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实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感器实训总结

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传感器 教学改革 实习实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学方式向现代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以前的“黑板加粉笔”、“老师讲、学生听”已经满足不了人才培养的需要,由此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当今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及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走进课堂,使得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接受教育的手段大大增加,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验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从前教育提出的 “因材施教”,在今天技术手段如此完善的条件下已经有可能实现。在如今信息多元化的网络时代,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许多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性学习的学生能够获得比课堂上更多的知识。而教学改革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

传感器课程是工科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和完成课程设计,还对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和严谨踏实的专业作风有很大的影响,对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有很大的影响。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传感器课程的“教”和“学”都非常困难,原因是课程内容比较散,各种传感器之间相互独立,联系不大,无法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要想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不仅需要教师有一些专业的前沿知识,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

按照呼伦贝尔学院考试改革要求,根据传感器技术课程性质,我们对传感器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增加实验环节的同时,同时增加了电子实训设计。就是利用一段独立时间(一周或两周),让学生进行电子线路设计和焊接技巧的学习,掌握电子线路设计和焊接技方法,目的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和巩固专业理论知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实习实训课题的选定

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了使学生在实训收到好的效果,实习实训课题的选定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价值性原则

选择的实训课题要有实践应用价值并且贴近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够满足课程实际和专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理论的指导性。因此,在选择实训课题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二)创新性原则

所选的实训课题必须具有新意,选题上具有独创性和突破性,立意上具有趣味性。创新并非一定要独一无二,而是要善于把创新和实际结合起来。

(三)可行性原则

选题的可行性原则,是指在现有的实验条件下,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基础、兴趣爱好、时间精力等进行的选题。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更好的通过设计获得新知识。

对于指导教师来说,实习实训课题应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力量及实验室的条件与实训课题的大小难易是否相称。总的来说,课题太大,传感器设计所涉及的范围广,所要考虑的因素多、实训周期长,在实训中学生很容易出现半途而废。小的课题,涉及的传感器范围小、难度小,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基于这几个原则,实训项目选择了万用表和智能小车的焊接与设计。以点带面,使学生充分了解传感器的应用。

二、计划实施

基于传感器的实训作为专业课的一部分。要形成一个科学完整的计划,细致到每一天应该完成的工作。这样在进行教学的同时也能更好地进行考核,有利于对学生有一个约束,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项目的实施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及深、循序渐进进行,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训练:

(一)基本功训练

此项训练主要包括焊接练习和基本工具、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以及使用。通过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实训方法,为以后的实训打下基础。

(二)基础课题的训练

基础训练包含理论课中重要知识点的课题,如串联型稳压电源,功放电路,触发电路等。基本知识的掌握关乎对设计的理解,训练的方式可用焊接工艺方式进行。内容是对电子元件的识别,电路的安装与调试。通过训练,学生应达到专业上的基本要求。

1.对常用电子元件的识别与检测。学会用直观的方法与仪表检测的方法识别元件类型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功能。清楚在电路中的作用。对实训了如指掌。

2.通过对基础电路的安装、调试、维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电路的组装工艺、训练和排除故障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常用的维修方法及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

3.通过焊接工艺的电路安装,可初步训练学生对印制电路板的设计能力。

(三)综合性课题的训练

对选定的项目万用表和电子智能小车进行焊接和安装。因为选定的实训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能够达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练。多数同学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同时,最终成果是一个完整的,贴近生活的产品,让学生更有亲近感,觉得学了有用,具有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实习课堂的组织与管理

(一)基本功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由于这部分内容枯燥,但在设计中非常重要,基本功的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设计的成果好坏。实训中采取了以评促练,训练一段时间,评定一次,这样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随时知道自己的不足,从中查找问题,及时解决问题。选出好的作业进行展示,激起学生的好胜心,同时要反复强调焊接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主观上重视学习的每一个过程。

(二)基础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实行讲、练、评相结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即老师统一在前面讲述、示范,然后同学独立练习,最后由老师评定成绩。在训练中可采用小组长负责制,一般的问题,可交给小组长决定,充分调动同学的积极性。

(三)综合性课题的组织与管理

更好的完成设计,教学中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总的原则归纳如下:

1.化整为零,逐个把关。

本课程设计课题涉及到的范围广,主要体现元件多且复杂,在实训中不进行统一指导,将给调试带来很大麻烦,很容易导致设计结果失败,不仅起不到良好的设计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畏难情绪。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操作时根据设计上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相当于一个独立的专题,要求学生将每个环节处理好后,才能进行整体安装调试,这样将使整个课题有序进行,提高成功率。

2.培养重点,实行层次式教学。

实训电路元器件多、电路复杂,从识别、焊接、组装、调试,2周时间做出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会导致结果错误,如焊点虚焊、元件装错、元件损坏、电位器调整不当等,都将导致做出来的产品效果不理想,而且有些故障即使是教师亲自查找也要花去很多精力和时间,让同学个个独立完成故障排除,学生往往会出现消极怠工的局面。因此,在本次实训中采用了分层次指导。

首在学生中发现动手能力突出的同学,重点培养,这些人的课题可先行完成,碰到疑难问题,教师帮助排除。以程度好的学生帮助差的学生,逐一检验学生的学习状况。让所有学生全面发展。综合的掌握好本门课的知识。

3.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及时实行激励机制。

在轻松、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学习,能够活跃人的思维,发挥人的潜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因此,在实训中,教师应当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当中,对他们进行指导,与他们一起分析和讨论,一起分享他们的成功与快乐,对他们在学习中自己的解决问题和帮助别人解决了问题应当给予及时的表扬并在全班通报,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理论和实践结合

为了使理论和实践能有机地起来,在实训过程中进行了作业布置。根据电路图,结合专业理论,分析出原理。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

5.小组进行总结,整理实习成果。

实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总结,最后由教师组织讲评,将全班的成果进行交流和展示。

四、结束语

教学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对教学改革的研究与探索,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是作为教师的责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综合能力,更加需要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成为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有用人才,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传感器教学改革中增加电子工艺实习实训,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是作者本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的探索,也是本人在实习实训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起一点点借鉴作用,能与同行分享。

基金项目:呼伦贝尔学院院级项目2014教研项目(ZDKT-019)

[参考文献]

[1]陈建元.传感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贾伯年,俞朴,宋爱国.传感器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陈鸿雁,彭东林,邓力.基于网络资源的“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7):166~168.

[4]谢文和.传感技术及其应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高玉良主编.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1).

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2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在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它既是前期理论课的延续,又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选择应用各类传感器的能力,组成各种检测系统的能力和各种测试模块电路的设计制作能力,这些能力是构成本专业职业岗位技能的重要部分。本课程的前期课程主要有《工程制图》《电子电路基础》《电子线路CAD》《应用数学基础》等。

二、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1能力目标

(1)能够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常用仪器检查各种传感器性能,判别其好坏;

(2)能够根据检测要求合理选用各种类型的传感器;

(3)能够根据被测信号的特点,用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设计合理的检测电路;

(4)能够设计一般电子检测产品;

(5)能够正确维护常用电子检测设备。

1.2知识目标

(1)掌握测量及误差理论等知识,传感器及检测技术基本知识,电桥测量电路的基本特性;

(2)掌握各种常用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理解它们的工作过程,掌握它们的各种应用场合和方法;

(3)掌握信号处理及抗干扰技术的基本知识,理解典型检测系统的工作原理,清楚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特性。

1.3职业目标

(1)能独立学习、工作,掌握交流与团队合作能力,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

(2)养成良好的工作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力和严谨的工作作风;

(3)在实际工作中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了解电子信息产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常识;

(4)掌握文明生产、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2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选择,采取项目教学结合虚拟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教学,培养典型电子产品设计和生产管理人员。教学内容包括产品开发市场调研、产品电子线路设计制作、工艺文档编制、质量检验等,通过项目执行使学生了解项目从调研到成品检验的全过程,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表1。

表1《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内容

工作过程

课程内容模块

子模块

课时

市场调研

传感器常识

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4

电子线路设计制作

传感器选用模块

电阻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容传感器及其应用

4

电感传感器及其应用

6

热电偶传感器及其应用

6

光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霍尔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压电传感器及其应用

4

超声波传感器及其应用

4

工艺文档编制及产品质量检验

检测系统集成模块

信号处理与抗干扰技术

4

传感器网络的组成与应用

4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10

小组答辩

2

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学期初,将学生分成四至六名一组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分配在编号固定的传感器实验台上,上课在传感器实验室进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常用传感器选型应用训练和典型检测系统集成与使用维护训练等10个项目。前9个项目属于传感器选用能力培养训练方面,每次按不同检测要求的需要合理选择所需传感器及其测量电路完成检测要求,最后1个项目为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检测系统的理论设计具体的能力训练项目安排见表2所示:

表2《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能力训练项目

编号

能力训练项目

传感器应用

拟实现的

能力目标

相关支撑知识

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结果(可展示)

1

常用传感器应用电路设计训练

1.1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

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粘贴工艺技术

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标准砝码

应变测量电路的测量结果与标称值的误差情况,说明测量精度

1.2 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能够根据被测物的理化特性正确选择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并组成合理的测量电路

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能够用电容传感器测位移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3 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传感器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差动变压器、电涡流传感器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教师讲解传感器原理和型号组成后,提出控制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组成控制电路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

1.4 热电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温环境要求选择恰当的热电偶,并组成温度测量电路

热电偶工作原理、类型与型号、温度测量电路

教师提出测量温要求,指定用热电偶进行测量,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型号的热电偶并组成测量电路进行测量

实际测温效果,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市场上常用的测温仪表,并对温度测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1.5 光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的类型与型号,组成所需测量电路进行测量或控制

光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常用类型及其型号构成与基本应用

提出测量或控制要求,合理选择光电传感器型号,在实验室构建测量电路完成转速、振动的参数测量

能正确组装电路,画出测量曲线,调查光电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1.6 霍尔元件的分析

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转速测量效果

1.7 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压力测量效果,调查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1.8 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老师讲解为主,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超声波传感器应用的调查报告

2

综合设计训练项目

简易电子秤系统的设计

能够利用实验室的设备自己组装一台简易的电子秤系统,通过调试能测出砝码、手机等物品的质量。

电阻应变片的原理及粘贴技术,全桥电路的分析计算。

布置该设计的各项要求,上网查找所需技术资料,本组学生分工合作完成系统的设计

完成系统的理论设计,会对系统进行参数调试,正确设定系统的参数

4、教学方法

4.1采用任务驱动法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训内容要求,把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具体任务,根据每个工作任务实施教学。从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方法出发,培养学生在设计和实践中发现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2采用动画演示法

采用flash动画演示,可以把传感器在现场中的应用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在讲到压电传感器测量动态力时,可以模拟机床震动的测量;电涡流传感器探测金属时,模拟安检门的检测过程

4.3采用案例分析法

传感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讲到相关传感器时引入这些应用可以增强学生业余探索研究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创造的灵感比如:在讲到涡流传感器的原理涡流效应时可以引入电磁炉的怎样加热,探雷器怎样扫雷的案例

三、课程单元设计

绪论

知识目标:

1.掌握传感器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情况。

2.传感器分类及型号表达方法,测量误差类型及处理。

能力目标:

能够用传感器知识正确识别常用传感器的类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二.本课程对职业技能培养的作用与地位

三.要求

1.学生要理论结合实际去学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 采用的教学法:讨论教学法

二. 教学步骤

1.教师围绕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为什么电饭煲饭烧好后可以自动切断电源?可以通过给出实物图片、电路等帮助学生思考。如有人能讲清楚,可让学生来讲解,再组织讨论,最后点明传感器在自动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引出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及其在所学专业中的地位,使同学们了解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意义。

2.教师讲解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并让学生举一反三

可先向学生提问,如何测量电路中某点的电位、电流等基本电路参数,让学生考虑几分钟,再由学生解答,老师对解答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引出测量误差、传感、检测技术、测量电路等概念。

让学生用万用表、电桥等仪器来测量相应参数,结合仪器实物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学生们的操作技能。

在测量过程中讲解传感器在测量中的作用及其定义,传感器的类型和形式表示。

在得到测量数据后,分别讲解测量误差的定义、类型及其在测量中的重要作用,测量误差的处理方法。

提问学生检测系统应该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回答情况结合所用仪表讲解检测系统的组成及检测技术的概念。

3.小结:

第一次课主要让学生对本课程有一大致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布置一些课后学习要求,要求学生到有关传感器、自动检测专业网站或专门论坛,查找一下电动自行车是如何调速的,并找一下看,有哪些测量速度的传感器,各有何不同?并形成书面作业。以培养同学们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教后感:主要记录结果的评价。教 案 用纸

项目一 电阻应变片的选型与电子称的系统分析

知识目标:

1.测量误差理论、电阻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变片的型号组成、 粘贴工艺技术;

2.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的正确使用。

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检测要求选择合理的电阻应变片型号,进行性能测试,并组成相应的测量电路对标准量进行检测。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阻应变效应和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类型及特点。

二、电阻应变片及检测线路—桥路。

三、检测线路的零点补偿和温度补偿。

四。、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在传感器实验实训室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提问和案例教学法,明确学习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 采用的教学法:提问和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

二.具体实施方案:

1.教师提出问题

1)超市电子称、汽车衡如何称重?让学生去想象,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

2)什么是电阻应变效应?

3)怎样将电阻的变化转为电压信号?

2.教师讲解案例

1)电子称的组成及如何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2)汽车衡的组成及与电子称的区别;

3.教师出具电子称电路系统图并引导学生识图。

4.提出任务

让学生用电阻应变电桥、运算放大模块、液晶显示电压表及烙铁、钳子、起子等工具和标准砝码设计一个简单的电子称。

三.效果的检查:

1.学生谈学习后收获;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提问学生。

4.教师答疑。

四.教师总结

1.内容总结;

2.存在问题;

3.注意事项;

五.效果评价

1.学生自我总结.评价;

2.学生集体总结.评价;

3.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参与度和结果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二电感式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电感式接近开关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型号组成、应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选用合理的电感式接近开关,并组成符合控制要求的控制电路

2. 能够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会正确应用电感式接近开关,能够正确用电感式传感器进行控制或测量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变间隙式自感传感器的原理及灵敏度的分析

三、差动式变间隙自感传感器的优点

四、螺杆式自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五、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

六、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七、涡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八、电涡流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及其金属表面温度的测量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感式接近开关的控制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感式接近开关组成工作台控制电路

2.教师讲授:

1)电感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线路-变压器式电桥以及相敏检波电路;差动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零点残余电压的产生和解决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三电容式传感器的选型及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分析

知识目标:

1.物位测量原理、物位传感器的类型、电容式物位传感器的型号

2.差动电容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表示方法及其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 能够正确选用差动电容传感器组成测量电路

2. 在教师指导下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二、电容式传感器的三种形式及灵敏度分析

三、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

四、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五、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位移、压力传感器的特点及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电容式接近开关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用电容传感器设计制作物位测量电路,进行位移的测定

2.教师讲授:

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差动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的分析;运算放大器式测量电路及特点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项目四压电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压电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及适用场合

2.压力测量在工业测量中的应用情况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压电传感器的特点和测量要求,选择合适和恰当的测量方法实现测量目的,达到测量要求

2.老师明确测量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压电效应的定义

二、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分析--

石英晶体的三轴/石英晶片的的获得

三、其他压电材料的介绍

四、压电元件的串、并联

五、压电传感器的等效电路—电荷源和电压源

六、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

七、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

八、电荷放大器的线路分析

九、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压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恰当的压电传感器,在实验室设计测量电路进行制作

2.教师讲授:

1)压电效应的定义;压电元件的串、并联;压电传感器测量线路的作用;电压放大器线路分析;压电传感器为什么不能检测静态力

2)压电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五光电器件的选用

知识目标:

1.光电效应及光电传感器工作原理,常用光电器件的测量电路

技能目标:

1. 能够识别各种光电传感器的型号,会根据需要正确选用光电传感器的规格

2. 教师提出检测要求,学生根据要求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

a)外光电效应:光电管、光电倍增管;b)内光电效应:光敏电阻、光敏晶体管;c)光生伏特效应:光电池

二、光电元件的特性:光谱特性;光电特性;温度特性等。

三、光电传感器—模拟式与数字式

四、光导纤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五、激光的本质、性质及其特点引入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六、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理的光电器件在实验台上进行操作,获得测量数据

2.教师讲授:

1)光电效应与光电元件;光电元件的特性;激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2)光电器件的选用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六霍尔元件的正确选择

知识目标:

1.霍尔元件的结构原理、类型及其典型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测量要求,结合霍尔元件特点,选择合适的型号,并能够熟悉多种应用方法

2.明确测量要求后由学生选择合适的型号,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霍尔效应

二、为什么导体和绝缘体不适合制作霍尔元件

三、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

四、零位特性及补偿

五、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霍尔传感器测速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选择合适型号的霍尔传感器,在传感器实验台上构建测量电路,测量转速、频率等

2.教师讲授:

1)霍尔效应;霍尔元件的温度特性及其补偿方法;零位特性及补偿;霍尔传感器的应用

2)霍尔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七 温度传感器的分析

知识目标:

1.温度电阻的性能特点,型号组成,温度控制的工业应用情况

2.掌握温度电阻的原理和温度信号调理电路的类型

3.结合温度控制和测量讲解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介绍目前常用的产品

技能目标:

能根据温度控制要求选择合理的温度传感器,设计出温度控制电路,并进行实物制作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热电偶的工作原理:介绍热电效应(接触电势、温差电势)

二、热电偶的四定律及其实用价值

三、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

四、热电偶的测温线路

五、热电偶为什么要进行冷端补偿及补偿方法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热电偶测温的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设计一个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源的温度计

2.教师讲授:

1)热电偶的工作原理;热电偶的材料、结构及分度表;热电偶冷端补偿方法

2)运算放大器的选用

3)电路焊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项目八超声波传感器的特性分析

知识目标:

1.红外线、激光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型号构成与适用场合

技能目标:

1.掌握超声波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及其应用场合,了解这些传感器的类型与维护常识

2.学生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完成有关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情况调查作业

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建议

一、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

二、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三、超声波传感器在自动检测中的应用

本单元采用现场一体化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明确工作任务的目的,以任务完成结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以行动为导向,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学会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掌握所涉及到电子元件的结构.组成.性能和作用。

一. 采用的教学法:任务教学法

二. 工作步骤

1.教师提出工作任务:

超声波报警器的设计制作

2.教师讲授:

1)超声波的特点、超声波的发生、超声波的传播特性;超声波的接受-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超声波传感器的选用方法

3)电路连接的注意事项

三.制定工作计划:学生明确任务后,根据具体情况和老师的讲解,收集信息.查找资料(教材),制定工作计划。小组讨论,工作过程中所涉及到各个电气元件的特点和作用,由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

四.确定工作任务的实施方案:教师根据学生制定任务的工作计划来确定出具体的工作步骤和程序。

五.任务的实施:教师根据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示范,然后学生根据教师示范和确定的工作任务实施方案进行具体任务工作。此时,老师作为观察者.咨询者的身份出现,工作过程中老师经常获得具体的反馈信息,组织教师与学生和各小组之间要进行交流。

六.任务的检查:教师对学生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视和检查。

七.项目的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部分学生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工作过程,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工作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评价,在有其他学生进行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任务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任务的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出不对的地方和纠正的方法。当然在评价同时也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学习态度 .动手能力及参与度等等,并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建立学习记录卡,由小组和老师分别评价,各占分权的40%和60%,每一次评价汇总在一起,就是该生的实训成绩。

四、考核方案

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的特点和课程整体设计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对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检查,重在测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体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考核分按照“3:3:4”的原则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到课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训完成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此项为30分。具体分配如下:到课率15分,课堂表现5分,作业完成情况10分;

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工业自动化;多功能控制;实验教学平台

良好的实验实训平台是学习工业自动化类课程的重要保障。一个自动化实验教学平台,不但要能开设一般实验项目,还要方便追踪学习进程,并随着课程的深入,开设更复杂、难度更高的实验项目,满足自动化实验教学由入门到精讲的一系列渐进式课程的实验教学。以往的专业实验教学平台占用空间大、更换元器件困难,无法依据教学需求进一步开发。基于此,自动化与智能控制技术项目团队依据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开发出占用空间小、功能全面、性能稳定的工业自动化多功能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1]。

1实验平台的框架设计及选型

为使学生能循序渐进地了解实验内容,工业自动化多功能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涵盖从简单的入门级单机、单进程实验,到难度较大的联机、联网、多进程实验[2-3]。该平台的实验项目均来自实际工程项目,由较有代表性的项目经简化或小型化演变而来。设备上采用香蕉插头连线方式,以节约线材和更加充分地利用教学时间,进行多样或者重复性的实验。工业自动化多功能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采用通信模块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扩展连接多台支持CSMA/CD、RS485的通信设备,弥补自动化实验教学设备在通信教学上的不足;添加支持MODBUS通信协议的总线设备也是为了弥补在自动化实验教学上对现场总线的教学的缺失。而作为一个完整的流程型中大型自动化生产线,总线设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此设备平台在自动化教学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方面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该实验教学平台分为12个区,分别是电源与电源控制区、PLC与模拟量扩展模块区、伺服驱动器区、触摸屏区、现场总线信号采集器区、伺服电机与丝杆模组区、步进电机与同步带轮及编码器区、变频器与电位器区、步进驱动区、电源状态显示区、信号输出指示区、信号输入区,涉及的元器件有漏电开关、电压电流表、开关稳压电源、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模拟量扩展模块、PLCRS485通信扩展板、伺服驱动器、触摸屏、固态继电器、现场总线1A+2D信号采集模块、伺服电机、丝杆滑块模组、步进电机、同步带与同步轮、编码器、变频器、电位器、步进驱动器、红色LED指示灯、绿色LED指示灯、绿色无自锁按钮、绿色有自锁按钮、电阻型温度传感器、电偶型温度传感器、霍尔开关、光电开关等32种自动化教学需要用到的元器件。这些元器件都可以通过香蕉插头方便地进行布线连接。按照红色电源正极、黑色负极、绿色信号的原则选用导线与插头并进行区分,可以更直接地体现各个元器件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学生理解电路原理。该台面上的接口均为弱电接口,并加有漏电保护装置;系统总功率不超过500W。实验教学平台(见图1)已获专利授权。

2可进行的实验项目

2.1实验类型

在实验教学平台所包含12个区中,每个区都可以进行独立实验或者关联实验。主要可分为以下6类实验:(1)按键反馈及人机交互类实验:进行人机工程交互界面设计;(2)运动控制类型实验:进行伺服/步进电机的定位和速度控制;(3)模拟量传输类实验:进行PID恒温控制;(4)本地及远程类实验:进行TCP/IP协议或CS-MA/CD协议联机;(5)工业通信类实验:进行MODBUS通信;(6)现场总线类实验:进行模拟/数字信号的远程读取/采集。为便于实验教学指导,实验教学平台各区的接口都有清晰的指示符,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设计的输入/输出端口。

2.2拓展实验的意义

在进行工业自动化多功能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设计时,通信是着重考虑的内容[4]。该实验教学平台选用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产品,如支持以太网通信的S7-200SMART,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此外,该实验教学平台引用了物联网概念,伺服驱动器、变频器、远端数据采集模块、触摸屏组态等也具备RS485电气特性,步进驱动器可支持RS232电气特性以及多个支持MODBUS协议的传感器,这使得实验教学平台在进行多机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复杂的设备现场总线/物联网的搭建。

3教学实验应用

3.1实用性应用

实验教学平台选用了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如开关型传感器、电压型传感器、电流型传感器、PNP型传感器、NPN型传感器、远程自带协议型传感器等。多种类型传感器的选用,丰富了授课及实践内容的知识面。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采用了支持以太网的设备,虽然短期会受到通信环境及硬件兼容性方面的限制,但是可以满足今后物联网向自动化控制方向的延伸发展,使得学生能紧跟行业发展的步伐,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由于一些较复杂的中大型自动化工程的技术重点往往是工业通信技术,所以实际通信技术应用也是自动化课程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实验教学平台被设计成可以搭建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控制的实体控制系统,将教学与应用结合起来,从控制到执行构成一个整体,也可控制与执行分离[5-6]总之,该实验教学平台支持工业通信实验,且引入底层的工业通信方式及使用方法,从而让学生掌握工业应用设计的理念、产品选型等知识与技能。

3.2典型性应用

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在工业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新技术应用441实验技术与管理开发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7]。工业自动化多功能控制系统实验教学平台能开设的实验实训项目具有典型性,均为生产过程的典型案例。

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发动机电控 教学设计

一、前言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汽车的动力性、安全性、舒适性和可靠性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使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污染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然而,这也对汽车维修技术工作人员提出了更好的要求和挑战。[1]

在我国,大部分的汽车维修人员都是从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培训出来的,为了满足社会对于汽修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必须要紧跟汽车行业发展步伐,开设汽车企业所需课程。其中,最为核心的课程就是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是一门面向汽

车电子技术、汽车检测、汽车运用和汽车维修等具有综合技能的专业平台课程, 它不仅是一门在汽车传感器、发动机构造以及电工电子基础上建立的基础课程,还是一门讲述工作原理和电控系统组成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即让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制作工作计划,并利用先进检测设备对发动机电控进行检测与排故能力。在教学上,需要打破传统,采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参照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融入先进企业文化; 这样才能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汽车维修精英人才。[2]

二、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设计原则

1. 以“项目单”为载体,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项目单”是用于学习的工作任务。学生通过“项目单”的填写能够建立学习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实现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从而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在项目单的编写中,都是以真实的汽车企业工作场景为工作任务,并且每个工作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它涵盖了传统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将传统的学科体系为积累知识而学习,改为让学生解决有范例意义的真实的工作任务而学习。

3.2 以学生为主体,工作为中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项目单”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更多时间和机会,帮助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汽车电控系统的检测与排故能力。学生在“项目单”的实施中经历明确任务、计划与实施、评价与反馈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建立与工作的直接联系。在工作系统化过程中,获得显性和隐性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理论知识讲授,主要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成为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

三、发动机电控课程教学流程设计

下面以传感器检测(冷却液温度、进气温度、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为例,来阐述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流程。

第一步:课前准备。教师要提前对本项目进行课前准备,包括故障案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相关理论知识准备,以及课堂上会用到的各种相关检测仪器及工具的准备。主要包括万用表、温度计及水杯、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及配套的实训台架和维修手册。同时对用工具和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实训知识的准备。

第二步:课堂实施

本课程主要是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独立地思考任务、独立地制定计划,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做出决策;然后独立地进行准备工作、分析演示、练习训练、最后检查和评价。这样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学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3]

资讯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案例,针对案例中出现的故障,对教师进行提问,教师在此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由此来导入关于汽车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等理论知识的讲解。

学生也可以通过专业书籍或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和课程相关理论知识

决策

教师根据上课人数,将学生平均分组,每组6-8人,以小组方式,根据本节课学习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任务并进行决策,确定小组负责人及各工作责任人。

计划

制定决策结束后,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学生仍然以讨论的方式,可以查阅相关资料,查找维修手册,找出各传感器的位置,测量方法,和相应操作步骤,制定出本项目中的工作计划,实施步骤。教师要一一进行审核并点评,找出其中的漏洞,让学生加以修改和补充。

实施

在实施之前,教师要将工作的注意事项提前告诉学生,引起学生注意,学生根据小组制定的工作计划,按照相应步骤进行传感器的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填写至项目单中。

检查

可分为三种检查方式,自检、互检和教师终检。首先,完成工作后,小组成员内部进行检查,是否有漏洞和没有完成的工作。然后小组于小组之间再进行互相检查,检查项目包括工作完成情况,小组成员的团队合作情况。最后由教师进行终检。

评估

教师在此阶段,对各小组填写的项目单进行评估。并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

第三步 课程结束后,教师对实训教室的整理和工具的归位,卫生打扫等。

参考文献

[1]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与维修课程教学改革,崔志华、赵向阳。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9月

[2] 孟国强,刘越琪,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诊断与检修》课程设计研究[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4):92-96.

[3] 邹德伟.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实训教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项目教学;传感器

中等职业教育最突出的特色就是超强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职业教育始终以就业为导向,所有课程的设置以市场需求为根本宗旨,将课程学习内容与实际岗位需求对接。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入新的教学手段,因此,项目教学法应运而生,它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上发挥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什么是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一种独特的职业教育手段。职业教学法是将课程学习内容与岗位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为职业实例,根据职业需求将学科教学转化成项目教学。项目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实践作为教学的导向。在整个项目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然后将一个具体的项目交付给学生,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收集资料、整理方案、项目执行及总结评价等由学生完成,教师起引导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全程参与来提高对每个项目具体环节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

二、为什么实施项目教学法

传感器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以及通信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并且可以和单片机编程结合起来。传感器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传感器的原理和各种电路的测试分析等,内容比较空洞、深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单凭学生的想象力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如果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明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首先,讲述传感器原理部分时,没有实物,就会使学生缺乏实际感,对所学知识感觉空洞、晦涩和枯燥。为了解决这种传统教学带来的问题,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改善此类不足。项目教学法不仅可以满足教学需求,还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教学法完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不仅使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且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怎样实施项目教学法

在传感器技术及应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

1.确定项目

项目的确定在整个项目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项目教学的效果,必须满足以下几点:①该项目贴合某一教学内容,实践价值高,有明确的完成步骤;②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理论联系实践;③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独立动手完成;④可以有明确的实施结果;⑤可以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的实践技能;⑥完成成果可以由师生共同评判分析。

在传感器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法,将各教学内容分成具体的项目实施。例如制作酒精检测仪。这个项目中涉及电阻式气敏传感器件。项目开始时,首先,老师对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指导,然后将项目交给学生,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或者上网等方式,掌握各个器件识别、选择、调试等知识。通过动手制作实用的传感器器件,既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开展项目

项目开展之前,老师应该先实际完成一次该项目,一方面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便指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得到项目具体的实施结果,以便对学生成果进行分析评价。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要以培养职业技能为目标。本着任务分配―信息搜集―方案决策―项目实施―成果验收几个步骤进行。以酒精浓度检测仪为例。

(1)项目分配。实施项目中,要对学生进行分组,5~6人一组,分组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理论基础等科学搭配,以达到项目实施过程的互补性。

老师明确该项目的要求:①气体中的酒精可以改变气敏电阻的阻值;②不同的酒精浓度可以有不同的显示;③当酒精浓度超标时报警;④上交材料包括:实际产品、原理图、说明书等。

(2)信息搜集―方案决策。老师分配好项目后,由学生独立搜集项目相关信息,并且根据信息资料,决定项目实施方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本项目使用的气敏检测器件是MQ3,驱动电路中要包含一个蜂鸣器和若干个发光管,驱动芯片采用LM3914。

(3)项目实施。根据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关的元器件、测试仪表、工具等。然后依次进行元器件检测、电路板搭建、故障排查、工作调试等步骤,完成项目。

(4)成果验收,评估。学生按分组的形式分别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进行展示,由师生共同验收、评估。首先由学生自评互评,然后由老师评分。学生还要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陈述,并且明确本成果的优缺点,以便日后改进。最后,由老师总结学生整体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完成本项目。

项目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在校学生与将来的职业需求相适应,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相关对的职业技能,理论联系实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市场需求,成为实用性人才。

参考文献:

传感器实训总结范文6

根据《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高级维修电工理论知识考核范围包括:继电控制电路、交直流传动系统、电子线路等知识的读图、测绘、分析、调试与维修。考核深度要求掌握电气图测绘地步骤和方法,熟悉机床电路的组成、原理及常见故障;掌握PLC的基本指令表,熟悉编程技巧,掌握编程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PLC常见故障的类型和解决方法等,其中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理论知识点和实操都占到30%甚至更多。从现代生活需求还是工业发展方向,都需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可想而知,对于可编程控制器的学习需要不断地深入。在多次的高级维修电工理论知识培训考核中,机械手类题目就多次出现,从专业的知识方面来看,机械手学习的综合知识面广,涉及知识较多;从逻辑思维方面来看,在现代化的生产生活中,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生产设备越来越精密,自动化生产设备越来越复杂,机械手控制精细化,同时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

一、机械手背景

机械手是在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装置。它是机器人的一个重要分支。特点是可通过编程来完成各种预期的作业任务,在构造和性能上兼有人和机器各自的优点,尤其体现了人的智能和适应性。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械手被广泛地应用于自动生产线中,机械手虽然目前还不如人手那样灵活,但它具有能不断重复工作和劳动,不知疲倦,不怕危险,抓举重物的力量比人手力大的特点,因此,机械手已受到许多部门的重视,并越来越广泛地得到应用。

1958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机械手。在1962年,美国联合控制公司又试制成一台数控示教再现型机械手。同年,美国机械制造公司也试验成功一种叫Vewrsatran机械手,该机械手的中央立柱可以回转、升降,采用液压驱动控制系统也是示教再现型。这两种出现在60年代初的机械手,是后来国外工业机械手发展的基础。目前,机械手大部分还属于第一代,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控制;改进的方向主要是降低成本和提高精度。对于我们维修电工高级工学习机械手来说是比较复杂的,通过我的教学和观察,发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还有待提高。

二、机械手结构及工作原理

结合维修电工考证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要求,我校与企业联合研制出针对考证训练地模拟机械手,大概分为3个模块:(1)送料机构;(2)抓取机构;(3)分拣系统;采用电磁阀气动控制。送料机构有物料检测,当料槽有物料时,物料检测传感器会发出信号,通过程序控制电磁阀,送料气缸推出物料,等待机械手抓取;抓取机构有3个自由度的控制,每个自由度都规定初始位置,当物料放于指定位置时,机械手开始动作下降,夹紧物料;此过程需要位置传感器来检测抓取物料的精确度;取完后,机械手要放物料在分拣系统中。该系统由传送带带动,有物料检测、颜色检测、金属检测,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分拣到不同的收料处。机械手控制涉及气动、电磁阀控制、传感器检测、机械位置调整、硬件电路接线调试综合能力训练,所以学习起来比较费劲。经过3年的教学,总结出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

三、机械手学习

对于机械手,模块化学习是很重要的,使用时要根据各个模块的功能有针对地做练习,这样学习起来会很容易上手。下面介绍模块化分步学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对于机械手结构,我们把它分为3个模块来学习,如图1所示。供料单元、搬运单元、分拣单元;第一模块上料检测单元,此模块又可分为物料检测、推送物料、循环供料;物料检测主要用于入料口,并在需要时将料仓中物料送至抓取搬运平台,为搬运单元做好准备。在物料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调整检测传感器的灵敏度,因为这是机械手搬运过程的第一步中的第一个环节,如果这里检测出现错误就可能导致搬运单元过程的失败。此过程需要循环进行,下一次何时开始推送物料要看机械手把第一次的物料是否安全无误地搬运到指定位置,这是供料单元在程序编写过程中要注意的。

(2)搬运单元,在整个搬运系统中,此环节最为重要、复杂。涉及到机械知识、气动控制、传感器知识、PLC程序控制设计等方面的内容。在机械手搬运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传感器限位控制,每一个动作都需要传感器来检测,那么在机械手从原位开始伸出、下降、抓取、上升、旋转、下降、松开、上升、转到原位,这个过程需要调整每个电磁阀动作的先后顺序,这是首要步骤;然后需要每一动作都要准确到位,这将影响到抓取物料。如何确保物料精准的抓取,这里要分步进行。把抓取的动作分步细化,上述每个动作用传感器检测准确到位后在进行整体调试,这样可以避免在调试过程中重复调整机械手抓取的准确性。程序的编写也有多样性,根据PLC型号的不同,有不同的编写方式,这里重点说明三菱FX2N型号的PLC。大家都知道一般指令编写都是没有问题的,在注意整个机械手动作过程后一步步编写,确保每个动作完成后复位即可。与其他PLC比较拿一般指令编写无太大差别,但是要拿步进指令编写的话,这里就很简单了。三菱FX2N-PLC步进指令有个很大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步程序动作完成后,下一步不需要考虑它的复位问题,这可以大大简化了机械手搬运过程的程序量,和一般指令比起来简单了许多。

(3)分拣单元,作为最后的分拣系统,我们能够正确的认清每个传感器的功能,把相应的物料通过传感器检测出来分流出去即可,此过程程序写法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按照动作顺序到分拣单元时编写;另一种方法是在机械手动作之初,也就是原位的时候把分拣系统程序加入,在机械手完成抓取动作后回到原位的同时开始分拣物料,同时也不影响下次抓取物料,此过程是同步的。这两种方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