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1

关键词:电子商务 供应链 合作模式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概述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迅猛增长。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电子商务的应用已经在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与此相对应,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发展过程依赖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资源供应,日常生产经营过程都离不开企业外部资源系统,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承担着资源转换的功能,即输入资源并输出相应的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企业来讲其生产的产品或者服务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输入的资源的质量优劣,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对企业自身所不能够控制的外部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以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不少企业管理者都认为企业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在所有方面都管理到位,只需要将关键环节――价值增值核心部分管理到位即可,只要在关键的价值增值环节具备核心竞争力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这些观念也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应用背景。尽管供应链管理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但是就我国企业来讲实践过程相对滞后,其对于科学化管理的提升作用仍待于进一步加强。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电子商务正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电子商务的应用进一步扩大了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外延,扩展了管理范围和管理内容,同时也对供应链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强化电子商务信息的整合运用,提升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成为研究的新课题。在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成员应当密切协作,有效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信息数据的使用效益。通过合作管理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同步化,促进企业供应资金及物流的合理高效流动。与此同时,网上零售渠道的扩展等相关发展问题也对新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提出了机遇和挑战,正是在此背景下,如何实现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需求预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供应链管理涉及了供应链的四个环节,即计划、采购、生产以及产品配送等,包含了供应商、客户等一系列主体,也包含了产品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供应、产品配送等环节。这些既表明了供应链管理的范围,同时也表明供应链管理在实际运行中涉及了多个企业、跨多个部门环节的综合管理活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有效集成、整合整个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企业服务和产品质量,跨部门、跨企业的整体优化管理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历程

在供应链管理理念下,企业的采购活动、生产活动以及销售活动等都不再是相互孤立的环节,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管理者也应当突破相关的界限束缚,有效地将企业的生产、销售、供应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建立关联,并将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等视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通过协调、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等,将各个组织有效整合、集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的企业以及组织就能够结合成为供应链的有机整体,实现良好衔接、渗透、依存以及互动,形成供应链网络,整个网络中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实现共赢。供应链管理的实质就是合作共赢,这一双赢的关系是建立在供应链网络中各个成员相互信任、相互发展的基础上的,能够将消费者的需求最终转化为整个链条群体的整体活动。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经历了好几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有了较大的发展和丰富,正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而且伴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客户需求的不断增加,供应链管理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供应链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基本的供应链概念,这其中就包含了企业资源的内部集成与企业资源的外部集成思想,并且在企业中初步实践,这都说明在初级阶段供应链管理模式基本成型。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供应链管理模式逐步形成和提高,在这一阶段形成了供应链管理的框架,同时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成熟,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成员尽管跨域部门,但是相互协调已经成为共识。不过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常常出现信息传递不顺畅、信息失真或者是难以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利用供应链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效率。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新世纪初至今,在这一阶段供应链管理处于全面发展和成熟阶段。这主要是由于新的供应链管理技术不断出现,同时伴随着电子商务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原来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流动方式和流动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都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例如协同预测补给策略、供应商库存管理、协同计划预测补给等相关技术。上述创新管理技术能够起到促进供应链组织中的各个企业相互衔接、有效配合,积极适应市场变动,提升供应链管理模式的积极作用。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联合管理模式分析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作为商业贸易领域的新兴技术,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对贸易领域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电子商务是一种动态的商务模式,它将传统的经营理念以及新兴的信息技术有效结合,将市场的时间形态、空间形态以及虚拟形态等有效整合、能够把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汇集在一起,将市场作为连接纽带,以期发挥最佳效用、收获最大效益。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伴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消费者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这都增加了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应当将优化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的合理流动,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同步性作为管理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有效结合电子商务的营销方式,研究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的需求预测。明确企业供应链管理中的需求预测涉及多个方面因素,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强化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为持续有效运转提供支持。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应商选择与原材料采购、信息共享、分销管理、生产定制以及决策技术的开发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商的选择以及企业原材料的采购等相关问题是由电子商务拍卖市场所引发的研究课题。其管理目标就是企业在可以接受的风险条件下采购到质优价廉的原材料。在这一环境下,供应商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形成供应商联盟,这能够有效降低供应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继而强化供应商的市场地位。

信息共享则是供应链环节中各个企业有效沟通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如果缺乏信息沟通或者信息沟通不真实都有可能导致企业之间发生目标冲突。如果是处于供应链管理中的组织属于同一家企业,则会导致企业生产部门以及销售部门在未来的需求预测上发生信息冲突,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加大了生产管理成本。

供应链各环节的合作模式如表1所示。

电子商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实现网上交易,电子商务活动包含了消费者行为、商务活动以及电子商务平台三部分内容,在电子商务下消费者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并把自身的特定需求和个性化要求及时发送给供应商,同时各个供应商之间也可以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来进行资源共享和互换,实现协作共赢。总的来讲,电子商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影响是深远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能够获得更多、更具有个性户的消费需求,但是也不能够摆脱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依旧需要缓冲库存来降低自身风险水平。另外,在供应链管理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企业要想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就要积极引进电子商务平台,强化自身行业地位。

本文总结供应链不同合作模式的主要特征如表2所示,以期为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平台,可以有效降低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成本,不仅能够有效强化企业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会使得企业决策更加可靠。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运营效益及运营效率。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方式就是实现了网上销售,可以采取网上零售及网上直销方式,扩展传统的供应渠道,实现网络营销商品价格的最优定价,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营销渠道的运营成本以及消费者的消费偏好。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可以使得企业在获取精准市场消息时成本更低,这提供了决策技术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决策技术的实用性。决策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供应链管理者及时发现需求及供应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进行解决。

总的来讲,生产定制、网络营销等电子商务手段的使用都是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能够有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应用及研究,促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演臣.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9

2.孙德建.HT公司基于ERP的电子商务整合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6

3.王庆礼.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娄葱飞.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物流采购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09

5.廖艳华.中小企业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5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医药流通企业;供应链管理;CMS

1、 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医药产业作为国家的支柱型产业,它的发展关系到国计民生。目前,医药产业正在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改革,为了适应整个市场的需求和国家对于医疗体制的整治,建立一个公平、公正、健康发展的医药市场是当前最为主要的工作,这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更要体现标志之一。

ASLK是一家全球性制药公司,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通过产业化为主要链条来实行以科研、销售一体的企业发展模式。ASLK依靠它的优势药品赢得了相当不错的营销业绩,在面对激励的经营环境竞争的,和中小型制药企业经营逐渐加大形势的严峻性。ASLK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来发展企业。由于它面对的市场环境很复杂,不仅仅是我国供应链管理发展的不够完善而且ASLK的管理模式就有问题,通过对ASLK的现状分析,找出其种种问题的原因,并且能够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如何利用好本企业的独特资源更好的发展ASLK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绪论,综述国内外医药行业供应链研究的现状、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论文的写作思路和论文的总体框架。第二章供应链相关理论概述,运用文献归纳法,将论文运用到的供应链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第三章ASLK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该章节对ASLK进行了简介,分析了该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第四章加强ASLK供应链管理的对策,以论文前面章节的研究与分析结果为依据,对ASLK供应链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研究,通过了六个方面的探讨,提出了供应链采购管理规划与设计目标。第五章总结,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2、供应链管理理论概述

所谓供应链(Supply Chain,SC)是指由原材料的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顾客,通过与上游、下游各组成部分连接组成的链状结构。供应链的过程中创造产品同时也创造了价值,其最终产品是最下游的顾客所需要,顾客通过对产品的购买再使得资金的回流,促进供应链的再发展。一般来说,供应链管理正是要对这条链上的各个环节进行管理,通过各种新方法、新技术的运用,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顾客的满意度,最终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通过以上对供应链的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供应链就是一个把上游供应商、制造商、下游分销商、顾客等一系列参与者都连接起来形成一个链状结构,其实就是一个由上游到下游提供服务,从下游到上游购买服务提供资金的一个过程[12]。供应链中每一个核心企业或是节点企业,他们都是承担着供需两方面的职责,对于供应商来说,药材的原材料是通过采药的人,从他们那里购买得到,同时也承担着向制造商提供原材料得角色,作为制造商,给下游分销商提供药品,同时需求上游供应商提供制药原材料,对于其他供应链所涉及的角色同样都是这样,都是一个综合供需的一个主体,从而形成了一个供需的链条[13]。

3、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采购业务方面存在的问题

ASLK太过重视技术的革新,新药品的开发,没有重视到药材的采购对整个生产的作用,只是认识到拓宽自己的横向发展和高科技的创新,这个的确能给公司的利润的提高增加很多空间,但是药品原材料的高质量是对药品质量的保证,药品原材料得实时配送是ASLK准时生产的重要保障,要是没有一个实时的原材料供应,ASLK的生产必定会因为原材料短缺而造成不必要的生产中断。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ASLK没有认识到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会提高自我的优势。ASLK没有一个供应链的系统意识,只是认为供应链即为生产销售,而没有考虑到一系列背后隐藏的威胁。2、ASLK公司内部首先也没重视到采购对生产和销售的重大影响,在公司的利润获得情况上,主要重视生产和销售,因为这两个业务都会给公司带来现实的利润,而对于采购的优化是无法用现实的利润来表示,所以这些隐形的利润就没有被重视和开发利用。

2、管理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ASLK信息系统还未普及企业内部部门,所以导致信息功能不足,导致信息化程度不高,沟通手段亟待改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没有遍及整个企业内部所有部门,导致公司内部的信息交流滞后,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的信息无法准时传递。2、对于企业外部,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和下游各分销商和ASLK的信息脱节,造成生产制造整个部分都会造成延迟,使得整个供应链的功效情况都无法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3、缺少一个信息管理系统,造成信息的集成程度很低,对于大量的信息没有一个信息系统来管理,大量数据无法被利用,造成信息的浪费和大量的信息处理成本,比如人力资源和时间消耗。

4、加强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1、从采购方面改革阿斯利康供应链管理

改善信息化采购流程,为了保证ASLK公司的采购目标,减少采购成本、加快供应效率、提高原材料质量,ASLK公司需要制定独特的采购策略,并且要逐步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加以实施。(1)通过对药材供应商的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经过严格评审,确定关键原材料供应商,并建立同盟作为企业上游的战略资源,这个可以保证企业内部需求得以满足,也可综合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生产信息提高整体配送合理减少相应的库存成本。(2)加强ASLK只要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流在制药企业内部和上游供应商之间的流通效率和准确性。以ASLK信息中心为中心管制点,通过信息企业内部网传输,对ASLK的众多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众多客户的信息,实现最大程度的采购自动化,前瞻化、管理流程无人化,降低大部分采购成本。其采购流程模型图如图4-2所示:

2、加强阿斯利康制药信息化建设

由上述可以确定供应链一体化的管理实施,虽然可以给个药品制造业和分销商,和上游供应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或者再实践供应链一体化中无法长远。这就使因为缺乏对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的管理,缺少了信息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就必须从战略角度上来实践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ASLK在实行供应链一体化的同时,建立自己的ASLK信数据库信息中心通过自己企业内部的子网,实现企业内部的信息的共享化,同时在整个供应链上建立一个包括整个医药供应链的所有企业,包括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下游医院、各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中心。这样可以使整个医药供应链的所有企业都可以在此信息共享平台上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制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促进整个供应链的联合库存成本,物流配送成的优化。具体ASLK的信息中心和共享信息平台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5 总结

当前我国的目前情况是下游的医院和零售店大量的购买单一型药品,使得其余同类型药品很难得到销售渠道,不过在如今的一些转变来说,我国已经慢慢转入一个以下游顾客需求为主导的买方市场,原有的上游供应商盲目推动,制造商按自己的意愿生产产品,下游的顾客被动接受的情况已经与市场环境不再适应,在这种模式下供应链上游企业对下游的顾客的需求乃至市场需求的相应能力很不灵敏。本文作者由此作为突破点,采用顾客需求拉动上游生产的供应链新模式更能符合现在的市场环境,把终端顾客的需求作为整个药品供应链的源头,通过此需求信息顺着供应链逆向返回趋势分销商的按需求进货,进而促使制造商的制造,再而对药品原材料供应商的采购计划进行改变。

在确定药品供应链由推式向顾客需求的拉式供应链的转变,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对于当前全国大环境的前提下,建设ASLK内部数据库管理信息中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供应链管理一体化,同时为了能和上游供应商下游医院、各分销商和顾客的信息流通,相应的提出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平台,通过ASLK企业内部的信息中心和对外的信息共享平台两者相结合。使得整个医药供应链的所有企业在此信息共享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在市场由于下游用药顾客的的需求,供应链中各节点企业都可以制定自己的生产和销售计划,促进整个医药供应链的联合优化,减少整个供应链的联合库存成本。

参考文献

[1] 杨舒杰.对我国医药行业实施供应链一体化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5,14(1):14—15

[2] 袁松范.构建上海医药供应链的意义及可行性探讨[J].上海医药,2002,23(2):54

[3] 田亚,张建珍.浅论医药商业企业供应链信息化管理[J].当代经济管理,2005,(3):38-43

[4] .对医药供应链中零售商和批发商的利益影响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5,(5):3-10

[5] 王晓旭. 天津创新药业有限公司供应链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9

[6] Applequist,G E,Pekny,J EReklaitis,G V.Risk and Uncertainty in Managing Chemical Manufacturing Supply Chains[J].Computer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0,(24):2211-2222

[7]网师鹏,贾扬蕾.信息共享促进供应链各实体协作[J].价值工程,2005(4):45-46

[8]Papageorgiou,G E.,Rotstein,Shah,N.Strategic Supply Chain Optimization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J].IndustrialEngineering of Chemical Research,200 1,(40):275-286

[9] 曹阳.医药企业物流供应链的构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3,(23):54-55

[10]余小高,董利红.支持供应链的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平台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5,23(5):60—63

[11]日本综合研究所供应链研究部.供应链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12]程晖.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J].价值工程,2005,(4):43—45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制造业 集成供应链 商业模式 转型升级

21世纪,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或者说是系统之间的竞争、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指出,供应链整合推动世界,这是21世纪的大趋势。集成供应链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现代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努力转变商业模式,通过集成供应链管理,在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中,提升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从而降低成本,这是当前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根本解决之道。

1.集成供应链是与时俱进的新经济增长方式

1.1集成供应链的内涵

集成供应链管理是对企业客户关系、计划、采购、生产、库存、质量、供应商等业务流程的集成管理,包括了从生产到发货、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整个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企业全程供应链可分为内部供应链和外部供应链。

1.2集成供应链的意义

事实证明,成功的集成供应链管理确实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查尔斯・法恩教授根据他研究成果和调查得出结论:在今天比拼竞争力的战场上,企业最根本、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对供应链的设计。

一流的企业通过集成供应链管理获得了竞争优势,集成供应链管理总成本比一般企业少5%―6%(占销售收入的比例)。

有效的集成供应链管理能够使供应链上的企业获得并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能力。(1)集成供应链管理可减少从原材料供应到销售点的物流流通时间。(2)集成供应链管理可减少社会库存,降低成本。(3)集成供应链管理可提高产品质量。(4)集成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组织简化,提高管理效率。

2.集成供应链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和方法

集成供应链从根本上改变了制造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引领制造业从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充分体现了国际化、信息化对制造业的深刻影响。

2.1从单一制造向整合全程供应链转变

在整个供应链上劳动成本只占很小的比例,制造创造的价值只占10%,其余90%应该是其他环节所创造的。以美国的“芭比娃娃”为例。一个在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出厂价是1美元,但是到了最后出现在柜台的零售价是9.99美元。整个产业链,我们只创造了1美元价值,美国创造了9美元,这9美元来源就应当归功于供应链物流体系。

2.2从传统生产模式向随需而变、快速响应模式转变

企业必须随市场需求而变,要紧随市场,以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收益。随需而变(JIT)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西班牙知名服装品牌ZARA有出色的全程集成供应链管理:设计、采购、生产、配送和终端销售。从设计到生产,再到把新款衣服送到全球各地的专卖店,只需短短的15天时间。

2.3从硬件制造向以软性制造为基础的创新改造转变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的进化,让企业从硬件制造,走向以软性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本质的全方位创新改造历程,为企业提高效率、增加产品附加价值和富有魅力的服务与解决方案,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在世界公认的制造强国――日本,越来越多企业舍弃了旧有的价值观,推动创新并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经过软性制造的升级,企业铸就了压倒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促成可持续性的增长,在激烈的全球产业大洗牌中稳操胜券。

2.4加强物流供应链管理,有效降低成本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的“黑大陆”学说首次提出物流对于降低企业成本的巨大潜力,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物流管理通过有效整合仓储管理,提高成品在企业内部与顾客市场之间的流通效率,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提高。 如沃尔玛,多年荣登《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和“最受尊敬企业”排行榜。沃尔玛的业务之所以能够迅速增长,是因为沃尔玛在节省成本以及在物流配送系统与集成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5整合过程控制,从纵向流程转变为横向流程

在企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企业的过程控制。保障全程供应链顺利实施的一个重要管理要素就是企业的过程控制。企业的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横向流程、内部控制和质量体系管理。

2.6重视资源整合,突出核心业务

集成供应链管理注重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必然要求企业将其他非核心竞争力业务外包给其他企业,即所谓的业务外包。业务外包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二是灵活运用新技术,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三是减少固定资产授资,加速资本运转。

2.7推进后向延伸,加快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服务化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的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芬兰为51%,荷兰40%,比利时37%,中国制造业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仅占所有企业的2.2%。

3.集成供应链是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和历史必然

多年来,江苏省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持续领先全国。但是和发达国家制造业相比,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来看,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3.1金融危机使江苏制造的市场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未来几年,为了应对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和持续的失业率上涨,发达国家将采取各种措施吸引制造业回流,解决本国的就业压力。利用各种贸易壁垒,例如关税和汇率政策,保护本国的同类产品的销售。因此,依赖于吸引外资和出口导向的工业增长方式将难以为继。

3.2从全球价值链看江苏制造业仍处于价值链低端

从全球价值链角度看,江苏制造业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竞争力不足,可持续增长的能力较弱,亟待升级。价值链高端制造比重相对偏低,即使是高科技行业,也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环节。大型成套装备制造能力缺乏,产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仍处劣势地位。

3.3江苏制造业面临成本上升的发展瓶颈

当前,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与各种资源要素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成为未来江苏制造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1)生产成本上升迅速。当前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土地供给日趋紧张。(2)土地资源缺乏日益突出。土地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国家对建设用地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紧缺的土地资源已成为江苏工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制约因素。(3)环境约束较为突出。经济总量大、土地面积小,工业化发展时间短,基础相对薄弱,重工业化,高污染行业在工业结构中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

3.4传统管理模式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我省大部分制造企业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竞争的要求,主要面临的问题如下:(1)成本控制乏力。企业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缺乏精细化生产管理模式,对公司的成本控制带来一定的影响。(2)生产尚未实现精细化管理。生产领料缺乏准确控制,质量控制流程和业务流程融合不紧密,产品质量的提升有一定困难。(3)集成供应链管理模式落后。公司与供应商之间信息交流不畅,供应商响应不及时,采购成本比较高。(4)响应客户速度迟缓。客户需求的变动难以预测,计划部门运算的准确率较低,反应速度比较慢;采购部门缺乏计划性和准确性。(5)流程和部门信息不通畅。公司价值链的各个环节运转不流畅、不透明,交易成本较高,影响了高级管理人员对市场的反映和创新的决策。

4.集成供应链推进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措施和建议

集成供应链是未来十年江苏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实现弯道超越,推动江苏制造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4.1积极推动江苏制造业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型

江苏制造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更加关注市场的整合和打造品牌优势。创造江苏的自主品牌和实现制造业的升级,必须将制造业发展的重点转移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的建设方面,逐步打造江苏自己的世界品牌。

4.2推进江苏制造业建立基于集成供应链整合的快速反应系统

我省要努力推进江苏制造建立基于集成供应链整合的快速反应系统。利用信息技术整合集成供应链、实现敏捷制造,引领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风险,最终实现以最低的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

4.3强化核心业务,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

我省制造企业要改变过去“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强调突出核心业务专业化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应当积极推进苏南领先的制造企业将制造部分向苏北和中西部转移。

4.4推动江苏制造业的服务化转型

我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是要树立融合的产业发展观;二是把服务化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三是要高度关注制造业服务化进程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4.5全面推进“两化融合”的贯彻实施

通过“两化融合”,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能级,加快向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信息化对企业内部生产活动之间进行有效的互联上的应用。

4.6加大对江苏制造业集成供应链管理的政策扶持力度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财政资金对集成供应链的制造企业以及提供集成供应链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进一步推进创新商业模式为资金使用的重点方向。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商业模式的创新整合,努力推进我省制造业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参考文献:

[1]汪珍.有关供应链管理集成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2.

[2]闯少铭.企业管理新模式――供应链管理[J].技术经济,2003,(1).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建设进度。现代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对客户响应时间和建造时间的竞争,建筑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后通过去掉某些重复环节和流程重组整合生产流程,同时实施多个并行工程,能大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消耗,从而加快了建设进度。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5

  

    论文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工程项目供应链;工程项目管理 

 

1 引言 

随着消费者的日趋理性及国外建筑企业的不断涌人,建筑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表现在:顾客(业主)需求趋于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不确定性增加,同类建筑产品的寿命周期缩短,更高强度的竞争及国内建筑市场的国际化等等。这些变化使企业面临的是一个变化迅速且难以预测的买方市场;在动态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快速满足顾客的需求,单靠单个建筑企业自己的资源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随着全球市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建筑企业之间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由相关企业组成的及时响应顾客(业主)需求并组合生产最终建筑产品的链状组织之间的竞争,即建筑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为提高竞争力,各个供应链上的建筑企业群体都致力于通过总体规划、重组、协调、控制和优化,以提高自身及其所在供应链竞争力,达到多赢的目的。 

2 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工程建造模式下,业主、咨询工程师、建造承包商和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关系被看作是临时性的或者短时性的合作,并且竞争多于合作。尽管相当部分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需要参与各方的通力协作,但由于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各成员组织间抱怨和扯皮的事情很多,大量时间消耗在解决日常问题上,没有足够的精力进行长期的预测和计划工作,供给与需求之间缺乏信任合作的气氛为工程的进展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最终,处于整个生产建造链条中的各成员组织的经营目标是分散的,并且它们的利益相互抵触,都想从对立利益中分取较大的分额,却导致了工程总体建造成本的大幅度攀升或建造质量的下滑。解决上述矛盾的途径必须从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两个方面进行,前者以合作伙伴模式、总承包模式为代表,后者则要求在工程管理中引入集成思维的供应链管理思想。 

3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3.1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及其管理的定义 

根据建筑业自身的产业特点和业务范围,合理的建筑供应链通常包括两个层次:企业层次和项目层次。本文主要研究后者。企业层次的建筑企业供应链主要是企业从战略层面出发,通过确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寻找与本企业优势互补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而形成的一个能满足相关建筑产品和服务需求的链状企业网络,这种供应链是长期性的和相对稳定的。项目层次的项目供应链是指为了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而从建造运作的层面出发由核心企业组建的临时性的针对特点建筑产品的供需网络,项目供应链的成员往往从建筑企业供应链的众多成员中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挑选得到。 

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与传统供应链的概念,可定义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为: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核心承包企业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商、各设计分包商、材料供应商、工程分包商、劳务分包商和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建供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则是指是指以主承包商为核心,采取设计商、承包商、业主和供应商之间协作双赢的商务战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建设项目生产过程(设计、施工等)中所涉及的所有活动和参与方进行集成化统一管理。既强调企业内部的跨部门集成化管理,也强调企业外部跨公司的集成化管理。通过建立企业间共同的战略目标,完善的信任与合作机制,协同的工作模式和信息共享机制,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目标是以核心承包企业为中心,整合供应链上各个节点企业,实现整个工程项目采购、建造、运营、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协调化、集成化和同步化。即从工程投标、设计、咨询,材料采购,设备租赁、购买,工程施工,到工程竣工、验收移交业主,各个环节通过建设项目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高效协同工作,形成一个最优的工程建造运营体系,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建造成本,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对业主的服务水平,满足业主的要求。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模式注重总的工程成本与业主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为此要把供应链各个只能部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供应链整体的力量,达到供应链企业群体获益的目的。建设项目供应链管理也同制造业一样围绕三个回路展开,即作业回路(业主化需求一一集成化管理一一业务流程重组一一面向对象的过程控制),策略回路(业主化策略——信息共享——调整适应——创造性团队)和性能评价(供应链建模——合作伙伴选择——过程协调控制——供应链绩效评价)回路,供应链正是围绕这三个回路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整体。 

4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优势分析 

建设工程项目供应链管理可以减少整条建筑产品供应渠道的物流成本和建造成本,使建筑产品更具竞争力,提高对业主服务水平,创造价值优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快建设进度。现代建筑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注重对客户响应时间和建造时间的竞争,建筑企业在实施供应链管理后通过去掉某些重复环节和流程重组整合生产流程,同时实施多个并行工程,能大量减少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和消耗,从而加快了建设进度。 

供应链管理模式论文范文6

[关键词]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石油行业 对策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行业通过改革与调整,基本上形成了自己的供应链。1998年国内石油行业进行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按照上下游、内外贸和产销一体化原则,分别按地域组建了中国石油天然气、中国石油化工两大集团公司和主要业务集中在上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形成了国内的三个主要供应链体系。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冶炼、运输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绿色供应链管理内涵及其最新发展

不同研究者提出了各自对绿色供应链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概念的认识。199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资助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MRC)进行了一项“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正式提出了“绿色供应链”概念。Steve V. Walton(1998)等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将供应商加入到企业的环境战略中,其核心是将集成管理的思想应用到绿色供应链的领域中。M. H. Nagel(2000)认为绿色供应链的管理涉及到产品的使用、组成以及生产的全过程,并且强调在供应链范围内达成一种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Zsidisin和Siferd(2001)认为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为了环境友好地设计、采购、生产、分销、使用及再使用等而在供应链内采取的管理策略、行动及所形成合作管理等。汪应洛等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绿色供应链进行了系统的细分,将其分为:生产子系统、消费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及环境子系统,其构成要素包括:供应商、制造商、分销者、消费者、回收商等,其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提升环境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尽管其提出的时间比较短,但已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从研究现状来看,现有研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方法与手段主要依赖于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定性的研究较多而定量的研究较少;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于某一产业如何进行绿色供应链管理。

2.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概念层与操作层两个层次,在上述文献中大多数研究者均提出了自己对绿色供应链或者环境意识采购、环境意识供应链等相似概念的理解,其所提出的概念更多强调的是将环境因素加入到供应链管理中,而绿色供应链与一般供应链在内涵与运作上的区别没有得到深入研究。

3.强调集成的思想来研究环境管理问题,集成管理成为绿色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支柱与手段之一,同时也是现有研究成果共识之一。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结构模型

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石油产业是指勘探、开发、储运、加工和销售石油。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具体来说,它包括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石油开采业是指勘探开发石油资源的企业集合,统称为上游;石油加工业是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石油产品的企业集合,与石油及天然气的储运、石油销售一起统称为下游。随着产业的融合,原先属于化学工业细分类之一的石油化工业也融入了石油产业,使得石油产业链向前延伸了一步。所以,石油企业就形成了以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为上游,以石油天然气的储运、炼制、化工、销售为下游的一条产业供应链,其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油气开发、运输、炼化、成品油销售、客户等环节,如图2所示。

就供应链上各环节来看,石油行业供应链比一般的供应链关系更为复杂。石油行业供应链各企业间的关系既包括企业间的独立法人关系,也包括企业内隶属关系,还包括系统内的关联关系,但整个供应链的协调运作还需要依靠核心企业来驱动。

从石油行业的管理体制来看,在整个石油行业供应链中,由于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在石油产品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石油行业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本文以此为基础,构建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如图3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的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四、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负面效应。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制约着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我国石油企业引入绿色供应链管理理念、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已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问题,结合我国石油企业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树立绿色观念,重视环保工作。石油行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它要求企业着眼于长远利益,以整条供应链为出发点,要求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首先应树立环境意识,把经济目标、环境目标和社会目标同整个供应链的实施紧密联系起来。同时还应通过学习和培训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员工的环保意识,让全体员工都真正感受到企业对环保的重视,从而自觉参与到其中来,使“绿色”慢慢变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2.政府为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提供法制规范和保障。政府应在借鉴发达国家环境保护规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进一步完善法制建设,提高对污染源的惩罚标准和打击力度,而且通过法律法规来降低传统制造模式的报酬率,为绿色供应链运行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政府还应加强绿色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为绿色供应链构建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

3.将BPR与绿色供应链管理有机结合。BPR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其核心是从本质上重新思考、设计和改变在旧的环境下形成的按职能部门进行运作和考核的机制,有效地建立跨越职能部门的业务流程,变过去按职能部门划分进行“内部横向型任务管理”的机制,为“跨职能部门的纵向型任务流程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运行效率和核心竞争力,降低由于环保不达标而导致的供应链中断或延误的风险,减少石油企业的损失,完善绿色供应链管理。

4.石油企业应加强技术支撑。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供应链管理的水平得到空前提高,供应链思想的效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取得优势的基础是有先进的技术做支撑,石油企业一直都是信息化、网络化的先锋,现在更要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继续重视IT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供应链范围内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业务流和价值流的整合,全面支持石油行业高速化、规模化的发展,赢得竞争优势。

5.要把环境责任纳入石油企业的战略管理中来。企业只有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树立社会形象,才能融入社会中。在绿色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这种社会责任就是环保责任。从长期看,环境压力的刺激使石油企业在环境投资改造中不断进行技术改造、技术(绿色)革新和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可使企业污染物排放量减少,减轻末端处置的负荷,使污染处置设施投资及其运行费用降低,通过对污染与废物实行源头削减从而避免了后续的环境风险与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五、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及其以石油勘探生产为核心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型,以及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措施与对策。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展开,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模式、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绿色供应链的成本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Handfield R B. Gree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s from the furniture industry[C]. Proceedings, 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 Institute USA, 1996(3): 1295~1297

[2]Walton V S, Hardfield R B, Melnyk S A. The green supply chain: integrating suppliers in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proces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 1998(4): 2~10

[3]M.H. Nagel. Environmental supply-chain management versus green procurement in the scope of a Business and Leadership Perspective[J].IEEE, 2000, 219~224

[4]Zsidisin GA, &Siferd SP. Environmental purchasing: a framework for theory development [J]. European Journal of Purchasing Supply Management, 2001(7):61~73

[5]汪应洛 王能民 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J].中国工程科学,2003,5(11):82~87

[6]孙 剑: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6.7

[7]王能民 汪应洛 杨 彤: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进展及趋势[J].管理工程学报,2007(2):118~121

[8]李成标 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52~54

[9]张爱国 赵 涛 王茂林:我国农机企业应如何有效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J].中国农机化,2006(4):20~23

[10]王小丽:绿色供应链及其实施对策分析[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