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警示教育发言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警示教育发言稿范文1
一、对标立规查找差距
标准决定质量,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质量,只有高标准才有高质量。照一照、比一比,寻找差距。有对比方知不足,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把问题找足、差距找到、目标找准。当前,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照焦裕禄精神,对标立规、寻找差距。只有找到差距和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进一步推动作风的转变和实际工作的改进。找到了差距,关键要立行立改。“照镜子”、“正衣冠”不能只是“做做样子”,一旦发现问题就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等待观望。找差距、增动力、明方向、见行动,对照焦裕禄精神,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自己,常修为政之德,不移公仆之心。目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扎实推进,党员干部要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在对标立规中查找差距,用行动赢得群众满意,真正把焦裕禄同志除三害(黄沙、盐碱地、内涝)精神转化为推动水保事业发展的正能量!
二、上下互动、解决问题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沉得下去、动得起来,在上下互动中解决问题。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才能发动群众力量、会聚群众智慧,不断把活动推向深入。要做到真情对待群众,首先我们单位内部必须先做到上下联动,热爱自己的岗位,工作上有意见、有分歧,不要紧,本着对工作负责的原则,通过集体讨论,相互交流,最终能达成一致意见,怕的是有意见不愿提,有失误不敢当,有错误不愿纠,带着消极对待工作,带着情绪对待群众,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活动开展成效。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则办,特别是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利益。当前,将要推进一系列改革,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如何让改革措施落地,多向上级借鉴经验、提出建议。指出,基层面临的不少矛盾,与上级政策指导和工作作风有关。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要坚持上下联动,共同解决难题。“啥事都要先当群众的学生。走到群众中,才能真正了解实情,找准方向。作为干部,不要大事办不了,好事办不好,小事不去办,能给群众办多少事就办多少事,不管能力大小,只要一心想着群众,帮助群众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群众就会满意。”
警示教育发言稿范文2
表彰优秀学生教师发言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可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全体师生齐聚在这里,参加优秀学生表彰大会,作为教师代表,能和同学们一起鉴证这人生旅途中让我们激动的时刻,我感到十分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每位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同学表示亲切的问候!更向每位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学生表示热烈的祝贺。
回首刚刚过去的一学年,我校学生都能严格遵守校规校纪,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受表彰的同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了他们的孝心,向老师表示了他们的尊敬,向同学表明了他们的努力,这就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今天,在这里表彰优秀学生,即是对他们成绩的肯定和鼓励,同
时,也是为了激励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希望获奖学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也希望其他同学以他们为榜样,见贤思齐,积极上进。
希腊有句名言:“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在大度的向受到表彰的同学表示祝贺的同时,我们更多的是要从别人的成功中对照和反思自己的差距。看一看我们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的目标是否明确,学习的方法是否得当,学习的效率是否高效,学习时间是否充足。当别人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就要向榜样看齐。当我们已经意识到了差距,我们就要奋力追赶。
有一些同学,成绩暂时不理想,但我们决不要气馁。我们要及时调整,发奋努力,一样会有好收获。俗语说得好“天道酬勤”,同学们,一时的落后,不代表永远落后;但落后了不努力追赶,就会永远落后。我们期待成绩暂不理想的同学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学习的这个百花园里,怎能少了你的身影,你的参与?老师希望,下一次的表彰会上能够看到你们每个人灿烂的笑脸。 同学们,拼搏的人生才有进步,才有意义,将来才值得回味。 我坚信:你们的青春会因你们的不懈努力而更加绚丽,老师和家长会因你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而感到欣慰;学校会因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而感到自豪。
同学们, 站在这样的春天,我代表所有高二教师表态,我们将做到,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按时足时上好每一个自习,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潜心研究高考动向,做大家学习上的朋友与生活上的父母。让我们全体师生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拼搏,共同进步,共同创造本年级辉煌灿烂的明天!
最后祝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所有的同学在下次的考试中旗开得胜,金榜题名!谢谢大家。
表彰优秀学生教师发言稿2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学校召开期中表彰大会,我能在这里发言,感到非常荣幸。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在本次期中考试中获得表彰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们还应当把掌声送给那些没有获得表彰,但在开学以来尽心尽力、刻苦学习,成绩一直有所进步的学生。
同学们,经过这半学期的学习,你们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使人感到兴奋的是,在你们中间出现出了一大批学习刻苦、成绩突出的优秀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班级中、校园里播撒下了辛劳的汗水和聪明才干,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赞誉。更为重要的是,他们通过本身的勤奋和努力向我们证明了一个真理:一个人要想取得非凡的成绩必须依托坚贞不屈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冠军究竟只有一个,受表彰的总是少数人,对大多数同学来讲,我们在向受表彰的同学表示祝贺时,更多的是要从他们的成功中对照和反思自己的差距,看一看我们的学习态度是否是端正、学习目标是否是明确、学习方法是否是得当、学习的效力是否是高效、学习的时间是否充足。他人为我们建立了榜样,我们就要向榜样看齐;我们已意想到了差距,就要奋力追逐,老师们希望下一次表彰会上能够看到你们灿烂的笑脸。
在王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教师积极努力为给在坐的同学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我们学校最近的建设大家都看在眼里,崭新的教室,温馨的宿舍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我校有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施,老师可以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我校还新建了功能齐全的录播室,学生可以体验更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那么枯燥抽象了,也乐于学习了。今天我想跟大家说几句心里话。我想对各位学校领导说:是你们用放大镜放大教师优点,肯定教师付出,当我们取得那么一点成绩的时候,慷慨地送上你们的表扬和鼓励。我想对我的同事们、搭档们说:是你们的敬业爱业,你们对学生的悉心教导、你们对工作的无私付出,无时无刻不在鼓励着我,鼓舞着我,鞭策着我,帮助着我。作为西丁中心小学的一位教师,我是荣幸的。期中考试已结束,一次考试实在不代表将来。我希望通过本次期中表彰大会,激起同学们争先创优意识,掀起学习。也希望本次受表彰的同学再接再厉,更进一步,在期末考试中再创新高。我们也希望其他同学,以受表彰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奋起直追,刻苦努力,争创一流。
谢谢大家!
表彰优秀学生教师发言稿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在这个春暖花开(春光明媚)的季节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你们这次月考中成功的喜悦与进步的兴奋!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那些勤奋学习、追求上进的同学点个赞!向在第一次月考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以及成绩有明显进步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你们是好样的!你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父母表达了你们的孝心,向老师表示了你们的尊敬,向同学们证明了你们的努力,你们理应是我们全体学生学习的榜样。
警示教育发言稿范文3
一、目前财经类高校经管实验中心发展状况
自2003年以来,我国财经类高等院校、综合性高校的数量和规模都快速增长,财经类高校经管实验中心总体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截止2015年全国财经类高等院校250多所,综合性大学670多所,分别较2003年增长280%和240%,财经类高等院校占全国高等学校的比重逐步扩大。在规模上,财经类高等院校的在校生规模也从2003年的60万人增加到2015年的270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总在校人数比重从近6%提高至近11%(见图1)。
截止2015年全国财经类高等学校实验教学设备资产总计400亿元,其中信息化设备105亿元,软件价值16亿元,拥有教学用计算机80多万台,校均实验教学设备资产1.3亿元,校均实验教学用计算机3300余台(见图2)。可以说,财经类高校的数量增长和规模提升为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另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实验教学作为经管大类学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把实验中心建设工作纳入到高等教育创新体系之中,以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中心建设水平作为评判经管专业办学实力的标杆。因此,未来财经类高校及综合性大学中的经管类专业将在如何进一步加强实验中心建设,如何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质量上付诸更多实践和探索。
二、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存在的问题
由于经管类学科同时具备文理学科特性,其实验教学内容和形式上也与理工科实验有很大差别,经管类实验更多地借助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将理论知识通过软件模拟,仿真经济环境,再根据教学中的各项知识点设计和制定相关实验内容、实验形式、实验要求,让学生在仿真经济环境中体验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透过实验帮助学生掌握和加强关键知识点。很多高校在实验教学中仅仅把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辅助体系,仿真的经济环境变成在计算机上体验课本重现,这大大降低了实验效率和教学质量。近些年财经类高校和综合性大学经管类专业的迅速成长给实验中心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在投入增加和规模增长的背景下,经管类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使用效率不高、实验内容单调、实验与科研结合不充分等多种问题。
1、注重设备投入,忽视使用效率
经管类实验就是要应用技术,模拟各种不同的经济环境,通过仿真经济把经济管理理论与实际经济环境下的真实问题相结合,这一过程需要利用到大量计算机、服务器、互联网及专业软硬件设备。换言之,要模拟更为复杂或更为逼真的经济环境就意味着更高的设备投入,更为重要的是模拟一个几近真实的经济环境需要多个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交叉融合。目前国内高校的经管类实验室建设大多以专业为划分,同时建立如会计、物流、营销、管理、国贸等多个实验室,对实验室后期建设投入也多按专业划分,这使得高校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始终停留在规模投资上,虽然实验室软硬件设备得到了提升,但只是设备数量上的提高并非功能上的增加。此外,按专业建设实验室会达到实验室功能区划较为清晰的作用,但实验室之间的配套和融合程度大大降低,仿真经济环境的能力受到限制,加上每个实验室又根据现有在授课程采购相应的教学软件,再针对课程配套的教学软件实施实验教学,导致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学会了软件操作,没有体会到使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感受和经历,对于通过实验了解和强化关键知识更无从谈起,实验教学的质量效率大打折扣。
当用户体验(学生实验)得不到满足时,实战实验也就变成了软件操作要领学习,单调重复的机械性操作会降低学生的实验兴趣,直接导致课程的实验学时数不饱和,实验中心的整体设备使用率下降。
2、注重满足教学,忽视实战实验
经管类的学生未来进入工作岗位,面对的将是大量经营数据、用户反馈、决策模型等信息,有效处理和选择最佳应对方案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实操能力,无论是简单的经营数据统计还是专业的统计建模分析,都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并掌握相关软件使用,这一切都需要学生在实验室中反复学习和锻炼。因此,高校的经管类实验中心应发展为学生的实践基地,重视实战经验的培养,为学生搭建实战平台,让其进行数据的运算和处理、熟悉和练习计算机的操作及专业建模的应用。但现实状况却差强人意,很多高校将课程教学作为基础,过分强调专业理论学习,在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排上侧重书本案例,对相关专业软件的购置、教学和使用也偏重书本指定的专业软件,行业内先进软件的使用和最新实验案例的模拟涉猎较少,导致学生实验内容与社会实际脱节,影响学生实战经验的获取和累积。
此外,由于经管类课程的专业知识是该课程实验的基础,而实验内容本身更多地是系统仿真和软件操作,学生是通过实验来体验专业理论的应用,这与依据课本基础知识直接进行实验操作的理工类实验相比,会给学生带来实验与基础知识脱离的错觉。例如在SPSS统计实验中,原课本中复杂的统计学计算变成相对简单软件操作,原本未掌握基础算法的学生也能够通过软件学习顺利分析得出正确的统计结果,但与掌握了基础算法的学生相比,这类学生在独立面对不同案例时,无法通过对案例的理解选择出相应的统计模型来进行数据分析。课本基础知识与实验内容的相对独立是经管类实验的特殊性,它不仅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会导致基础知识讲授与实验教学内容相对独立的局面,容易让教师在教授课程的过程中偏重满足课堂知识传授,忽视实验教学中实战经验与基础知识的联系。
3、注重实验教学,忽视科研服务
高校作为育人单位,更是主要的科研机构,承担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的两大主要任务。对培养学生而言,将书本知识与行业内的新成果和发展新动态相结合,传授前沿的科学知识是高等教育核心;就教师而言,通过高校的科研平台,在专业领域继续更为深入的研究是其重要职责;就经济管理类学科而言,其知识更新快、变化周期短,单纯的理论研究远远不够,对经管类相关问题的研究需要大量数据和实践经验的支撑。因此,经管类实验室建设不仅要拥有实验教学功能,还要能满足高校教师和学生的科研需求,为师生提供科研工作场所的同时,提供相应的科研服务。然而我国高校经管类实验中心在建设过程中,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学生,主要的建设用途是实验教学,主要采购的仪器设备是用作课程实践,对于专业建模软件、行业内专用数据库、专业软件培训等设备采购及服务支持都较为滞后,使得很多高校的经管实验室失去了提供专业数据查询、分析等科研辅助功能。这一功能的长期缺失不仅会影响师生的科研工作,还会直接导致授课质量的下降,更会对未来专业研究的发展和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造成负面影响。
三、未来经管类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思路
基于经管类实验教学的特性,本文建议应从功能建设、资源整合、模式改革、队伍建设、思想建设五个方面加强和推动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发展。
1、建设数字化实验教学系统,加强实验功能
要继续加大对实验教学中心的软硬件投入,且投入方向应更偏重于对现有实验教学设备进行整合,对现有专业实验教学资源融合,着力打造数字化、互联网、多媒体、多系统联合的实验教学系统,通过新设备的投入,不仅实现实验教学中心整体规模上的提高,更要实现通过新资源的整合使原有实验教学资源得到更进一步的功能提升,让实验中心的发展同时实现增加新功能和提升原功能的双目标。同时,健全实验室开放运行的机制,实施实验中心网络化管理,扩大更大范围,提高实验设备使用率。
2、建立跨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加快资源整合
要加快优化整合各专业实验室的存量资源,在充分考虑各专业实验教学需求的基础上,兼顾专业间的交叉融合。可以将经管类实验教学总体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研究层三个层次。基础层主要配合理论课程教学,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互动,让学生掌握实验内容、步骤和要领,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完成实验教学对课程教学的辅作用;提高层主要用于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该层面实验需要对相近专业实验室进行融合,把相关专业实验功能通过网络对接形成互联互通,实现一个实验项目多个专业学生参与的综合实验方案,实现对经济环境的更高程度仿真,通过实验完成对学生实战能力的训练;研究层应面对专业教师、研究生开放,其实验主要针对在研项目或新型实验开发研究等内容,实验室需对各专业实验资源高度整合,甚至可进行跨院系的优势资源整合,以期满足在研项目所需的设备需求、知识需求、专业需求和功能需求。以上三个层面的实验功能对应高校不同使用人群,既满足基本教学需求又可满足科研需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实验教学中心资源效益。
3、创设科研导向型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培养
高水平的经管类专业科学研究工作离不开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和仿真实验,财经类高校及综合性大学经管类专业应建立完善的科研导向型教学模式,要把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衔接,努力达到以实验辅助科研,以科研引导实验。实验教学中心应创建科研实验平台,鼓励教师之间在科研上的合作,并支持教师吸纳优秀学生作为其科研助理,引导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间形成科研团体,借助科研项目的平台,在科学研究中引导、教授甚至与学生共同开发新实验、熟悉已有实验、检验优化原有实验,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心中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满足广大师生的科研服务需求,真正把教学和科研有效融合。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科研导向型实验教学改革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发展扶持制度、科研奖励制度、科研经费配套制度,促进实验教学向着科研教学融合的方向发展。
此外,对于基础性教学,还需要继续优化实验教学结构、实验内容和形式,把专业知识、人才培养、学生就业与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和形式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具经管特色的实验教学新模式。
4、打造和引进优质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
建设一流的实验教学中心,需要一流的实验教学人才。未来,高校还应继续加大师资引进力度,特别是对科研型教师、学术带头人、省级以上“引智”项目人才的引进,加大对高级实验师的引进力度,加强对本校现有实验师、高级实验师的培育力度,并从现有教师资源中挑选一批实践丰富、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担任实验教学的骨干力量,或以科研团队为基础建设和打造一支人员稳定、专业交叉融合的科研和实验教学团队,用以引领本校经管专业的科研实验和教学实验,把科研和实验教学团队作为本校实验教学开发、优化、改革任务的主导力量,既推动实验教学的发展又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提升科研水平。
与此同时,高等学校需完善人才引进和打造团队的配套制度改革。一方面,高校应完善实验教学改革成果、新实验课程开发的扶持办法,切实加强对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视。另一方面学校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对实验教学取得重大成果、重大突破,或运用实验资源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组织和个人进行奖励,对所带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以此激励更多优质师资加入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中来。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实验运行管理
实现高效地实验教学需要良好教学秩序和规范实验运行的双重保障,因此高校需建立创新型的实验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和实验教学管理体系。就考核体系而言,既要对教师的实验教学内容、形式、方法、效果和教学态度进行考核,还要对学生的实验效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测,在鼓励教师运用上机考核、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实验进行评测的同时,也倡导学生通过教学测评对教师进行课堂评价,达到对整个实验环节及实验教学主体进行考核评价的目的,既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又能实现教学质量状况的有效反馈。就实验教学管理体系而言,学校要采用校、中心两级管理模式,实验教学中心要实现信息化管理,最大程度简化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实验服务效率。同时,所有实验课程和资源实现网络共享和资源开放,最大限度做到实验教学资源对专业内师生全覆盖。
警示教育发言稿范文4
城市化的特征: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的载体,许多地区都在将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衡量标准。城市化作为社会经济的一个转换方式和过程,包括了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从这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首要表现就是人口的大规模迁移和集中,这些迁移的人口,大部分是农村人口,这是一个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产生以及形成的。其次,城市化的本质是通过人口的聚集而改变经济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城市化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工业化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放弃了低效传统的第一产业,转而从事高效的第二第三产业,这些变化导致了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与升级,城市的财富创造值不断提高。第三,城市的劳动力剧增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又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相对而言,人们的素质不断提高,观念不断更新,文化不断提升,这些不仅是城市物质文明的进步,同时也是精神文明进步的体现[1]。
安徽省城市化经济发展:近几十年,工业建设使城市发展迅速,一个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全国相比,安徽省城市化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有点过低。但是这只是在改革初期的安徽省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安徽省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城乡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以合肥,马鞍山,芜湖等城市为代表,省内各地区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趋势,近几年来每年生产总值都比上年增长百分之十左右,这显示着安徽省经济增长运行质量在稳步提高。
二、安徽省高等教育目前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普遍开始重视教育程度,由20世纪80年代至今,社会主体的受教育水平由小学变为初中,再变为高中,后来是大学,现如今,大学已成为普遍的受教育水平,研究生和博士学位已成为主体教育水平攀升的下一个高峰。安徽省内的受教育水平总体来说也是依着这个规律发展的。另外,安徽省成人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年来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各方面数据表明,安徽省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高了整体受教育层次,各教育机构已拥有较完善的办学体系和较大规模的办学格局,为社会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人才。
三、安徽省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经济发展存在的关系
从各方面的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与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是成正比发展的,经济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和物质保证,教育是经济发展的智力基础。也就是说,受教育程度和城市化经济发展二者相互辅助,互相促进,共同发展[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育对经济发展起着提供人力资源的优势,教育通过对人的培养、改变、提高而对经济发展发挥作用。而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为人们受教育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经济的发展是使人们受到高等教育的摇篮。下面我们就高等教育对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城市化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两方面来研究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城市化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促进方面来看,教育业的发展可以让受教育者接受文化和科学知识,高等教育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知识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科技教育来培养人才可以提高社会劳动力的文化素质,高等教育促进了人力资本的优化。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科学技术人才把科技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当中,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就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资本,而劳动者的素质的好坏,科技文化水平的高低,经营管理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来说都取决于他们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因此,通过教育来培养人们的劳动能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可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不难看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高等学校分布都比较密集,就安徽省而言,合肥市是一个拥有众多高等教育机构的城市,而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市,其经济发展势头可见一斑。一方面是因为,高等教育是培养知识信息人才的摇篮,另一方面,高等学校里面聚集着大量的学术成员,科学水平较高,可以为其区域提供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柱。 因此,从促进经济发展过程的角度来看,发展高等教育不仅可以全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同时也可以促进科技产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从城市化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程度的影响来看,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的经济为当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撑。高等教育的发展会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就安徽省来看,70年代以前,安徽省属于贫困地区,当时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很低,初中毕业就算是很高的学历,这就是经济制约了受教育水平,教育如果没有社会财力的支持根本就无法发展,只有物质生活丰富了人们才会从物质生产中解脱出来去接受教育,所以才说,经济的发展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城市化促进了经济体系的改进与发展,城市化经济发展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保障,同时也提出了要求,教育在受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的同时也要为经济发展大力培养人才,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教育的发展。
四、高等教育与城市化经济协调发展
警示教育发言稿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双师型”
[DOI]10.13939/ki.zgsc.2015.20.204
近十几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快速,国家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发展很迅猛。要建成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就必须拥有一批能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师队伍。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师实践能力越来越低,严重影响了高职教育的提升。如何才能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已经成为研究者重视的一个难题。本文将对这一课题作简要分析,希望能对这一问题做一阐释。
1 高职教师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队伍质量的改进,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实践工作经验少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有七成都是由高等院校毕业以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的,这些教师并没有相关的专业实践经验,即使有也都是在实习时积累而成;还有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着和本专业无关的工作;还有一些教师由于远离实践基地,对本专业对应的行业和发展状况了解甚少。这些情况都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对高职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不仅仅停留在量上,还表现在质上,因此,当前很多教师达不到这个要求。[1]
1.2 动手操作能力不强
现在高职教师大部分都是理论型的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堂的,尤其是青年教师,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而具备动手能力又具备教学经验的“双师型”很少。由于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加上扩招的影响,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教师越来越不适应高职教育的发展。由于平时教师的教学量大,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教学和校内事务的处理上,很少有时间到企业去进行实践,这就导致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差,甚至很多教师连实训中的设施设备如何操作都不了解。教师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不强势,肯定会严重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2]
1.3 实践指导示范能力薄弱
由于部分高职教师的动手能力不强,必将导致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不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样就会降低教学实训的难度,比如会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减弱。另一方面,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而学生的技能都是来自教师的教育。技能训练也离不了现代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缺乏实践能力,就不能很好地使用教学方法,也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
1.4 实践反思能力不足
高职教学的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进行思考的活动,这个反思将对教师自身的行为与决策进行审视和分析。教师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及时改正。只有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存在不足,试图改变这种情况,才能进入反思阶段。但是,当前的情况是不少教师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很不容易,很多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过程缺少必要的反思,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没有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反思,因此也就不可能意识到自身教学活动的不足。因此,高职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不足。[3]
1.5 科研实践创新能力比较低
产学研一体化是高职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途径,通过科研与实践的创新,可以促进教师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前我国教师很多都没有参与到企业的合作过程中,一般都是除了教科书没有别的活动,只关心课程是否进行顺利,其他的一切都不关心,很少参与科研活动和实践活动。产学研合作并没有没有很好的开展。很多高职专业教师教科研水平比较低、能力比较弱,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4]
2 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对策
结合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的不足,本文提出几条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针对性策略。
2.1 外派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加学生的技能是主要目标,而实践性在教学中就具有重要意义了。从高职目前的教学来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滞后,教学环节设计缺乏经验,教学方法单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高职教师实践经验少、实践能力缺失。因此,高职院校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抓手,不断外派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其实践能力。[5]
2.2 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高职教师进入企业等于为教师安排了实行基地,但为了可持续发展需要,高职院校要努力建设自己校内的实现基地。[6]首先,学院要给予实训基地建设以重视,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因此,高职院校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在实训基地建设后,学院要认真管理校内实训基地,要对实训基地的专业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要及时监督,努力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正常运作。此外,还可以寻求相关企业进行物力与技术上的支持。企业除了要让教师定时到企业进行实践培训,还要积极给予高职院校一定的财力与物力支持,以帮助高职院校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配套和更新。情况允许的情况下,企业还要不定期安排专业人员对实训基地管理人员与学生进行技术指导。[7]
2.3 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发展社会人士到校任教
要大力扩充“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来完善师资结构建设。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都以年青教师队伍为主,实践经验很少,在教学上轻实践,重理论,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实践教学难以展开,大部分都是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没有多大用处。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请进来”模式,把社会上一些有经验的人士“请进来”,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来校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优化师资结构,促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8]
2.4 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
对于高职教师的评价机制方面,要加重对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考核,将其纳入考核体系,同时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
把教师的考核评价与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紧密结合,将实践能力纳入考核体系。
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如果教师在企业取得相应教科研创新成果,也可以纳入考核体系,而且应该在评价体系中占有更加高的权重,以此来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9]
2.5 做好教师实践保障工作
最后的一点是要在教师外出实践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给予教师一定的物质保障,保障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有充足的物质需要,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首先要解决教师在外的“吃穿住行”问题,对教师的在外一切实践生活与学习的环节都要给予帮助;其次,还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津贴补助,在教师外出实践过程中,除正常福利与工资外,还要给予一定的津贴,以便教师能够安心的投身实践。
参考文献:
[1]黄宏伟.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0(14).
[2]董庆怀.教师能力本位的素质结构[J].机械职业教育,2002(10).
[3]袁江.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4]唐林伟.董桂玲,周明星.“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的解构与重构[J].职业技术教育,2006(10).
[5]易兰华,邬移生.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6]柴秋.对培养高职教师实践能力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12).
警示教育发言稿范文6
关键词 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江苏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3)26-0049-05
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进程中,我国各地高职院校普遍大力加强内涵建设,推进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并取得初步成效。然而,各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也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认清这些问题及其解决的制约性因素,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采取一系列相应的对策,是很有必要的。在此,以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实践为例进行探讨。
一、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做法
近年来,随着部分高职院校招生数量的逐渐减少,高职教育总体规模开始呈现缩小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江苏一些高职院校凭借地理区位优势和相对较好的办学综合条件,基本保持了招生规模。但是,由于生源总量日趋减少,本科高校对生源吸引力更强,而且每年都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流向国外,因此江苏高职教育也面临着规模难以为继的压力。“十二五”规划提出,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内涵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成为现阶段江苏各高职院校力争实现自身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托和着力点。基本做法如下:
一是在办学力量组织上由高职院校“孤军奋战”变为“集团作战”。如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率先组建江苏商贸职教集团,经过不断努力使其成员发展到212家,其中核心成员82家,以此为平台,进行信息交流、资源整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等,从而成功建立起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的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内涵建设的长效机制[1]。
二是在办学方式上努力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如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使校企合作办学取得更好效果,以学校“1”为发展主线,与多个企业进行合作,以此为依托,形成“1+N”的“前校后园”新格局,进而致力于“创新在院校,创业在科技园区,实业发展在产业园区”,由此加快了将本校建成全国校企合作示范基地的进程[2]。
三是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一步贯彻落实“双证融通、产学合作”原则。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质的协调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注重学生爱岗敬业职业道德的养成教育,注重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证书与多种职业资格证书的融通,并通过采用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等办法实现产学合作途径与形式的多样化,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3]。
四是在教学内容上加大实训课程比重。如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相关产业对高职人才技能提出的高要求,适当精简理论课教学内容,注重强化实训教学环节,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比例由以往的前者小于后者调整为1:1,促使毕业生拥有职业资格证书人均达到2.8本,从而提高了就业质量,使学校招生覆盖面逐步扩大到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4]。
五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如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立足电子信息产业,面向现代制造业,大力发展优势专业,适时调整传统专业,着力扶持新兴专业,形成了“契合产业、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在课程建设方面,跟踪行业新技术、新工艺,合作开发专业课程,模拟工作情境开发课程内容,依据工作内容建设课程标准,遵循学做合一原则实施课程教学,近年来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共计101门,其中有十多门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5]。
六是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加大投入力度。如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紧跟苏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借助建设省级示范院校的契机,确立了“立足苏州本土,培养专门人才,紧跟转型升级,提升技术能级,定位先进制造,突出创新特色,扩大研发平台,助推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据此投资2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和师资培养,大力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以求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6]。
二、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经验
第一,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等各有关方面组成的集团式或其他形式的联合体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多元化主体,其相互之间的联合越广泛、越紧密,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优势就越明显,从而成效越大。只有充分发挥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相互联合的这种多元化主体的作用,才能使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第二,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建设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依托。校企合作的深度既取决于企业的积极性,又取决于以政府为主导的高职教育体系尤其是管理体制的完善程度,还取决于高职院校为企业服务功能发挥的程度。只有这三方面不断得到推进和强化,才能更有效地深化校企合作,增强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动力。
第三,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只有既注重专业结构的行业性、合理性,又强调课程知识体系的科学性、精炼性,并突出每门课程的技能性、应用性,才能更有利于高职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第四,依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高标准,建设综合素质更高、业务能力更强、结构更合理的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基本保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内涵建设水平,真正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水平,充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第五,在办学过程中认真处理好突出行业特色与充分适合实际需要的关系是高职院校加强自身内涵建设、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保证。江苏现有的高职院校各有其办学的行业特色,如工业、海事、化工、信息、交通、铁道、机电、经贸、健康、旅游、轻工、建筑、食品、农林等高职学校。在突出行业特色的同时,学校还普遍利用各自所拥有的师资力量及其他教育资源,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拓展办学领域,同时举办在职成人教育。这样做既有利于高职院校提高办学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有助于学校不断提升自身办学水平,从而确保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江苏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现有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出现新变化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各项工程的实施,江苏现有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出现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新变化:一是传统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相对减少,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总量明显增多;二是传统产业中的“夕阳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减少,新兴产业与正在形成的“朝阳产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多;三是在传统产业中,技术改造项目开发迟缓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技术改造项目开发进展较快的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多;四是各产业普遍对较低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有所减少,对较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多;五是现有产业大多对以前属于热门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所减少,对以前属于冷门的某些专业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有所增多。
(二)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必然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具体来讲,一是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能认清努力方向,服从统一指挥,顾全整体利益,注意善待他人,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职责;二是具有更强的刻苦专研精神,既能很快适应现有专业技能工作的需要,又善于学习和运用新知识、新技能,在本职工作岗位上能积极进取,有较大作为;三是具有更强的自律意识,能注意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做到让领导放心,让所在群体满意;四是具有更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能注意搞好与各有关方面人员的配合,同心协力完成工作任务;五是具有更高的人文素质,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企业全面提高发展质量,等等。但就高职毕业生的现状来看,与上述要求相比显然还存在不小差距。
(三)部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具体做法还有不足
近年来,江苏各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本做法无疑值得称道,但其中部分学校在内涵建设的具体做法上还存在某些不足。一是有些学校领导对内涵建设的指导能力还不够强,往往把加强内涵建设当成一种口号,落实的思路不够清晰,办法较为简单,缺少创新;二是有些学校的教师培训派出人数少,锻炼时间短,以听讲、观摩和尝试性实践体验为主,教师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相对较低的状况未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三是有些学校不适当地采用学生评教手段,并使之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评比和工作待遇挂钩,以致多数教师想尽办法取悦学生,而对其存在的缺点、不足视而不见,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四是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的情况下,有些学校在技术服务、科研攻关等深层次校企合作方面还没有大的突破。
(四)高职教育体系中各有关方面的合力还不强
一是政府及其所属有关部门在增加高职院校投入,加强高职教师住房、健康等保障,协调行业、企业为高职院校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建设提供便利条件等具体事情上,其应有的主导者作用尚未充分发挥,致使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些问题成为长期存在的难题;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在促使政府从政策法规角度和体制上解决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现存一些关键性问题方面所起的作用还有一定局限性;三是一些行业组织和企业虽然承认自身的发展离不开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但限于眼前直接利益的考虑,又往往把支持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当成一种额外负担,不愿为其投入精力;四是一些高职院校在争取得到其他各有关方面支持的过程中耗费精力不少,但因相互之间地位和利益关系不对等,即多属于求人办事,便浅尝辄止,因此效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四、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
(一)创新高职教育管理体制
应设立由政府主要领导(如常务副省长)牵头,包括发展规划、财政、人力资源管理、产业管理与教育等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专家参与的职业教育指导协调机构,从政府层面负责处理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各项工作指导、各方组织协调、发展规划研究等职业教育管理方面的日常工作。由此,从体制上强化政府对高职教育的主导作用,确保高职教育体系中各有关方面产生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所需的强大合力。
(二)创新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机制
要在政府负责职业教育工作机构的指导协调下,促使行业协会和企业凭借其掌握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情况,分别与相关高职院校一同就培养高技能型人才需要新增哪些专业、专业需要开设哪些课程、课程主要应包括哪些内容等问题定期进行调研,据此就近期高职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及课程内容、标准提出参考性意见或建议,并就其下一步变化的趋势进行分析预测,使之成为相关高职院校调整、优化专业设置与课程设计及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依据。
(三)创新高职教师队伍内涵建设相关工作机制
应从思想、政治上更加关心教师的成长进步,在认识和处理有关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问题上注意征求教师的意见,使其作为高职教育主体的中坚力量。应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师轮训制度,使其按规定分期分批到国内外一流水平的应用型大学、高职院校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深造,或到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先进的企业挂职锻炼,并通过增加投入,使更多的高职教师每隔5~10年左右就能有这样一次机会。应注重解决高职教师工作压力大、相对报酬下降、买不起商品房、缺乏幸福感等问题,支持高职院校集资在校园周边选址建保障性住房,使住所与学校相距较远、交通不便的众多教师将上下班路上花费的大量时间省出来,用在更有益于自身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的事情上。
(四)创新高职教学管理机制
一是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对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出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使之由侧重形式上的检查和量化考核向侧重保障教师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师教学活动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转变;二是基于教师普遍能够自觉、积极地从事本职工作这个事实,对其教学工作的监督检查应注意宽严适度,允许教师在符合教学规范性要求的前提下自主、灵活设计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三是从改进和完善学生评教工作机制的实际需要出发,摒弃现在较流行的由学生主要依据个人情感给教师打分,而相关管理部门据此给教师以不同待遇的简单化做法,同时鼓励学生对教师授课的优缺点认真进行评价,并对其教学内容、方法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以避免许多对学生学习从严要求的教师因所受待遇不公而产生不满。
(五)创新校企合作体制及相关工作机制
应由政府在组织各有关方面充分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企业支持职业教育的鼓励性政策及具体措施,如可规定校企合作项目在纳税、缴费、用人、用地、用资金等方面享有一定的优惠待遇,使企业对职业教育的付出得到相应的补偿。应由政府专门指导协调职业教育工作的机构负责,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人才定期交流制度,保证校企双方通过经常性的人员互派,让高职教师在企业高技能岗位上得到锻炼,同时让企业高技能人才在高职院校教学岗位传授专业技能,由此使高职院校整体上的专业技能教学能力得到提高。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教学科研人才,以提高教学科研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和引进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以提高举办“校中厂”和为企业服务的能力,从而更有效地与企业长期保持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
(六)构建本科与专科相结合的双层办学新模式
在产业转型升级对本科学历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加,高职生中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专升本”、“专转本”、“专接本”的现实情况下,应通过科学评估,让符合本科办学条件的高职院校根据相关产业中某些专业技能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本校具有明显优势的专业单独举办或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合办高职本科教育,使以前基本只限于专科层次的高职办学模式进化为本科与专科相结合的双层办学模式,由此促使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以增强高职教育对生源的吸引力及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更有效地推进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钱惠英,朱璋龙.校企深度合作 共育职业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1-10-20.
[2]杨青,裴中岐.高举产学研结合旗帜 走校企一体化办学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1-11-23.
[3]李颖.强化“三位一体”办学特色 推动学院科学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11-17.
[4]钱勤元,金南东.搭建高素质高技能型海事人才高地[N].中国教育报,2011-11-18.
[5]黄君录,盛定高,于正权.提升质量谋发展之道 聚焦走特色创新之路[N].中国教育报,2011-12-21.
[6]马长世.职业教育要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N].光明日报,2011-10-11.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Taking the Practice of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of Jiangsu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QIAN Ji-kui, JIN Bang, WANG Xiao-mei
(Nanjing Railwa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anjing Jiangsu 210031,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