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1

关键词:电子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

中职学校设置的电子电工类专业中,对于电子技术的课程设置是属于基础学科的。现代电子工业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对于电子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也是非常急迫的。传统的学习效果显示,由于课程中涉及的电子产品的知识以及电子元器件不断实现技术改造,使得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存在理解和认知的障碍,如何能够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基础和实践技能,成为教师需要认真思索的课题。中职教育采用的理实一体化的方式方法,对社会需求的技能进行认真地思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加大教学力度,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通过中职课堂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最终的效果就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1 理实一体化的内涵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目标,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就是将知识、理论与实践进行融合,实现教学、学习、实践的一体化。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动画模拟、案例分析、项目教学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完成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如完成一个实训项目,在实训项目中强化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从做中学,把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首要目的就是要加强课程的实践环节,最终是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这和中国传统的“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以及西方职业教育领域“行动导向”“职业导向”“做中学”“双元制”等思想、理论和实践是一致的。

2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施

由于理实一体化最终目的是提高学习效果,所以课程的理实一体化实现注定是多元化的。

2.1 创建多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建设功能教学场室,为学生提供理实一体的学习环境。可以在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硬件设施,还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模拟真实场景的学习环境等,这是在学校的层面上展开的活动。例如,在理论的学习中,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类似于教学基地或者实验室的场所或者在电子专业的课室里安装专门的实验台供学生使用,同时实验室中的投影仪等设备,让教室可以立刻变成训练基地,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有多功能教室。教室不再分为学习理论区域和实践学习的区域,而是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具有多功能合一的教室。同时也鼓励学生自己准备小工具,如元器件、插线等。学生在准备期间,可以结合学习的内容,设计出电子电路来,根据实际需要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室中,对电路设计的仿真模型进行实验。在多功能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中,多媒体是标准配置,运用现代化的分析手段,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的仿真学习结合在一起进行授课。授课的内容包括了文字、声音、图像等,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学习情境能够感受到不一样的教学氛围。电子技术基础教学通过多媒体的技术手段实现了现代化。多媒体的辅分析手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物理现象等,多媒体更多地提供了信息分析、处理的辅助手段,通过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中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像半导体的空穴、电子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等难以理解的内容将变得生动和形象起来[1]。

2.2课程编排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教学创设理实一体化的内容

理实一体化能够将教学的课时安排偏向于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多学生讨论、学生实践、学生讲授的环节,少点老师讲授,这样学生的掌握效果起码比起老师单纯地讲授提高一倍以上。例如在学习各种电子元器件之前可以安排一个在实际中应用比较多而又简单的手机充电器的电路(见图1)给学生进行焊接,同时对电路的功能预先讲解。图1中电路的功能虽然简单但电子技术里面的二极管、三极管、电容等重要元件都包括了,而且还包含了整流滤波等典型的功能电路。在焊接电路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的总体功能:220 V交流电变成稳定的6 V直流电,再让学生了解电路各部分功能:整流、滤波、稳压,从而学习各元器件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学生先做后学,在做中学,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也可以上午上理论介绍元件,穿插实践操作,将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进行授课,下午进行焊接测试操作,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还能够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当然电子技术里典型的电路有很多,所以可以有目的地增加电子工艺课在电子技术基础课上,这可以作为一项当前重要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措施实行。

2.3 校企合作,为理实一体化寻找教学资源

要深化电子技术基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还要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当然这个实施起来要灵活,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到电子厂实习外,还可以高薪聘请家电维修师傅定期到学校授课,或者安排这些有丰富维修经验的师傅定期进行师徒帮带。定期安排老师到企业进行师资培训,在师资、教学设备和办学规模都可以的情况下还可以引进模拟企业教学模式,把教室变成电子设计和制作工厂,在技术过关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部分电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当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互利互赢,学校和企业各取所需,资源共享,这样才能为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3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应用注意事项

3.1 做中学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前提

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产生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教学氛围。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和同学在一起进行学习和实验,学生可以向老师提问,与老师展开讨论,师生间更像在团结合作完成一个实验项目,而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能听从不能发表意见的传统模式。例如在传授电工知识的同时,学生能够对各种元器件进行学习,并可以实际地观察到线路的运行过程等。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

3.2 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核心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方式是多元的、统一的,是将多媒体技术与实物等进行统一实训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应将课堂内容灵活化,可以通过实体模型、实例教学、现场参观的方法,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电工技术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将电子元件、电路功能展示,从而更加准确和全面地掌握知识,理论学习的难度迎刃而解。教学辅助设备、器具等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电路设计和制作的硬件设施。学生通过亲自的动手操作,了解到电路设计的细节,如开关的组装、电源的设计等等。学生的思维能够在动手操作中被激发,教学的内容在原有的理论为主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鲜活的资料和案例,理论学习上升到情境学习,学生的学习行为也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使得理论学习真正付诸到实践当中,成就了众多未来的电工领域的专业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3]。

3.3 教师队伍的组建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教师队伍是实现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拥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绝非易事。教学团队的组成,可以是主讲教师,也可以是企业的工程人员,学习的课堂可以是电工电子实习基地,也可以是企业的生产车间。校企合作可以利用社会资源为教学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完善自我,提高能力。

4 结语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型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实际岗位能力上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与学的位置发生了转化,变为了以学为主、教为手段的新模式。实际上,理实一体化对于教、学、做都是非常重视的,其教育理念就是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以培养全面的综合能力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为终极目标。无线互联科技•数字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秀丽,张淑梅.《盆景》课程理实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7):9553-9554,9558.

[2]黄琳莉.翻转课堂在毕业班“数控系统”理实一体化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测试,2016(3):68-69.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2

【关键词】中职 电子专业 教学 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3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221-0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目的旨在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结合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实际发展情况,中职电子专业教学应进一步淡化学科色彩,适当弱化深、偏、难的理论,突出知识的应用,对有关电路的定理、定律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数学或理论推导,突出正确理解和应用。对难度较大,求解上较复杂的例题、习题进行删减,着重安排巩固基本概念以及锻炼实用技术的练习。

《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其任务是加强职业道德与职业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掌握电子专业必备的公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面向多个相关岗位群和职业群,拓宽学生从业范围,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过去采用的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学方法弊端诸多,教师在上理论课时学生由于基础差或者内容枯燥而提不起兴趣,导致教学效果差。再上实训课时,理论知识又忘记了,甚至会出现理论和实训内容相脱节等情况。因此,在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上采用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趋势。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模式带来的弊端,运用新理论新方法,我校电子专业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施行了围绕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改革的一系列探索,主要措施如下:

一、理实一体化教材的改革

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首先要对教材进行改革。原来的教材大多理论知识居多,实践动手环节少,也有一些新编的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教材但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又很难开展。因此,自主编写一本合适的校本教材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我校电子组教师对《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做了仔细研究和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企业对员工专业能力的需要,结合我校学生和实验设备实际情况把教材主要内容分为十个项目,教学内容由理论学习和动手操作两大模块构成,每个模块下又分为四个部分:理论学习,电路连接、焊接、调试、测试,故障检测,电路分析。每个项目各自独立又互相兼顾,难度由浅入深,基本涵盖了学生基础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理实一体化教师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需要有一批专业能力和实践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要求教师既能上好理论课,也能带好实训课。每位专业课教师都要对学校现有的实验实训设备熟练操作和使用。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理实一体化教师队伍是中职学校的又一项重大基础性建设工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通过组建青蓝工程,由富有经验的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加强了新老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厂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工艺过程和岗位特征,增强教师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每年组织专业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念,进一步加强专业师资力量。

三、理实一体化的硬件环境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一个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训要求的理实一体化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完善的实训设备,充足的实训材料三者缺一不可。

功能强大的多媒体教室可以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实训演示过程,更好地理解教学目的,完成教学要求。电子实训台,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检测仪器,焊接设备以及实训耗材等实训设备是完成高质量教学目标的必备保证。在每学期开始前,就要根据教学计划把一学期的实训材料采购齐全以满足在校学生正常的学习需要。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的实施较为灵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教学任务,甚至不同水平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不拘泥于固定方式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们应探索追求的目标。

教师可以先讲授知识点再让学生动手实践,也可以先让学生实践再总结知识点。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仅要求完成最基本的部分,对于学习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完成提高难度的任务。难度较大的项目可以采用分小组教学模式,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再进行小组评定。对于一些暂时缺少实物的项目可以采用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的软件如multisim完成模拟仿真实验,在软件的仿真应用过程中,同学们即获得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对电路原理和工作过程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

五、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评定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采用过程化综合考查的方法,消除了过去一张试卷决定分数的弊端。通过对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实训项目完成情况,理论考核成绩,与他人合作,自主创新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多元化考核。在评价方式上,更强调运用完成项目的方式,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评价标准上,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达到项目教学的目标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评价主体上,提倡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促进对自身学习效果的反思。

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把教学场所由原来的教室搬到了实训场,把所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理论和动手能力更为扎实,还使得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等能力得到锻炼,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了所需的人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是中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建平.浅谈中职电子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设想”[J].科技传播,2010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3

《机械制造基础》是机电专业、近机类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在传统的工程材料、金属切削机床、金属切削原理、金属工艺学和公差与技术测量五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的一门综合课,具有理论内容多、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工程材料与热处理、金属切削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等,要求学生在较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前提下,具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将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学习的质量,也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再加上理论知识枯燥、抽象、学生基础知识较薄弱、认知能力较差等,传统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本文就该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以期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与意义

理实一体化教学即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进行教学的方法,它打破了原本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强调任课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和项目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并借助对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使学生与教师互动,达到“教中学,学中做”,把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全程构建在课堂中,较好的提高教学质量。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内容繁多、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很容易感到兴趣不高、乏味枯燥,再加上实训课程与理论相脱节,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而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机械制造基础》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

任课教师首先要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设计成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情境化的学习领域课程,并依据实际的工作过程,遵循科学性、情境性、人本性的原则,把该课程的内容进行顺序化,将学习领域细化成具体的学习情境,并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来开展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对机械制造相关的职业内容与工作环境有一个较明确的感性认识,进而获得和工作过程、工作岗位紧密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了实施好《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把握好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选择、理论“必需、够用”取舍、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结合、评价体系构建等四个方面。

2.1 理实一体化教材的选择

选择好一本优秀的教材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材的基础,目前市面上《机械制造基础》教材种类繁多,但基本都是按照知识点的衔接关系进行编排,不能很好的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任课教师要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学校的设备、实训基地、师资结构等情况来开发教材或实训任务指导书。编写时应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工作过程系统化与情境化,并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强调对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同时与项目相关的理论知识也要做到浅显易懂,简洁明了,使教材可以更好的满足教学需要。

2.2 理论“必需、够用”取舍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理论知识内容繁多、抽象、面广。如果还是传统教学的那种面面俱到灌输式教学,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也容易感到疲倦,兴趣不高。因此,任课教师必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进行取舍,在取舍的时候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注重实际应用为重点??,兼顾学科间知识的整合,对理论知识进行优化与重组,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载体,做到理论与实训教学的一体化。

“必需”不但包括实践中必需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也包括对教材优化重组后的理论讲清讲透,重点突出、难点讲透。?“够用”主要是指减少课程中繁琐的理论推导、分析与计算,并删除偏离教学目标的内容,保留突出应用型内容。

2.3 实践“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结合

项目选取时要以教材主要的知识点为依据,以典型的制造加工项目来覆盖主要的机械制造基础知识,每个项目的教学实施又是通过若干个教学任务来实现。另外,选取项目时要考虑到项目的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以及完成项目过程中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鉴于这些情况,对项目做了以下选择:以减速器中的主要零部件为载体,如轴套、减速器传动轴、齿轮轴、箱体等的加工制造为项目,按照任务分析、制定工作计划、选择机床、选择并安装刀具、选择材料、安装工件、零件的加工制造、零件的质量检测以及教学考核这几个方面来完成每个项目任务。在实训的时候,教师要亲临现场,利用任务驱动法,将企业中机械加工常用的量具、工件、夹具的工艺原理,金属切削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等内容演示说明,并让每一位学生直接面对对应的设备,这样学习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兴趣高,有利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实作能力。

2.4 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目的就是体现直观性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因此评价体系也应淡化理论知识而突出对实践能力的考核,同时还要辅助学生平时表现以及学生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既可以很好的考察出学生实践能力,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的引导,实践人性化的教育理念.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4

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又与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计算机科学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互相渗透的综合性学科。电力电子技术不但本身是一项高新技术,而且是其他多项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正是由于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如果按照高等学校那样的传统式教育,即一般所指的“先生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灌输式教学”,不能适应现在高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是怎样的呢?

一、高职学生学情分析

首先,高职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是学会应用这些电路,即了解电力电子技术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熟悉典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各类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方法,而不是参与这些电路的设计与计算。所以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除了抽象的波形分析,还有一些复杂的公式推导,这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相对比较枯燥,而且觉得深不可测,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尤其是某些高职学生的基础课的知识相对薄弱,一些专业基础课例如电工基础、电子技术没有掌握好的话,学起来非常吃力,这样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差的。

其次,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就算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附加开展个别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学生还是没有学习兴趣,觉得实用性不强,今后也涉及不到这方面的内容,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如果实验没有从实际应用出发,与学生今后的就业相关不大,这样的实验效果就不理想。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学生今后毕业的工作要求,我们提出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二、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电力电子教学

1.划分模块,增加应用部分。

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之后,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划分为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大部分,基础模块以介绍电力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各类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为主,应用模块以电力电子变换电路为主,与直流电动机组成相应控制电路。

(1)基础模块

基础模块就是常见的电力电子电路的分析,其中结合相关的电路中出现的电力电子器件,简单地介绍这些器件的工作原理、外特性和主要参数的介绍。根据电力电子电路的主要功能分成以下五个课题:不可控整流电路、可控整流电路、交流调压电路、直流变换电路和变频器,这五个课题还有相应的子课题,具体如表1.1所示。

(2)应用模块

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设备,我们将现有的电力电子实验板和电机板组合起来,搭建直流调速系统,根据所能搭建的电路分类,应用模块具体分成以下三个课题:不可逆调速系统、可逆调速系统和直流脉宽调速系统(见表1.2)。

2.以实践为主,简化理论教学。

由于进行了模块划分,在进行基础模块教学时,通常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循序渐进地完成各个课题。每个课题设置两至三个实验为主,相关的理论知识以简单介绍为主,主要是波形分析不涉及相关的计算。对于学生来说,通过亲自参与试验动手调出相应的波形,并且画出波形,记录相关参数,由此了解电路的工作原理,并且配有相应的思考题帮助学生加深了解相应电路的工作原理。比如说单相半波不可控整流电路,电感性负载时电路的工作原理,让学生将电感接入电路,变成电感性负载,如图1.1所示。

让学生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波形,学生就会发现输出电压的波形发生了改变,出现了一段负电压区。对这种情况,学生会自己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波形?如何才能消除负电压区?”自己去查找原因,通过当场与教师交流,来解决问题。亲自动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比起在课堂中枯燥的理论教学更生动具体,学生的学习效率高。

3.搭建应用平台,让学生学以致用。

在基础模块的基础上,将基础模块的基本电路与直流电动机组成调速系统,让学生了解电力电子电路的简单应用,这样就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应用平台,组成了应用模块。对于应用模块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提供难易不同的课题供学生选择,让学生完成相应的课题。通过完成课题,学生初步了解了电力电子变换电路的应用,如何完成电路的控制。比如说,由晶闸管组成的直流调速系统,学生拿到课题之后可以参阅相关资料,自己确定电路图,将整流电路与直流电动机连接,调出设定的转速,画出实际的波形图,通过提供一个反电动势负载模拟逆变过程。学生通过完成课题,掌握了通过调节控制角调节转速的方法。一些学得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掌握通过两组晶闸管的配合控制,完成可逆调速系统的控制。这样学生觉得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

4.科学评价,建立激励机制。

由于是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我们不再采用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中的“一考定全局”终结性评价模式,采用多样化的考试方式,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构成也是多元化的,要将每个课题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考查成绩和最后的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综合成为课程总成绩。特别要重视与评价学生的创建和研究与创新能力及其成果,给予一定的加分,作为一种激励措施。课程考核评价方案应在开课时公开的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动参与评价,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三、教学效果

这种以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课程的学习逐步深入,通过实践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学生有兴趣解决这些问题,因此他们会积极地组织自己的学习,通过书本或者其他的信息渠道寻找答案,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学会了如何搜集有用的信息;在与同学、教师的讨论中,他们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在课堂上向大家表述自己小组的结论和想法,锻炼了学生综合信息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教学研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有不同的层次,只进行阅读掌握10%;如果只是听教师讲,没有视觉感应,掌握26%;如果只是视觉效果,掌握30%;如果听和看结合,掌握50%;如果可以简单地重复讲出来,掌握70%;而如果自己通过做而讲出来就掌握了90%,因此,这种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各方面能力得到了锻炼,课程讲授也达到了最终目标。

四、结语

我们对电力电子技术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其实也是一种参照德国双元制的教学模式的改革,这种改革使我们反思了“教”与“学”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今后这类教学改革,我们还要不断地进行,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电力电子技术,能够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应用这些知识,成为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兆安,黄俊主编.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5

论文摘要:本文在医用基咸化乎教学实践中,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以问题引导、背景知识体脸、实践型寻向等方面设计课件,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大学一年级新生感受大学理论课的矢识量是高中的几倍甚至十几倍,若教学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由教归单向控制教学活动,学生即使上课时听催了,但下课后却因所学内容太多,主题不铂明确,导致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达不到期垒要求,学生对这样的讲课方式感到很难适应,时间长了部分学生容易失去信心。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学习者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笔者根据医用基础化学课程内容的特点,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思想从课件设计、课堂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利用创设问题引入外在信息,充分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设计实验模型进行实践型体验,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学生自己体会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通过两年的教学实践,发现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调动学生的背景知识进行主动的推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课堂吸引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教学形式新颖,对大学新生适应大学学习方式很有好处。

1依据知识背景,创设问题,提供建构思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根据外在信息,通过自己的背景知识,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和刺激接受者,他们要对外部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知识和意义的生成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所学内容与许多自然现象相关,学生在初、高中阶段有多年的化学知识背景及经验,对医用基础化学所传授的概念和内容很容易依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和理解,这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冲突,原有知识将因为新经验的引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这过程实现了知识意义的生成,是由学习者自身主动建构而成的,教师应在这活动中扮演好引导者、促进者的任务,帮助学习者不断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笔者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思想在《医用基础化学》教学进行实践,课件设计上改变以往用大量文字进行概念叙述和内容阐述的版面,通过用几个简单的问题,进行主题引人,创设现实情景,提供想象空间,注重逻辑推理过程,最后引出推导目标。这样设计使课件变得简洁,有层次感,讲课中容易调动学生的思路参与探索和讨论,鼓励同学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判断和推论,诱发学生自主学习实现知识建构的目的。

用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开始引导,这是展开课堂讨论和交流的基础,问题的设计,需注重层次,逐渐深人,最终实现探索目标的形成,通过问题解决认知活动,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成为认知过程的中心,也使知识结构的形成更加深刻。

2创设实践模型,体验认知过程

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环境皆准的教条,其是处在不断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创设实践模型,可使学习者处于一定的情景中,去感知现象发生的原因和过程,从而深刻体验到知识建构的过程。

在理论课上有的知识现象可用演示方祛进行讲解,也可用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有的知识点,可根据学生知识背景在课件上设计非动感实践模型,引导学生积极去体验、推导实验结论。设计非动感实践模型是比较容易实现的一种课件设计模式,只需在课件上提供实验平面装置图,用语言文字描述各种实验条件,还可让学生创造性地设计特殊条件,对同一实验装置可以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实验条件可用室温或者分别控温等方法,对于不同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会怎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判断他人答案的合理性,同学之间可以展开讨论,综合起来再发言。由于同学的背景经验不同,推论的结果往往不相同,这样能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起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能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进行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

同一实验设计几种不同的实验条件,可帮助学习者从多视角想象,由于每个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对结果的理解也迥异,教师一定要在设问中提供一些引导学生思考的情景,以便增加实践的真实感受。例如让学生去感知U型管实验中是否有风在流动?会停止吗?什么时候停止?通过这些问题增加学生对蒸气流向的实感,帮助其获取正确的感知。这样的教学形式丰富了学生知识的建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习者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而且突出了学生是教学过程的重心,是学习的主体。从多个方面设计实践条件,可以形成复杂的“十字交叉式信息图”,使学习者从不同方面了解信息,获得一个更为完整的知识概念,同时形成对真理性知识的趋同性。

3引入外在信息,诱发探索动机

初一历史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TN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2-0182-01

近年来,在我国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却出现了严重的短缺。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这也给职业教育深层次教学改革带来了契机,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实用型人才便成了目前各类职业学校办学的方向。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应用能力,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大力加强实践技能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一、电子技术课程现状

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为学生系统掌握本专业后续课程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训练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是:专业理论多,逻辑性强,内容抽象,难度较大;实验教学仅仅为辅助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够紧密;传统的教学手段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职业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遇上电子技术这些抽象、理论强的课程就有些不知所措了。鉴于这种现状,我们职业教师必须改变教学理念,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取得理想的课堂效果。

二、教学资料和实验设备的统一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及电子技术课程特色,我们需要对现有教材进行优化重组,不是单一选择一本教材。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知识体系和现有实验设备条件,选择多个合适的任务作为教学载体,所选择任务应尽量包含整个课程的知识体系,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应紧密合作,实时调整教学任务,达到理论内容和实践项目能够紧密联系,教师运用现场教学模式替代过去由不同教师、不同部门承担理论讲授、实操训练的授课模式。通过一体化教学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如何“教给”学生(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如何“教会”学生(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为中心转变。也就是说通过一体化教学实现如下的目标:

1.教材一体化,即理论课教材与实习课教材构成了一体;

2.教室一体化,即理论教室和实操场地构成了一体;

3.教师一体化,即专业理论课教师与实习指导课教师构成了一体。

根据教材知识体系和实验设备具体情况进行课时分配方案如下。

三、方案的实施

系统的理论知识分布到各个任务里,完成每个任务就是完成知识点得学习,怎样很好的完成任务,在做任务中学习掌握知识点,那就要对任务的实施要很好计划和保障。为了很好的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满足以下几点。

1.一体化教室:根据实训室的规划,能进行满足本门课程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和相应的配件要具体保障。满足每班分组的教学要求。

2.师资:本门课程是比较成熟的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和一名实训指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负责教学的实施。理论教师负责课堂的总体设计,理论教学、实操指导;实训指导教师负责实训场地、工具的准备、管理和实操的指导。

3.排课方式:为达到授课效果,排课方式采用四节连排的排课方式,用集中时间完成一个任务的教学。

4.考核方式:每个项目均有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考核要求,所以考核形式采用过程考核,这样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四、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为了很好的达到课堂效果,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就要积极主动运用合适的方法,譬如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不仅节省课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分组尽可能的多,每组人数尽可能的少。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组学习。每个任务均有相应的教学基本要求和考核要求,所以考核形式采用过程考核,这样便于学生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在一体化实施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有的组的同学主动去其他完成任务的组的同学那学习讨论,由原来的被动消极学习转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所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师,一定要不断分析学生特点,针对不同课程进行研究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使学生更好掌握专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更好更快的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总之,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有效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盛继华.浅谈《电子技术》一体化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7,09