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论文范文1
1.1科学论文学习的自主性不足
当前,多数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很被动,鲜见研究生能将科学论文学习转化为学习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而主动、广泛、定期和深入学习科学论文。其表现在于: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必须是由导师督促才能部分完成,比如大部分研究生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导师推荐的全部科学论文。而针对学院而言,尚有许多跨专业、跨学科的研究生,在研究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对自己专业不够熟悉,缺乏有效规范的阅读指导。这种情况导致其在研究方向和目标的选择上把握不够准确,科学论文学习存在盲目性。很少有研究生会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而广泛、自主地涉猎相关知识。同时科学论文的系统学习缺乏清晰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由于多数中药学研究生自身英语水平的限制,阅读外文科学论文的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很多研究生对于资料中所涉及的内容难以把握,无法抓住论文的核心和重点,致使看不懂,同时也造成厌学和消极的外文阅读心理。
1.2欠缺系统筛查从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首先,缺乏系统而全面的论文检索水平。科学论文的检索和查阅是研究生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直接决定了研究生在学习和研究过程中掌握资料的丰富性和可靠性,从而影响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的效率和效果。在以往研究生的教育过程中,通常缺乏对论文检索和查阅方面知识的系统培养。即便在检索手段和资源比较丰富的条件下,也很少有研究生对科学论文检索方法和知识作深入的了解。研究生最常见的通病就是直接通过网络,比如百度或谷歌等,随意而凌乱地查阅支离破碎的信息。其次,缺乏系统整理论文的能力。科学论文的梳理和综述是研究生培养学术能力的基石,能否从众多的科学论文中遴选和精炼出有效的信息,对研究过程来说至关重要。而实际上,相当多的研究生在浩渺的科学论文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无关的,哪些应该精读,哪些应该略读,他们并不了解;囫囵吞枣一通阅读后,他们分辨不清哪些是可以舍弃的,哪些则是需要细致整理加以分析的;分析后对科学论文也很难做到层次分明、精准有效的提炼。再次,对科学论文的理解缺乏准确性,尤其体现在非母语论文中。准确无误地理解论文,一方面是治学态度严谨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研究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标志。论文内涵理解的准确可以避免断章取义,使研究生的学术论文理据分明,言之凿凿。而事实上,在研究生的论文使用过程中断章取义的现象并不少见。
2科学论文学习与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
研究生阶段的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手段是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聆听各类学术报告,以及大量地阅读科学论文。科学论文研讨课有助于提高研究生查阅科学论文、汲取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的能力;研究生通过真正的研讨,既可以锻炼自己的立论与逻辑思维能力,亦可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科学论文研讨课还可以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提高研究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1培养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的自觉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产生兴趣是提高研究生科学论文学习自觉意识的重要途径。阅读兴趣,一方面来自于导师的引导,在研究生初涉学科领域时,由于涉猎不深,有相当一部分研究生对自己的学科显得兴趣不足,这时需要导师将研究生引入学术殿堂,带入科研实践,向研究生昭示学术的魅力。笔者在研究生科学论文研讨课的实践中,在科学论文的选取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指导:①选取中药学领域近5年来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中英文科学论文,供研究生查阅,这些科学论文应能反映国内外本学科或领域的最重要学术观点和最新成果,使得研究生接触到最权威、最重要的学术思想;②有意识地帮助研究生选取与当前时事热点相关的科学研究内容,比如每年度的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的科学家的相关论文,提升研究生对热点科学问题的理解和兴趣,帮助研究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③引导研究生学习导师的科学论文和与导师研究方向相关的研究论文,帮助一年级的研究生尽快熟悉导师的研究领域,尽早进入科研氛围。
2.2授课方式灵活、开放,与研究生积极互动
论文研讨课的科学论文学习是课程的内容,研讨则是课程的授课形式。就课程的授课方式而言,强调“研讨”,即以研究生讲解自己阅读的科学论文为主、教师引导点评为辅、研究生集体讨论的形式开展。其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对专业科学论文的阅读和讨论,充分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研究型学习的氛围,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论文研讨课不仅要求研究生要阅读大量的科学论文,学会查找科学论文,而且还要积极参与课堂讲解和讨论。研究生除了阅读教师指定的科学论文外,还需通过网络或学校图书馆的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来查阅与课程主题报告相关的科学论文资料。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分析科学论文的基础上,写出科学论文学习报告,并制作出一份PPT用于课堂讲解。每名研究生都需积极踊跃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是课程教学的最大特色。论文研讨课要求研究生自己去阅读、探究、讨论科研科学论文,并予以综合提炼,从中发现问题,甚至提出研究课题,这样就把学习、研究的主动权完全交给了研究生,使研究生成为真正的“研究生”,教师则从中进行点评指导。
2.3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的建立
授课方式的灵活并不代表课堂松散无组织,有效的教学制度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建立研究生“值周组长”制度,搭建共同学习的平台,积极引导研究生的学习主动性。科学论文研讨课程包括“讲解环节”、“讨论环节”及“点评和总结环节”。“讲解环节”由研究生“值周组长”在上课开始前对阅读过的科学论文进行15~20分钟的讲解,内容包括科学论文的主要观点、所应用的方法、结论、对该领域的贡献以及科学论文当中存在的问题等。“讨论环节”是针对上述讲解的科学论文,同学和教师提出疑问,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个环节时间为15~20分钟。最后的5~10分钟是教师讲解的过程,做出总结和评定,包括指出科学论文讲解不足之处,补充涉及到该领域的相关知识及相类似的应用方法等。总之,每一次授课前负责的教师都要做好细致的规划,课堂上也要随时掌控课堂节奏,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论文研讨课的作用。
3完善的监督及评价机制
论文研讨课的实施,需要结合中药学研究生的特点,专门建立以科学论文学习为基础的学期考评制度。考评工作首先应建立研究生导师组,由导师组负责,主要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导师组的主要任务在于:一方面要为研究生设置严格而适合自己学术发展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一方面还要对研究生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解答,指导和引导研究生阅读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辅助研究生开拓出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兴趣点。导师组还要阶段性地对研究生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考核并做出科学的评价,以便及时地调整研究生的科学论文学习方案。经考核后,对效果不佳、未能达到预期的研究生提出批评和改善意见;对研究方案不适合的研究生,导师组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最后,制定详细的考评标准,通过多环节多步骤的考核评价体系,避免可能出现的个人主观评价差异。成绩评价从选题、PPT制作、课堂报告、课堂讨论、出勤、课堂后问题总结回复等多方面多环节给出,并且增加研究生打分环节,加强研究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责任感。
4展望
科学论文范文2
统计学处理。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两组带教制度综合考核成绩比较。两种带教制度的综合考核结果比较提示,“双导师”带教制的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综合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制的硕士研究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观察组问卷调查结果。对观察组硕士研究生进行自制问卷调查,大部分研究对象对“双导师”带教制度表示认同。
(三)导师与观察组学生对“双导师”制度的总体评价比较。导师及观察组硕士研究生对“双导师”制度的总体评价提示,硕士研究生经过两位导师三年的培养对该制度较为认同,而各导师决策则更为谨慎,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试行“双导师”制带教,改变了以往的临床教学中只注重操作技能训练的传统临床带教模式,而与传统的中医跟师学徒教育模式相比,可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除了常规强化临床知识和操作技能外,更可由双导师给予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创新思维和科研意识的启发和引导,使硕士研究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保证了各个阶段作为培养硕士生创新思维方式、基础实验能力和娴熟临床技能的重要完整性。
“双导师”制度被引入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是人才培养教育模式的创新。有研究表明,“双导师”制度已取得了一定的预期效果,既可提高教学质量、也能节约教学资源。两位导师在教学职责上有着的明确分工,实际上是对目前高等院校有限的教学资源的一种合理分配。
科学论文范文3
一、编辑的定义科技
做好论文审核工作,就必须明确编辑的定义,现代出版事业的中心环节就是编辑工作,这一职业具体是指对作品进行审核、编写,对相关专业的内容进行细致化的整理和修改,然后进行发表。作品的发表与否决定权掌握在编辑手中,因此编辑在进行审核过程中的严格程度,就决定了作品的质量。一名好的编辑不仅需要有强大的专业能力,能够应对各种作品的审核和修改,还应当具备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认真履行工作的要求,对作品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这是每个编辑都应当做到的,编辑这门职业就是需要编辑认清自己职业的定义,做好该做的。
二、编辑审核流程及要点
1.通篇浏览
首先编辑在看到论文时,第一件事情就是浏览全篇,这样可以了解论文的大概,寻找论文有没有存在大的问题,一般都是看论文的题目,论文的开头,论文每段的开头及每段的结尾和整个论文的结尾。找到论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在这些重要的部分多加重视,其他地方可以适当加快浏览速度。
2.初步审核
对作品进行初步的审核,目的是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可以在一些结构等地方进行修改,如人们熟知的背景就不必要交代,举出的事例不要太多,太重复,有的地方一个事例即可,另外注意事例不要过于冗长,简洁清晰最重要。最后就是去掉一些与论文无关的地方,去掉没用的论点,以上就是编辑在初审时需要做到的。
3.细致的审核
初审完成并通过后,就要在进行一次更加细致的审核,需要寻找论文中的错别字并加以纠正,错别字往往不容易分辨,需要编辑进行细致认真地排查,这项工作可以提高整个论文的质量,千万不要忽略错别字的严重性。然后是生僻字,生僻字往往生涩难懂,影响了论文整体的通达性,尽量用通俗的语言代替,让读者更加容易明白论文讲述的问题。然后是一些固定词组和简写的语句,有的词组和语句是不能够改变的,否则就偏离了原来的意思,让读者昏头转向。还要找到病句和错误的标点,这就需要考验编辑的文学基本功了,最后就是考察文章的逻辑性以及专业符合的准确程度。这些如果在编辑的审核下都达到标准,那么论文基本上就不会存在问题了。
4.拟定标题
拟定题目非常关键,就是给论文拟定一个符合内容有吸引人视线的标题,论文的包体非常重要,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注意。标题的形式有很多,没有固定的、专门的形式,但是一定要做到有新鲜感,这就需要编辑有一定的经验,在符合论文主题的基础上,引发人们兴趣,激发人们读下去的念头。
5.最后一次检查
这一点至关重要,不要忽视最后一遍检查的重要性,往往能够发现之前忽略的问题,这原理就和考试做完试卷检查一样,天才也有打盹的时候,因此这一遍检查就要特别仔细,不能大致的浏览,而是要带着有问题的眼光来检查,对上面的几个环节进行重新的审核,从而使得论文达到预期的标准。每一个环节编辑都应当带着负责任的态度去对待,才能保证论文的质量。
三、论文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工作重点
1.编辑态度不端正,忽略编辑技巧
这一点在前面反复强调,就是编辑在审核过程中过于松散,容易应付表面,上面讲到的环节不认真执行,粗心的看一遍就勉强过关,忽视了很多问题等。同时还有的编辑不讲究编辑技巧,认为编辑没有技巧可言,这也导致了后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造成不好的后果。
2.重视最佳条件审核
在一些科学水平较高的论文中,尤其重视最佳条件,不能对论文中实验结果和条件进行忽略,反而要仔细的研究,寻找到论文作者可能都忽略的最佳条件。因为这一类论文的作者,往往重视实验的总结,却忽视了文章的重点,造成论文的不完全,找不到实验目的,这就需要编辑在审核中寻找到这类论文的最佳实验结果,将之当作在这类沦为审核中的工作重点,从而提高整个论文的科学水准。
3.注重道德素质的宣扬
这里所说的道德素质,不仅仅是指的编辑本身的职业道德,更大的是指对于论文本身内容的道德素质的宣扬,无论是哪一方面的论文,都应当有足符合这一方面的道德素质的宣扬,以及对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美德传播。因为这是文字本身能够给社会带来的有益的宣传,使得整个论文更加符合国家的标准,为人们和社会带来正能量,真正起到文字能够提高社会道德素质水平的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这是国家和每个人自身都应该做到的,编辑在论文审核中也应该意识到这点的重要意义,注重论文内的道德素质宣扬。
4.创新性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原有的编辑工作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所以就需要进行创新,在审核内容和对待问题的眼光上进行创新,寻找到体现时代的内容和标准。同时编辑还可以对论文的作者起到创新性启迪,让论文的作者在写论文的过程中更容易抓到灵感,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论文,每个编辑都应该将这样的创新作为未来工作的方向。
四、小结
科学论文范文4
师:古人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推断时间的,古人用于推断时间的工具叫做圭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古代的圭表是什么样子的。用多媒体播放圭表图片,并引出概念:圭表的定义和使用方法。如此,通过这种引导方法,则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放飞他们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乐于探索未知的奥秘,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二、课外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课外探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同时也是学科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小学生来说,因课外探索缺少了教师的监督和辅导,因此探索的质量完全由小学生自己来掌控,而为了提升他们的探索能力,培养探索精神,教师必须要首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其次才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探索方法。
如“怎样移动重物”一课,在课后为学生布置课外探索任务。那么,应当怎样让学生有兴趣接受任务呢?笔者认为,要把握小学生的心理。小学生身单力薄,在独自移动一些重物的时候往往会束手无策,此时,教师可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向学生阐明课外探索的意义,例如:能够帮助小学生移动重物,能让他们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能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同时教师还可为学生讲一些小故事,如曹冲六岁能称大象,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搬动重物的?等等。而对于探索方法的引导,除了课堂上学到的移动重物的方法之外,教师可让学生学会创新。例如,对于易于拆分又能够重组的重物,可采用化整为零的办法,这种移动方法不仅能够开动脑筋,还能够锻炼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对于一些不能拆分的重物,除了利用杠杆之外,教师还可鼓励小学生自制一些工具,如用小圆木制作滚轮,用绳索和大树制作绞盘,等等。
课外探索需要花费较长时间的精力来准备,考虑到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教师需要介入到学生的课外探究中去,同时给予学生一个宽松的探究时间,如三天或一周,等等。此外,将学生划分为数个小组,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去课外探究,有助于提升他们学习效率,因此,这种方法也是教师备选的引导方案之一。
三、结语
科学论文范文5
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教授给学生一些科学知识、科学道理,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等具体的知识,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大胆地进行探究、积极探索,形成一种科学严谨的态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在进行《地球引力》一课教学时,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创造性、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学习基本知识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我先把事先准备好的精美课件向学生展示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美丽的事物,包括高山、流水、动物的奔跑、植物的生长等,先使学生产生一种美的感受,感受自然之美。之后,给学生展示这些物体随着踢球旋转的过程,提出具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地球另一面的这些事物会不会随着地球的旋转而掉下来呢?”从学生当时的课堂反应来看,一下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可想而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
科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它更多地是通过各种实验来达到对自然的认识,从而获取真理。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教学成为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过程中,有些实验是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直接展示,如燃烧实验等。但是,有些实验却不能很好的展示出来。如在讲授《食物链》一课时,教师就不能把自然界发生的这种现象直接搬到课堂上来展示,而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的是静态的图片展示的形式,不能生动地展示这一知识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课件,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片绿油油的麦苗,害虫正在肆无忌惮地侵蚀麦苗,而害虫却不知一只青蛙正在准备向它们发起攻击,在不远处有一条青蛇吐着红芯,很快将向青蛙发起攻击。突然,一只雄鹰从天空俯冲下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蛇扑去。通过这样再现自然现象、真实的自然情境,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各种食物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了对食物链的认知。
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实现学生情感上的升华,更好的贯彻和落实科教学目标。本人在讲授《地震》一课时,通过一些关于地震的视频资料向学生展示地震来临时所造成的惊人的破坏:房屋大量倒塌、道路严重变形错位、数目被强震连根拔起等震撼的场面,使学生心灵上受到强烈的震撼。通过学生的讨论,教师的引导,为什么会发生地震?产生地震的原因是什么?此时通过多媒体展示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造成了地球内部的岩层压力不断增大而承受不住的的时候,便发生了地震。了解完地震产生的原因之后,展示2008年我国发生的汶川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同时更重要的是向学生展示在大灾大难面前,全国人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了升华。
四、结语
科学论文范文6
1.结构性强。
小学科学课在探究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三方面的关系,不能因为它不是真正的科学研究活动,而过分强调某一部分却忽视其他部分。
2.真实性高。
探究的问题最好是反映学生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不是纯理论上的问题。探究的重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批判和质疑的科学精神。质疑不等于盲目的怀疑一切,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
3.引导性强。
在科学课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分析思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探究的一个阶段自然而然的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科学探究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老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相关的知识,而是需要创造一个特定的环境,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领悟,最后获得结果。
4.开发性大。
科学课的探究教法是一个开发性很大的教学活动,需要在与其他教学方式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不断改进。老师对探究式教学的本身要不断地进行自身反省,使其更加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只有如此才会适应学生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学习内容的探究,不至于把探究式教学变得教条化和理想化。
二、探究的类型
教学中的探究具有不同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两种类型。
1.开放式探究。
开放式探究是指学生自主开展的探究活动。开放式探究要求学生对科学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这种探究方式比较适合一些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规律的定性研究和实践性的探究。
2.指导式探究。
指导式探究顾名思义就是探究的过程需要在人的指导下进行,在小学科学课中,这个人当然指的就是科学老师。老师在充分分析学生的情况并预测探究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在探究过程中适时、适度地进行暗示和指导,使探究过程能够顺利的进行下去,指导式探究教法非常灵活、实用性强、课堂教学效率高。
三、科学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
学生要知道自己探究的主题是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在探究一种物质的密度的实验中,首先对象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质。有些物质体积相同,质量却不同。还有些物质质量相同,体积却不同。我们都听说过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哪个更重的脑筋急转弯。很多人都会想也不想的回答铁重,而事实上一斤铁和一斤棉花是一样重的。这就被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质所迷惑了,棉花给人的感觉就是轻的,铁就是重的。所以在探究中要明确自己的探究对象,然后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对探究的问题可能出现的答案进行假设和猜想。如针对蜡烛在燃烧时火焰的温度,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猜测:蜡烛在燃烧时火焰各层的温度都是不一样的,其中外层火焰的温度是最高的,里层的温度是最低的,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实验计划。
3.制定计划。
这一阶段需要根据上一阶段的猜想和假设来进行。如验证蜡烛燃烧时外焰的温度是否最高时,可以用一根棉签平放在火焰上,3秒后取出,根据棉签哪个部分被灼烧的最严重,来判断哪层火焰的温度最高。
4.进行验证。
对上述的步骤进行具体的实行,不要只实验一次就结束,需要多次反复的实验,才能得出最准确的结论。
5.解释和结论。
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归纳、比较、分类和整理。判断结论是否肯定了之前所做的猜想和假设,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6.反思与评价。
对探究结果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和评价,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发现自己在实验中的长处和不足,并改进自己的不足之处。如除了通过棉签的灼烧成度来判断蜡烛燃烧时火焰的温度之外,是不是还有其他的办法可以进行实验。
7.表达与交流。
把自己在探究实验中得到的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探讨,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善于吸取别人的优点,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四、探究式教法要注意的问题
1.科学探究适应的条件。
探究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的选材问题也是探究的重点。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探究式教法。怎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探究?首先,选择的课题一定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就是学生不知道的问题或者不太清楚的问题,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自己的探讨能够得出结论的问题,一定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所以科学探究式教法的选材很重要。不合适的探究材料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
2.探究需要老师的引导。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在应用探究式教法的科学课上,老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容置疑的。探究的过程如果没有老师的指导,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力气。如果学生没有探究的方向,胡乱的进行探究,那么探究就失去了意义。事实上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就形成的,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可以独立的进行探究学习,都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渐变得独立的。
3.探究设计的合理性。
老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符合学生所思所想。题目的设计尽量结合实际、开放性强一些,尽量增加题目的探究趣味。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敢于大胆的猜测和提出假设,根据假设和猜想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来得出结果验证我们的猜想,探究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在探究时学生需要鼓励。
活跃的课堂气氛需要评价的手段支持。课堂上老师尽可能的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尤其是小学生。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能满足学生好胜、爱表现的心理。能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用美的语言,是对学生的信任和鼓励,更能促使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融洽。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