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经济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经济概论

世界经济概论范文1

关键词:案例教学;世界经济概论;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10-0231-02

收稿日期:2001-01-18

作者简介:周申(1970-),男,四川成都人,教授,从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学研究;易苗(1984-),女,湖南长沙人,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贸易学研究。

一、在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简介

世界经济概论属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础经济学的教学,并借助于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和分析工具,研究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状况、运动规律以及发展趋势,同时运用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入考察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轨国家经济特点,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认真分析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通过学习,使学生们了解和掌握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熟悉通行的国际经济运行规则和惯例,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能在涉外工作中为中国政府、企业界、研究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咨询、建议和发挥专业特长的专门人才。在该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对丰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它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学,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在诸多的案例教学法中,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和被广泛赞誉的就是哈佛商学院案例,正是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尤其是使用这种方法为社会培养的大量杰出的工商界骄子,使得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

(三)案例教学在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1.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世界经济概论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注重理论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可能会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学生在遇到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出现难以运用理论、错误运用理论的情况,面对实际问题束手无策。案例教学是将实际情况编写成案例呈现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进入所描述的实际现场,探寻成败得失的原因和教训,就能使其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容易学习。

2.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被设计身处在特定的情境中,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作出判断和决策,在这过程中锻炼了自我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世界经济概论教学中,案例教学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尤为明显。

3.案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世界经济的现实纷繁复杂却又充满趣味。运用案例教学这种互动式教学,训练学生决策艺术,锻炼学生以当事人的身份,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并在不完全信息的条件下作出自己的独立决策,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二、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案例教学的组织实施

(一)选取案例

1.案例要有关联性。要紧扣世界经济学科基本理论和教学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选择案例,体现已讲理论从抽象到具体、拟讲理论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路,使案例发生的时空与授课的时空尽量接通。这样,学生的感受才会更深刻。

2.案例要有真实性。缺乏真实性的案例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一方面,可以从学生的理论水平出发,选择世界经济中发生的真实案例;另一方面,也可以参考一些案例自己编纂案例,但一定要注意符合生活工作中的真实情况。另外,表述要严谨准确,事实清楚,数据确切,真实可信。

3.案例要有典型性和新颖性。要在众多案例中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全面性、最能体现同类事物共性的案例,以培养学生把握事物规律性的能力。要防止“贴标签”式简单对应地选择案例,应使案例涉及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同时,要经常更新情节过时的陈旧案例;要老案翻新,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要立足时代前沿,多选择反映世界经济新变化、新特点的案例。

(二)讨论案例

1.准备讨论案例。(1)准备案例文本。案例如果篇幅不大,讨论可以选择在课堂上进行,教师应提前计算好人数,将案例打印以便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如果案例内容较多,教师应提前把案例分发给学生,或者提前将案例电子版上传到网络上,让学生自己下载并打印。(2)布置阅读任务。拿到案例之后,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认真阅读案例,熟悉案例及其背景,有必要的话还可以到图书馆、互联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有关专家的不同观点,同时也可要求学生预习或者复习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针对案例中的思考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及理由,做好讨论发言的准备。(3)成立学习小组。如果学生人数太多的话,教师应当事先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人数约为五六人,可以教师事先分配好,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课后由各小组自行安排时间讨论,在小组活动后,推荐一名或两名在课堂上交流发言。

2.组织讨论案例。(1)学生发言。组织学生个别或每组派一到两名代表在课堂上发言,阐述对案例的分析过程并给出案例所附问题的解决方案。课堂发言既可以延续学生们前期分析案例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又可以强化学生们的发言技巧和表达能力。(2)集体辩论。分别发言后,组织学生之间互相提问,讨论时可以支持别人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观点,也可反驳别人的观点,并展开激烈的辩论。辩论可以训练学生从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在提高自己说服他人能力的同时也认识到自身思维的不足。

(三)总结案例

1.口头总结。可以先由学生进行口头总结,包括案例的最终解决方案和从案例学习中收获的心得体会;教师在课堂最后对于案例要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和问题解决方案优劣的评价,对于学生在讨论案例时的精彩时刻或不妥之处也应当指出。

2.书面总结。案例讨论结束后,根据教师的要求和自己体会,学生要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报告中学生要对此次案例分析的收获和尚待解决的问题做出书面总结。学生通过案例报告结束案例讨论,将自己的思路梳理清楚,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案例报告也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一个实例

在本科生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实践中,使用案例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荷兰病”这一概念的成功尝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纪60年代,已是重要制成品出口国家的荷兰发现了大量天然气资源,此后荷兰出口剧增,经济显现繁荣景象。但到20世纪70年代,荷兰遭受到通货膨胀上升、制成品出口下降、收入增长率降低、失业率增加的困扰,这一现象被称为荷兰病。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受到这个概念名称的影响(“荷兰病”似乎只会在荷兰出现),往往难以把握其本质。通过学习、讨论和分析尼日利亚“石油意外收入”和哥伦比亚“咖啡意外收入”的案例,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荷兰病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适用于所有“享受”初级产品出口急剧增加的国家。尽管这种病症一般是与自然资源的发现联系在一起,但它也可能因任何一种造成外汇大量流入的事件诱发,其中包括自然资源价格的急剧上升,外国援助和外国直接投资等等。荷兰病的根源是新资源发现而获得的意外收益对原有出口产业(例如制造业)产生不利影响而带来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案例教学使得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显著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

三、目前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案例教学中的主要瓶颈及克服的思路

目前在世界经济概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一个障碍是,尽管中国已经登上国际经济舞台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可供直接使用的案例几乎全部是基于国外所发生的经济事件。因此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尝试自主编写以中国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发生的经济事件为蓝本的案例,并在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积累。例如,在有关生产要素变动对一国生产和贸易结构影响的现实经济事件分析中,中国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外国直接投资涌入的经济效应为我们编写以中国为背景的案例提供了良好的素材。

此外,教师要注意提高案例教学的艺术。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侧重实践、师生交互式和基本由学生自主进行,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引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教学目的和方法、选择合适的题目、案例和阅读材料、组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的表现。首先要把握好案例教学的时机;其次须完全掌握案例中所展示的事实:教师应对案例一读再读,并做出笔记,以便把握案例的要点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此外要具有时间概念,小组讨论的时间至关重要,教师要注意运用这种形式有效地加以控制,要根据讨论问题的重要性来分配时间。

参考文献:

[1]陈英.论管理案例教学的基本概念[J].济南人学学报,2004,(4).

[2]邓正林.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15).

[3]何威.哈佛商学院与案例教学法[J].管理案例教学研究,1999.

[4]李向东,张玉英.案例教学在经济管理类课程中的应用[J].专业教学研究,2008,(6).

世界经济概论范文2

[关键词]600MW汽轮机 节能 经济性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TK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7-0337-01

目前,节能与经济性成为汽轮机优化改进方案研发的主要目标,华能雨汪电厂采用2×600MW亚临界机组,汽轮机型号为N600-16.67/538/538,形式:亚临界、中间再热、冲动式、单轴、三缸四排汽凝汽式。为了提高电厂的综合实力,针对当下汽轮机运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结合先前的改进方案,提出对汽轮机运转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从而提升电厂的经济效益。

一、汽轮机运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汽封间隙

西安热工研究院诊断我厂1号汽轮机热耗在8050kJ/kW.h,高出设计值(7831 kJ/kW.h)219 kJ/kW.h。为减少漏汽损失,降低热耗,提高机组内效率,保持改造经济效益的持久,以及提高机组启停过程中的安全性,将高中压缸汽封整体改造为布莱登汽封。

检修人员通过对汽轮机解体后发现,高、中压缸汽封间隙测量值均已经超出汽封间隙的标准范围,其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

1.2 汽封间隙节能的改进措施

普通的汽轮机采用铁素体汽封,该汽封的汽封齿具有硬度小、高温难以淬硬的物理特性,使其在运转过程中降低对转子的磨损程度,但是也因为该物理特性增加其被磨损的程度,在长期的磨损过程中该汽封间隙会不断增大,破坏整个机体组合的密封性。布莱登汽封在机组启机小蒸汽流量时,汽封弧块在弹簧应力作用下是处于张开状态而远离转子;随着蒸汽流量的增加,作用在每圈汽封汽封弧块背部的蒸汽压力逐渐增大,当这一压力足以克服弹簧应力、摩擦阻力等时,汽封弧块开始逐渐关闭,直至处于工作状态,并始终保持与转子的最小间隙值运行;停机时,随蒸汽流量的减小,在弹簧应力作用下,推动汽封弧块远离转子,使汽封与转子的径向间隙达到最大值。 汽封漏汽量的减少,减少了漏汽对主流场的扰动,从而提高机组的运行效率。

1.3 真空系统

凝汽器是汽轮机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将汽轮机排汽冷却凝结成水,形成高度真空,使进入汽轮机做功的蒸汽能膨胀到低于大气压力,多做功。若其不能正常运行,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

1.4 真空系统节能的改进措施

(1)冷却面结垢可使凝汽器冷却管内的阻力损失增大,对真空的影响是逐步积累和增强的。比较每日运行数据判断冷却面结垢,利用检修机会对冷凝管进行清理。

(2)提高真空系统的严密性。利用检修机会对喉部以下凝汽器侧和真空系统进行灌水查漏,消除系统漏点。

(3)降低冷却水温度。利用检修机会检查冷却塔内部喷嘴、配水槽、填料,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1.5 疏水系统

汽轮机的运转必然要经过预热阶段,疏水系统主要负责清除汽缸和管道在预热阶段所产生的凝结水。疏水系统不但影响到发电厂的热经济性,也威胁到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若疏水不畅,会引起管道水击或震动,轻者会损坏支吊架,重者造成管道破裂、设备损坏的安全事故。凝结水若进入汽轮机机组内部,还会损坏叶片,引起机组振动、大轴弯曲、汽缸变形等恶性事故。疏水不畅还会加大扩容器与疏水集管之间的温差,提高两者衔接处裂纹发生的概率,导致空气进入凝汽器等。

1.6 疏水系统的改进措施

(1)疏水管道阀门内漏,将关阀门列为日常监管的重点检测对象,利用红外测温计对关阀门的内漏现象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内漏现象,隔离系统后进行检修.

(2)疏放水一次门大多采用法兰连接,密封垫损坏会造成漏汽、漏水,从而影响系统运行效率,对于法兰连接的中、低压热力系统疏放水一次门改为焊接式阀门,提高疏水系统的综合性能。

(3)对主蒸汽、再热蒸汽管道疏水系统布置的不合理处进行系统优化,同时采用取消或合并某些疏水管道及其气控阀门的方法,减少蒸汽泄露点,降低了蒸汽的泄漏量,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

二、汽轮机经济性改进措施

2.1 管理工作的优化与改进

强化完善汽轮机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其贯彻实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汽轮机的真空严密性进行检验,及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方面,并根据运行数据排查出问题的根源,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确保循环水质达到技术标准,有效控制凝汽器管道结垢的现象;改进汽轮机安装过程的工艺标准,并严格要求员工安装相关工艺操作等多方面管理细节的不断优化与改进,重视现场管理,提高管理制度的执行能力。

2.2 蒸汽品质的提升

蒸汽品质的良好直接影响汽轮机安全经济性运行。一方面是蒸汽对电厂的热力设备具有很大危害,含盐蒸汽在进入汽轮机管道时会沉淀于管道内部,造成管道堵塞和漏气的故障。含盐蒸汽对汽轮机叶片会造成叶片变形、转子不平衡、增加轴向推力与叶片应力等危害,从而降低汽轮机的工作效率甚至成为事故的主因;另一方面根据《火力发电厂水汽质量标准》制定含盐蒸汽的含盐标准(确保标准在5g/kWh之下)。主要针对钠和硅的含量进行监管,从而确保汽轮机的长期安全经济运转。

2.3 提高给水温度

给水温度变化,直接影响到锅炉燃料量的变化,影响到锅炉燃烧。给水温度低,一方面增加煤耗,另一方面使排烟温度增加,排烟热损失增加,降低了锅炉效率。在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高加的投入率并保持水位稳定;检修时对加热器进行检漏并清理换热管积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汽轮机的节能与经济性改进措施是电厂优化改进的重要内容,针对汽封间隙、真空系统、疏水系统、蒸汽品质和提高给水温度等方面的改进与优化有效提升汽轮机的工作效率。除了技术和工艺的改进之外,电厂在管理方面也要不断优化,达到汽轮机的节能与经济性的目标,从而增强电厂的综合竞争实力,推动我国电厂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能火力发电机组降耗技术导则》.

[2] 高中压缸汽封改造及高中低压缸阻汽片改造方案.

世界经济概论范文3

[关键词]通识教育; 世界经济概论; 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141-03

[作者简介]蓝天(1980-),男,汉族,山东莱州人,讲师,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度教学研究立项项目“通识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以《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为例”(项目编号:YY12017)。一、世界经济概论课程通识教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世界经济概论作为一门综合经济学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涉及面比较广,不仅要研究各国的国别经济、探讨当代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规律和国际经济的传导机制,还要研究现代国际经济关系以及影响国际经济关系运行的动因、周期和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内容所涉及的理论都非常丰富,所涉及的相关问题也错综复杂,不仅局限于经济学领域,还涉及政治、文化、历史和社会学领域,需要学生能够运用综合知识深入地探讨。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概论的教学内容也随之不断丰富。

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李曼丽,1999),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目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陈向明,2006)。随着国际经济的发展与依赖性的增强,社会对于经管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向学生展示世界经济的整体脉络和走向,客观而辩证地透视国际经济关系及其运行机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思考世界经济运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全面提升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将在教学过程中变得极为重要。基于此,以在专业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通识教育为导向,结合高校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现状,对其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对世界经济概论课程教学的一些感受和看法,进一步完善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二、东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概论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鉴于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重要地位,结合其自身特点和教学现状以及东北财经大学世界经济专业建设的发展阶段,为更好地推进课程的精品化建设,全面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题组于 2013 年 5-7 月展开相关调查。本次调查样本具有代表性,以东北财经大学2012级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研究生为调查对象,涉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世界经济两个专业。调查问卷内容共设计12个问题,重点关注学生在专业课学习、知识体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局限性,反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数据真实有效,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 70 份,收回有效问卷61 份,回收率87%。

(一)满意度分析

1.课程设置满意度情况

课程设置满意度调查包括了对课程总体的满意度,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以及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课程总体的满意度调查显示,在回收的61份调查问卷中,有52名学生对世界经济概论课程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占学生总数的85.2%,可见学生对课程总体的满意度很高。在课程设置内容方面,39名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能够抓住当代世界经济格局,紧贴时代,有2名学生认为课程教授的理念和内容比当今主流研究更为超前,但也有20名学生认为课堂呈现的内容有些过时,跟不上时展的潮流。由此可见,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学的内容和主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对授课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7名学生对教师总体教学质量的评价是“优秀”,占总数的44.3%,有25名学生给出的评价是“良好”,占学生总数的41%。在访谈中得知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任课教师的素质表示赞赏,并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指导,可见教师的个人素质获得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2.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

学生对于课程的参与程度往往是一门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量度,对于学生课程参与程度的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学生课堂出勤率的调查。调查显示61名学生中有40名学生一学期的世界经济概论课程从未缺勤过,有19名学生缺勤过1-2次,缺勤3次以上(包括三次)的学生只有2名,说明从整体上看,学生出勤率较高,课程内容足够吸引人。第二部分是对学生参与课程方式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间通过小组讨论等合作方式完成课程题目频率均数约介于 1.5~2.0 之间,其频度接近于“有时”,说明了课程学习方式比较理想,但是距离频度“经常”还有不小的差距,说明传统授课方式仍支配着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仍有待提高。

(二)通识教学模式影响效果及反馈意见分析

1.课程对学生知识储备和人文底蕴的影响

相对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模式更加强调对学生多层次、全方面、非功利性的培养,世界经济概论采用通识教育模式的目的是在专业学习中挖掘各种培养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操作能力,从而在专业实践中有效实现通识教育。对于通识教育模式实际效果的调查结果也体现出了这一点,有39名学生认为,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符合时代要求,能够扩宽知识面并且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同时有11名学生表示课程学习使得专业技能得到了强化,对于未来的就业更有竞争力,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64%和18%;另外一项调查显示有超过75%的学生认为世界经济概论课程对于他们的知识储备和人文底蕴提升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2.学生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自身观念

要使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就必须深刻把握当今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和对于教育的理解。从调查结果来看, 25%的学生表示对通识教育“没有一点认识”,认为“稍微知道”的占75%,他们的认识就是“除专业课外的增加知识的课程”,其中还有4%的学生认为通识教育课就是全校公共必修课,而没有一个学生真正理解通识教育的意义。在关于学生自身观念的调查中,认为“社会最需要通才”和“社会最需要专才”的学生各占30%和70%的比例。而在“你个人现在最需要提升什么方面能力”的问题上,比例最高的选项是“专业水平”和“眼光视野”,分别占42.6%和24.6%。可见在研究生阶段,专业教育模式依然深入人心,对课程知识的学习和对专业技术的掌握是学生自身培养的中心目标。另外,在对学校组织的其他形式通识教育的参与度调查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有超过50%的学生选择选修课只是为了单纯修满学分;在学校和研究生院组织的各种类型讲座和论坛活动中,接近60%的学生一学期中只是自愿参与过1-2次。由此可见,“重专业技术,轻人文素养”的理念在当今校园根深蒂固,“重专业培养,轻人性教养”的做法始终存在,学校和教师必须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注重培养思维方式和人文精神。

3.有关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意见反馈

调查的最后栏目侧重于学生对于世界经济概论课程的反馈意见。在教学方式方面,有25名学生希望课堂教学可以多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另外有25名学生建议教师讲授、课堂讨论、学生报告等多种方式并存,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1%。可见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实践操作中获得感性的认识,获得真实的体验。此外对于课程其他方面的改进意见中,有60%的学生认为课程体系应该进一步优化,以拓展广度和宽度,教学方式、教师水平、评价方式也都成为学生关注的重点。

三、优化和推进通识教育创新的建议

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目前通识教育的主要问题存在于学生认识、课程内容设置方面。从学生认识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对于通识教育的认识还十分模糊,专业教育意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从课程设置角度来看,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仍有待提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也有待提高。基于上述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和优化通识教育的创新。

(一)转变观念,深化对大学通识教育理念的认识

根据通识教育的理念,大学教育应给予学生全面的教育和训练,通识教育既体现在专业教育,也体现在非专业教育中。世界经济概论虽然以研究国际经济问题为核心,但是需要有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做辅助才能将问题分析得明白透彻。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学生知识面狭窄,仅限于专业知识的运用,而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换言之,就是学生由于知识结构存在短板,从而在专业学习中可能在知识、思维和方法中存在一些局限。这反映了高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通识教育的匮乏,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因此,应大力加强通识教育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深化高校师生对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解,使全体师生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通识教育是对过去高度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纠正和改进,在全体师生思想观念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加大对通识教育的投入,推动通识教育改革纵向深入发展。

(二)改善教学方式,努力提升通识教育质量

首先,优化设计通识课程的授课内容。区别于专业课程的性质,通识课程更加注重于知识的广博,既要讲到“点”,更要覆盖“面”,在教学目标上,它与专业课程也有很大不同,两者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不同。考虑到课程性质的差异,课程内容需经过精心筛选、设计,以提高通识教育课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其次,优化整合通识教育的课程形式。根据通识课程的广博性特点,可以针对不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教材,进行不同的课时分配。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计上应注意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的衔接,突出教学内容的基本知识与重点难点。教学形式提倡多样性,可采取讲座、论坛等形式。总之,分门别类,统筹通识教育的教学时间与教学方式,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

(三)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通识教育课程质量的保证,因此学校应该加强通识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引入合适的通识课程师资力量。通识课程贵在其“通”,因此应该选择既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开阔视野,也有教学热情,同时又熟谙教学技巧的资深教师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其次,建设通识课程教师的合理梯队,确保通识教育的持续展开。一方面要倡导知名学者和教授上通识课程;另一方面也要鼓励优秀的年轻教师开设通识课程,并通过教学观摩等形式,畅通教师学习通道,形成专家学者与青年教师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良好梯队。另外,高校应把通识教育教师的素质提高作为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一方面安排通识教育专家给不同学科领域的通识课程教师开设讲座,帮助教师提高其通识课程教育的学科观念,寻找个人能力和特点与通识教育的契合点;另一方面鼓励通识教育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不断增强其通识意识,提高其教学技巧和教学水平。

(四)创新通识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自主性不断增强,高等院校中的教育教学模式应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转化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笔者在这里提倡以下三种教学模式:首先是“课研组”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即将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组建起来,通过教师之间的彼此沟通、组织,使得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更具有综合性。教师间合作可实现教学经验互补与资源共享,使得个人的认知结构得以改善。科研组各教师的融合程度越高,其课堂教学成果将会更好。也可以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去促成 “课研组”的生成与发展。第二种教学模式是“平行教学”与 “交替教学”的课堂协作模式。即教师基于不同的学科背景,以一门课两个或多个教师的方式参与课堂教学的知识呈现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如果能和第一种模式相结合,则可以弥补“科研组”模式中可能出现的教师知识融合不足的情况,发挥优势互补作用。第三种教育模式是教师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即教师通过当代社会的众多资源不断筛选、吸收知识,提高知识储备量。教师通过课堂内外的团队合作与自身的学习,“课研组”模式和 “平行教学”、“交替教学”相结合,再进一步融合个人的学识和努力,最终践行了教师个人、团队、课堂、学生的通识教育,促进通识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汪永铨. 关于“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讨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1999(1):96-101.

[2]陈向明. 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 2006(3):64-68.

[3]孙玉红,蓝天. 基于调查问卷的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以东北财经大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2(2):136-139.

[4]季诚钧. 试论大学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关系[J]. 中国高教研究, 2002(3):48-50.

世界经济概论范文4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国际结算、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统计学等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世界经济概论范文5

1、思想政治基础,考试时间为12月23日上午8点半到11点半,总分为100分;

2、英语一,考试时间为12月23日下午2点到4点,总分为100分;

3、数学一,考试时间为12月24日上午8点半到11点半,总分为150分;

世界经济概论范文6

关键词:课程设置;应用型人才;实践课;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22

1 各院校国贸专业培养目标对比

公立院校致在培养能从事国际商务经营和研究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高素质专门人才,偏向学术研究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旨在熟练掌握国贸的专业技能,培养能从事外贸跟单、报关报检、国际货运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独立院校则结合了上述两类学校的特点,要求学生既掌握理论知识,又要提高操作能力,成为应用型高层次人才。

2 独立院校与公办院校课程设置对比

2.1 公共基础课

贸大、苏大和我校在公共基础课程中表现出显著差异的是对英语课程的设置,主要有:我校的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结构单一。我校仅开设了大学英语系列基础英语课程,但贸大和苏大开设基础英语课程的同时另设了难易程度不一的英语课程,例如贸大开设的高级商务英语听说、学术英语阅读与写作等,苏大开设翻译与英语写作、英语报刊选读等;我校免修方案(通过四级者可申请免修大学英语系列课程)存在弊端。学校并没有给免修学生另设英语课程,造成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的停滞不前甚至倒退,我校学生后续学习效果令人堪忧。免修造成的系统化英语学习的中断导致学生对双语课程存在语言理解障碍。

2.2 专业基础课

我校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既有切实安排之处也有欠缺不足。其中切实安排主要体现在数学课程的课时设置上,如贸大和苏大在第一二学期分别设置了128、162课时的高数,但我校则根据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合理设置了98课时。不足之处在于,我校疏忽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熟悉WTO规则,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作沟通能力等培养方案具体要求。因此我校应该设置中国对外贸易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开设WTO专题、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等课程使学生了解WTO规则;开设外贸礼仪等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协作沟通能力。

2.3 专业课

专业课设置目的是强化本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训练,为将来的工作提供充足的准备。三校都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和国际商务谈判这三门课程,我校和苏大同时开设有世界经济概论、外贸函电等课程。此外,我校另设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贸大另设产业经济、跨国公司等,苏大另设报关实务、市场调查二等。

2.4 实践课

我校有关实践的课程开设有电子商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贸易实务等,共148学时,此外我校还积极鼓励学生参加POCIB、沙盘大赛等比赛。根据贸大、苏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查询到他们除了毕业实习并无其他实践课程。

3 独立院校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3.1 公共基础课

在思想建设、身体素质和计算机方面三所学校课程设置并无差异,但在基础英语方面,本校开设的英语课程有大学英语Ⅰ-Ⅳ,浙院无,宁院开设了应用英语1和2。由此可以看出,本校相比高职更注重基础性教育。

3.2 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含了一个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这类课程的学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容易且更好的理解后续所要学的专业课。从课程设置来看,共分为3大类,分别是:数学类、经济基础和其他。数学方面:本校开设了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浙院无课程;宁院则设有应用经济数学、线性代数。经济基础方面:本校开设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浙院依旧无课程;宁院只有1门经济学。而在其他方面:本校和宁院都设有会计基础和管理学课程,除此之外,本校还开设了财政学和合同法,宁院则是增加了商务礼仪这一课程,浙院任无任何课程。因本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以开课程相比高职范围较广,理论知识偏多,但缺少在实际业务往来中非常重要的商务礼仪这种课程。

3.3 专业课

三所院校都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本校的国际金融和国际结算都采用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国际贸易专业再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帮助W生提高竞争力,增加国际沟通的能力。高职则是选择增加有关商务英语课程,提高学生有关英语的听说能力。本校的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世界经济概论都属于理论知识。而高职这类课程就很少。且三所学校都有开设国际贸易实务理论和操作课程,但鉴于高职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2所高职都采取细分跟单、货代、报关、报检等模块的方式,使学生熟练掌握各部分操作技能。

3.4 实践课

实践课课时长包括了专业课里的时间部分和集中实践部分,本校有366课时,宁院有767课时,浙院则有1152课时,2所高职院校的实践时长远远超出我校。其超出部分主要是集中实践的时长,宁院包含岗位认识实习实训、岗前综合实习、定岗实习、专业综合能力实习4部分。浙院同样也有4部分,而本校只有实习和贸易实务综合实训。因本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实践市场远少于高职。

4 独立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4.1 课程设置存在不顺应市场发展的问题

体现在忽略英语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和连续性、课程内容的落后性、实践性实务性课程偏少等。

4.2 学校忽略岗位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和学生自身对未来发展的迷茫

一方面,学校开设的课程并未具体考虑到学生未来岗位的硬性任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自身并未准确的制定未来规划和目标,导致忽略当下的证书资格考取或者深入专业学习的机会。

4.3 存在网络实践模拟机械化弊端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身就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性教学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能力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本校对于国际贸易进出口流程的实践依赖于simtrade软件,存在学生熟练软件操作后处理方式机械化,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真实外贸环境的弊端。本校的国际商务谈判大部分时间都已理论的形式进行教学,缺乏真实谈判环境的模拟。且学校并无此专业的实习基地。这些都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5 独立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建议

基于以上对公立院校、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与对问题的思考,本文提出3+0.5+0.5的培养模式,即前三年完成所有的公共课与专业课程(包括专业课程中涉及的实验课程)。大四第一学期,实施“证书型”课程的选修,比如说:会计证课程的选修课、单证员的选修课等,既可以满足学生对于证书的需求,同时也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前,加强实际操作技能,实现从课堂到企业的一个过渡与调整,为毕业生最后一学期到企业实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5.1 优化课程设置

重视英语课程设置的循序渐进和连续性。根据我校2014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校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拥有商务英语听、说、写、译的应用能力,因此我校应该多开设公共基础英语课程的设置,可以加设商务英语听力、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英汉互译等课程,使英语相关的公共基础课程结构多元化,保证英语课程内容设置的循序渐进和连续性,最终使毕业生熟练掌握并应用英语。

加设专业基础选修课程和限选课。为培养出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WTO规则,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并拥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协作沟通能力的专业人才,我校应加设中国对外贸易史、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际技术贸易、国际服务贸易、采购与供应管理、国际税收、WTO专题、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外贸礼仪等专业基础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此外,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把跟单、货代、报关、报检设为必修课,定会缩减其他已有课程的时间或降低这4门课的教学要求,加重学生学习负担且造成学生学艺不精,因此可以把这4门课作为限选课,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进行选择,增强实践操作能力培养。

及时更新补充国际经济与贸易的相关信息。国际贸易会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和各国贸易政策的变化而变化。一方面教师授课应该跳出课本知识的有限范围,及时讲授分析有关课程的最新案例,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设有关国际贸易政策或是每周金融新闻播报类似的课程,以便学生通过此类课程的学习,把握国家规定的相关政策,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并准确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和市场分析方法,分析市场中存在的风险,预测市场走向,规避因不熟悉政策和对市场变化的不敏感而造成的贸易风险。

5.2 以赛促学,以赛促证,提高学生竞争力

积极鼓励学生参加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业务比赛。POCIB大赛包含了国际贸易实务里的重要环节,学生可在比赛中巩固自己所学知识,积累一定程度的实践能力,发现自身知识薄弱环节。同时学生在比赛中接触到的外贸函电、制单、跟单、报关、报检等模拟实际进出口业务的环节,可以使其对于以后的就业方向产生实际认识,以便决定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合理规划课上课下时间。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企业实地参观、顶岗实习辅助学生走出就业迷茫的局面,了解相关职业的证书要求,提高自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5.3 着重落实网络实践模拟与现实贸易往来的无缝对接

建立模M实训中心。结合simtrade平台,给学生分配相应的角色,真实再现外贸业务情景,提高学生在真实业务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且可以建立商务谈判室,让学生分为进口商和出口商,从着装、礼仪、语言交流、合同等方面切实体会商务谈判,并聘请外贸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给予学生进行建设性的指导。

促进校企合作,构建实习基地。促进校企合作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最好的办法,增加课程教学项目共建,建立实习基地培养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聘请资深的企业家开设讲座,有助于提升学生实践水平。学校派相关教师到外贸企业进行调研实践,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文虎.试述民办院校国贸课程改革建议[J].山东纺织经济,2014,(7).

[2]胡心宇,熊晓亮.国贸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