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1

【关键词】高一物理 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026

物理课程是高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理科学生来说更是重要的科目之一,其在理综考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故此,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好物理是学好理科课程的基础和前提。而对于高一学生而言,打好高一物理基础课程更是极为关键,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面对高一物理在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物理教师更应该重视高一物理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切实做好高一物理的基础教学工作,为学生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面对新课改的要求,物理老师如何开展高一物理教学工作?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高一物理课程对学生物理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高一阶段的学习既继承了学生初中阶段的学习又开启了学生高中后期阶段的学习,因此,高一在连接学生初高中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引领学生开启高中物理学习良好的开端那么就需要全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进行认真地学习甚至是主动的学习。高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课程兴趣的激发是十分必要的,那么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最近几年我国在科技上的进步是瞩目共睹的,因此物理教学的课堂上永远不缺最前沿的案例,故将科研实例与物理原理结合起来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物理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方法,将我国科研成果与课堂知识充分结合起来,在新技术的讲解下密切联系课堂知识,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掌握物理原理,学习物理技能并充分感受物理这门学科的魅力,同时,借助生活科技,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会将课本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于知识中观察生活,体会物理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学生对生活物理兴趣的浓厚必然有助于其物理学科的学习,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物理教师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时可以将理论与科技结合起来,借科技激发学生兴趣。

二、注重基础教学

高一物理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此阶段与高三总复习阶段是有明显差别的。高三总复习要求学生对高中整个阶段所学习的物理原理和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运用,但是高一阶段并不对学生进行知识综合应用的训练,高一阶段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章节的基础知识,记住每一个公式,并学会将公式运用到习题的解答中即可,因此,对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要求即是要求掌握基本的知识。众所周知,高中学生的学业面临升学的压力学业负担重,而某些老师比学生的压力更大,其在日常的教学中忽视学生基本能力的掌握而过多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采取揠苗助长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综合能力从而无法得到提高。因此,物理教师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应该注意基础知识的讲解,将公式推导过程与运用详细讲解给学生并结合具体的习题演练公式的运用,真正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原理的内容。

三、重视实验操作

物理是一门与实验紧密同步的学科。在每一个知识点的原理下都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或通过实验来总结规律。可是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实验的作用,而在高一打基础的阶段是不能忽视实验的作用的。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书本知识进行验证,而且还培养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现实是某些学校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有些学校即使有实验室,可是只是一个摆设,设备落后,仪器短缺,根本无法满足学生动手操作的需求。高一物理课程中不论是力学还是电学的知识原理都可以在实验室通过设备来验证书本里的理论或是通过实验让学生总结规律。学生通过实验亦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降低其物理学习的难度。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全面的了解书本知识,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求证,自我发现的良好习惯,而这种动手求证和动手操作的习惯为学生自主创造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一物理的教学中,物理老师应充分重视实验的作用。此外,针对学校实验室设备不完善或是物品短缺等方面,教师应该负起责任,主动与教学主任联系,一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条件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科学进行习题练习与测试,及时反馈与总结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梯度 形成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079(2008)10-0033-01

高一物理难教难学,这一直是广大师生们的一块心病,很多在初中学习优秀的学生成绩下降,甚至不及格,使得学生和家长猝不及防,压力陡增。尤其是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背景下,高一招生成倍增加,这个现象愈发突出。其实,高一物理难,难在梯度大,难在学生能力与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差距大。教师如何处理好高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下面就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并提出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对策。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

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形成主要体现在教材、学生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要求等方面。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是介绍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及对规律的简单应用,基本上是教会学生“知其然”,教材主要以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等形式呈现,学生易读易懂。

高中物理教材则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对学生的要求是“知其所以然”,学生接受难度大。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洁,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2.初高中物理思维水平的梯度

在初中,限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以及知识积累的不足,大多通过直观教学介绍物理现象和规律,不触及物理现象的本质,停留在感性认识的思维水平上,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在高中,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但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正处于抽象思维刚刚开始形成的阶段。

3.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的梯度

在初中,由于只要求学生“知其然”,因此养成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考试考什么,学生练什么,学生紧跟教师转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不会读书思考,只能死记硬背。

而在高中,对学生的要求提高到了“知其所以然”,难度大,各部分知识相关联,有的学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对待高中的物理学习,结果是学了一大堆公式,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还有学生因为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每次上物理课,学生只是光记笔记,不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不能及时地理解老师讲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感到物理深奥难懂。

4.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梯度

在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在理解及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应用一般停留在简单的四则运算,最甚者不过于列个简单的方程。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能根据具体物理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作出物理结论;要求学会运用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表述、分析、处理问题。

但初中学生升人高一时,无论在掌握的数学知识量上,还是对已学数学知识应用的熟练程度上都达不到高中物理所需,

二、化解初高中物理教学梯度的对策

1.高一物理教师要重视教材与教法研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分析、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梯度、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高中与初中教材之间的梯度。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要求、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可以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在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在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

3.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

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模型法,控制变量法,对称法,假设法,图象法,类比法,等效替换法,转换法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领略物理思想与方法的魅力,并逐步培养应用物理思想与方法理解、分析及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用简单的方法就把刚才还觉得十分复杂的问题解决了,心里肯定有喜悦和惊奇的感觉,对这种解题方法、思维过程的印象也会十分深刻。

4.要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物理要重在理解,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在高一阶段首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独立钻研教材,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多的给予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分析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

(2)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复习再作业,及时归纳作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首先要上好高一开学第一节的绪论课,教师对学生提出要求;每节课布置课后作业时,讲明下一节授课内容,使学生心中有数以便进行预习;一章学完主动地整理所学知识,找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要指导学生课后及时归纳总结。总结都要抓住知识主线,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抓住典型问题的解答方法和思路,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①通过课堂提问和分析论述题,培养学生根据物理概念与规律分析解答物理问题、认识物理现象的习惯,要求学生“讲理”而不是凭直觉。

②通过课堂上师生对例题的分析和讨论、解答物理题,使学生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养成先分析再解题的习惯。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3

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高一物理的重要作用

高一物理,既是基础,又是转折.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物理所用到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而到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发生了变化,在学习物理时用到的大多是抽象思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继续学习,就要发挥物理学科的作用.

物理学科是一门生活性极强的学科,让学生学好物理,不仅是为了应付高考,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才能将其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从头抓起,让学生爱上物理.

二、高一物理的教学方法

1.了解教学中的困难.为了上好一节物理课,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还要研究教学方法,了解学生.只有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即使这样,在教学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高中物理现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等比较抽象,对于一些文字能力表达较差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挑战.在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多说,然后教师加以指正.有的学生做题不规范,缺乏条理性.为了改变这一教学难题,教师从高一就要培养学生作示意图的能力.在遇到一些图形结合才能解答出来的题目时,一定要用图示.比如,在解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就需要作图.慢慢地,学生就能接受这种做题方式.另外,在高一物理的学习中,对于矢量的学习,教师要耐心讲解,逐渐转变学生的观念.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说,强烈的求知欲,才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用一些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来设置一些情境.例如,在讲“超重和失重”时,教师可以播放宇航员在太空翻跟头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师还应采取快乐教育或者是成功教育.物理是一门相对较难的学科.对于很多高一新生来讲,他们在学习中总是失败,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习得无助的感觉,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伊始教师要讲一些比较容易的知识,考试测验不要出一些比较偏难的题目,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4

高中物理实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下,使物理现象反复出现,从而通过认真观测获取大量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相配合,有利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巩固掌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的有效措施。

一、实验验证规律,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验证。物理实验能够创造出真实的、排除干扰的物理环境,学生在这种实验环境下,通过观察、思考获取典型的物理环境,通过最简捷的思维活动建立概念、总结规律,并把理论运用于实验。这对中学生来说,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基础知识,同时牢固地掌握并体验到初步的运用。

例如,“楞次定律”历来是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在课堂上,把教师单一演示实验变成每个学生的探索性实验,采用边教边演示实验的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启发,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楞次定律”。这样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楞次定律”的理解,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实验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实验具有趣味性,它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产生动机的重要条件,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动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为学生展现出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将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学生去研究物理现象,探索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高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物理规律的探索和得出是建立在物理实验基础上的。

例如,高二物理教材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节中,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建立在三个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演示导体切割磁感线、导体和磁体发生相对运动、闭合电路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让学生得出“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变化越快,感应电流和感应电动势就越大”这一结论。然后又在这一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出“电路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跟穿过这一电路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一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这样,既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通过实际操作探索了物理规律,让学生受益匪浅。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设计思想,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实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许多实验设计的构思十分巧妙,其中有一些实验在物理理论的建立和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凝聚着许多科学家的智慧。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明白得出实验结果的思维过程,从而领会实验设计思想。通过对高一教材中物理实验的分析,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设计思想的介绍可以训练高中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下面以四种思维方法为例进行阐述。

1.转换法

物理学科是一门精确的定量化的学科,在物理实验中需要准确地测定物理量。但许多物理特征、过程或物理量要想直接观测有困难,可以把要观测的变量转换成间接观察和测量,这就是转换法。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体现转换法的学生分组实验有“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该实验要求学生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但是,在实验中是根据纸带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位移之差S与a之间关系满足ΔS=S4-S1=S5-S2=S6-S3=3at2等式,把对a的测量转换成对S与t的测量,从而利用ΔS=3at2等式求出加速度a。

2.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找出研究对象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比较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被广泛用于物理实验中以探索物理规律。

在高一物理教材“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中,运用演示实验将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相比较,从而说明了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自由落体运动,水平方向速度的大小并不影响平抛物体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容易理解平抛运动的规律了。

3.控制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操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变化的因素。为了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控制一些不变量,依次研究某一因素的影响,这种方法称之为控制法(或控制变量法)。

在高一物理教材中,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受的外力及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定量关系的演示实验中,为了弄清楚外力F、质量m两个因素中的每一个因素分别对物体加速度a的影响,必须这样来进行实验:在m一定的条件下改变F,考察a―F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在F一定的条件下改变m,考察a―m之间存在的函数关系。上述研究方法就是控制法的典型例子。又如,在高一物理教材中的“向心力-向心加速度”这一章节中,用向心演示器进行演示实验时进行这样的操作:在半径r和角速度ω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质量m的关系;在质量m和半径r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角速度ω的关系;在质量m和角速度ω一定时,考察向心力F与半径r的关系;从而得出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的公式F=mrω2。在上述实验操作步骤中,控制变量是为了创设有利于物理规则推导的物理环境,突出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的物理量间的关系,以进行有目的研究。

4.留迹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现象瞬间即逝,如运动物体所处的位置、轨迹或图像等,用一定的方法把这些物理现象记录下来,然后通过测量或观察来进行研究,这就是留迹法。

高一物理教材中,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就是通过在纸带上打点的方法记录下小车和重物在不同时刻的位移,从而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和重物的速度。又如在“平抛物体的运动”教学中,利用闪光照相记录自由落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轨迹来研究物体平抛运动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上述两例都是在物理实验中采用了留迹法。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5

关键词: 高一物理 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 夯实基础 分析方法

升入高中后,学生的物理学习难度明显提高,主要表现为:由定性分析变为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在初中,仅仅知道弹簧的形变与弹力是正比例关系就够了,到了高中,不仅需要掌握F=kx这个公式,还要在这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繁杂的运算;由形象的思维方式变为抽象的思维方式,初中物理多是在自然现象和实验的基础上直接得出结论,高中物理必须进行分析和归纳,甚至运用到假设、推理的逻辑思维;由初步的数学工具运用变为高等数学工具的运用,初中物理运用的只是基本的代数,高中物理运用了大量和三角函数和向量运算等。难度的陡然增大使得很多学生一入学便陷入了物理学习困境,在课堂上唉声叹气,对物理习题一筹莫展。所以,高一物理教师必须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一、创设情境,提高高一物理的形象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姆林霍夫斯基曾说:“很多学生的天赋,是在他们实际接触到某个事物或活动时,才展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发现与创造与具体情境息息相关。此外,形象的知识远比抽象的知识要容易习得。所以,在高一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想方设法把物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实验教学是颇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把抽象的物理知识变为形象的感受,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激趣和内化知识作用,而且从实验的观察中引导学生进行概括,是初中形象思维与高中抽象思维的有效衔接。

比如在讲解重力加速度时:教师可以先取一铁块和一木块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连个物体的是否同时坠地(同一高度、同样大气环境);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重力加速度;之后留下问题,如果把这两个问题同时向上抛弃,是否同时落地?这种具体―抽象―具体的教学方法符合观察―分析―运用的思维习惯,远比单纯的让学生记忆公式及其变量的含义有效得多。

二、夯实基础,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前后内容连接紧密,前面的知识没有掌握好,会对后面的学习形成直接影响,而且解题方法与解题能力的运用,必须以基础知识作为起点,没有地基,无以成高楼大厦。所以,教师需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

首先,在教材的讲解中需要循序渐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内化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的教学需要遵循这个规律,不能因为时间的原因,一下子灌输太多,超负荷的拓展延伸只会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畏难情绪。比如,在讲授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把握好几本的力学概念弹力、摩擦力等,然后在水平面或垂直面上分析受力,重点在力的数量与方向,之后从平面上升搭配斜面,进行多力分析,接着进行力的分解与合成教学,讲授正交分解法,最后才是多力平衡教学。

其次,按时对已经教授过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授新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温故是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按时对学过的概念、规律、公式等进行梳理,对思维有所阻塞的习题进行反思,能够鉴别清楚不同的概念,联系相关习题,甚至有所疑惑和发现,这是知识网络的重构,是方法网络的补充。比如,在教学完冲量和动量之后,教师需要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出图1的知识网络。

三、重视分析方法,授学生以“渔”

高一学生常常遇到的现象是:概念一讲即通,公式一背就会,但是遇到了具体的习题无从入手,经教师讲解后,却发现如此简单。引起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所以不能活用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首先是审题:审题时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步,所以,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审题上,有时甚至是二分之一的解题时间;在审题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三点,一是明确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充分发掘隐含条件,二是用物理符号标示出这些条件,画出相关示意图,画图不是对时间的浪费,而是省下重复审题的时间和降低了错误率,三是根据题意明确考察目标,这就是探查出题之意。

然后是求解:求解包括明确和实施解题方案两个过程,当然,具体解题时,无形中常常将二者合二为一;在求解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根据审题后的结果进行题目的具体知识定位,即通过研究物理量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概念、规律及公式。二是通过正向推理或者逆向推理,明确最佳路径,正向推理的过程是由已知物理量推出可知物理量后由已知物理量和可知物理量推出未知物理量,逆向推理的过程是通过所求物理量推出需知的物理量后构建已知物理量同需知物理量之间的连接。

最后是复查:这是解题的最后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自我监控环节,却是学生常常忽略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做到两点,一是查看自己的计算有无错误,二是核查自己的解题方案是否最佳。

此外,可以采取适当补充必要的数学知识,优化习题结构等措施,无论如何,作为物理基础的高一物理力学,教师都不能因赶进度而让学生草草略过,或者是让学生茫然无措地埋头于题海中,这种低效的物理教学必须予以改革。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6

经过考察,高中学生普遍反映物理课程难学,特别是高一学生,感觉学起来不像初中那样轻松,费劲不小但收效甚微。作为高一物理教师,笔者对这一现象作了简要分析。现从初高中物理的差异和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两方面谈谈粗浅的看法。

1.初高中物理的差异

1.1 教材与教法的差异。从教材方面看,初中物理整体内容通俗且具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如:测量,杠杆、滑轮,镜面反射、色光,融化、凝固、气化、液化、升华、凝华,电流、电压等。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现象、规律、常识、技能、实验等部分,学生对这些内容较容易接受。而高中物理内容抽象,方法规律复杂,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习内容主要包括概念、现象、规律、方法、技能、实验等部分。虽然是"常识"与"方法"的要求差异,但从中可以两者在本质上差别很大。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演示即直观教学为主,使学生在建立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了解物理学的初步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应用高中物理则通常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通过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等方法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综上所述,教材和教法的要求差异是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原因之一。

1.2 对学生能力要求差异。初中物理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主要依托具体、形象、直观的物理现象进而达到对物理知识的初步认识、了解。对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分析推理能力要求不高。高中物理要求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以综合能力解决物理问题,包括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以实验能力要求为例,初中物理实验以测量为主,高中物理实验则以实验验证、探究为主。所以,初高中物理对学生能力要求差异是造成高中物理难学的另一主要原因。

2.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2.1 搞好高一物理入学教育。从高一新生入学起,留一个缓冲期,使学生逐步认识初高中物理学习的差异,通过自身的调节达到平缓过渡。这就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初高中物理教材和教法进行研究,把握其差别,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循序渐进,使学生对知识从了解到理解最终达到熟练掌握应用的要求。同时要准确把握初高中物理知识点的衔接,紧密联系初中学习内容,使学生易于接受新知识。

从学生实际出发,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教学,渗透举例、实验演示、分析推理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理解概念和规律。然后再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建立物理模型,明确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等。

2.2 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通过课堂提问、实验演示、探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做到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后请教。在例题讲解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学会总结,反思解题思路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物理概念和规律从初中的准确记忆上升到高中的正确理解应用这一层次。

总之,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差异,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是解决高中物理难学的一个可行的办法。这样可以降低初高中物理教材和教法的梯度,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效果。

3.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教学衔接

3.1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分层次、变速度、多铺垫、巧举例、低难度”的教学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难点知识上,从学生理解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必要的知识铺垫,并对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和举例说明。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宜于搞探究性教学,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学习材料有较低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尽量多做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挖掘身边的“低成本”实验。

3.2 提高课堂效率,找准探究点。教材中有些探究活动是理想化设计,在课堂上很难操作,以此操作将会导致课时不足,有时难以完成教学任务。怎样上好探究课?哪些地方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适合探究?哪些地方不用探究?这需要教师对各章内容进行总体把握。教师还应把握课堂节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适度探究,提高课堂效率。探究活动还可以实行课内和课外探究相结合、普遍要求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3.3 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在课堂上有必要对一些物理问题创设探究情境,多给学生时间和表现机会,并给予合理指导,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萌发出科学问题,以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研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4.加强课外辅导

正确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培养自学能力,养成学生分类、归纳、总结的习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活动;高一之初的练习应难度小,要求严,不搞超出课本要求的内容和习题;对于格式、步骤、单位应用、必要的分析语言等方面严加要求,以规范的步伐上好“引桥”;关心差生,防止过早两极分化,争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好以下工作:(1)接近、关心差生,不歧视,不伤害其自尊心。(2)对成绩虽差,但学习态度认真的学生,应从学习方法上多指导。(3)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学习中困难,针对学生情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削峰为谷”,为差生铺平前进道路,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当堂巩固,分章、分节步步为营,章章节节过关。高一的各种类型的考试,试题一般不要太难,优秀率、及格率适当大些,避免挫伤大部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