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文1

>>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农村七年级数学合作学习的实验与思考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 浅议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如何激发七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对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习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学习技巧指导 浅谈七年级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浅谈如何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把握七年级数学有效教学的几点看法 对七年级数学教学的几点感悟 上好七年级数学课的几点做法 七年级数学中的兴趣教学 七年级数学兴趣的培养 七年级数学兴趣教学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提升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提升七年级数学学习兴趣的几点思考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如此?很多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各学科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可是有的学生上数学课没多久,兴趣就慢慢消失,这几乎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的普遍性问题。长期以来,教师们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此我花了大量的时间钻研教材,找资料,力图使学生喜欢上我的数学课。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说:“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的场面,听到学生说“我最爱上数学课”的由衷表白时,就更加激起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一、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产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不但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尊重学生和赞赏每一位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我班上就有一位这样的学生,除了数学,其余的科目都很差,其实数学也不怎么样,因为他只能把计算做对,其余的题目得分很少。每次计算测试时,他是做得最快最好的,我给了他一个称号叫“计算王子”,他非常高兴。由于我没有歧视他,而充分肯定了他的成绩,尊重他、信任他,树立了他的自信心,后来他学习数学很有兴趣,学得越来越好。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一个民主、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里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新教材把握好起始阶段的教学,点燃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编写者的指导思想。七年级学生翻开刚拿到的数学课本后,一般都感觉新奇、有趣,想学好数学的求知欲较为迫切。因此,教师要不惜花费时间,深下功夫,让学生在学习的起始阶段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在教学截一个几何体时,我就预先布置学生上课时带好小刀和不同形状的萝卜块,上课时通过切萝卜让学生亲身体验截面是怎么回事、截面的形状是如何判断的,化难为易,从而点燃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在教学第一章中“从不同方向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让学生把自己的操作结果与多媒体展示的美丽图片做对比,感受到自己其实学得挺好的,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章结束后,可以利用课外活动举办一次自由形式的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设计学生对数学难学吗、有用吗?数学是不是都这样有趣?对基础弱的能不能学好?对各种问题展开讨论,为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好铺垫。

正如新教材所要求的目标:七年级数学起始阶段的教学,侧重消除学生害怕的心理、在提高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以数学的趣味性、教学的艺术性给学生以感染,使其像磁铁上的铁屑离不开磁铁一样,向往着教师,向往着本学科。

三、利用课堂创造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培养学习兴趣

1、新颖独特的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要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征,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数学课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新颖的引入方法,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教学第五章“《能追上小明吗?》”中时,我是这样引入新课的:

师:同学们!你们带数学书了吗?

生:带了。

师:昨天早上我们班的一位同学上学时数学书忘记带了,走了一段路后,是他的爸爸发现并马上追他给他送数学书。同学们,你们想知道他的爸爸追上了吗?

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力求创设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个学生身边熟悉的真实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吸引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会很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思考数学,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2、让生活与数学相结合调动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图案设计”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准备将篮球场傍边绿地利用起来,建造一个小花园,供师生们课间休息,并决定实行公开招标。假如现在就是招标现场,我们每个学习小组都是前来参加投标的设计单位,请你们根据这块土地的平面图及相关数据,当一回设计师,设计一个小花园。15分钟后,各小组将设计图依次张贴在黑板上,并指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的创意。老师作为特约指导,对学生的图案设计及创意、发言等进行总结,学生再自己进行小结、反思。这一生活问题的教学,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渗透了环保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而且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

3、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学习兴趣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又要求课堂充满乐趣,使学生以“乐”作舟,从而来获得学习的兴趣。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游戏公平吗”的第二课时中有一个掷硬币的游戏。我是这样安排的: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每三人一组围在一起,一人抛硬币,一人观察结果,一人记录结果,最后派一名代表把结果汇报给老师。课堂上,老师在教室巡视,游戏中每一组的每一位同学是那么的投入,那么的兴奋,那么的快乐,又学到了知识,这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教与学的快乐。通过这样的教学,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了探索成功的快乐,特别是数学薄弱的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能参与学习数学?学习兴趣自然越来越高,越来越喜欢数学。

4、创造悬念强化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悬念心理,寻找设置悬念的契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感知学习对象,增强记忆力,丰富想象力,稳定注意力。如“负数”的引入,我没有讲“零上”与“零下”,“前进”与“后退”等“相反意义的量”,而是一开始即向学生提出“7-3=?”与“3-7=?”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既自然又很有吸引力,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减法,总是被减数大于减数。而对被减数小于减数的问题,有些学生已碰到过,只是无法解决罢了。学生说:“不能减”我接着问:“欠多少才能减?”学生说:“欠4!”然后在这时引进记号“-4”表示欠4,并向学生给出“负数”的定义。这种形式的导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动力。

5、布置陷阱增加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信息不应是“全息”,而应在教学中巧设陷阱,构成数学教学中的陷阱艺术,以其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完全平方公式”时,我首先让学生在学习了乘方的基础上,知识还不足的情况下,写出(a+b) 2= ? ,很多学生会不加思考的这样写(a+b) 2= a2 + b2,我微笑着没有回答,学生们自己认为对了,留下一个陷阱。经过推理、计算、验证得出结论,学生才恍然大悟,从陷阱里走出来,原来自己是不对的,这时我叫学生亲手用红笔在自己原来的答案中添上2ab。这样学生就牢牢的记住了这个公式中最容易忘的地方,不会枯燥无味,又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

6、利用数学的光辉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游戏公平吗”的第二课时,做完掷硬币的游戏后可以给学生讲述布丰、皮尔逊等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他们是如何做掷硬币的实验的。再提出问题:数学家们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和你们的一样吗?看来你们都是了不起的数学家呀!这样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7、精心设计练习巩固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文2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

(2020·安顺)如图,直线,相交于点,如果,那么是(

A.

B.

C.

D.

2.

(2020·湖北荆州)将一张矩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若∠CAB=30°,则∠ACB的度数是(

)

A.45°

B.55°

C.

65°

D.75°

3.

如图,将一块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如果∠1=50°,那么∠2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50°

D.

60°

4.

(2020·常州)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140°,则∠2的度数是(

)

A.30°

B.40°

C.50°

D.60°

5.

(2020·攀枝花)如图,平行线、被直线所截,过点作于点

,已知,则(

A.

B.

C.

D.

6.

(2020·遵义)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两三角板的斜边互相平行,每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都在另一三角板的斜边上,则∠1的度数为(

A.30°

B.45°

C.55°

D.60°

7.

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若a∥b,b∥c,则a∥c

B.若∠1=∠2,则a∥c

C.若∠3=∠2,则b∥c

D.若∠3+∠5=180°,则a∥c

8.

如图,工人师傅在工程施工中,需在同一平面内制作一个弯形管道ABCD,使其拐角∠ABC=150°,∠BCD=30°,则

(

)

A.AB∥BC

B.BC∥CD

C.AB∥CD

D.AB与CD相交

二、填空题

9.

如图,多边形的相邻两边均互相垂直,则这个多边形的周长为

.

10.

(2020湘西州)如图,直线AE∥BC,BAAC,若∠ABC=54°,则∠EAC=

度.

11.

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BF平分∠EBD,CG∥BF,若∠EBA=α,则∠GCD的度数为

.(用含α的式子表示)

12.

如图,直线CD∥EF,直线AB与CD、EF分别相交于点M、N,若∠1=30°,则∠2=________.

13.

如图,平行线AB,CD被直线AE所截,∠1=50°,则∠A=________.

14.

如图,已知∠1=30°,∠B=60°,ABAC,将说明AD∥BC的过程填写完整.

解:ABAC,

=

°(

).

∠1=30°,

∠BAD=∠

+∠

=

°.

又∠B=60°,

∠BAD+∠B=

°,

AD∥BC(

).

15.

如图,直线,,,,,则的大小是

.

16.

在同一平面内有,,,…,,97条直线,如果,,,,,,…,那么与的位置关系是

.

三、解答题

17.

如下右图所示,①已知:,,求证:;②已知:,,求证:

18.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EOA∶∠AOD=1∶4,求∠EOB的度数.

19.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DOE=∠BOD,OF平分∠AOE,∠BOD=20°.

(1)求∠AOE的度数;

(2)求∠COF的度数.

20.

如图,AB∥EF,∠1=60°,∠2=120°,则CD和EF平行吗?为什么?

21.

如下图,,,,求的度数.

22.

已知,点分别在上.

(1)间有一点,点在直线左侧,如图1,求证.

(2)当间的点在直线右侧时,如图2,直线有什么关系?

(3)如图3,当点在外侧时,探索之间有何关系?

23.

证明: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24.

⑴如图⑴,已知,探索、、…、,、、…、之间的关系.

⑵如图⑵,已知,探索、、、,、之间的关系.

⑶如图⑶,已知,探索、、…、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综合训练-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A

【解析】

,.又,.

2.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图形的折叠,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设矩形纸片左上角的顶点为D,首先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ABD+∠CAB=180°,

∠DBC=∠ACB,由∠CAB=30°,求得∠ABD度数,再根据折叠可得∠DBC=∠ABD=75°,再由∠DBC=∠ACB即可得出答案.

3.

【答案】B 【解析】如解图,∠1+∠3=90°,∠3=90°-∠1=90°-50°=40°,由平行线性质得∠2=∠3=40°.

4.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如图,由于a∥b,所以∠3=∠2,又由于∠1+∠3=180°,∠1=140°,所以∠2=40°.

3

5.

【答案】C

【解析】延长BG,交CD于H,∠1=50°,∠=50°,AB∥CD,∠B=∠BHD,BGEF,∠FGH=90°,∠B=∠BHD=90°-∠2=90°-50°=40°.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由两三角板的斜边互相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1=45°,故选B.

7.

【答案】C

8.

【答案】C

二、填空题

9.

【答案】42

10.

【答案】36

【解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BAAC,∠BAC=90°,∠ABC=54°,∠C=90°-54°=36°,

AE∥BC,∠EAC=∠C=36°,因此本题答案是36.

11.

【答案】90°-α [解析]

∠EBA=α,∠EBA+∠EBD=180°,∠EBD=180°-α.BF平分∠EBD,∠FBD=∠EBD=(180°-α)=90°-α.CG∥BF,∠GCD=∠FBD=90°-α.

12.

【答案】30° 【解析】CD∥EF,∠MNE=∠1=30°,由对顶角相等可知∠2=∠MNE=30°.

13.

【答案】50° 【解析】

AB∥CD,∠1=50°,∠A=∠1=50°.

14.

【答案】BAC 90 垂直的定义 BAC 1 120 180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5.

【答案】

【解析】过点,作,的平行线,那么

在中,

又,

16.

【答案】寻找规律,,,,;,,,…,4个一循环,,所以

三、解答题

17.

【答案】

①(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已知),(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已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等量减等量差相等)

18.

【答案】

解:设∠EOA=x.因为OE平分∠AOC,

所以∠AOC=2x.

因为∠EOA∶∠AOD=1∶4,

所以∠AOD=4x.

因为∠AOC+∠AOD=180°,

所以2x+4x=180°,解得x=30°,

所以∠EOB=180°-30°=150°.

故∠EOB的度数是150°.

19.

【答案】

解:(1)因为∠BOD=20°,∠DOE=∠BOD,

所以∠BOE=20°+20°=40°,

所以∠AOE=180°-40°=140°.

(2)因为OF平分∠AOE,所以∠EOF=∠AOE=×140°=70°.又因为∠DOE=20°,所以

∠COF=180°-20°-70°=90°.

20.

【答案】

解:CD∥EF.

理由:∠1=60°,∠2=120°(已知),

∠1+∠2=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AB∥EF(已知),

CD∥EF(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1.

【答案】

【解析】如图,过点作,

,,

又,

22.

【答案】

(1)过点作

(2)过点作

,,

(3)过点作,

.

23.

【答案】

平角为,若能用平行线的性质,将三角形三个内角集中到同一个顶点,并得到一个平角,问题即可解决.

证法1

:

如图所示,过的顶点作直线,

则,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平角的定义)

所以

(等量代换).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证法2

:

如图所示,延长,过作,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因为,

所以

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

24.

【答案】

(1);

(向右凸出的角的和=向左凸出的角的和,,均为锐角)

(2);注意和第⑴问的区别;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 策略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学,教师们首先面对的问题是怎样对待数学学习上的困难学生,这些学生小学时数学基础就很差,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上了初中,数学学习更是困难重重。我认为,做为一个中学数学教师,有义务去研究和转化这些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在人生学习的道路上重新振作起来。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对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1.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尽可能地把数学知识生活化,使学生听课时,感到数学就在实际生活中。例如,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学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我把学生熟悉的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等实物带到课堂上去,让学生摸一摸,议一议,从实物中归纳出这些几何体的特征与它们之间的区别,第一课时,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活动中认识了几何体。

案例,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1第《你今年几岁了》

教学重点:通过丰富的实例,建立一元一次方程,展现方程是刻画现实生活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如果你将你的年龄乘2减5后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的年龄。

学生:21。

教师:你的年龄是13。

(在学生的惊奇中,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并引出方程的概念。)

如果设小彬的年龄为x,那么“乘2再减5”就是?摇?摇?摇?摇,所以得到等式?摇 ?摇?摇?摇。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叫方程。

案例剖析:本课时以学生的年龄为前提,教师和学生由游戏引入课题,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学习数学,消除了“学困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2.给学生提供数学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学数学。例如,讲解《从不同方向看》这一节时,让学生制作小正方体,在课堂上让他们搭成各种几何体,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达到掌握“三视图”的画法。这样一来,数学基础再差的学生,在活动中,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3.教师尽可能多一些设计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教师在讲解例题或习题时,应尽可能地创设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从现实生活的角度去理解数学。例如,学习有理数运算中的法则,为了让学生便于理解,我告诉他们,实际上这些法则,我们可以把它当成游戏中的规则看待,学生就愿意去记忆了;又如,“合并同类项”的学习,我给学生提问:2个苹果加上5个鸡蛋等于多少?没有一个学生答得上,原因是什么,学生们知道苹果和鸡蛋不同类,不能相加,从而学生也就理解了代数式要合并,必须是“同类”的。

二、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主要体现在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不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学习数学,应有怎样的学习习惯。例如,我引导学生列代数式时,传授给学生列代数式的思路:首先把题目认真阅读一次,然后把题中的有关数量关系用字母表示成单项式,再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整个代数式列出来,通过多次训练,学生就会养成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和习惯。

案例: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2节《代数式》

例1:列代数式,并求值。

(1)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票费?

(2)如果该旅游团有37个成人,15个学生,那么他们付多少票费?

教学过程如下: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题目(1)。

(学生读完题)

师:成人票要每张10元,该旅游团有成人x人,那么成人的票费应为多少?

生:10x元。(教师板书)

师:学生票每张5元,该旅游团有学生y人,那么学生的票费应为多少?

生:5y。(教师板书)

师:该旅游团应付门票费共多少元?

生:(10x+5y)元。(教师板书)

师:若该旅游团有37个成人,15个学生,则应付多少门票费?

生:把x=37,y=15代入10x+5y中得:10×37+5×15=445(元)(教师板书)。

案例剖析:通过以上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师关注引导学生从理解题意到把文字语言转化为代数式的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解题思路。

三、把关好作业、考试关,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自尊

(1)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乐于完成作业

案例,先辅导,后布置作业:把课本中的习题利用课堂或辅导课,让每个学生自己练习一下,能独立完成的到黑板上演示,然后教师讲解纠正,要求每个学生做好笔记,最后把讲解的习题指定为作业。实践证明,通过课堂上练习后才做作业,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完成作业,学困生的也乐于做作业,且能取得优良的成绩,从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2)把好单元测评关

每个单元我都进行测试和总结讲评,我的做法是,以基础为主,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较容易的题目,让学困生也能考取及格,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到数学并不是那么难学。

案例:新课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3节《同底数幂的乘法》

课堂测评:

一、填空题

1.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摇?摇?摇?摇,指数?摇?摇?摇?摇。

二、选择题:

1.下列乘法中,不是同底数幂的是()。

2.下列计算正确的个数是()。

①x •x =2x②y +y =y③b •b•b =b④e +e +e =3e

三、计算

案例剖析:本测评的三大题为本节基本概念、法则和基本运算题,全班学生都能准确解答出来,特别是平常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第二师三建中学的数学老师赵志勇,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九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第二节第二课时。下面我结合课堂实录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及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说说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结合在一起,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运用和深化,又为今后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更广泛的应用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及本节课的内容设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为:一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二能熟练地解不等式。情感价值观目标为:通过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和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当然本节课的重点在“解”难点在“列”。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为:教学全过程都是让学生学,以尊重主体,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个个展示,尝试成功,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很快乐为理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使用的是“一学两教”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当堂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类比法(通过类比,让学生感知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在联系)、归纳法(归纳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依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尽可能的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分析归纳、总结反思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展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播放课堂实录视频1)

这一环节我利用一分钟的时间展示课题出示学习目标,使学生开始上课就明确学习目标,学有方向。同时为检查学习效果提供依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第二环节:出示自学指导,开始自学(播放课堂实录视频2)

这一环节规定在七分钟内完成,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自学,初步感知新知识。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的读书看书就是在做赛前准备,自然就会紧张、高效。我设计“请同学们阅读理解课本132页例1-133页的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自学内容和范围;另外四条指导是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中设问,恰当的问题设置,目的是为了达到“道而弗牵、开而弗达、强而弗抑”的效果。这样的训练是遵循数学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第三环节:第一次交流反馈(播放课堂实录视频3)

学生在自学之后必然会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一环节我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共同讨论研究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困难,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此过程之中,我有意识的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发言,充分暴露自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敢于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我针对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引导会讲的学生讲,并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以便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掌握新知识,初步达成学习目标。这样就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

第四环节:自学检测及第二次交流反馈(播放课堂实录视频4)

这一环节学生完成自学任务之后就进行了7分钟的自学检测。检测的目的是检测自学效果,了解学情,发现问题,便于教师进行二次备课,真正做到教学生不会的,提高了课堂实效。因此自学检测很重要,我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教材中的练习题作为自学检测题。检测题基础性较强,每一道题都紧扣学习目标,便于学生理解新知,找到规律,能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环节:当堂训练(播放课堂实录视频5)

这是最后一个环节:当堂训练。要求学生在15分钟时间独立完成,其目的有二:一是检测每位学生是否都当堂达到了学习目标。二是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用的是“一学两教”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交流反馈,当堂训练。促使学生高效认真的学、积极主动的学,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在交流反馈的环节上对课堂的控制还略显不足, “兵教兵”的策略运用不到位,学生的学习潜力及互助学习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堂学习效率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改进的。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意法教学

创意法就是创立新意之法,学生个人不被社会淘汰之法。创意法教育的主题词是:“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即教学的主体——学生没有好差之分,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教学。因此,在备课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口吻来撰写特殊教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兴趣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交流的课堂教学,在对学生的评价上要重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重学生合作情感的为评价体系。本人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初中数学的创意法教学三个模式。

一、创意法教学的学案模式

创意法教育的备课教案叫做特殊教案,是写给学生看的教案,是以学生的口吻来写。不是写给教师看的普通教案,它相当于学生一种自学用书。创意法教学的学案模式为:

(一)我的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什么叫做主视图、什么叫做俯视图、什么叫做左视图。掌握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初步获得三视图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体现师生合作的情感和与同学们合作的气氛。

(二)我的学习过程。

(1)生活引入: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离不开数学知识。七年级数学观察一个物体可以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方法。例如:小明昨天买了一本英汉词典,你可以根据七年级数学学习的内容从三个角度去反映这部英汉词典的形状吗?

我们分别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看、从前到后看这部英汉词典,这些观察得到的图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视图内容。

(2)基本功训练。

①知识点学习。

a、如果我们从某角度去看英汉词典,所观察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b、动手操作:根据教师的指导分别画出三个图形。

c、让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选出一个组长,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度量三个视图的长、宽、高,并讨论下列问题: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有什么关系?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有什么关系?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有什么关系?

②知识点演练。

a、画出下图所示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b、根据下列的三视图画出实物图。

c、画出实际问题中钢管的三视图。

(3)题型训练:

㈠选择题。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某一角度观察物体所得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B、在水平面内得到的从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主视图。

C、在侧面内得到的从左到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D、在侧面内得到的从上到下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

②给出下图的三视图,说出它的立体图形名称是()。

A、圆柱B、圆锥C、三棱锥D、三棱柱

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球的三视图都是圆。

B、正三棱锥的三视图都是三角形。

C、正方体的三视图是正方形。

D、正四棱锥的三视图是四边形。

㈡填空题。

①从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图形叫做视图。

②主视图与俯视图相同;主视图与左视图相同;左视图与俯视图相同。

③三视图同一图形的几何体是

㈢操作题:画出下图的长方体的三视图。

㈣课后作业:课本116页第二题圆柱、圆锥两小题,第四题第一小题。

㈤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4)学以致用。运用已学过的三视图知识,画出我们所在的教室的立体几何图形和三视图。

二、初中数学创意法教学课堂模式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即学生没有好差之分,个个都是平等教育,均衡发展。从教育的思路上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具体教学上实施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此,在初中数学的课题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行兴趣教学、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相结合的课堂教学。具体做法如下:

(一)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是教学的入门。如果学生对教学没有兴趣,就会入门无路,食欲无味,课堂上无事可做,导致上课思想开小差、乱讲话、玩东西、打瞌睡、捣乱课堂纪律等等。教师的讲课内容等于对牛弹琴,更谈不上有效教育。如果学生对教学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自主地参与到教学当中,课堂气氛就会活泼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去发挥学生的兴趣呢?我们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三视图为例,学生对三视图的概念比较陌生,但是学生在七年级数学下册学习了从正面看、上面看、左面看几何实物是什么图形,虽然没有学会绘图,可是对观察方法比较熟悉。如:我们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工具书-英汉词典的几何实物入手,运用现代化设备-投影机,把英汉词典从正面、上面、左面的投影得出的图形来引入三视图,这样使学生既直观形象地看,又通过投影机的有声有色的图像吸引学生,根据七年级已学过的知识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怎样分别从三个角度去反映英汉词典的形状呢?其实从正面看就是从前向后观察物体所得的视图叫做主视图,从上面看就是从上向下观察物体所得的视图叫做俯视图,从左面看就是从左向右观察物体的视图叫做左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就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这样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兴趣。

(二)以优带差,进行合作交流教学。

学生有了兴趣还不够,因为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的能力不同,基础差的学生会因接受知识的能力而相对差一些。如果我们不能想方设法去延伸他们对知识的欲望,就会导致这一部分“差生”的学习兴趣减下来,造成恶性循环,差的更差。怎样才能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呢?我们必须采取以优带差的方法,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以三视图为例,前面说我们通过生活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三视图的兴趣后,为了延伸他们继续学好三视图的欲望,本人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先自己对自己所画的英汉词典的三视图进行度量,组长监督,人人动手,不得偷懒,组长对操作不正确的同学进行指导,然后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主视图与俯视图的长有什么关系?②主视图与左视图的高有什么关系?③左视图与俯视图的宽有什么关系?在讨论的过程中,每个小组先让“最差”的学生说起,“最好”的学生后面再说,最后由“最差”的学生向教师汇报结果。这样达到以优带差,学生共同提高的效果。

(三)以鼓励为主。

素质教育提出:学有用的数学,个个有成功,人人有进步。这也是创意法教育的精髓。要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寻找机会让他们成功,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及时鼓励,尽量让他们进步。

以三视图为例,我先让全班“最差”的三个学生画出英汉词典的三视图后,便分别问:什么叫主视图?什么叫俯视图?什么叫左视图?其实这三个概念课本已有,他们照课本很快回答下来后,我就说:“你们三个同学观察事物很彻底,回答很正确,让我们全班同学鼓掌表扬他们,学习他们那种细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他们得到表扬后学习兴趣大增,然后在小组讨论后又让他们分别代表小组进行汇报结果,最后带着鼓励的语气说:“你们真行,是全班最好的同学。”这样可以把“最差”的学生变成“最好”的学生。

(四)以学生为主,促进数学的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改变过去一些教师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全方位参与到各个环节去。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化被动教学为主动教学,改变学生的“要我学”到“我要学”,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风气形成,在课堂中创设新意。

以三视图为例,在接受视图、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四个数学概念时,我是根据投影得出图像让学生动手画出图形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四个概念来,不是直接说给学生听,在接受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三者之间的关系时,让学生自己把画出的图形进行度量,然后分组讨论、总结、归纳、概括得出结果,不是教师讲出结果。在教授例题时,让学生自己演练,不是教师在黑板板出过程,对学生做得不够完善之处进行指导。在巩固知识时,让学生多做各种题型训练,包含有选择题、填空题和操作题,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全过程都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创意法教学的创造新意之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创意法教学对学生的评价模式

创意法教育提出:“最差”的学生就是“最好”的学生。所谓的最差与最好,我们不能根据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即考试分数来衡量,而要看这个学生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否得到发展,也不能据学生的一个阶段的学习结果来衡量,而要看这个学生的整个发展过程来衡量;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人现象来衡量,要看他的合作情感如何来决定。所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面化、评价方法的多样化、评价时机的全程化来进行,改变传统的评价体系,我们从如下三方面去转化学生的评价体系。

(一)由重学生的知识到重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转化。

例如: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数学考试分数得到100分,我们不能说这个学生是“最好”,如果这个学生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我们就可以说这个学生是“最差”,是书呆子,是死读书,没有变化,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只能是唯分数论。例如:你在课堂上认识:“5+7=12”。你不认识:“5角+7角=1元2角”。若别人买了5角和7角的两样东西,给你2元钱你不会找多少,证明你没有实际的操作能力和创新精髓的意识,那你就是“最差”的学生。

(二)从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到重学生的全过程的转化。

一个学生的好与差,不能看学生的一时成绩作评价,还要看这个学生在发展全过程中是否有进步。如一个学生从刚进入初中时数学成绩是20分,到初中毕业时数学成绩是100分,我们也可以说这个学生是最好的学生,虽然他开始数学成绩是“最差”,但是经过努力,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他发展最快,最后成绩是最好的,用创意法教育理念来说就是“最差”的学生是“最好”的学生。

(三)要从重学生个人到重学生合作情感的转化。

七年级数学下册总结范文6

【关键词】数学学习主人;主体地位;教学观念改变;以学生为主;参与课堂;数学表达能力

新课程教学改革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一个要求,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知识激发过程的好新奇的课堂情境设计,能使课程导入做到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一节课好开头,能把全体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课堂。因此,新课程的导入的创设需要我们依据学生的心理状态,顺着学生的认识规律,讲究知识的铺垫、台阶或过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引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有趣的教学手段,顺应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发育状态,能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

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教师上课要做到扣人心弦,耐人寻味,要求教师对教材总体设计要科学,每节课型的教学方法要精心策划,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适时创造性地变换教学手段。

下面以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的教学过程为例进行说明。这章内容是教改之前的重点内容,对于所有的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来说,要把这章内容教新是不容易的。按照新的教学理念上好这一章的内容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从这一本教材来看,本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我想古人就有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说法,不妨找几位任课教师商量一下,听一听他们的想法。之后我通过网络等渠道搜索了大量的教学素材,对这章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认真地制作了教学课件,尽力让课堂上图、文、声三者并茂,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较好地促进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按照新教学理念的要求,着重在以下四个步骤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1.通过学生独立解决特殊问题为寻求一般规律奠定基础

在这一章中,无论是哪一个法则的获得,都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我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来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特殊的问题。鼓励学生不仅要准确的进行计算,还要善于归纳总结。比如在讲到平方差公式时,让学生利用多项式乘法计算出结果,再观察式子左右两边的特征,并且和同伴进行交流,学生不难得出结论。教师再指导同学归纳成浅显易懂的话。左边:看括号(是否是两括号的乘积);看数字(两括号中的数字是否一致);看符号(两括号中的两数字是否一个相同一个不同)。右边;看项数(两项);看数字(是两数的平方);看符号(符号相同数平方为正,另一个数平方为负)。

2.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将特殊的问题总结成一般的规律

当学生做了前面的工作后,让他们把刚才的结论用一般形式表示。学生很快得出公式(a+b)(a-b)。我又在黑板上写一些式子让他们判断是否用平方差公式及如何用。学生很快就明白了,其实只要判断能用,只需弄清那个相当于a,那个相当于b就行了。只用15分钟,大多数的同学已经能独立应用公式进行计算了。

3.逆用公式达到灵活的运用

对于一个公式而言,一定要能灵活的应用,无论是顺用还是逆用。这一个环节必由同学思考、探索和交流来获得正确的结果。如果还是按老一套,既便当时记得,但事过境迁也一定不会应用,除非让他们印象深刻,唯一的办法是让他们经历全过程。当经过了上面的“四步教学法”之后,学生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事实证明新思想、新方法的确有效。

三、用新评价方式减轻学生过分看重成绩而导致的心理负担

以前,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基本上是看成绩,很多学生因考试成绩差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很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我想,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仅要看到学业的长进,还要看到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为学生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我告诉他们,我看重的不仅仅是同学们的成绩而是多方面的。在成长记录袋中记录了学生成长的足迹,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使教师,同学能及时发现闪光点,如:在成长记录袋中放进了学生的单元测试题、学生每一章节的反思、学生的图案设计、学生自己记录的上课回答问题情况、学习中的感受、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情况等等。在上完下册的最后一章生活中的轴对称后我们布置了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设计图案的作业,很多学生的设计都非常好,我还选出其中的一些作品在别的班级展览,这更使得许多同学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四、新型的师生关系为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