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范文1
我在拥挤的体育馆中熬到了班队活动,在班里的后柜前坐满了家长,我们的桌子也自然而然的搬到了别的教室里我们的凳子让给了家长,我们坐小凳子。主持人的开场白让我们这次“我骄傲,我是中国人”班队活动开始了,又是端午节又是迎六一,教室里的气氛也比平常热闹了许多。开心辞典逗得在场的人捧腹大笑。
监考官1:“大家好,我是监考官宣正远又名宣大丫。给点掌声啊!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没有你们的掌声导演会扣我工资的。” 顿时教室里笑声、掌声、谈笑声一大片。 “你准备好答题了吗?”
挑战者1:“我准备好了。”监考官1:“那好请听题………”
监考官2:"你好,你好。哇,我还真没想到世界上还有比还苗条的人啊!大家别看郑刚同学这么瘦不拉几的,他可是我们班上的科技小博士呢!你准备好答题了吗?”
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范文2
2008年4月19日《重庆晨报》有这样一则信息:“某中学初二年级五个学生(三男两女)集体离家出走,出走的原因,在校因打架和未交作业而受到老师批评,他们反而冲撞老师,回家后又与父母发生激烈的争吵,有两个小孩还与父母动粗,结果是几个小孩不谋而合离家出走闯世界……”
看了这则消息,我心潮澎湃,感慨颇多。作为一名中学教师,身感肩上压力和责任之巨大。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中发现:如今的中学生多数是家中的独苗,不懂得感恩、不知道怎样去感恩,顶撞老师,不能宽容别人,自私,不服家长的管教,离家出走,甚至打骂父母的现象时有发生……
现实表明,21世纪的中学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有加强德育,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之责任。中央教科所德育中心主任詹万生研究员认为:和谐德育教育开展的基本理念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成长规律,不要“高、大、空、远”,要“近、小、实、亲”;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道德,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怀着一颗探究者的心,我在班上尝试并开展了以 “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
1.走近父母篇
设计思想:青春期的孩子与父母越来越疏远,平时与父母交流的时间也越来越少。走近父母才能了解父母、理解父母,进而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在班会活动上,我特别邀请了几位家长到校,和同学一起上台,回答几个问题,如:对方的生日,最喜欢的食物,最喜欢的颜色,最讨厌的行为,最喜欢的休闲方式等,看一下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了解程度,特别是作为子女,是否只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是否懂得关心他人?主持人(班上的学生)引导全班同学课外都应多去了解父母的生日、喜好等等,要让每一位同学关心父母就要从了解他们做起。
同时,还安排了一些亲子小活动。由家长和同学们共同合作完成各类动手的活动,如:包饺子,订纽扣,你穿针我引线,你唱我跳,你演我猜,你讲我写等等。此外,由学生和家长表演各自拿手的绝活,体现出家庭的温馨和良好的学习氛围。
(本周课外作业:爸爸或妈妈与我的一次合作)
学生感想:妈妈,您今天表现真好。你太棒了!
家长感想: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亲子活动的平台,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融洽了与孩子间的关系。
班主任反思:亲子活动,在中国仿佛太少了。这种亲子活动是否能再延伸一点,于是我布置了“爸爸或妈妈与我的一次合作”的课外作业。这让我对前景充满信心和期待。
2.了解父母篇
设计思想: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苗,享受过度宠爱和溺爱的孩子有时会养成掠夺式的生活态度,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主动去了解别人、尊重他人。我尝试着让孩子们试着去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
我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详细地记下你父亲或母亲在周末做了些什么,也记下你自己干了些什么。班会时,让同学们讲一讲“周末的爸爸妈妈与自己”。进而谈谈父母的工作、爸爸妈妈的愿望……从而引导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无私与关爱。活动也暴露出部分学生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以及孩子对父母的不理解。(如:岷岷的妈妈爱打麻将,孩子不能接受妈妈玩的同时却要求他要认真学习,我感受到了学生逆反的心理,也感受到了“学生-老师-家长”之间还需要加强沟通、了解和理解。)
学生感言:原来妈妈上班是做计件的,她好累,我太不了解她了。
家长感言:孩子一下子好象懂事了很多,问起了我的生日。
班主任反思:要真正了解父母,其实很难。而渗透并引导学生把了解父母作为一种主动行为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和谐离不开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的和谐。为此,我举行了《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但不失家长尊严》为主题的家长会。建议家长要做到尊重孩子人格、尊重孩子权利、学会与孩子沟通。
3.理解父母篇
设计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初期,重物质、轻精神是一种广而有之的社会现象。孩子们从小体验的是惊险与刺激,缺乏感动,让孩子们学会感动,懂得感恩!
感恩与否,跟是否感到恩惠有关,跟感动的程度有关。为此,我班搞了一台理解父母的专题班会。用配乐诗朗读《母爱伴一生》为开场白拉开了主题班会的序幕……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妈,我很忙,没时间……”。
……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象榔头一样痛击着你的心。
你哭了……
当同学们沉浸在无限的思绪之中时,主持人让同学们联系自己谈一谈你对父母有哪些不尊重或对不起的地方?再让同学们看录相《当我出生时》,体会不管是顺产还是剖腹产,妈妈十月怀胎的艰辛与一朝分娩的痛苦。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种爱,叫“母爱”。
(本周课外作业: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
学生感想:妈妈,我一定不会让你再伤心!
家长感言:孩子,怎么了?回到家,抱了我很久。
班主任反思:感动!感动于班会,感动于孩子们的泪水,感动于孩子们的纯真。有了理解,才能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才能有和谐的沟通。理解万岁!
4.尊重父母篇
家长会主持人开场白范文3
人民大会堂里,一位老师紧张得手脚不知道放哪里,另一位校长发言的声音都在发抖。
他们羡慕北京的孩子又白又胖,也羡慕这里的学生不是留守儿童,能开家长会。
得知自己有机会到北京参加活动的时候,广西大化县江南乡尝梅小学的乡村教师卢有英激动得“话都讲不出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跑到县城买了两套新衣服、一双凉鞋和一個斜挎包,换下身上“二三十块的破衣服”。
“村里人都说,穿我以前的衣服到北京肯定丢脸,北京人不像我们那样随便。”他腼腆地笑着说。
卢有英参加的是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在北京的一周时间里,他和54位来自贵州、云南、四川等地国家级贫困县的乡村小学校长一起,接受了有关学校管理的培训,游玩了故宫,还参观了北大、清华。
甚至,他们还有机会坐进人民大会堂,在会议室的主席台上讲讲话。
“我们希望让这些来自基层的乡村老师到人民大会堂,做一次真正的主角,告诉社会各界,大家该做些什么,去缩短城乡教育的差距。”来自项目主办方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官员李昊说,这是国内首次举办以乡村校长为主角的论坛。
不过,对于卢有英而言,一個更加直接的收获是:这一趟行程中,44岁的他第一次有机会坐上火车,也第一次有机会来到比省会南宁更加遥远的地方。
我们村离县城至少差20年
县城离北京又差50年
在到达北京的当天,卢有英就发现,这是個和自己家乡截然不同的地方。“北京太牛了,太美了!”在打给自己学生的电话中,他只能不断重复这個简短的句子。
过去的几十年,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山深处的那所学校里度过。校园里最高的建筑物是别人捐赠的两层小楼,楼上的学生一跺脚,楼板就嘎吱嘎吱地响。而现在,宽敞的街道、披着玻璃幕墙的现代化高楼,几乎每個场景都让他感到吃惊。
让他尤其印象深刻的是活动主办方安排的一顿自助火锅午餐。整顿饭的过程中,环形运输带上不断回转的肉片、蔬菜让他目不暇接,他费了好大劲儿,也没能记住各种复杂的、从没吃过的菜品名称。
好像我们怎么做,都赶不上外边这么好了。吃过自助火锅后,他不断感慨。在他的学校里,几乎所有学生都吃不上早餐。事实上,孩子们的正餐也常常只有蒸玉米饭,只有家境好的学生,才舍得花5毛钱,给自己配上一包榨菜。
在偌大的北京城里,几乎每一位乡村校长都遭遇了相似的冲击。在“鸟巢”附近,几位校长走进了一家卖玩具的商铺。他们发现,里头所有的一切,包括坦克车,机器人,桌上智力游戏,都是村里孩子从没碰过的。
一位校长看中了一架遥控车,正想拿起来看看。可一问价格,要1000多元,他伸出的手马上缩了回去。
来自贵州赫章的校长郭昌举因此叹着气感慨:“我们村离县城至少差20年,县城离北京又差了50年。”
这些校长大多数都没来过北京,很多人几乎从没离开过自己居住的县城。即使是他们的学生,也很少有人有机会来到这里。过去几十年,这50多位乡村校长所带过的学生,只有一個人考进了清华大学,很多“最成器”的学生,通常也仅仅能够考上省会里的大学。
至于卢有英,他的学校用红漆在教学楼外墙上刷着“知识改变命运,文化改变人生”,可他最喜欢的一名学生,最后也只考上了桂林的一所大学。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在参观北大、清华校园的时候,这些校长会显得那么兴致勃勃。一位校长在车上开玩笑说,自己“要帮学生们沾沾仙气”;而卢有英也赶紧掏出了自己的相机,因为大山里的好多孩子都让他“多拍些清华北大的相片带回去”。
但没走几步路,他们就碰了壁。因为无法出示证件,他们统统被保安拦在了学校门外。这些乘兴而来的乡村校长觉得有点失落,也有点不解:“我们都是教育系统的,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呢?”
最后,在一位志愿者的帮助下,他们才勉强走进了清华大学,至于北大的未名湖、博雅塔,这些从贫困山区来的校长始终没看见。
城里的学生们都“又白又胖”
农村的孩子却又黑又瘦
除了四处参观,他们最重要的行程,是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首届中国贫困地区小学校长论坛”。不过,8月24日这一天,当卢有英坐在人民大会堂河南厅的会场时,他紧张得头脑空白,几乎“不知道手脚该放在哪里”。
和他坐在一起的包括北京高校的教育专家、媒体负责人,以及大型企业的高管。可在此之前,他从不知道什么叫“论坛”,也没见过这么大的会场。他对于开会唯一的印象,就是“关掉手机,不要讲话”。
事实上,几乎每個参会的校长都露出了点紧张的神色。四川省普格县校长刘日沙站上讲台后,双手一会儿背着,一会儿插袋。
“我第一次来到北京,站到人民大会堂之中,确实……”这位老校长顿了一下,“该怎么说呢?我比较激动,还有些……有些害怕。”
另一位贵州赫章山区小学校长聂章林在台上一股脑背出了许多数据:孩子的每一顿饭要花多少钱,孩子上学时到底走了多少崎岖的山路。
“我仔细算过,小学三年级毕业时,孩子就走完25000里了,累都累得长不大!”聂章林加重了语气,声音却有些颤抖。
这位校长在北京之行里吃惊地发现,这里的学生们都“又白又胖”,而相比之下,自己那些山里的学生,都显得那么瘦、那么矮小。
作为活动中唯一一名女校长,来自贵州赫章的姚廷琴发言时有些腼腆。因为时间限制,她只说了两句话:“撤点并校之后,我们小学要搞‘寄宿制’,我不知道我们学前班的孩子怎么办?他们不能寄宿,他们寄宿的哥哥姐姐也管不了他们,怎么办?”
上台之前,姚廷琴憋了“一肚子的问题”。“我们这次是带着任务来的,是来反映问题的。”姚廷琴不止一次这样说。不到一個月前,她刚因意外怀孕而做了人流手术,但这次她依然不顾丈夫的反对,坚持赶来北京。
对绝大多数乡村校长而言,这是他们第一次有机会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经历和困难。
来自四川井溪乡的校长余兴友在开场白中说:“我在山区里做了36年校长。”台下,一片雷鸣般的掌声让他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停顿了几秒钟之后,他才开始介绍学校的情况,讲述他与其他老师怎么去寻找那些在上学路上失踪的孩子。
坐在台下的卢有英一直在点头,事实上,几乎每個乡村小学都面临相似的问题。在北京的几天里,他满脑子都在考虑,新学期即将开始,学校多了一個班级的新同学,却怎么也腾不出一间新教室。
连坐在人民大会堂宽敞的会场的时候,这個乡村教师依旧在默默盘算:“实在不行,只能让两個班级90多個孩子挤在一個教室了。”
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是现实,永远无法改变。
在论坛举办前的两天,一群乡村校长曾经与北京崇文小学校长进行了一次交流。
来自北京的校长给大家展示了崇文小学的环境,家长们对学校的赞美,以及该校如何“用心、用情、用爱”做好学校的管理。
卢有英很认同这所小学的管理理念,但一些具体的方法他却没法照搬。比方说,这所北京小学常常召开家长会,家长与老师可以沟通许多问题。但在卢有英的学校里,9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长们连人都找不到”。
“如果我们也能请到家长,我们的教育可能就不一样了。”卢有英说。
在卢有英生活的瑶族村子里,年轻人越来越少,当年男女青年对唱山歌的场景早已不复存在。乡村小学找不到的,不仅是家长,还有愿意教书的老师。
早在他读初中的时候,卢有英就意识到了这個问题。在他曾经读书的村小里,老师们总是来来往往,教学质量不稳定,“孩子们读来读去都是一年级”。这個年轻人那时就在心里感叹:“如果是我来教书那该多好啊!”
1989年从县城教师进修学院毕业后,卢有英如愿返回家乡教书。当了16年代课老师,他通过自学考试,成功转正。可在他任教的小学里,老师依旧稀缺。几乎每個学期都有老师离开,新学期到了,学校就一片忙乱,到处寻找代课老师。
“为什么你们都要往外边跑呢?”他曾经这样问一些年轻人,对方一句话就把他顶回去:“做代课老师那800块钱,我出去打工几天就挣到了。”
眼下,卢有英所在的小学共有6個年级,330名学生,却仅有9位老师。新学期还没正式到来,一位已经申请调走,另一位也正在打报告。
这次来北京的一群乡村老师,几乎所有人都面临着与卢有英相似的难题。坐在旅游大巴车上,校长们最常谈论起的话题是怎样分配人手。在这些学校里,师生比例普遍达到1:30以上,老师和校长统统身兼多职。他们教书,做饭,当宿舍保安,也当孩子们的“爸爸妈妈”。
北京的论坛上,男主持人曾经走上台,动情地称赞他们:“是你们让我们看到,在贫困山区,是谁在支撑起这些校点,是谁在为孩子们守护未来。”
但在私底下,许多校长坦承,“自己已经不堪重负”。
“城乡之间的差距已经是现实,永远无法改变。”一位校长对记者说。
除了每天繁重的工作,让卢有英心里犯愁的,还有自己的终身大事。作为家里的长子,他至今仍未成家。“我们看上的姑娘,别人可能又看不上我们。”卢有英说。
他始终不愿意离开村子,离开学校。他想象着,如果有一天能娶到一位村里的姑娘,他就在学校旁边盖一间自己的小屋。
不过,大多数时候,他没有时间想这些。刚结束北京之行返回大山深处,学校的事务就扑面而来。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他首先要做的是买一根旗杆。
在卢有英任教的学校里,已经很久没举行升旗仪式了。多年以前,他们曾用一根毛竹当旗杆,毛竹成天遭受暴晒和风雨,很快耗损倒下。在那之后,学校一直没有挤出经费,添置一根正儿八经的旗杆。
在北京的时候,因为行程安排太紧,主办方临时决定取消观看升旗仪式的活动,这成了他北京之行最大的遗憾。“我想象,如果能看升旗,那一定是很自豪、很骄傲的事。”卢有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