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网络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网络论文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1

1.社交的本质

世界上百分之百的争论都是名词的争论,名词的最终极的用途就是方便进行沟通,而语言本身仅是约定俗成的产物。对于某一个事物即使叫法有千万种,但是人们的心力都明白其所指的就是同一个东西。因此社交的本质其实就是关系的构建,而“关系”在社交网络营销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对于广大的品牌来说,其行业、企业的规模和企业领导等方方面面的因素的综合作用才能够决定他么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这便是社交的本质。

2.社交网络市场营销基因

对于社交网络市场营销基因主要还是取决于行业属性,一般那些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片,其在社交品台上的传播也更加的容易,比如目前网络销售手机等。就好比在手机行业中被称之为“雷布斯”的小米创始人,通过网络平台在短短几年内做出了其它企业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做到的成就,小米刚开始就是通过微博来和消费者进行互动,博采众长继而不断完善自己的产品,最终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在中国手机行业中小米只此一家再无分号。产品同样是社交媒体基因的载体,作为饮料行业的大亨可口可乐去年在产品自身上可谓赚足了眼球,他们在瓶身设计了昵称语言,坊间的评论多事赞美之词,这便是产品自身作为营销载体的表现形式。

二、社交网络上建立市场营销模式的策略分析

1.收集汇总各种信息

企业想要在社交网络上建立市场营销的模式,首先就应该采用各种方式来收集信息,所谓的信息就是指消费者或者用户对于产品质量、服务的看法、关注度、用户的联系方式和个人信息等等,将这些资料进行收集和归档处理,从而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库,为之后的产品营销做准备。信息的搜集可以通过国内的大型搜索引擎比如百度、360等进行产品或者服务的关键词搜索,也可以通过其产品特有的搜索软件进行信息的搜集。当收集的信息达到一定的容量之后需要将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汇总处理,在进行分类存档,这样一来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营销策略的有效性。

2.招聘社区人员

想要在社交网络上建立完善的营销模式,那么还应该对自己的产品创建一个中心社区,然后扩大该社区的影响力,最后便可以在社区中开展相应的营销活动,该种做法不仅能够显著的提升营销的效果还能够降低其网络营销的成本。在网络社区建立完成之后,先通过发送邀请函的方式让那些对产品感兴趣的用户加入其中,在加入的用户人数逐渐增多的过程中那么该社区的浏览量也迅速的得到增加,若浏览量增加的幅度不断加快,那么就表明用户的关注热情持续升高。

3.证实开展营销活动

在社区中需要和和用户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一般的如果对话的内容越激烈则表示用户对于产品的期望值越高。具体的操作可以参照以下做法:即在社区论坛中开展具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用户的注意,可以是一个话题等等,其目的是引起关注者对其的讨论,对于参与较低的局面可以通过一些激励性措施来改善,比如在2015年春晚的腾讯企业便通过“看春晚,摇红包”的激励方式让自己的产品更加广泛的宣传,同时很好的调动了用户的参与度。再者,企业的营销人员可以主动在社区论坛中发起对话等,这些对话内容一定要紧扣其产品的买点,这样一来那些对该产品持有关注态度的用户便会提出自己的意见,营销人员便可以适时的和用户就产品的体验和设计等方面进行对话,了解消费的想法。另外社区论坛的内容要及时的进行更新,多载入一些和产品有关的图片和文章等够让关注度持续加温,这样一来营销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4.持续改进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2

尽管成人教育的教学特点是以自学为主,但是面授课堂教学是必不可少的。面授课堂是其他教学形式的基础。他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深刻、准确地掌握知识。结合此门课程特点,在面授课堂,我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分层教学法”的多种教学方法的融合。

1.1案例教学法案

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分析案例”——“制作案例”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习知识技能,灵活应用的目的。例如,在讲解ASP中的Request对象时,教师先展示一个表单提交的案例,然后引领学生分析我们在点击提交按钮后,如何在另外一个页面中,得到提交页面相应的属性值呢?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动脑思考,引出Request对象的作用,接着教师讲授Request对象的各种方法的使用。学生在深入理解后,运用知识制作此案例。

1.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上机操作任务,通过实际任务展开教学。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主动建构探究,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学习表单制作时,以现实生活中注册电子邮件为例,提出表单的概念,然后讲解其实现理论,接着布置实际任务——投票系统,让学生用知识去解决任务,进一步加深理解知识。

1.3分层教学法

成人的学习能力差异大,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水平各自相近的几组,如A、B、C三组,A组是按大纲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B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进行教学的学生;C组是按较高要求(能发挥学生数学特长)进行教学的学生。学生分组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每组布置知识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并且在教师恰当的指导下,让全体学生从各自的层面体验成功的愉悦。

2模拟化网络教学

开放教育是传统教育与网络教学相互融合的产物。网络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开放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学习已经不再局限于课堂,学生只要有上网条件,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方便的学习,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网上资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遵循厚基础、重能力的原则,开发了此门课的模拟化网络教学系统。此系统有“教学大纲”、“课程教案”、“模拟实验”、“经典案例”、“自我测试”、“课程讨论”等栏目。分层次,多模块,手段直观、丰富有趣的一系列实验教学单元。制作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丰富多彩的模拟实验教学内容。模拟实验教学的指导效率更高。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实验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并且可以反复阅读,是面授课堂一种好的补充与强化手段。

3多样化互动教学

3.1课堂互动

成人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体验,有更为强烈的对话意识和平等意识,因此,师生活动主要体现在,放下身段,深入到学生们之中,和他们们交朋友,交流心得,平等对话,互相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和学生共去探索知识的世界。所谓生生互动,就是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心得。在实际操作中将学生分组,合作学习,这样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人机互动是学习《动态网页设计》这门课必不可少的环节。只懂理论,不会应用,犹如纸上谈兵,完全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所以,课上学生必须上机实践,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消化知识,融会贯通。

3.2网络互动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3

[关键词]网上远程教育,教师培训,网络课程,设计策略

教育部正在实施一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建设工程。2000年9月初,本人应邀为项目评审专家做了一次关于网络课程设计的讲座,就教师教育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问题发表个人之见,不料受到好评。本文主要是根据此讲座的内容整理而成的,首先从分析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指导性原则,并提供了一个基于这些原则的网络课程设计范例。

一、网络教育的基本特点

为了能够设计有效的网络课程,首先应该了解网络教育环境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懂得网络技术能够给学习带来哪些特别便利条件。笔者将网络教育的主要特点归结为四点:

1.资源共享:

一般而言,我们将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之为网络教育资源,包括网络环境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人力资源。网络环境资源是指构成网络教育空间的各种物理器件硬件设备等,如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通信设备等,以及形成网络正常运行空间的各类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在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网络人力资源则通常包括具备或开发或建设或应用各种网络教育资源的能力的个体,如网络硬件结构设计、维修人员、网络系统开发人员、网络系统安全维护人员、教育网页开发人员、网络用户等等。在这三部分资源中,网络信息资源是核心,因为其他两部分资源是为信息资源的建立、传播和利用而服务的。不同于以往传统的教育信息资源是以书籍、报刊、磁带、磁盘、胶片、广播、电视等为物质载体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是一种以电子网络为录存载体和传输媒介的数字化信息资源,具有传递迅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非凡特性。

2.时空不限:

网上教育活动可以在个体、群体、众体三个层次上进行,按活动方式可分为异步教学和同步教学。同步教学具有空间上的自由度,异步教学在空间和时间上均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下表显示可以用于支持各类教学活动的部分网络信息工具。

3.多向互动:

双向互动曾经是教学系统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而网上教学能够做到多向互动。从学生视角来看,他一方面可以通过利用课件、信息资源及智力工具进行学习而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与在线教师、同伴、专家等对话而产生互动。图1显示这种互动模式。

4.便于合作:

通过网络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不仅能够进行交流研讨,还可以利用适当的软件工具支持协同创作。现在许多网络教育平台带有群件系统的功能,能够支持一个学习群体方便地进行通讯交流、工作空间共享、应用软件共享和协同创作。

二、网络课程设计的若干原则

网络课程设计不能简单套用传统课程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一是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二是要适当体现当代教育改革的精神。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可以作为网络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教育改革为宗旨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大方向,网上教育应该做到观念更新、教法革新、内容从新、评价创新。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来说,经过这种革新课程学习熏陶的教师们无疑会转而对中小学教育改革产生巨大的带动作用。

2.以异步学习为基础

网络既可以支持同步学习,又可以支持异步学习。但从网络媒体的特性来说,更适合于异步学习,因为异步学习可以利用网络的时间和空间两个自由度,而同步学习只利用了它的空间自由度,并且目前的网络线路还受到带宽的限制。就目前而言,在网络上实行同步教学既不经济又不实用。对于网上成人教育来说,异步学习更是应该大力倡导的。

4.以自主学习为中心

网上教育应该坚持以学员为主体,营造一种有助于学员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促进一种自主学习的文化。学员自主学习活动包括自学知识、观摩演示、观察案例、寻找信息、探索问题解法、交流研讨、构建作品、自我评价等。

5.以案例学习为抓手

在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案例学习历来被作为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在教师培训中,更应应用案例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大量的案例观察与分析,从中体验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水平。Internet上有许多专门收集教案的网站(例如:/edu/lessonp.asp,/,utexas.edu/world/lecture/,/lessonplans/),其中存有成百上千个中小学学科教案,可以优选出许多可供教师培训课程的案例学习资源。

6.以学习资源为支撑

传统的课程是一个内容自足的封闭系统,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一个以信息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建设可以采取自建与引用相结合的办法。比较而言,传统课程开发是以学习内容设计为中心的,而网上课程应该是以学习过程设计为中心的,而且网上学习过程具有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利条件。这种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尤其适用于成人学习者。

7.以合作学习为导向

合作学习是备受国际教育界推崇的学习模式,因为它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师教育中,如果能够让教师们学会在网上运用电子手段进行教学研讨和协同设计教案,无疑会对他们今后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是值得倡导的学习模式。

8.以电子作品为业绩

网上教学应该让学员尽量利用电子手段完成作业,把他们的电子作品作为学习业绩。学员的电子作品可以传送给老师,也可以通过网页形式,以便接受多方评议。对于教师教育来说,特别有价值的电子作品是信息化教案,教师通过设计信息化教案的练习就能逐渐形成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积蓄力量。

9.以结构化评价为特色

传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通常采取客观性评价办法,利用大量选择题型的测试方式。这种基于简单行为反应的测试方式证明带有很大的局限性。革新的测试理论主张采取面向绩效的评价,不但要知道学员做得怎么样,还要知道他是怎么做的。对于网上教育来说,比较易行的方法是依据学员的电子作品进行评价。课程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出一些结构化的定量评价标准,称之为量规。通常从作品的选题、内容、组织、技术、资源利用等方面确定评价的结构分量,并具体规定各分量的评分等级。有了这种量规,就能大大降低评价的主观随意性,不但可以教师评,而且可以让学员自评和同伴互评。如果事先公布量规,可以对学生作业起到导向作用。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4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网络教学

论文摘要:网络教学是建立在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以广播电视为媒体的远程教育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不论从学习的适用对象、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课程的组织安排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来看,网络教学都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将网络教学引进学校是提高其课程教学水平的有效手段。其中,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关键。本文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就学校网络课程的设计提出了自己的认识。

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不足,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完全个性化的学习环境,逐步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要真正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还应该注重网络课程的设计,网络课程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受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设计、学习资资源设计和课程评价体系设计的影响。做好网络课程的设计工作,使网络课程的学习内容与课程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合,设置科学有效的学习评价机制,对学习进程进行有效地控制,这对于整个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学习内容的设计

学习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学生系统学习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所以教学内容的设计首先要对学习者进行分析,只有确定学习者原有的学习水平和通过学习要达到的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其次,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要有一定的系统性。一门课程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而是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在设计时应能够把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提炼出来,并形成一个具有逻辑性、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再次,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先进性。在网络课程中,往往存在内容陈旧或过时的现象,这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选择课程内容时,一定要选择较新版本(同时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更新),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学习新方法。

2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者产生学习的需求,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目的。建构主义强烈推荐学生要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强调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因此,基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就要求网络课程利用多种手段创设这种虚拟情境,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意义构建。在对网络课程的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这些技术具有多种信息通道的传播功能,它们把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增加教学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趣味性。提供相关知识和网站链接,为学生创设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便其主动探索、发现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同时,有助于学习者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2)创设灵活的交互活动环境。“协作”、“会话”是学习者学习环境中的两大因素,学习者常需与人协商、合作,以更进一步培养高级认知能力。同时,开放性、协同性、共享性是网络的特性,建立交流反馈机制,如电子邮件、BBS、ICQ等。网络的开放性为个别化的学习提供了协商交流的机会,学习者之间可进行问题的探讨与协商,教师也可以将网络作为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指导学生的工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创设协同学习环境,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

(3)教学课程的控制要采用学习者控制与程序控制相结合原则。建构主义者认为,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所以,有些建构主义者特别强调学习者主动发现或探索式学习。但有关学习者控制策略的教学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控制并非适合所有的学生,完全的学习者控制会给一些学生带来学习任务管理上的困难以及学习效率低的问题。因此,在网上课程设计时,要适当给与学生主控权,坚持学习者控制和程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前因内许多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已基本完成,并且具备定的能力丌发网络课程。所以我们在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工具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跨平台性;功能强大和易于学科教师操作。由于网络课程是一个分布式的、交互的、跨平台的教学系统,故Web教学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须综合采用多种先进技术,实现快速、高质量开发。

3学习资源的设计

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为了更好的理解问题和建构自己的智力模式,学习者需要知道有关问题的详细信息。学生只有在占有大量信息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形成意义建构。丰富的学习资源足建构主义学习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闭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或者推荐给学生一些相关网站,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同时,在没计网络课程时,要注意学习资源应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1)针对性

所建立的资源库或推荐的网站要与学习者学习的内容紧密联系,能收集或提供相关题库、相关文章的资源库或网站,可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如果对学习资料不加选择,全盘地搬到资源库中,不仅浪费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而且使学生不容易把握学习重点,导致学生低效率学习。

(2)启发性

一味枯燥的学习容易引起学习者疲劳厌烦情绪,所以网络课程在设计时,可以提供一些具有趣味性同时兼备启发性的学习资源,在娱乐中引导学习者主动思考问题,从而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评价设计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侧重于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数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通过搜集学习者练习、测验、考试、作业及课堂口头回答问题的成绩,然后运用统计、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对于学习者的非智力因素,则多用语言加以描述的,以定性评价为主,评价的结果缺少量化的描述性的资料。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因评价的标准从知识转向了学习能力,还包括了学习动机、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协作精冲等非钙力闪索,因此,多用自然语言加以描述,具有模糊性。只要对评价标准的语言描述加以数量化,就能利用传统的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处理。模糊集合理论为把具有模糊性的语言描述进行量化提供了坚实的理沦基础和操作性很强的科学办法,模糊多级多因素综合评判方法,能很好地适用于新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网络课程同测试内容及测试系统能帮助学习者完成自我监控、自我测试、自我检查等活动,可使网络课程具备建构主义学习的诊断性和反思性的特征。在网络课程评价的设计中,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1)多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形成性评价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能更好地达到数学目标的要求,取得更佳的效果而不断进行的评价。它与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有很大不同。它能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的结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因而可及时地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所以网络课程应安排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检测或考核,使学生更地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5

1实践教学内容总体教学设计

网络安全协议这门课程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包括:网络安全协议的基本概念、TCP/IP协议簇的安全隐患、在不同协议层次上的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不同层次安全协议之间的比较、无线网络安全协议的原理和实现、安全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基本方法等。网络安全协议无论从教学设计、验证,还是如何有效地应用来看都非常复杂。即使所采用的密码算法很强大,协议依然有可能受到攻击。网络上的重放攻击、中间人攻击能够绕过对密码算法的攻击,非常难以防范,此外,攻击者还有可能利用安全协议的消息格式进行“类型缺陷(typeflaw)”攻击。由于网络安全协议的复杂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若只是由老师空洞的进行讲解,大多数学生往往很难跟上讲课的进度,进而失去对此门课程的兴趣。目前常用的网络安全协议包括PPTP/L2TP、IPSec、SSL/TSL、HTTPS、SSH、SNMPv3、S/MIME、、PGP、Kerberos、PKI、无线网安全协议(IEEE802.11i,WTLS)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理解并掌握安全协议的理论及应用,并在实践中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是本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将教学内容划分为4个阶段,认知阶段、体验阶段、应用阶段及总结提高阶段。通过这4个阶段,使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由用到创,全面掌握各主要协议的原理、应用及教学设计;同时,通过对4个阶段的划分,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学得更深、更透,用的更顺、更广,其创新思路也更易被激发和实现。

2SSL协议的实践教学实施

2.1认知阶段

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是通过利用Wireshark抓包分析工具软件,获取SSL/TSL协议通信流量,直观地观看SSL/TSL协议的结构、分析SSL/TSL协议的建立过程。在访问222.249.130.131时,采用Wireshark抓取的部分通信流量,如图1所示。第7~9条消息,完成TCP的连接。客户端首先在某端口向服务器端的443端口发出连接请求,完成三次握手。第10~12条消息,客户端首先发送Client-Hello等消息,请求建立SSL/TSL会话连接;然后,服务器端发送Server-Hello、证书等消息;接着客户端发送ClientKeyExchange、ChangeCipherSpec等消息。第13~15条消息,服务器端发出的响应和ChangeCipherSpec消息,以及客户端发出应答响应消息。至此表明连接已准备好,可以进行应用数据的传输。第16条消息是由客户端发出的与另外一个服务器端的连接请求消息,与所讨论内容无关。这种情形,在抓包分析时,经常会遇到,不必受此干扰。第17~18条消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分别关闭连接。以后再进行SSL/TSL连接时,不必产生新的会话ID,也不必交换证书、预主密钥、密码规格(cipher-spec)等会话参数。每一条消息都可以进一步打开,观看更细节的内容。ClientHello消息的内容是对相应的二进制的内容的一个分析解释,如图2所示。其他消息的格式和内容也都可以清晰地呈现,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对SSL/TSL流量的抓取分析,可以很直观地让学生掌握如下知识点:(1)SSL/TLS协议是建立在TCP连接之上的安全协议。(2)SSL/TSL连接和会话的概念,以及连接和会话的建立过程。(3)握手协议的执行过程,各消息的先后次序,及消息的格式和内容。(4)重要的消息参数及其作用,如sessionID、数字证书、加密组件(Ciphersuite)、加密预主密钥(Premaster)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没有涉及客户端发送的证书消息,只能通过证书完成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认证,没有服务器对客户端的认证。事实上,SSL/TSL是可以通过数字证书进行双向认证的。

2.2体验阶段

经过认知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后,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SSL协议应用在哪里?如何应用?可以有效防范哪些安全威胁?本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配置IIS服务器中的SSL/TSL,为Web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建立一个安全的通信通道,使学生学习和掌握SSL在Web的应用中的配置和作用,从而对SSL协议的应用有一个直接的感受和体验。学生完成IIS服务器中的SSL/TLS配置,首先需要完成CA的安装与配置[3],用于数字证书的生成、发放和管理;然后,分别为IIS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申请、安装证书;最后在服务器上配置SSL,使客户端与服务器建立SSL/TSL连接,如图3所示。该阶段的实践教学,除加深学生对SSL/TSL的理解,还使他们学会了如何进行CA服务器的图3建立https协议的访问配置、Web服务器和客户端的证书的申请,以及CA服务器对证书的颁发、安装管理等。

2.3应用阶段

通过前2个阶段的实验教学,很好地配合了SSL的理论教学,使学生对SSL/TSL协议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验。本阶段的实验教学内容,将通过利用OpenSSL,实现一个简单的SSL服务器端和客户端[4],使学生具备利用SSL/TLS协议进行通信的编程能力。OpenSSL是一个开放源代码的SSL协议实现,具有一个强大的支撑函数库,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密码算法库、SSL协议库和OpenSSL应用程序。OpenSSL提供了一系列的封装函数,可以方便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的SSL通信。该阶段的工作量较大,通常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组自行完成。(1)OpenSSL的编译安装。这一步骤涉及下载和安装多个软件,版本也各不相同。包括不同版本的Openssl、Perl、VC++等。一般建议学生采用自己熟悉的系统和开发平台,安装新版的OpenSSL。(2)VC++编译环境的设置。目前的参考资料大都基于VC++6.0,我们采用的是VisualC++2010开发环境。网上有许多现成的源代码,但一般很难编译、调试或执行通过。我们建议学生可以参考已有的源代码,但一定要通过自己的编译、调试、改正,得到满意的运行结果。(3)生成服务器和客户端数字证书。SSL可以通过数字证书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的双向或单向认证。我们建议学生利用OpenSSL的证书生成命令行工具,自行完成一遍。这一步骤若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以后程序的顺利执行。(4)SSL/TLS编程。首先建议学生采用OpenSSL的BIO连接库,建立一个简单的服务器和客户端,仅能完成简单的TCP握手连接和通讯;然后,再加入SSL握手功能,实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简单的SSL服务器和客户端。SSL/TLS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运行结果,分别如图4和图5所示。通过该阶段的实验教学,一方面使学生熟悉如何利用OpenSSL工具编程,实现基于SSL的安全通信;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OpenSSL在安全方面的广泛应用,最终使学生在毕业设计和未来工作中,有足够的能力提出和实现应用安全方面的解决方案。

2.4总结

提高阶段通过前3个阶段的实践教学内容,再结合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学生对SSL/TSL协议的原理、实现和应用都有了较深的认识。由于有许多研究和实践活动受各种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部列入教学实践的内容,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他人对SSL/TSL协议的研究和应用,了解SSL/TSL协议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其目的是训练学生具备通过别人的研究和实践活动进行高效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一个看似成熟的协议,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协议本身存在的,有些是在实际应用中产生的。我们通过提出3方面问题,让学生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自己进行总结。①SSL/TSL协议的存在哪些不足?②将SSL/TSL协议与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安会协议进行比较,有哪些优劣?③通过一个实际的SSL/TSL协议的应用案例,说明SSL/TSL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哪些局限,应如何进行解决?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参考文献[5-6]同时鼓励学生自己查询更多有价值的文献。在此阶段,教师和学生不断进行交流和讨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业内新出现的热点问题,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案。例如2014曝出的Heartbleed漏洞,涉及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而该软件包被网银、在线支付、电商网站、门户网站、电子邮件等重要网站广泛使用,所以漏洞影响范围广大。学生们对此漏洞非常有兴趣,作为教师要尽快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此漏洞的产生的原因、有何危害、如何补救等。此漏洞虽然是OpenSSL的开源软件包程度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与SSL/TSL协议本身无关,但是该漏洞的出现,提醒我们即使协议本身是安全的,在实现协议的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不安全的因素,导致安全漏洞的产生。

3实践教学效果评价

实践教学方案的教学设计是否可行和有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检验。该实践教学方案是在多年教学基础上不断总结而教学设计的,并已在2013和2014年度的网络安全协议课程的教学中进行了实施。我们根据学生的反馈、表现以及实际教学效果,对方案的内容、难度以及方法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对所布置的作业认真检查,关注并统计学生是否有兴趣、是否努力,学生的技能是否得以改善,学生完成的情况、学生的满意度等各项指标。从对各项指标的统计来看,大部分学生对该实践教学方案比较认同,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有几位学生还在毕业设计中选择了相关的毕测试。上述文档将整个测试过程显性化,实现了对缺陷解决过程的监控,有助于学生明确缺陷状态,评估所报缺陷的准确性,完善现有图式,促成自我反思与实践反馈。测试所涉及的文档和源码都将编号归档,统一存放于配置管理服务器,归档的文档被冻结,不允许修改。这些文件记录了缺陷的整个解决过程,为后期分析问题、完善解决方案、改进工作流程、反思教学设计提供了重要依据。

4结语

社交网络论文范文6

关键词: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协同式教学方式

一、引言

信息技术与Internet的飞速发展,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传递任何教学课程成为现实。由于这些课程完全可以是跨越国家、跨越地域、跨越民族、跨越文化,跨越学校、跨越学科和专业的,所以它能吸引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积极参与其中,引起教育界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以Internet为教育信息和课程承载、处理、传输平台的教学方式就是我们目前所说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就是教与学的过程都在网上进行,可以同步教学,也可以是异步教学。网络教学也被称为新一代的远程教育,它不仅增加了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同时也降低了教育过程的成本,提高了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就是全世界人们普遍认为网络教育具有无限生机的理由所在。

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的职能主要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主要表现在面对面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在网络信息时代,教师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导",即指导、教导、引导。这是因为学习者在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他所面对的信息网络承载了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不再是线性联结的,而是网状联结的。面对浩如烟海的大量信息,学习者往往不知所措,不知怎样寻找信息,正确分辨哪些是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如何找信息、处理信息、理解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自己所需的知识。这就意味着网络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必须适应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求和特点。

二、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

2.1远程教育的主要模式

远程教育不是刚刚兴起的新的教育模式,而是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并且经历了许多不同的发展阶段。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远程教育的主要模式可以按以下几种方法划分。按学习者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群体为基础的远程教育模式,它主要对象是全日制学生或业余制学生;另一种是以个别学习为基础的远程教育,主要对象是各种培训群体,以满足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按着教学过程的时间组织,可以分为同步教学和异步教学两种。按照在同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分为:1:M:1和M:M三种方式。本文作者倡导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就是一种M:M方式,即是一种多对多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有多位教师和多位同学都处在同一教学过程中。按着信息传输的方向,可以分为单向、双向和网络式三种远程教学模式。按着信息传递的通信手段不同,可以分为远程信函方式的函授教育、电视广播方式的广播电视教育和现在正在蓬勃发展的以Internet为平台的网络教育。很显然,以上几种远程教育模式大部分是可以相互组合的。

2.2网络教育的主要特征

网络教育作为远程教育的一种新的模式,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教与学可以不受课程时间表的安排限制;不受空间的约束;可以不受时间的限制;可以不必为学习而加入各个学习群体;教育可以面向各个阶层的人们;为受教育者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等。这主要体现了Internet的开放、平等、共享、协作的精神和由其所体现的时代特征。网络教育的主要优点体现在:高度的互动性;资源的共享性;服务的及时性;教学方式的多元性;总体社会资源的节约性等,在此不做详细讨论。

2.3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新要求

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了许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希望能与教师、学习者之间获得更多的交流;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对辅导量的需求不是比传统面对面授课所要求的辅导量少而是增加;网络中巨大的资源有助于给学习者形成一种很有潜力的丰富的学习环境,但同时也要求教师能提供学习者寻求获取有用资源的方法;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必将会通过电子邮件等手段在网上交作业,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作出综合的和迅速的反馈是远程教育效果的关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所讲的内容,眼光局限于教材。在这种模式中,教师在许多方面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负责。

现在,进步主义教育者提出"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进行自我组织、制定并执行学习计划,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并能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这两种方式都不完全适合网络的学与教。在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将这两种模式有机结合,并向协同化教学模式发展。

教育不能仅仅是一般的讲解,而是要通过学习的过程,让学习者认识到知识的特点,这样就必须要有师生间的广泛交流和对话。对话方式主要有:

讨论式:教师与学生必须有一致的学习目标,使他们能接受对方的概念并能相互反馈。

适应式:教师应当按照正在自己形成的概念与学生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来适时地修改谈话的话题。

交互式:学生必须参加对话活动以达到他们的学习目标。教师则必须提供反馈给学生,为学生解惑,学生亦必须提供反馈给教师,以使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

思考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活动反馈与每一个层次的主题目标联系起来。

2.4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教师为了适应网络教育中学习者对学习过程产生的上述新的要求,必须在提高自身素质和改变教学模式上下工夫。

网络教育既有实时性又有非实时性的特点,教师授课可以按着自己喜欢的时间安排,学生学习亦可按着自己的时间安排。但在教学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同样要求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能及时给予解答、"及时反馈",因此传统教学中一人对一个群体的方式显然是不合适的。

尽管网络教育的特点是鼓励学习者主动学习,但是教师在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通过主持各种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网上教学的对象是不同层次、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不同地位的学习者同在一个网上,在一个虚拟的学习社区之中,它比一般的学校教学更为复杂,因此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有全能型的教学素质,而这恐怕是一个教师难以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多个教师在网上的协作工作和协同教学,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2.5网络教学的主要特点--互动性

网络教学不仅仅是通过技术的使用来延伸课堂,更倾向于最大限度地建立学习者之间、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联系,而不论他们身在何处。这种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是网络教学的互动性。

在远程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话题如互动的构筑那样被热烈地讨论甚至争论过。这些讨论主要集中于摩尔(Mooew,1989)的"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内容"模式(Cyrs,1997)。这个互动模式通过指出传送过程中涉及什么人与什么事,暗示互动的目的、意图和预期成果。然而,要实现对互动的目的、意图和预期成果的确切描述还是比较困难的。

早期的互动的应用的强调,为进一步、更有意义地讨论远程教育因实施各种互动而产生的结果打下了基础。瓦格纳(Wagner,1997)列出了各种互动,它们关注远程教育环境中获得的特定绩效成果。

以参与为目的的互动是向学习者提供一种彼此参与的方式。参与性互动的范围可以从讨论中使用参与者的名字到让一名学习者担任学习小组的领导,以激发兴趣。

以交流为目的的互动提供了这样一种能力:大家分享各自提供的信息和观点,并有目的地互相影响。

以反馈为目的的互动是为了获得学习者对绩效质量的评价信息。行为主义者认为:反馈加强了对绩效的纠正和指导。认知主义者认为:反馈向学习者提供了信息,让他们对自己作出反应的正确性加以判断,这样,学习者可以知道他的反应是对还是错,并改正错误的反应,有利于信息的长时间记忆。

以详尽阐述为目的的互动,涉及提出多个例子解释一个新观点,或者用多种方法解释为什么某个观点可以以一种特定的方式形成。它使新信息对学习者更有意义。

以学习者自我管理、自我控制为目的的互动向学习者提供了以下信息:学习的深度、内容范围、呈现信息所需要的各种媒体、某项特定学习任务需要的实际时间。

以激发动机为目的的互动通过相关的、真实的、适宜不同的学生难度和新颖程度的任务,激发学习者的好奇心、创造力和积极思维能力。

以协商为目的的互动,涉及个人参与对话、达成一致,或者同意服从某个协定的意愿。

以组建团队为目的的互动对于保证团队每个成员积极支持团队目标的实现是必要的。互动推进了对个体的认识和接受,给予团队如给予其成员一样的尊重,以及有效的倾听、责任感共享和对团队前途的共识。

以发现为目的的互动指的是人们在给新的构造、概念和程序共同寻求定义时,进行的有益的思想交流。

以探索为目的的互动为定义新观点的范围、深度和广度提供了载体。正如认识一个新观点是重要的,把新观点与现有观点区分开来,并确定使新观点保持其独特的参数,也是很重要的。

三、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

在网络教育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比如,如何保证在没有教师的监督下保证学习者的效率,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引入适合网络教育的教学模式,使网络教学朝着开放、高效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从建构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学习者必须能够从他们个人经验中找到新的观点,因为含有新观点的经验对个人的理解、运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一个人不应该只关注包含在绩效目标中的"行动计划"的传递,相反地,他应该关注和开发学习者的技能,这样的话,他们才能针对情景要求和机会,构筑自己的行动计划。这就要求让新的学习处于真实的环境经历中。向学习者示范如何得出所学内容的合理解释是重要的,这样,他们才会在形成自己的目标替代最初的学习计划时,获得合适的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可以突出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可以满足学习者对学习过程的某些特定要求,可以从总体上满足网络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可以很好地与建构主义的教育模式相结合,强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和互动效果。所谓协同式网络教育模式是指:在网络环境下,相同领域或不同领域的教师们,相同院校或不同院校的教师们,相同国度或不同国度的教师们,利用和依托Internet,对同一个课程或同一群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在时间上和内容上的协同。这种协同体现了在教师和学生之间M:M教学方式的优越性,突出了网络教育的互动性,弥补了单个学校,单个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能力的不足和知识面的欠缺,能够提高网络教育的效率和效果。

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编制。

教学策略可以理解为教学方法,运用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通过恰当的方式向学习者展示学习内容,并获得预期的成果。教学策略包括互动技巧、学习活动的安排、引起注意和增强记忆的手段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和呈现包括:需要说明什么?多少信息才够?对于一项学习任务,怎样才算信息过剩?内容该如何呈现?应该采用何种呈现方式?

在此阶段,教师们要通过在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和协同工作实现上述安排。

第二个阶段是网上教学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网上的实时教学,此阶段的主要方式是,在网络环境下采取类似视频网络会议的方式进行,用M:M教学方式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实时地进行交互式的讨论式教与学。

第三个阶段是网上答疑和辅导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个过程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可以采用分时异步进行,也可以采用同步实时进行。

在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中,对同一门课程可以同时采用多个教学方案由多名教师同时授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所需要和喜欢的课程。各个教师可以根据各自不同的教学体验与研究领域的背景知识,发挥整体优势,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拓宽学习者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效率,这是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的优点。同时,协同式的网络教学模式也有其明显的缺点,比如对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比较困难,教师之间如何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等,都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

四、结论

由于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强调对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以及强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更由于建构主义的主导地位,致使我们当网络教育出现以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研究以学生为主的学习上了。本文作者认为,无论是教学论的研究者还是学习论的研究者,都必须把教与学结合起来研究,使教与学成为一个统一体,无论是教学论还是学习论都必须把教学目的实现放在首位,根据教学目的设计教学内容,再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育技术和教学条件设计教学模式。由此可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Internet网环境下的协同式教学方式是对目前人们忽略了在网络教育时代的教的一种有益的提示和补充。

参考文献:

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教育高金岭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