗旨等方面的坚信不疑的品质。而员工忠诚度是指员工认同组织,愿意继续积极地参与其中,尽心尽力为企业奉献的程度。这种忠诚包括行为忠诚和态度忠诚员工满意度,只有后者才能实现企业人力资源的稳定。员工忠诚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员工的满意度。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的满意度是一种相对和绝对的组合,绝对的满意度是员工的自身实现感受与自身的期望值的比较(绝对满意度=自我实际感受/期望值),是一种自我比较,即纵向比较,而相对满意度则是一种横向比较,将自身的实际感受与他人所得进行比较(相对满意度=对自我感受/对他人的感受)。

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是反映人力资源管理和员工的行为反应所缠手的经济量化指标。从与货币的关联度,可分成两大组成部分: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显性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开发成本和使用成本,而隐形成本主要针对的是员工流失带来的成本,包括离职前的生产低效成本,员工离职带来的技艺、管理损失成本,引起的其他员工的心理负面成本,空位成本以及新员工顶替过程中产生的生产率成本。

图1 人力资源成本成分图

2 员工忠诚度与人力资源成本的关系

员工忠诚度与人力资源成本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能够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而企业在人力资源上加大投入也能起到提高员工忠诚度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1员工的忠诚对人力资源成本的作用

2.1.1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员工是企业与产品相联系的重要纽带,他们直接决定了生产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只有当员工愿意为企业奋斗,对企业保持着高度的忠诚性,将企业的发展与自身的发展保持一致,自觉、主动地为企业服务,才能有效的减少开发和使用成本,带来生产的稳定和高效,进而产生创新,推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当企业人员的忠诚度降低时,他们对组织产生不满情绪,就可能选择消极怠工或者在工作场所散布负面情绪影响其他员工工作,从而降低整个团队生产效率。

2.1.2减免了员工流失产生的费用

员工对企业的高度忠诚性是企业人力资源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只有企业做到令成员始终保持高度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才能真正做到留住员工的心。如上图人力资源成本成分图中所示,当员工流出企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隐形成本员工满意度,它既包括物质上的损失,也涵盖了精神方面的损失。首先是直接可见的技艺和管理知识的流失,这同时也造成企业对员工前期的培养费用付诸东流,甚至是为自己的劲敌培养帮手。再者,员工的大量流失也会对其他仍在企业的员工产生不良影响,动摇他们对企业的积极性和信心。此外,一个员工的流失自然需要相应人员补充其空缺,这中间就产生了时间上的空位成本以及新成员技术适应期间产生的生产率差额带来的成本。而员工对企业保持忠诚,愿意主动留着企业长远发展,这种因员工流失而产生的诸多费用自然就能减免下来,让企业能有更加资金和精力放在市场和产品开发上。

2.2人力资源投入对员工忠诚度的作用

2.2.1物质投入的反向正相关

即物质投入上的减少会降低员工的忠诚度。根据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即激励-保健理论),企业对员工在物质上的投入是一种激励的保健因素,它的绝对满意不会使成员保证忠诚,但它的不满意,一定会使得员工心存懊恼。企业在物质上的投入包括工作的环境条件,员工的资薪和基本福利。

2.2.2精神投入的绝对正相关

由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可知当人的低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即精神上的需求。双因素理论也证明了精神上的激励比物质上的激励往往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员工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在精神上对成员的投入所决定的,忠诚是双向的,员工在组织中是否受重视、是否有发展将直接决定员工是否愿意与企业共甘苦。

3 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角度提升员工忠诚度的措施

3.1取得成本——提高招聘质量

根据2008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新《劳动合同法》,企业不得随意解聘员工,同时国家在聘用合同上也提出了诸多要求,这些条例对企业在员工录用上提出了新的挑战。招聘的员工的质量将对企业的日后发展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

3.1.1选择合适的方式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公司实际情况和需要招聘的数量和岗位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招聘方式,不同规模的公司以及招聘不同岗位的员工可以选用不同的信息途径和受聘手段。如大型企业招聘大量新市场的研发人员可到重点高校直接现场招聘应届毕业生作为培养对象,知名企业招聘某部门经理可选择公司官方网站信息。

3.1.2注重员工的工作经验和价值观

员工自身的实际情况也极大的影响了其日后对企业的忠诚度,公司在对员工进行招聘时,应重点留意其相关工作经历,是否与应聘要求一致,是否有对企业的稳定性和忠诚性。再者,企业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它是企业员工共同拥有信念和判断是非的标准员工满意度,一个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相违背的员工是难以融入企业当中的,这就更谈不上忠诚度了。

3.2开发成本——员工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对员工从事的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优秀的员工进入企业是为了求的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既是企业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又是对员工本人的关心,能够极大的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3.2.1差异化的培训体制

企业的培训开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岗位培训和脱产学习。上岗前的职业培训主要是帮助新进员工了解企业和相应岗位要求,帮助其能够迅速进行工作;岗位培训是在职期间短时间的培训学习,使得员工可以更好更高效的在企业内工作;脱产学习一般是长时间的针对性的培训,分为公司委培或者定期培训,主要对象为公司高层人员或重点培养对象。公司根据不同员工的特性采用不同的培养方式,使员工可以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以及和企业相依托。

3.2.2定期评估和改进制度

培训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员工得到提升,其相应效果只有通过评估才能得以实现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公司依照不同的岗位特性制定不同的时间段对员工进行适时和适度的考核,评估出员工在专业技术、管理和创业开拓方面的能力,并通过及时反馈让员工了解自己的发展情况,共同分析原因和协商得出相应不足方面的改进措施。

3.2.3双重职业晋升激励

不同的员工对自我的定位是有一定的差异性的,一部分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跻身到管理阶层,但另一部分则希望能在自己的专业行业上有所作为,同时,并不是所以优秀员工都适宜做管理阶层。针对这一情况,组织应当采用双重职业晋升激励,来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真正实现人尽其才。

3.3使用成本——良好的工作条件、合理的工资体系和福利措施

工作条件、工资和福利制度历来是员工很注重的一项企业条例,舒适的工作环境、公平的酬薪和福利制度在提高员工忠诚度方面有积极作用。企业应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起来,健全奖惩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

3.3.1舒适的工作、休闲环境

环境对人的心理作用正在日渐加剧,良好的环境能让人心情放松、提高效率,反之会使人心情烦闷、焦躁不安。为了增加成员的满意度、提高忠诚度,组织当构建一个舒适、清新的环境员工满意度,保证工作场所的干净、整洁,让人心情愉悦。

3.3.2明确、透明的工资制度

任何一项制度只有明确、具体才能让人信服。企业在与员工订立劳动合同以及日后的资薪管理时,应使资薪比例和实施方案明确、具体,做到让员工心中有数,这才能起来正确的激励作用。在工作的评审上,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做到奖有所依,罚有所指,并鼓励员工或员工代表参与制度的制定,增强其认同感。为制度得到真正的执行打好基础。

3.3.3定期企业福利活动

企业福利是不同企业依据自身情况额外间接支付给员工的一笔开支,它对员工的幸福指数即满意度有很大影响。为提高员工的忠诚度,组织应定期对每个员工实施相同和差异化的福利措施,比如可供选择的城市旅游、不同商场的代金券。

4 结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的作用日益凸显,员工的忠诚度已成为左右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投入上使得人才的产出效应到达最大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的关注焦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人力资源成本的各个角度出发,有所侧重的采取相应措施增加员工的满意度,进而提升忠诚度,现实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雯,韩杰.提升我国民营中小企业人员忠诚度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19):141-142

[2]熊勇清.管理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孙凡河,袁胜育.试析知识型员工流失的隐形成本及防范路径[J].学术论坛,2008 (6):166-170

[4]孙建华,狄文辉,廖仁魁.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控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1):137-139

[5]陈玉和,张玉娟,企业核心员工流失成本分析与计量[J].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2) :83-86

[6]李秋荣,齐洁.企业应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从成本角度考虑[J].中国集体经济,2008, (3):100-101

[7]施文协.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策略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09,(16) :198

[8]刘跃,张道伟.基于4P理念的员工满意度提升[J].企业经济,2008,(9):60-62

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文3

关键词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S-0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07-372-03 

Analysis on Quality Factors of Part-time Program of Agriculture Master Thesis Proposal 

QIN Fang1, WANG Tai-qun2, HUANG Jia-nan3 (1.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2. Central 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chool, Beijing 100125; 3. Zhe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angzhou, Zhejiang 310021) 

Abstract Statistic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379 questionnaires by using STATA 12.0 software, the main qua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sis proposal of part-time agriculture master were obtained, and several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ing proposal quality were put forward.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sis proposal quality through exploring efficient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Part-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e; Proposal; Quality impact factors; Analysis

1问题的提出 

社会进步及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扩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与空间,同时,也对改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与提高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2013年11月教育部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并再次强调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及培养目标,并对培养模式与论文质量做出明确要求。 

农业硕士是与特定的职业背景相联系、与相应学科的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新的学位类型,与学术型学位重点培养理论科研型人才相比较,它主要培养农业推广和农村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培养指向上,它主要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强调在专业理论指导下,针对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因此又和学术型学位有着一定的区别,是“农科”的MBA[1]。 

学位论文是课程知识与研究能力以及领悟创新能力的体现,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完成更多的贯穿于学位论文的创作之中,而论文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对学位论文的文字说明材料,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以及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具有定位作用,是提高选题质量和水平的重要环节,是研究生进行科研工作的起点。作好开题报告有助于研究生进一步厘清研究思路,明确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重点,熟悉研究方法,以便顺利开展论文研究工作。 

做好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非常重要。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作与学习矛盾突出,在校学习时间短,理论水平薄弱,与导师沟通不方便,致使学生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存在很多问题,包括:选题对社会急需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关注不够,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对选题研究的前沿了解不充分,文献综述不完整;对研究内容缺乏足够的实际调研,对其实践发展和应用性缺乏足够的了解;论文的论证缺乏逻辑性等,从而影响了开题报告质量。 

2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该文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申请并参加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及论文答辩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91份,回收有效问卷379份。专家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与“不合格”三个等级。其中,“优秀”占总人数的22%,“合格”占总人数的73%,“不合格”占总人数的5%。该文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寻求影响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得出,导师指导力度、选题与学生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学生年龄等影响因子与开题报告质量相关度高,对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大,是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研究方便,分别对上述影响因子进行定义: 

(1)导师指导次数:导师指导次数在10次以上,取值为3;导师指导次数在1~10次,取值为2;导师未曾指导过,取值为1。 

(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科技人员、教师与农技推广人员,取值为3;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行政管理人员,取值为2;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企业,取值为1;学生工作岗位性质为其他,取值为0。 

(3)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非常一致,取值为3;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基本一致,取值为2;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不一致,取值为1。

(4)研究是否有经费支持:研究有经费支持,取值为3;研究无经费支持,取值为2。 

(5)学生职务与职称:职务或职称为科员或初级,取值为3;职务或职称为科级或中级,取值为2;职务或职称为县处级及以上或高级,取值为1。 

(6)学生年龄:年龄在22~30岁,取值为3;年龄在31~45岁,取值为2;年龄在46岁及以上,取值为1。 

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为导师指导、工作岗位、是否有经费支持、选题与实际工作需要的一致性、职务或职称、学生年龄, 

相关系数分别为:97.73%、91.73%、89.85%、88.29%、77.66%、47.99%。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开题报告质量的主要因子以及相互关系为: 

(1)与导师指导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与导师沟通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好;与导师沟通不充分或未沟通,开题报告存在问题较多。 

(2)与学生工作岗位性质存在正相关关系。学生如果从事科研与学术研究等相关工作,其开题报告质量就高;如果从事与科研或学术研究等相关不大甚至无关的工作,其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 

(3)与选题是否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一致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开题报告质量越高。选题与学生实际工作不太一致或不一致,开题报告存在的问题较多。论文题目与工作内容有关的开题报告质量等级数量是论文选题与工作内容无关的1.865倍[2]。 

(4)与研究有无经费支持存在正相关关系。选题有经费支持,试验可以顺利的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选题无经费支持,开展试验缺少经费,甚至无法进行试验研究,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存在问题较多。 

(5)与学生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呈正相关关系。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低,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技术职称或职务越高,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6)与学生年龄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学生越年轻,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学生年龄越大,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低。 

通过相关系数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表明,开题报告质量与跟导师沟通是否充分,选题与所从事工作岗位与实际工作需要是否一致,论文有无经费支持,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及年龄等影响因子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其中导师指导对开题报告质量有着最直接和最明显的关系,导师指导越充分开题报告质量越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最主要和最关键影响因子;选题与工作岗位及实际工作需要越一致,论文研究的现实诉求就越强,研究中需要的数据资料等素材也丰富易得,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外在驱动力与内容源泉;技术职称或行政职务越低,学生求学动力越高,要求提高研究能力与获得学位的需求也越强,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高,这是写好开题报告的内在驱动力;选题有经费支持,开展试验或调研工作相对较容易开展,开题报告质量相对较高,这是保证开题报告质量的基础与条件。但由于不同因子在开题报告质量中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统计中各因子的显著性也不尽相同。 

3提高开题报告质量的对策建议 

3.1强化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 

由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工学矛盾突出,时间与精力投入不足,再加之导师工作繁忙,与学生沟通不及时等问题,致使开题报告存在很多问题。俗语说“名师出高徒”,但对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来说是“严师更出高徒”。因此,建议加强导师指导,突出导师任职责任,实行开题报告写作过程的关键环节质量把控措施管理。在此过程中,导师与学生在每个关键环节面对面沟通与讨论,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的主要任务与研究重点,把开题报告写作的整个过程规定为一个有严格研究程序、使用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过程,并将此过程分解成各个关键环节来分步指导,具体任务一环紧扣一环,质量要求一步紧跟一步。 

关键环节可设为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方案的讨论、论文提纲的讨论、初稿的讨论和完善。 

3.1.1确定选题和研究方案。首先,导师应研讨学生的工作背景与学习背景,指导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分析其选题是否可行,帮助学生确定论文选题。确定选题后,应要求学生把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研究前沿、做此项研究的方法与途径都确定清楚,并且必须要求学生做好文献综述。其次,指导学生进行一定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方法训练。导师有责任要求和指导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这一点很重要。 

3.1.2确定论文提纲。在确定选题与研究方案后,导师应与学生再作充分步沟通,拟定出一个初步的提纲,使论文结构基本合理,同时初步讨论确定研究的工作过程、采用的技术手段或方法,以及分析判断预定的研究结论,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3.1.3确定开题报告写作初稿。首先,导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论文题目。其次,重视论文的写作格式与文字的规范性。导师应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位论文规范写作,使其从一开始就养成规范写作的意识。 

3.1.4对开题报告全面指导。主要是对开题报告中各要素的写法、论文提纲中各章节的安排及内容等作一个全面的讨论并提出明确修改意见。在这一环节中,导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让其耐心反复修改,对于文字功底较差的学生,导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其尽快提高。 

3.2严格把控论文选题关 

在问卷调查中,有67%的生源工作单位为科研单位、高校或政府机关,有80%的生源工作岗位为科研、农技推广与教师或行政工作,在选题类型中,选题为技术推广或现代农业等与农业相关及自然科学专题的占了总人数的86%。根据这一数据,结合开题报告质量主要影响因子分析,说明农业硕士生岗位与选题一致性匹配较好,有一半多的学生工作单位性质有助于孕育出较好的选题,大部分学生的工作岗位利于写出较高质量的开题报告。 

要把好论文选题关应遵守三条选题原则。①与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相一致原则。选题一定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作为农业领域高层次的复合型培养人才,学生必需加大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了解社会迫切关注和要解决的问题,充分了解选题研究前沿,对研究内容做足够的实际调研。②应与学生工作单位建设目标及工作岗位相一致原则。积极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项目,或者单位有经费支持的项目,此类项目研究目标明确,基本以解决社会、国家在某领域的重大问题为研究目的。③与导师研究方向相一致原则。学生在入学时就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学习背景,明确选题的大致研究方向,确定导师及同行的第二导师,结合导师课题或研究方向做好选题。农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与导师的研究方向如果一致,更能获得导师系统的指导和支持。

3.3提高生源质量,为开题报告把好源头关 

生源质量对开题报告有着直接的影响,生源质量好,其研究基础相对较扎实,开题报告质量一般较好。因此,在招生工作中,首先应拓宽招生渠道,招生对象应以工作在农牧业一线的农业基层骨干技术人员为主,这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大部分都具备农学学士学位。其次应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实行优中选优的淘汰原则,重视学生工作背景与专业背景,考核学生对农村相关知识、论文写作与研究能力水平等,对考生专业背景、工作单位等与所报专业差距大的学生,应采取不录取原则,尤其是音乐、美术等专业毕业的考生,做到严把生源质量关。 

3.4规范并加强开题报告教育管理,为开题报告做好保障工作 

3.4.1加强导师管理工作,督促导师指导。导师是学位论文的负责人,作为教育管理者应积极探索有效措施加强第一导师对开题报告的指导。①加强导师培训,对导师全面讲解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培养的整个管理流程,突出导师的任职责任与能力。②配备充足的导师队伍,细致导师管理工作。严格把关导师的任职资格,不仅要求副教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方有资格担任导师,而且要求是热心或非常熟悉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教育的导师方可担任,主要目的就是做到让更有资质的导师能者多劳,使双方工作意愿都很强,从而保证开题报告质量。③在开题报告环节设置环节管理,督促导师指导。 

积极推行双导师制,加强第二导师指导。这一制度不仅符合全国农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积极要求推行的双导师制度的指导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决了农业硕士与导师沟通不便的矛盾,大大加强了导师的指导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开题报告质量。因此,应积极鼓励学生申报第二导师,并要求申报的第二导师尽可能为学生本单位具有一定职称、研究能力与研究条件的人员,便于提供指导。在第二导师资源中,各培养单位也应积极与相关行业和企业合作,把优秀的研究人才与高级专门人才等作为第二导师资源。 

3.4.2重视开题报告组织工作,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农业硕士在校时间短,开题报告写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导师指导不充分,管理者应充分利用并组织好开题报告会,尤其是组织好开题报告会中的专家队伍,提高专家指导效用,加强开题报告指导。首先是重视开题报告会专家队伍建设,制定聘请专家的标准以及专家点评依据,点评一定要熟悉并符合农业硕士特点。其次是建立一支稳定的、了解并且热衷于农业硕士教育的专家队伍。再次是在开题报告会上,每组配备3~5名同专业领域专家,要求学生使用PPT向专家组汇报开题报告内容,专家组按照开题报告点评要求,对开题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逐一点评并提出具体修改措施与意见。对不符合开题报告要求的,专家应要求其重新修改并予以下次重新申请。 

3.4.3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课程。非全日制农业硕士选题大都与本职工作紧密联系,有很好的工作基础与积累,但是对于如何做研究、写好学位论文、做好论文开题报告却没有系统地学习。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在课程培养方面专门开设学位论文设计与写作以及如何选题及写作开题报告等有针对性的特色课程,可将农业硕士开题报告与论文中经常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实行案例教学,同时,还可设置开题报告会现场观摩等实践式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4结语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一般都具有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既是工职人员又是学生的双重身份使其培养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既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和方法,又要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和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社会。但因其双重身份,在校时间短,工学矛盾突出,导师指导有限,对教育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既要保证培养质量,又要降低工学矛盾对培养的影响。因此,作为教育管理部门,应根据其特点,结合开题报告质量影响因子分析,加强开题报告的过程管理,探索积极有效的培养方式,提高论文开题报告质量。 

参考文献 

[1] 

接玉玲,刘孟臣,王振林.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状况调查与思考[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6):45-48. 

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文4

【关键词】研究;开发;内部控制

一、企业研究与开发活动

(1)研究与开发概述。研究与开发即研发,是指企业或各种研究机构为科学知识、新技术,创新开拓运用新的科学知识与科学新技术而持续不断的进行具体明确目标的系统活动,是一个创造性的活动过程。(2)研发的特点。研发具有计划性。研发是通过进行计划性的收集相关信息材料,经过长期计划周期性研究。研发具有探索性。研发主要是对新产品进行了解与探索,并未形成开发的结果。研发具有针对性。研发是针对市场产品的某一特性,对通过立项项目的专项研究与开发。(3)研究与开发的风险。技术性问题。研发是对未知技术领域的挑战,技术的缺乏与不完善会阻碍研发活动的进行。大多数研发活动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研发活动的成果及时间难以确定,承受力较差的企业,资金短缺会使研发活动前功尽弃。研发人员缺乏过硬的技术能力。企业研发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导致研发质量与研发成本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二、企业内部控制

(1)企业内部控制概述。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护会计信息的正确性及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保证企业在经营活动期间的经济性与效率性,从而在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约束、自我调整、自我规划及自我控制的一系列手段与措施。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开发研究及生产经营的成败关键。(2)企业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调控的基础,一般包括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内部审计等等。风险评估。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调控的过程中及时识别与分析相关风险,而采取的合理应对策略。控制活动。企业在风险评估结果之上,采取的控制措施,从而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信息与沟通。确保企业接受准确信息,与外部进行有效沟通。内部监督。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情况监督,评价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

三、如何加强企业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

(1)加强立项阶段管理。第一,建立健全的立项审批制度,确定研发计划的原则及主要负责人,对承办单位及有关负责人进行资质审查,核查审批流程等。第二,结合企业经营目标、发展目标及人员技术现状,制定研发项目计划。第三,根据实际需要,在研发计划之上提出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并制定报告。第四,按照规定的权限及流程对研究项目进行审批,审批过程中,要重点关注研究项目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五,对应市场需求、项目目标与进度来制订开题计划和报告,根据已有的技术和条件、经费等进行论证和分析,保证符合企业需求,开题计划应由科研管理负责人审批。(2)研发过程管理措施。第一,企业自主研发的项目,应根据研发项目的需要及进展,评估各阶段研究成果,提供足够经费支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时完成。第二,企业研发项目委托或合作开发的,应采用招标、合同协议等方式来确定委托合作单位,约定研究进度、研发质量标准及研发产权的归属等内容。(3)题验收管控措施。第一,严格执行验收测试程序,建立完善的技术验收制度。第二,对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补充研发或重新进行验收申请,直至达到研发标准。第三,落实技术负责人的验收责任,严格审查。第四,加大测试与鉴定的投入,对重要研究项目可以组织专家参加鉴定。(4)成果开发管控措施。第一,完善研究成果开发制度,促进成果实际转化。第二,科学鉴定技术成熟度,减低产品成本。第三,以市场的新产品开发为导向,开展消费者测试。第四,将研发项目归档,建立信息资源档案,以便共享和利用。(5)成果保护管理措施。第一,对知识产权进行评审,取得成果权届。第二,研发结束后应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成果保护方式。第三,加强对专利权、技术、商业机密等在研发过程中形成的涉及到与研发相关的资料和过程管理的保护。第四,明确核心研发人员名册的界定,与之签署保密协议,建立严格的研发人员管理制度。

企业的研究与开发需要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必须在规避企业管理目标风险的情况下,采用完整的研发过程,保护研发成果,适当的降低研发成本,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微型课题;研究方法

一、微型课题的问题来源

1、问题产生课题。对中小学教师来说,从事实践研究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从我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研究时空考虑,把自己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与自身知识背景接近,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一线熟悉学生、教材及实践经验多的优势,做到“小题大做”。这样形成的研究成果,很容易返回到实践中,直接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

2、课题的主要特征⑴前瞻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的解决能够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完善。⑵针对性。问题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域和任务。⑶创新性。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者是有人提出,但是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⑷可行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完成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有开展研究的可能性。

3、根据课题的范围要适中、难易要适度、主攻目标要明确的要求,对选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主题提炼,才能形成有意义的、提法准确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具体有缩小、扩展、分析、转换、澄清等策略。 我们在以上的基础上才可以敲定课题名称。

二、微型课题的研究方案

1、作为课题研究的方案,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实际现象如何,事实是怎么样的,从“最优化”的角度构建理想的模型。就是改变现实状态有哪些途径,哪些方面能改进到怎样的程度,提出研究假设。要分析实际资源,对问题按轻重缓急和解决条件做出分类,确定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内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2、研究方案基本构成; 为何研究: 课题的现实背景(问题的提出)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文献综述);研究依据。

研究什么:研究目的(目标);研究内容(问题细化及解决构想);研究假设;变量(及概念)界定。

怎么研究:研究方法(及措施);研究步骤(任务时间表)资源配置(如人员分工、经费预算)

条件怎样:完成条件分析(如前期成果、人力资源、物质条件);注释与参考文献

预计收获:预期成果(如应有水平、表现方式)

3、 一个好的课题设计,其研究方案最终应该做到以下四点:⑴背景清,即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⑵主题新,即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⑶任务明,即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⑷道可行,即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

三、撰写好开题报告

1、课题立项后,课题主持人要尽快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学习、研讨和培训,课题设计者要深入浅出地讲明基本问题。在课题组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主持人进行系统整理,提交开题报告初稿。

2、住织课题论证。先由课题主持人介绍开题报告初稿的主要内容,汇报应尽可能简略,重点是介绍研究思路和具体计划,以及对难以表述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选题的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等内容则要简述。课题组成员除了听取专家的意见外,也可反映自己的观点,求得对研究问题的深刻理解。

四、实验教师进行资料搜集

1、文献资料。文献搜集内容包括该课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主要研究成果、研究重点、研究方法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了解上述内容有助于弄清本课题的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各种相关概念和研究状况,帮助研究者清晰自己研究课题独特价值之所在,进而对研究课题进行修正与完善。同时,在此过程中,研究者也可能会受到别人思想的启发,触发自己的灵感,发现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观点,进而修改其研究课题。

2、事实数据。 事实数据主要有定性记录和定量数据两类:⑴定性记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访谈、观察等方法而用定性的手段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客观性的(即对象活动的真实记录)和主观性的(即带有研究者主观感觉的描述)两种。⑵定量数据,指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测量所获得的数据。教师要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学习优势、兴趣爱好,特别是要围绕个人研究方向有选择地积累资料,并适时吸收、转为已用。

五、实验教师进行资料处理

1、去伪存真。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和简单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通常要求文献资料可靠、正确、权威,事实数据真实、典型、概括。

2、分门别类。从搜集到的资料中,择其重要与可用的,按适当顺序快速浏览资料,根据信息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将相异的资料区别开来,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合为一类。这样就将有关信息资料分成不同的组或类。

3、自成一家。就是按照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选取资料中精华、具有特色的部分进行辑录或概括,使之由“零碎”变成“系统”,由“杂乱”变成“有序”,并能系统完整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全貌。

六、结题报告的撰写

1、明确主题。就是提炼观点、理清关系,使观点与关系如同蜘蛛及其张网那般清晰。整合所有研究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演绎,尽量提炼出该课题的创新观点。

2、草拟提纲。围绕梳理所得的逻辑顺序,构建结题报告大致框架结构(即拟定大小标题),显示论证层次以及论证方法。

人力资源开题报告范文6

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

本文从生产业的概述入手,对物流企业的特征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目前物流竞争力的构成及企业普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物流服务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提出要从明确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促进物流服务企业的快速发展,逐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c.reenfield最早提出生产业的概念,认为生产业是市场化的中间投入服务。我国学者钟韵、闫小培(2005)认为生产业是为生产、商务活动和政府管理提供,而非直接向消费的个体使用者提供的服务,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或者物质转化,但又是任何工业生产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我国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中生产包括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商贸流通六个方面。现代物流行业是生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作中,物流被看成是企业与其供应商和客户相联系的能力。

作为生产企业的竞争力是由很多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的,单一因素无法产生竞争力。一般来说,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主要有三大方面:一是政策和行业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国家政策、市场壁垒、行业要求、产业链位置等方面是否占有优势和利处,由于国家政策和行业要求,会形成一些市场壁垒;二是市场竞争势力要素。主要指企业在市场容量、市场控制力、资金实力、核心技术等方面的能力;三是运营管理要素。主要指企业自身经营中的运营模式、人力资源、内部管理、创新能力、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能力。企业物流的素质与能力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服务和物流质量4个方面。

基于对生产行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物流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成本意识和管理手段不强。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四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针对这些现状,拟解决生产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策略。这些策略是突出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

三、设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拟采用的途径(研究手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方面是分析存在的问题:基于对生产行业和物流企业的认识,分析出目前生产企业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成本意识和管理手段不强。二是发展模式单一,竞争力不强,合力不足,有待向集聚模式过渡。三是信息程度化不高,与发展迅速的信息技术不相称。四是服务内涵缺乏标准化和差异化,品牌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是采取的措施和策略:这些策略是突出五个指标、导入集成模式、引进培育人才、实施信息系统、提升客户管理、注重品牌服务六个方面。既要对这些策略和措施进行收集、整理,还是予以一定程度上的验证来指导实践。

难点:是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的四个指标。即: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物流服务和物流质量4个方面。企业的物流成本主要包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仓储费用、订单处理和信息费用、顾客服务成本等。物流职能成本率=物流职能成本/物流总成本×100%;物流效率一般的指标是:货物及时发送率(pi=ni/nt)、货物准时送达率(pd=nd/nt)、货物完好送达率(pw=nw/nt)和运输信息及时跟踪率(pn=nn/nt);物流服务包括三个指标:客户投诉率、客户投诉处理时间和回单返回及时率;从顾客角度出发度量物流的质量有9个指标: 人员沟通质量、订单释放数量、信息质量、订购过程、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误差处理和时间性。这9个因素包括了pds的三个指标,其中的三个指标--货品精确率、货品完好程度、货品质量描述了订单完成的完整性,它们与其它6个指标共同建立了从顾客角度衡量物流服务质量的指标。

拟采用的方法

1、科学发展法:利用生产行业的基础理论,以及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并结合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科学地看待物流服务企业的竞争力策略;

2、案例分析方法:如文中用到的郑州物流、民生物流的案例;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研究,提出生产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四、设计(研究)进度计划

1、选题构思。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选择相关的论文题目,题目确定后要并充分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该题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具备现实意义和作用。

2、资料搜集。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积极收集四个方面的素材资料。一是要收集生产行业的基础理念知识;二是要收集企业竞争力的要素和物流企业竞争力构成的四个指标;三是要收集目前物流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要收集为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收集资料素材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是:一是直接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书刊杂志和报纸;二是网上数据库和企业管理类网站的文章介绍;三是通过上门采访请教相关物流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经营经验。

3、论文撰写。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撰写论文。主要措施:一是严格按照论文相关要求进行;二是认真细致撰写,力求准确客观反映主题;三是把握进度时间,按照时间节点进行撰写,避免拖延。

4、修改论文: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主要是根据指导老师的初步审阅,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完善。

5、论文答辩:时间:月 日--月 日。在此阶段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程大中.中国生产业的水平、结构及影响[j].经济研究,2008(1).:23-25

[2]徐从才、乔均.生产业是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的保障[j].中国流通经济,2006(2).:16-19

[3]傅京燕.国际生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未来与发展,2008(3).:78-85

[4]叶振宇、宋洁尘.国际城市生产业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滨海新区的启示[j].城市,2008(9).:60-71

[5]包晓雯、曾刚.北美大都市区生产业区位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08(12).:54-55

[6]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国内外生产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的研究进展[j].世界地理研究,2007(9).:43-47

[7]成刚虎,刘彤胤.向现代物流管理要效益[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07,(1).:37-43

[8]黄志明.中国生产产业化发展策略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7,(04).:56-58

[9]连廷广.论发展生产企业的急迫性和思路[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02).:42-49

[10]吴明.发展中国家的改革浪潮[j].理论与当代,1995,(z1).:36-38

[11]庄嘉琳.生产外包国家竞争优势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07).:53-55

[12]夏晴.服务业的城市集聚效应及其发展路径[j].北方经济,2007,(07).:46-49

[13]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s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1997, 42 (1) :35-67 .

[14] hagedoorn,j. understanding the cross-level embeddedness of interfirm partnership formation[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006, 31 (3) :670-690 .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4 月 日

教研室(学术小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