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考察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放弃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放弃考察报告范文1

大家好! 我叫纪森林,是三年级二班的路队长,学习委员和纪律委员,也是一位积极乐观、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强的好学生。

首先,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也感谢学校为我提供这次机会。

记得卡耐基说过:“不要怕推销自己,只要你认为自己有才华,你就应该认为自己有资格担任这个或那个职务”。今天,我满怀信心的站在这里,荣幸的参与这次竞选。我认为我具备以下优势:

一、思想端正,品德优良。

作为金海岸小学的一名学生,我始终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热爱学校和班集体,遵守校规校纪,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不仅敢于吃苦,还乐于助人,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

二、热爱学习,兴趣广泛。

课堂上,我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发言,课下按时完成作业,成绩优秀,多次被评为“金牌少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在“春风伴我读好书”活动中,荣获读书 “手抄报”一等奖;在古诗文诵读考级活动中,荣获一级证书;在“魅力金海岸,才艺好少年”百生秀评选活动中,被评为“数棋小名士”。我喜欢读书,还参加了绘画、围棋、乒乓球、英语等知识的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自身素质。

三、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作为一名班干部,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班级着想,在同学中树立了很高的威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三二班北队的路队长,我总是认真负责,积极协助老师管理好路队。在管理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我曾郁闷过,也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我一次又一次地说服自己,要坚持,不要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以前的努力都白费了,我不甘心。

今天,我已经能坦然面对各种困难,管理路队已是轻车熟路,得心应手。自三年级以来,孙老师很少去送我们北队,北队在我的带领下一直安全、有序。为此,孙老师在给我的《素质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没想到,你如此小小的身躯却能爆发出如此巨大的能量,你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能替老师独挡一面了!

不过,成绩代表过去,未来的路还很长,在今后,我将加倍努力,让我们三二班在未来的日子里更上一层楼!

既然是花,我就要开放;

既然是树,我就要长成栋梁;

既然是班干部,我就要成为一名出色的领航员!

放弃考察报告范文2

2008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我们考察了念青唐古拉东段位于工布江达县境内的部分山峰,并在次年尝试攀登了其中的左果果。那次考察只完成了计划行程的2/3,后半段嘉黎县境内的山峰考察因我们已身心俱疲而放弃。

当年发表的考察报告中,我们在文末表示“未来几年我们还会对新的区域继续开展山峰探索活动”。的确,念青东的探索并不是浅尝辄止,其后的两年里我们继续关注国外登山者在该区域的考察和攀登活动,不断丰富已掌握的信息。2011年9月底,在KAILAS的继续赞助支持下,我们重返念青东,从上次的行程终点开始,进入易贡藏布上游地区考察了部分山峰。

群山环伺拉瓦河谷

崩嘎位于工布江达县朱拉乡西北方向,是这个乡最偏远的村庄,翻过杰拉山口经阿扎措可到嘉黎县城,翻过罗切拉或罗琼拉山口进入尼都藏布河谷可到嘉黎县忠玉乡的依嘎村。离开318国道,从巴河到朱拉一路是平坦的柏油路,从朱拉到崩嘎虽然是砂石路却很平整,从崩嘎盘山而上四驱的越野车可以进到拉瓦河谷中的邦木塘牧场。如此,我们早晨从拉萨出发,傍晚就在念青东腹地群山环伺的拉瓦河谷安营扎寨了。

拉瓦河谷在崩嘎村的东面,周围散布着近10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2005年新西兰的Sean Waters和Jo Kippax绕过河谷南侧的哈巴措,首登了海拔6550米的别日达索(Birutaso)。同年,来自瑞士的Adrian Greiner和Gian Liesch也来到河谷东侧的卓朗措尝试攀登海拔6550米的秋其波(Chuchego),但只到了山脚下。

我们在牧场请到曾给瑞士队做过背夫的丹增尼玛做向导,带我们去卓朗措近距离考察秋其波西侧的进山线路。同当年进入乃朗南侧的双果措一样,这次也要先绕上一条瀑布旁边的山头才能进入通往卓朗措的河谷。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条路很不好走,难怪行前丹增的父亲说没有路不要去,路在中途消失,后半段只能在碎石坡和陡峭的石壁上自行寻路,不容有半点闪失。

最后,我们选择在一处可以俯瞰卓朗措且远眺秋其波的高地停下,观察了秋其波的南山脊和西侧冰川。结合进山线路的情况,我们认为这个方向对登山者而言不是最好的选择,否则两位瑞士人何以不远万里来到后据说只待了两天就撤回。在返回的途中,我们撞见了6年前瑞士人在灌木林中留下的保护绳,由此可见,这段路有多折磨人。回到牧场时,哈巴措南面高高的悬冰川上方露出一座雪山,我起初以为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峰——海拔6691米的哈巴康布,翻出地图查看,发觉只是哈巴康布东侧一座海拔6210米的无名峰。晚上,我们在营地和丹增的父亲旺扎沟通附近山峰的名称和含义,获悉牧场旁边海拔6060米的山峰叫乌日加莫,乌日加莫和哈巴康布之间则是别日达索,这是该地区第一座被登顶的6000米山峰,而当年Sean Wafers也是被不准确的信息误导才攀登了别日达索而不是最高峰哈巴康布。我们希望这次考察可以将来自国外攀登者和考察者的混乱信息做一次核实和修订。

半夜里淅淅沥沥下起了雨,忽大忽小的。早晨起来发现山上降了雪,云雾笼罩在半山腰,山峰都看不真切。我们取消了去哈巴措考察哈巴康布和翻越罗琼拉山口到依嘎村的计划,决定乘车绕道措拉山口去嘉黎县城,然后沿易贡藏布顺流而下到忠玉乡后上溯尼都藏布到依嘎村。

众山宠爱尼都藏布

忠玉乡和其所辖的依嘎村分居尼都藏布的头尾,由于交通不便,很少有外人进入这条河谷。作为易贡藏布的一条重要支流,尼都藏布流域的山峰是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前期收集资料找到3次外国队伍的探索:2002年,英国人John Town和Nicola Ma rt进入该河谷考察乃朗(Nenang)等山峰;2003年,英国人Adam Thomas、Bryan Godfrey、Phil Amos和来自加拿大的GrahamRowbotham攀登依嘎村西南方向的秋波瑞松(Chukporisum,6359米),到达6180米处;2009年,日本山峰研究学者TamotsuNakamura(中村保)也来到这个区域考察当地的山峰。

放弃考察报告范文3

凡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二胡演奏是在20世纪成长起来的一门艺术,它属于20世纪,自然也就属于现代! ――作者

由于20世纪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诸领域演进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我们常常将它视为从传统“转接”到现代的“分水岭”。从这个时间坐标出发,考察这一百年间学术、文艺所取得的业绩,则更可以寻觅到这一历史性“转接”中的许多“现代”印记。在音乐领域,印记最鲜明者,当属民族乐器及其演奏艺术,而在民族器乐中,二胡艺术堪称代表。无论是创作、表演、教育传承、乐器改革、学术研究、社会维护,其现代精神,几乎随处可见。由此也与自身的传统状貌,形成十分明显的对比。

二胡艺术的现代精神从何而来?其“现代性”呈现出哪些特征?对于仍然处于当代语境之中并正在蓬勃发展的民族器乐艺术而言它具有哪些启示意义?这都是二胡界乃至民族音乐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下是作者本人的一些思考。

所谓“现代精神”,是一个涵盖广大且又复杂的概念,是在建构现代政治、经济、社会的过程中形成并凸显的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在中国,人们一般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新与旧、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分界。有时,为了张扬新思想和现代精神,常常对旧思想和传统精神采取“革命”姿态或“批判”手段,但在实质上,现代精神的构建不可能以丢弃、否定传统精神为前提,而必须在吸收其精粹并赋予新的诠释的基础上来彰显自己。这也是五四后各种人文新学、各类文艺新作所蕴含的现代精神的基本特征之一。

当然,现代精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五四以来的中国,经历过三次内战、抗日民族战争及一个全新社会制度的出现,每个历史阶段所彰显出的现代精神均有不同的内容。凡此,必然会影响到文学艺术的创作和人文学术的研究。

二胡艺术的“现代”之旅,恰好也始于这个年代。

最初踏上这个“现代”之旅的行者,就是杰出的现代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在那个虽备尝艰辛但又富有进取的年代,在被时人认为“最没长进的学问”①的音乐领域,刘天华如取火者那样,把现代人文精神引入二胡创作、演奏和教学中。首先如创作,他用了十余年(1915―1932)写出名垂青史的“十大名曲”和一套“练习曲”;次之如演奏,通过两个弦种(Do―Sol;Sol―Re)、多个把位、多种左右手技巧,把“伴奏的二胡”变为现代音乐会上的“独奏二胡”;再次如教育传承,在萧友梅的支持下,他以极大的魄力把所谓“叫花子”演奏的二胡列为北大音乐传习所的一门专业,并先后培养出蒋风之、储师竹、刘北茂、陈振铎等整整一代优秀的二胡演奏家和教育家。与传统二胡艺术相比,无论哪一点,都闪现着一个“新”,创造出一种从未有过的乐风。当时,以刘天华为代表的国乐界,将此种做法称为“改进”。他们的基本追求是:“一国的文化”“必须一方面采取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到‘进步’两个字。”这里所谓“新路”“进步”,实质上就是五四时代的新文化精神。尤其是他的二胡创作,就其整体的价值而言,让我们很自然地联想到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考古学领域的一系列学术成果。民间文学如北大刘半农、周作人、沈兼士等人发起的“歌谣”采集运动,十余年间收集民谣万余首(1918―1936)及其代表性著述《孟姜女故事的转变》、《孟姜女故事研究》(顾颉刚,1924,1926)②,民俗学如顾颉刚的《妙峰山》(1928)③,人类学如林纯声的《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考察报告(1929)④,考古学如李济、梁思永等在安阳对殷墟进行的科学发掘(1928)⑤,它们的学术领域不同,但都是在新文化精神的影响下在本学科开展研究的新成果,堪称中国现代人文学科的里程碑。在一个古老文明向现代学术转型的当口,这些新学、新作,有如空谷足音,为中国的人文学术平添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刘天华的二胡创作不仅在时间上与它们契合,更在人文精神上与它们取向一致。无论是抑郁、凄然的《病中吟》、《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还是愉悦、怡情的《良宵》、《月夜》、《烛影摇红》、《闲居吟》、《空山鸟语》乃至昂然、奋进的《光明行》,无一作不无新意,无一作不是某一新观念、新技艺的探索和尝试,无一作不是为了给二胡“打出一条新路”。而所有这些成功的实践,皆因为它用崭新的音乐语汇回应了那个大时代的呼唤,表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代精神。

也许有人会问,刘天华在其二胡作品中融入现代精神比较好理解,但阿炳呢?他的作品中的现代精神表现在哪里呢?

是的,依据阿炳的人生经历和他的社会文化背景,我们始终把他看成是与刘天华很不相同但历史贡献、历史地位皆可比肩而立的杰出民间音乐家。但具有民间音乐风骨并不等于缺乏现代精神。特别是不朽的、可以彪炳史册的《二泉映月》,其揭示苦难人生的深刻性,其作为独奏音乐的完美性,其演奏技艺的精绝,其音乐境界的高洁,同样把二胡的表现力推到一个时代的巅峰。自1950年代被发现至今,他的音乐超越了地区、国家、时代,广泛地受到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喜爱。要是没有现代精神作为底蕴,怎么会有如此长久的审美认同呢?所以,我们说,阿炳的二胡艺术,同样以它特有的表现手段揭示了二胡的现代精神。虽然他的作品晚于刘天华面世,但我们仍然承认他是现代二胡艺术的奠基者,与刘天华一起,成为二胡开创阶段的并峙双峰,永远为人们敬仰。

总之,刘天华、阿炳作为现代二胡第一个历史阶段的杰出代表,各自从不同的背景出发,以全新的观念、技法、语汇创作出第一批二胡艺术经典,起点之高,不仅超越了以往一千年的历史,也为此后的繁盛打出一片新天地。这应是20世纪二胡艺术之大幸!

是的,刘天华、阿炳所奠定的这个“高起点”,不仅融贯着充满创造力的现代精神,也为二胡艺术在新的社会环境里纵横捭阖开辟出一个“大格局”。

1950年代,在第二代二胡艺术家的培育、影响下,二胡作为一个专业、一门演奏艺术,遍布于全国各地。几乎每一所音乐院、音专,每一个表演团体,都可以见到这件乐器的身影,人数之众,队伍之大,远非前一个历史时期可比。一方面,大家以二位宗师的作品为根基进行教学、演奏,同时发扬蹈厉,开展了持续十几年的新一轮的创作活动。十余年间,二胡新作数以百计,而且题材内容的全面开掘、技艺风格的大胆探索,为民族器乐界再开一代新风。《山村变了样》(曾加庆)、《赶集》(曾加庆编曲)、《湘江乐》(时乐鳎、《金珠玛米赞》(王竹林)、《江河水》(东北民间乐曲,黄海怀编曲)、《赛马》(黄海怀曲,沈利群编曲)、《秦腔主题随想曲》(赵震霄、鲁日融)、《迷胡调》(鲁日融)、《田野小曲》(王乙)、《河南小曲》(刘明源)等,各类风俗性小品,不一而足。真可谓:地不分南北东西,调不拘汉蒙藏彝,凡适于二胡表达者,皆入于乐。鉴于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又走进了一个新时代,而任何新时代总会强烈呼唤表现时代精神的新作。二胡艺术界在这一时期的作为,同样是与时俱进、应时而行,持续不断地保持了自己的创造活力。

最终,水到而渠成,在1950、1956年代交接之际,二胡领域出现了两部新作――《豫北叙事曲》和《三门峡畅想曲》。站在现代二胡历史的立场上看,二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所谓“划时代”者,一是因为作者刘文金是第一位介入二胡创作的专业作曲家;二是这两首新作思维之新、体裁之新、结构之新、语言之新、技法之新,皆有别于此前的任何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现代二胡艺术的一次历史性超越。它以作品本身证明,二胡还可以有更多更大的表现当代社会生活的空间。而支撑作曲家进行这样全面探索的,则仍然是《豫》《三》二作所蕴含的那种鲜明而充溢的现代精神。

有了前后两个历史阶段优秀曲目的积累以及在演绎这些作品中形成的表演经验,加上四十多年教育传承实践,1963年春天,借第五届“上海之春”举办之际,举行了首届二胡、琵琶全国比赛。此次赛事不仅是对1920年代以来二胡作为高等音乐院校的一门专业和新的独奏艺术的全面检阅,更对此后数十年间二胡艺术的创作、表演、教学、科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赛的直接结果是发现人才,推出新作,提供最直接的交流平台。但同时也给人们以新的启示:要使二胡艺术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同时顾及两个方面。其一,要让创作、表演、教学、研究形成互动互促的良性机制,而不能单打一,更不能视技艺为唯一而忽视其他。特别是创作,应该让更多的专业作曲家关注本领域,从刘天华、阿炳到刘文金,都一再证明,成功的创作是推进一门器乐艺术的“第一动力”,一首经典曲目甚至可以改变一件乐器的命运。其二,演奏艺术要持续提升,必须通过行内的共同努力,为本门艺术构建出一个有历史包容性的、内在潜力的大格局。如前文所述,刘天华所谓“打出一条新路”的主张,其实已经包含了这些思想。限于当时的条件,他一人而“三任”,既创作,又表演,也教学,更重要的是,他以二胡为“主业”,同时又办杂志,搞研究,采集整理民间戏曲、锣鼓和吹打乐,参与乐器改革,寻找古乐古谱等,表面看与二胡无关,实际上都围绕着二胡,以当时环境条件看,他所作所为,已是一个二胡音乐发展的“大格局”了。因此,对于1963年的全国二胡、琵琶比赛,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它告诉我们,这样的全国大赛,是扩展二胡艺术发展空间的重要之举,也是为这门艺术构建“大格局”的历史性的一步!1980年代以来二胡艺术所以出现了那样宏阔热闹的新局面,原因很多,但多种规模、多种主题、不同范围的比赛、展演、讨论、纪念活动,应该是关键因素之一。颇有意味的是,与古琴、琵琶、筝、笛、鼓等源远流长的乐器相比,二胡是小字辈,但它后来居上,在现代民族器乐舞台上担任了一个公认的主角,凭的什么呢?我的答复是,参与其事的几代二胡艺术家从来都没忘记,这件乐器要进步,必须与当代社会、当代生活、当代人保持最亲近的关系,满足他们的审美需求,表现他们的精神境界。哪一天疏远了,淡忘了,这门艺术也就萎缩凋敝了。二胡如此,其他艺术形式也一样!

1980年代开始施行的“现代化”和“改革开放”国策,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壮举。二胡艺术在这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同样获得了一个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大批多乐章或单乐章大篇幅的新作与听众见面,协奏曲、叙事曲、交响曲、随想曲、狂想曲等体裁,成为二胡音乐创作的主要潮流。伴随着这种倾向,这些新作有两大特征,一是“大”:篇幅大,主题含量大,气势大,归纳为一,即作品中的历史、社会内容、音乐气度都趋向于“大”;二是“新”:受西方20世纪以来一系列作曲技法、观念的影响,这些作品在调性选择、主题提炼及结构布局方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尝试,从而与此前二胡创作的传统语汇发生了某种“裂变”,为二胡艺术开拓出一个全新的语境。

曾记得,五六十年代,在胡琴家族中,仅有一首中胡协奏曲《苏武》(刘洙),但从1979年以来,却涌现出数十部大中型二胡新作:《新婚别》(张晓峰、朱晓谷)、《红梅随想曲》(吴厚元)、《兰花花叙事曲》(关铭)、《第一二胡狂想曲》(王建民)⑥、《第一二胡协奏曲》(关忠)⑦、《荒漠暮色》、《悲歌》(杨立青)、《莫愁女幻想曲》(何占豪)、《枫桥夜泊》(崔新、朱昌耀)、《春江水暖》(金复载)、《第一二胡协奏曲》(郑冰)⑧、《离骚》(姚盛昌、林聪)、《红楼随想》(王文训、蒋才如)、《秋韵》(刘文金)、《贵妃情》(台湾,卢亮辉)、《祝福》(朱晓谷)、《西秦王爷》(台湾,陆耘)等等,当然还有此番“大中型二胡创作热潮”的杰出代表――“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刘文金,1980)⑨。

刘文金自写完《豫》《三》二作后,一下沉寂了十余年。这并不意味着他放弃了二胡创作,而是在为新的力作进行全面的准备。果然,《长城随想》“横空出世”,加上闵慧芬的精湛演绎,赢得了从二胡界到整个音乐界的众口齐赞之誉。原因何在?在于该作以二胡作品史上从未见过的四个乐章的宏大篇幅,厚重的历史容量,强烈的现代人文气息,丰富而新颖的音乐语汇,咏颂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特别是在1980年代这一特殊历史的节点上,在中国人民经历了“”苦难,思想精神被摧残到极度之际,作者以这样的音乐抚慰、激励大众的情绪,彰显民族气节,实在是躬逢其时!二胡艺术在多大程度上表达现代精神,《长城》堪称典范。它的另一历史贡献,就是因此而引领出一个大中型二胡作品的创作热潮,也成为1980年代至今二胡艺术也是民族器乐创作的一大景观。

1980年代中期,受到名噪一时的“新潮音乐”的影响,二胡领域也涌现出一批体现这一新观念、新技法的作品,先后有《火祭》(谭盾)、《野草》(郭文景)、《梦四则》(何训田)、《八阙》(唐建平)、《敦煌古谱》(黄安伦)等。它们所蕴含的现代精神更是不言而喻的。

也就在这个期间,另一个年轻的作曲家王建民开始了他二胡“狂想曲系列”创作。这一系列始于1980年代中期,至2009年交出并演奏《第四二胡狂想曲》,前后绵延二十余年。从演奏技艺而言,一部比一部难,一部比一部“绝”;从创作观念看,则始终如一、坚定不变,即每一部作品都抓住中国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音调现象中的某些元素,再作多种手法的变化、展衍、渲染。在特定语义风格与高难度技艺的结合中,一方面保持某种风格色彩的贯穿性,一方面追求技巧的繁复变化,在“狂”字上尽可能把音乐“做”足。在他的四部“狂想曲”中,听众对于这些音调元素,常常可“感”而无法“寻”。这也许正是作者基本的创作诉求,他就是要摆脱以往大量二胡曲中依托于某地某民族音乐主题的那种传统创作方法,而为自己开辟另一条带有试验性的新路,从而实现自己认定的创作理念。四部作品、二十余年锲而不舍的实践,二胡界对王氏“狂想曲系列”的肯定,特别是青年一代演奏家们的拥戴和欢迎,非常值得我们进一步总结和思考。至少可以肯定地说,一至四“狂”的成功已为二胡艺术探索出一条新路径。给二胡未来的多元化道路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经验,也为二胡艺术与现代精神在更深的层面相互结合上以有益的启示。

总之,一个以《长城》为代表的大中型作品“热潮”,一个“狂想曲”系列,给新时期的二胡创作注入了更加充沛的生命力量,也把它推向本领域的又一个高峰。闪烁在这个高峰之上的,仍然是自1920年代就被刘天华点燃的现代精神之火。而

让这一精神之火久燃不息者,则是二胡大家庭中的所有成员的创造性劳动。

纵观当代二胡艺术的发展态势,有如一个处在“青春期”的少年,自20世纪初起,无论处什么社会环境下,无论它自身遭遇到何种境况,它总是朝气蓬勃,充满了活力。这种活力皆来自这一领域的不同岗位,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以及乐器制造改进者,他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偌大的“二胡之家”。数十年来,他们一方面寻求自身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在民族器乐界发挥了“领头”作用。也正是凭靠这种活力,二胡始终活跃在

现代中国的音乐舞台上,成就了自己的煌煌历程。⑩

不过,最后我还是要说,二胡艺术的这个不平凡的历程,皆源于几代二胡艺术家们敏锐的现代意识。有了人的

现代意识,也就有了艺术中的现代精神!

①刘天华等《国乐改进社的缘起》,“国乐改进社”成立刊,1927

年8月。

②两文分别发表于《歌谣周刊》第六十九号和《现代评论》第二周年增刊,作者全面系统地梳理了两千多年间有关这个民间故事、歌谣的历史文献,歌谣界盛赞它们是“用第一等史家的研究

这个故事”的典范之作(刘半农)。

③该文为北京“妙峰山庙会”的考察报告,后被民俗学界尊为中国

民俗学的奠基之作。

④此一时期,“中央研究院”研究员、著名人类学家林纯声、商承祖先于1929年赴松花江赫哲族聚居区考察,后于1933年赴湘西苗族聚居区考察,两度考察报告后皆被人类学界尊为早期中国

人类学的代表作。

⑤这次发掘被认为是中国学者在本土进行的现代“科学考

古”的发端。

⑥该作写于1988年,此后,作者于1998、2003、2009年又创作出

第二、三、四“二胡狂想曲”。

⑦该作写于1986―1987年间,2003年和2009年作者陆续写出第

二、第三两部协奏曲。

⑧该作写于1986年,此后,作者又于1989、1990、1991、2006年接

连完成第二、三、四、五部二胡协奏曲。

⑨除《长城》外,刘文金在1980年至今二十余年间创作了《秋韵》(1989)、《如来梦》(组曲,共八首)、《雪山魂塑》(2007)等大中型

二胡作品。

⑩二胡界的活跃有目共睹,如早期的全国教材会议,1963年的全国比赛,1980年代以来许多次不同规模的纪念刘天华、阿炳学术研讨会,难以计数的各种比赛、专题创作会议,大量教材的出版,各校教师频繁的教学交流,二胡硕士们高水平的音乐会,包括刚刚出版的《华乐大典・二胡卷》,正在筹划的徐州“二胡主题公园”以及这次“论坛”,都成为这个“煌煌”大业的组成部分,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则是二胡界同好的齐心协力和全身心投入。无此投入,则无此活力,无此活力,则无今日二胡艺术的“大格局”。没有“大格局”,就缺乏一项事业应该有的发展空间。作者本人诚恳希望二胡界珍视这个

来之不易的“大格局”。

放弃考察报告范文4

关键词:社区养老,老人的衣食住行,居住环境改造

引言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居住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调查问卷显示:绝大多数的老年人愿意在长期居住的环境中度过晚年。所以,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的变化,现有的大部分功能空间设施已经不能够适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为了保障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从而对其居住环境进行改造具有迫切需求。然而在改造前对居住需求进行充分调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观察记录与场景解读

为了了解社区老年人居住环境的真实情况,探寻75岁左右老年人的生活规律、每日的衣食住行和活动需求,在此过程中所观察到的现状和发现的问题予以分析,以考察报告的形式显现。

考察对象:南昌市经堂巷集合住宅小区

考察目标:75岁左右生活基本自理,生活状况良好,没有严重疾病的老年人

考察方式:观察法,利用照片、手绘草图及、文字、表格等做现场记录

考察时间:⒈季节:夏、秋、初冬季,

2. 时间段: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晚上、深夜

考察内容: 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老年人的康复、就医,老年人的娱乐

2.1 老人背景

年龄-75岁,性别-女,婚姻状况-丧偶,文化程度-文盲,职业-工人,现在状态-退休在家,现在的居住状况-与子女同住

2.2经堂巷住宅社区

房屋建筑平面,案例背景(图0)

老人衣、食、住、行的比较——夏、秋、初冬

衣(夏)——老人衣服较少,衣着朴实。这跟老人的经济状况有关,大部分衣物都是儿女日常所购。衣物都是穿了很多年的,现在新衣购置很少。(图1-2)

(秋)——秋季,早晚凉。老人穿的衣量3、4件。身体已经包裹的很严实了。老人的秋季的衣物都是缝缝补补的。(图3-4)

(初冬)——老人穿上了厚厚的袄子,人已经很笨重了,这对老人的日常生活已经有一定的影响了。(图5-6)

(图片0)

食(夏)——老人因为年龄的增长,食道和消化系统功能都逐渐衰退,特别是老人患有慢性支气管炎。一般一日三餐吃稀饭,易消化。老人吃的一些营养品也是儿女或亲朋所送。(图7-8)

(秋)——秋季老人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加重,老人所吃的主食也具有很少的择性,偏凉性或是太辣的食物都要会少吃。使用的碗筷没有随季节变化。(图9-10)

(初冬)——冬季是老人疾病发病期,老人经常不舒服,天气越冷症状就越厉害,有的时候吃稀饭都很费劲。偏凉性和太硬不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稀饭要更加稀软,分量也减少了。到了冬天,热食凉的非常快,老人吃的主食要保持一定温度,这才不会引起不适。(图11-12)

住(夏)——老人居住在一层,方便出行,后院也种植了少许花草,环境相对较好。对于一个老人加一个子女的居住空间也较大,但是实际上真正能使用的面积却很小。(图13-14)

(秋)——天气的转凉,老人从夏天住的客厅转到卧室。夏天睡的小竹床收起来了,客厅也宽敞很多。老人开始睡在房里(房间床是40、50时年代防明清时期老式床,全实木,床尺寸1.2*2.0米),老人已经盖上薄被子。(图15-16)

(初冬)——床上的被子很厚了,因为房间和阳台堆砌的用品和废弃物太多,房间内有些不通风。所以在冬天的时候,老人的房间相对其他的房间更加暖和。(图17-18)

行(夏)——一楼的所在位置使老人避免了爬楼的辛苦。但是一楼会相对潮湿,易使老人患上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老人的支气管炎久久好不了,多于环境潮湿有关。居室地面材料使用抛光无防滑的地砖。地面的材料有巨大隐患,给老人生活带来不便。 (图19-20)

(秋)——老人的慢性疾病加重后,吃药和看病的时间比夏天频繁,症状厉害时就去社区诊所打吊针。社区诊所位置在老人社区外约100米,病情轻微时老人一人前往。(图21-22)

(初冬)——老人发病次数频繁,社区医院已不能满足治疗需求,需前往较大医院,由儿女陪同。社区离医院大约3000米。天气好时儿女陪老人步行前往,天气差或老人症状厉害时打车前往。(图23-24)

访谈记录

老人信佛,每日给菩萨上香,而菩萨摆放的位置老人认为不合适。因为摆放在客厅,离门口较近,进家里来来回回的人看到不好,所以在盛放菩萨的柜子外面盖了薄布。老人认为要把菩

萨供奉在阳台上比较合适,这样不易被生人看见,供拜也方便。

厨房水槽位置的设置太靠里,在使用时不方便。

厨房水槽上面挂杆,放置位置过高,老人基本使用不上。

厨房灶台使用时太靠近身体,并且抽油烟机功能性差,不能全部吸收油烟,老人做饭时常被油烟呛到。

厨房与客餐厅之间无门,做饭的时候大部分的油烟都会漫到客厅。

没有洗衣机,老人常常手洗。

三、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

居住环境没有任何无障碍设施设计。

在居室中没有合理的行走路径。

居室中的家具、设备及日常用品没有根据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适当改动。

4、没有把居室与周边环境相融入。

5、社区外环境没有老年人锻炼、娱乐、交往的活动空间。

这些问题都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模式进行改进。

四、老人住宅和起居解决方案

基于以上的考察和分析,本文对这一类别老年人社区住宅环境提出以下建议:

设计者应将自己想像成一个老人,试着放慢脚步,透过老人们的眼睛观察环境,从老年人的需求尺度和心理角度考虑问题,特别注意老人在住宅环境中行走、座、卧时的行为需求。可以通过与老人同吃同住亲身体验的方法,挖掘老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

关注细节,对于触觉和行为需求要格外关注,在老年人手和脚所经常触及并容易感知的部位如扶手、踢脚、地面、台阶等处,利用安全、舒适和多样化的材料,培养老年人对事物的敏感和适应能力。

要考虑儿女、护工的需求,老年人因为身体的退化可能需要儿女偶尔或长期的照看,在居室区应设置供儿女休息的地方。并距离老人休息区有一定的行走距离,且能使儿女看到老年人的休息空间,以免有特殊情况发生。

色彩鲜亮的暖色设计更容易使老人辨别,如红色、橘黄、蛋黄等。这与老年人日益下降 的视觉有关,鲜亮的暖色能刺激老年人的视觉,就便老人于对物体方位的辨别。

由于老年人的各个方面的感知不断下降,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所以,应在居室设计中,尽量包含多种感知的机会,促进老年人对各个方面的感知力,以增加他们的活动能力。

提供设施和机会,让老年人有更多锻炼身体的机会,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与其他老年人进行娱乐、交流。尤其是一些动脑益智的娱乐活动,能让老年人激发用脑能力,减少老年人脑部疾病的可能。

建议在社区中充分利用和改造街角、路边空间、设置开放的活动场地,使之社区中的老年人能共用。现在所有南昌小区中都缺少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老年户外活动区域。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在街头巷尾精心设计小型开放空间,能让老人们在社区任何角落都能找到可以安全自由地活动场所。在这里,他们可以结交新的朋友,可以寻求帮助和帮助别人。在居室内,在社区中,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

放弃考察报告范文5

郜磊

文章题目《到国外秀外语》纯属自吹自擂,确切的题目应该是《到国外羞外语》,因为本人外语很烂,不是像那些伟人“精通多门外语”,仅仅学了一门英语还半瓶醋,常遭女儿笑话。英语虽然帮助我评职称从助理到正高一路过关,但face to face(面对面)和外国人对话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何敢言“秀”?

前不久,随同领导去俄罗斯和北欧,临行分工给我的任务,除了写考察报告外,还要担负翻译人员不在场时的临时翻译,特别是要保证顺利通关。我听了头皮发麻,所幸同行的一位陈兄是研究生,学的也是英语。

在国外进行公务活动时,自有专业翻译在场。我只能“翻译”一些芝麻小事,如:从俄罗斯到瑞典过关时,我随行的包被打开,瓶瓶罐罐之类遭到盘问,我便一一解释,“tea(茶)”、“food(食品)”。在瑞典的飞机上,没有免费吃喝,喝杯水都要现金。领导买一杯可乐,给空姐一美元,空姐笑容可掬,却摇头不收,换为十美元票子,她还是不收,难道一杯可乐要一百美元不成?我用英语问:“howmuch(多少钱)?”原来是四美元,一美元不够,十美元她又找不开,虚惊一场。从挪威到丹麦乘的是海轮,船上也没有专职翻译跟随。问“购物”、“餐馆”之类的地方,我们英语还是够用的,但也遇到点小麻烦。晚餐预定了,出示订餐卡和餐,就找到了座位,大家心情舒畅,面对峡湾海景,喝了几杯正宗嘉士伯啤酒。结账时,来了个金发碧眼的漂亮小姐,我见到账单,特意问:“仅仅是啤酒吗?”她点点头,收了我们二百多欧元。哇,金发碧眼的温柔“杀手”。过后,我想想觉得不对劲,再好的啤酒也不至于这么贵。我们再次找到那位小姐,告诉她可能错了,拿出餐,问她收的“仅仅是啤酒”还是“整个晚餐”?小姐笑了,马上收回餐,找回约二百欧元。其实,在许多收款处,你语言不通也没关系,售货员会用计算器打出价格,只要你会说“欧元”、“美元”等简单词汇就ok了。

从丹麦回国,要经德国的法兰克福机场转机。转机时,我们遇到了麻烦,公务仓的一张机票须签字,通关时受到阻碍,又听不懂德语,急得不得了。问一个同胞,说是要出机场,到外面去找国航办事处,办完再进来。我们半信半疑,找到机场出口,一个能说英语的妇女哇啦哇啦对我们说了一气。我们本来英语就烂,加上刚下飞机耳朵背气,再加上她的德国口音,简直不知所云,急出一身汗。连猜带蒙,估计她是要我们顺原路回去找国航。我们又找回去,谢天谢地,找到一个热心肠的女同胞,告诉我们国航一会儿就上班。直到在现场找到一个国航职员才问清楚,我们才放下心来。

后来,上了国航飞机,自家人的飞机,免费吃喝都有了。空姐推车来,笑容可掬地问:“您想要点什么?”我一刹那没有听懂。因为一直保持着在国外的紧张神经,以为她要说“tea orcoffee(茶,还是咖啡)?”可她说的是普通话。当然,很快就反应过来了,不至于在外国待了几天就听不懂国语了。

用爱打败对手

王晓宇

在城市里白手起家,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先是他放弃了悠闲的机关工作,东挪西借凑了一点钱,开了一家小小的软件公司,自己当起了老板,虽然很辛苦,但却渐渐有了起色,没多久,他们买了三室两厅的新房子。

她决定自己动手设计装修房子,跟他说的时候,他正埋首在餐桌上,专心地对付眼前的牛奶和燕麦面包,并没有抬头看她。都说女人变了心,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可是男人的心呢?

他不同意自己动手装修房子,为了这件事,他们起了争执。不久,他去了大坂出差。

走的那天,她去机场送他,他说:“房子你想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吧,我反正是眼不见心不烦。”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令她心灰。

他到了大坂,三天后才给她打电话,说事务繁忙,不能天天通电话,然后就挂了。她的内心慌乱不已,他远在日本,看不见也摸不着,只好每天晚饭后给他打电话,可是他的电话却经常占线。

周末,她换上工装,去新家开工,不小心从梯子上摔了下来,扭伤了脚,一瘸一拐地回到家里,忽然觉得自己很可笑,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辛苦为谁忙。

破例没有主动给他打电话,她有些坚持不住了,甚至想放弃,婚姻毕竟是两个人的事儿,单方面的努力会有成效吗?

他回来那天,她去机场接他,看到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跟她接的是同一个人。她有些不悦,但她还是主动跟那个女人握手,夸她长得漂亮,然后当着那个女人的面,给了老公一个深深的拥抱。

他傻傻地看着她,惊讶地问,怎么变成了一个黑煤球?他怜惜地、轻轻地掠了一下她额前的碎发。这不过是一个很平常的习惯动作,但却令那个女人无法忍受,拂袖而去。

他心神不宁地拥着她,一起回家。她带他去新居,推开卧室的白色木门,床上是灰白相间的床单,温暖柔软,仿佛童年香甜的梦境。床头挂着她和他结婚时拍的黑白照,有时光倒流的感觉。他拉着她的手抚摸着,感慨地说:“没想到你能把一切都做得这么好。”

她说:“因为我舍不得放弃,所以我愿意做这些事儿。”她始终都没有向他说破,其实她知道,有一段时间他喜欢上别的女人,被一段炽热的感情纠缠和诱惑,他的内心里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挣扎。最后她选择了付出,唯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会让婚姻安然无恙。

怀旧

杨飞

乔迁新居,旧屋也即将易主。

搬家总是件累人的事,小小的几间屋子,无非就是些锅碗瓢盆洗漱用品之类的东西,大件的冰箱彩电什么的都留给了新的主人,可花了两天时间,收拾了几大包,依然在房间的各个角落里散落着大大小小曾经熟悉的物品,不知取舍。

妻说,都留给新主人吧,这些旧的东西拿到新家去也没什么大用处,反倒人家还用得着。接受了妻的建议,高高兴兴把收拾好的几大包东西搬到了新家,这就算开始新的生活了。

然而,乔迁之喜的新鲜感并没有在我家老太太身上反应得有多么强烈,反倒是在刚开始的几天里,老太太总是郁郁寡欢,总是情不自禁往老屋跑,一去就是大半天,然后总要带点我们舍弃的东西回来,什么快见底的酱油瓶,穿着半根线的针,已经泛黄的壁画……我问,你过去就为了带这些没用的东西回来?老太太微叹道:“你们这些年轻人啊,什么都是新的好,其实那些旧的老的朋友才是最有用最值得珍惜的,我得去和那帮老朋友们道个别,再在屋里转转,这么多年了,有感情了……”

我并不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但我总认为不应该刻意去怀念那些旧的事和物,该断的就断,该忘的就忘,为新的人新的环境留出足够的空间,不停地往前走,没必要纠缠于那些虚幻的情绪。

可是我错了,当许久后的一日,我下班乘车路过老屋,莫名地下了车,抬头仰望,那屋是那么的熟悉,白的墙,浅蓝沙发,儿子屋里动画片的声音,厨房里飘出的浓香,一点点、一片片侵入我的脑海。我以为,新的人新的事会使我很快忘了那些曾经,不曾想那曾经的点点滴滴于我却是如此深刻,哪怕是睹物思情。

也许,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永远,岁月会流逝,容颜会老去,曾经的朋友,曾经的爱,都会被岁月无情吞噬,不留痕迹。一些人,一些爱,终究会离开,但流逝的岁月毕竟因为他们曾经的相伴而美好过,它总会深深地根植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某个地方,似无痕却剪不断,等待着我们在某个夏日的午后去怀念,因为那些所有给过自己美好记忆的人和物,都值得我们去感谢。

长大后, 你会给妈妈洗脚吗

积雪草

周六下午,去医院看朋友。上了二楼,路过住院部门口,看见三个女人围成一堆,蹲在地上。俗语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好奇心起,于是多看了一眼。

一个年轻的女人在给一个老太太洗脚,老太太极不配合,一会儿把脚伸到盆外,一会儿又用脚把水踩得四处飞溅,洗脚水溅了女人一身一脸。女人并不恼,细声细语地说:“别闹,把脚洗干净,指甲剪好了,才有好东西吃。表现不好,我带来的糖炒栗子没你的份。”她的语气像是哄孩子似的,老太太果然乖了很多。

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蹲在旁边玩肥皂泡泡,在五颜六色的肥皂泡泡里,稚声稚气地问年轻的女人:“妈妈,你干嘛给姥姥洗脚啊?”女人扭头看看小女孩笑了,说:“姥姥老了,病了,我们应该照顾她啊。”小女孩扮了一个鬼脸,附在妈妈的耳边说:“可是姥姥的脚,那么脏,那么臭,把你的手熏得都不香了。”女人笑得更厉害了,说:“等你长大了是不是不会给妈妈洗脚啊?”小女孩磨蹭了半天,最后咯咯地笑着说:“等我长大了,我也给妈妈洗脚。”

倚在门边的我看得发呆,忽然有些恍惚,忆起儿时,母亲也是这样给我洗脚,水温不冰不烫,刚刚好,手轻柔温暖,一下一下,所有成长中的烦恼在母亲的手下,像轻烟散去,幸福而甜蜜地说着母女间的悄悄话。母亲问我,等你长大了,妈妈也老了,你会给妈妈洗脚吗?我咯咯地笑说,长大了我也给妈妈洗脚。

我一天天地长大了,自己也做了母亲,而我的母亲也老了,鬓边华发丛生,身体有恙,可是我从没有兑现过童年时许下的诺言。

母亲操劳了一生,吃过很多的苦,这两年风湿愈发严重了,每天晚上总是用热水烫脚,才会暂时缓解病疼之苦。听人说温泉有治疗风湿的功效,刚好我们附近百里的地方有一个温泉小镇,开车去也不过一个多小时,我跟母亲说,这段时间很忙,等过了这段时间带你去那里洗温泉,泡脚。母亲听了开心得像个孩子。

放弃考察报告范文6

2012年,记者再次来到学校。当车子驶进上栗县金山大道,一座崭新、气势磅礴的校门映入眼帘,令人耳目一新。校门上,由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题写的“江西萍乡上栗中学”八个金色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校园内,绿树成荫,花团锦簇,迎面而来的学生频频向记者示意问好,让人倍感亲切,倍感温馨,倍感鼓舞。

双轨并行,增强学校发展动力

在校长李招文的带领下,记者走入了见证学校历史的标志性建筑——红楼。红楼,实际上是一座用红砖砌成的两层的老房子。原国家教委副主任、国家总督学柳斌曾在此读书。为了激励学校师生能够以优秀学子为榜样,学有所成,上栗中学历届校领导将这幢老房子保留下来。如今,这幢红楼已是学校的行政楼。学校的领导班子和行政部门都在此办公。

记者拾阶而上,斑驳的木板以及身后它所发出的阵阵闷响仿佛在告诉人们这里的历史悠久、绵长。会议室内,数名教师围坐在一起。李校长向记者一一介绍了他们,有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也有教坛新秀。

“他们都是学校专家组成员,学校大大小小的决策都是靠他们谋划的。”李校长高兴地说,“行政管理建设是学校必备的,而集结一批教学理念先进、教育功底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好比学校发展的双驱动,能够助推学校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李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正在实施“行政管理”和“专家治校”的“双轨管理”制度,行政管理机构由校长、副校长、各行政职能部门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教师组成,专家治校机构则由校长、首席专家、专家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师组成。

在座谈会上,教师们畅所欲言,其中一则小故事令记者印象深刻。

故事发生在2009年,学校急招一名生物教师,在前来应聘的众多教师中挑选出两名候选人,其中一名是重点院校研究生,另一名是普通院校研究生。在讨论候选人去留问题时,有的校领导认为重点院校研究生的知名度高,可相应提升用人单位的知名度。但专家组经过集体商议后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高知名度并非就有高能力。经过对两名候选者在教学、人品等方面的考察后,专家组写了一份考察报告,详细分析了两人在相关方面的情况,并得出结论:来自普通院校的候选人在教学能力、教育专业素养方面均更胜一筹,更适合做高中教师。专家组翔实的报告得到校领导班子的多数认同。后来的事实证明了专家组意见的正确性。

“以前,我觉得自己就是个教书匠,两耳不闻其他事。自从学校提出‘双轨管理’理念,我荣幸地被选入专家组,一股主人翁自豪感和责任感时常涌上心头。”特级教师李柏武感慨地说,还告诉记者一件令他难忘的事。

2011年,学校为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硬件设施,计划在金山镇政府旧址兴建两栋教学楼,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办学需求。计划提出方案后,校领导便邀请专家组研讨。

“上栗县委、县政府将原金山镇政府所在地无偿划拨给学校,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因此,我觉得在原金山镇政府旧址兴建两栋教学楼,能够满足学校不断扩大的办学要求。”一名校领导的看法代表了校领导班子多数人的意见。但学校专家组的讨论意见却与此相反。专家组代表提出,合理科学地规划校园是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兴建现代化教学大楼势在必行,但是旧址土地面积有限,兴建两栋教学楼会使原本狭小的空间变得更加拥挤,学生的活动空间受到限制。而且随着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在上学、课间休息、放学期间会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建议兴建一栋12层的综合性教学大楼,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减少建筑用地,扩大运动场地。

专家组的意见很快被纳入备选方案。“你可别小看这件事,学校的每一件事对于我们教师来说都是大事。”李老师回想起当时参与的情景,兴奋不已。

“师生是学校的真正主人,校长只是主人们的代表。我想做到的是让主人作主,让代表担责。”在一次教师座谈会上,校长李招文简短的肺腑之言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1988年,李招文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上栗中学工作。从教20余年来,他当过一线教师,做过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校长,他深刻地领悟到让真正懂教育、爱教育、愿意干教育的人去管理学校,不仅体现了对教师的尊重,而且可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名师工作室,激发教师成长活力

在上栗中学,除了专家组,还有一支队伍,学校教师把能够加入这一队伍视为一份荣耀。这支队伍便是学校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是培养学校专家的阵地,为学校发展提供造血功能。”李招文告诉记者,在“专家治校”的理念指导下,学校有以特级教师、省市级骨干教师、县域名师组建起来的特级教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工作室和各学科工作室,各种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特级教师彭俊昌是学校特级教师工作室中高中物理工作室负责人,他花费五年的时间创造性地撰写高中物理教材和总复习多媒体电子学案,还常年担任高三毕业班的物理教学,热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在他的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在省市大赛中获奖,迅速成长为学校教学和科研骨干。当问及他指导青年教师成长有什么“秘招”时,彭老师指了指随身携带的DV和听课本,微笑着说:“每次听完课,我不会急于给执教者评课,而是让他们先看我录下的上课情景,然后等他们说完感受,我再点评。点评完后,再让他们上一次课,我再次录下这堂课,刻成光盘送给他们,作为他们成长的见证。”

彭老师告诉记者,名师工作室每月集中研讨的时间不少于4小时,要求研修员每学年在县内进行1次以上公开教学和专题讲座。各工作室骨干成员和研修员实行双向听课制度,要求骨干成员每学年参与听课或活动指导时间不得少于30个学时,还需指导研修员研究课题,建立研修员档案,负责对研修员的考核、评估和评价工作。学校每年为各工作室拨专项活动经费,征订学科杂志,组织外出学习。

“两年来,我认识到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活动,懂得了要充分尊重每一名学生。”青年教师王宇姝说。2010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的她来到上栗中学工作,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她就获得了县级语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新蕾杯《初中生之友》作文指导大赛省级三等奖,还被学校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评比和省级优质课比赛观摩活动。面对成绩,她一脸幸福地说:“这得感谢学校和师傅们对我的大力培养和无私帮助。”

在上栗中学,有数不清的、生动的教师成长案例,还有许多发生在成长背后的感人故事。

学校有名英语教师英语发音准,口语流利,讲解生动,一直被同事们视为“教学能手”。可有段时间,这名教师所带班级两次连续考试的成绩都在同年级中排在最后。按照学校以前的规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要调换教师的岗位,但学校放弃了这样的做法,而是采纳了专家组的建议,派名师工作室成员在这名教师上课时随堂听课、评课。当发现这名教师所带班的学生自控能力差、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威信不高后,名师工作室成员就给这名教师提出了指导方案。结果,这名教师教学质量大幅提升。如今,这名教师已成长为学校骨干教师,负责带几名青年教师,她个人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选派至英国学习交流的资格。

有人说,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如同拥有了教学高质量的基石。自成立名师工作室以来,学校以“名师培养名生,名师、名生塑造名校”为发展思路,加强师资培训,每年用于教师培训的经费多达30万元。学校有5位教师被评为江西省特级教师或学科带头人,13名教师被评为江西省骨干教师,10余名教师被评为萍乡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134”人才培养模式,铺就学生成才新路

在与学生代表的座谈会上,到场学生有二三十人,他们中有的来自实验班、平行班,有的来自体艺班、技能班。他们发言踊跃,个性飞扬,气氛轻松、愉悦,从他们的言行举止上很难分清他们是来自哪个班级。

“以前,我以为在重点高中读书会像进牢笼,没有自由。可来到这里后,我发现高中生活还如此多姿多彩。”高二体艺班的柳能说。

记者眼前的这个男生,皮肤黝黑,个子中等,性格开朗。他学习成绩不好,可喜欢体育运动。一次学校举办体艺节,他第一次体验三级跳远后就喜欢上了这项运动。此后,每天下午放学,他都会到操场上训练。刚开始,他不知道跳远技巧,只顾弹跳。后来分进体艺班后,他掌握平衡、发力等技巧,三级跳水平大幅提高。2011年,他在全校体艺节三级跳项目中一举夺得金牌。当记者问起他今后的发展目标时,他自信地说:“努力考进全国优秀的体育大学!”

在每所学校,都会有像柳能这样文化成绩不好的学生。对待“偏科”的学生,是一味放任自流,还是合理引导、科学规划,上栗中学在实践中摸索,探究出“134”人才培养模式。

一直陪同采访的李校长告诉记者,“134”人才培养模式中的“1”即“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不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学生有差异的个性发展,为不同基础、不同潜质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教育设计。“3”即“三类计划”,就是在高中进行三类分层教学:第一类为实验班,主要针对基础扎实、能力突出、成绩优异的学生,要求两年完成高中课程,第三年为自主考试做准备,通过自主招生模式参加全国重点高校考试;第二类是平行班,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让他们通过三年学习后能够进入高等本科院校学习;第三类是体艺班、技能班,针对文化基础较差但具备一定体艺特长的学生,其目标是让他们在高中毕业后能够考上体艺特长类专业大学或高职院校。“4”即“四个结合”,就是在探索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升学预备教育与特长培养教育、校内与校外教学资源、普遍性和个性、思想道德的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手抓升学预备教育,一手抓就业预备教育。时隔14年,当年的分流教育在这里有了深厚的根基,不仅抓升学、抓就业,还抓特长培养,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

在座谈会上,学生们谈论的话题里总少不了“体艺节”这三个字。体艺节是上栗中学每年都要举办的体育艺术节活动,是全校师生的盛大节日。在体艺节里,既有师生一年来的书法、绘画、手抄报等获奖作品展,又有气势宏大的全校教职工大合唱比赛,还有运动会、文艺汇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